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影片《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影片《银河补习班》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近日,特别安排全家共同观看了《银河补习班》。爸爸是奔着看电影去的,妈妈是奔着周末的Family Day去的,小茗同学是奔着爆米花和给超哥捧场去的。
虽然期盼不同,却都收获满满。爸爸的感触比较深刻,晚饭时依然沉浸在影片的思考中,反观小茗同学的感受就简单地多,一个字帅,如此简单的观后感,让她爸抓狂,不过好在刚刚受了影片的教育,很快心平气和,转为理解与信任,电影的教育意义很显著嘛。后来我与小茗同学散步的时候将这个帅字做了进一步的剖析,她告诉我超哥不仅长的帅,在电影里很多地方都做的很帅气。由此可知这娃还是对电影里的很多经典镜头有所触动的,问题是语言不够丰富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所以有时候孩子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她的自身问题,家长的沟通方式、引导能力都是需要共同成长的。我们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我们不知道怎样做父母,孩子也同样不知道怎么做孩子。影片中出现的“我是第一次当爸爸”、“我也是第一次当儿子”两句台词让我泪奔,生活中父母与孩子的冲突与对决不都缘于这第一次吗?生活中,放下身段换位思考那只是无数次冲突之后的无奈之举。
影片片名虽然是《银河补习班》,但讲述的却是一个家庭教育的故事,是一场父母与子女的共同成长的故事,我认为这个过程其实是相爱相杀的,称之为一场对决。父母与子女的缘分,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了,父母之于子女,也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匆匆过客,时光在指缝里悄悄地溜走,我们大手牵小手的日子也在一天天地减少。如果有人说不知不觉地孩子就长大了,那你必定也没有付出过太多成长的代价,必定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现在称之为“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
对决一:学习方式的对决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是马飞问爸爸准备怎么帮他复习,爸爸回答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这样的回答观众出乎意料,让马飞自己学习哪来的`底气跟教导主任打赌从全校垫底成长为前十呢?这种矛盾碰撞与心理冲突就是学习方式的对决。《老子》原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是讲述的同样的道理。家庭教育中多数的鸡飞狗跳都来源于父母教孩子学习,初上小学,父母总是觉得比孩子懂得多,孩子总是比自己当年笨的多,殊不知等到孩子读初中、高中、大学,还有多少家长能教孩子学习呢?所以学习的过程还是只能孩子自己来,父母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学会独立学习。影片中邓超说“孩子需要独立思考,勇敢面对这个世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对孩子的要求是“一直想”,正是这种激励引导式的学习方式在洪水中、在外太空的关键时刻让马飞自救成功,创造了一个与年龄不符的奇迹。
对决二:学习目标的对决
影片中邓超喊出“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最终目的”的时候,我想为他喝彩鼓掌,这句话道出了国内教育的最大弊端——以高考作为学习目标,包括我这个20年前的考生也是受害者。影片中出现了高考结束后高三学生不论差生还是尖子生都将试卷课本撕碎,像漫天大雪般扔满校园的一幕,这真的是教育的成功吗?面对马文皓的责问,教导主任老泪纵横,我想这一刻的奔溃,代表着“一切以考试成绩为目标”的溃败。高中教育将高考成功后的日子描绘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殊不知打开这扇大门后,能看到什么风景是全然不同的,因为高考只是一个过程,并且今后的路没有老师、父母的帮扶,更为艰辛。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目标,那么你的人生将止步于高考。如何引导孩子树立人生目标又是父母的巨大课题,这种引导是艰难的,因为父母可能自身就有缺陷,这种原生家庭的缺陷,如果不好好修复,必然会成长到下一代身上。教育的复制与传承过程中浸透着原生家庭的影子,只有父母的觉醒,才能带来孩子的思考。学习目标不分高低贵贱,有梦想并且愿意持之以恒就是成功。
对决三:学习动力的对决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连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么用。”这是影片中唯一出现过两次的台词。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就特别反感这种应试教育,可是当我们升级成家长了,不知不觉又让孩子走上了我们的老路。当年的我可以因为老母亲一句“不好好读书就要去扫大街”就吓地奋力学习,可是我的孩子却没有因为旅游、美食、影视、娱乐等富足的生活条件去奋力学习,也没有因为我对她未来的担忧而发愤图强,或许我们都错了,我们每天教育孩子努力拉弓,可是孩子只想划船,我们没有人划船到达彼岸,只能对划船深深地担忧,并且努力地让她学会拈弓搭剑,孩子不是实验品,我们作为家长不允许孩子去试错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孩子和家长变成了没有交叉点的平行线。教育书籍都让家长要燃起孩子心中的那团火,可是没有拿出燃起的方法。影片中邓超带孩子旷课去追求心中的理想,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马飞从小对航天航空表现出来的炽热的爱,如果不是一种对正能量的追求,这种教育方式是无法燃起熊熊的学习热情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进一步堕落。
有人说需要带一包纸巾去看这部影片,我觉得虽然没那么夸张,但是到了我这个年龄还是感慨良多的,无数次被戳中泪点,三十多年来老父亲对我的点点滴滴的爱像放电影一样开始在脑海里呈现。我觉得看完影片,每个子女都应该给父亲一个大大的拥抱,说一声“爸爸,我爱你”。不过我们中国人历来将东方人的含蓄发挥地淋漓尽致,包括我。所以写下这篇观后感,献给第一次做爸爸的爸爸,也献给第一次做孩子的孩子。
7月18号,我在电影院观看了《银河补习班》是由邓超、白宇、任素汐、王西、孙浠伦、李建义和梁超主演的一部电影。
电影简介:浩瀚太空,航天员意外失联,生命最大的绝境中,他回忆起自己那个最了不起的爸爸。一对父子跨越漫长的时光,守护爱和亲情,故事充满了欢乐、温暖、泪水与奇观。
在剧情上邓超饰演的爸爸马皓文因为一次建筑工程出现意外遭到伙计进了监狱,失去陪伴孙浠伦(小时候),白宇(成年)饰演的儿子马飞7年的时间。出狱后,马飞面临学业问题,马皓文鼓励孩子找到心中的梦想并为之努力,
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因为太空垃圾对飞船造成了破坏,航天员马飞和另一名航天员失去了一切陆地上的联系。情况危急,马飞想起爸爸说过的一句话:“不要停止思考,要动脑子,看看你的周围有什么。”正因为此马飞主动出舱修复飞船,成功顺利返回陆地。
这部电影主要述说了父子深情,也可以说是讲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实际问题,从另外的角度展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出不同家庭不同的教学方式,教育方式有很多,这部电影体现的教育方式是开放式教育和鼓励式教育。
这告诉我们青少年的是在困境下也不要停止思考,要多动脑子,学会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帮助自身脱离困境。一定不要像困难低头认输。
暑假里,有一部非常火的电影叫《银河补习班》,我们全家去电影院观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马飞与父亲马皓文的深厚的感情。父亲马皓文因为自己设计的桥塌了入狱7年,在这七年里,马浩文错过了儿子马飞的成长时光,出狱后马飞已经成了一个学习特别差的学生了,处于要被学校开除的危险状况,马皓文就跟闫主任打赌,儿子一定能考进全年级前十名,他用自己独特的教育的方法和满满的爱给儿子马飞自由的成长空间并告诉马飞这叫银河补习班。
快要期末考试了,马飞提出要去看航展,马皓文不想让孩子失望,于是请了一周的假,可闫主任不同意,他们就偷偷的去了,在这当中,他们也经历了生死离别,马浩文在大堤上拼命的喊着儿子的名字说:“看看你周围有什么东西能救你,要不停地思考,想办法。”于是马飞找到了可用的木板,做成了一个船,最后安全脱险。考试成绩出来了,谁知马飞考了67名。在小高老师的帮助下,让每位老师重新给作文打分,考进前十名,电影中父亲马皓文说“人生就像箭靶子,如果箭把子都找不到的话,每天拉弓,还有什么意义”这句话很让我感动,在高考时,马飞放弃考清华北大报考了飞行员,最终成为宇航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银河补习班》不仅仅让学生、教师、家长感动,更难得的是让跟剧情有“直接关联”的人动情。之前就曾有桥梁专业的学生对片中“造桥”的情节感同身受,在兰州路演现场,更是有一位航天工作者的家属对片中的太空戏份深感“揪心”:“我的丈夫是一名幕后的'航天英雄,仅有飞船成功发射,并且成功回到了,我才会安心,因为那代表着我们的航天事业是万无一失的。在那里想对我的丈夫说‘老公,你是最棒的 !”作为亲临一线的航天工作者的家属,最懂得航天员面临的危险和困难,能获得她的肯定,几位主创都由衷开心。
在路演过程中,主创们不止一次听到这句话:“这部电影如果早拍出来就好了。”电影里给了大家太多的思考和启发,一位妈妈动情表示:“这部电影反应的教育问题是我们有小孩的家庭都要应对的,很多家长不是没有智慧,而是没有耐心、缺少方法,当孩子出现状况时就是对家长的考验,我不得不说有时候觉得自我的教育也有失败的地方,电影上映后会带着孩子一齐去看,期望我们能够共同提高。”
电影中,马皓文的教育方式勾起了许多观众的回忆,一位女孩说起自我的爸爸,频频哽咽:“这部电影真的让我深刻体会到爸爸的爱,我小的时候有很多兴趣爱好,爸爸不会一味让我念书而放弃课余生活。记得那时候家里条件并不是太好,妈妈给我爸爸一百块钱买衬衣,爸爸却用所有的钱给我买了积木,此刻想来既心酸又幸福。”在场观众无不动容。
面对不知道长大后要干什么的马飞,父亲马皓文比喻到:“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从没想过这个问题的儿子若有所思。学校里,成绩垫底的马飞一直是令阎主任头疼的学生,“煤球再怎么洗,永远变不成钻石”,但马皓文却在儿子身上看到了他无限的可能性,并将他视作一生的骄傲。电影中,马皓文总是鼓励着马飞,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人的道理:“我希望他学的不只是知识,他必须知道人活着是为什么。”现实中,邓超和俞白眉在片场指导小演员时也是耐心十足,时常给予鼓励和肯定,用孩子易于接受的表达传授经验,通过行动让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银河补习班》就是很坦诚的,讲了一个父子与回忆的故事。而这部电影最真诚的地方在于,它融入了太多两位导演的个人经验。因为俩人也都是父亲,片子中放置了很多他们自己对为人父、为人子女的困惑、迷惘以及感悟,并把这一切,一股脑放进了片子里。所以,《银河补习班》最大的亮点还是真诚,创作者终于不再恶搞,而去讲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感受,这使得影片有了一个可以正常跟观众对话的桥梁。就像最开始说的,《银河补习班》选在父亲节做提前点映,是因为,这是一个父子情的故事,邓超出演的父亲与儿子一路的经历和共同的成长。
涉及成长,探讨的则是家庭教育的话题,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怎样面对孩子的成长,其实影片
我相信,当你观看了《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一定会和我一样,被感动、被鼓舞、被激励。
电影中的马飞,在他上中学的时候,一开始成绩不太好,甚至总是垫底,就快要被学校领导放弃了。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马飞的爸爸出狱了,他相信在他的辅导下,聪明的马飞一定会成为学校的骄傲。
我以为,从此,马飞将要在爸爸的辅导下没日没夜地学习。可是,并不是这样的。马飞的爸爸教育马飞只有两句话:只要脑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可以做这个地球上所有的事情。永远不要停止思考,永远不认输。
就是因为爸爸这样的教育,爸爸对他的信任,聪明的马飞更加独立、更加勇敢。马飞在一次大洪水中成功自救,令人感动,令人震撼;爸爸带马飞近距离观看了航空展,从此马飞在心底埋下了一个航天梦的种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课堂上的知识变得越来越有趣,学起来也越来越轻松,终于成功考进年级前十名;作为优秀的航天员,在飞船被太空垃圾撞坏天线的紧要关头,马飞想起爸爸那句“永不认输”,成功修好了飞船,顺利回到了地球……这一切,都因为他能够不断地思考,永不认输。
今天,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有这么多优秀的老师,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勤动脑,不认输,实现自己的梦想。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看了一部电影,名为《银河补习班》。
影片主要讲了马飞和他爸爸马皓文的故事。马皓文是一个桥梁建筑师,他设计并建筑了一座大桥塌了,被关进了监狱。在监狱里爸爸和妈妈签字离婚,不懂事的小马飞赖着不肯走,要和爸爸睡,马皓文用了一个故事骗了小马飞,他骗马飞说他坐宇宙飞船回去,要小马飞先走,要不然他就输了,他用他所能做的最大努力来保护小马飞的心灵不受到残酷现实的伤害。有一天回家,妈妈和他说要搬离这里,要带她和孟叔叔去过新的生活。妈妈和孟叔叔忙着做生意,没有时间管他,于是托关系把他送到了最好的寄宿学校,以为这样一劳永逸,自己只要专心赚钱,就是对孩子最好好支持。失去父亲,离开自己从小成长的家,马飞的成绩一落千丈,变成了学校全年级倒数第一名。他因为看了《笑傲江湖》被教导处阎主任发现,学校要劝退他,他的妈妈到学校求主任不要开除他。正在这时候,马皓文出现了,马皓文认为阎主任对马飞的处理结果不合理,所以和阎主任打赌,到期末考试考到全校前十,没有考到就开除。马皓文为了让儿子提高学习的兴趣,他带儿子去感受世界,通过感受来理解古诗的意境,通过感受来学习写作。他告诉马飞面临困难时,你要利用身边所有的资源去克服它,要自己动脑,要时刻保持你的大脑在思考。最后经过父子俩的努力,马飞考到了前十名,光明正大地留在学校继续上课。从此马飞的成绩越来越出色,坚持自己的梦想,最后成功的当上了一名优秀的航天员。
影片看完,中途我哭了好几次,感触挺多的,对以后的学习也有了不同的看法,学习真的没有捷径,一定要把学习当作一种兴趣爱好,要喜欢它,要爱它,要和它做朋友,一点一点攻克它,它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卷。虽然这是一条艰难的旅程,但是我不会放弃,因为路的尽头,种着我的梦想!加油!
这部电影主要内容是讲述一对父子马浩文和马飞穿越漫长时光的爱和亲情,充满欢乐和奇观,充满温暖与泪水的故事——在浩瀚太空里,一个航天员马飞在执行太空任务时遭遇意外失联,在生命最大的绝境中,由此开始回忆自己生命中最了不起的爸爸为自己的教诲所做的点点滴滴,也正是因为会想起爸爸对他所说的永远不认输,永远想方法,终于战胜曲折,解决疑难,绝处逢生,他才得以在太空中完成任务,返回地球……
观影中有句话很深刻,马皓文对马飞说,清华北大是过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是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没有,射箭有何用,你的人生还有何意义。这个世界上有好多事情是我们控制不了的,我们能控制的就是我们自己。永远不要认输,要一直想,一直想,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相信自己是可以的。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爸爸也会犯错,完全地诠释了什么叫爸爸,什么是作为一个爸爸的责任担当。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桥,我们都要努力修好自己的桥”马飞父亲的骄傲直到东沛大桥坍塌,在电影看到马飞不想因为父亲曾经的“东沛大桥案”影响自己的航天事业而劝父亲放弃诉讼的时候,这个骄傲的父亲感慨道:“我的教育失败了”,这个如今落魄的爸爸,曾经也是一位优秀的工程设计师,他有自己的骄傲,有自己的信仰。
有一个情景挺震撼,也挺惊讶,真的没有想到校门口的那个疯子,居然是博喻中学第一个高考省状元,而他的父亲居然是“闫主任”。而马飞呢?虽然马飞的爸爸错过了马飞七年的时光,但是,在马飞成为被学校劝退的“差生”时,也很幸运的因为这位“曾经的监狱犯爸爸”马飞才能明白自己的人生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才能成为后来的航天员。
最生气的是,所有人都以为的吕大头居然是最不能原谅的那个人!最后马飞爸爸那几拳真的解气!也是对他们师徒一场的终结吧。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很深,值得推荐。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影片《银河补习班》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近日,特别安排全家共同观看了《银河补习班》。爸爸是奔着看电影去的,妈妈是奔着周末的Family Day去的,小茗同学是奔着爆米花和给超哥捧场去的。
虽然期盼不同,却都收获满满。爸爸的感触比较深刻,晚饭时依然沉浸在影片的思考中,反观小茗同学的感受就简单地多,一个字帅,如此简单的观后感,让她爸抓狂,不过好在刚刚受了影片的教育,很快心平气和,转为理解与信任,电影的教育意义很显著嘛。后来我与小茗同学散步的时候将这个帅字做了进一步的剖析,她告诉我超哥不仅长的帅,在电影里很多地方都做的很帅气。由此可知这娃还是对电影里的很多经典镜头有所触动的,问题是语言不够丰富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所以有时候孩子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她的自身问题,家长的沟通方式、引导能力都是需要共同成长的。我们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我们不知道怎样做父母,孩子也同样不知道怎么做孩子。影片中出现的“我是第一次当爸爸”、“我也是第一次当儿子”两句台词让我泪奔,生活中父母与孩子的冲突与对决不都缘于这第一次吗?生活中,放下身段换位思考那只是无数次冲突之后的无奈之举。
影片片名虽然是《银河补习班》,但讲述的却是一个家庭教育的故事,是一场父母与子女的共同成长的故事,我认为这个过程其实是相爱相杀的,称之为一场对决。父母与子女的缘分,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了,父母之于子女,也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匆匆过客,时光在指缝里悄悄地溜走,我们大手牵小手的日子也在一天天地减少。如果有人说不知不觉地孩子就长大了,那你必定也没有付出过太多成长的代价,必定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现在称之为“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
对决一:学习方式的对决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是马飞问爸爸准备怎么帮他复习,爸爸回答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这样的回答观众出乎意料,让马飞自己学习哪来的`底气跟教导主任打赌从全校垫底成长为前十呢?这种矛盾碰撞与心理冲突就是学习方式的对决。《老子》原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是讲述的同样的道理。家庭教育中多数的鸡飞狗跳都来源于父母教孩子学习,初上小学,父母总是觉得比孩子懂得多,孩子总是比自己当年笨的多,殊不知等到孩子读初中、高中、大学,还有多少家长能教孩子学习呢?所以学习的过程还是只能孩子自己来,父母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学会独立学习。影片中邓超说“孩子需要独立思考,勇敢面对这个世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对孩子的要求是“一直想”,正是这种激励引导式的学习方式在洪水中、在外太空的关键时刻让马飞自救成功,创造了一个与年龄不符的奇迹。
对决二:学习目标的对决
影片中邓超喊出“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最终目的”的时候,我想为他喝彩鼓掌,这句话道出了国内教育的最大弊端——以高考作为学习目标,包括我这个20年前的考生也是受害者。影片中出现了高考结束后高三学生不论差生还是尖子生都将试卷课本撕碎,像漫天大雪般扔满校园的一幕,这真的是教育的成功吗?面对马文皓的责问,教导主任老泪纵横,我想这一刻的奔溃,代表着“一切以考试成绩为目标”的溃败。高中教育将高考成功后的日子描绘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殊不知打开这扇大门后,能看到什么风景是全然不同的,因为高考只是一个过程,并且今后的路没有老师、父母的帮扶,更为艰辛。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目标,那么你的人生将止步于高考。如何引导孩子树立人生目标又是父母的巨大课题,这种引导是艰难的,因为父母可能自身就有缺陷,这种原生家庭的缺陷,如果不好好修复,必然会成长到下一代身上。教育的复制与传承过程中浸透着原生家庭的影子,只有父母的觉醒,才能带来孩子的思考。学习目标不分高低贵贱,有梦想并且愿意持之以恒就是成功。
对决三:学习动力的对决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连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么用。”这是影片中唯一出现过两次的台词。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就特别反感这种应试教育,可是当我们升级成家长了,不知不觉又让孩子走上了我们的老路。当年的我可以因为老母亲一句“不好好读书就要去扫大街”就吓地奋力学习,可是我的孩子却没有因为旅游、美食、影视、娱乐等富足的生活条件去奋力学习,也没有因为我对她未来的担忧而发愤图强,或许我们都错了,我们每天教育孩子努力拉弓,可是孩子只想划船,我们没有人划船到达彼岸,只能对划船深深地担忧,并且努力地让她学会拈弓搭剑,孩子不是实验品,我们作为家长不允许孩子去试错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孩子和家长变成了没有交叉点的平行线。教育书籍都让家长要燃起孩子心中的那团火,可是没有拿出燃起的方法。影片中邓超带孩子旷课去追求心中的理想,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马飞从小对航天航空表现出来的炽热的爱,如果不是一种对正能量的追求,这种教育方式是无法燃起熊熊的学习热情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进一步堕落。
有人说需要带一包纸巾去看这部影片,我觉得虽然没那么夸张,但是到了我这个年龄还是感慨良多的,无数次被戳中泪点,三十多年来老父亲对我的点点滴滴的爱像放电影一样开始在脑海里呈现。我觉得看完影片,每个子女都应该给父亲一个大大的拥抱,说一声“爸爸,我爱你”。不过我们中国人历来将东方人的含蓄发挥地淋漓尽致,包括我。所以写下这篇观后感,献给第一次做爸爸的爸爸,也献给第一次做孩子的孩子。
“想办法,一直想”,这句话出自电影《银河补习班》。看了这部电影,我不仅感慨万千,思潮翻涌。它不由得使我想起了现你家庭教育问题。
本片主要讲述了马浩文因一次意外事故入狱,让他错过了儿子七年的成长时光,出狱后,他的儿子马飞已经是个“学渣”班般的孩子,马浩文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满满的爱。给予儿子马飞自由成长的空间,教会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影片中马浩文的教育是结合到了实践,他对儿子的教育不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更在于要用真实的感受,去引导他,从而让他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爱是无条件的支持与鼓励。无论电影中妈妈对马飞有多大失望,爸爸马浩文却永远相信他终究会成为天才,爸爸问马飞最想干什么,马飞说,考清华北大,爸爸问为什么,他说,这是妈妈说考不上就要去卖煎饼,可是考清华北大是一个梦想吗?爸爸告诉他,考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梦想就像翅膀,如果连翅膀都找不到,你每天用功有什么用?在这样一位父亲的引导下,马飞从小就有了当飞行员的梦想,经过了自己的多方努力,后来她真的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宇航员。
这部电影投射出当下许多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心理,当着孩子的面说“这孩子不行,就这样了,没出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告诉孩子目标就是名校,不然以后就得上街卖煎饼,只知道让孩子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却从不告诉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电影中,马飞的爸爸也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励着马飞努力前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桥,现在很多家长会为了教育孩子而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或追求。
觉得孩子的学习就是一切,虽然孩子是需要陪伴,但不仅仅是陪伴就够了,还需要家长做出表率。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大人努力追求梦想的样子会被孩子看在眼里,所以有一天他也会像你一样努力,离自己的梦想更近。
暑假里,我和同学们一起看了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银河补习班》,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教育孩子的故事,让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后感。
故事开头讲的是宇航员马飞和另一位宇航员即将要乘坐火箭前往太空。记者正在采访他们,马飞的家属席是空的,于是他想起了幼儿时期的记忆:马飞的爸爸马皓文曾经是一名出色的建筑设计师,但他设计的“东沛大桥”不幸倒塌,被判坐牢2000多天。我想:一定是有人在背后设计了什么阴谋!马飞的爸爸看上去不是那种不负责任的设计师!
火箭发射后,因为飞船遭到撞击,马飞他们与地面失去了联系,马飞想起:上初中时他违犯了很多次校规,学校阎主任决定开除他,但马飞爸爸站出来说:“我打赌马飞期末一定能考全年级前十名!到毕业时,我儿子还会是全校数一数二的!”同学和老师们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这个情节令我非常感动,因为马飞从全班倒数第一变成期末前十名甚至全校第一几乎只有0.001%的可能,但马皓文相信他的儿子,并且想为他争取这一丝希望!这是大部分家长做不到的,他是一位独一无二的爸爸!结果令人出乎意料,期末时因为马飞的作文被阎主任判为0分,马飞和第十名仅仅差了21分。最后,在班主任和马飞爸爸的努力证明下,马飞的作文被最终判定为22分,总分超过了第十名,马飞终于能够留在学校了。看到这里我真为他感到高兴!
电影画面这时又回到太空,两位宇航员在太空面临危机时,马飞想起了小时候他与爸爸说的那句话:“爸爸,我要向你一样,永远不认输!”于是他离开太空舱,冒着巨大的危险修好了与地面失去联系的天线,最后他们平平安安回到了地球。马皓文在地面迎接儿子,对他说:“你的魔术太牛了,能再给我变一次吗?”我们大家都笑了!
故事中马皓文的扮演者是邓超,他演的这位爸爸是我见过最好的爸爸,也是最会教育孩子的爸爸!要是我的爸爸也能变成他那样就好了,虽然他在我心目中已经是一位出色的好爸爸了!
Copyright © 2009-2023 GDZ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1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