习作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反思

2023-07-12 17:27:14

  习作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反思

1、习作教学反思

  学生怕作文,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对作文缺乏兴趣,“情动而辞发”,学生连心都不动,何谈“辞发”呢?因而,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要从“兴趣”两个字上做文章。

  在本课教学之前,我与学生尽情地聊卡通人物的故事,通过交流,让孩子们对这类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自己给卡通人物编故事充满期待。课开始之后,课件播放充满童趣的《机器猫》歌曲和许多大家非常熟悉的卡通人物图片,我以激励的话语,将他们带入情景,使得他们学习的热情被充分地调动。有了情感的投入,就有了辞汇的喷发。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表象激活环节,这三个层次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接着,借助例文引路的'手段,建构学生的新表象。以一篇同龄人的习作《孙悟空和米老鼠》作为例文来阅读,那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主题、大胆合理的想象,一下子将学生带到了虚拟的有趣的故事情境中。

  学生会在品读交流“例文成功之处”的过程中各自在大脑中建构新的表象,而这种表象已经是将探究过程中所建构起来的关于卡通人物故事的知识进行了重构,这表象,更是一种新的生动的知识图象。

  第三,让孩子在相互交流“自己想给什么卡通人物编个怎样的故事”中进一步活化表象。最后,我也不做过多的习作方法与选材技巧的指导,而是以一首歌诀的出示,来提示学生大致的习作要求,让学生合理大胆地去编写自己最想编的卡通人物故事。

2、习作教学反思

  在教学“ao ou iu”这一课时,我充分利用了情境图、生活背景、游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拼音的乐趣。在观察情境图时,让学生说完整的话,把拼音和发展语言紧密结合起来。

  在标声调时,有了前一课的基础,今天就让学生作主,“你认为帽子应该给谁戴?”学生通过复习标调歌,知道了正确标调方法。由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声调的读法相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已不是难题,因此,按顺序读就一带而过,主要让学生打乱顺序读,在这儿,我用上激励的语言,“谁来挑战一下?”学生好胜心被调动起来,都抢着读。而在巩固的过程中,让学生玩捉迷藏的游戏,让他们喊出红花上出现的带调韵母的名字,学生也很活跃,小手直举,这一环节既巩固了韵母的四声,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新课标上强调在游戏中学习拼音,也就是游戏是学习拼音的最佳方法,此话一点都不假。

  生活是拼音学习的源头。在“抢苹果”环节中,把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用音标出来,让学生自己拼读,我用语言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小动物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了,我随机出示了“māo gǒu niú”等音节,学生纷纷举手,小老师带大家读一遍之后,就把“红苹果”送给他。

  分辨混淆是拼音学习的难点。在这一课中,iu和之前学的ui很相似,因此就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并加以区别。学生们思考之后开始向自己的小伙伴介绍自己区别这两个韵母的好方法,可以说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们。能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别提有多激动、多高兴了。通过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信心,而且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效果。

3、习作教学反思

  《种子的梦》是一首儿童诗,一共八小节,讲述了一粒种子的梦想:它想象了自己生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几个阶段的不同体验,表达种子生长的艰难过程以及它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的努力的主题。种子如“儿童”,作者借此来告诫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有着许多的坎坷,要勇敢地面对,努力地克服,只要有梦想经过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表达了一种对梦想的追求,对美好的追求。

  儿童诗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裁。文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进行阐明,文字质朴、亲切,但含义深刻,学生领悟有一定难度。我注意抓住诗中难点:(1)你知道种子的梦是什么吗?谈谈你的体会。(2)种子要借助其它力量的帮助。种子的生长除了有自己对困难的克服、自己的付出,还要借助许多其他事物的帮助。(水分、阳光、蜜蜂、大地……)由此让学生明白:种子的生长是艰难的,要遭遇这么多困难,借助许多力量。而这些都是因为种子有着自己的追求,有着自己美好的梦想,也有实现梦想的决心,它才会不断地努力,直至实现愿望。尽管过程是艰难的,但是它却毫不畏惧。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激发了学生的联想,他们结合学过的《枫叶如丹》,将植物的生长与人的成长相连,谈自己学习后的体会,他们不仅仅谈了对文章中种子艰难地生长过程,更多的是谈了自己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及自己的梦想,从而拓展了学生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

  语表达能力,也为他们练笔做了准备。

4、习作教学反思

  教学《咏鹅》这篇古诗之前,我事先在班上了解到:不少学生已经会背这首诗了(学前班教过),所以本课教学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情诗景,认识6个生字。在导入新课时,猜谜语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我出示图片(一幅美丽的白鹅戏水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鹅?(生甲:这是一只白白的鹅;生乙:这是一只活泼可爱的鹅……)接着,我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述了骆宾王七岁写诗《咏鹅》的故事,由于听的是同年龄孩子的故事,学生个个听得入了神,由此导入新课,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

  在引导学生通过读领略诗的意境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接着同桌互读(会读的教不会读的/都会读的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指名读、师生接力读……在多种方式的读中感悟诗意,而没有作过多的讲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让学生加入自己喜欢的动作读,形象地再现了诗情诗景,在读中可以深深感受到学生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并渗透了人与动物关系密不可分、亲切自然的教育。

  在识字环节,我加强了示范指导,先是教师亲自示范,后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人人争当“小老师”。瞧!这是一群多认真的孩子呀!

  在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的 整个 学习活动中,时时体现出学生自主的 实践活动。伴随着学生的活动,老师适时调控,使学生的身心始终处在高度兴奋和激动之中。

  可能是一年级的学生比较活跃,课堂气氛看上很好,还是有个别学生在玩,没有学到知识。还有就是我太关注自己了,有时对学生的表现没有关注到。

5、习作教学反思

  本周的习作是从暑期长假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记下来。为了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有东西可写,我降低要求,此话一出,学生们的脸上顿时笑容满面,争先恐后的发言。但我发现,他们觉得最有趣的事大多是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有上外地的,如扬州瘦西湖、南京水族馆……所以他们有话可说,这一点让我很高兴,可高兴之余又深感忧虑:如果让他们记下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想,那学生们还能象这样夸夸其谈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从现在开始,教会学生写日记。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首先就是大讲写日记的好处,告诉学生只要坚持写日记,写作文就不会感到吃力。其次就是分步要求,循序渐进。写日记和其他事一样,也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开始要求过高,学生一下子会难以接受,因而可以分几个阶段来要求他们。最初阶段是放胆阶段,从日记的内容、字数等他们充分的自由,不限制他们。第二阶段是规范阶段,对日记的字数、内容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不达到要求的不能算是一篇合格的日记。第三阶段是提高阶段。这里主要指日记的质量。我要经常检查,指出优点和不足,主要从语言是否生动、感情是否真实、结构是否完整等方面去衡量。

  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定期评比的手段,每周一评,这样肯定可以增强他们写日记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励学生有意识的提高日记的质量。

6、习作教学反思

  生活的天地有多广阔,语文的内容就有多丰富,语文的色彩就有多绚丽。三年级语文课本中《和时间赛跑》一课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由疼爱自己的外祖母去世引起的悲痛让人心怜,由此明白的生命的意义更是让人折服,进而得出要与时间赛跑也是顺理成章。

  但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大都没有如此经历,要理解起这些内容就有些远了。课上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读课文,通过讨论解决了很多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最后学生也说出了很多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今难买寸光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课文知识目标突破的很好,可我看出对“珍惜时间”这一情感目标突破的不很彻底。从学生不以为然的表情里我总觉得“时间”在他们的心里还没意识到有多重要。课文将要结束时,我兴致勃勃地与他们算起了“帐”:每天有24小时,上课时间8小时,睡觉大概用去10小时,吃饭要用两小时,那大概还剩4小时,去哪里了?同学们也纷纷惊异:是啊,那4小时干什么了?4我见同学们的兴趣来了,便又做了个实验:我计时间,看同学们一分钟能读多少个字。结果出来了,同学们大都能读90个音节以上。接着我们算了算:一小时我可以读五六千字,4小时呢?两三万字!相当于我们一大半的语文书呢!虽然我没再说什么,但从同学们表情里中,我看出了震惊,看到了决心。课后同学们的作业里,有的回忆了以往浪费的时间而后悔不已,有的谈了时间的宝贵,也有的定下了学习计划。看着这些发自内心的语句,我知道,学生们懂得了要珍惜时间,因为他们从自己出发,在内心深处理解了时间的宝贵。看来语文课适当算一算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啊。

7、习作教学反思

  学生怕作文,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对作文缺乏兴趣,“情动而辞发”,学生连心都不动,何谈“辞发”呢?因而,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要从“兴趣”两个字上做文章。

  在本课教学之前,我与学生尽情地聊卡通人物的故事,通过交流,让孩子们对这类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自己给卡通人物编故事充满期待。课开始之后,课件播放充满童趣的《机器猫》歌曲和许多大家非常熟悉的卡通人物图片,我以激励的话语,将他们带入情景,使得他们学习的热情被充分地调动。有了情感的投入,就有了辞汇的喷发。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表象激活环节,这三个层次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接着,借助例文引路的'手段,建构学生的新表象。以一篇同龄人的习作《孙悟空和米老鼠》作为例文来阅读,那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主题、大胆合理的想象,一下子将学生带到了虚拟的有趣的故事情境中。

  学生会在品读交流“例文成功之处”的过程中各自在大脑中建构新的表象,而这种表象已经是将探究过程中所建构起来的关于卡通人物故事的知识进行了重构,这表象,更是一种新的生动的知识图象。

  第三,让孩子在相互交流“自己想给什么卡通人物编个怎样的故事”中进一步活化表象。最后,我也不做过多的习作方法与选材技巧的指导,而是以一首歌诀的出示,来提示学生大致的习作要求,让学生合理大胆地去编写自己最想编的卡通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