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冬季的火盆的心情日记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日记

温暖冬季的火盆的心情日记

2023-10-01 19:41:39

  温暖冬季的火盆的心情日记

温暖冬季的火盆的心情日记

1、温暖冬季的火盆的心情日记

  我的故乡在北方一个小县城里,那里的冬天没有双制式空调,没有暖风机,也没有暖气,但故乡的冬天依旧很温暖,因为故乡人有冬季取暖必不可少的家当———火盆。

  火盆大小不一,材质也不一样。人口多的人家就备大些的火盆,家境殷实点的人家就备铜、铁等金属火盆,家境稍差些的,则备陶土火盆。我小时候家里比较困难,父亲不舍得买火盆,好在父亲的手巧,家里的火盆是他自己做的。父亲从田里取出黄泥,往泥里加入米汤,米汤的作用是增加黄泥的黏稠度,黄泥和好后,父亲就拿出事先用铁丝围好了的火盆状模子,把黄泥分里外两层糊到模子上,厚度要均匀。最后父亲用泥铲轻轻把火盆表面抹平。火盆做好后,放在荫凉处风干十天。父亲做出的火盆结实耐用,从两米高落下来都摔不破。

  每到天冷时,人们就拿出火盆,再从厨房的灶里掏出一些没有燃尽的火碳装入盆内,屋子里很快就暖和了。火碳烧完了也可以烧高粱壳、稻谷壳、锯末,只是这些碎料烧起来烟很大,让人眼睛不好受。家乡人有围着火盆烤火的习惯。屋外北风呼啸,雪花纷飞,天寒地冻,屋内合家团聚,围坐在火盆边,把手拢到火盆上,边用火铲拨着火炭,边烤着火,一家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家乡人围着火盆烤火也总忘不了拿些红薯、玉米、土豆烤着吃。经过火盆烤过红薯外焦内软,闻着香喷喷,成为我儿时难以忘记的美味。

  火盆是家乡人的一件宝,爱喝酒的.父亲会把心爱的酒壶往火盆架子上一放,把酒温热了再美美喝上几口;早上我怕冷不起床,妈妈就把我的棉裤、棉袄先拿到火盆上烤热,再让我起床穿衣。

  离开家乡多年,每当大雪纷飞的冬天,我就会想起家乡的火盆。虽然现在城里人用的电取暖器方便、卫生,但我仍对家乡的火盆情有独钟,坐在火盆边烤火时那种温馨的氛围足以让我怀念一生。

2、温暖在身边心情日记

  晚风轻拂,拂起的是热情高涨。学校要修浴室,所以决定让我们班三楼宿舍的三个室搬到六楼。

  我们班这三个室的人先我们一节晚自习回到宿舍以便其进行搬运。可是当我来到正在搬运的宿舍时,一推门,入眼的.是各种物品在路中央堆放开来,如秋天无尽落叶造成棉床,大而厚。只见那一室的人来来回回的身影,杂物不减反增,我似乎还听到了他们粗重的呼吸声。

  当我正在帮忙时,宿管员老师带领了一稚气未脱的学妹前来帮忙,他们每一个都争相帮忙,每一个人手里都携满东西,脸上也都洋溢着笑容,是别样的温暖,别样的耀眼。宿管员老师也亲临现场,亲自坐阵指挥。不一会儿搬运接近尾声,道谢声,“没关系”在宿舍楼内荡漾。

  最后,我进行善尾时,手里提着许多东西,正在上楼,前面本来有很多人,但当他们看到我时,都默契地让出了一条异常宽阔的道路。

  人情在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即温暖在身边相互传递,像太阳般与人如影随行。

3、依恋谁的温暖靠靠谁的肩心情日记

  燃烧的夕阳正浓,

  天空趁机偷了

  彩虹的梦,

  吮吸了血色的艳丽。

  那半拉残梦,

  讲述着极不动听的故事,

  一颗眼泪融释了,

  一世情种的虚设····

  挣脱母亲的`牵绊,

  重重的摔的好痛,

  响天彻地的大哭,

  换来慰抚的慌乱和拥抱,

  从此 , 我学会了利用

  利用亲情的纵容,

  同时明白,

  眼泪并不一定为了,

  祭奠悲痛。

  有时一个人的哭泣,

  只会禁锢在自己的耳膜里

  回响,

  如同离家的孩子走入绝境,

  只能, 只能,

  把成堆的苦楚碾成粉末,

  涩涩的沾着眼泪独自享用

  或是对天怒吼!

  象呼啸的狂风

  日子长大了,

  心却依然很小,

  想懒懒的依恋谁的温暖,

  想无助的靠靠谁的肩,

  不想一个人忍受单程的孤苦,

  不想心累了回过头却

  没有那个人的笑脸!

  不想··· 不想··· 真的不想···

4、大约在冬季的心情日记

  幼小可爱而又洁白的小精灵~雪儿,踏着腊梅的盛开来到了浮华的人世。片片的雪儿瓣,圣洁的天使在空旷的荒野上漫天飞舞。大地上的点点滴滴仿佛都被渲染成了白色,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纯洁,神圣。雪儿……似乎就是上天赠送给大地的一个深深的吻,吻得那么彻底,吻得那么深!

  寂寞单调而又空旷的旋律偷偷地跟在雪儿的身后。望着窗外一望无际的雪原,迷茫凄凉的感觉由脚趾直冲发梢。深邃的瞳孔显得是那么的暗淡无光;秀丽的长发伴随着刺骨的寒风飘逸着;单薄的身躯在未被人践踏过的雪地上艰难地前行着。但我们并未感到足肤龟裂的痛苦,也只是偶尔体验到冬天的寂静格调,但此时唯有的还是春、夏、秋季体验不到的兴奋与激情。

  窗外的雪儿依旧在随风飘着,大地虽已洁白,但远处总会有那么一些恋人在白雪儿的映衬下接吻狂欢,不免给洁白的天地增添了一股浪漫的气息。窗外的车辆川流不息,鸣笛声络绎不绝,它们畅游在冰天雪地中,在我们的视野中渐渐远去直至冲出我们的视野……此时的我们不妨向窗外呼出一口来自内心的热气,气体便会立即升华成一粒粒白色的小液珠慢慢地逝去,消散在茫茫的雪原中,不禁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

  在这个冬季里,或许只有与雪儿正好相反的黑色才是我们的格调,自己越来越喜欢这种小情调。孤独的.一个人站在茫茫的雪原上,带着耳塞听着轻音乐,呆呆地望着天空 不躲不闪地看着从天而降的雪儿,任由它们往自己的身上刮。此时的我感觉不到一丝的寒意,唯有那颗孤独的心在微微的颤动。这种黑色不是black 的那种黑,也不是黑夜中的黑暗,而是一种只有自己能够感应到的那种心灵感应。70后、80后的他们早已感应不到了,00后的他们还在成长,只有我们90后才能彻底而明白地感应出那种感觉,那种说不出的心灵感应。因为我们正青春

5、让温暖永存心情日记

  接到返回部队的通知,正得着感冒。车票不好买,只弄到了一张无座的票。上车后,车厢过道里站满了人,我没有往里走,在车厢边停下来。正好旁边有一个空座,便坐下来。邻座的大爷说这个位置有人了,我对他说:“等人回来了我就让。”头有些昏沉,趴在桌子上,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

  醒来时,周围依然站满了人,突然想到这是别人的位置,邻位的大爷换成了中年女人。四周的人都不认识,也没有人要这个座位,估计都下车了吧?这倒挺好,捡了个座位,只是心里有些愧疚,毕竟占了人家的座。身体越来越难受,眼睛通红,站在我身边穿红衣服的小伙子问我:“怎么了,病了?脸色一点都不好看。”“正感冒呢。”我小声地回答。然后又爬在桌上睡了……

  醒来时,车正停靠一站。两个女孩上车,其中一个脸色苍白,眉头紧锁。另一位女孩不停地喊着:“请注意点,不要碰她,她刚做完手术。”一个女孩子,刚做完手术,站着那能行呢?我这点小感冒比起她来也就不算什么病了。我把座位让给了她,她千恩万谢。虽然我身体也特不舒服,但我心里很高兴,毕竟作了一件好事,况且再有几个小时我也到站了。

  穿红衣服的小伙子和两位女孩闲聊,我也听着。站着的女孩说她们是姐妹,来这做生意的,姐刚做完手术,她送姐回家养病,因为没有订到坐票,只能上车再说。红衣小伙听了她们的话,笑着对女孩说:“没事!坚强点,看见没有?你坐的位置是88号,病好后今年做生意肯定发!”逗得两个女孩笑了。说来也巧,小伙来我工作的城市打工,我们再有一会儿就下车了,便聊了起来……

  车站到了,小伙子笑着问我:“大哥,你还行吧?能帮我拿个包吗?”虽然身体不舒服,但这点小活儿我还是能干的,帮着他拎了一个包下车,一下车我才清楚,小伙腿残疾,看我有些诧异,他便笑着解释说:“小时候摔的……”

  出站后,送小伙子上出租车。突然想起,出站时票交了,我还要报销呢,真是发烧把我烧迷糊了。便返回出站口要票,小伙立刻掏出自己的票递给我,对我说:“我的.给你!”“那你不用吗?”我问。“我找谁报销啊?”小伙笑着说。

  到部队后打了几针便好了。同事们都来找我闲聊,我便和他们大谈我是如何带病发扬风格给女孩让座的,同事们夸得我心里乐滋滋的。只是有些遗憾,在同一城市竟然忘了问小伙子的地址,便拿出他给我的车票回忆着归途中的点点滴滴。“88号!”他的票上有座号!那他怎么站着呢?突然想起,他还曾对那对姐妹说坐的是88号,将来会发财……这个座位是他的!可这个座位,我先坐,然后我又让给了女孩,他却足足站了十几个小时啊!这个残疾的小伙子是怎么坚持的啊……

  这个旅途上,得病的我和那位姑娘受到了来自这位小伙子的无声的爱。生活中又有多少这样的爱从我们身边走过?这种爱会让人感到温暖,这种爱也会让人心生遗憾,但这种遗憾会让人心灵受到洗礼。我们除了要感恩这份温暖,更要将这种爱延续下去,让温暖永存。(选自《山东青年》)

6、温暖的小食堂的心情日记

  今年初,我调到一个新单位任负责人。由于家远在县城,一日三餐都在单位的小食堂就餐。虽然在小食堂就餐才短短几个月时间,但我一直被小食堂温暖的气氛感动着。

  到单位工作不久的一天上午,天寒地冻,风吹得人脸如刀割般痛,我带领6名同事去一偏僻乡村执行任务。由于碰到了几个"钉子户",执行得不太顺利,中午12点还未结束。于是我打电话给小食堂的炊事员大姐,让她和另外两名同事先吃饭,别等我们。

  我们赶回单位时已是下午1点半。然而,就在我们的执法车缓缓驶近单位时,他们三人正站在所门口翘望我们归来。

  我“责备”他们为何不先吃午饭时,他们笑着说:“你们在外受冷挨饿,我们怎么好意思让你们吃残羹剩饭!”那天在小食堂就餐时,又冷又饿的我们个个冻得不停地战栗,但心中却充盈着春天般的温暖。

  小食堂里的伙食费来源,除了单位补贴点外,就由就餐者自掏腰包。为节约伙食费,我们时常留心观察,想出了一些“小气”的办法。刚来的那段时间,小食堂的开支一直居高不下,经观察,我们发现了一个易被忽视的细节:餐桌上的蔬菜往往被吃得一干二净,但盘中总剩有或多或少的肉丝。由于大家都怕吃剩菜,这些剩下的`肉丝最后往往被倒掉,很是浪费。于是我们一致决定,让炊事员大姐炒菜时不放或少放肉。这样没过多久,伙食费开支比原来降低了不少。此后,每当同事们想出节约开支的办法时,我都会为大伙儿把小食堂当成自己家的厨房而深深感动。

  一天中午吃饭时,一位平时爱开玩笑的年轻同事“哑火”了,只是闷头吃饭。见状,我们问他原因,原来,上午外出执法时,一违法经营户经说服教育两个小时就是不改正,还说了许多蛮横无理的话,他感到既委屈又无奈,可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来,所以情绪低落。听到这里,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地帮他分析当事人的心态,并拟定了说服当事人的方法和步骤,十多分钟后,这位同事心头的疙瘩解开了,说笑声又在小食堂内散开。那一刻,小食堂恰似一个温暖的聊天室和议事场所。

  如今,同事们都喜欢在小食堂就餐,外出工作尽量不在外吃饭,大家常说:“在小食堂就餐,一来卫生,二来可以不被强拉着喝酒,既保重身体又不违反禁令,青菜豆腐保平安啊!”

  每当黄昏,小食堂里的灯光散发着温暖,案板上放着各种蔬菜和佐料,电饭煲冒着热气,闪跃的火焰舔着锅底,炊事员大姐做饭的身影协调地闪动着。吃饭时,大伙儿如一家人围在桌旁,有说有笑……

7、温暖冬季的火盆的心情日记

  我的故乡在北方一个小县城里,那里的冬天没有双制式空调,没有暖风机,也没有暖气,但故乡的冬天依旧很温暖,因为故乡人有冬季取暖必不可少的家当———火盆。

  火盆大小不一,材质也不一样。人口多的人家就备大些的火盆,家境殷实点的人家就备铜、铁等金属火盆,家境稍差些的,则备陶土火盆。我小时候家里比较困难,父亲不舍得买火盆,好在父亲的手巧,家里的火盆是他自己做的。父亲从田里取出黄泥,往泥里加入米汤,米汤的作用是增加黄泥的黏稠度,黄泥和好后,父亲就拿出事先用铁丝围好了的火盆状模子,把黄泥分里外两层糊到模子上,厚度要均匀。最后父亲用泥铲轻轻把火盆表面抹平。火盆做好后,放在荫凉处风干十天。父亲做出的火盆结实耐用,从两米高落下来都摔不破。

  每到天冷时,人们就拿出火盆,再从厨房的灶里掏出一些没有燃尽的火碳装入盆内,屋子里很快就暖和了。火碳烧完了也可以烧高粱壳、稻谷壳、锯末,只是这些碎料烧起来烟很大,让人眼睛不好受。家乡人有围着火盆烤火的习惯。屋外北风呼啸,雪花纷飞,天寒地冻,屋内合家团聚,围坐在火盆边,把手拢到火盆上,边用火铲拨着火炭,边烤着火,一家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家乡人围着火盆烤火也总忘不了拿些红薯、玉米、土豆烤着吃。经过火盆烤过红薯外焦内软,闻着香喷喷,成为我儿时难以忘记的美味。

  火盆是家乡人的一件宝,爱喝酒的.父亲会把心爱的酒壶往火盆架子上一放,把酒温热了再美美喝上几口;早上我怕冷不起床,妈妈就把我的棉裤、棉袄先拿到火盆上烤热,再让我起床穿衣。

  离开家乡多年,每当大雪纷飞的冬天,我就会想起家乡的火盆。虽然现在城里人用的电取暖器方便、卫生,但我仍对家乡的火盆情有独钟,坐在火盆边烤火时那种温馨的氛围足以让我怀念一生。

8、温暖心情日记

  我生病了,在这春雨绵绵的季节,头痛、发烧、喉咙痛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自己张罗了一些药来吃,可症状却愈来愈烈,不得已,只好上医院看看。

  打算把女儿托在邻居家照管一下午,可女儿非要跟到医院去不可。女儿说:“妈妈,打针多痛啊!等下打针时,我帮你吹吹就不痛了!”我不忍拂了女儿的小小心意,带着女儿去了医院。

  到了医院,这儿排队那儿排队的,一个半小时后,终于轮到我打针了。女儿赶紧用两只小手捂住我的眼睛:“别看别看,不怕哦!”旁边的护士小姐忍俊不禁,逗女儿:“你叫我一声好阿姨,我就帮你妈打轻点儿。”女儿小鸟似地不住嘴叫了好几声。

  春寒料峭,那冰冷的药水注入体内,让我不禁连打好几个寒噤。女儿把小小的身体挨紧了我,问我烤着火为什么还怕冷,我指指药水,说这药水太冷了。女儿忽闪着大眼睛盯着药水看了一会儿,忽然想到了什么,雀跃着走到滴管的那一边,两只小手使劲搓搓,握住了滴管:“妈妈,我的手热,我来帮你把药水加加热!”药水带着女儿的体温,很快地走遍了我的全身,我的眼睛升腾起温润的雾气。

  三瓶药水,打了一个多小时,女儿就守在滴管旁,手冷了,就烤烤火,再继续为我把药水加热。

  女儿不过四岁,带怀孕的时间在内,我拥有她的时间还只有五年。我照管着她的吃喝拉撒,无怨无悔地,因为这是我做母亲的义务。我从没奢求过、也从没想到过这个小小的人儿能够回报我一些什么。

  而今天,我是多么幸运啊!真感谢这春天,让我生了一场病。我被女儿感动了,其实不止是今天,以往,女儿那对我露出的甜甜的笑脸、一个轻轻的吻、一声轻脆的`呼唤,不都是女儿给我的礼物、给我的回报吗?

  世上的一切付出都是有回报的,种花能欣赏花的娇艳姿态,种瓜能果腹,就算是种棵小草,不也能以一抹绿色靓丽人们的眼球吗?趁着春天,我们一起来播种温暖吧!到那收获时节,温暖的花朵定会盛开在每个人的心底里!

9、灵魂的温暖心情日记

  从小,我就是一个很孤僻的人,缺少父母的疼爱,习惯了一个人的寂寞。从不把心敞开,虽然有几个朋友,但我心底最私密的事情对谁都没有说过。我怕,真的很怕,怕他们说出去,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我。我从不相信什么天长地久,所以也不相信有永恒的友谊,我只相信我自己,把自己浑身插满刺才会觉得是安全的。所以我每天都是一副孤傲的样子,别人不接近我,我也不想去接近他们。我以为这样我会活得很快乐,可是我错了,每当我看到别人在一起谈天说地时,我多想去听听看,多想去谈一谈我的.想法。可是我不敢,我也不知道害怕什么,就是不敢迈出这一步。

  我以为我一辈子都会这样下去,可是他们却对我不离不弃,关心我,照顾我,忍受我的坏脾气,我感觉我的心好像在一点点融化,阳光照了进来,暖暖的,这,就是温暖。

  让温暖弥漫,让那些冰封的心灵感到温暖。每个人的本质都是善良的,也许是因为环境,也许是因为受到过伤害,才将心锁起来,不让人进去,也不让爱出来。“温暖”是打开这把锁最好的钥匙,用一颗爱人之心对待别人,你也会得到别人的爱,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大自然,你也会得到更丰厚的报偿。

  每个人都是降落人间的天使,为了磨练他们,上帝会给每个人制造一点障碍。或者视力不够好,或者听力欠佳,或者物质丰足,却无端觉得心里空虚,或者亲人长别,总觉得是个遗憾……要克服这些并不难,只要我们手牵手,每个人都用爱去对待一切事物,让温暖在世间蔓延,于是,每一个天使都会找到自己的本心,完成自己的使命,而世界也会变成一个人间天堂。

  让爱弥漫,让温暖弥漫,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即使没有太阳,也会感到一种灵魂的温暖。

10、旅途的温暖心情日记

  我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一生中,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省会长沙市度过,精确地说,我是长沙人。但我却喜欢北方人——长江以北地方的人,这与我过去很多次去过北方,看到、听到北方的一些事儿有关吧!

  第一次对北方人产生好感是在沈阳。清早,我从招待所出门,一边走,一边想事儿,竟然没有发现身边的洒水汽车。此时,洒水车显然放缓了行进的速度,洒水的操作也暂时地停止了,直到醒悟过来的我急忙回到行人道路上,洒水车才继续洒水作业。我内心充满了对司机的感激。

  另一件事发生在合肥市。出差到合肥那些天,我每天都去一家小吃店吃“四色包子”。一笼包子有四个,各用不同的馅,有猪肉的,也有豆沙的,特别对我的口味。那天,我早早地去了,店子里还没有别的顾客。店主低着头为我忙着。一会,外面走进店一个衣衫不整的人,低着头直奔作业间,我侧面坐着,仍可感觉到那人在与伙计要求什么,不等我弄明白,那人又往屋外走去,透过玻璃窗,看见那人正用衣袖抹眼睛。这情景显然也让屋里的店主注意到了,他忙不迭地放下手里的活儿,急步追出门去。一会,两人肩并着肩的回到店里,店主一直在不停地用安徽话对那人解释着什么,那神情,好像亏欠了对方什么似的。他麻利地将热腾腾的两笼“四色包子”端到桌上,让那人坐下来慢慢地吃,直到一切都安排好了后,才转过身来招呼我。我从店主那儿打听到,那人与店主素不相识,因为一时遇到困难,饿急了前来讨口吃的。

  2008年的夏天,出差来到青岛,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喜欢旅游的我,一下飞机就直奔海边的栈桥,看完栈桥,要转车去威海了,那儿才是我这次公差的目的地。年届六十的'我,提着沉重的行李来到路边,看到马路上刚刚停住一辆车顶安装有灯箱的轿车,一会,车门开了,有人下了车,我不等车门关上,就往车里钻,一边说:去火车站!车并没有开动,回应声却是和蔼的:“老先生,我这不是的士。”一看,一穿警服的年轻警察!我忙不迭地出得车来,才发现,刚才坐进了警车!

  我被这奇遇弄得啼笑皆非,但心情却格外的好,生平第一次坐进警车,竟然是以这么一种方式。我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糊涂,而受到哪怕一点点的责备,相反却得到礼貌的回应。

  我曾许多次设想: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我的故乡长沙,我的故乡人又会怎样地对待它、处理它呢?最后得出的结论常常是不能令我满意的,我想,如果是在我的家乡,像我这样冒冒失失坐进警车,警察会如何对待我呢?是一句毫不客气的呵斥:“下去!”,还是一句长沙方式的“热骂”:“发宝气吧!”

  我喜欢北方人,我希望自己,还有我的乡亲们更多地学习北方人的质朴、爽快,还有豁达、善良。

11、温暖的记忆心情日记

  我生活在宽泛而又温润的民间,它的包容,它的散淡,它的憨厚直率,它的粗茶淡饭;它的随意而自然,豁达而悠远,让我记忆的港湾,贮存了太多太多温暖的往事。

  故园的茅屋,矮矮的泥墙上茂密的青草,熟悉的乡调,充满智慧哲理诙谐的俚语,像嵌在记忆幕布上的宝石一样清晰可见。择地势而居的人家,鸡鸣、狗吠、炊烟、车船、树木,或咸或淡的'日子,或闹或静的时光。一辈辈传递,一家家繁衍。长幼有序,秋收冬藏红白相间,迎来送往。煌煌五千年文化的火种,在皇天厚土的民间,代代相传。

  早逝的母亲,把自卑的我,带到了更加沉默不语的地带,早熟的心,在一个个漫长寂寥的长夜,把书籍当成了少年唯一的亲近。通达的父亲,允喏可以把煤油灯点到疲倦为止。能够借到的书,能够托很多人借到书,走进了荒芜苍白的心地……

  生活中经历的往事,不敢一一呈现在笔端,缺油少盐的日子却至今让我怀想,飘逝风,流浪的雨,裹着一颗倔强的心,一步一步执着地迈向明天。宽厚的民间,泥土般的风俗,庄稼一样相扶相携的邻里,让我珍爱,让我留恋,让我咀嚼和感激。多少个宁静的夜里仰望星空,仰望那段岁月,仰望那些仙逝的前辈和亲人,叮嘱自己,唯有铭记,唯有传承,才会在混沌的世界里,夜夜好梦。

  太阳,在新的一天把我照耀。像亲友们的目光把我温暖,送走一个个平静如水的日子,记忆的花树,结下一些感恩的青果,酿成今日这些淡淡的诗句。

  昨日的昨日早已过去,上帝把许多相逢的美丽栽植在我思想里的沃野。人生的路,有那么多亲人的相助,朋友的宽容,有那么多师长的提挈和爱护。

  闲暇,翻动一些泛黄的照片,时常会蹦出一些鲜亮如初的故事。面对着这些善良的心灵,我深深地为他们祈祷,为他们祝福,为他们的美好心地而潸然泪下。

  此生此世,我能够报答的,就是把这些笨拙的诗句献给他们,愿好人一生平安。

12、手机里的温暖心情日记

  正月十五闹元宵。这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当然得使劲地闹。电视上的元宵晚会满屏喜气,空气中的鞭炮声振聋发聩,闪烁着火光、弥漫着硝烟……

  童年和少年时期,我和家人在远离家乡的.北方过元宵,那是偏僻的矿山大院,生活辛劳贫困,邻居们来自全国各地,认真过元宵的家庭很少。元宵节的情形只存在于同学的转述中,知道拽兔子灯,肚囊里竖着一根蜡烛,拉着拉着,蜡烛倒了,纸兔子烧了,元宵节过完了。对于元宵节,我只有耳闻,未曾目睹。

  民俗必须根植于幼年,融化于血液,才能烙印为皮肤的纹理,怎么也抹擦不去,携之于永恒。也许幼年、童年、少年与此无缘,使我至今对元宵节无知得茫然,但手机里的元宵节是怎么也躲不过去的。从2005年开始,手机里的元宵节短信开始热闹了:“今天元宵夜,天气无常,小心着凉,在此关照你几句:一戒脱衣、二戒晚归、三戒冷饮、四戒挑食、五戒冷浴、六戒酗酒、七戒蹬被子、八戒你知道了吗?”,我当即回信:“兄弟,我听懂了,你在拿我开心呢!”

  2006年收到一则短信:“什么是爱情?色呗,什么是温柔?嗲呗,什么是幽默?贫呗,什么是艺术?脱呗,什么是仗义?傻呗,什么是朋友?你呗,什么人最早祝贺你元宵快乐?我呗!”落款人是一家餐厅的老板,我马上回信:“鲜花,或雅或艳,总栽在盆里;月亮,或圆或缺,总挂在天上;情谊,或远或近,总握在手中;朋友,见或不见,总记在心中。圆子,有白有黑,总在碗里。元宵,有早有迟,总在夜里。”前面是转发,后两联是原创。

  元宵节里,接到有名有姓的短信,你必须回复,因为有朋友在短信里引经据典地告示:子曰:“人无信,不知其可也”于丹解释说:孔子的意思是:一个人(过节)短信都不发是不可以的。春节期间男人给男人互发短信替代贺词,好比男人给女人送玫瑰替代爱情。倘若不回复,朋友要错怪我的,认为我冷淡、冷漠,是对发送者的不尊重。

  一条短信一毛钱,一毛钱丢在地上,未必有人捡拾,不值得弯腰,但在元宵节里,一毛钱让我、我的朋友因为短信彼此温暖,为江湖义气赋予新的含义:“有福共享、有信共赏”,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