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与赫尔墨斯》读后感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读后感

《樵夫与赫尔墨斯》读后感

2023-09-11 12:33:26

  《樵夫与赫尔墨斯》读后感

《樵夫与赫尔墨斯》读后感

1、《樵夫与赫尔墨斯》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个让我感悟很多的寓言故事——《樵夫与赫尔墨斯》。

  它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个樵夫在河边砍柴,一不小心把斧子掉到了河里,沉了下去。他看见后不知所措,坐在河岸上失声痛哭了起来。赫尔墨斯知道了之后就走过来问樵夫发生了什么事,樵夫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赫尔墨斯。

  赫尔墨斯知道后就下河去捞斧子。第一次捞出了金斧子,樵夫看见后继续哭泣:“不是啊,这个不是我的斧子。”赫尔墨斯又下了河,捞出了一把银斧子,问樵夫是不是他的斧子。樵夫看见了说:“这把斧子也不是我的`,呜呜,我的斧子找不到了……”赫尔墨斯轻声细语的安慰他:“别伤心,我再去捞一次吧。”说完就又一次下了河。这次捞起了樵夫自己的破斧子时,樵夫停止了哭泣。赫尔墨斯看樵夫很老实,就把金斧子和银斧子都送给了他。

  樵夫把三把斧子带回了村子,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的朋友。其中一人十分眼红,也想去试试运气。他跑到河边,故意将自己的斧子扔到河里,失声痛哭起来。赫尔墨斯走到他面前,问明了原因,下河捞了一把金斧子上来,问他是不是。那个人兴高采烈的说:“正是!正是!”他那贪婪的样子遭到了赫尔墨斯的痛恨,不但没有给他金斧子,就连他自己的斧子也没有给他。

  诚实的人会得到人们的帮助,而狡诈的人必定遭到人们的唾弃。

2、《王子与贫儿》读后感王子与贫儿读后感400字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子与贫儿》读后感]王子与贫儿读后感400字,欢迎大家分享。

  这篇小说是以19世纪的英国为背景,描写一个贫苦儿童汤姆和一个富贵王子爱德华交换社会地位的童话式故事。

  贫儿汤姆从小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幻想着自己能有一天当上富贵的王子,而爱德华因厌倦死板、空虚的宫廷生活,也幻想着能到民间尝尝作贫儿的滋味。于是有一天,他们交换了身份,开始了新的生活。

  通过这个童话情节,小说首先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极端艰难困苦和统治阶级生活的极端豪华奢侈。在此同时,小说还鲜明地表明了人生生来平等的民主主义思想和环境决定人物性格的唯物主义观念。

  汤姆并非天生就只能当贫儿,爱德华也不是生来就只能当王子,全部的不同只在服饰和地位。爱德华就曾跟汤姆说:“要是我们光着身子走出去,谁也分不清哪个是你,哪个是我!”的确,当贫儿穿上王子衣服时,大家都把他当成王子;

  而爱德华穿上贫儿衣服后,大家便认定他是贫儿,这里既没有什么“天生富贵”,也没有什么“天赋王权”,问题的关键只在穿什么服饰和处在什么地位。

  不仅如此,汤姆在穿上王子衣服,被人推上王位后,便立即颁发仁慈的法律,释放无罪的囚犯,否定封建法律的荒谬,指责宗教裁判所的草菅人命,成了被万民拥戴的开明君主。而爱德华在穿上贫儿衣服后,也能在重新当上国王时废止酷刑,昭雪冤狱,颁布新法,以改善人民的处境。这是他俩突然心血来潮或良心复苏吗?不,这是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客观影响,是健康、朴素的人民生活对人的改造作用。汤姆从人民中来,健康、朴素的人民生活使他从小就具有善良、正直的品质和同情苦难、嫉恶如仇的性格。而爱德华从王宫走到人民中去以后,受人民生活的影响,也逐渐具有了跟统治者截然不同的品质和性格。

  最后还有一点,小说虽然取材于16世纪英国,但读者从小说所描写的人民大众的苦难生活,很自然会联想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劳动人民的艰难处境;

  从小说所描写的统治者的为所欲为,很自然会联想到当时美国资产阶级政府的专横欺诈;

  从汤姆和爱德华交换身份后的思想言行,也很自然会联想到深刻的种族歧视。因此,小说虽然取材于16世纪英国,但其批评的矛头是指向19世纪的美国。

3、《家》读后感《家》读后感

  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忽然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的。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虽然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而后他与妻子瑞钰成了亲。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钰在家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到城外去。这事对觉新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他还是接受了,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为他,郁郁寡欢而死。然而对于这一切悲剧的发生,他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

  小说中的另一个典型角色觉慧,觉新的弟弟,却有着与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说典型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大胆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积极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动,猛烈抨击封建家庭。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4、《家》读后感《家》读后感

  《贵族之家》讲述了主人公拉夫列茨基——十九世纪中叶,没落的俄罗斯贵族之一——与他表姐的女儿莉莎之间的爱情故事。主人公是一个人到中年的已婚男子,早年婚姻生活美满,却因为无意中撞破了妻子与其他男子的亲密关系而成为婚姻中的不幸者。在与妻子分道扬镳后,拉夫列茨基去造访自己的表姐,遇到了年方十九、美丽而善解人意的莉莎。他们互相吸引,很快堕入爱河。此时传来消息,拉夫列茨基的妻子因病去世。前途一片光明,拉夫列茨基与莉莎开始甜蜜地憧憬起未来。正当他们的爱情终要拨云见日时,拉夫列茨基的妻子却突然回来了,顿时浇灭了两人所有幻想。

  故事的结尾是悲凉的,莉莎进入修道院,成为一名修女,而拉夫列茨基独自一人回到乡下,形单影只地度着余生。

  有意思的是,《贵族之家》通篇很少令人想起其“贵族”的背景,“家”也仅仅以其最原始的住所意义呈现。当然也许在当时的俄国,只有贵族家庭才不需要为生计发愁,而可以每日悠闲地与下午茶和钢琴曲相伴。然而这些养尊处优的贵族们,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时头脑可以如此不清晰,而面对自己感情生活时又那样无力控制听天由命,不由地叫人为之惋惜。

5、《樵夫和赫耳墨斯》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樵夫和赫耳墨斯》的寓言故事,里面写了一位樵夫每天靠去砍柴为生,他把那柄斧子看成全家人的面包、全家人的衣服。有一次他上山砍柴不小心把他那柄斧子掉进了河里,他在湖边哭起来,河里的.赫耳墨斯神听见了她问:“你为什么哭”?樵夫回答:“我的斧子掉进水里了,没有它我就没法活”!赫耳墨斯神先后拿出一柄金斧子和银斧子,樵夫说都不是他的 ,最后赫耳墨斯神拿出一柄铁斧子,樵夫说:“是我的”。赫耳墨斯神见他诚实,所以把金、银、铁三柄斧子都给他了。一个财主听说了,他也想要,所以他也来砍柴故意把斧子丢进河里,开始哭起来了。赫尔墨斯神听见了,她用同样的话问财主,财主说他的斧子掉进河里了,赫尔墨斯拿出一柄金斧子问他,他说是我的,赫尔墨斯见他说谎,不但没把金斧子给他,就连他的铁斧子也没还给他。

  读完这篇寓言故事,我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说谎爱占小便宜的人会得到报应。

6、《樵夫和赫耳墨斯》读后感

  这是伊索寓言的其中一则,这篇文章篇幅不长,讲诉了发生在樵夫和赫耳墨斯之间的故事。樵夫诚实,不贪财,得到了赫耳墨斯的帮助,不但得回了自己的斧子,还得到了赏赐。同伴不诚实,贪财,不但没有得到赏赐,就连自己的斧子也失去了。

  赫耳墨斯捞起了三把斧子,第一把是金的,第二把是银的,两次都没要。第三次,赫耳墨斯捞起了樵夫自己的斧子,樵夫才认了出来,得到了神的赏赐。同伴贪财,故意扔掉斧子,骗取金斧子,这回,神不但没奖励他,就连他自己的斧子也没捞上来,这就叫“天理难容”,贪财的同伴不但没得到金斧子,就连自己的斧子也失去了。

  这一正一反的对比,赏罚分明,生动表达了文章的寓意,使读者读起来更明白,更流畅,更轻松,更容易读懂。

7、《贪心的樵夫》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做《贪心的樵夫》,是一则寓言故事,非常好看,我推荐给大家去读一读。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樵夫,他的老母亲病了,为了给母亲治病,他天天砍材。这天他刚砍完,突然斧头掉进了河里,樵夫傻眼了,水很深,斧头捞不上来,樵夫大哭起来。这时有位神仙来了,樵夫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老神仙从河里让樵夫选,樵夫说是普通的,神仙把另外两把斧头都送给了他。另外一个樵夫听到这个消息,起了坏念头。他也来到河边,把准备好的斧头扔到河里,然后大哭起来,神仙出现了,那个樵夫把另外一个樵夫的话模仿了一遍,之后神仙从河里捞出了金斧头、银斧头和普通斧头,那个樵夫说三个斧头全是他的,之后就跑了,他心里想这下要发财了,哪知道,一失足,掉下潭了。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做人要诚实,不能贪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要靠双手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的.生活,只有勤劳致富,我们的生活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贪心的人连命也要赔上,勤劳、诚实的人呢,总会过上好日子!

8、《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读后感

  赫耳墨斯听完雕像者的话,脸“刷”地一下子红到了耳根,愤怒得头发几乎要竖起来,真想立即把这个雕像者揍一顿。但转念一想:遇事要冷静,我不妨先问明白。想到这儿,赫耳墨斯强压心头怒火,问:“赫耳墨斯是你们商人的庇护神,他的雕像价格为什么如此低呢?”雕像者叹了口气,说:“我们本来想尊重他,可是他身为商人的庇护神,却不一视同仁,只庇护大商人,不管我们小商人的'死活。你想想,我们怎么会尊重他?他的雕像怎么会值钱呢?”

  赫耳墨斯听了,觉得雕像者说的有一定道理,怒气就消了一半,也就放弃了刚才的念头。

  雕像者见赫耳墨斯似有所思,便说:“它价钱的高低和你又有什么关系呢?谁让他平时做事不公又妄自尊大呢?他这是自作自受。哎,咱们不谈他了,这个雕像究竟你要不要?如果还嫌贵的话,我再便宜些,白送你两个,怎么样?”赫耳墨斯听后,心里更加难受,赶忙走出雕像者的店,驾起祥云,向王宫飞去。

  到了王宫,他闷闷不乐地躺在床上,一个劲地叹气。宙斯夫妻感到很奇怪,心想:这孩子怎么了?平时从外面回来总是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今天却愁眉苦脸,是不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于是他们就走到赫耳墨斯身旁询问。在父母的再三询问下,赫耳墨斯把事情的前后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宙斯听后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那个雕像者说的有道理呀!你身为商人的使者,只有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商人的信任、尊重,这也怪我们平时对你教育太少,以后你可要注意呀。”听了父母的话,赫耳墨斯彻底醒悟过来,决心重新做人。

  从此,赫耳墨斯做事时总是一视同仁,尽可能地为所有商人办好事。渐渐地他赢得了所有商人的好评。据说,赫耳墨斯后来又一次化作凡人来到那个店里,发现他的雕像价钱比父亲的还高呢。

9、大象与跳蚤读后感《大象与跳蚤》读后感

  今天中午,终于将《大象与跳蚤》最后的十几页匆匆读完,有点囫囵吞枣的感觉。读书是需要连贯一性一的,我这种每晚5,6页的进度,将某瞬间激发的顿悟驱赶的无处遁形。因为之前的拖沓,我像完任务似的将最后的十几页吃掉,但食之无味,因为没有上心。现在仅凭记忆将对这本书的感受记录于此。

  大象,形容一个组织,一个机构,一个一团一体,一个我们依附于其中,想获取归属感的地方。

  跳蚤,形容一个独立的个体,脱离开组织,用“孤独”来换取自一由,用“成就”来换取个人影响力。

  是依附于大象好,还是做一个独立的跳蚤好,作者并未给出直接的答案,但通读全书,不难看出,作者对于未来世界会“出现更多跳蚤”这一事实,是持肯定态度的。因此,作者将论述的主体,放在如何做好一只跳蚤,作者所使用的论据,则多为自己的实际经验。

  作者通过对社会形态,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分析,得出越来越多的自一由工作者会在将来出现,这是解决目前很多社会难题的必然方法。关于这一块,我多数忘记了这其中的逻辑,但是却明白了一个道理:事出有因,经济、政治无不相互渗透,社会问题的出现都可以上纲上线,从最本真的源头查线索,我们想提高,想发展,就不得不放开自己的视野,从更高层的角度去观察。这就要求我们,要对经济、政治等都投入一定的关注,当读的书够了,积累够了,思考够了,自然很多问题想明白了。

  以前觉得,人不依附于一个组织,是没有保障的。当自己毕业找到这个工作时,觉得仿佛一辈子都安稳了,都定型了。读完这本书后,首先认识到:稳定于一个企业有时是对自身能力的制约;其次意识到:一个组织的发展变化以及命运,不是靠个人努力所一操一纵和改变的,所以纵然日后我很努力,企业仍会走上了黄昏之路,所以,我要做的仅是在公司期间,培养自己的见识和发展自己的人脉,锻炼自己的能力即可;再次,我可以坦然接受日后自己及家人的创业想法,并有了方向,自己如何做才能帮助家人更加顺利。

  首先对自己负责,然后对项目负责,最后对公司负责,这将是我一日后的工作,秉承的最大忠诚。这不是自私,而是更成熟的认识自己与公司的关系,更理一性一的对待自己人生的态度。

10、大象与跳蚤读后感《大象与跳蚤》读后感

  今晚一直在读《大象与跳蚤》。

  我觉得自己跟汉迪一样,对个体与组织的关系,对目前组织形态的走势等有相似的看法,站在同样的出发点上。他是这么写的,“不动如山的温莎古堡,不失为一个研究外界不断变迁的好地方。

  “当时,我的人生历练并未准备好当个自谋生路的跳蚤。”

  “我从艺廊、戏院、电一影一院、音乐厅学到的东西多于教科书。”

  “在大型组织中生活的一个好处,就是可先将这种心灵追寻暂时摆一边,金钱、地位与身份会伴随职务而来。将时间卖给一家公司,就代表你接受他们对成功的定义,至少在你卖出的那段工作时间,你是接受的。”

  汉迪说得很坦诚,也直指人心。

  “不可避免的,过去是现在及未来的一部分。我在人生相当后期才发现,如果我要自一由工作,当个跳蚤,我就要对自己真实,虚伪是徒劳的。要虚伪,可以,但我是谁呢?”

  “正如擅长魔幻写实的哥伦比亚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其自传的序中所说:‘人生中发生过的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记得什么?如何记得? ”

  读汉迪,也许就象看心理医生一样,不一定是寻找答案和解决方案,而是要借助他们来认清自己的本质。这是个“照镜子”的过程,就像汉迪说“多数人不会羡慕我现在的写作及演讲的工作,因为这样的生活既孤单又恐惧。所以别真的从事我的工作,我只希望本书能鼓励读者,在未来那么不一样的世界里,谱出自己动人的生命乐章。”

  当你开始寻找的时候,需要的信息和答案就来了;当你开始动手的时候,目标、方向和资源也就开始清晰起来。

11、《樵夫与赫尔墨斯》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个让我感悟很多的寓言故事——《樵夫与赫尔墨斯》。

  它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个樵夫在河边砍柴,一不小心把斧子掉到了河里,沉了下去。他看见后不知所措,坐在河岸上失声痛哭了起来。赫尔墨斯知道了之后就走过来问樵夫发生了什么事,樵夫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赫尔墨斯。

  赫尔墨斯知道后就下河去捞斧子。第一次捞出了金斧子,樵夫看见后继续哭泣:“不是啊,这个不是我的斧子。”赫尔墨斯又下了河,捞出了一把银斧子,问樵夫是不是他的斧子。樵夫看见了说:“这把斧子也不是我的`,呜呜,我的斧子找不到了……”赫尔墨斯轻声细语的安慰他:“别伤心,我再去捞一次吧。”说完就又一次下了河。这次捞起了樵夫自己的破斧子时,樵夫停止了哭泣。赫尔墨斯看樵夫很老实,就把金斧子和银斧子都送给了他。

  樵夫把三把斧子带回了村子,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的朋友。其中一人十分眼红,也想去试试运气。他跑到河边,故意将自己的斧子扔到河里,失声痛哭起来。赫尔墨斯走到他面前,问明了原因,下河捞了一把金斧子上来,问他是不是。那个人兴高采烈的说:“正是!正是!”他那贪婪的样子遭到了赫尔墨斯的痛恨,不但没有给他金斧子,就连他自己的斧子也没有给他。

  诚实的人会得到人们的帮助,而狡诈的人必定遭到人们的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