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习作》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快乐习作》教学反思
生活是习作源远流长的一汪水。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年级指出:“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所感的及时写下来。”创设情景,激发情感,引发学生写作冲动,表达真情实感。语文教师要是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引导学生要平时多一双慧眼,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这一阶段,应培养学生体验活动,才会让学生感到有材料可写,习作课也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枯燥与乏味,再加上激励性的语言和批语,帮助学生建立起写作的信心和勇气,拥有成功的体验,真正做到让快乐伴随学生的习作,激起学生习作的欲望,使习作成为学生记录心声的需要。因此,本课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把写作和生活联系起来,写实实在在的事情,写最想表达的感受,讲真话,而这些,取决于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学生的手中总是握有一支善于发现的笔,及时地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发现,不仅如此,还有那些好词佳句、精彩片段,都会想源源不断的泉水一样,涌进他们的小词库中,成为以后写作最有力的武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引起质的变化。我相信,如果学生能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在他们记忆的小闸门里,会有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不仅是现在,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而活泼的习作课堂,从课前导入,到作中指导,再到讲评,都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尤其是评价以鼓励为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怎么样去观察场面,记录场面,丰富自己的习作内容。
三、问题与不足。纵观自己的快乐习作教学,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尤其是落实到一个“改”字上,做得还很不够。在中高年级作文评改中,要多引导学生自我评改,相互赏评,提高习作批改的实效。但自我评改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给学生一些权利,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习作四》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上册习作四是写一处秋景,经过两次修改,定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对照插图读懂例文《山坡上》,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小作者在山坡上看见哪些景物,明白写好一处景物的要领:留心观察景物的特点,有动有静地写。
2、初步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3、走出户外,实地观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仿照例文写一处景物。
教学重难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用心观察,用情描写。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处理的:
1、分层次教学:通过读例文,明白写好一处景物要留心观察景物的特点,动静结合地写,指导学生把一段话写具体详细;通过学生小组说、自己写,鼓励学生用好词好句把文章写生动;通过展示下水文,激励程度好的学生写成
2、考虑到学生语言的平淡,积累语言的需要,设计了课前谈话,看图说词说句的练习。
3、为了文章的内容充实,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选择一处景物认真观察,充分利用眼、耳、鼻、口等多种感官,全身心地感受秋天,拥抱大自然。
设想虽好,但课上下来,心情却不舒畅,原因是:
1、因关注学生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他们太拘谨,课堂气氛很沉闷。若他们能轻松一些,应该能说得更生动流畅。
2、指导说景时,如果能指导学生充分说自己用眼耳口鼻等感官感受到的秋天,可能他们笔下的秋天就能更丰富全面。
3、受邱成立老师的评课提示,如果能联系第三单元指导,学生对有顺序地写,具体地动静结合地写景可能会更熟练些。因为第三单元是看图写话,要求有顺序、具体、动静结合写一处景物,而且针对怎样把动物写具体指导得分量重些。
4、可能是从五年级刚刚下来,对三年级学生的
上完课后,我倾听了各位
邱成立:习作三和习作四的写景是否有所区别,能否把二者的联系之处给学生点出来;把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的要求过高了;比喻、拟人、诗句用在
李卫:习作指导是注重方法技巧的指导,还是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姜慧燕:课前谈话干巴巴的,写到黑板上的词语没有运用到
田东英:指导
郭海霞:在指导完例文后,如果能出示几张很美的'菊花图片,然后引导孩子描述一下,把菊花的美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然后出示下水文,肯定对孩子有一定的震撼,也避免了卖弄之嫌,这时再让学生写,学生会有大踏步的提高。
徐助理做了
教师在指导习作时,不要给学生划框框,框架式
收获很多,触动很大,习作指导的能力仍需修炼。
回想磨课的经历我想是幸福的,回头看看这条路,也许沿着这条路我们无法走到顶峰,但是沿途的风景已经够我们欣赏的了。更幸运的是在这条路上并不是我一个人,有好多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和我一路同行,从她们身上我能感受到不同风格的授课方式和教学经验,在她们里我学到了不少教学思想的精华。
我相信这种磨课的教学历练最终会化作我人生的修炼,她必将启迪我在教学路上奋斗不息,耕耘不止……
教学了作文4的参观记后,对于作文课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把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当作“课”来教。作文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可现在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却不容乐观,或敷衍了事,或临阵磨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升学压力,现在的中考、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质的考试,分数仍是主要的,而语文试卷中的`作文分数,占的比重很大,一般在50-60分之间。可实际情况又是作文分数相差不大,拉不开档次。客观现状导致的结果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语文教师都认为把主要精力放到作文教学上得不偿失,所以就把主要精力放到阅读教学上了。我过去教学也是这么做的。但是通过这次教学尝试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把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当作作业或任务去布置,要切切实实地把它当作“课”来上。
2、要把课文和写作结合起来。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学作文一般都是以课文为范例,学生依此为样,联系实际写出文章来,如此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文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写作,结合具体的篇,在遣词、造句、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相关的语文知识,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为学生作文提供依据和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吸取有关的语文知识和艺术营养,学会借鉴和模仿,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我上的这节作文课,围绕着写游记进行训练,联系例文《龟山汉墓》,从分析学过的文章中的线索、重点、抒情、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进行教学,这就比那种弃课文而不顾的死板方法的作文课效果好得多。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脱节两败俱伤。
3、教给学生方法,长期以来,我们在作文课上,教师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要求,而很少向学生提供符合要求又能够操作的方法和要领。就拿写游记来说,我们经常提到,学生也不陌生,但怎么写,有没有规律,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光靠提供概念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一些能够实际操作的方法和要领。在这方面,我这节课做了有益的尝试。告诉学生写游记时要注意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来进行分析,并教给学生写游记的方法。
4、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次教学还给我一个启示就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当成考试机器,当成接收器来进行教学,其实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中学生在心理上已逐渐走向成熟,自我意识和创造欲望正在增强,而且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文字表达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才能的舞台,无论是背诵、回答问题、还是口头作文,都让他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增强自信心。本案例中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合作精神展现的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应用语言的过程,是一次人与自然对话的过程。
习作3要求写一则体育新闻报道,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朗读范文,初步感知。
这是一篇新闻报道,其形式和语言都是学生不太熟悉的',我先让学生朗读范文,在朗读时注意观察题目,体会文章的内容。读后学生交流,总结出这样几点:题目要突出报道的最重要的内容,可以分两行写;在开头要交待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比赛结果;在写作中注意不要使用第一人称、不要进行详细地描写、不要出现对话。
二、扩充内容,加深印象。
有了初步的感知还不够,还要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新闻报道。我让学生从报纸上找了几则新闻报道,并认真读了《口语交际和写作指导中的》几篇范文,学生在阅读中加深了对新闻报道的印象,尤其是注意新闻报道的语言要简练、概括,使用书面语。
三、提供素材,下笔写作。
前不久,为了完成习作2,我带领学生们开展了激烈的拔河比赛,这正好是一个很好的素材,于是,课上,学生们讲述了拔河的人员、赛事、结果,一篇体育新闻报道就水到渠成了。
生活是习作源远流长的一汪水。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年级指出:“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所感的及时写下来。”创设情景,激发情感,引发学生写作冲动,表达真情实感。语文教师要是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引导学生要平时多一双慧眼,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这一阶段,应培养学生体验活动,才会让学生感到有材料可写,习作课也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枯燥与乏味,再加上激励性的语言和批语,帮助学生建立起写作的信心和勇气,拥有成功的体验,真正做到让快乐伴随学生的习作,激起学生习作的欲望,使习作成为学生记录心声的需要。因此,本课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把写作和生活联系起来,写实实在在的事情,写最想表达的感受,讲真话,而这些,取决于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学生的手中总是握有一支善于发现的笔,及时地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发现,不仅如此,还有那些好词佳句、精彩片段,都会想源源不断的泉水一样,涌进他们的小词库中,成为以后写作最有力的武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引起质的变化。我相信,如果学生能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在他们记忆的小闸门里,会有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不仅是现在,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而活泼的习作课堂,从课前导入,到作中指导,再到讲评,都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尤其是评价以鼓励为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怎么样去观察场面,记录场面,丰富自己的习作内容。
三、问题与不足。纵观自己的快乐习作教学,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尤其是落实到一个“改”字上,做得还很不够。在中高年级作文评改中,要多引导学生自我评改,相互赏评,提高习作批改的实效。但自我评改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给学生一些权利,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教材分析】
一、读了两篇习作《我真棒》、《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你一定会想,我也有我的长处,我的本领。请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方面写下来。写完后不妨读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你。题目可以是“请为我竖起大拇指”、“埋在心底的自豪”、“请将赞许的目光投给我”。当然,你也可以自拟题目。
二、本次习作的两大特点:
1、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 长期以来,许多习作课往往是教师命题,小学生面对教师的命题,不管他愿意不愿意写,有没有东西写,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写。而命题呢,绝大多数是命题者一相情愿的设想、规划、要求,对年纪尚小,生活经验不足,写作能力有限,书面语言积淀尚不丰厚的小学生来说,不去编、不去抄、不去说那一百年都不落后的假话、空话、套话来应付,还能有什么好的办法呢?而本次习作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对于自己,学生最熟悉不过了,写自己的长处、本领,又何乐而不为呢?
2、给学生自信,让学生“骄傲”起来。
常常有一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被老师和“权威”学生所轻视,不敢大胆地表现自己,当你问及他的优点和长处时,他会怯怯地说“我没有什么优点。”对于每个人来说,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优点。幼小的孩童因为心理的柔弱和惧怕常会不自觉地丢失自己,这是可惜
的,也是可悲的。而这次习作相信学生,宽容学生,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长处不仅仅表现在学习上,可以是各个方面的:身材高大、胆量过人、声音动听、会踢足球、唱歌、书法等等。为学生插上了自信的翅膀。
三、本次习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发挥例文的作用。
第一篇例文《我真棒》选材侧重表现在“趣”上,从“最令我自豪的是我的力量”、“像腆着个?将军肚?”等语句反映出我是个有力气的男孩。第二篇例文《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选材侧重在“坚持”上,从“我不气馁,咬牙坚持”、“我已经学会了侧翻、下腰、空翻等基本动作”等语句,反映出我是怎么成为一个会跳舞的女孩的。两篇例文选材离学生的生活都很近,有利于开阔选材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内容和方法上帮助学生把握例文的写作要领,真正发挥例文应有的作用。
2、真实是文章的生命。
在日常生活中说话要说真话,不说假话,做作文呢,做作文也是说话,只是把口头说的话,变成书面的话了,既然作文也是说话,就不应该说假话,小学生作文不同于作家创作,可以虚构,可以杜撰。小学生写作文是初学写作,是打基础。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写作水平及认识能力都很有限,不允许瞎编生造,那样会使小学生文风步入歧途。惟有写真实的事情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写作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具体是文章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