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读者》教案一等奖理解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小读者》教案一等奖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7个。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学习复述课文。
4.学习文章主人公对事情的认真态度和负责精神。
【教学建议】
1.一个普通的小学生,发现自己喜欢的少年读物里有两个错别字,便不辞辛劳地跑了许多路,去向杂志编辑部提出来,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阅读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学习文中主人公李真真的这种精神,对朋友要认真负责,对事情要认真负责,对学习要认真负责,对工作要认真负责,对生活也要认真负责。
2.本课继续学习复述课文。这次复述的要求是,以李真真自述的方式进行复述。
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理清课文内容和脉络顺序,然后设想自己就是李真真,亲自经历了这件事情以后,把经过情形告诉别人。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想像,如:“你是怎么发现错别字的?”“你当时怎么想?”“你怎么会想到直接去杂志社提意见呢?”“在杂志社里,你会有什么心理活动?”“回来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等等,帮助学生很好地复述。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8个“辑、诧、典、幺、尴、尬、辣、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诧异、将信将疑、尴尬、一本正经”词语的意思并加以积累。指导“尴尬”字形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语言与神态、动作结合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特点;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人物心理,并有感情的朗读好相关语段
3从李真真不辞辛劳去杂志社提意见的故事中,感受主人公对事情的认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感受语言与神态、动作结合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特点。
2. 理解“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句子的意思。
教学媒体
图片资料
课前学生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板书课题:7。小读者
齐读课题
2.课前我们预习过课文,文中的小读者是—— 板书:李真真(十来岁,所以称之为“小读者”)文中还有一个人物,他的身份是---板书:“我” 编辑(正音:“辑”轻声)
● 知道编辑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吗?(对资料和作品进行整理和加工的)
师:无论是内容还是文字表达,编辑都要经过精心挑选,认真校对,所以做这份工作的人必须要有极强的责任心。
二. 整体感知 反馈预习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同桌配合读文,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
2.交流故事大意(提供词语:不辞辛劳)
(1)指名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先说
(2)其他人再说(注一关注中下学习水平的)学生
3.我们发现本文的特点是什么?(以人物对话展开过程)指名5位同学读5段对话,再次了解整个故事。(注意“唔”的读音)
(二)交流词义 了解心情变化
1. 师板书: 诧异
将信将疑
尴尬
火辣辣
(1) 指名读词
(2)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让学生畅所欲言)
(3) 联系上下文,理解“诧异”和“尴尬”
● “诧异”(联系上文,说说“诧异”的原因(一般都是读者来信,就是直接到编辑部来的一般都是大人,从未出现过孩子)(3)读好语气(指导读句子时神态:瞪大眼睛/皱眉头……)
● “尴尬”字形指导:(部首不是“九”,而是“尤”缺一点) 跟着老师在方格内书空一遍
联系课文想想当时我为什么会尴尬?
2.文中作为编辑的“我”在与小读者李真真的对话中,心情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原先是“诧异”最后心情怎么样了呢?自读最后一节 板书:激动(难以平静)
三.以“良师益友”为突破口,深入学习,攻破难点
1.出示句子:
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
(1)师引读:望着小姑娘离去的背影,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想---
(2)板书:良师益友
● “良师益友”是指那些给予我们帮助,让我们能学到知识,懂得道理的好老师,好朋友。说话训练:你的良师益友是谁?他给你什么帮助?(范围可以是父母、老师、同学、书籍……)
(3)齐读句子
过渡:照理说编辑是小读者的老师和长者,那么一个堂堂大编辑为什么要把小读者称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呢??
2.抓神态词 体会人物认真负责的品质
(1) 自读2—11节,用直线划出描写小读者李真真的句子
(2) 指名交流句子
(3) 请你找出句中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一句,多读上几遍,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 组织交流,适时点拨,指导朗读(可先在小组内交流)
适时板书:一本正经
像背书似的
悄悄地掏
不安、小声、低头
十分认真
● 真诚:“悄悄地掏、不安、小声、低头”这些词中看出当李真真是个天真的女孩,向朋友提出错误时是十分真诚的,毫无洋洋得意之感。她的心灵晶莹纯洁,像冬天的雪,洁白无瑕。
● 认真负责: “一本正经、像背书似的、十分认真”看出李真真把发现错别字当一回事,认真指出朋友的错误。其中“一本正经”要读好语气
根据班实际情况,可提供想象说话训练:我看到编辑叔叔似乎有些尴尬,便说不下去了,心想:—— 于是,我悄悄地从书包里掏出一本《新华字典》。
“唔,”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他改正。”
(1) 语句理解:李真真将杂志作为自己的朋友,要帮助朋友改正错误。
(2)对于走许多路去编辑部提意见,作者觉得-------那李真真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想象说话:以“李真真”的身份来说一说 。
(提示:怎么会想到跑很多路去杂志社提出意见呢?)
(3)现在你从这句话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4)齐读
这三句话为交流重点,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读好句子,读出句子的语气。
3. 小结:这些表示神态、动作的词语能帮助我们把握读句子时的语气,了解说话人当时的心理活动。自己再读这些句子,感受李真真的真诚的心灵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
4.师生配合读2—11节,师读“我”的句子,生读“李真真”的句子。
5、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这句话的理解。
回答要点:
①小读者李真真不辞辛劳到杂志社提意见,“及时帮助“他的”朋友“改正错误
②小读者的行为使我受到了触动,鞭策“我”在今后工作中要更认真负责。
四.总结课文
1.根据板书,试着说故事,要求比较详细地描述出人物的神态和动作。
2.交流
3.小结:我们要学习李真真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朋友-----对事情-----特别是对待学习也要------,一丝不苟。
五.回家作业。
1、将《小读者》的故事说给父母听,要求语句通顺,声音响亮
2、从下面的2题中选一个题目写一写。
☆改写故事:以李真真的口吻写故事。故事名为《帮助》、《一件小事》或自定。
故事开头:我叫李真真,在春风小学读三年级。今天,我收到了《 》一书。吃过午饭,我就欣喜地翻阅起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真诚的朋友帮助,也需要结交真诚的朋友。请以《我的良师益友》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7、小读者
“我”(编辑) 良师益友 李真真(小读者) 不辞辛劳
诧异 真诚、认真、负责 一本正经
将信将疑 像背书似的
尴尬 悄悄地掏
羞愧(火辣辣) 不安、小声、低头
激动 (难以平静) 十分认真
本课小结
1、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理解词语有哪些方法,也尝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因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个方法比较常用和实用,教学中可以对这个方法有所侧重。
2、整个故事以作为编辑的“我”和李真真之间对话展开,在对话中逐步展现了作者从“诧异”到“激动”不断变化的心理过程。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对于作者所发出的感慨不能够理解,或者是能理解但说不清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点拨和启发。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圈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我读着一封封读者来信,心里像灌了密似的,甜滋滋的。做为一个少年读物的编揖,最大的辛福莫过于听到少年读者对于刊物的赞美啦!(4个)
教学目标
1毖岜究紊字新词语。
2崩识量挝模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蓖ü文中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小姑娘纯真、一丝不苟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感受小姑娘认真负责的美好形象。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叔叔的良师益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切入
1背鍪“小读者”“编辑”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说说什么是读者和编辑。
2苯沂究翁狻
3蔽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内容并识字
1崩识量挝模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背鍪旧字新词检测。重点注意:“您”和“你”的区别;“及”和“级”的区别。
3痹俅文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毖生交流,教师注意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随机板书以下内容:小姑娘、编辑、两个错别字。
5笨挝闹械男」媚锔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品读体会小姑娘的可爱
1蓖饷驳目砂。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小姑娘外貌的词句。
学生交流朗读以下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可爱:扎着蝴蝶结,年纪不过八九岁,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脸蛋红扑扑的。
2闭页鲂葱」媚锷袂楹陀镅缘拇示洹
3狈派朗读这些词句,指名读,随机点拨说话人在话语中表达的感情。
4毖生默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5毖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随机点拨。重点注意以下语句:
(1)“你是编辑叔叔吗?”“我是来提意见的。”小姑娘从书包里掏出我们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一本正经地说,“这里有两个字错了。”
(2)“是的,我查过字典啦!”小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背书似的说,“11页……谁叫‘包么 呀”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她不再说下去了。
从这段话中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为了这两个错别字下了工夫,不但查字典还要把错误的地方记熟,小姑娘活泼又善解人意等)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好这一段话。
(3)“嗯,”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她改正。”
从这一段话体会到些什么?(爱读书、真诚地帮助朋友)启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小姑娘是在及时帮助朋友改正错误?——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来回要走几千米的.路。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真诚,一丝不苟)随机板书“来回几千米”。
6倍量挝模再说说小姑娘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体会编辑的心情
1蹦读课文,找出写编辑叔叔的心情、神情变化的词语。
2苯涣骱蟪鍪疽韵麓视铮禾鹚克康摹愣住了、诧异、将信将疑、尴尬、火辣辣、笑着问、久久难以平静。
3倍量挝模抓住这些词语进行体会。
4碧致郏罕嗉叔叔为什么心里甜丝丝的?引导学生读好第1段。
后来编辑叔叔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从时时刻刻和千千万万体会到什么?“怎样的人才被称为良师益友呢?”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小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让编辑们办的杂志更完美;小读者的夸奖和感谢,让编辑的工作更快乐让编辑充满信心)
五、完成作业
1狈纸巧根据提示语朗读课文。
2笔都潜究紊字新词。
区别形近字:蜜、密;稿、搞;极、级;淘、掏
3笔樾瓷字。
4被累课文中的好词语。
附:板书设计
小姑娘 (纯真、一丝不苟) 两个错别字 查字典 记熟 来回 几千米
编辑 (深受感动、启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把杂志当作朋友,对朋友的错误及时帮助他改正的真诚态度。
2、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3、根据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教时安排:2教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板书课题。
2、小读者是谁?课文写了这位小读者的意见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运用已学的方法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思考:良师益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在这两段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什么是良师益友?这段话中他们是指谁?我们又指谁?
3、小结: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作者的心情,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是什么引起作者心情的变化呢?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小姑娘是我的良师益友?
2、小姑娘为什么敢于向编辑提意见?
3、感情朗读第二段。
4、归纳第二段段意。
五、归纳主要内容。
1、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题扩展法;
抓重点段的方法;
段意归并法。
2、确定归纳方法,并说明理由。
3、归纳主要内容。
六、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板书:提意见
教学目标
1毖岜究紊字新词语。
2崩识量挝模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蓖ü文中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小姑娘纯真、一丝不苟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感受小姑娘认真负责的美好形象。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叔叔的良师益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切入
1背鍪“小读者”“编辑”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说说什么是读者和编辑。
2苯沂究翁狻
3蔽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内容并识字
1崩识量挝模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背鍪旧字新词检测。重点注意:“您”和“你”的区别;“及”和“级”的区别。
3痹俅文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毖生交流,教师注意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随机板书以下内容:小姑娘、编辑、两个错别字。
5笨挝闹械男」媚锔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品读体会小姑娘的可爱
1蓖饷驳目砂。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小姑娘外貌的词句。
学生交流朗读以下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可爱:扎着蝴蝶结,年纪不过八九岁,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脸蛋红扑扑的。
2闭页鲂葱」媚锷袂楹陀镅缘拇示洹
3狈派朗读这些词句,指名读,随机点拨说话人在话语中表达的感情。
4毖生默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5毖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随机点拨。重点注意以下语句:
(1)“你是编辑叔叔吗?”“我是来提意见的'。”小姑娘从书包里掏出我们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一本正经地说,“这里有两个字错了。”
(2)“是的,我查过字典啦!”小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背书似的说,“11页……谁叫‘包么 呀”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她不再说下去了。
从这段话中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为了这两个错别字下了工夫,不但还要把错误的地方记熟,小姑娘活泼又善解人意等)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好这一段话。
(3)“嗯,”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她改正。”
从这一段话体会到些什么?(爱读书、真诚地帮助朋友)启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小姑娘是在及时帮助朋友改正错误?——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来回要走几千米的路。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真诚,一丝不苟)随机板书“来回几千米”。
6倍量挝模再说说小姑娘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体会编辑的心情
1蹦读课文,找出写编辑叔叔的心情、神情变化的词语。
2苯涣骱蟪鍪疽韵麓视铮禾鹚克康摹愣住了、诧异、将信将疑、尴尬、火辣辣、笑着问、久久难以平静。
3倍量挝模抓住这些词语进行体会。
4碧致郏罕嗉叔叔为什么心里甜丝丝的?引导学生读好第1段。
后来编辑叔叔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从时时刻刻和千千万万体会到什么?“怎样的人才被称为良师益友呢?”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小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让编辑们办的杂志更完美;小读者的夸奖和感谢,让编辑的工作更快乐让编辑充满信心)
五、完成作业
1狈纸巧根据提示语朗读课文。
2笔都潜究紊字新词。
区别形近字:蜜、密;稿、搞;极、级;淘、掏
3笔樾瓷字。
4被累课文中的好词语。
附:板书设计
小姑娘 (纯真、一丝不苟) 两个错别字 记熟 来回 几千米
编辑 (深受感动、启发)
这篇课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和“我”的心理活动,成为文章的发展线索。看到突然出现的不速之客——“一个扎着蝴蝶结的小姑娘”,“我”是很“诧异”,听了小姑娘提的`意见“我”又“将信将疑”。等小姑娘解释清楚,“我”非常“尴尬”,“脸上火辣辣的”。后来了解了小姑娘的“认真”的思想和行为,“我”十分感动,“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的感情起伏,使得这个原本简单的故事并不显得单调乏味。文章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衬托出小姑娘的思想品质。在理解这些词语时,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不同理解。如:诧异,把两个字拆开,那么整个词语的意思也就理解了。
又如:将信将疑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还有的词语,可以通过 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来理解如“尴尬”。所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有举一反三的本领,这比简单的传授知识更有意义。
本节课旨在上节课学习了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基础上,通过网络进行邮件的“收”,“发”和“回复”,可以说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重中之重,是整个电子邮箱应用的核心部分,对于学好邮箱的使用有着现实的意义。
纵观本节课,出现的问题如下:
1.学生忘记用户名和密码的`现象比较严重,从而无法正常登录邮箱,这说明学生对于电子邮箱的安全和重视的程度还不够,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邮箱安全的重要性。其余的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虽然在申请时再三强调密码的重要性,但还是有同学疏忽了,只能让这部分同学在家里完成任务。所以,网络安全还是我们今后学习的重中之重。
2.虽然部分同学正常登录了邮箱,但是在写的过程中对于邮箱地址的填写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如@号的输入,中英文的切换还有就是服务器地址输入有误,从而造成了发送邮件失败,这也就说明了邮箱格式的重要性,从而再次强调邮箱的格式:用户名+@+服务器地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怎样应对?这是我在本节课中没有把握好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今后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然,了解学生的学情,设立情境预设,有备无患。
最后,学习了本课后,许多同学跃跃欲试,跟亲人和朋友写邮件,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是值得欣慰的地方。
这几个学期都要上古诗的课文,在教材的理解和课后的反思中,时常感觉到古诗词中的这些意象是值得我们去推敲的,很多教材理解的突破口和关键就在这些意象中。
这个学期开篇第一课就是《古诗词三首》,在备课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去思考了一下《独坐敬亭山》中的意象所承载的含义。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这是理解本诗的一个背景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诗中所写的那种“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是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之上,在分析诗句时,通常是把“众鸟、孤云、敬亭山”这三处意象,归为体现了李白孤独的心情的载体。进一步深入理解,很多人(教参)是把“众鸟”和“孤云”的“动”和“敬亭山”的“静”加以比较,以此认为李白写此诗的心情是去“动”入“静”,在孤独之中享受这一份的静”。
为了理解本诗,很容易就能提取“众鸟、孤云、敬亭山”三个意象。在教学上,用“敬亭山的风景很美,为什么李白开头不写美丽的树木花草,而是选择写了‘众鸟 和‘孤云 ?”作为大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两种意象的不同。有学生比较敏锐地说出了两种意象的动静之差,和在数量上与树木花草的比较上多少之差。进而抓住第二行“孤云独去闲”的“孤、独”和诗题中的“独坐”来理解作者的心情比较孤独。应该到这里的理解是很常规的一种理解。
可是这里的“孤、独”真的就是写出李白内心的孤独吗?如果是这样,李白为什么用“闲”来形容孤云飘动的形态,悠闲自在地飘动的'云即使是孤云也是看不出孤独的。有人理解为“鸟尽云去”之后周围很安静了,体现了李白一个人的孤独。也有人认为这里的“众鸟高飞”和“孤云闲去”是用来反衬李白的孤独,因为“众鸟”和“孤云”不会看李白,更不会和李白“相看两不厌”。
往深处想,鸟和云甚至连同山,自然是不会看人的,只有人选择自己喜欢的来看。李白选择敬亭山,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这些稍纵即逝的、高高在上的鸟和云,李白是不喜欢的,他看重的是自己的才学和敬亭山的美景一样能得人欣赏,流芳百世。李白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是一股“傲气”,细细品来,李白的《独坐敬亭山》透露出来的是一种“孤傲”!独坐敬亭山,也不仅仅只是一个人孤独地坐在敬亭山上,而是饱含了一种“独独地认定”在里面。
在教学中,虽然学生未必能体会到这么深,但是,抓住古诗的意象来理解全诗,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画风》教学反思---在体验中学习,更容易理解,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当运用情境教学不仅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二年级《画风》一课时,根据课文特点,设置教学目标,创设了以亲自体验为线索的情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去了解课文内容。
首先,我挑选了一个有风的日子教学这课,打破了传统的按一定顺序的规律,一上课,我便激情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我们美丽的校园,好吗?”同学们齐声说:“好!”这样做的同时又把语文和美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由于我们班在教学楼的二楼,视野比较开阔,我就叫单组同学在走廊上一字排开,画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和“哗哗”作响的树木;双组的同学则趴在教室的窗台上,画马路上的红旗和树木。同学们兴趣盎然地画了起来,在他们画画的同时,我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仔细观察你所画的事物与平时什么时候是不一样的?几十分钟过去了,同学们画完了都陆陆续续地进了教室。这时候,我要求同学们把自己手中的画与同座位的画相比较,这时候同学们发现自己的画与同座位的画不一样,于是我对同学们说:“由于我们单组同学画的是教学楼的前面的景象,双组同学画的是教学楼后面的景象,所以我们每个人手中的画都是不完整的画,现在就请同座位的同学相互合作,把对方的画补充完整,这时候,我又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体现出了教材的要求。
补充完整画后,我又回到了前面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你所画的画与平时什么时候是不一样的.?同学们踊跃地举起手来,我请了一位同学回答,他说:”我们现在画中的景象跟平时没有风的时候是不一样的,没有风的时候,红旗不会飘扬,树叶也不会“哗哗”作响,枝条也是下垂着的,今天我们画的是有风的时候,红旗在迎风飘扬,树叶在“哗哗”作响,枝条也在随风起舞。这位同学回答后,我没有马上给予肯定,而是征询其他同学的意见,问到:“你们同不同意他的观点?”同学们齐声回答:“同意。”我马上肯定了他们的观点,并表扬他们有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接着,我又继续把他们引向课文的主题,用
这时候,我就要求同学们自学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但是通过自学后,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不成问题了。这堂课的教学前奏比较长,老师的讲解却很少很少,但是我觉得取得的效果却远远比老理由讲解要来得快来得直接,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不教自明,使学生在亲自体验中了解课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语文。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在动手体验中感受理解知识——教学《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动手实践感受过的东西。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观察得到。为此,本节课重点也就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过程,我主要立足于让学生动手体验感受,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
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2分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具体物品。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再利用盘秤验证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准确建立概念。
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还布置他们课外到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质量。把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质量概念。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理解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本文的立意所在。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用学生会唱的歌曲《春天在哪里》创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通过背古诗《咏柳》以启发质疑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细读课文,深化理解环节,我通过教师引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进行引导。
我想: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千佳,有意识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玩,好动并且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我还应该加大朗读的分量,用更多的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并且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帮助学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片段分析:
片段一
刘文秀老师的导入语生动,自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刘老师先出示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图上有谁?找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点。(小公鸡的嘴巴是尖尖的,小鸭子的嘴巴是扁扁的。)小公鸡是弟弟,小鸭子是哥哥,故事就发生在他们俩之间,从而引出课题。
片段二
在书写生字哥哥的哥之前,刘老师先讲了哥哥和弟弟的关系。一种是有血缘关系的哥哥弟弟,一种是朋友关系,也称为哥哥弟弟。小公鸡和小鸭子属于第二种关系,这就让孩子们更详细地理解了什么是哥哥,什么事弟弟。
片段三
课堂结尾时,刘老师让孩子们找出文中表示地点的词语画出来。这就是锻炼孩子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为以后的阅读理解打基础。
片段四
好书推荐,为了让孩子们多阅读,多认字,提高理解能力,刘老师推荐的书有《艾玛和蝴蝶》《古利和古拉》《两个好朋友》。现在孩子们,只仅仅掌握课本中的生字,词语已经不行了,需要课下的大量阅读,刘老师推荐好书能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Copyright © 2009-2023 GDZ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1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