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等奖说课稿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说课稿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等奖说课稿

2023-08-29 11:22:32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等奖说课稿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等奖说课稿

1、《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说教材

  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节,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导入课,是人类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所做的不懈努力历程。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基本的宇宙探索的知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展的,知道我国已步入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认识当前的“太空污染”危害以及“保持太空清洁”的重大意义。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用全面、发展、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一些宇宙现象,并能作出正确的解释。认识人类在不断探测宇宙活动中所获得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①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进程②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

  2、难点:认识当前的'“太空污染”危害以及“保持太空清洁”的重大意义。

  教材内容确定了两个大问题:一是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进程。二是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目的。因此我们把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进程和认识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在理解太空垃圾产生原因及危害上同学们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采用WebQuest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大师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提问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来解决,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5、视频录相:通过神舟系列飞船的录相,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六、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运用图表: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在本节课中要求同学们运用图表来熟悉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历程。

  2、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利用人类生活、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提出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本课所讲是“新探索”。要突出“新”在何处。从天文探测的角度来看,人造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人类活动范围的又一次飞跃。所以教材以原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为起点,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对于本课重点:①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进程②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我让学生网上查询有关宇宙开发的资料,设立专题《宇宙探险》,进入我的博客全班交流。

  步骤:①明确目标:人类开发宇宙的经历、意义和宇宙环境问题。②要求:标题明确,资料详实,有自己的评述。③收集关键词:阿波罗,登月,宇宙探险,宇宙开发,宇宙垃圾等。

  对于保护宇宙环境这一难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提问导学法。首先提出问题:(1)宇宙中垃圾产生的原因?(2)宇宙中垃圾的危害?(3)控制或清除垃圾的办法?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来解决。通过这种分层递进的提问方式和综合分析的方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让学生回答,教师最后归纳总结并板书.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没那么困难了.

  八、作业布置:让学生读一读《神舟铺路、中国撼天》的专题报道,确立一个研究性的课题即“中国航天之路”,让同学们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来完成。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业余时间中去。

2、《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等奖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 说教材

  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节,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导入课,是人类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所做的不懈努力历程。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基本的宇宙探索的知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展的,知道我国已步入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认识当前的太空污染危害以及保持太空清洁的重大意义。

  3、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用全面、发展、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一些宇宙现象,并能作出正确的解释。认识人类在不断探测宇宙活动中所获得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①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进程②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

  2、 难点:认识当前的太空污染危害以及保持太空清洁的重大意义 。

  教材内容确定了两个大问题:一是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进程。二是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目的。因此我们把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进程和认识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在理解太空垃圾产生原因及危害上同学们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 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采用WebQuest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大师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提问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来解决,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等奖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

  一、说教材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基本的宇宙探索的知识,激发同学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妙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和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同学发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让同学树立科学的宇宙观,用全面、发展、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一些宇宙现象,并能作出正确的解释。认识人类在不时探测宇宙活动中所获得的科学成绩,激发同学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妙的情感。

  三、重点:太阳系的组成

  难点:如何唤起同学的感性认识;如何激发兴趣、生成探究的问题等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资料收集,课件

  课的类型

  讲解、讨论式

  四、备课过程中的体会

  以人为本,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尊重同学:他们的每一个发现、研究他们的认知特点;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根据课的特点、同学的实际开发资源: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争论;各天体的`特点(尽管同学不一定都会涉和),老师课前尽量做更多的准备。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动身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同学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同学提出问题中。采用视频导入,利于激发同学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同学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同学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同学的一起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提问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同学采取自学的方式来解决(在协助同学建立太阳系的整体空间概念时),增强同学自身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5、视频录相:通过聂海生一家的天地对话录相,增强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同学进行德育渗透

  六、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同学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需“授之于渔”,培养同学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同学从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同学的互动能力,使同学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使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一等奖

  本周开始,我们将开始宇宙之旅,探索地球与宇宙的奥秘。

  活动计划

  前两节课搜集资料,制作幻灯片,第三节课展示交流。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

  参考主题

  抽签选题,如果对抽到的主题有意见,可以自拟主题,但需符合本次活动的大主题并经过老师批准。

  1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古代中国人、印度人、巴比伦人的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什么?证据是什么?地球的真实形状是怎样的?证据是什么?是何时发现的?是谁发现的?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你认为现在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正确的吗?你有自己的想法吗?

  2介绍太阳

  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太阳的基本情况如何?太阳黑子是什么?太阳和人类有何关系?什么是日食?日食是如何产生的?日全食是如何形成的?极光是如何产生的?

  3介绍月球

  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月球的基本情况如何?你认为我国有没有必要发展登月技术?你有何开发月球的设想?什么是月相?月相的变化是如何形成的?

  4星座

  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什么是星座?主要星座有哪些?你知道哪些星座的传说?

  5太阳系

  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太阳系的构成,九大行星的基本情况,土星的光球是什么组成的?哥白尼与日心说。

  6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作品要求:

  1使用Word或Powerpoint软件制作。熟练应用上次活动讲评中强调的三点:标题的修饰,文字的修饰,超级链接的应用。

  2要求主题突出,围绕主题选择合适的内容。

  3作品中应有封面、封底、目录页、小组名称、组长、组员分工、日期。除封面和封底外应有8页以上正文页,在目录页应设置超级链接。

  4作品中采用的文字内容或图片,提倡原创。

  各小组抽签选择主题,然后开始搜集资料,制作电子作品。

5、《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识。

  2、能自己查找关于宇宙方面的知识。

  3、通过本课学习,能对宇宙产生兴趣,并热爱我们的航天事业。

  教学重点、难点:

  能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识。

  教学准备:

  关于宇宙方面的各种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让学生查找关于宇宙方面的资料。

  2、结合上几节课的内容,引领学生学习宇宙,探索宇宙。

  二、膨胀的宇宙

  1、我们知道在太阳系之外还有很多星体,你们都查找到了哪些关于宇宙方面的资料。

  学生小组查找资料,并交流资料。

  2、观察宇宙图片、资料,说说你对宇宙的认识,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

  3、你知道星系间的距离是多少?能用千米单位来计算吗?

  学生讨论,寻找资料。

  4、引出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光年。

  5、我们知道银河系是非常庞大的星系,在宇宙中你还发现和它类似的星系吗?

  学生查资料,仙女座星系、猎户座星系等。

  6、师讲述:现在人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经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还发现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

  三、充满活力的宇宙

  1、出示恒星一生的图片。说说恒星的一生。

  学生边看图片,边查寻有关恒星资料。

  2、师讲述宇宙中每时每刻都会诞生许多恒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

  3、学生观察超新星的爆炸前后图片,想象充满活力的宇宙运动过程。

  四、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你知道人类最早登上月球的是什么时候?

  学生查寻关于人类登月的新闻资料。

  2、我国是世界公认的火箭发源地,说说我国航天事业,以及对我国未来航天事业发展的猜想。

  3、关于航天方面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学生继续查找资料。

  4、阅读书本,人类在航天事业上所做出的贡献。

  5、查寻为航天事业做出过贡献的科学家。

  五、课后延伸:继续寻找关于宇宙方面和人类在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以及我国“神州6号”载人飞船资料。

6、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板书课题)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2.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

  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蜗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谈话: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科学家。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

  教师进行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不仅表现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制定了最完善的历法制度,还表现在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中国来查阅古代天象记录。

  (3)了解宇宙探测工具的发展。

  讨论:古人在观测宇宙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这些困准?

  介绍望远镜:后来人们发明了望远镜(多媒体展示望远镜),1610年1月10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多媒体展示月球图片),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多媒体展示木星图片)。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观测设备的更新和观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了更远的天体。

  介绍现代的望远镜:(1)巨型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巨型望远镜的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多。(2)射电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射电望远镜的图片)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

  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关内容)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它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

  3.总结宇宙的特点。

  (1)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宇宙的整体形象。

  (2)讨论: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宇宙有多大?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宇宙里有什么?我们处于宇宙的什么部位?宇宙里有没有和地球一样的文明?(根据学生的回答调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录像)

  (3)总结:人类正逐渐向宇宙的深处进军、探索,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苗奥秘。(播放各种航天探测器)然而,浩瀚的宇宙总让人感到神秘和无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吧!

  4.布置学生收集各种航空灾难活动。

  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录像来了解航天灾难史。组织学生谈谈人类面对行航天灾难史作如何感想?

7、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探索宇宙》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教学重点】银河系

  【教学难点】宇宙的广袤空间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我国及世界宇航事业的最新动态

  教学器材:各种星系图片、相关视频资料、地心说动画、日心说动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在长达数千年的古代,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你是怎么认为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认为地球是中心的观点,叫做地心说;认为太阳是中心的观点,叫做日心说。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提供的“哥白尼与日心说”的材料,了解天文科学发展的历史。

  (媒体展示)播放地心说、日心说动画

  (提问)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你是怎么认为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太阳系虽然很大,但是也只是银河系中很小的一部分。教师用一组数据说明银河系的特征:银河系的直径、恒星数目、太阳系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

  教师展示银河系的图片,学生认识银河系的形状。

  (设问)银河系的中心是宇宙的中心吗?

  (学生讨论回答)

  (讲授)教师讲述星系的概念,宇宙是由许许多多的星系和广袤的空间组成的`。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就有10亿个类似银河系的天体。人类可观测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约150亿光年。

  (提问)我们看到最远天体发出的光,是在什么时候从那边发出的?

  (学生回答)

  (提问)银河系似乎也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哪里是宇宙的中心呢?或者,宇宙到底有没有中心呢?

  (学生讨论回答)

  (简要总结)

  (复习反馈)当堂做教材提供的练习第1、2题。

  教案点评:

  本节紧密衔接上节,使学生的视野由走出地球,变成了走出太阳系,走出银河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注意广阔的宇宙概念和宇宙中星系众多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教师可以通过多组数据的比较,给学生一个空间大小和星系数目的概念。宇宙中未知的事情很多,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科学思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