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想做的人读后感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读后感

做自己想做的人读后感

2023-09-15 19:41:27

  做自己想做的人读后感

做自己想做的人读后感

1、做自己想做的人读后感

  读完《做自己想做的人》这本书后,我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他告诉我做好一个人因具备以下的品质:

  1.始于心动,成于心动。我们都知道,成功来自于90%的汗水和1%的灵感,做一个有好奇心得人,一个有所付出有所的人,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2.目标,目标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很重要,一个好的目标会让我们终身受益。好的目标益处如下:1目标可以产生积极的'心态 2目标使你看清使命,产生动力 3目标使你感到的意义 4目标使你把重点从过程转移到结果 5目标有助于你分清轻重缓急 6目标使你产生信心,勇气和胆量……“可思议的目标可以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催着自己的目标奋斗前去,成功自然而来。

  3.时间,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个重要的东西。爱默生说:“我们因当记住,一年中每一天都是珍贵的时光”正如清人文嘉所说《明日歌》今日不清,避让有所积累,积累就会使人拖延,习惯以后就会使人堕落,荒废。所以,我们因养成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得好习惯,毕竟明日何其多呀。

  成功还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心态取决于一切。一个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基础,而目标是成功的方向,时间是成功的效率“勤奋=效率=时间/速度,有了这个人生的公式,我们才能为成功打好基础,为迈向成功做好充实的准备。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人。

2、《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初三读后感千字

  摆正工作心态,这是成功的基础。

  在平时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该把心态回归到零,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历程。在刚工作的时候,我热情满怀,踌躇满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当初的热情减少了很多,而且有时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

  这样的心态首先让我失去了对工作的积极性,显得很消极,没有正确的心态,连成功的基础也没有,如何到达成功?所以,只要我争取摆正心态,积极面对一切,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一定会有所收获。

  人所处的位置是不相同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生活环境,只要正确找准自己位置努力去做,不盲目的比较,不管是出类拔萃,还是默默无闻,那都是一个成功者。

  比如: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可能会比出上进心,也可能是比出沾沾自喜;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优点比,可能比出自卑,也可能比出努力奋斗。其实,成功有大小之异,无轻重之别,何必在意是否超越了别人,要在乎的是超越自己。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也需要李素丽、徐虎,只要敢于和不断超越自己,就有资格,也有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成功的标准不是单一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竭尽全力扮好自己的角色,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不管是令人瞩目的,还是普通平凡的,那都是一个成功者。

  比如:梅的凌寒,兰的幽香,竹的坚贞,菊的淡泊,他们都在自己的天地中展示他们独有的风韵;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中尽显独特的魅力。当然,在现实社会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或许我们的理想和现实存在差距,但是,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不要茫然,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烧,追求做最好的自己。

  选择成功的道路是多样的,成功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途径,只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利弊,选择一条最理想、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不管是功成名就,还是身败名裂,那都是一个成功者。

  比如:中庸就是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审慎而冷静地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中庸就是要在诸多对立统一的因素中,敏锐而智慧地寻找最佳的均衡状态。其实,无论抉择正确与否,无论结果如何,已经做出的决定就无法收回了,只有坦然接受。因为,现实社会上不是每个人做每件事情都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只要达到择前“重重”思考、择后“轻轻”放下,那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读过这本书后,我对成功有了新的认识,成功就是不断的超越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快乐、充实、有意义。事业进步是成功,给家人快乐是成功,广交朋友是成功,帮助他人也是成功。成功不遥远,不虚度此生就是成功。成功就是做好每件事,快乐每一天。

3、《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初三读后感千字

  最近,局里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本人也利用工作之余参与其中。一本好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阅读过程的片刻愉悦,更是为人们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做最好的自己》用缜密的逻辑和真实的案例来阐释成功的秘诀,以鼓励的口吻和许多发生在作者身上的有意思和有价值的事情来引导和说服读者,慢慢的让读者“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情,有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从价值观、态度、行为、习惯、性格等方面为年轻人指引方向,让你终生受益。

  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总会情不自禁用自身与之对比,不经意间,便成就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与一次很好的自省。

  首先要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审视自己、规划自己,才能做好自己,不留遗憾。

  做最好的自己,是乐观面对人生,拥有诚信的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践,不辜负别人的期望和信任,增强自律感。

  做最好的自己,是相对自己来说做比自己更好的自己。从实际出发,从自己出发,根据个人不同的自身条件“量身定做”,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做超越自己能力范围之外不切实际的事情。

  做最好的自己,不是急功近利,尔虞我诈,不惜一切手段去损人利己;而是有着明确的高尚的理想,展示一个独特而又有内涵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不是好高骛远,强求自己取得遥不可及的成就;而是有着合乎自己实际的理想,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精益求精,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做最好的自己,不见得就必须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成就,成为众人仰慕的对象;而是要立足本职工作,爱岗精业,不懈地努力。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我们不必去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要做一个真实的、最好的你也就可以了。

  非常感谢李开复博士的这本书,也感谢他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命历程总结出来让我们得以分享。都说开卷有益,认真读他的著作,从中我找到了对生活的自信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用于尝试的勇气。积极的去尝试,虽说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放弃就等于失败。在不断的努力和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机遇,或许这时希望就出现了。在工作和生活中,时时作好准备,时时保持上进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如果还未开始就放弃了努力,就等于失去了一切机会;失去机会等于失去了成功的希望,这样就与我们的最初目标背道而驰,这是极为不可取的。

  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李白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做最好的自己,不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质,超越自己,让自己做得更好。

4、《做自己想做的人》读后感

  读完《做自己想做的人》这本书后,我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他告诉我做好一个人因具备以下的品质:

  1、始于心动,成于心动。我们都知道,成功来自于90%的汗水和1%的灵感,做一个有好奇心得人,一个有所付出有所的人,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2、目标,目标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很重要,一个好的目标会让我们终身受益。好的目标益处如下:1目标可以产生积极的心态 2目标使你看清使命,产生动力 3目标使你感到的意义 4目标使你把重点从过程转移到结果 5目标有助于你分清轻重缓急 6目标使你产生信心,勇气和胆量……“可思议的目标可以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催着自己的目标奋斗前去,成功自然而来。

  3、时间,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个重要的东西。爱默生说:“我们因当记住,一年中每一天都是珍贵的时光”正如清人文嘉所说《明日歌》今日不清,避让有所积累,积累就会使人拖延,习惯以后就会使人堕落,荒废。所以,我们因养成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得好习惯,毕竟明日何其多呀。

  成功还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心态取决于一切。一个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基础,而目标是成功的方向,时间是成功的效率“勤奋=效率=时间/速度,有了这个人生的公式,我们才能为成功打好基础,为迈向成功做好充实的准备。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人。

5、《做自己想做的人》读后感

  成功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追求的目标,不可能有人不渴望成功。但是成功对每一个人来说定义却是不一样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信仰、需求等等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成功对很多人来说,都触手可及但是却又很遥远。

  有的人说上天对自己不公平,不会达到自己预想的目标,所以自己不会成功;有的人说怀才不遇,没有碰到适合自己的机会,无法大展身手,所以不会成功。还有的人说自己很成功,在事业上已经达到了巅峰,无人能够超越。但是他的家庭却认为他并不成功。人人都渴望成功,这毋庸置疑,也无可非议。但是,透过时代的折光镜,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比如:言语上的巨人却为实践上的矮子;财富上的富翁却是精神上的乞儿;偶然的一跃龙门的却在必然中销声匿迹……即便是成功者也同样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事例有很多,无法一一例举。当然要说明的就只有一点,你追求的成功,是指什么?

  所以说在了解成功之前,人必须先要了解自己。当我们心平气和地准备学习成功,努力去争取做一个成功人士的时候,首要的任务是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我是谁?”“我的人生是为了什么?”“我为什么会痛苦?”“我的立身资本是什么?”“我的弱点和缺点在哪里?”等等。

  通过学习李践老师的《做自己想做的人》这本书后,人生中的所有困顿、难题,顿时豁然开朗,迎韧而解。李践先生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他在书中写到:“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在这提倡终身学习,强调永续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大量事实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者不仅是“勤于思,敏于行”的人,而且还是深谙人生之“道”,事业之“道”的人,而这个“道”就是规律,就是知行合一。

  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在一个极度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普通的事情。但是我也有我的人生,也有我的追求,也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人的一生可能追求的东西有很多,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年龄,他真正的人生应该是从设定目标开始的。而人的一生又是有多个阶段的,不同的阶段,目标也不一样。人生在世是多维度的,工作、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各个方面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做一个成功的人,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而目标的建立必须是可以量化,可以实施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有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正如我们的工作,它是一种需要,但工作绝不只是工作,更不是我为单位干活,单位付我一份报酬的等价交换。我们应该看到工资报酬以外的东西,在平凡的工作中享受服务,享受尊重,享受快乐,享受工作。这样,才能成为真正领悟成功和感受生活快乐的人。

  通读全书,我们会发现“最简单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最直接的行动,才是最有效的行动”之类的警句,让人眼前一亮,直抵心底深处。在我眼里,李践是一位孜孜不倦的探索者,知行合一的实践者。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成功并非一个虚幻的概念,它或许就是一种习惯、一个行动,随时触手可及。”

  但是追求成功的路并非一帆风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不如意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具有良好心态的人,才会不断地调节自己,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如果不懂得调节自己的心态,任其自由发展下去,最终会泛滥成灾。具有良好的心态的人,在生活中,面对喜怒哀乐,能够泰然处之,沉着应付。做到宠辱不惊,临危不乱。碰到高兴事时,不会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忘乎所以。遇到烦心事时,不会牢骚满腹,心情沮丧,萎靡不振。良好的心态就似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一株松树,无论环境多么险峻,始终不屈不挠,郁郁葱葱;良好的心态就似生长在冰天雪地里的一朵雪莲,无论环境多么险恶,始终不畏风寒,傲然开放;良好的心态就似生长在茫茫戈壁上的一棵白杨,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始终随遇而安,枝繁叶茂。

  所以,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不该因一次的失败而轻言放弃,而应抱着一个好的心态去认真剖析;面度繁琐的工作,要以积极地心态去面对;坚守自己的承诺和信念,做最好的自己,去追求成功。

  成功的路上更离不开持续的、刻苦的学习,学习还要善于多问多思。学问学问,学贵在问。多问必定多获。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问了而不去思,就难以在脑子里留下东西,最终是学而无获,或收效甚微。思的越多、越深就越有收获。

  所以说成功与公平关系不大,我们不能把公平看成是绝对的,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相对的,公平也是相对的。要求天下皆公平,是痴人的梦想。不必为不公平而愤愤不平,最重要的是今天努力的心态和行动。你很有才华,却没有施展,为此怀才不遇,并且天天怨天怨地,这有什么用呢?反而会使心情更糟。人生的目标确定容易实现难,但如果不去行动。那么连实现的可能也不会有。没有行动的人只是在做白日梦,所以心动不如行动,勇于迈出行动的第一步,你成功的机会就会提高,而光想不做,那你将永远没有实现计划的可能。

  其实成功就是一种心态,一种习惯,是人思考的一种模式,是人生活的一种方式。然而有时候,我们却要把成功看成是一个理由,因为你认定了这是你必然要去做的。人生的路程距离很短,但是路却会无限拓宽。你会发现,成功的路也会越走越宽。所以,成功不是你想不想,也绝不是你要不要,而是你必需要做的。为了责任,为了理想,为了信念,去努力,去奋斗,直达成功。

6、《做自己想做的人》读后感

  今天上午11:30,公司前台小姐通告我报到事宜。其中之一,就是阅读《做自己想做的人》,并写读后感。下面分两节谈谈。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李践先生出生于一个知识家庭,父亲被隔离,母亲几近精神失常,从六岁开始他就承担起沉重的家务。母亲的歇斯底里,导致他七岁时流落街头,沦落为一个小乞丐。高中毕业后,进入银行工作的李践算是找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金饭碗”,但他并不满足,每晚五块钱的保安、七块钱的夜市小工、十块钱给别人看地摊,李践通通不放过。身体的羸弱,使李践从小学习武术。一次他在公园练太极拳时,一位美国人走上前来用并不流利的中文和他攀谈起来,希望以武会友。那天,李践第一次听说“跆拳道”,他觉得很新鲜。没想到一练就着了魔,甚至专门跑到韩国学习。“学习跆拳道,使我完善了自己的人格。”李践一直认为,跆拳道对于他的人生、事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随后却使自己掌管的企业在短短十年间完成1500倍的资本扩张,“制造”出57位百万富翁,被评为中国十大民营科技实业家之一。

  从中可以看出,在逆境中,李践先生并没有消沉,没有一味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学习,增强自身实力,探索未知领域,这为他后来的成功做了奠定了充分基础。

  积极学习的明证:“每晚五块钱的保安、七块钱的夜市小工、十块钱给别人看地摊,李践通通不放过。”不同的人,从这句话中可以读出不同的意义来。也许有人可以从中得出“李践先生对财富的追求很执着”的结论。当然这也没有什么错。不过思路未免思路太狭窄了。在其中,李践先生获得绝不仅仅是财富——其实财富只是他的所得的极少一部分——更多的是对人生,对世界的体验。在其中,他的整体自我(体格,智商,情商,逆境商,灵商)得到全面提升。

  李践先生历尽坎坷,饱尝沧桑,在不惑之年终于铸造辉煌,成就神话,必将成为一代绝响。由此我想到了孟子的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下面把他的千古名句,摘录如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如下: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我们已经可以用“伟大”来形容李践先生了。其实他只不过是孟子上述言语的一个例证而已。美国一项研究指出:20世纪最杰出的四百位人物之中,有四分之三曾在青少年时代遭遇悲剧、残疾,或重大挫折,然后力争上游,克服困难,成功立业,造福人群。于逆境中崛起,并让世界为之震撼的英雄,代不绝人。李践先生只不过是千千万万这样的人的其中的一个。

  2、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上面谈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下面继续沿着这个理路进行发挥,其实应该说是扬弃。

  逆境,顺境只是客观存在。我们的心灵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超越它,否则我们就成了物理变化,化学反应的客体。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它认为我们的心理状态完全决定于我们过去的经历(客观存在)的,人没有自由意志。

  孟子的确伟大,在两前多年前就有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观念。这种观念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可是完全相反的例子不也是到处都是吗?

  《中庸》中有一句话“无入而不自得”。意思是任何一种际遇都可以提供不同的途径让我们的自我向好的方向提升。其必要条件是,心灵力量可以超越任何生命存在(我们的客观际遇)。如果没有这个必要条件,我们将会走向不可知的未来。所以逆境不一定使人生存,顺境不一定使人萎靡死亡。这段话超越并发展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逆境中,我们的心灵力量越能超越生命存在(我们的客观际遇),我们就越能“生于忧患”;如果心灵力量可以超越任何生命存在(我们的客观际遇),我们就可以在任何一种环境中崛起,并走向辉煌!

  李践先生是“生于忧患”的典范!他绝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天才。他决不仅仅是巨额财富和传奇经历的拥有者,在更普遍的意义上,是人类伟大的心灵力量超越残酷的生命存在的见证。他只不过是发挥了人,作为万物灵长,的无限潜能的一部分而已!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和李践先生一样的——无限潜能!所以超越李践先生决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

  他的书中的一切,都和“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这九个字脱离不了关系,或者——以个人浅薄的认识——可以说他的书是他以自己卓越的生命体验对这九个字的深刻理解。

  用心灵力量去超越生命存在,是人类面对的永恒主题!李践先生为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

7、《做自己想做的人》读后感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思想亦常常处于混沌之中,而通过不断地读书、学习,在前辈大师浩瀚如海的思潮里汲取养分,才能使得自己明辨是非并及时地修正生命之舟的航向,成功抵达彼岸。

  詹姆士·艾伦,是英格兰著名作家,被誉为“人生哲学之父”,其代表作《做你想做的人》与卡耐基《人性的弱点》、希尔《积极心态的力量》并列为世界三大励志经典。细细地品读,掩倦之余不禁对人生和人性又多了些领悟……

  《做你想做的人》,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人的内心想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能走多远全在他自己,不尝试就永远不可能知道。

  如何做你想做的人?这其实就是你的思想在左右着你的性格、决定了你的人生。如果你的思想里充满了高尚的道德,你必然有着善良、忠诚、勇敢,正义和负责的性格,你的所作所为将会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人生的价值正在于此。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只给人一次青春,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于是,我选择追求,追求生命的梦想,追求青春的秘密,放飞生命的色彩,展示青春的活力。

  青春无我而言,是“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的短暂,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顽强,也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洒脱,但是青春只有一次,我要让青春像寒梅一样,即使最后“无可奈何花落去”,也要无悔自己曾在寒冬里吐过芳香。

  人人都渴望成功,但是成功路上会有许多的挫折,有寒冰,有大雨,有绊脚石,并不知道前方是繁花似锦的阳光大道,还是深不见底的渊池,不知道是风平浪静的湖面,还是艰难险阻的羊肠小径,前方的一切我们并不知晓,因为成功和喜悦从来就不是翻转手掌那般容易,胜利的果实也不是撞树的兔子,自豪和荣耀更不是天上的馅饼。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鲁迅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我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因为我知道我还得付出更大的努力,当大雨冲刷过我的喜悦,我也无怨无悔,因为我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梅花香自苦寒来。

8、做自己想做的人读后感

  读完《做自己想做的人》这本书后,我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他告诉我做好一个人因具备以下的品质:

  1.始于心动,成于心动。我们都知道,成功来自于90%的汗水和1%的灵感,做一个有好奇心得人,一个有所付出有所的人,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2.目标,目标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很重要,一个好的目标会让我们终身受益。好的目标益处如下:1目标可以产生积极的'心态 2目标使你看清使命,产生动力 3目标使你感到的意义 4目标使你把重点从过程转移到结果 5目标有助于你分清轻重缓急 6目标使你产生信心,勇气和胆量……“可思议的目标可以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催着自己的目标奋斗前去,成功自然而来。

  3.时间,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个重要的东西。爱默生说:“我们因当记住,一年中每一天都是珍贵的时光”正如清人文嘉所说《明日歌》今日不清,避让有所积累,积累就会使人拖延,习惯以后就会使人堕落,荒废。所以,我们因养成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得好习惯,毕竟明日何其多呀。

  成功还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心态取决于一切。一个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基础,而目标是成功的方向,时间是成功的效率“勤奋=效率=时间/速度,有了这个人生的公式,我们才能为成功打好基础,为迈向成功做好充实的准备。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人。

9、《做自己想做的人》读后感

  不同的心态看到不同的结果。桌子上的半杯水,有的人说杯子是半空的,而另一个人则说杯子是半满的。水没有变,不同的只是心态。心态不同,观察和感知事物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信息的选择就不同,因而环境与世界都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境遇并不完全是由周围的环境造成的。如何看待人生,完全由我们的心态决定。

  人的心态和行为取决于你抱持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信念。首先,坚持自己的理想,面对选择懂的取舍,适时的摒弃那些多余的东西;其次,正确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羡慕别人的长处,更不忽略自己的天赋,随时肯定自己,自信就会与你相伴。此外,当困难来袭,勇敢地正视,把它当成重铸人生的坚实基础。这样即使处在人生的低谷,也会像压紧的弹簧一样充满力量,有合适的机会就能一蹴而就。

  人的乐观心态,将使你心理年龄永远年轻。当你朝着奋斗的目标迈进时,都会增加你的愉悦与自信。你就会自然形成乐观的心态,快乐将永远与你相伴!乐观者也比较容易克服困难。因为他会积极寻找新的

  解决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不利的条件转变成有利的条件。悲观者则会因为一下子就看到困难而心生畏惧、退缩不前。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只需要一点想象力,情况就会完全改观。乐观者关心别人,让别人畅所欲言,给别人时间,观察对方的所作所为,如此便能够了解每个人的长处、优点,因而得以团结、领导众人,共同朝某个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