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一等奖说课稿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一等奖说课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阅读长篇小说的基本方法。
2、了解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精彩的片段,从保尔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3、在写作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抛砖引玉,以学生读为主,并付诸实践。与写作结合,形成文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名著中汲取养分,树立伟大的革命理想,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形成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设想:
(一)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读完整本书,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选看几集电视连续剧。
(二)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影或电视剧片段,分析人物性格。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重点:精读的引领
教学难点:阅读兴趣的激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外阅读阶段:
1.开学初,课余时间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等。自我检查一下读书的速度和质量。
2.根据阅读需要参阅附录的资料和课外及网上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经历、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重要思想和重点内容。
3.结合观看电视连续剧,将剧中的人物形象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
4.一边读,一边摘录,加批注,写心得。
课内导读阶段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刚刚结束的北京残奥会上,我们领略到了残疾人体育健儿儿自强不息、奋能拼搏的风采。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这样一位身残志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作家。他是谁呢?想必大家一定能猜得出来,他就是前苏联业余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钢铁”知识知多少
采用必答和抢答两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故事大意。
1、必答题:每一组选出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答对得10分,答错不扣分,但其他组有纠错机会,纠错正确,得10分。
(1)保尔因为什么离开了学校,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
(2)保尔第一次面临生命危险,是因为什么?最后是如何脱离危险的?
(3)保尔和他的同志们为什么要修建一条通向森林的轻便铁路?
(4)作者为什么要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作书名?
2、抢答题:最先抢答正确得小组得10分。
(1)、说出书中除主人公保尔外至少5个人物的名字,并简单介绍他们的身份。
(2)、保尔的第一把武器是怎样得到的?
(3)、小说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4)、小说的情节线索是什么?
三、感悟主题交流会
1、揭示小说标题的含义。
“钢铁”指信念、意志和毅力。“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这“烈火和骤冷”指特殊的、艰苦的环境和条件,在小说中具体体现为残酷的战争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劳动条件以及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
2、揭示小说的主题思想。
这部小说描写了前苏联从十月革命到经济建设十多年间的各种激烈矛盾和残酷斗争,塑造了以保尔为核心的英雄群像,表现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的主题。
(以上二问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完成)
四、阅读方法交流总结会
1、让学生谈谈在阅读中运用了哪些方法?哪些好,好在哪里?
2、名人阅读方法介绍(摘录式、批注式、鉴赏式)
3、“实践营”——
试品读《筑路》这一篇章,用圈点勾画写批注的方法,赏析引发你感触的语言文字。并思考:这几段话从哪些方面反映环境的恶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吃住两个方面所遇到的严重问题,这些环境描写出烘托人物的坚强意志,从而含蓄地回答了题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课后作业
试品读《生命的意义》这一篇章,用圈点勾画写批注的方法,赏析引发你感触的语言文字。
第二课时
活动要点:品味精彩片段;分析人物性格的形成过程,从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活动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
1、小说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小说的情节线索。
3、小说标题的含义。
4、小说的主题思想。
二、精彩情节研讨会
1、品读《生命的意义》这一篇章,用圈点勾画写批注的方法,赏析引发你感触的.语言文字。(全班交流)
“实践营”——
(1)、结合作者生平和作品内容,深刻领会“生命的意义”。
明确: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具有崇高的革命品德,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不顾身地战斗和劳动。当他卧病不起的时候,仍然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坚持写作,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保尔成为苏联文学中最年轻的英雄形象之一,激励着苏联和我国一代又一代青年读者。所以只有结合作家人生经历和保尔的一生奉献,才能深入理解保尔精神,理解保尔关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理解共产主义者愿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贡献全部精力和整个生命的崇高理想。这样,才能在榜样面前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一步一步走向崇高。
(2)、齐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一段,并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人活着,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追求生命的质量。
人活着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他的整个生命奉献给全人类。
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生命中可能会刮风下雨,但我们可以在心中拥有自己的一缕阳光。
天并不都是蓝的,云也并不都是白的,但生命的花朵却永远都是鲜艳的。
三、赏析人物报告会
活动一:“你讲我讲大家讲”
教师导学:长篇小说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读完之后对它们进行一番梳理十分必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人物表中共列有25人的姓名,请说说下列这些人物的身份、职业:瓦莉亚、朱赫来、阿尔焦姆、佩物留拉、杜巴瓦。
下面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形象特征:
(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保尔的形象特征,并稍作解说。
如:保尔是一个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在敌人严刑拷打面前,他坚强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病魔斗争中,他多次让死神望而却步。
(2)、将剧中的保尔与作品中的保尔进行比较,分析他们的异同,并说说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活动二:“模仿秀”——
每组选一个代表,模仿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评出“最佳演员奖”。
四、拓展迁移
1、播放汶川大地震中与死神顽强拼、为他人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录像。
2、“你说我说”:我们身边的保尔?
我要学习保尔的——
五、小结:课堂实践点评,值日班长评出本节课的优秀小组,课代表点评本节课课堂明星。
六、作业
指导学生链接21CN、Yahoo、263等搜索引擎,尝试链接关于人物形象分析、同龄人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见解等资料,补充、丰富自己对作品了解,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书评。
总体评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稿的理念。
1、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性。学生既掌握了阅读名著的方法,也体验了合作成功的愉悦感,成就感;
2、学习过程中以小组合作作为学习的基本单位,体现学习过程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原则;
3、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名著的内容,真正走进名著阅读;
4、通过“感悟主题交流会”“阅读方法交流会”“精彩情节交流会”“赏析人物报告会”等学生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从而学会分享读书心得;
5、注重学习评价的主体性和多样性。
6、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内容,识记名言警句。
(2)熟悉精彩片段,评价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3)学习保尔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二、重点难点
深入理解保尔精神,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不断给以指导,以引导他们达到更高的阅读层面。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
这是一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优秀外国作品,以保尔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形形色色的敌人和重重困难,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铺平了道路。小说中主人公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请我们记住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奉献给我们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课堂交流
(1)请一位同学复述本书的故事梗概,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教师应就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本书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典型情节、性格特征等。
(2)用扼要的语言把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说出来,并说说“四次死里逃生”的意义。例如: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这四次“死里逃生”表现了保尔顽强的生命力、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3)谈谈你的阅读感受。(可从内容、艺术手法、精神魅力等多方面来谈)如: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保尔那自强不息、坚持信念、身残志坚和惊人的毅力让我深深地感动。他在双目失明、全身残废的情况下,靠那只唯一可以动的右手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一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竟如此坚强。
(4)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题目的含义吗?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在同敌人以及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
3、片段赏析
(1)就文本中节选精彩片段阅读后提问:保尔身上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大家互相交流。
(2)有感情朗读故事片段。
(3)一起阅读《筑路》和《生命的意义》,了解革命者和保尔的精神境界。
(4)识记背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5)请按下面的格式,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保尔。要求结合名著中的其他情节。“保尔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双目失明却决不碌碌无为,在病床上完成了著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他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如:保尔和谢廖沙都参加了武装斗争,经受了战斗的洗礼。为了保卫祖国无产阶级政权,谢廖沙光荣牺牲了,保尔的腿也受了伤,并且得了伤寒。保尔在部队中羡慕威武雄壮的骑兵,他不顾同志们的劝告,从陆军跑到骑兵去了。一次激战中,他奋不顾身,策马挥刀,冲锋陷阵,头部受了重伤,被送进了医院,他又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死亡,他真不愧为是一个具有无产阶级钢铁般意志的坚强战士。
4、探究思考
人们常说苦难是最好的锻炼,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你对生活中的磨难的看法是否有所改变?请结合阅读的心得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谈自己的体会。
如:保尔身上体现出他敢于向命运挑战,有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的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的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教师小结
同学们,看看吧,上天对你们是多么的公平!把握你们的现在,珍惜你们的拥有。现在没有了战争,我们应当怎样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呢?让我们抓紧每一分钟努力学习,做对班级、学校、社会、祖国有意义的事情。
6、布置作业
可布置如下作业:
①由班级文艺委员负责编演课本剧。
②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举行,进行“我心目中的英雄”演讲比赛。
③你周围如果有像保尔那样经受种种考验,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地生活、学习、工作的人,去采访他,把他的事迹写成文章。
四、教学反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作家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长篇小说,只有结合作家人生经历和保尔的一生奉献,才能深入理解保尔精神。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读全书,然后我再通过阅读指导课,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时《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够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2、结合具体问题,经历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够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能正够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0.01×50= 720÷800= 816-315= 0.42÷6=
50×0.03= 30×0.05= 11+0.05= 0.3×1.1=
8.9-1.2= 8.2-0.7= 460×10= 322-85=
130×50= 0×0.01= 7.2-3.5= 0.2×60=
288÷12= 147÷30= 790+104= 0.12×5=
150-7.4= 720÷300= 1.4×0.6=
二、情境引入: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成正比例的量,谁能说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
让学生举例描述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
师:我们已经能根据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那么今天我们学习成反比例的量。
课件出示情境图:把体积相同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玻璃杯中。
师:猜一猜水面的高度会不会相同?
生:不相同。
师:高度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高度的大小与量杯的底面积有关,底面积大水面就低,底面积小水面就高。
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三、建构模型:
1、教学例3:
师:出示量杯的底面积和高的数据。
高度(cm) 30 20 15 10 5
底面积(平方厘米) 10 15 20 30 60
体积(立方厘米)
师:你能求出水的体积吗?
生:用底面积乘高。都等于300立方厘米。
学生观察表内数据,小组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三个数量中哪个量不变?
(2)三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
师引导学生总结: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追问: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式怎样表示?学生自己尝试总结汇报:x×y=k(一定)
师:看刚才的算式里x、y、k分别代表什么?
生:x代表底面积y代表高k代表体积。
2、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追问:我们该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呢?
生回答,补充完整。
四、解释应用:
1、判断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思考题:铺地面积一定时,方砖边长与所需块数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
2、做一做:运一批货物,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如下表。根据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完成表格后,你有什么发现?
五、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
师引导学生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反思:
《成反比例的量》是在学习《成正比例的量》之后学习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主要从四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上课时,以学过的正比例的意义为切入点,让学生们先说一说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并要求说出它的特征来;让学生们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再说说你是如何来判断这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了一定的铺垫。利用“把体积相同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这一情境,引导学生猜测水面的高度会相同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规律。引出问题:三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有了一些疑问,相信学生们会急着想要解决呢!我就顺势提出让学生们自己研究寻找答案,然后再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别人的发言及时补充和发表自己看法,这样既学会了思考,又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接着对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进行比较,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很好地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迁移,理解了反比例的意义,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数学知识,还增强了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拓展,深化提高。
在理清了新知识的知识脉络之后,再来进行相应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分析。尤其是出示两种量,让学生们来判断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这样更有利于夯实成反比例的量的概念,与正比例进行有效的区分,并让学生来陈述理由,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总结评价,激发兴趣。
这课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学习效果较好,为了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一是人人能自主积极参加新知的探索与学习;二是大家能充分合作,发挥出了各自的能力;三是大家学会了如何利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四是很多同学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后,有一种快乐感和成就感。
不足之处:课上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在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数量间的规律,探求出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让多名学生自己举例说明突破本课难点,课堂效果会更好。
教学策略分析:
一、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王老师以学生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借助日常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为学习新知的起点,开启对成反比例的量的探索,让学生在实例和数据分析中,主动建构起成反比例量的意义及判断方法。从而更进一步积累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二、渗透函数思想的策略
变量是指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变量的.概念是函数思想的基础。在小学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变量,发现变量,明确变化规律,使学生能用变化的眼光去认识事物,观察世界。这节课王老师在引导学生研究“把体积相同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玻璃杯中,水面的高度会相同吗?”这一问题时,借助表格,通过计算,列举出两种变化的量在一定的情况下变化的数据,引导学生自觉的观察、分析、概括,让学生自己发现: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老师通过具体、直观的事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两种相关联量的变化规律,认识了成反比例的量,悄然无声地渗透了函数思想。
三、渗透符号思想的策略
在学生通过研究认识了成反比例的量后,为了清晰、简洁的表达这样的一种关系,王老师鼓励学生用字母来表示三种量,用字母公式表示成反比例的量的关系。让成反比例的两种量的关系借字母公式在学生心中建构起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正确分析、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也会自觉的将有规律性的问题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公式去表示,潜移默化的向学生渗透了符号化思想。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会做摘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学会做读书笔记,进行主题探究阅读。
教学重点
学会做摘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写读书笔记,提升阅读品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阅读名著的时候,都用过哪些巧妙的方法?
学生分享阅读名著的方法:精读与跳读:《西游记》;圈点与批注:《骆驼祥子》;快速阅读:《海底两万里》;选择性阅读:《傅雷家书》。
教师
二、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他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的敌人是贫困、失明、瘫痪,还有白匪军。他的武器除了刀枪,就是手中的`笔。当他写这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他已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故事就取材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三、推进新课
活动一:我来梳理
教师带着学生阅读目录,梳理情节。
①少年保尔的生活与反抗②保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③建设者保尔的忘我工作④保尔与疾病顽强斗争。
活动二:我来摘抄
出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一)少年保尔在池塘边钓鱼与佟丽娅相遇的情景。
出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二)青年保尔在暴风雨中修筑铁路与佟丽娅意外相逢的情景。
请学生默读勾画准备摘抄的语句,并批注为什么摘抄的理由。
展示交流,教师
摘抄景物描写精美的语句
摘抄人物描写精彩的语句
摘抄议论感悟精辟的语句
活动三:我来探究
1.比较阅读
将节选(一)和(二)的内容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变化?
环境变了:
“花园的四周,栽种着高大笔直的杨树,在轻柔的风的吹拂下,树枝微微晃动。
这儿什么都没有变:依旧是那些一排排的
“暴风雪突然袭来。天空中布满一团团低低地飘荡着的灰色阴云。大纷纷扬扬。晚上风在各家各户的烟筒内呼啸起来,在树林里呼呼作响,驱赶着灵巧的雪花使其成旋涡状,同时发出一种无比凄厉的哨音,足以使整座森林里的生物惊慌不安。
整个夜晚暴风雪怒号着,像强盗一样地到处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虽然整夜生着火炉,大家依然感到寒冷彻骨。车站上这所房子里是存不住热气的。
第二天清晨,又是另一番景象,上工的人双脚陷入深深的积雪里拔不出来,树梢上却挂着一轮火红的太阳。天空碧蓝,万里无云。”
——呈现历史背景
人物变化:
保尔变了天真调皮——坚强正直
冬妮娅变了善良可爱——庸俗自私
保尔和冬妮娅的关系变了真诚亲密——疏远陌生
——再现人物形象
2.主题探究
通过比较,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①自然环境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社会历史变化?
②保尔怎样由一个天真顽皮的孩子变得如此坚韧顽强?
③保尔和冬妮娅的关系是怎样一步步疏离的?
……
小组合作围绕问题探究,撰写简短的读书笔记,将小组成员分工撰写的读书笔记连缀成
——发现小说主题
四、课堂
本书值得探究的点还有很多,我们下一次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整本书,课内外结合,读完整本书。
2、了解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的精彩片断。
3、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语文能力。
重点难点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不断给以指导,以引导他们达到更高的阅读层面。
教前准备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制定阅读计划,教师给予方法指导
2、阅读过程中学生自学“怎样阅读整本书”和“推荐与阅读”等有关内容。
活动建议
第一步:阅读
一、内容:
学生按阅读计划完成阅读任务。
二、课时:
三课时
三、 要求:
1、口述故事大意,介绍人物
2、有感情朗读故事片断
3、摘录优美文句、段落
4、做好读书卡片
第二步:思考与交流
一、内容:
班级交流、评价。安排活动主持人,规定义流程序,确定活动评委。
二、 课时:
一课时
三、 要求:
1、 讨论或辩论
作者为什么要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作书名?
保尔身上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2、 以小组为单位,精读课本上两片断,设计“探究练习”题,参与评选。
3、完成读书卡片
四 拓展训练
自己另选几个片段精读,填写阅读记录
第三步:写作与活动
一、内容:
通过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学生在欣赏、鉴赏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二、 课时:
一课时
三、 参考活动:
1、 “我心目中的英雄”演讲比赛
2、 创作小诗或短小的散文
3、 经典场景再现,小课本剧表演
4、 办一期专题手抄报
5、 编写短小书评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阅读整本书,课内外结合,读完整本书。
2、 了解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的精彩片断。
3、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语文能力。
重点难点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不断给以指导,以引导他们达到更高的.阅读层面。
教前准备
1、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制定阅读计划,教师给予方法指导
2、 阅读过程中学生自学“怎样阅读整本书”和“推荐与阅读”等有关内容。
活动建议
第一步:阅读
一、 内容:
学生按阅读计划完成阅读任务。
二、 课时:
三课时
三、 要求:
1、 口述故事大意,介绍人物
2、 有感情朗读故事片断
3、 摘录优美文句、段落
4、 做好读书卡片
第二步:思考与交流
一、 内容:
班级交流、评价。安排活动主持人,规定义流程序,确定活动评委。
二、 课时:
一课时
三、 要求:
1、 讨论或辩论
作者为什么要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作书名?
保尔身上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2、 以小组为单位,精读课本上两片断,设计“探究练习”题,参与评选。
3、完成读书卡片
四、 拓展训练
自己另选几个片段精读,填写阅读记录
第三步:写作与活动
一、 内容:
通过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学生在欣赏、鉴赏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二、 课时:
一课时
三、 参考活动:
1、 “我心目中的英雄”演讲比赛
2、 创作小诗或短小的散文
3、 经典场景再现,小课本剧表演
4、 办一期专题手抄报
5、 编写短小书评
教学目标:
1、掌握阅读长篇小说的基本方法。
2、学会从阅读中总结出一些读书心得。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4、对学生进行一些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小说的人物分析是重点。
2、从阅读中导出读书心得是难点。
教法设计:
1、设疑激趣法。
2、讨论点拨法。
3、诵读法:挑选精彩文段加以诵读,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及作者的创作手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刚刚结束的北京残奥会上,我们领略到了残疾人体育健儿儿自强不息、奋能拼搏的风采。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这样一位身残志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作家。他是谁呢?想必大家一定能猜得出来,他就是前苏联业余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外围了解
1、作者简介
由学生发言介绍,教师汇集补充,主要让学生了解作家以下信息: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业余作家。出生于乌克兰小镇舍佩托夫卡,并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没阳光的少年时代,后参加革命,1929年,他在全身瘫痪、双目失眠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战斗经历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历时三年创作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后又开始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创作,只完成了第一部,就与世长辞,年仅三十二岁。
读书心得:作家的经历与书中主人公保尔的经历相仿,因此,本书是一部自自传性小说。对我们写作文的启示是,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
2、标题解析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乍看本文标题,似乎告诉我们本文在讲如何练钢,读完后方知本文乃是在讲如何炼人。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因此作家十分钟爱,不忍更换。
读书心得:给作文安一个明眸善睐的眼睛十分重要。
三、整体感知
教师导学:长篇小说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读完之后对它们进行一番梳理十分必要。
1、人物分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人物表中共列有25人的姓名,请说说下列这些人物的身份职业:瓦莉亚、朱赫来、阿尔焦姆、佩物留拉、杜巴瓦
下面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形象特征:
①主人公保尔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保尔的形象特征,并稍作解说。
如:保尔是一个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在敌人严刑拷打面前,他坚强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病魔斗争中,他多次让死神望而却步。
读书心得:人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克服困难。
②冬妮亚
由学生发言讨论她的形象特征,教师归纳总结:
冬妮亚,保尔的第一个女友,出身资产阶级家庭,是一个追求平凡生活的女性,与保尔因追求不同而最终分手,是保尔形象的很好的烘托。
读书心得:红花须有绿叶陪衬。
2、情节梳理
教师导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部小说分成上下两部,每部又分成九个章节,全书共有十八个章节。小说紧紧围绕“保尔的成长”这个中心事件,按照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来展开情节。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填空。
中心事件:
时间变化:
地点转移:
教师提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我们描绘了十八世纪初俄国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间有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直写到列宁逝世。地点的转移要抓住时间跨度较长的几个主要地点,如舍佩托夫卡、博雅尔卡、莫斯科。
四、精彩赏析
教师导学:长篇小说情节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把它们一一记住,但一些精彩的片段我们一定要牢记在心,反复咀嚼,才能有所收获。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两个精彩片段。
1、保尔柯察金的人生格言(见小说157页)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全班齐读,并思考:保尔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从这番话可以看出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保尔是在祭扫女战友瓦莉亚墓地时说这番话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坚定理想目标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2、筑路(见小说138页)
“在离车站不远的地方……但是城里只能供给这么多东西”
快速默读,并思考:这几段话从哪些方面反映环境的恶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吃住两个方面所遇到的严重问题,这些环境描写出烘托人物的坚强意志,从而含蓄地回答了题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课堂总结
这节我们主要解决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怎样阅读长篇小说;一是如何写作读后感。阅读长篇小说要先从标题入手,在粗读的.基础上对人物和情节进行梳理,最后还要熟记一些精彩片段。读后感可以从阅读的每一个环节产生,既可以是思想启迪方面的,也可以是写作手法方面的,总之,是阅读的一点心得体会。
六、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整本书,课内外结合,读完整本书。
2、了解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的精彩片断。
3、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语文能力。
重点难点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不断给以指导,以引导他们达到更高的阅读层面。
教前准备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制定阅读计划,教师给予方法指导
2、阅读过程中学生自学“怎样阅读整本书”和“推荐与阅读”等有关内容。
活动建议
第一步:阅读
一、内容:
学生按阅读计划完成阅读任务。
二、课时:
三课时
三、 要求:
1、口述故事大意,介绍人物
2、有感情朗读故事片断
3、摘录优美文句、段落
4、做好读书卡片
第二步:思考与交流
一、内容:
班级交流、评价。安排活动主持人,规定义流程序,确定活动评委。
二、 课时:
一课时
三、 要求:
1、 讨论或辩论
作者为什么要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作书名?
保尔身上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2、 以小组为单位,精读课本上两片断,设计“探究练习”题,参与评选。
3、完成读书卡片
四 拓展训练
自己另选几个片段精读,填写阅读记录
第三步:写作与活动
一、内容:
通过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学生在欣赏、鉴赏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二、 课时:
一课时
三、 参考活动:
1、 “我心目中的英雄”演讲比赛
2、 创作小诗或短小的散文
3、 经典场景再现,小课本剧表演
4、 办一期专题手抄报
5、 编写短小书评
本课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十分注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领悟情感,创新写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会做摘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学会做读书笔记,进行主题探究阅读。
教学重点
学会做摘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写读书笔记,提升阅读品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阅读名著的时候,都用过哪些巧妙的方法?
学生分享阅读名著的方法:精读与跳读:《西游记》;圈点与批注:《骆驼祥子》;快速阅读:《海底两万里》;选择性阅读:《傅雷家书》。
教师
二、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他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的敌人是贫困、失明、瘫痪,还有白匪军。他的武器除了刀枪,就是手中的笔。当他写这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他已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故事就取材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三、推进新课
活动一:我来梳理
教师带着学生阅读目录,梳理情节。
①少年保尔的生活与反抗②保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③建设者保尔的忘我工作④保尔与疾病顽强斗争。
活动二:我来摘抄
出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一)少年保尔在池塘边钓鱼与佟丽娅相遇的情景。
出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二)青年保尔在暴风雨中修筑铁路与佟丽娅意外相逢的情景。
请学生默读勾画准备摘抄的语句,并批注为什么摘抄的理由。
展示交流,教师
摘抄景物描写精美的语句
摘抄人物描写精彩的语句
摘抄议论感悟精辟的语句
活动三:我来探究
1.比较阅读
将节选(一)和(二)的内容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变化?
环境变了:
“花园的四周,栽种着高大笔直的杨树,在轻柔的风的吹拂下,树枝微微晃动。
这儿什么都没有变:依旧是那些一排排的
“暴风雪突然袭来。天空中布满一团团低低地飘荡着的灰色阴云。大纷纷扬扬。晚上风在各家各户的烟筒内呼啸起来,在树林里呼呼作响,驱赶着灵巧的雪花使其成旋涡状,同时发出一种无比凄厉的哨音,足以使整座森林里的生物惊慌不安。
整个夜晚暴风雪怒号着,像强盗一样地到处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虽然整夜生着火炉,大家依然感到寒冷彻骨。车站上这所房子里是存不住热气的。
第二天清晨,又是另一番景象,上工的人双脚陷入深深的积雪里拔不出来,树梢上却挂着一轮火红的太阳。天空碧蓝,万里无云。”
——呈现历史背景
人物变化:
保尔变了天真调皮——坚强正直
冬妮娅变了善良可爱——庸俗自私
保尔和冬妮娅的关系变了真诚亲密——疏远陌生
——再现人物形象
2.主题探究
通过比较,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①自然环境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社会历史变化?
②保尔怎样由一个天真顽皮的孩子变得如此坚韧顽强?
③保尔和冬妮娅的关系是怎样一步步疏离的?
……
小组合作围绕问题探究,撰写简短的读书笔记,将小组成员分工撰写的读书笔记连缀成
——发现小说主题
四、课堂
本书值得探究的点还有很多,我们下一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内容,识记名言警句。
(2)熟悉精彩片段,评价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3)学习保尔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二、重点难点
深入理解保尔精神,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不断给以指导,以引导他们达到更高的阅读层面。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
这是一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优秀外国作品,以保尔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形形色色的敌人和重重困难,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铺平了道路。小说中主人公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请我们记住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奉献给我们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课堂交流
(1)请一位同学复述本书的故事梗概,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教师应就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本书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典型情节、性格特征等。
(2)用扼要的语言把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说出来,并说说“四次死里逃生”的意义。例如: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这四次“死里逃生”表现了保尔顽强的生命力、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3)谈谈你的阅读感受。(可从内容、艺术手法、精神魅力等多方面来谈)如: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保尔那自强不息、坚持信念、身残志坚和惊人的毅力让我深深地感动。他在双目失明、全身残废的情况下,靠那只唯一可以动的右手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一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竟如此坚强。
(4)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题目的含义吗?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在同敌人以及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
3、片段赏析
(1)就文本中节选精彩片段阅读后提问:保尔身上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大家互相交流。
(2)有感情朗读故事片段。
(3)一起阅读《筑路》和《生命的意义》,了解革命者和保尔的精神境界。
(4)识记背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5)请按下面的格式,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保尔。要求结合名著中的其他情节。“保尔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双目失明却决不碌碌无为,在病床上完成了著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他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如:保尔和谢廖沙都参加了武装斗争,经受了战斗的洗礼。为了保卫祖国无产阶级政权,谢廖沙光荣牺牲了,保尔的腿也受了伤,并且得了伤寒。保尔在部队中羡慕威武雄壮的骑兵,他不顾同志们的劝告,从陆军跑到骑兵去了。一次激战中,他奋不顾身,策马挥刀,冲锋陷阵,头部受了重伤,被送进了医院,他又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死亡,他真不愧为是一个具有无产阶级钢铁般意志的坚强战士。
4、探究思考
人们常说苦难是最好的锻炼,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你对生活中的磨难的看法是否有所改变?请结合阅读的心得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谈自己的体会。
如:保尔身上体现出他敢于向命运挑战,有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的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的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教师小结
同学们,看看吧,上天对你们是多么的公平!把握你们的现在,珍惜你们的拥有。现在没有了战争,我们应当怎样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呢?让我们抓紧每一分钟努力学习,做对班级、学校、社会、祖国有意义的事情。
6、布置作业
可布置如下作业:
①由班级文艺委员负责编演课本剧。
②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举行,进行“我心目中的英雄”演讲比赛。
③你周围如果有像保尔那样经受种种考验,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地生活、学习、工作的人,去采访他,把他的事迹写成文章。
四、教学反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作家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长篇小说,只有结合作家人生经历和保尔的一生奉献,才能深入理解保尔精神。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读全书,然后我再通过阅读指导课,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语文能力。
Copyright © 2009-2023 GDZ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1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