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口袋》教案一等奖设计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教案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案一等奖设计

2023-07-19 11:42:09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案一等奖设计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案一等奖设计

1、《装满昆虫的口袋》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比鲜侗究紊字,规范书写课后的字。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碧寤岱ú级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昆虫的迷恋。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法布尔热爱大自然,迷恋昆虫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

  1苯淌嚎挝牟逋迹生字、词卡片,课件。

  2毖生:了解中外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焙⒆用牵你们的衣服口袋曾经装满过什么东西?

  219世纪,法国有个小男孩和你们一样大,他的衣服口袋常常装满了昆虫。后来,这个小男孩渐渐长大,他对昆虫的喜爱却一点没有减少,凭着对昆虫的迷恋,他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写出了闻名世界的著作《昆虫记》。他就是法布尔。

  3蹦忝窍肓私夥ú级小时候的故事吗?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的就是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请齐读课文题目。

  二、自主识字

  1鼻胄∨笥衙亲杂傻囟量挝模勾画生字,同桌互读。

  2闭庑┖鹤滞尥蓿你们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先抽读,再齐读。)

  三、合作学文

  1焙⒆用牵课文就写了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请大家自读课文,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分别是写的什么事。(学生回答后,老师要小结:课文写了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个小故事,一个故事是写法布尔捉纺织娘,一个故事是写法布尔捉小甲虫。)

  2蔽颐橇私饬丝挝牡拇笠猓知道了法布尔对小虫子感兴趣。下面我们齐读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3倍亮说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

  4笨挝挠昧礁鲂」适孪晗傅孛枋隽朔ú级对小虫子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你对哪个故事感兴趣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小故事读一读,把你读懂了的地方说给小伙伴们听一听,碰到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小伙伴们讨论讨论。

  5毖生开始自读自学自悟。

  6蓖学都讨论得很热烈嘛!哪些同学选择了法布尔捉纺织娘的故事?谁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请刚才学了第2自然段的同学,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懂了什么。以下是重点解决的知识点:

  (1)出示句子:“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法布尔在花园里等了三天,抓到这只虫子,多么兴奋呀!来,我们一起带着高兴的情绪读这句话。)

  (2)出示蟋蟀图片。这是一只触角细长、全身翠绿的.虫子,真漂亮!它还会唱歌呢!来,让我们听听!播放蟋蟀的叫声。好听吗?如果你是法布尔,我是妈妈,此时此刻,你会怎么对我说?(有感情地读好句子。)

  7贝诱饧事情,可以看出法布尔对小虫子的兴趣怎样?(小结:法布尔对小虫子有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

  8狈ú级对纺织娘这样的小虫子有如此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对其他的小昆虫有兴趣吗?你从哪里知道的?你能把相关的语句读给我们听听吗?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抽读第3、4自然段。)刚才有的同学已经学了这两个自然段,请你们说说知道了什么,懂了什么。以下是需要重点解决的知识点:

  (1)出示插图,图文结合理解词语:一动不动,静静地观察。[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xJxsj.cN]

  (2)读法布尔捉小甲虫的句子,借助动作理解词语“小心翼翼”。

  (3)读爸爸说的话,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怒气冲冲”。分角色读爸爸说的话,体会爸爸的严厉和对儿子深深的爱。

  (4)读法布尔丢小甲虫时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恋恋不舍”。你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事物“恋恋不舍”过?你能回忆当时的心情吗?

  (5)读法布尔对小甲虫说的话,展开想象,琢磨法布尔内心的不舍和无奈。读好法布尔说的话。

  9贝诱饧事可以看出法布尔对小虫子的感情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小结:法布尔对小虫子有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

  10闭饬礁鲂」适抡媸翘精彩了,你们想知道后来发生的事吗?自己读一读第5自然段,就会知道。(板书:昆虫学家)

  说话练习:因为,所以法布尔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四、延伸

  法布尔正是凭着对昆虫的强烈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最后成为了昆虫学家。今天,你学习了法布尔小时候迷恋昆虫的故事,那么你们对什么有兴趣呢?今后,你会怎么做呢?

  五、指导书写

  1笨匆豢,观察生字的字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要提醒同学吗?

  2奔且患,自己在桌上写写画画,记住生字的字形。

  3毙匆恍,老师范写,学生描红。

  4北纫槐,评一评,展示学生作业,全班评价,再找出自己写得不够好的字和喜欢的字练习。

  附:板书设计

  26装满昆虫的口袋

  浓厚的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

  昆虫学家

2、《装满昆虫的口袋》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为主线设计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浓厚兴趣,去感受和想象法布尔在具体的情境中迷恋昆虫的样子,从而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奥秘。

  二、教材分析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主体课文,这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这篇文章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的迷恋,通过两件主要的事件写出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让读者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和无限的好奇心。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事例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四、教学重点、难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朗读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如果你看到同学的口袋里装满糖果,你会认为他——(贪吃);看见同学的口袋里装满玩具,你会认为他——(贪玩);可是,竟然有个人的口袋里装满昆虫,你认为他——(爱昆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谁?(法布尔)我们赶紧走进课文,继续去认识法布尔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小时候的法布尔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无限的好奇心、迷恋昆虫)

  2.看,课文一开头就写到这一点,现在我们就来看看第一自然段是怎样讲的。

  3.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4.从哪两个词可以看出法布尔对大自然有着无限的好奇心?(无论、还是)

  5.口头造句

  (三)品读课文

  师:是啊,法布尔对大自然里的昆虫有浓厚的兴趣,那么,课文告诉我们,法布尔迷恋哪两种昆虫呢?

  生:纺织娘、小甲虫

  师:从小生活在乡村的法布尔是一个对昆虫非常迷恋的人。现在请你们回顾一下,哪些自然段在具体写法布尔捉纺织娘和观察小甲虫的呢?

  生:捉纺织娘(2、3)

  观察小甲虫(4——6)

  学习第2-3自然段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件事“捉纺织娘”。听清要求,请你们自读课文第二至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1:我从“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中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评价:他三天前听到的声音,至今仍然念念不忘地寻找。

  我们再仔细品味,哪些词语可以更加生动地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三天前”、“终于”)

  师: 请试着读出你的感受

  生:指名读句子

  师: 法布尔被纺织娘美妙的歌声吸引了,为了捉到它,三天来,他一直坚持不懈地寻找,吃尽了苦头,法布尔对纺织娘多么着迷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生: 齐读句子

  师: 你们还能从这两句话的什么地方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生: 我还从“动听”、“歌唱家”中体会到他对昆虫着迷了。法布尔太喜欢这只纺织娘了,已经把它当作是人,是会唱动听歌声的歌唱家了。我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师: 跟他学!

  生: 齐读句子

  师:(出示纺织娘图)

  瞧,这就是让法布尔魂牵梦萦了三天的纺织娘。它是生活在草地里的善于跳跃的昆虫,它的后腿粗壮而有力,稍有动静就会跳得老远,很难逮到它。

  师提问:你们能想象一下,法布尔为了捉到这只纺织娘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生1:草丛中有小虫子叮咬法布尔,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一动不动地强忍着

  生2: 法布尔发现了纺织娘,猛地一扑,可纺织娘蹦走了,法布尔摔破了膝盖

  师评价:老师从你们的描述中好像看见了当时的情景,为了捉到自己喜爱的虫子,法布尔可真是费了不少劲,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再去感受一下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吧!

  生: 齐读句子

  师:这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真漂亮!难怪法布尔会高兴地对妈妈喊着——

  生: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捉到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为了捉到这只能唱动听歌曲的歌唱家,法布尔坚持不懈地寻找了三天,难怪他会高举着纺织娘,对妈妈大声炫耀到———

  生: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捉到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经过努力,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此时,你就是法布尔,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高兴,激动,兴奋……

  师:法布尔就是这么高兴,这么激动,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妈妈,一起来:妈妈……(指导读出兴奋和高兴)

  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法布尔对昆虫着迷了,他可以用三天时间去寻找他心爱的纺织娘,也可以为了观察虫子,一整天都趴在阴冷潮湿的池塘边,一动不动。

  2.请同学们认真默读4-6自然段,看看这件事的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并多读几遍,看看你是不是可以用朗读把他对昆虫的浓厚兴趣表现出来。

  3.生默读、勾画、练读

  汇报: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 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谈体会。

  我从“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生1:他“一动不动”、“静静地”,观察地很仔细,只有对昆虫很着迷了,法布尔才能够克服周边的一切困难全心全意地观察。(师随即勾画句子和词语)

  生2:这个句子中的“趴”也说明法布尔观察地很仔细。法布尔深深地迷恋着昆虫,甚至在杂草丛生、阴冷潮湿的池塘边,也要趴在地上细心观察,生怕错过了什么!

  4.师:法布尔如此细心地观察,那他可能会看到哪些昆虫在干什么?

  生1:蚂蚁搬家

  生2:蜜蜂采蜜

  生3:蜘蛛结网

  师: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世界却是奇妙的,难怪法布尔会这么着迷。就让我们和他一起再去看看这奇妙的生物世界吧!

  生:齐读句子

  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和迷恋。

  生:我从“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评价:他拾起甲虫的动作很小心,生怕弄伤了它。

  师:你能来表演一下法布尔拾起甲虫的动作吗?

  生:表演

  师:孩子们,从他的表演中,你知道什么是“小心翼翼”了吗?

  生:“小心翼翼”就是动作缓慢,丝毫不敢松懈

  师:生活中,你们会小心翼翼地做什么事情?

  生1:我会小心翼翼地拿鸡蛋。

  师:为什么你要小心翼翼地拿?

  生1:我怕把鸡蛋打碎了。

  生2:我会小心翼翼地洗碗。

  师:为什么你要小心翼翼地洗?

  生2:我怕把碗打碎了。

  师:看来,对自己手里的东西很在乎时,我们做事就会小心翼翼。法布尔就是因为太喜欢这只小甲虫,生怕弄伤了它,所以他才会小心翼翼地——

  师:还有哪些地方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生: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生:我还从“欣赏”一词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评价:法布尔已经不是简单地看甲虫,而是非常认真、仔细地观察甲虫。

  师:生活中,我们会去什么地方欣赏什么呢?

  生1:我们会去美术馆欣赏美术作品

  生2:我们会去音乐厅欣赏动听的音乐

  生3:我们会去电影院欣赏精彩的影片

  师:哦,原来“欣赏”就是带着喜爱的心情观看美好的事物。法布尔已经把观察虫子当作是欣赏美好的事物,可见他是多么迷恋昆虫呀!

  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指名读句子

  生:齐读句子

  生:我还从这句话中“珍珠一般的“宝贝”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在别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小甲虫,在法布尔眼中却是“宝贝”,这都说明他对昆虫的迷恋。

  生:齐读句子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的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生:我从“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来了”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评价:他的口袋里装着心爱的虫子,他心满意足,很高兴的'样子。

  师:法布尔借着放鸭子的机会观察虫子,天黑了,才回来,难怪爸爸会怒气冲冲地吼着——

  生: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老是捉虫子,不中毒才怪呢!快给我把这些无用的玩意儿扔了。

  师:法布尔只有这一次是因为观察甲虫被爸爸训斥吗?你从哪知道的?

  生:“老是”,他常常因为观察虫子被爸爸训斥

  师:是的,但哪怕是这样,我们的法布尔却还是沉浸在自己的昆虫世界中,难以自拔。这部分课文,我们从法布尔观察和捉虫子的神态、动作以及爸爸对他的态度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的迷恋。一起来读第四到六自然段。

  师:在法布尔的眼中,所有的昆虫都是那么可爱,大自然的一切在他的眼中是那么美好,那么神秘,

  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成为了一名了不起的昆虫学家……)

  师:法布尔的世界只有昆虫,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他观察、研究昆虫,他已经深深地迷恋上了昆虫。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法布尔出生于贫农家庭,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他却凭着自己非凡的钻研精神和坚毅的性格坚持研究昆虫。到了87岁高龄,依然拖着他病弱的身体坚持研究写作。他所著的《昆虫记》一共有200多万字,包括219篇文章,向人们介绍了400多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至今,《昆虫记》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

  后人为了纪念他,为他修建了一座很有意思的雕像,两个高高鼓起的衣袋好像装满了沉甸甸的昆虫。这也是我们课题的由来。(齐读课题)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法布尔的口袋装满了昆虫?

  生:因为法布尔从小队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迷恋昆虫……引读:难怪后人为了纪念……沉甸甸的昆虫。

  师:法布尔的口袋里,除了昆虫,还装了什么?

  生: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细心观察、认真、不放弃……(板书)

  (回读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抓住关键词,概括全文)

  (四)回顾并总结全文

  通过板书,引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法,概括全文。

  (五)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口袋

  浓厚的兴趣

  法布尔{ 无限的好奇心

  迷恋

  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细心观察、认真、不放弃

  七、课后反思

  莫泊桑曾说:“我们只以坚持不断的努力,才能够抗拒这不可战胜的灰心失望。”这一阶段,我为了《装满昆虫的口袋》这堂公开课,挠心挠肺地准备了一周多。每一次的磨课都是一种“炼狱”般的幸福,虽然身心都被不停地蹂躏着,但是,我却在这一过程中又学会了一些东西。本个月,我们组的教研主题是“中年级语文课堂如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学习”。这一主题侧重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抓住关键词句”法,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因此,在做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也努力紧扣这一主题,展开教学。

  (一)初识法布尔与《昆虫记》

  法布尔是《昆虫记》的作者,部分孩子都未读过这本书,因此对法布尔缺乏认识。仅仅依靠阅读课文内容,无法对法布尔这一人物形象有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在公开课的前一周,我便布置学生们去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并要求学生们完成以“我所认识的法布尔”为题的作文。通过一系列的预热活动,让学生们对法布尔有个大致的了解,拉进学生和法布尔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激趣导入,抓关键词法

  《装满昆虫的口袋》一文中主要是告诉我们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对于对昆虫没那么迷恋的孩子们来说,直接了当的讲解比较让孩子难以接受。所以,在导入部分,我以谈话为方式,运用了类推的方法,这样设计:“如果你看到同学的口袋里装满糖果,你会认为他——(贪吃);看见同学的口袋里装满玩具,你会认为他——(贪玩);可是,竟然有个人的口袋里装满昆虫,你认为他——(爱昆虫)”。由学生们的生活实际情况,导入“昆虫”这一主题,自然且易让孩子产生共鸣。设计文章的重要部分时,我结合课后问题:法布尔是怎样迷恋昆虫的?围绕“迷恋”二字,通过法布尔的两件典型故事——“抓纺织娘”、“观察甲虫”,抓住能够体现法布尔迷恋昆虫的词句,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体会法布尔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和认真观察等精神。

  教学“第一个故事”时,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们找到的、能够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词语比我预设的答案多,因此,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自己的教学步骤。其中,我问学生:“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让学生展开想像,描述当时的情景。学生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为法布尔设置了重重障碍,我趁机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在观察昆虫的过程中,不怕困难、不放弃的精神。值得一思的是,课堂上出现了比较尴尬的一面:我在“引读”的时候,已经把氛围渲染得很浓厚了,可是学生们却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反思了一番:平时“引读”的形式训练得较少,学生们不适应这种学习方式,课堂上就出现“冷场”的情况。再者,我的情感到位了,学生却没有进入我创设的情境,自然而然,师生的配合上出现“断层”。

  教学“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交流。在阅读和体会中,抓住最能体会“迷恋”二字的地方。学生找出了“一动不动”、“小心翼翼”、“观察”和“珍珠般的宝贝”等。孩子们的回答并没有按照我预设的顺序来走,又因多媒体课件的束缚,我不断调整自己设计的教学流程,通过想象、做动作、联想生活实际等方法,使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在课后的讨论中,有些老师认为听我的这堂课,听得很零散。我总结的一番,原因有二。第一,本课贯穿的学习方法是“抓住关键词”法,而这课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词语有多处,学生们的回答肯定不会按照教师预设的顺序来,因此,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第二,实际课堂上,我的过渡语和评价语不够精炼、有力,为了让学生们理解,解释太多,变得啰嗦,反而给听课的老师增加负担。

  (三)直揭精神,概括全文

  本次公开课的一大亮点就是我的板书设计。我以“口袋”为切入点,将本文的关键词和精神内容合成口袋的形状隐藏在“口袋图”的后面。当学生们回答对一点,我就将相对应的答案翻过来。最终,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装满昆虫的口袋”不仅仅装满昆虫,更装满了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的兴趣”、“无限的好奇心”和“迷恋”以及“不怕困难”、“坚持不懈”、“认真观察”等精神。课文讲到这边,已经到了尾声。我再次强调学生“学以致用”,通过板书上的关键词,串联起来,说出全文大意。至此,整堂课完美落幕!

  “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我们总是越学越觉得自己匮乏,唯有不断努力,才能唤醒成功的因子。不要因为别人的批评而泄气,这些“忠言”将是我们成功之路的垫脚石!

3、《装满昆虫的口袋》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并运用“迷恋”、“无论是……还是……都……”;

  2、分析感受文中优美词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并能读出感情;

  3、学会筛选搜集到的课外资料;

  4、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体会“口袋装满昆虫”是出于对昆虫的迷恋。

  师:如果你看见同学的口袋里装满糖果,你会认为他——(学生预设:贪吃);看见同学口袋里装满玩具,你会认为他——(学生预设:好玩),可是这会有一个的口袋里居然装满昆虫,你说奇怪不奇怪?(人物简介)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万事起头难,课堂伊始,我联系生活实际引入课题,激发学生了解主人翁并学习文章的好奇心,以求创设良好的开端。

  二、课内感悟及语句运用训练:

  1、体会“迷恋”和关联词“无论是……还是……都……”,并能说一句话,说出自己或别人的兴趣,从而感受法布尔对昆虫无限的迷恋。

  2、找出课文中能表现法布尔迷恋昆虫的词句,分析感受并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中年级学生对优美语句的理解和工具化训练仍然重要,本课力求体现语文工具和人文统一。

  三、课外拓展,丰富人物形象:

  1、小组交流课外搜集的关于法布尔的资料,

  2、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全班听,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设计意图:

  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语文不应只在课内兜圈圈,应该围绕主题有的放矢地拓展延伸,因此我注重培养学生从课外搜集材料的能力,以及对众多材料进行筛选的能力,达到课内外知识的有机结合。

  四、口语交际:对法布尔雕像说心里话,表情达意。

4、《装满昆虫的口袋》教案一等奖设计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善于思考,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所学内容能够较好的掌握,朗读及写作能力较好,加上课前预习准备充分,学习本文难度不大。

  教材简析

  这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充满了好奇,课文并没有直接写法布尔想怎样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通过记叙他小时候怎样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课文主要通过找纺织娘和放鸭子时观察小虫子这两件事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着重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课文重点语句,在阅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所描述的故事情节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

  1、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2、抓住描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的词句进行品读;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或小昆虫吗?(……)

  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对昆虫特别感兴趣的人,他是谁呢?(法布尔)(出示图像)法布尔是一个什么人:(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他经常把昆虫装到他的口袋里。今天,我们来看看他那装满昆虫的口袋。(齐读课题两遍)(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法布尔的哪两件事?

  (1、法布尔为了找“纺织娘”忘了回家;2、法布尔去放鸭,却去观察小甲虫遭到了父亲的训斥。)

  三、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找出第一自然段有与“浓厚兴趣”相近的词(强烈的兴趣)

  2、精读2、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喜爱的句子。

  ①“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们‘歌唱家 。”

  ②生想像法布尔找纺织娘时会遇到的困难

  ③指名读句子(读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再指名读句子,找学生评价两生的的朗读,再学着来读。

  ④师生分角色读2、3自然段,生读法布尔的话,师以第一人称读妈妈的话。

  3、自学4、5、6自然段(第二件事),先读文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喜爱的词句,再写写自己的感悟,最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①“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5、《装满昆虫的口袋》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材分析

  1.本单元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个主题展开的,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三篇主体课文。

  2.通过学故事,启发学生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发现、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向。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形成了较好的预习习惯和自读能力,也有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的'能力与愿望。其次,学生对朗读课文的兴趣非常浓厚,并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第三,具有一定的多渠道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也具有一定的互相评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关键字、展开想象,深入的了解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二件事。

  3、 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从课文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2、 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名著:《红蚂蚁》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齐读法布尔《昆虫记》的红蚂蚁。

  今天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1、法布尔从小有个什么特点?痴迷到什么程度?

  2、文中介绍法布尔的哪几件事?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启发教育:

  1、默读课文,从哪件事中体会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迷恋?

  (1)  法布尔会在哪些地方抓昆虫?

  (2)  他会怎样去抓昆虫呢?

  (3)  如果给你三天时间,你会干什么呢?

  (4)  你们认为法布尔用三天时间抓虫子值得吗?

  2、看插图、填空:法布尔的双手( )地捧着纺织娘,他低着头,眼睛(  )盯着纺织娘,他想(  )。

  3、你们有迷恋其它事情让爸妈着急的事吗?

  4、齐读第2、3段。

  从第二件事中你能感到法布尔迷恋昆虫吗?请你画出关于法布尔迷恋昆虫的词语。

  他观察到了哪些昆虫呢?

  指名读第4段第二句话。

  齐读;再齐读。

  5、第5段还有哪些词语体现法布尔迷恋昆虫?

  6、齐读父亲训斥法布尔的话。你们同意父亲训斥的话吗?如果你是法布尔,父亲让你扔掉昆虫,你会怎样对爸爸说?

  三、课时总结:

  1、为什么法布尔会成功呢?

  2、从法布尔的身上,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出示作业:

  写一段话,写写自己对兴趣爱好的迷恋。

6、《装满昆虫的口袋》的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写话的基本要求是“我手写我口”。然而在教学中却能发现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积累的词句还不够多,往往难以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因此,从逐个词语的不连贯表达到说清楚自己想法的一句话,到准确表达意思的一段话,成为了我们对低年级小学生写话能力培养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教材是珍贵的学习资源、写话的纽带。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学习语言运用的规律,还可以扩展学生们写话的思路,学以致用。

  《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两个具体的故事表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入迷的程度。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文本,首先让孩子注意积累重点词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教学本课时我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抓住“三天前”“终于”“一动不动”“小心翼翼”“宝贝”等重点词语,通过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谈体会、感情朗读、造句……,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会品味课文。

  其次是为学生创造想象空间,进行写话练习。[小学教育吧 Www.JiaoBa.Net]

  想象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由于时空限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隔遥远,给学生学习造成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因此我在教学在捉纺织娘一段时,我先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去介绍纺织娘。接着,在法布尔找纺织娘这件事情上,让学生抓住“终于”体会朗读,“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让学生展开想像,描述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有关语句感受法布尔找到这位“歌唱家”的不易。出示“三天前,法布尔听到花园里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提示学生用上这样的句式,将省略号部分补充完整。在描述法布尔捉纺织娘时,我发现有学生用上刚才积累的词语,“小心翼翼、趴在草丛一动不动、……”,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在描述中添加了法布尔捉纺织娘时的动作,对这样的孩子我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最后让孩子们进行写话练习,将自己的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这样既帮助学生感悟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同时也训练了孩子的写话能力。

  面对语文书这一最要紧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地“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把课文作为学习语文的例子来教,强化语言实践,以多种形式进行写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7、《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写话的基本要求是“我手写我口”。然而在教学中却能发现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积累的词句还不够多,往往难以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因此,从逐个词语的不连贯表达到说清楚自己想法的一句话,到准确表达意思的一段话,成为了我们对低年级小学生写话能力培养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教材是珍贵的学习资源、写话的纽带。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学习语言运用的规律,还可以扩展学生们写话的思路,学以致用。

  《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两个具体的.故事表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入迷的程度。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文本,首先让孩子注意积累重点词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教学本课时我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抓住“三天前”“终于”“一动不动”“小心翼翼”“宝贝”等重点词语,通过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谈体会、感情朗读、造句……,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会品味课文。

  其次是为学生创造想象空间,进行写话练习。

  想象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由于时空限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隔遥远,给学生学习造成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因此我在教学在捉纺织娘一段时,我先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去介绍纺织娘。接着,在法布尔找纺织娘这件事情上,让学生抓住“终于”体会朗读,“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让学生展开想像,描述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有关语句感受法布尔找到这位“歌唱家”的不易。出示“三天前,法布尔听到花园里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提示学生用上这样的句式,将省略号部分补充完整。在描述法布尔捉纺织娘时,我发现有学生用上刚才积累的词语,“小心翼翼、趴在草丛一动不动、……”,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在描述中添加了法布尔捉纺织娘时的动作,对这样的孩子我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最后让孩子们进行写话练习,将自己的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这样既帮助学生感悟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同时也训练了孩子的写话能力。

  面对语文书这一最要紧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地“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把课文作为学习语文的例子来教,强化语言实践,以多种形式进行写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8、《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

  《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两个具体的故事表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入迷的程度。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抓住重点词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三天前”“终于”“一动不动”“小心翼翼”“宝贝”等重点词语,通过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谈体会、感情朗读、造句……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二、创造想象空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想象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由于时空限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隔遥远,给学生学习造成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因此我在教学法布尔找纺织娘这件事时,引导学生想象法布尔当时是怎样找的,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有的学生说,纺织娘的颜色与草丛的颜色差不多,要非常细心才能找到;有的学生说,草丛中有刺,法布尔有可能被割到;还有的学生说,法布尔可能会遇到蛇、毒蝎之类的东西,十分危险……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来形容法布尔的探索精神,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三、摒弃繁琐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怎么教,至于教什么学什么都被忽略了。就像厨师做菜,过分强调菜的花样,讲究色、香、味、形。至于菜对人体的营养却被忽略了。因此,学生尽管吃了许多精致的“食品”,却仍然“营养不良”。因此我在执教这一课时,打破了以往语文教学旧模式,彻底摒弃了繁琐的分析、空洞的说教,通过运用恰当得体的朗读方式,让学生通过多读来感悟,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

  四、不足之处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如笔者早先所说“预想很丰满,现场很骨感”,本课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1、由于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入部分对《昆虫记》一书介绍花费时间过多,以致整个教学过程前松后紧。笔者今后当努力学习把握课堂节奏,提高课堂调控能力,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同时保障教学进度。

  2、在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畅谈体会的个别环节,囿于教学预设,对学生的回答抱有高期待,没能客观地面对差异,面向全体。今后教学预设应更开放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