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亮的一盏灯小学生读后感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最亮的一盏灯小学生读后感
篇一:《最亮的一盏灯》读后感
暑假看了好几本书,其中最喜欢的是《最亮的一盏灯》在阳光里,写的是一个叫吉生的小男孩,他的爸爸在他一岁的时候去世了,他5岁时他妈妈到城里去打工,就把他扔给了他的奶奶。
(吉生和奶奶一起生活很艰苦,但他从不因此而怨恨妈妈,他照顾好奶奶,并坚持读书。)吉生还从同学家抱来一只新出生的小狗,训练它学会给奶奶拿东西,保护奶奶防止跌撞。他还把他种的一些瓜果蔬菜卖掉。
吉生真是个懂事又善良的人,我一定向他学习。
篇二:《最亮的一盏灯》读后感
我读完《最亮的一盏灯》后,我知道了8个道理:
1。飞得远远的,再远还是要回家。
2。哪怕面对灰飞烟灭,我心也必须告诉自己想要什么。
3。彻夜通明的家,流浪者心底最亮的一盏灯。
4。阳光属于万物。万物需要阳光。
5。赤橙黄绿青蓝紫,光明和温暖与我们同在。
6。家,让每个家庭成员无比放松的地方。
7。愿每个人的心底,都有自己的家。
8。每个人都拥有—— 一座心的家园。
我还知道这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和十五小部分。我知道第一大部分的写作顺序是还没做飞机前﹑已经坐飞机﹑已经下飞机。
这本书太好看了。
篇三:《最亮的一盏灯》读后感
人这一生,不论走多远,心总是在家里的。家,是一个人永远走不出的牵挂。
有些富豪,把家打扮得十分漂亮,在别人看来只有无限的冷清。因为家不是摆设,而是心里最亮的一盏灯。不论贫与富、美与丑,它只是一个可以让家人们轻松自在的地方。
我每天放学后,总是不耽误一点时间。因为我知道,那个家里,有一句简单的关心,几道美味却很普通的菜。这些总是让我对家更加喜爱。普通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人生就是一条大路,而这条路的终点便是家。有亲人,便有家。爱自己的家人吧,让家更温暖
家,是人生最亮的一盏灯,它照亮回家的路、照亮人们的心、照亮人生···
真希望天底下所有人都拥有这样的家园,孝顺父母,让家更温暖!
篇四:《最亮的一盏灯》读后感
故事中,何小楠的家是一套水景房。从这排房子看出去,有草地、河水和桥。
何小楠的爸爸非常喜欢朝南卧室的窗台。爸爸坐在窗台上,能看见小河,也能看见列车在夜幕下飞驰。爸爸说:“永远不再搬家!在这儿我至少可以多活十年!”
何小楠的`妈妈钟爱家中的厨房。妈妈甚至把厨房里的小“吧台”当成自己的工作桌。
何小楠不太喜欢自己的小屋,她写作业时总想挤到爸爸妈妈身边。后来,她也不知不觉地爱上自己的小屋。
何小楠把家比作港湾,爸爸妈妈也意见相同。家就像港湾,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一家人都在一起,和和美美地生活。
篇五:《最亮的一盏灯》读后感
当我拿起这本书,细细品味完所有的字与画。那份余温还在我手指尖回荡,合上书,脑中萦绕的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家。
几个部分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夜晚在树下乘凉,偶一抬头,便看见我们家的房屋亮起了灯,如果我是一个从远方回来的游子,此时此刻,便感叹:“回到家的感觉真好!”就这么不起眼的一句话,已经给自己的心亮了一盏灯。不错,“彻夜通明的家 ,流浪着心底最亮的一盏灯”。
记得有一次,我孤身一人前往一个辅导班去试听,我一开始还找不找路,最后找到了。我听了整整3个小时,当我回到家时,奶奶并不在,饭菜还一点没动,爷爷见我回来,着急的说:“怎么去了那么长时间,奶奶以为你迷路了,就去找你。还说你回来才能吃饭···”我顿时羞愧,我何时关心过奶奶呢?而现在只觉得有家真好,家人的关心和照顾温暖了我的心。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学校推荐的由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细细品味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心潮澎湃,感受颇深。
《一盏一盏的灯》共分“美丽的爱与微笑”、“为了人”、“先照亮自己”三个部分,六十个故事就像似曾相识的一盏一盏的灯,一闪一闪,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地提炼着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
六十个故事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开在角落的花》和《因为我当年的微笑》。我们用爱,可以点亮一盏盏熄灭的心灯;我们用爱,可以唤醒一个个沉睡的心灵;我们用爱,可以指引一个个迷路的孩子;我们用爱,可以驱散一缕缕内心的严寒。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要善待、关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人,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多与每一个学生接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最信任的引路人,真正做到“感受心灵,走进心灵,培育心灵,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用爱去交换爱,用真情赢得真情,用真情去点燃自信的火花”。《开在角落的花》中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能看到角落里被人们忽视的小花,在她寂寞的世界里,同样有美和爱。教育的价值在于对生命的尊重,教师的眼睛,要能看到每个角落,不管孩子们是否需要你的关注,你的爱都应当无所不在。
对教师而言,面对学生微笑,也许不过是职业本能,也许仅仅是一份善意,然而学生不仅心存感激,而且长久地以之为
一盏灯,让我们的身
假期我读了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书中讲述了六十多个朴实感人的教育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
六十多位老师从自身实际出发,演绎了一
亲其师,而信其道是我国几千年以来的一句话,一个孩子喜欢上一个老师了,相信这个孩子这门学科成绩不可能会差,甚至是这个学科的佼佼者。每位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当然,我们并非是为了照亮别人而生存的,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我们自己的心中充满光明。
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书了,寒假里应学校要求终于捧起了这本书。掀开了这本书的扉页,“愿您成为学生心中那盏最亮的灯!”隽永秀丽的题字赫然映入我的眼帘,这是校长的寄语,也是鼓励老师们读书学习的初衷吧!
《一盏一盏的灯》共分“美丽的爱与微笑”、“为了人”、“先照亮自己”三个部分。书中收录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六十个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
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来阅读每一个小故事的,因为书中每一位老师对待学生都像呵护娇嫩的花蕾般的
掩卷深思,我陷入了回忆,一盏灯能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能为他们的寒冬带来一丝温暖。是啊,也许贺元的进步就是我不经意间为他点亮了这盏灯的缘故吧。贺元是个内向的孩子,平时不善言谈,不爱笑,也不爱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显得有些“木讷”。由于是家里的小儿子,父母宠爱,所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也在后面。虽然为了帮助他,把他的座位安排在前面,但他的默默无语是他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自然我也不在关注他。直到有一次,他的书
转天的作业他又完成得很好,他的妈妈再签字处密密麻麻地写了许多字,大致意思是表示感谢老师对他的表扬,孩子回去后很受鼓舞,并表示以后天天好好写这样的作业,老师就能经常表扬他了。我的很简单的一个教育行为能带给一个孩子这么大的改变是我没有想到的。从那以后,我发现贺元——这个内向的孩子在渐渐改变着,进步着。除了书写工整,他听讲的时候眼神亮了,还能勇敢地举手发言,他的单元检测成绩一次比一次有提高。为了让他对自己更有信心我除了表扬他还给她安排了晨读小组长的工作。他做得可认真了,后来他妈妈跟我交流说,孩子变了,感谢老师的帮助,孩子说当好组长,自己先做好。看到孩子的成长进步和家长满意的笑容我真切的体会到育人的方法不同效果就不同。一句称赞的话,一个信任的眼神对我们来说都是举手之劳,我们何必吝啬呢?要知道这样一个简单的行为会照亮孩子的一片天空。
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对待学生不够包容。其实学生还是孩子,他们的不足正是需要我们帮助点拨的地方,正是我们该为他们点亮一盏灯的时候。为学生点亮一盏灯,首先让自己的内心先亮起来。只有自己的心态积极阳光才能为学生注入更多的正能量。一个知识渊博、上课生动有趣的教师会得到学生的喜欢,学生有了兴趣之后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教师,必定能让他的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广。为了这神圣的使命,为了把学生成长之路照得更远,我还需多学习,多实践,多
暑假里闲暇之时,偶尔翻读了《一盏一盏的灯》,细品课本中的一个一个平凡而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触及我的心灵。书中
每个老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如果你这盏灯亮一点,孩子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这盏灯过于暗淡,孩子就可能过于徘徊;教师要用真诚的心,点亮一盏明亮的灯,但愿我就是这样的一盏灯,一盏能指引孩子走向光明的灯。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亮的一盏灯》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是这个家照亮了你心里的每一个角落,给予你心灵的慰藉。在《最亮的一盏灯》这本书里,作者张洁以坐飞机的全过程和两个小孩子的成长历程,细腻地描写日常生活,透出家是他们心里最亮的一盏灯,唤醒了每个人心中最温暖、最放松的家园。
书里有句话,一直令我印象深刻:“彻夜通明的家,流浪者心底最亮的一盏灯。”是啊,家,能让人无比的`放松、自在,是我们心灵得到慰藉的地方,感到温暖的地方。所以无论你身在何方,每当你想起家时,你都会觉得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一种莫名的温暖。就算是没有华丽装饰的屋子,简简单单的屋子,哪怕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是你的家,那它就是你心中最亮的一盏灯。
还记得,在作者的笔下,何小楠的房间令我感觉到温暖。我小时候,何尝不是和她一样也讨厌自己的房间。觉得白天冷冷清清的,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躲在房间里学习,总觉得心里不安,害怕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每到夜晚,自己一个人睡觉时,总会被自己的胡思乱想吓到,总害怕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会有妖魔鬼怪出现。总之,就是不喜欢自己一个人一间房。可是,当自己慢慢长大后,我对自己的房间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我开始喜欢上自己的小小空间了。有时候,一整天躲在房间了也不觉的闷。长夜里,独自一人坐在家里向家轻声诉说,让家来聆听我的故事,我的歌。每次出远门,我都会惦记着我的房间,我的家。我想,这大概就是我对家的依赖吧。父母给予我如此温馨的家园,给予我如此真诚的爱,我却不知好歹!你还记得吗?多少次,在狂风暴雨中,父母为了不让我被雨淋着,他们亲自来学校接我,而自己却淋湿了衣服……多少次,在漆黑深夜的晚上,父母为了不让我过于疲惫,他们亲自冲上热腾腾的牛奶给我补充体力……家成了我的伙伴,我的知己,而且家也是治疗伤痛的最好地方,它会为我抚平难以愈合的伤口,让伤痛只留在昨天,让我的今天更加精彩!
我想,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每个人的心底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园,一个能让你疲惫的心灵得到慰藉的地方,让你感受快乐,感受温暖的地方,永远是你心底里最亮的一盏灯。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1
教师像什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蜡烛,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赞美老师的这众多比喻之中,吴非老师认为“灯”这个比喻最为贴切。当我们在黑夜里前行,如果有一盏灯在前方隐约地点亮,我们就会看到希望;当我们在辛勤的劳作之后返回家中,看到窗口那柔和的灯光,立刻就会品味到幸福的滋味……而教师,就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那盏灯,让学习的过程更加温馨,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温暖。不拖堂,应该成为教师的好习惯。
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
黄雅芸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而且还是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她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黄老师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和是否获奖相比,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信心更加重要。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2
假期里拜读了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书中讲述了六十多个朴实感人的教育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展现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每个故事以叙述为主,还原现场或情境,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教育的美、爱、责任。
六十多位老师从自身实际出发,演绎了一篇一篇精美的篇章,演绎了一位位老师的风采。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所担任的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是他们的引路人和精神的支柱。一个孩子的成功与否可以说和我们有很大的关系。黄雅芸老师写的《我想听你把话说完》,黄老师遇到的这个问题——是否拖堂?不拖堂我们平时认为应是教师的好习惯,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黄老师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她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是否获奖已变的不再重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信心成为我们的应该去面对的事情。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我国几千年以来的一句话,一个孩子喜欢上一个老师了,相信这个孩子这个学科不可能会差,甚至是这个学科的佼佼者。每位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当然,我们并非是为了照亮别人而生存的,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心我们自己的中充满光明。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3
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他将老师的作用比喻成“灯”。里面有几句话说的非常好。“灯光亮一些,学生就走的远一些,灯光暗淡,学生就会徘徊。”所以,老师是学生的成长道路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书里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案例,向我们传递了教育的智慧和思考,洗涤着我们的心灵,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张小兵老师写的《不一样的“阿慢”》,黄雅芸老师写的《我想听你把话说完》,《开在角落里的花》,《窗帘钩成了精》……这些有爱心,耐心的'老师,用心呵护着每一个幼小孩子的心灵,成为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孩子前进的道路。
我也回想起在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中,有几个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的余光依然时时影响着我,我的幼儿园的老师,我的小学的班主任,我的初中的英语老师,我的高中的第一位英语老师和第二位班主任,我的大学的一位老师,想想他们之所以给我留下这样深的印象,绝不是他们严厉严肃,甚至批评或者殴打,而是他们对我的爱,他们对我的宽容,给我的温暖,虽然我也有错的时候,可是他们的殷切的希望感染着我,让我一直怀念着他们。还有他们人格的魅力。
反思自己的教学,也应该给予孩子爱和温暖,呵护他们的心灵,在他们的成长中用真诚和真心浇灌心灵的花朵。让自己也能成为一盏灯,也能引领学生走一段路程。
书中有几句话说的非常好:“一个人在接受基础教育的12年里,会有几十位老师教过他。他会记住其中的多少人呢?有多少人能像灯一样在他的生命中长久地闪烁呢?他会记住的是魅力的爱与微笑——那些在他跌倒时轻轻扶他站起来的,那些在他迷惘时给他指过路的,那些在他登攀时托了他一下的,那些在他绝望无助时投来信任的目光的……那些富有智慧的人,那些有鲜明个性的正直善良的人,像一盏一盏的灯亮在他面前,留存在他童年世界最早的画面中,成为他青春歌谣中难忘的意象”抄录至此,值得思考。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是春蚕!在赞美老师的这众多比喻之中,吴非老师认为“灯”这个比喻最为贴切。
一盏灯,首先照亮的是自己。如此,教师应该比学生更善于学习,比学生更清楚学习的作用,也只有这样他的"教"才能体现出价值来。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教师,必定能让他的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广。
只有身上有了光,宽容地把光撒到学生身上。对于儿童来说,我们的每个笑容都在培育他们的真诚和善良。一句温暖的'话,一个信任的目光,甚至于一个亲切的微笑都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开心上一整天,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人间给他的爱和温暖。而想要做到这一些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难,只是有时候的我们吝啬了。虽然平时的工作繁琐,可这是一种伟大的繁琐。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看上去也许是那么不起眼,可这里面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和教育的价值。我想,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善于将这些琐碎的细节不断累积起来的人。
同样作为教师,自己离优秀还有好大的距离。有时候面对学生的错,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只是沉下脸来面对他们。书上有这么一句话,课堂上允许我们的学生犯错误。是啊,他们毕竟还只是一群孩子,孩子总会犯错误,一味地责备他们只会换来不满和挫败,和颜悦色地和他们沟通或许是一个更好的方法。
成长不是一件着急的事,得慢慢来。书上提到,当下的教育太需要一种静待花开的从容,优雅的心态,当我们迫不及待地追求完美、迷恋优秀时,很多儿童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即使心智成熟地早一些,也常常是提前耗尽心力,昙花一现。看到这样一句话,沉思许久,自己不也是这样?常常为了班上的成绩而"揠苗助长",没有一种静待花开的耐心。是啊,那些后进生犹如一株冬日里的梅,只有等到寒冬的到来,他们才会绽放傲雪的风姿,我还得耐心培育,用心耕作,静候花开。
一本薄薄的书本,细细品味,却给了我厚重的感觉。此时的《一盏一盏的灯》不就像一盏灯,用它那身上的灯光照耀着我前行。而我,不也像一盏灯,照耀着孩子们,希望他们踏实地走在人生道路上。这是最美的灯光。
TNND,又要写读后感。这本书简直太幼稚了,不想看,懒得看,不好看。全部都是小学生和中学生看的小故事,看了前三篇就决定不看。所以下面的读后感,完完全全的是在没有任何根据的基础上的乱扯。
嗨,还真是让人失望,本来以为是一本很好看的书呢。这个破公司,连续好几次都没有推荐过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书来看了。没办法,还要强制自己写。
不过还好,至少是自己想说的话。下面就是正文了。
本来以为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可是看了以后,感觉和高中的时候经常看的《智慧背囊》很相似。但不同的是,《智慧背囊》每个小故事后面都会有一些“建议性”的点评。之所以说是“建议性”的点评,是因为我觉得我会得出完全不同的见解。而这里完完全全都是一些独立的小故事。里面讲的都是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我们暂且叫做是“寓言故事”吧。但是,感觉还是没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之类的好看,充满了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哈哈,记得大二还是大三的时候,还重新看了一遍《安徒生童话》。但是,你会有不同的感悟就是了。小孩子爱故事,大人也喜欢。老少皆宜,真真假假的。
其实,“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一个文本都是开放的,只要你愿意去思考,去想,去研究,你总会得到一些很深刻的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
是的,故事里面的每个人物,不管是他还是她还是它,里面都有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复杂的,所以每个人的感情、感受、感悟也都是复杂的。你在看小故事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觉得这种情景自己其实也经历过?每个人的一生你不知道都会经历过什么,但是就像曾经一句话说的,大概意思就是,去接受你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不管是好的坏的,这样你自己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吧。
经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同的。如果你经历的.比别人多,那你肯定比别人的人生丰富和饱满。经历是需要时间的,你不可能在你20岁的时候去经历30岁或者40岁的事情。所以话句话说,经历是不是也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我们一直在教小朋友说,学习一定要学会总结,只有总结才会有进步。其实,生活和经历也是一样,关键在于我们在经历之后有了什么样的收获。我们有自省吗?有进步吗?有改进吗?有“吃一堑,长一智”吗?我想这样做的估计很少,说实话我也做不到。所以,失败的人很多,成功的人很难也很少。
刘墉之所以那么成功,之所以能写出这么一个“集子”,肯定离不开自己对生活经历的反复推敲,反复感悟,反复总结。他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
通过小故事你会发现,人生是如此的丰富多彩,生活到处充满哲学,而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想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会想不开去“死”呢?看来,人生就是一场修炼,活着一天就要修炼一天。
暑假期间,我看了最亮的一盏灯这本书,它引发了我对亲情的深思,更加珍惜对于家人的爱。书中通过由“飞翔”、“阳关”、“家园”告诉我们,家是我们心里最亮的一盏灯,当我把书读完,我的内心暖暖的,让我领悟到了亲情对我们的重要性,留给我深刻的印象。
家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摇篮,是每个孩子栖息的港湾。我就有一个温馨、幸福和睦的家。我的妈妈是一名小学教师,爸爸是电子工程师,当然啦,我是一名小学生。我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爸爸妈妈对我百般的疼爱,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家中的温暖。每逢放学回来,妈妈正忙着在厨房为我做着可口的饭菜,爸爸坐在我的一旁,陪我学习,当遇到不会的题,爸爸便会耐心地给我讲解。每到假期,我们一家三口就一起到去效游。
在我的脑海中,爸爸是一个特别幽默的人,总是逗得我和妈妈哈哈大笑。当然我还是个孩子,难免会犯些错误,这时候,爸爸妈妈总是耐心地教导我,从不打骂我。在父母的教育下,我也越来越懂事,越来越会关心父母了。
家,确实是每个人的心灯,一盏最亮的灯,它就像是冬日里的阳光,让人温暖,它就永来的灯光,照亮人生之路,为我们带来坚定的信念和希望的曙光。而我,更加感受到家人的重要性,我会更加爱我的亲人,更加爱这个“家”。
“做一盏明灯,照亮每位孩子的心田。”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联想到自己教学中遇到的一件事,就是给学生的检测或作业打一个笑脸,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对很多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件很期待的事情,甚至让某些学生因此而变得自信了。13班的一个男生,按照班内的小组编号应是最末号,我也按照学校的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进行了检测的分层要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一个合理的分数线达到过关的标准。他是6号,定的标准就低一些,所以他每一次都会过关,得到一个笑脸,结果是对我教的学科越来越有兴趣,有一次,他考的分数超过了小组长的分数,我给了他3个笑脸,他激动的到处宣扬,被班主任老师刚好发现了,问他原因,还不是很相信他能得到这个分数,就提问了试卷中的几个问题,结果他都会,由此班主任相信了这个学生的进步,事后班主任老师给我说了这个事情,对我说这个笑脸真的很管用啊。
当然,也有一些负面的效果,就是得到了一个哭脸,心中总是不舒服的。其实,我采取这样的措施目的是一种激励,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压力。真没有想到一个笑脸的评价会让那么多学生期待和由此而进步。
在序言中,吴非老师这样写道,“教师是一盏灯,人的能力也许有差异,但我们多多少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点点路,仅此而已。一个学生在基础阶段可能会遇到很多个老师,你就是其中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他可能不得不徘徊。”很明显,吴菲老师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成长中的精神标杆,是一盏指引他们前进的灯。
《一盏一盏的灯》共分“美丽的爱与微笑”、“为了人”、“先照亮自己” 三个部分。书中收录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六十个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阅读着这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我忽然有种熟悉的感觉,感觉它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或者身边。许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在书中道出,碰撞中得以升华。是啊!教师是一盏灯,人的能力也许有差异,但我们多多少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点点路。一个学生在基础阶段可能会遇到很多个老师,你就是其中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走得远一点。
一盏灯,首先照亮的是自己。想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正能量,自己应该更得更好,更亮。一个知识渊博、上课生动有趣的教师会得到学生的喜欢,有了兴趣之后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如此,教师应该比学生更善于学习,比学生更清楚学习的作用,也只有这样他的"教"才能体现出价值来。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教师,必定能让他的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广。
学习,学习,再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正如一个商人所说,如果你不善于去捕捉商机,去抓住机遇,你将被无情的商海所淹没!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善于学习,不在夹缝中提升自己,终有一天将会被教育所抛弃,沦为平庸。这些话,我用来告诫自己。平时应多向优秀教师学习,或看教学视频,或欣赏现场课堂,或品味优秀书籍,学习他们的一言一语,借鉴他们的一招一式,锤炼自己,希望让自己远离平庸,让自己与梦靠近一些,再近一些。
有身上有了光,宽容地把光撒到学生身上。对于儿童来说,我们的每个笑容都在培育他们的真诚和善良。一句温暖的话,一个信任的目光,甚至于一个亲切的微笑都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开心上一整天,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人间给他的爱和温暖。而想要做到这一些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难,只是有时候的我们吝啬了。小学的工作显得繁琐许多,可这是一种伟大的繁琐。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看上去也许是那么不起眼,可这里面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和教育的价值。我想,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善于将这些琐碎的细节不断累积起来的人。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我国几千年以来的一句话,一个孩子喜欢上一个老师了,相信这个孩子这个学科不可能会差,甚至是这个学科的佼佼者。每位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当然,我们并非是为了照亮别人而生存的,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心我们自己的中充满光明。
Copyright © 2009-2023 GDZ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1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