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纪录片《AI,你好》有感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观纪录片《AI,你好》有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纪录片《AI,你好》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日晚间在看部门工作日志时,发现有位老师说她看了《AI,你好》纪录片,立马觉得这个不错!原本就非常喜欢看纪录片,近期正好正在关注AI与教育,让部门同事帮忙收集AI相关素材,尤其是机器人相关的。于是里面就到腾讯视频中搜索这个纪录片。
看介绍,是优酷策划的`,8k纪录片,只有腾讯视频的会员,没优酷的,在笔记本上看720P的足够了。第一集看了个头,讲的是探索外星生命,不太感兴趣,跳过看第二集《你好AI:我用AI修文物人工智能复活千年历史》,这个不错!讲了三个片段。
(1)用无人机采集照片,导入电脑后用ai来自动生成修复方案,指导修复工作;那是不是用AI和建筑设计图对接,是不是也能实现对建筑的概预算?也可以用无人机和AI来自动检测老旧建筑物的裂缝等问题?
(2)用AI辅助自动采集敦煌莫高窟的照片,自动合成高清大图,修正畸变,还原莫高窟洞窟;在想,以后是不是还能借助AI来还原莫高窟的颜色?
(3)不会说满族语的满族讯飞公司小伙子到黑河采集满族语料,合成满族语语音库;每一亿人中,只有一人熟练掌握满族语;在没有任何满族语数据基础上,仅仅用录的630多分钟的语音,最终就得到了2500多条语句数据。如果人工去做这些事情,要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可能要多的多。
结尾讲了一句:守望家园,凝固历史!体现了AI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就像最后一个片段所言,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还承载着历史和文化,如果一门语言消失了,那么这段历史和文化也就从人类历史中消逝了。
“下辈子咱俩还做母女。”
这句话就好像一根带刺的针,扎进了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泪水再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真希望贾晓玲和李焕英下辈子可以再做母女,但人又怎么会有下辈子呢?
在我的印象里,亲情便是最重要的感情,也是我最容易忽略的感情,与母亲的相处模式也是相爱相杀,也总是把家人对我的好当做理所当然,从未想过去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当我看完这场电影,我有些庆幸自己可以和母亲一起生活很久很久,也有些内疚自己总是让母亲操心,生气。
以前一直都对与父母相处时间没有什么概念,一直是走读生,天天都可以见到父母的面,天天都可以吃上母亲做的饭,自然没有什么顾虑。但当我上了高中,第一次住校,与父母一别便是大半个月后,我终于感受到了在父母身边的幸福。
一学期下来,猛然发现自己在家里待的时间竟不足一个月,和父母真正待在一起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面对面交流的时间甚至比通电话的时间还短,我知道,以后我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将会更少,我应该珍惜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不要像电影里的贾晓玲一样,等到没有了母亲后才懂得珍惜,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况,也只能感动自己感动他人罢了,并不能换回再与母亲李焕英相处的日子。
现在的我虽然已经上高中了,但与周围的同学相比,我和我妈的相处方式不仅没远反而更亲了,不知为何,我总喜欢和妈妈打嘴仗,喜欢听她对我指指点点,我也总能精准的预判到她下一句要批评我的话语,在学校的我也一定会每天抽出时间来给妈妈打个电话,反正和妈妈联系一下就能让我一天都精神饱满,妈妈就是我的精神支柱,那我可不得更加珍惜?
电影中的李焕英常说不管女儿有没有出息只要自己的女儿可以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就好,虽然这确确实实都是每个母亲的心里话,但作为女儿,如果自己变得有出息,让母亲开心了,岂不是更好,这样也算是对母亲的一个回报,也算是珍惜亲情的一个方式,对吗?所以还是努力学习吧!要对得起母亲对我的付出。
下辈子会怎么样我们无法决定,但我们可以努力过好这辈子,珍惜这辈子与家人待在一起的时光吧,不要等到失去时才追悔莫及。
如果真的有下辈子,我也还要做我妈妈的宝儿。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你好,李焕英》
今天早上去电影院,看了正在热映并受大众好评的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
我在看之前,有在朋友圈中了解了一些观众的感受,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感动到哭,大喜大悲,而且好评如潮,因此我抱着极高的期望去看了这部电影,在此之前,我也听说这部电影是贾玲用来纪念她和她母亲十九年的感情,我也抱着好奇,十九年?为什么是十九年,难道她妈妈在她十九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吗?
这部片子主要是讲女儿从小到大都是个淘气不太争气的孩子,她从来没做过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情,但她的妈妈只希望她健康快乐就行了,在她高中毕业那年,她用假的录取通知书骗了妈妈,可是妈妈还是跟她说,相信她以后会有出息。也许老天就是这样,用一场意外来换取她的懂事和成熟,车祸让她失去了妈妈,她用回到妈妈年轻时的这种方式,想要让妈妈高兴一回,想去弥补她没在妈妈生前的遗憾,作为贾玲自己,她在很多和妈妈的对话中就哭的不行了,也许是我还有妈妈,所以有很多不太理解的感情。
整部电影的前大段都以幽默来表现,到了后面从她开始说:“她以前不会缝,”就把感情带到了高潮,我在这里跟自己的逻辑挣扎了一番才醒悟,这时候泪水也开始在眼眶里打转,特别是她以第三视角来回忆妈妈对她的爱的时候,让人忍不住想起自己的妈妈。
这部电影表现的一种感情,一种伟大而细腻的爱。
看完这场电影,我觉得感触挺大的:很多东西都是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如果不想让自己遗憾,那就应该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爱人。
我的妈妈虽说不到四十岁,但头上的银丝也早已数不清了,然而,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是因为我们才变成个中年妇女的。
我也是第一次当儿女,所以会有很多做得不对的地方,希望您见谅。
一场车祸唤醒了贾玲深处的柔情,一滴泪水冲刷了人们对母爱的不解。
《你好,李焕英》这部影片,融了悲剧,亦融了社会各象,更多还融了爱与温情,又不乏遗憾。一票难求的电视机,熟悉而亲切的绿皮大衣,唤醒了我对儿时母亲的回忆。
剧中贾母因车祸离世后,原本被封存的记忆,逐渐被泛起。懵懂的玲儿每每遇到了“危险”她的母亲李焕英便挺身保护女儿,并带她去看电影。似水的母爱悄无声息地蔓泻,湿润双眼。这母爱,多么可贵且珍惜。为了让孩子开心,贾母奉献着,倾尽了她的所有去爱自己的宝贝。
今有贾母爱女,古有岳母刺字。
床前,岳飞向母禀明自己将要踏入战场,卫国杀敌。岳母掠过一丝温暖的微笑,她爱国,更爱子。亦愿子为国家献力,岳母将这袋母爱,则亲手刺在了岳飞的背上。
中有贾母爱女,外有母疼女孝。
海伦·凯勒自幼失明,狂燥不安的她在家里摔打吵闹,哭笑无法自控。她的母亲温柔地按摩着她的头发,她爱女,亦愿女能抛掉枷锁,重新拥抱生活。海伦母亲这袋母爱,倾注在请来沙莉文老师上。开朗活泼的沙莉文,是海伦受到的母爱。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今有贾母爱女,古有孟母三迁。
孟子聪明颖慧,却不分是非美丑,样样模仿。孟母焦虑地皱起眉头,她爱子,亦愿子能学有所成。孟母搬离屠场,搬离墓地,她这袋母爱,倾注在学校旁边的家里。散发书卷气的学堂,是孟子受到的母爱。
人间母爱种种,举不胜举!母爱,潺潺流淌,汩汩成溪,但终因有鱼虾在其中愉悦玩乐,这汪水才富有了生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年轻的朋友们别再等,趁早,还来得及。你专属的那袋母爱,更值得你去珍惜。
假期,我随妈妈去观看了《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既充满搞笑气氛,又令人感动痛哭,看完后,眼泪汪汪,久久无法止住。
这部电影是由贾玲的亲身经历所改编的,主要讲述了在2001年的某一天,贾晓玲考上了大学,终于为母亲李焕英长脸。但母女俩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车祸,母亲受伤住进了医院,贾晓玲在母亲的病床前埋头痛哭。在情绪极其崩溃的情况下,贾晓玲意外穿越到了1981年,并与自己年轻的母亲李焕英形影不离,还想试图改变母亲的人生,让母亲再有一次重生的机会。但是最后的结果令我们所有人都惊讶不已。贾晓玲知道自己的母亲手笨,什么都不会缝,但却给穿越时晓玲穿的那条破洞裤,缝了一个小狗图案,针线细密,一点都不像贾晓玲口中那个不会缝补的李焕英。她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妈妈也穿越到了这里,可为时已晚,穿越的时间已经到了。看到这里我的泪瞬间就流了下来。得知真相的晓玲疯了似的跑,只为找到李焕英。转眼间,她从1981年又回到了病床前,李焕英的心脏指数也变成了零。
电影的前一个小时非常搞笑,我的嘴几乎都没有合拢过。但在后面的一个小时中,我的情绪也跟随着电影起起落落,眼泪也情不自禁的从眼眶里流了出来,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贾晓玲从来没有做过一件让李焕英开心的事,还总是给妈妈丢脸,因此晓玲很自责,就借着这次穿越能让母亲高兴。她帮助妈妈买下了厂上的第一台电视,令全厂都羡慕不已,并且贾晓玲还帮助李焕英参加女排比赛。
电影结束的时候,贾玲对自己妈妈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让她穿上那件绿皮大衣。整部剧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李焕英在剧中说的那句话:“我的女儿啊,我只求她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就好!”每一位母亲都是第一次做母亲,都会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可无论怎样,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呀!
看完整部电影,我已哭成了“泪人”。内心感慨,时光流逝,曾经的花季少女已经老去。我只愿我的“李焕英”眼角永远带着笑,容颜永年少。
李焕英,这个名字既属于一位伟大的母亲,也是艺人贾玲一生都忘不了的一个人,于是为了缅怀她,便有了这么一部温情但又有趣的电影——《你好,李焕英》。而我也有幸在今天早上观看了这位母亲传奇的一生,以及她对孩子们满满的爱,并发表了这篇感想。
漫漫人生路,您又在何处?相信贾玲对这句话一定深有体会,毕竟亲人的离世,生命的一去不复返,唯有经历过才会明白,贾玲的母亲在她上学后的第二个月便因意外去世了,当时的贾玲不愿相信这个事实,跪着求车上的每个人借给她手机,让她给家里打电话。但天不由人,李焕英还是去世了,可贾玲却只能够“袖手旁观”,既不能让故事重来,也不能再为对方做任何事,只能靠想象来弥补这份心中的遗憾,相信这种想法便是贾玲她拍这部电影的理由吧。她也为这部电影起了一个十分单纯,但又包含着那种对母亲的不舍与怀念的一个名字——《你好,李焕英》(《hi,mom》)。
其实当我们回看时可以发现李焕英这个名字在电影里被叫了很多次,只可惜没有一次能得到真正的回应,不过我在看电影之前并没有发现这一点,同时我也一直没能明白,为什么这部电影会起这样的一个名字。但现在想来这部电影的名字,不也是同母爱那般看似简单却又饱含深度吗?有时仅仅是一个动作,一句话里面都包含着妈妈对孩子满满的爱,在电影中李焕英哪怕是死前的最后一刻,都从未有过后悔,没有后悔自己生下贾玲,没有后悔自己没有嫁到好人家里去,她只认为只要能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开心的生活,自己便死而无憾,还能心平气和的说出:“我这辈子过得很幸福,你咋不相信呢?”这种话,贾玲几乎没有为李焕英买过任何东西,除了一件有点小了的绿皮大衣,不过李焕英也只是说这件绿皮大衣要再绿一点就好看了,她也从来没有怪过贾玲从未让自己开心过,在这位母亲的心里,她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很幸福的,也一直都觉得贾玲是一个值得她骄傲的孩子。也许大多数母亲都是这么想的吧,即使生活过得再累,过得再苦,孩子再不省心,也难以放下心中的那份爱。
在电影的最后,贾玲开上了给妈妈承诺要买的敞篷车,在现实生活中她也当上了梦寐以求的明星,并成为了导演,但仍是唤不应李焕英这个名字,漫漫人生路,您又在何处呢?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这是电影《你好,李焕英》结尾部分的一张黑白照片旁出现的一行字。
《你好,李焕英》是由贾玲主演和导演的一部电影。与其说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贾玲对母亲的追思和感激。2001年,考上大学不久的贾玲得到了母亲意外去世的噩耗,未来得及与母亲进行一次告别。二十年过去了,贾玲是用这样的一部电影,用这样的一种方式,与母亲相遇,然后告别。
电影里,贾玲穿越到1981年。那时,李焕英是与贾玲同龄的少女,热情开朗的李焕英与“表妹”贾晓玲,仿佛形影不离的闺蜜一般。来自2001年的贾晓玲想要弥补母亲后来经历的种种遗憾,并试图改变母亲的命运,“让她开心”。但结果却让贾晓玲自己都无比意外。
电影的前半部分与大多数喜剧电影并没有太大差别,电影院里笑声不断。电影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贾晓玲和年轻的李焕英喝酒。一直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没有做过一回让母亲高兴的事情的的贾晓玲,带着醉意对李焕英说:“下辈子咱们必须做母女,但是得我做妈。”但年轻的李焕英却回答“我的女儿,我只要她健康快乐就行。”“下辈子还是我当妈。”但临近结尾,贾晓玲偶然明白年轻的李焕英其实是早自己一步穿越过来的母亲时,当她满眼含泪跑向年轻的李焕英时,那一幕让太多人动然和感动,我也没忍住泪如雨下。
原来,穿越过来的李焕英一路配合着贾晓玲去“弥补”自己的种种遗憾,买了电视机、参加了排球赛、与厂长的儿子相亲、笑着看了贾晓玲的现场表演并开怀大笑……快速闪过的一个个镜头里,全是不断给母亲惹来麻烦的贾晓玲:摔倒了抱着包子的贾晓玲、尿裤子的贾晓玲、考上省艺校的贾晓玲——过往种种,逐渐变老的李焕英始终展现给贾晓玲的,是一张张温暖的、不变的笑脸。
我们在一天天长大,而我们的父母却在我们尚未发觉时,岁月已在他们的身上留下了痕迹,不经意间,他们逐渐白了双鬓、弯了身躯。我们的父母都远比我们自认为地更爱着我们,而我们却只是习惯着去索取财物、发泄情绪。
“高高的青山上,萱草花开放,采一朵,送给我小小的姑娘,陪着你长大了再看你做新娘”。贾玲将《萱草花》作为电影的片尾曲,在张小斐悠扬舒缓的歌声中,道出了全天下每一位母亲对孩子最深的爱与牵挂,温情脉脉,感人至深。
影片是以回忆方式展开的。从一个九斤多重的女孩儿呱呱坠地到她高中毕业。贾晓玲成长过程十分的笨拙,经常被老师叫家长,但即使是这样也丝毫没有影响母亲对女儿满满的疼爱。随着女儿慢慢长大,她体会到母亲的辛苦,生活的艰难。为了安慰母亲,她用一张假通知书哄母亲开心,结果弄得啼笑皆非。虽然她让母亲大失颜面,但母亲仍没有去指责她,在回家途中,悲剧骤然降临,发生了车祸。母亲身受重伤,深度昏迷,贾晓玲追悔莫及,痛哭不止。贾晓玲带着遗憾穿越到了1981,以表妹的身份,竭尽全力的让李焕英高兴。穿越可分为俩部分,第一部分是以“让李焕英更高兴”展开,先是帮她买下了全厂第一台电视机,其次是组建了排球比赛,其中在排球比赛中还告诉了我们:“人只要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就会有光彩”第二部分则是以“试图改变母亲命运”展开,试图撮合沈光林跟李焕英,但最终没有成功。在冷特母亲生病之后,他说:从小到大,我都没做过一件让我妈高兴的事儿。此时的冷特好比贾晓玲,他们有相同之处。在沈光林和贾晓玲表演二人转时,我想,在贾玲出名之前,她的母亲一场演出也没看过,这也许是贾玲内心永久的遗憾吧。
影片的精彩之处就是让你笑着笑着眼泪就夺眶而出了,在末端,贾晓玲发觉异常,边哭边回忆日常。看到这时,我听到了周围同学们细细碎碎的抽涕声,这让我想起来上次在母亲节我的一篇《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听的同学们泪流满面;其实电影也好,作文也罢,感人只能算其微不足道的一面,更多的是情节内容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我们有其共鸣。影片很好的诠释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心酸,更是启迪我们,珍惜眼前人眼前时,遗憾可能会成为永久。叛逆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这过程中你并没有成长。
昨晚,罗姐约“五棉君子”一同看电影《你好!李焕英》。在手机和电视泛滥成灾的时候,在影院里正襟危坐真有些不习惯。不曾想电影一开场,电影画面就把我的目光紧紧抓住,在捧腹大笑之余,更多的是一丝酸楚。
是呀,谁都是父母的孩子,而后又成了孩子的父母。在成为孩子的父母之前,我们都曾有过绚烂的青春,无忧无虑、浪漫至真。初为人妻、十月怀胎,谁都不能预见腹中的小宝宝是否健康。直到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在产床里看到孩子的第一眼,初为人母的喜悦充斥了一生。
“生”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小时候只是洗洗屎裤兜,管饱就好,咿咿呀呀学语、逗得大人再累都开心地笑。
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叛逆的倔强少年,没有一样省心。叛逆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直到高中,有的甚至到了大学。可叛逆期始终是更年期陪伴的,在生活无比充盈的陪伴中,孩子进入大学,也让他们养成了过于自我的情感意识。
目送着孩子走远,一颗负重的心却空落了下来……本想着孩子上大学了,就有时间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儿女大了,父母却老了,两鬓间白发苒苒,步履蹒跚,好多事情都力不从心了。虽然如此,可一想到寒暑假孩子就可以回来了,心里依然是充实的。虽然一生辛苦,为孩子操劳,可是人生不就这点念想嘛!只要心里有孩子为念想,内心就是快乐的。
人生余年,不求孩子飞黄腾达,只盼孩子一生健康快乐,幸福平安。由于生存的压力、就业的竞争成几何式增长,在孝敬好老父老母之余,还要努力养好身体,尽最大努力支持孩子一把。所以,作为人父人母的自己还真不能病倒呀!否则,上有老,下有小,如何能心安?
电影的许多情节虽然有不少喜剧色彩,然而电影所表达的意义却是令人震撼人的。当孩子们走进影院之前,在欢声笑语中一定感受不到父母的不容易。通过电影的洗礼,之前的欢声笑语少了许多,更多的是对电影所表达的真实情感的思考。随着影片结尾女儿对母亲的怀念,我们也在体味着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真正的长大,他们也会懂得感恩!
“你为什么而来?为你的快乐而来”这句经典的电影台词一直充盈着我的内心,就像潮汐一样久久不退。
黑白的电视,军绿色的大衣。破旧的瓷缸,一次贾晓玲的穿越经历却带给我了一场心灵的旅程。
贾晓玲是个从小就不让人省心的女孩,她从小到大一直以为自己就会给母亲惹麻烦,而不会让母亲开心。就在她高考后,她打算让母亲高兴一回,便做了一本假的录取通知书,想让母亲为她骄傲一回,可最终还是被母亲发现了。贾晓玲坐着母亲的自行车回家,并承诺要给母亲买车,让她高兴一回,可承诺还没实现,意外就发生了,就在回家的路上。她们遭遇了车祸,母亲躺在了病床上。
随后,她们便一起穿越回了母亲年轻的时候,贾晓玲时时刻刻陪伴在母亲身旁,尽全力想让母亲高兴一回,弥补自己的遗憾,母亲也看破不说破,默默陪贾晓玲走完了剩下的日子,最后贾晓玲发现了母亲是与自己一起穿越来的事实,便抱头痛哭…
虽说是讲述了贾晓玲的故事,可我还是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小时候,我经常调皮,不让母亲省心,还总是嫌弃她这儿不好,那儿不好,可我也曾忘了母亲也是第一次一母亲,她也曾在别人的庇护下长大,现在却为我撑起了一片天地,我不是一个满分的孩子又凭什么要求她做一个满分的母亲?
趁现在,母亲还陪伴在我身边,好好爱她,不要偏偏等到失去了,才学会珍惜……
《你好,李焕英》这部作品着实让我心里一颤,这是贾玲缅怀妈妈的小品,前半部分搞笑情节让人笑出眼泪,到后来结尾的剧情大转弯,给观众制造惊喜的同时,让观众深切体会到这种“子欲养亲不在”的惋惜。
不知道贾玲在前面戏剧部分表演中,是怎样强撑着自己的情绪来表演的,真的是一位好演员。与此同时,我也深深感觉到作为一个喜剧演员的不容易,真的是把自己悲伤难过的一面来展现给观众,给观众们带来欢乐。
有的戏剧演员,家人在病房中与死神做着殊死搏斗,但是演员就是演员,还需要在舞台上完全融入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生活中的一面抛之脑后。
曾经我做过一年的微电影编剧,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得写啊写啊写,确认素材,然后写剧本,然后自己把自己的剧本推翻,然后重新写,重新推翻……循环循环没有次数限制得循环,直到剧本得到自己的认可,得到拍摄团队的认可。
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忙碌的一段时间,甚至比高考前的复习还要忙碌,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然后睡到12点,起床简单填饱肚子,又继续写。那段时间我没有时间回家,五一、十一的假期别人忙着在朋友圈里秀恩爱,晒家庭出游的照片,但是我就只能守在电脑前,一杯速溶咖啡,两杯速溶咖啡,三杯速溶咖啡……若干杯速溶咖啡是我每天的精神支柱。
再后来,我因为压力大,很快就是一脸的痘痘,满身的油脂,完全不是最初那个“才貌双全”的我了。后来,我妈妈坚决反对我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于是我就辞职了。
我能深刻体会作为一个喜剧演员的辛苦,自编自导自演,这样的过称有多煎熬很多人体会不到,一个作品诞生,但是观众们看到了没笑,不觉得有趣,那么为这个作品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成为了遗憾。
做编剧,难!
做一个喜剧编剧,更难!
希望我们大家在享受喜剧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多给他们一些尊重,他们真的是把自己所有青春都奉献给了这个舞台,奉献给了观众……
Copyright © 2009-2023 GDZ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1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