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大熊猫第2课时的教案一等奖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教案

国宝大熊猫第2课时的教案一等奖

2023-09-19 17:55:18

  国宝大熊猫第2课时的教案一等奖

国宝大熊猫第2课时的教案一等奖

1、国宝大熊猫第2课时的教案一等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感悟二、三部分,体会其珍贵和稀有,增强保护意识。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1、字词。 2复述内容。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读第8节,思考:大熊猫受宠爱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习惯于人工饲养?

  2、自读9---12节,思考:(1)它生长环境如何?(2)文中介绍它哪一方面的生活习性?有和特点?(3)它的活动范围又有何特点?

  3、小结。

  三、学习第三部分。

  自读课文,思考:(1)为什么它被称为“活化石”?说明了什么?

  (2)最后一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四、总结:(1)中心。(2)写作特色(顺序和语言)。

  五、拓展延伸。

  1、从各个方面概括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我们再回到题目上,“宝”为什么说是“国宝”,能否换成“宝贝”?

  (学生可能回答:生:“国宝”是指中国所特有的珍稀动物。而“宝贝”一般在任何场合都可以用。生:我国把大熊猫赠送给了外国友人。生:大熊猫是友好使者。)

  2、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世界友好使者。但是由于环境变化的自然因素和偷猎者的人为原因,使我们的“国宝”数量更稀少。下面我请每位同学都来做一回动物世界的'保护人,为大熊猫设计一个安全、合理、舒适、快乐的家。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位代表作笔录。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可能回答:生:我打算建立一个生态圈、,里面种许多竹子,让大熊猫自由自在的生活。生:我要改变大熊猫的饮食居住习惯,让它和我们人类一样生活。生:我要把大熊猫送到太空去,让它作为友好使者访问宇宙。)

  同学们的设想很有创意,相信若干年后你们的愿望都会实现,“国宝”大熊猫也一定会生活得更美好,让我们共同去努力吧!

  六、作业:1、探究与练习。2、《学习与评价》。3、预习下一课。

2、国宝大熊猫第2课时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听写词语。

  2、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

  组织好语言文字,归纳段意。

  教学准备:

  投影片;大熊猫生活习性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栖息向往悠闲遮掩循声涓涓踪迹幽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大熊猫生活的环境应具备那些条件?

  自由读这四个条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设计填空题

  大熊猫的故乡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是大熊猫的故乡。

  大熊猫的故乡在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对卧龙山区景色的.感受(苍绿幽静)

  表现在哪里?

  面对这样秀丽的景色,谁能用一句话来赞美

  5、你觉得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段话?

  指名读评议

  6、复习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7、出示:这一段主要些什么?

  环境怎样?

  回答问题,概括段落大意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第二段写谁?我们到哪里干什么?结果怎样?

  2、交流,概括段落大意

  3、思考:

  怎样发现大熊猫的家?

  线索:发现粪便听到叫声找到洞口

  4、想象作者当时心情

  5、朗读指导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

  四、小结

  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到卧龙山区,看到了秀丽的景色,还找到了大熊猫的家,那么,大熊猫到底长得怎么样?我们到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五、作业

  作业本第3、4题

  板书:在大熊猫的故乡

  高山云雾

  原始森林好一个大熊猫

  环境:苍绿幽静鸟鸣的天堂

  (总)泉水(总)

  积雪

  (分)

  线索:发现粪便听到叫声找到洞口

3、国宝大熊猫第2课时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培养喜爱“大熊猫”的感情,懂得要爱护野生动物。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你还了解大熊猫的一些什么知识?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了解大熊猫的样子。

  (1)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大家都喜欢它。你能说说大熊猫的模样吗?那书上是怎样描写大熊猫的呢?

  (2)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描写大、小熊猫的句子,让人感受到它们的可爱!把它说给同桌听,记住句子。

  2、那我们是怎样找到大熊猫的“家”的呢?

  (1)读第3自然段。这里说了什么?

  (发现大熊猫的踪迹——粪便)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又发现了什么?

  (听到大熊猫幼仔的.声音)

  (3)读第5自然段。我们循声而去发现了什么?

  (我们找到一个紧贴地面的枯树洞就是大熊猫的家)

  (4)最后我们看到了——

  (5)这几个自然段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应该怎样在朗读上体现出来?自由练,指名读。

  3、自由读第6—8小节。

  三、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1、根据课后题2给课文分段。

  2、学习单元提示。说说怎样用提问法概括段落大意?

  3、回答课后题3,学习用提问法概括段意

  (1)把每一问的答案连起来概括段意。

  (注意修改:一要适当改变或补充词语,正确表达意思,不能简单地把问题的答案一字不换的连起来。二要注意只要表达得正确清楚、完整,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不要千篇一律)

  (2)概括段意并写下来。

  (3)评议。

  4、小结方法。

  四、总结延伸

  1、你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说大熊猫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2、说说要怎样对待、保护动物?

  五、课堂作业

4、国宝大熊猫第2课时的教案一等奖

  设计理念:

  利用学生喜爱大熊猫的心理特点,鼓励他们自学,培养其独立自主思考的习惯,提高其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它的生活习性。

  3、教育学生爱护大熊猫。

  教学用具:课文挂图录像

  教学方法:角色表演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初步认识大熊猫。

  1、播放有关大熊猫的录像片。

  2、指名说说看见了什么?让所有的'学生都大胆发言。

  二、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大熊猫。

  1、教师领读课文。

  2、指导学生自己读课文。

  3、指名个别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深入了解大熊猫。

  1、出示教学挂图,通过看挂图学习大熊猫的样子。

  教师让学生说出挂图上有什么?再根据学生说的,教师再指句子,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2、利用角色表演理解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1)师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让学生都想象自己是一只大熊猫,教师边读课文边让学生表演。(指导学生表演好:爬上爬下用爪子抱着脑袋呼呼地睡大觉睁开眼睛睡醒了摆动着走来走去)

  (3)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师问:大熊猫最喜爱吃什么?学生齐回答。再指图让学生看大熊猫吃竹子的样子。

  四、课堂检测。

  1、教师出示问题:大熊猫是什么样子?大熊猫小时候和长大以后有什么不同?大熊猫爱吃什么?学生自读问题,思考题意。

  2、指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

  3、让同座位的两个同学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自己写出答句,教师个别讲析。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国宝大熊猫第2课时的教案一等奖

  一、观看录像,初步认识大熊猫。

  1、播放有关大熊猫的录像片。

  2、指名说说看见了什么?让所有的学生都大胆发言。

  二、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大熊猫。

  1、教师领读课文。

  2、指导学生自己读课文。

  3、指名个别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深入了解大熊猫。

  1、出示教学挂图,通过看挂图学习大熊猫的样子。

  教师让学生说出挂图上有什么?再根据学生说的,教师再指句子,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2、利用角色表演理解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1)师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让学生都想象自己是一只大熊猫,教师边读课文边让学生表演。(指导学生表演好:爬上爬下用爪子抱着脑袋呼呼地睡大觉睁开眼睛睡醒了摆动着走来走去)

  (3)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师问:大熊猫最喜爱吃什么?学生齐回答。再指图让学生看大熊猫吃竹子的样子。

  四、课堂检测。

  1、教师出示问题:大熊猫是什么样子?大熊猫小时候和长大以后有什么不同?大熊猫爱吃什么?学生自读问题,思考题意。

  2、指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

  3、让同座位的两个同学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自己写出答句,教师个别讲析。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大熊猫的两个愿望》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目标:

  1.认识VB界面,能说出窗口中构件的名称。

  2.了解常用的控件,会添加、删除控件。

  3、学会对Label控件、CommandButton控件的字体属性进行设置;

  4、学会对CommandButton控件的颜色属性、窗体的背景图进行设置。但本教材在本堂课中讲解过于笼统,要想完成学习目标,对于我们的.学生两课时也很吃力。

  在课程安排的第二步“运行程序”中,它要求打开“现存”中的“大熊猫的两个愿望.vbp”工程,其实,在我们教学安装的VB程序中没有这个工程。而且后来又继续讲解各种控件,笼统,其实不如运行范例教学法,教给学生制作一个“大熊猫的两个愿望”的程序,既讲解了各种控件,而且让学生在简单实例中制作程序的乐趣,我本节课第一课时就是这样设计的,但没完成,大多学生只是参照课本完成了添加“标签框”、“文本框”、“命令按钮”并移动控件的位置和改变控件的大小。编写代码基本还没进行,等第二课时中进行。

  上第二课时先复习Label控件、CommandButton控件,部分同学都已忘干净了,很多同学对学案学习比较吃力,只得先给演示,输入代码太慢,直接用复制粘贴再修改,最终大多组能完成,一班和四班完成度算高的,练习题的任务还基本没做,下一步要简化知识点,操作内容,多给一些演示,争取练习题完成,同时要精选题目,精简任务。

  再有按钮的颜色直接修改变不了颜色,需要把属性中“style”改为Graphica,再修改backcolor。修改背景为图片,需要改Picture.修改代码的地方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已的喜好来修改大熊猫的愿望,不一定非要和课本一致。

7、《国宝熊猫》教学反思

  情景描述:

  这个星期我们的教学主题是《中国娃》,在这一周的教学中,我们小朋友了解了好多有关中国的知识,今天的午餐过后,我让小朋友看了水墨画《熊猫》后,请孩子们说说这些画与我们平时用水彩笔、蜡笔画的画一样吗?(不一样)有谁知道这是用什么来画的?(毛笔)这些与我们看到过的许多画不一样,我们叫它中国画,是用毛笔画出来的。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学习画《熊猫》。

  评价分析:

  毛笔画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绘画种类,中国人、外国人都非常的喜欢。但由于国画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比较少,因此显得十分地生疏,这一次的.绘画活动用毛笔来画熊猫意在帮助幼儿从美术的角度接近中华文化,感受中国特有的风格,事实上对幼儿的作画技巧倒没有过高的要求。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曾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在教学形式上我是这样做的。如《国宝熊猫》一课,我首先是在教室中挂置了一些中国画供幼儿欣赏,让孩子们说说这些画与我们平时的水彩笔、蜡笔画有什么不同;再用手摸一摸毛笔,体验一下有什么感觉;让幼儿观看熊猫的图片或让孩子讲述一些有关熊猫的故事等,在了解了有关熊猫的结构后讨论一下用墨的方法。再让幼儿分析熊猫的生活习性,或者讲述熊猫有关的动画片等,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现的形象以及周围环境作进步的练习,这样孩子们有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

  所思所悟:

  1、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作为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深入生活。

  2、幼儿的国画童趣味浓厚,但对作画的技巧并不是很高,而是应该注重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作画习惯。

  3、在教学之前,可收集一些相关的图片、绘画作品等,丰富幼儿的经验知识。

8、大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国宝熊猫》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国宝熊猫》,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知道毛笔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种类,中国人、外国人都很喜欢。

  2、感受毛笔的柔软性,尝试用毛笔画出熊猫的明显特征。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不同内容的中国画,活动前布置在活动室墙面上供幼儿欣赏。

  2、范画一张,玩具熊猫一个。

  3、宣纸或毛边纸(吸水性强)、旧报纸、毛笔、墨汁、瓷碗、抹布等。

  活动过程

  1、欣赏中国画。

  ――请幼儿欣赏活动室布置的中国画。

  ――这些画与我们用铅笔、水彩笔画的画一样吗?我们叫它什么画?是用什么笔画的?

  ――这些画与我们看到过的许多画不一样,我们叫它中国画,是用毛笔(出示毛笔)画出来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很喜欢。

  ――请幼儿用手摸一摸毛笔,说说有什么感觉。

  ――今天我们就来用毛笔给熊猫画像。

  2、观察熊猫外形特征。

  ――出示熊猫玩具,知道熊猫是中国的国宝。

  ――观察熊猫外形特征:头、眼、眼圈、耳、身体、腿、尾。

  3、看教师示范。

  ――教师用毛笔蘸足淡墨,用中锋画头、身体等轮廓,再用笔尖蘸足浓墨,画眼圈、耳等部位。

  ――熊猫喜欢吃什么?引导幼儿添画竹子。

  4、作画。

  ――提醒幼儿用浓、淡墨色作画。

  ――鼓励有能力的幼儿画出熊猫动态。

  ――展示作品。

  活动建议

  1、用毛笔画熊猫意在帮助幼儿从美术的角度接近中华文化,感受中国画特有的风格,对幼儿的作画技巧不必有过高的要求。

  2、要养成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如在桌面垫好报纸,蘸墨不宜过多,及时用抹布擦拭脏处,保持画面清洁等。

  活动反思

  毛笔画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绘画种类,中国人、外国人都非常的喜欢。但由于国画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比较少,因此显得十分地生疏,这一次的绘画活动用毛笔来画熊猫意在帮助幼儿从美术的角度接近中华文化,感受中国特有的风格,事实上对幼儿的作画技巧倒没有过高的要求。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曾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

9、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第2课时》个人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第2课时,学生已对怎样收集和整理数据有一定了解,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并且能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于是,我选择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让孩子们用投票的方式,选举自己心目中,数学成绩优异,也最热心协助老师工作,帮助同学提高数学成绩的数学课代表。这一活动贯激起学生收集数据的热情。课堂上我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收集和整理数据活动的全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以下几点:

  1、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预备课代表上台,为自己的票数记录,再交流汇报统计数据的方法,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出示表格,让学生独立尝试填写,最后找代表汇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据整理的工作中。

  3、注重让学生体验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在整理本班学生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的情况时,老师先让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用的记录数据的方法,然后采用了记录数据最常用的方法——举手查人数,并且放手请一名学生负责统计,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了记录数据的统计。这样做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体验了统计过程。

  4、拓展延伸感受收集和整理数据的价值。引导学生重点看表头,孩子们不单单看懂了表格,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5、渗透生活基本常识很自然,根据天气情况,判断是冬天还是夏天。

  6、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每当孩子们完成一项数据整理时,都会让学生用自己方法证明自己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结果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