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皋印派》一等奖说课稿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说课稿

《东皋印派》一等奖说课稿

2023-09-05 18:44:34

  《东皋印派》一等奖说课稿

《东皋印派》一等奖说课稿

1、《东皋印派》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东皋印派》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教材

  东皋印派在中国篆刻流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她是从雪渔派、徽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区域性流派。东皋印派的印人留传下来的艺术遗产十分丰富,是中国文人篆刻的宝贵财富。东皋印艺讲求构思精致、刀法细腻、章法平稳、匀称调和。印作把书法、章法、刀法三者进行了有机结合,充分展示出书法的笔意美、布局的结构美、用刀的镌刻美,体现出“方寸之地,气象万千”的意境。

  本课教材是本人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实践后编写的,编写时我关注了初中学生的认知。找到了由他们来继承东皋印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就是通过欣赏来走进东皋印派、通过设计来了解东皋印艺、通过制作来深入东皋印艺、通过研究来传承东皋印艺。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东皋印艺的艺术特色与传承。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东皋印作印文设计与制作。

  说学情

  初中学生经过多年的美术及其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无论是在学习方法上,还是知识的容量上,已经具备了解决部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来至本土的地方民间美术——南通东皋印艺,则更接近于他们的生活,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这些都给本课的`学习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

  说目标

  就本课教学内容而言,主要是通过欣赏、设计、制作来体验、探讨、研究东皋印艺,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地方民间美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承,让学生在乡土美术学习中打开创造之门,培养综合创新能力。由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界定成三块: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关注南通篆刻艺术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在探寻东皋印派中感受不同东皋印作的艺术魅力并尝试设计或制作。

  三、情感与价值观。了解东皋印派作为区域性流派的辉煌历史。引导学生传承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为家乡而自豪的思想情感。

  说教法、学法

  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我主要采取了四种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与本课符合的情境,会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因此本课在导入部分通过播放张艺谋导演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宣传片,使学生从宣传片中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印章的历史和在生活中具体的实用价值,并由此导入研究的主题——东皋印艺。

  二、合作学习法:通过“确定主题”和“探究”让学生围绕老师拟定的相关东皋印派的课题来研究或自己确定的其他东皋印派的研究课题组成自主合作研究小组,完成研究任务。

  三、自主探索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而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渠道,对于地方民间美术资源的研究更是如此。本课通过“合作探究”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感受不同东皋印作的艺术特色与艺术魅力。

  四、拓展延伸法:学校美术本身就是生活美术和乡土美术的归纳与提升,东皋印派作为南通地方美术中的一朵奇花,我们仅在课堂上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将她们运用到生活中去。本课要求学生运用东皋印派的艺术特色尝试进行自己姓名章的设计、制作并尝试运用,不仅促进了这一文化的传承,也将该艺术进行了拓展。

  说教学设计

  按照前面的分析,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首先进入课前准备阶段,这时教师不仅需要准备相关的东皋印派的资料和图片,多媒体演示设备和美术课笺等常规物品,还需要准备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视频及图片制作成多媒体、另外篆刻工具和篆文字典的准备也是必须的。对学生准备,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同时还要收集相关东皋印派的其他资料及篆刻时需要的相关工具和材料。

  关于课堂教学,首先导入非常重要,因为她能创设情境,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所以我准备了张艺谋导演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宣传片,让学生在中国印的介绍中了解篆刻、进而了解东皋印艺,进入课题。

  我们知道,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具有较强的作用,而自主探寻则是学生发展的动力,因此在“探究”环节,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各组研究东皋印派的主题,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总结、归纳东皋印派的艺术特色。本环节先由教师初步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并提供主要资料,不仅促进了学生完成研究的速度,也保证了研究方向的准确性,降低了研究难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

  第四个环节是“欣赏分析”,这个环节教师的主导非常重要,虽然前面我们进行了“探究”,学生已经领略到了一些东皋印派的艺术特点,但他们往往不容易形成合理的分析与系统的归纳。因此我重点通过欣赏与分析东皋印作,和学生来研究东皋印艺的设计与制作特点,以便于他们了解东皋印派的设计风格,掌握设计技巧。

  作业是知识积累,技能锻炼的巩固过程。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所以在本环节我只要求学生能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自己姓名的设计即可。而对条件成熟的学生则可在我的指导下用蔬果块茎或肥皂、橡皮等易于操作的材料进行刻制尝试。

  最后,作业的展示也是对学生美术学习的一次检阅与交流,在这个环节我要求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在全班交流,并进行立体的评价。

  说评价与拓展

  而对学生的评价我注重其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这时教师作为评价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注意因人、因时、因地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充分体现多元评价的内涵。本人在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方法。如美术课笺中“教学反馈条”就是一个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评价方式。而作品展示时的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则是课堂评价的主要体现。结合本课特点,本课我还增加了最佳设计(创意)奖与最佳制作奖的设置,形成了积极向上学习氛围。

  总之,科学的评价方式对于课堂教学的拓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个合适的评价方法必然会刺激学生去关心、去探寻其相关的课题。这对课堂的延伸、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本人根据教学实际和本课的特点,认为可以抓住学生在初步掌握东皋印派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技法的创新,以让东皋印艺真正得到传承与发展。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2、《东皋印派》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美术《东皋印派》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教材

  东皋印派在中国篆刻流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她是从雪渔派、徽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区域性流派。东皋印派的印人留传下来的艺术遗产十分丰富,是中国文人篆刻的宝贵财富。东皋印艺讲求构思精致、刀法细腻、章法平稳、匀称调和。印作把书法、章法、刀法三者进行了有机结合,充分展示出书法的笔意美、布局的结构美、用刀的镌刻美,体现出“方寸之地,气象万千”的意境。

  本课教材是本人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实践后编写的,编写时我关注了初中学生的认知。找到了由他们来继承东皋印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就是通过欣赏来走进东皋印派、通过设计来了解东皋印艺、通过制作来深入东皋印艺、通过研究来传承东皋印艺。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东皋印艺的艺术特色与传承。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东皋印作印文设计与制作。

  说学情

  初中学生经过多年的美术及其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无论是在学习方法上,还是知识的容量上,已经具备了解决部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来至本土的地方民间美术——南通东皋印艺,则更接近于他们的生活,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这些都给本课的学习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

  说目标

  就本课教学内容而言,主要是通过欣赏、设计、制作来体验、探讨、研究东皋印艺,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地方民间美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承,让学生在乡土美术学习中打开创造之门,培养综合创新能力。由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界定成三块: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关注南通篆刻艺术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在探寻东皋印派中感受不同东皋印作的艺术魅力并尝试设计或制作。

  三、情感与价值观。了解东皋印派作为区域性流派的辉煌历史。引导学生传承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为家乡而自豪的思想情感。

  说教法、学法

  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我主要采取了四种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与本课符合的情境,会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因此本课在导入部分通过播放张艺谋导演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宣传片,使学生从宣传片中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印章的历史和在生活中具体的实用价值,并由此导入研究的主题——东皋印艺。

  二、合作学习法:通过“确定主题”和“探究”让学生围绕老师拟定的相关东皋印派的课题来研究或自己确定的其他东皋印派的研究课题组成自主合作研究小组,完成研究任务。

  三、自主探索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而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渠道,对于地方民间美术资源的研究更是如此。本课通过“合作探究”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感受不同东皋印作的艺术特色与艺术魅力。

  四、拓展延伸法:学校美术本身就是生活美术和乡土美术的归纳与提升,东皋印派作为南通地方美术中的一朵奇花,我们仅在课堂上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将她们运用到生活中去。本课要求学生运用东皋印派的艺术特色尝试进行自己姓名章的设计、制作并尝试运用,不仅促进了这一文化的传承,也将该艺术进行了拓展。

  说教学设计

  按照前面的分析,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首先进入课前准备阶段,这时教师不仅需要准备相关的东皋印派的`资料和图片,多媒体演示设备和美术课笺等常规物品,还需要准备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视频及图片制作成多媒体、另外篆刻工具和篆文字典的准备也是必须的。对学生准备,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同时还要收集相关东皋印派的其他资料及篆刻时需要的相关工具和材料。

  关于课堂教学,首先导入非常重要,因为她能创设情境,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所以我准备了张艺谋导演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宣传片,让学生在中国印的介绍中了解篆刻、进而了解东皋印艺,进入课题。

  我们知道,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具有较强的作用,而自主探寻则是学生发展的动力,因此在“探究”环节,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各组研究东皋印派的主题,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总结、归纳东皋印派的艺术特色。本环节先由教师初步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并提供主要资料,不仅促进了学生完成研究的速度,也保证了研究方向的准确性,降低了研究难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

  第四个环节是“欣赏分析”,这个环节教师的主导非常重要,虽然前面我们进行了“探究”,学生已经领略到了一些东皋印派的艺术特点,但他们往往不容易形成合理的分析与系统的归纳。因此我重点通过欣赏与分析东皋印作,和学生来研究东皋印艺的设计与制作特点,以便于他们了解东皋印派的设计风格,掌握设计技巧。

  作业是知识积累,技能锻炼的巩固过程。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所以在本环节我只要求学生能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自己姓名的设计即可。而对条件成熟的学生则可在我的指导下用蔬果块茎或肥皂、橡皮等易于操作的材料进行刻制尝试。

  最后,作业的展示也是对学生美术学习的一次检阅与交流,在这个环节我要求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在全班交流,并进行立体的评价。

  说评价与拓展

  而对学生的评价我注重其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这时教师作为评价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注意因人、因时、因地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充分体现多元评价的内涵。本人在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方法。如美术课笺中“教学反馈条”就是一个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评价方式。而作品展示时的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则是课堂评价的主要体现。结合本课特点,本课我还增加了最佳设计奖与最佳制作奖的设置,形成了积极向上学习氛围。

  总之,科学的评价方式对于课堂教学的拓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个合适的评价方法必然会刺激学生去关心、去探寻其相关的课题。这对课堂的延伸、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本人根据教学实际和本课的特点,认为可以抓住学生在初步掌握东皋印派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技法的创新,以让东皋印艺真正得到传承与发展。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3、《东皋印派》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美术东皋印派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教材

  东皋印派在中国篆刻流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她是从雪渔派、徽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区域性流派。东皋印派的印人留传下来的艺术遗产十分丰富,是中国文人篆刻的宝贵财富。东皋印艺讲求构思精致、刀法细腻、章法平稳、匀称调和。印作把书法、章法、刀法三者进行了有机结合,充分展示出书法的笔意美、布局的结构美、用刀的镌刻美,体现出“方寸之地,气象万千”的意境。

  本课教材是本人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实践后编写的,编写时我关注了初中学生的认知。找到了由他们来继承东皋印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就是通过欣赏来走进东皋印派、通过设计来了解东皋印艺、通过制作来深入东皋印艺、通过研究来传承东皋印艺。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东皋印艺的艺术特色与传承。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东皋印作印文设计与制作。

  说学情

  初中学生经过多年的美术及其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无论是在学习方法上,还是知识的容量上,已经具备了解决部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来至本土的地方民间美术——南通东皋印艺,则更接近于他们的生活,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这些都给本课的学习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

  说目标

  就本课教学内容而言,主要是通过欣赏、设计、制作来体验、探讨、研究东皋印艺,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地方民间美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承,让学生在乡土美术学习中打开创造之门,培养综合创新能力。由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界定成三块: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关注南通篆刻艺术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在探寻东皋印派中感受不同东皋印作的艺术魅力并尝试设计或制作。

  三、情感与价值观。了解东皋印派作为区域性流派的辉煌历史。引导学生传承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为家乡而自豪的思想情感。

  说教法、学法

  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我主要采取了四种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与本课符合的情境,会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因此本课在导入部分通过播放张艺谋导演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宣传片,使学生从宣传片中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印章的历史和在生活中具体的实用价值,并由此导入研究的主题——东皋印艺。

  二、合作学习法:通过“确定主题”和“探究”让学生围绕老师拟定的相关东皋印派的课题来研究或自己确定的其他东皋印派的研究课题组成自主合作研究小组,完成研究任务。

  三、自主探索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而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渠道,对于地方民间美术资源的研究更是如此。本课通过“合作探究”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感受不同东皋印作的艺术特色与艺术魅力。

  四、拓展延伸法:学校美术本身就是生活美术和乡土美术的归纳与提升,东皋印派作为南通地方美术中的一朵奇花,我们仅在课堂上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将她们运用到生活中去。本课要求学生运用东皋印派的艺术特色尝试进行自己姓名章的设计、制作并尝试运用,不仅促进了这一文化的传承,也将该艺术进行了拓展。

  说教学设计

  按照前面的分析,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首先进入课前准备阶段,这时教师不仅需要准备相关的东皋印派的资料和图片,多媒体演示设备和美术课笺等常规物品,还需要准备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视频及图片制作成多媒体、另外篆刻工具和篆文字典的准备也是必须的。对学生准备,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同时还要收集相关东皋印派的其他资料及篆刻时需要的相关工具和材料。

  关于课堂教学,首先导入非常重要,因为她能创设情境,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所以我准备了张艺谋导演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宣传片,让学生在中国印的介绍中了解篆刻、进而了解东皋印艺,进入课题。

  我们知道,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具有较强的作用,而自主探寻则是学生发展的动力,因此在“探究”环节,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各组研究东皋印派的主题,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总结、归纳东皋印派的.艺术特色。本环节先由教师初步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并提供主要资料,不仅促进了学生完成研究的速度,也保证了研究方向的准确性,降低了研究难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

  第四个环节是“欣赏分析”,这个环节教师的主导非常重要,虽然前面我们进行了“探究”,学生已经领略到了一些东皋印派的艺术特点,但他们往往不容易形成合理的分析与系统的归纳。因此我重点通过欣赏与分析东皋印作,和学生来研究东皋印艺的设计与制作特点,以便于他们了解东皋印派的设计风格,掌握设计技巧。

  作业是知识积累,技能锻炼的巩固过程。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所以在本环节我只要求学生能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自己姓名的设计即可。而对条件成熟的学生则可在我的指导下用蔬果块茎或肥皂、橡皮等易于操作的材料进行刻制尝试。

  最后,作业的展示也是对学生美术学习的一次检阅与交流,在这个环节我要求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在全班交流,并进行立体的评价。

  说评价与拓展

  而对学生的评价我注重其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这时教师作为评价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注意因人、因时、因地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充分体现多元评价的内涵。本人在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方法。如美术课笺中“教学反馈条”就是一个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评价方式。而作品展示时的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则是课堂评价的主要体现。结合本课特点,本课我还增加了最佳设计(创意)奖与最佳制作奖的设置,形成了积极向上学习氛围。

  总之,科学的评价方式对于课堂教学的拓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个合适的评价方法必然会刺激学生去关心、去探寻其相关的课题。这对课堂的延伸、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本人根据教学实际和本课的特点,认为可以抓住学生在初步掌握东皋印派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技法的创新,以让东皋印艺真正得到传承与发展。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4、大班科学《折印和对称》教案

  一、设计意图。

  对称的物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形式不仅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而且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而折印的方法就像一座学习的桥,让小朋友很容易就能理解对称的原理。我们力图通过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形象,培养幼儿关注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习、思考的习惯。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欣赏对称图形的美,尝试制作对称的艺术作品。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卡纸、水粉、剪刀等。对称的物品若干(蝴蝶、桥、风筝、中国结等)。

  2、知识准备:幼儿排练过有对称动作的舞蹈,进行过有关对称的亲子裁剪活动等。

  3、收集各种图片,如:蝴蝶、亭子、风筝、小船、宝塔、枫叶、天安门、奖杯、汽车、窗子、古代青铜器、天坛、中国结、窗花、铁桥、飞机等,并准备好小组学习的资料。(分为六个小组。)

  四、活动过程。

  (一)玩魔术游戏。

  1、以魔术游戏导入。

  老师在一张对折后有中心轴印的纸上,紧靠着轴线用水粉画大、小圆两个,请小朋友看老师玩魔术游戏,对折纸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2、幼儿讨论现象出现的原因。

  师: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你能变这个魔术吗?

  3、幼儿尝试这个游戏,了解这种处理方法――折印,了解这种处理效果――对称。(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对称,就是样子和大小都一样,而方向不一样。)

  4、展示幼儿尝试的作品,引导幼儿分享、欣赏他人的创作。

  (二)新的折印方法。

  1、提出更新的折印方法:

  师:有没有其他的折印方法,出现新的折印效果呢?老师给你们材料,大家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注意怎样才能折出不同的对称图。

  幼儿分组进行讨论是不是对称图,为什么。各组整理讨论结果,清晰地表达组内的.想法。

  2、幼儿操作,通过折印画检验自己的想法。

  师:用你想到的办法能把它表现出来吗?你愿意去试试吗?

  3、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三)生活创造。

  1、利用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学习。

  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对称的,我们先从收集的图片资料中找找,能发现什么呢?

  幼儿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分析收集到的图片,并将分析的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

  师:你认为对称的理由是什么?不对称的理由是什么?

  2、游戏:猜猜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只有一半图形的物品图案,请小朋友看图猜这个物品是什么。

  3、幼儿运用对称手法进行设计比赛。

  师:会动手动脑的小朋友,应该会灵活运用学到的本领。我们可以用色彩来表现对称的物体,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表现对称的效果。想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帮助幼儿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设计比赛,鼓励幼儿用剪纸、模型、舞蹈等形式来尝试表现对称的效果。

  五、设计评析。

  进入大班,小朋友们更会利用资料进行学习了。这个活动从小的知识点入手,通过多层次的操作游戏,针对一个原理让小朋友们不断思考、操作尝试,实现自己的想法,并发现新的方法。希望这个活动让这些小朋友进入小学后,能够运用学习到的有用原理,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迁移及推理,从而有效提升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5、《红红中国印》教案一等奖设计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20xx奥运会会徽的内涵,感受其艺术美。

  2、 对中国印感兴趣,尝试设计制作中国印。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大胆想象设计并制作中国印。

  难点:能理解奥运会会徽的内涵。

  活动准备

  1、挂图:20xx奥运会会徽。

  2、幼儿操作材料:椭圆形纸、红色颜料、刷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并说说20xx奥运会会徽。

  1、出示会徽的“奥运五环”部分,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吗?”“它是什么?看到奥运五环你想到了什么?”“20xx奥运会在哪里举行?”(揭开会徽“2008北京”部分)

  2、出示会徽“京”字部分,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它的背景是什么颜色?”

  二、介绍认识中国印。

  1、教师:“京像什么?”“这个“京”和奥运五环组合在一起,成了什么?”(20xx奥运会会徽)。

  2、介绍中国印。

  (1)教师:“请小朋友猜猜“京”字是怎样做出来?”

  (2)了解中国印的'制作方法。(玉石雕刻而成)

  三、 教师示范中国印的制作方法。

  教师:“你们想来制作中国印吗?”“我们没有玉石,那我们用学过的方法来设计制作”。

  老师讲解示范。

  提出要求:设计不同动作、不同图案的中国印。

  四、 幼儿操作。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保持画面、桌。

  五、 交流分享。

  幼儿介绍和欣赏自己制作的印章。

6、《印出的渔网》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小汽车印画的操作活动。

  2、能用小汽车印制出渔网并在上面粘贴自己喜欢的小鱼,增强手部小肌肉的发展。(重点)

  3、通过对小汽车车轮印画活动,感知不同物体印画的特殊效果。(难点)

  活动准备:

  范画、玩具汽车数量、各种小鱼若干、水粉颜料、彩色卡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幼儿发现利用小汽车的车轮进行拓印,可以变成渔网进行创意的添画、粘贴。

  师:小朋友请看大屏幕上是什么?

  师:喜欢吗?邵老师也非常喜欢,但是这些鱼儿游得特别的快,我们怎么捕到它们呢?

  师:鱼竿、渔网。

  二、出示范画,感知汽车车轮印出的渔网。

  师:小朋友看看邵老师的制作的渔网,能不能捕到鱼呢?

  师:邵老师是用小汽车制作的渔网,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

  三、老师示范小汽车拓印的步骤和粘贴的方法。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范画,了解小汽车拓印、粘贴的步骤及方法。

  师:首先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让小汽车车轮轻轻沾色后,在卡纸上进行快速的滑动(注意为桌面整洁,小心颜色弄在衣服上),可来回滑动;3-4个小朋友在一张大纸上共同合作。拓印结束后,小朋友把汽车放回原来位置。

  师:请小朋友们大胆拓印,在拓印完的网子上面进行粘贴,小朋友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想象或者心里的想法在老师提供的托盘中寻找与自己想法一致的`小鱼进行粘贴。

  粘贴方法:首先,一只手拿着鱼的图片,另一只手轻轻的扣双面胶的边缘,扣起后用手慢慢撕下来;然后轻轻粘在拓印好的网子上面。不要粘在网子的外面。

  师:如果有其他问题可以问老师。

  四、注意事项。

  1、注意桌面卫生、地面整洁、小衣服卫生。

  2、撕下来的双面胶放入托盘中。

  五、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大胆地拓印、粘贴制作。

  引导幼儿展示、欣赏、评价作品并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相互交流、欣赏,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说理由。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可进行这项活动,幼儿可以利用小汽车及其他玩具进行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