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教案一等奖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教案一等奖

2023-08-11 22:52:49

  小学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教案一等奖

小学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教案一等奖

1、小学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5页例5、例6,“做一做”及练习二第3-5、7-8题。

  教学目的:

  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2.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投影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输送氧气。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把红细胞 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

  ①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三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

  500 0000       1 0000

  ②让学生读出二个数:五百万、一万。

  ③教师:读了这些数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数过程作如下板书:

  500 0000=500万     1 0000=1万

  3.学生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

  ①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同?

  (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②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

  4.学生小组讨论:

  ①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

  ②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容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

  5.小结: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今后我们可以直接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

  6.练习: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4页“做一做”1、2题,师巡视。

  ⑵改写完后,抽一部分同学把完成的练习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集体评价。

  二、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导入:

  有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必要或者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比如,重庆市开展万人长跑活动,参加的人数约15000人,这个15000人就是一个近似数。又比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20000000(2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6千万元,这个1亿6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数据。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多,那我们就应重视近似数的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我们已经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复习:

  用什么方法省略4926和9375千位后面的尾数?两个数的省略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方法。)

  师:如果把数扩大到比万大的数,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吗?

  3.教师出示例6

  ①让学生试做,同时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

  ②集本订正,然后分组议一议:⑴在省略12756和1389000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⑵在求近似数时,12756的千位上的数不满5,应该怎么办?1389000千位上的数比5大,该怎么办?⑶求出的近似数为什么不使用“等号”而要使用“约等号”?

  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搞清楚:因为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准确数,所以要使用“约等号”。

  ④让学生完成第15页“做一做”的题目,然后抽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小结:

  ①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我们还学习了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两方面内容在意义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②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由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求近似数和改写数都要改变数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求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而用“万”作单位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

  ①完成练习二第3、5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2、小学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能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能正确的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位数与数位的区别,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1)第一组两个数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第一个数是三位数,第二个数是四位数,三位数一定小于四位数)

  (2)第二、第三组数都是三位数,你又是怎样比较的?(两个三位数比较,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百位上相同,十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我们已经学过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今天我们继续比较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5: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1)99864○101010 (课件演示)

  提问:两个数各是几位数?

  五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六位数呢?

  谁大谁小? 99864<101010

  六位数比五位数大,那么七位数与六位数比较呢?八位数与七位数呢?

  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应该怎样比较大小呢?(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大)

  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我们又应该怎样比较大小呢?请大家看下面这道题。

  (2)出示第二组数:356000○360000

  提问:这两个数都是六位数,先比较哪一位上的数?

  十万位上的数字相同,怎么比较?

  谁大谁小? 356000<360000 (十万位上的数字相同,看万位上的数字,第一个数万位上是5,比第二个数万位上的6小)

  (3)变式 把第一个数356000的万位5改成6 现在谁大谁小呢?

  (两个数左起第一位十万位和第二位万位上的数字都相同,就要看第三位。第一个数千位是6比第二个数千位上的0大)

  所以:366000>360000

  (4)启发学生逐步总结完整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A:比较数的大小一共有几种情况?位数不同怎样比?位数相同怎样比?

  B:数位和位数有什么区别吗?

  (5)练习: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50140○63140 72605○102800

  38456○38546 410200○409300

  2.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教师出示几个整万的数 50000 360000 1800000 120000

  观察这些数又什么共同特点?

  (2)教师说明:像这些个级全是0的数叫整万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比较简便。  如50000写成5万即50000=5万 1800000=180万

  (3)练习: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250000= 3200000= 40450000辆= 640000人=

  教师强调:改写后原来的单位名称不能丢。40450000辆=4045万辆

  640000人=64万人

  3、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师:我们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把下面各数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4926≈5000 9375≈9000

  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看百位上的数,然后用"四舍五入"法)

  师:比万大的数,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个内容。

  (板书课题:求近似数)

  (2)出示例题6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84380 726310

  a.根据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想一想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怎么求它的近似数。

  b.分小组讨论,然后试做。

  c.小组汇报结果:

  84380≈8万 千位是4,舍 (不管后面的数字是几)

  726310≈73万 千位是6,比5大,入

  (3)练习: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63599≈6万 709327≈71万 637000人≈64万人

  (4)教师质疑: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讨论交流,引导归纳)

  A、相同点:都是计数单位发生变化(从以"一"作单位变成以"万"作单位)

  B、不同点:整万数的改写,改写前后数的大小不变,用等号连接;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值),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用约等号连接。

  三、课堂练习

  1.在○里填上">""<"或"=",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58140○62140 70265○120800

  35万人○350000人 20万○199999

  410200○409300 85万○850001

  质疑:①20万199999,因为199999的个位到万位每位上都是9,四舍五入后都要向前一位进"1"而万位上是9,再加上进来的1,是20万,所以这两个数相等,这样想对吗?

  学生讨论并归纳①比较大小要用原数比较。②可把20万写成200000后再与199999比较。

  师:那么85万850001对吗?

  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40400 400400 44000 50004 9054

  说说你们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80000=( ) 280000=( ) 2800000=( )

  4050000=( ) 10070000=() 76410000=( )

  4.写出横线上面的数,然后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1)北京西郊大钟寺的一口古钟上有三十万零八十四个字。

  (2)一个劳动模范退休后,用十多年的时间为国家栽树三十万七千五百棵。

  5.思考题:填空

  19□785≈20万 20□968≈20万

  问:□内可以填入哪些数字?

  近似数比实际数大还是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对哪个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2、3、4 六、

  板书设计

3、小学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2.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投影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输送氧气。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把红细胞 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

  ①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三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

  500 0000 1 0000

  ②让学生读出二个数:五百万、一万。

  ③教师:读了这些数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数过程作如下板书:

  500 0000=500万 1 0000=1万

  3.学生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

  ①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同?

  (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②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

  4.学生小组讨论:

  ①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

  ②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容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

  5.小结: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今后我们可以直接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

  6.练习: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4页“做一做”1、2题,师巡视。

  ⑵改写完后,抽一部分同学把完成的练习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集体评价。

  二、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导入:

  有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必要或者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比如,重庆市开展万人长跑活动,参加的人数约15000人,这个15000人就是一个近似数。又比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20000000(2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6千万元,这个1亿6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数据。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多,那我们就应重视近似数的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我们已经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复习:

  用什么方法省略4926和9375千位后面的尾数?两个数的省略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方法。)

  师:如果把数扩大到比万大的数,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吗?

  3.教师出示例

  ①让学生试做,同时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

  ②集本订正,然后分组议一议:⑴在省略12756和1389000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⑵在求近似数时,12756的千位上的数不满5,应该怎么办?1389000千位上的数比5大,该怎么办?⑶求出的近似数为什么不使用“等号”而要使用“约等号”?

  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搞清楚:因为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准确数,所以要使用“约等号”。

  ④让学生完成第15页“做一做”的题目,然后抽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小结:

  ①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我们还学习了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两方面内容在意义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②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由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求近似数和改写数都要改变数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求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而用“万”作单位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

  ①完成练习二第3、5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4、小学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省编义务教材第九册p54例1和例5

  教材简析: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估算乘法算式的积和除法算式的商、“求积的近似值”和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求商的近似值;本节课既是对近似数知识学习的一个终结性对比,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在实际意义上的感受。本堂课在实际需要的基础上,让学生真切地理解学习求商的近似值是必要的,并感受到近似数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体会到用“四舍五入”法并不是取近似值的唯一方法,在教学中适当渗透“进一法”和“去尾法”这些更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取近似值的例子。

  教学目标:

  1.知道求商的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初步理解近似值比精确值在某种范围内更有应用性。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3.渗透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近似值的例子,使学生能根据实际不同的情况,自己初步学会选择确定取近似值的方法和取近似值所需要的精确度。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认真计算、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5.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在取商的近似值时,为什么要除到比需要保留的位数多一位的道理;自己选择确定取近似值的精确度;知道一个近似值所表示的不是一个数,而是一类数所共同具有这个近似值的一个范围(或者说是区间)。

  教学关键: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来理解和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把握取精确度的生活意义。

  教学设想:

  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准确数(或者说是精确数),但更多的是近似数;由于统计、计算和交流的方便,生活中自然地产生了通过直接计数或者经过四则运算得到的近似数,让学生感受学习近似数和求商的近似数是一种正常的学习数学现象,感受数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的基础,为此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上来展开整个新知的探索过程,在不断产生认知冲突的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成功地来占有新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特别是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索,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实际,又服务于生活实际,体验学习探索成功给学生带来的愉快。

  4.本节课以生活实际所存在的近似数的现象引入,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设疑引出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知识迁移、小组讨论、学生交流与教师的精心点拨、指导和启发,来理解和掌握学习新知,并使学生从自己的基础上和接受方式上来同化新知。

  一.感受准确数和近似数

  1.说出发生在我们身边和生活中所熟悉的数:

  ⑴.在这次数学年会上,共有5位老师上课,听课的教师大约有250人。

  ⑵.莫干山主峰高度是720米,世界第一高峰珠玛朗穆峰高度是8848米。

  ⑶.我国领土的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0258个德清县的面积。

  ⑷.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获悉:我国现在约有13亿人口。

  ⑸.逸夫小学多功能教室的占地面积是252平方米。

  ⑹.数学书有131页,字数80000个,定价5·30元,于2001年4月第7次印刷。

  评析:通过学生感受这么多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可遇的数,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数,体会到近似数比准确数在生活中更具有应用性,这些数可以从学生对生活的积累、计算、估算和查找得来,有机渗透学习方法。

  2.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学生相互可以商量,并思考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3.交流学生的各种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学生各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4.引出结果:这些数,我们一般可以分为准确数和近似数。

  ⑴.与实际完全符合的确定了的数,称为准确数。例如:5位,131页,⒌30元等。

  ⑵.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例如:250人,720米,252平方米等。

  5.展示这些近似数是如何得到的:

  ⑴.说说你对近似数还了解多少?

  ⑵.近似数是怎样得来的?

  ①数:例如250人,131页,13亿人等。

  那么这里面的13亿是怎样从12。9533亿人得来的呢?这个数保留几位小数?保留整数只要看到什么位?如果将这个数保留两位小数是多少?为什么?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2.9533亿≈13亿

  12.9533亿≈12。95亿

  说明:从最基本的数数中,再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②测量:例如720米,8838米,960万平方公里。

  说明:在直接测量中,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技术的限制,往往得不到准确数。

  ③计算:例如252平方米,80000个字,960万平方公里等。

  多功能教室的长是17。9米,宽14。1米。面积是:

  17.9×14。1=252。39≈252平方米

  这个积保留几位小数?如果保留一位小数呢?怎样求积的近似数?(先算出准确积,然后根据需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多看一位,再四舍五入)

  说明:由于实际中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小数位数,通过计算只要取有实际意义的小数位数就可以了,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四舍五入”也是一种常用的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5、小学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教案一等奖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九色鹿》优质课教案四年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版本】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

  【教材分析】

  九色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个民间故事。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明白做人的基本准则。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严惩。课文情节生动,人物鲜明,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但就是这样的一篇“浅文”,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见利忘义。因此,在教学中要着力把课文语言的“浅”和内涵的“深”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生字字音,并重点指导“魂”“誓”等字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初步体会九色鹿、调达等人物形象和特点,感悟做人的道义。

  【重点难点】

  掌握读故事的基本方法,说出九色鹿故事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设计思考】

  1.以“故事”体裁文章为例,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基本范式和变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着眼点,以学生自悟自学为重点,掌握概述故事内容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回归语文教学本位。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故事”,导入新课

  1.以“聊故事”的方式导入。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2.交流九色鹿名字的由来。

  3.谈印象:读第一自然段。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题。

  4.质疑,激发阅读期待: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九色鹿什么故事呢?

  【设计意图】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问号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通过“聊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故事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学习故事的兴趣;同时,课开始便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文的学习。这样课之始,趣即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认一认:

  挣扎残害;灵魂肮脏;

  皇榜发誓;斥责无辜;

  调达调集;泄露暴露;

  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读准生字字音,重点指导多音字“调”“露”的读音。(红颜色的字,为本课生字)

  (2)写一写:

  根据学生实际书写情况,重点指导“魂”“誓”的写法,学会观帖,并通过“誓”字的演变过程展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汉字的悠久文化。

  (3)读一读:

  指读课文。意在发现读不准,读不通的句子,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并重点抓住人物说话提示语和标点符号,指导朗读,初步体会人物形象特点。

  【设计意图】

  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这样先整体入手,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尊重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在写字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写字时间。因此,重点教给学生写字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三、理清脉络,概括故事

  1.交流学习故事方法:人物、情节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九色鹿这个故事中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学会概括和提炼)

  (1)起因:救

  (2)经过:见利忘义(理解词语)

  (3)结果:罚

  3.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抓住“故事”文章的体裁特点,掌握概述故事内容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应用能力。通过抓关键词,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四、再现情境,质疑引思

  介绍故事的源远流长,激发孩子探寻九色鹿故事真正魅力所在。

  五、课后延伸,能力迁移

  1.巩固词语:把文中你觉得难写的词语抄写两遍;

  2.讲述故事:把今天学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听;

  【设计意图】

  课后作业,既是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又要为下节课学习作好铺垫。因此,作为本课第一课时的作业设置,一方面要考虑到本课生字词较多,要及时的巩固,加强记忆;另一方面,通过“讲故事”,引导学生练习口语表达,内化语言文字。

6、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 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1.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2.注重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虽然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却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典型的就是他们忘了精确到哪一位,以为精确到哪一位就是看哪一位。还有些同学甚至“连环进位”,让他保留两位小数,他就把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的数都往前进一了。这不仅说明这些同学基础差,还说明了反馈练习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反馈,我们就不知道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也就不能帮助接受能力弱的同学,提升有巨大潜力的学生了。

7、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 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1.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2.注重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虽然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却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典型的就是他们忘了精确到哪一位,以为精确到哪一位就是看哪一位。还有些同学甚至“连环进位”,让他保留两位小数,他就把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的数都往前进一了。这不仅说明这些同学基础差,还说明了反馈练习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反馈,我们就不知道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也就不能帮助接受能力弱的同学,提升有巨大潜力的学生了。

8、《求商的近似值》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求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提起兴趣。而且学生刚初步学习小数除法,计算还不熟练,计算常出错,这也加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这节课要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充满生活气息。帮助学生在数学课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课一开始,从这一单元学生熟悉的“三峡工程”谈话中自然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指导学生掌握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四舍五入”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计算关于用小瓶装鱼苗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掌握“进一法” 取商的近似值;最后指导学生探讨关于做成套衣服用布的问题,使学生掌握“去尾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在教完新课后,我设计了3个小题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

  1、每千克鸡蛋2.7元,买4.25千克应付多少元?

  错误答案:2.7×4.25=11.475(元)

  教师点拨:人名币的最小单位是分,用元作单位应保留二位小数。所以正确答案应是2.7×4.25≈11.48(元)。

  2、一匹布90米,做一套儿童服装用布2.2米,这批布最多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服装?

  错误答案:90÷2.2≈41(套)

  教师点拨:可以做多少套服装应用“去尾”法,因此90÷2.2≈40 (套)。

  3、一辆车最多可以坐55人,230人去郊游,需要几辆这样的客车?

  错误答案:230÷55≈4(辆)

  教师点拨:需要几辆这样的客车应用“进一”法,230÷55≈5(辆)。

  看来在求近似值时,应引导学生多联系实际生活,才能正确选择对应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答案。

  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多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同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对新知识探究的兴趣。整节课教师都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和时间,使探索落到实处。这样学生的知识在交流中增值,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