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英语《Clothes》教案一等奖设计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教案

一年级下册英语《Clothes》教案一等奖设计

2023-07-31 19:22:13

  一年级下册英语《Clothes》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年级下册英语《Clothes》教案一等奖设计

1、一年级下册英语《Clothes》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内容:

  复习有关衣物的单词和相关句型。

  学习新单词:an umbrella a violin a watermelon a watch

  学习本课的儿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有关衣物的单词及相关句型。

  通过学习儿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掌握与儿歌有关的新单词。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儿歌中出现的新单词。

  教学难点:

  儿歌中一些单词的发音:an umbrella a violin a watermelon

  儿歌中的一些句子,如:Look at the umbrella等

  教具准备:

  单词卡片,录音机,水彩笔,小雨伞模型,手表,西瓜形状的巧克力 若干。

  教学过程:

  1. 复习单词:Listen and act. (Put on your sweater, put on your shirt, ……) 学生听见口令后做出相应的动作。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歌曲,边跟着录音唱边做动作。 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兴趣。

  2. 学习新单词: a. 老师做一个撑伞的动作,让学生猜”What s this?”,引出单词 umbrella,而后拿出小伞,请学生跟读,反馈时,可以让会读单词的 学生撑一下小伞,以此来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b. 讲单词watermelon时,可以送给会读这个单词的学生一个西瓜 形状的.巧克力以示奖励。

  c. 讲单词violin和watch时,可以采用将手表藏起来,让一个学生 找,其他学生读单词用声音大小来提示手表的位置的游戏来巩固和反 馈。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以达到学中玩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模仿朗读能力。

  3. 学习儿歌: 老师边在黑板上画雨伞边说”Look at the umbrella, it s round, round, round.” 画完后,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边画边重复。其它句子同 样采用此种方法进行,直到熟练为止。最后,让学生边看黑板上的 画,边跟着录音打着节奏说。

  4. 拿出水彩笔,将书上第40-41页的空白图画,涂上要求的颜色, 涂色后让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句子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板书设计:

  Unit 11

  (简笔画)

  an umbrella a violin

  a watermelon a watch

2、一年级下册英语《Clothes》教案一等奖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A Let s try Let s talk Let s find out C Good to know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played football. 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能够用过去式的一般疑问句形式进行简单的提问,如:Did you clean the room? Yes, I did. / No, I didn t.

  3、能够听懂并完成Let s try部分的联系。

  4、能够运用新语言完成Let s find out 中的任务。

  5、了解Good to know当中的标志的意思。

  三、教学重点

  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played football.

  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四、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了解动词过去式的一般疑问句形式。识记help的意思。

  五、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若干张图片。

  2、 教师准备录音机与磁带。

  3、 教师准备该课时的教学挂图。

  4、 学生准备一张调查表。

  六、教学过程

  1、 Warm-up

  (1)、Enjoy the song: At the zoo

  (2)、Daily oral practice

  Good morning. Glad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What day is today? What 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2、 Preview

  (1)、Activity 1

  (2)、Let s try.

  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 …

  T: What about Chen Jie?

  3、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Let s talk

  设计主情景“我是小小侦探”

  (1)、“谁打扫了教室”

  教师用课件动画形式出现一个明亮干净的教室。

  出现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John。

  Look, our classroom. It s very clean and tidy. But who cleaned it. I don t know. I want to thank him. Can you help me to find him?

  J: I can help you to find him.

  John跑了出去,碰到了Sarah,John就问Sarah. J: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arah: Hmm! I watched TV.

  John跑去问了Wu Yifan.

  J: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W:Hmm! I played football.

  板书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played football. 学生朗读。

  教师头带John的头饰T: Look, John come to our class. He wants to find who cleaned the classroom last weekend.

  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1: I …

  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2: I …

  T: Did you help the teacher clean the classroom?

  引导学生回答。

  板书help,并朗读。

  (2)、Activity 2

  (3)、Activity 3 Make the chant.

  (4)、“找到了”

  通过课件展示John和Zoom的对话。

  J: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Z: I played football at school.

  J: Did you help the teacher clean the classroom?

  Z: Yes, I did.

  J: Oh, Zoom. You are great!

  (5)、听录音,跟读书本对话。

  (6)、学生一起朗读对话。

  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对话操练:Let s find out. p28

  (2)、完成活动手册相应练习

  (3)、Good to know

  七、板书设计: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played football.

  help

  课后反思:在对话教学中,多进行PAIR WORK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进行小组间的合作对话又是比不可少的`,为此我摸索着进行两套思路的教学:

  一、“以本为本”读对话。新授课完成后立即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以四人小组为单咬准每一个音,发好每一个单词,尽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把整个对话完整、流利、整齐地朗读出来。

  二、“合作创造”编对话。这一阶段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对场景的想象能力,以及对在适当的场景里运用适当、得体的语言的判别能力。这是一个自主学习,自觉“消化”的过 程。此时还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但这时更充分体现了任务型教学,更强调合作学习,我要求小组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大胆创设各类场景来运用所学知识

3、一年级下册英语《Clothes》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教学内容

  Part A Let s talk & Point and say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会认读句型:Who s that man? He s my father. 并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

  2. 让学生学会询问他人的身份并知道如何应答。

  三、教学重难点

  1. 正确运用句子:Who s that man? He s my father.。

  2. 单词who s的发音,以及单词that和father中th的发音。.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Step 1 热身(Warming-up)

  1. 教师播放P8的Let s chant,学生跟着录音哼唱。

  2. 活动:介绍自己的朋友。

  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朋友。如:Hi, I m Sam. I m from China. This is my friend, Tim. He s a boy. He s a student. He s from China/ the UK/ Canada/ the USA/ Australia.

  Step 2 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 师生观察Let s talk的教学课件,利用与教材内容相同的教学课件,使学生既了解了对话的含义,又了解对话运用的情景。

  2. 教师提问:Who are they?What are they doing?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静听。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跟读。教师注意带读学生不易掌握的读音,如:who s, that, father等。

  3. 教师安排学生小组内分角色表演对话。

  Step 3 巩固与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活动: 1.教师呈现课本中Point and say部分教学挂图。

  2.让学生同桌合作练习图中的对话。

  3.教师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父亲的照片,两人一组,介绍自己的爸爸。请几组学生到讲台前进行对话表演

  Step 4 总结(Summary)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Part A Let s learn & Let s chant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单词:father, dad, mother, mom, woman。

  2. 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o s that woman? She s my mother. 并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

  3. 能够听音跟唱本课的Let s chant。培养学生懂礼貌的好习惯,学会感恩。

  三、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单词:father, dad, mother, mom, woman和句型:Who s that woman? She s my mother.

  2. 能够理解和运用句型:Who s that woman? She s my mother。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单词卡、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Step 1 热身(Warming-up)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父亲,根据学生爸爸的照片,同学四人小组活动,如:

  Group leader: Who s that man?

  S1: He s my father.

  S2: He s my father. He s 35.

  S3: He s my father. He s a teacher.

  Step 2 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 学习单词man和 woman

  (1)呈现Mr Jones, 师生对话:

  T: Who s he? S1: He s Mr Jones.

  T: Is he a man? S2: Yes, he is.

  (2)呈现Miss White,师生对话:

  T: Who s she? S1: She s Miss White.

  T: Is she a man, too? S2: No, she is a woman.

  对比学习man和woman。

  (3)教师带读单词man, woman。教师读一遍学生读三遍。

  2. 运用man和woman。

  如:Yao Ming is a man. Deng Yaping is a woman.

  教师呈现自己爸爸妈妈的照片,说My father is man. My mother is a woman.

  3.对比学习father和mother。

  教师带读单词father和mother。教师读一遍学生读三遍。

  4. 学习Let s learn

  (1)呈现课文课件,熟悉本课单词和对话。

  (2)播放录音,学生静听。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跟读。

  (3)分多种方法朗读,练习对话。

  (4)小组表演对话。

  5. 活动:用明星照片,让学生两人一组运用句型Who s that man?/ Who s that woman?

  6. 播放Let s chant的录音,学生跟着录音说唱。

  Step 3 巩固与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 游戏:鱼尾配对游戏

  分别画出鱼的身体和尾巴并剪下来,在鱼的身体上画上贴上单词汉字小卡如男人,女人,爸爸,妈妈,尾巴上贴上英文man, woman, father, mother,将之分散贴在黑板上或放在桌子上,每个同学轮流上前把鱼和鱼尾接上,并且正确的把汉语和英语读出来。

  2. 活动:介绍家庭成员的照片。

  学生出示一张母亲的照片。S1: Who is she? S2: She is my mother.教师向学生解释mom和dad更多地用于日常口语中。

  Step 4 总结(Summary)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Part A Let s spell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听、说、读、写单词:ten, red, leg , pen。

  2.了解字母e在闭音节单词中的发音。能够听懂指令,完成Read, listen and

  circle.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四会单词、字母e在闭音节单词中的发音。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字母e的发音读新单词。

  四、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单词卡片、课件。

  学生:课本

  五、教学过程

  Step 1 热身(Warming-up)

  1.教师拿出单词卡片,同学快速说单词:father, mother, man, woman, dad, mom。

  2. 播放Let s chant的歌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哼唱。

  Step 2 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 利用课件呈现Listen, repeat and chant,让学生找出四个单词的共同点:

  每个单词中都含有字母e。

  每个单词中的e都读/e/。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拼读规则读出单词ten, red, leg, pen。

  3.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练习单词的发音。

  4.说短语或者句子:让学生利用本课的'四个单词自由地说短语或者句子。如ten legs, a red pen, I have ten pens.等。教师利用本课所学单词造句:Ben has ten red pens.

  5.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Listen, repeat and chant的单词。

  6.小组学习:找一找还有那些单词中字母e的发音是/e/。

  7.教师引导学生拼读Read, listen and circle四组单词。

  8.播放read, listen and circle的录音,要求学生圈出听到的单词。

  9.教师播放Listen and write的录音,让学生跟读。

  10. 让学生在四线格上抄写单词ten, red, leg, pen,并指导学生描红。

  Step 3 巩固与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 小组比赛:小组比赛:对号入座

  教师把每个单词代表单词的图卡与词卡打乱,分发给三组学生,限定时间。哪一组最先把图片与单词对号入座则获胜,优胜组奖励加分。

  2. 请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的发音规律尝试朗读下面的单词。

  get, bed, egg, beg, pen, ten, tell, text, pet, seven

  Step 4 总结(Summary)

  六、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Part B Let s talk & Let s play

  二、教学目标

  1. 能理解会话大意,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2. 能够听、说、读句型:Who s that boy? He s my brother. Is she your mother? Yes, she is. Is he your father? No, he isn t.并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

  3. 培养学生善于交际的性格以及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 掌握Let s talk的对话。

  2. 能够听、说、理解句型:Is she your mother? Yes, she is. Is he your father? No, he isn t. He s my teacher!并在具体的语境中熟练运用句型。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Step 1 热身(Warming-up)

  1. 游戏:丢了哪个单词?

  呈现单词:pen, ten, leg, red, mother, father, dad, mom, woman, man, brother,让学生认读后,抽出一个单词,让学生猜哪一个单词不见了。

  2.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鼓励学生抢答。活跃课堂气氛。

  Step 2 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 出示小弟弟的照片,问: Who s that boy? Guess, please! 板书brother 认读单词,教师领读单词。

  2. 教师呈现Let s talk的课件,问问学生:图片上都有谁?猜猜发生了什么事?

  3. 教师播放Let s talk的录音,让学生猜一猜对话的大体意思。教师引导学生说出Is he/she your father/mother?的答语:Yes, he/she is. No, he/she isn t.

  4. 教师板书Who s that boy?和答语He s my brother.以及Is he/she your father/mother?的答语:Yes, he/she is. No, he/she isn t.然后引导学生做替换练习。

  5. 教师再次播放Let s talk的录音, 学生跟读。请两组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注意语音语调。

  6.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读 Let s play 部分的句子。

  7. 学生小组内分角色朗读Let s play的对话。

  Step 3 巩固与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游戏:找妈妈

  教师拿出一张学生妈妈的照片,让学生拿着照片一边传递一边问:“Is she your mother?”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Yes, she is.和No, she isn t.”。然后替换男性的照片继续提问。

  Step 4 总结(Summary)

  六、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Part B Let s learn & Let s chant& Start to read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sister, brother, grandmother, grandma, grandfather, grandpa,

  family。

  2. 能够听、说、读句型:This is my family. This is my grandpa.并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

  3. 能够跟唱本课的Let s chant。

  3.培养学生要尊敬老人、团结友爱的品德。

  三、教学重难点

  1. 掌握sister, brother, grandmother, grandma, grandfather, grandpa, family。

  2. 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句型:This is…来介绍家庭成员。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挂图、教学课件、全家福照片。

  五、教学过程

  Step 1 热身(Warming-up)

  1. 利用呈现上节课的Let s talk,对话挖空。让学生根据图片补全对话。

  2. 游戏:猜猜看。出示一些小明星的照片,然后问学生:Who s that boy/girl?让学生用:He s / She s…作答。

  Step 2 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 学习Let s learn

  (1)教师拿出一张家庭照片T: This is a family photo. 让学生抢答family的意思。教师讲解 family的意思是“家人”。

  (2)从学生的全家福中随意抽取一张问:Whose family photo is this?引导该学生回答:This is my family photo. 然后让其他学生对照片中的人物进行发问,由该生回答。通过对话,引出新单词:sister, grandfather, grandpa, grandmother, grandma。教师点拨:grandpa, grandma 多用于口语中。

  (3)播放Let s learn部分的录音,让学生跟读。

  (4)小组学习:看图片指认单词。

  (5)出示挂图,让学生用This is my …. 描述family tree上的人物。

  2. 学习Let s chant

  (1)教师提供没有文字的图片,组织学生口头训练,谈论图中人物。

  (2)教师教读单词all和短语help each other.

  (3)播放Let s chant的录音,学生静听。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跟唱。全体学生一起哼唱。

  Step 3 巩固与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 活动:游戏规则教师用一张画有大问号的白纸(把问号挖空)盖住family tree的单词,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单词。引导学生复习句型:Who s that…? This is my ….

  2. 让学生制作自己的family tree, 并在小组内利用本课的句型进行介绍和交流。

  Step 4 总结(Summary)

  六、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一、教学内容

  Part B Start to read& Let s check & Let s sing & Part C Story time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完成本课时的阅读任务。

  2. 能完成Let s check的听力任务,培养良好的听音习惯,训练听力的同时检查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学唱歌曲I love my family。

  4. 了解Story time的故事内容,能够听懂、会说,分角色表演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正确介绍家庭成员。

  2. 正确理解歌曲的含义,能够分角色表演小故事。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课文挂图、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Step 1 热身(Warming-up)

  1. 教师播放本单元的歌曲“I love my family”,学生跟唱;男女生比赛唱歌曲。

  2. 出示本课Part A Let s learn和Part B Let s learn情景图片,复习单词。

  3. 教师出示两篇“Let s talk”课文图片。带领学生一起朗读Unit2的两篇“Let s talk”。

  4.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扮演,可以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Step 2 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 学习Start to read

  (1) 让学生先默读课文,并尝试翻译课文。

  (2) 分小组完成Read and match的连线任务。小组成员互相核对答案。

  (3) 播放录音,学生跟读。

  (4)教师提供没有文字的图片,组织学生口头训练,谈论图中人物。

  2. 学习Let s check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本Listen and number 图画,猜测每幅图的意思。

  (2) 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复述出所听句子。

  (3) 学生根据录音排出正确的顺序。

  (4) 师生核对答案。

  (5)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Look and tick的图画,观察图片中的人物。

  (6)学生齐读A项和B项的单词。

  (7)让学生根据图片选择答案。

  3. 学习Story time

  (1) 教师利用课件播放动画,让学生大致了解故事内容。

  (2) 教师讲解文中难点词句:beautiful, actress和Wait a minute!教师先出示一位漂亮女演员的照片,说句子:Look!She is a beautiful actress. 教师板书并带读,学生跟读。出示上册Recycle 2 Read aloud的情节内容,复习Wait a minute!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3) 听录音前,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Who s that woman?

  Is she beautiful?

  What does she do?(What s she? / What s her job?)

  (4) 播放录音,学生静听。再次播放录音,学生逐句跟读。

  (5) 请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让其他学生判断他的回答是否正确。

  (6) 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排练故事内容。

  (7) 小组展示:小组上台表演故事,看看哪组表演得好。

  Step 3 巩固与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游戏:组装单词。

  每小组准备一套字母卡,让每一组摆一摆本课学过的单词。然后各小组派代表根据老师朗读的单词组装单词。比比哪组摆得最快。

  Step 4 总结(Summary)

  六、课后反思

4、一年级下册英语《Clothes》教案一等奖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教学设计四年级,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故事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便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背诵下我们积累的成语。)

  2、学生起头,背诵成语接龙。(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积累更多的成语,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精神。)

  3、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严肃,有的机智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有趣的成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去观看。

  4、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要求

  (二)、学习成语“铁杵成针”

  1、欣赏故事

  2、小组讨论交流

  师:故事我们已经看完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提示和故事内容,把你的发现和你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3、汇报

  ①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李白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又是什么事情使他改变了对学习的态度?你对他了解吗?(指名背李白的诗,出示李白的资料的`课件)

  ③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这则成语的意思?铁杵是什么意思?(学生说后,观看课件,板书成语意思:将铁杵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学生齐读)谁能用铁杵成针说句话?

  ④看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些什么?

  师:只要同学们坚持学成语,日积月累,就会掌握很多词条,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这就好比铁杵成针。

  (三)表演铁杵成针(李白这些成绩的得来跟他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然而,铁杵成针这件事却对他后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铁杵成针这个故事

  1、小组内先分工排练

  2、全班汇报

  (四)“铁杵成针”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谁能讲一讲你自己所熟悉的成语故事

  (五)练习题

  1、看图猜成语,说意思

  2、成语计算题

  (六)总结

  师:李白被人们成为“诗仙”,是个很有才华的伟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人都需要刻苦地学习,那么普通人不就更需要努力了吗?因此同学们,无论我们的才华、天资如何,都应该努力学习,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呀!

5、一年级下册英语《Clothes》教案一等奖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案设计三年级,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字词,学习偏旁“厂”“穴”。

  2、理解各种表现笑的词语之间的区别。

  3、能根据不同的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4、熟读并背诵《弟子规》节选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的情感。

  5、培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两字词语。

  2、能根据不同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3、初步学习《弟子规》,理解意思,熟读并背诵,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正音。

  3、分两组出示生字卡,请同学们找找这些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相同的偏旁“厂”和“穴”)

  4、课件出示古代汉字及相应图片,教师讲解“厂”和“穴”所表示的含义以及

  二、词语积累

  (一)笑得不一样

  1、播放剪辑视频。教师:这些都是不同的笑,场合不同时笑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样。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笑都叫什么名字吧!

  2、出示9个关于笑的词语,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理解词意。理解每一种笑是什么样的。(播放视频,一边放一边讲解,一一对应)

  4、读一读。教师读词语,全班学生来演一演,看谁反应最快,演得最像。

  (二)我的发现

  1、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教师:“寻找”这个词中的“寻”是找的意思,“找”也是找的意思,那么“寻”和“找”是同义词,它们组成的词“寻找”的意思和它们差不多。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指导:两个意思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词的意思也与它们差不多)

  3、举例,验证猜想。观察剩下5个词语,验证这个规律。

  4、小结:我们学过这种类型的词语还有很多,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那么它们组成的词也和它们意思差不多,掌握了这个规律,更加有利于我们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2、请写出几个描写笑的词语。

  微笑

  三、句子朗读

  1、出示3句带加点字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2、加点的部分,应该怎样读出相应的语气呢?(怎样读好加点部分)

  教师指导:“连蹦带跳”读出欢快、兴奋,声音洪亮,语速较快,可带动作读;

  “难为情”读出勉强、愧疚的感觉,声音低,语速慢;

  “和颜悦色”读出和蔼、平易近人的感觉。

  3、指导读句子。分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弟子规》

  1、播放《弟子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弟子规》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教师简单介绍《弟子规》。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本69页《弟子规》节选,把不理解、不会读的地方画出来。

  4、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比赛朗读。

  5、教师讲解《弟子规》的内容。

  6、学生自由背诵《弟子规》。全班齐背《弟子规》。

  二、我爱阅读

  1、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完思考:这个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分段指名读。

  3、小组讨论这个短文的故事内容,主要任务、事件有哪些。

  4、分角色朗读短文。分四个角色:老奶奶、大儿子、小儿子、老爷爷

6、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设计理念]: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老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柳树醒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已散发出诗意,这是一首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柳树醒了,春雷把她从沉睡中叫醒了。她睁开睡眼,春雨给她洗澡,春风给她梳头,春燕跟她做游戏。柳树醒了,她是那么柔软,那么鲜嫩,那么活泼,那么妩媚动人。她不就是春姑娘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习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愉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春天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3、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1、你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词: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已见,会说想到春风、春雨、春暖花开。)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

  ()

  () ()

  春

  ()()()

  板书:春雷春雨春风春燕

  3、出示多媒体课件,感受春天大地复苏的景象。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说说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板书:柳树)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见板书)

  3、分节自愿读课文,说说柳树怎么了。

  (板书:醒了软了绿了飞了)

  (三)朗读、识字。

  1、在文中标出本课需要识别的字,并随生字画出生词,字画,词画,标出自然段。

  (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词读习惯)

  2、认读生字:醒雷澡枝软梳梢耍(反馈时,学生想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和跟着这个字读3遍)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生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读字组词: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背诵、感悟文意

  1、借助板书:自由练读,练背,喜欢背哪段就背哪段。

  (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由阅读为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创设情境背诵:配乐背诵,表演背诵。

  (通过配乐的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五)拓展与巩固

  说一说,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总结谈话:

  柳树醒了,孩子们也醒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利用好这春好的春光,抓紧时间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吧。

  (六)作业设计:

  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朗读全文给家人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教学反思]:

  课的开始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一字开花的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可以说,没有成功的激趣导入就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阅读探究和兴趣盎然的朗读练习实践。

  通过老师配乐朗读,使学生感到了春天的美,在识字过程中,通过自学、交流学、订报等方式,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生字,并得到巩固。通过实践证明,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对小学低年级而言,有效地组织小游戏,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可见,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知的平台。这些,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7、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操作、观察、归纳概括能力,有了以前学习分数乘法、倒数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涂一涂、算一算、想一想、填一填的活动来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教学内容分析:

  《分数除法(一)》是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就是把 4/7分别平均分成2份、3份,目的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导学教学法

  创新理念: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导学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索新知,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 把一张纸的 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 把一张纸的 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创设分长方形纸这一情境,旨在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思考的空间,抓住他们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 自主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同桌之间交流想法)

  自主学习提示

  1. 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 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2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探究主体性,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教师不要过多提示,主要指导学困生完成探究任务。】

  三 交流释疑

  1、 初步感知分数除法

  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还有不同的涂法吗?

  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

  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

  2、 初探算法

  把一张纸的 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大家在图(二)的上面涂一涂。

  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涂法)

  同学们是把长方形纸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了三份,再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 谁能根据这一过程列出一个算式。

  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呢?

  (师提问:计算时为什么要用 × 1/3?)

  观察3和1/3 有什么关系,由除以3变成乘3的倒数 ,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出示三组算式)

  1/3÷5 4/5÷31/3÷5

  指生口算。

  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三组算式再结合上一道题,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口述算法后)

  【设计意图: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本节课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我先让学生通过涂一涂,进一步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通过三组算式来验证提出的假设,这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

  9/10÷3015/16÷2014/15÷21 8/9÷6 5/6÷15

  2、填一填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第26页填一填,想一想。

  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师: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整洁,学校给我们各班划分了卫生区,这一周轮到第一组负责卫生区的卫生,老师想卫生区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给四个人来负责,你们能算出每个人负责整个卫生区的几分之几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指生汇报完成情况。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指生口头编题,其他学生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难易程度适当的习题,让学生在有层次的练习中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过的快乐吗?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老师希望今后你们能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22页练一练

  七.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一)

  ——分数除以整数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1)4/7÷2 (2) 4/7÷3

  =4 /7×1/2

  =2/7

  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一)》是学生初次接触分数除法,本节课是学生今后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对算法的探索就显得格外重要。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

  课堂上省去了旧知的复习,设计简单的知识情景,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学生有效学习时间,提高课堂有效性。

  二、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探索数学。

  数学课不应只让学生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应让学生在具体地操作、观察、实践中得出结论。因此,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探索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把知识单纯的传授给学生,做到既重结果,又重过程。

  三、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应用数学。

  学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数学。在新课结束后,我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应用了所学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

8、三年级下册《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按照要求自学生字、词。

  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2.引导学生回忆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即一读:读课文;二画:画出文中生字、词;三查:查字典认识生字、新词;四找:从字典中找出重点生字的字义。

  3.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4.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填表,举例:

  (二)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学,纠正读音。

  (1)读准字音。

  “翠”、“饲”是平舌音;“赤”、“衬”是翘舌音;“艳”、“衬”是前鼻音;“灵”是后鼻音。]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腹部 f)√ 疾飞 j0√ 逮翠鸟 d3i√

  f( j@ 7i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翠”上下结构,上面的“羽”字应去掉钩,下面的“卒”一竖不能超过“从”。

  “赤”上下结构,下面的“”的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希”是上下结构,上面的“”的第二笔为一大点。

  “逮”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隶”最后一笔是反捺。

  “褐”、“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最后的两笔是撇、点。

  “腹”是左右结构,左边中间是“日”。

  3.区别形近、同音字,作巩固练习。

  褐( ) 衬( ) 疾( ) 待( )

  喝( ) 衫( ) 急( ) 持( )

  锐( ) 饲( ) 希( ) 泡( )

  说( ) 词( ) 稀( ) 饱( )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疾”字为例。“疾”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疾飞”。教师引导学生从查字典中查找出“疾”字有四种解释:(1)病,身体不舒适;(2)恨;(3)快,迅速;(4)疼痛。本着根据词义选取字义的方法,“疾”字在“疾飞”一词中应选取“快,迅速”的字义。“疾飞”的意思是很快地飞。联系课文内容,“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学生便可悟出“疾飞”一词是指翠鸟飞得很快。

  3.出示词语,让学生作巩固练习。

  锐利——“锐”是尖刻的意思。锐利即尖锐、锋利。课文中指翠鸟的感觉非常灵敏。

  鲜艳——又鲜明又美丽。课文中指翠鸟的羽毛色彩非常美丽、好看。

  清脆——“脆”指声音响亮、清爽。课文中指翠鸟的鸣叫声清亮好听。

  (四)介绍翠鸟。

  1.翠鸟:又称叼鱼郎,也叫鱼狗,羽毛青绿色,尾巴短,捕食小鱼。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

  2.出示图片或标本让学生看。

  (五)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熟悉生字、词。

  (六)作业:

  朗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借助理解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进一步读懂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让学生说出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检查复习。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并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第4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达了“我们”对翠乌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弄清各段大意,从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重点句,读懂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话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让学生边读边想将有关内容在文中画出来。

  2.出示思考题:

  翠鸟各部分的羽毛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3.指名回答:

  本段共有六句话,其中第2~5句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

  4.出示重点句: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1)指名读句子。

  (2)讨论:这四句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清这四句话按总分段式描述了翠鸟各部分的羽毛的颜色。首先总体描述翠鸟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然后从上到下,有条理地介绍了翠鸟的头、背、腹各部分羽毛的颜色。层次十分清楚。同时在描写中,作者特意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指名读第1自然段第1句话,让学生想一想这句话介绍了什么?

  这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二是突出写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而且这双小爪子能“紧紧地抓住苇秆”。这就为下文翠鸟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作了铺垫。

  (4)指名读第6句话,想一想这句话主要介绍了什么?

  这句话突出介绍了翠鸟“透亮灵活的眼睛”和“又尖又长的嘴”,同样为下文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作了铺垫,同时这样一番描写,把一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翠鸟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5)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叙述翠鸟的外形特征。

  (6)教师将翠鸟的图片分解为头、背、腹、爪子四部分,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图片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一边说一边依次贴出,使图片还原,也可采用此种方法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主要写的是什么?第2自然段有两句话,主要介绍翠鸟的两个活动特点:

  (1)爱贴着水面疾飞;(2)一动不动地注视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2)指名读句子。

  (3)课堂讨论: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义。“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又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这说明翠鸟飞行时动作十分敏捷。“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停得急而轻。这句话充分表现出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3.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课堂讨论:什么是注视?翠鸟为什么能“一动不动地注视”?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句义。“注视”是指集中注意力地看。联系上文翠鸟能“一动不动地注视”是因为它那“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表现出翠鸟在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时,既专心又机警。

  4.指名读第3自然段:

  (1)课堂讨论:翠鸟怎样捕捉小鱼?

  (2)指名读有关句子。

  (3)出示填空练习: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4)讨论括号中所填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懂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翠鸟捕捉小鱼的经过。“蹬开,飞过去,叼起,飞走”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翠鸟动作熟练、连贯、非常迅速,都是在瞬间进行的。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下文“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进一步体会翠鸟动作的迅捷。苇秆摇晃是因为翠鸟蹬开水面,水波荡漾是因为鱼儿被叼出水面。这“摇晃”和“荡漾”持续的时间都不可能长,而就在这极短的时间里,翠鸟叼着小鱼飞的无影无踪,可见翠鸟动作迅速敏捷,准确,不落空。

  (5)为什么翠鸟能这样迅速准确地捉到小鱼呢?让学生联系上文找出有关句子。

  (6)出示句子,让学生选择带点词的意思。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7)出示带点词的意思,让学生采用出示反馈牌的方法选择正确的解释。

  (8)讨论句义。

  在这句话中,作者先说小鱼“机灵”,再说“难以逃脱”,借以反衬出翠鸟的目光极其尖锐,说明翠鸟在观察露出水面的小鱼时十分机警,再联系上文,翠鸟长着“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又尖又长的嘴”,这样捕捉水面上的小鱼当然是既迅捷而又准确不落空了。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句间联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句式训练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弄清句间联系。

  例:

  1.翠鸟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是因为它有________。

  2.翠鸟目光锐利是因为它有________。

  3.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是因为它有________。

  通过这样的句式练习让学生认识到翠鸟捕鱼本领高超,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喜爱翠鸟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4自然段。

  (二)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三)指名读有关句子。

  1.“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2.“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3.讨论:为什么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第1句中“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是“我们”的想法,前边加一个“真”字体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说明十分喜爱翠鸟,想好好地把它留在身边饲养它。

  第2句中“远远地看”是因为作者知道翠鸟很机警,怕惊扰它。“希望它”“多停一会儿”是因为想多看它几眼,这正是作者喜爱翠鸟的真情实感的流露。

  4.指名读句子,要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四)让学生借助板书,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板书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先看静态,主要观察翠鸟的外形特点,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再看动态,疾飞注视,蹬开、叼起、飞起……这一系列的动作观察的仔细深入。

  在描写中,作者抓住翠鸟一动一静两方面的特点,既写出了翠鸟的外表美,也写出了它动作快捷捕鱼本领高。一动一静,恰到好处。这样的描写来源于作者按顺序抓住特点的细致观察,在写作中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五)让学生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活动:等鱼 贴、飞、停、注视等

  捉鱼 蹬、飞、叨、贴、飞喜爱

  住处:隐蔽

  教学后记:

  文章很美,条理清楚,是指导学生写好动物的范文,在学习时,我注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有顺序地生动地将翠鸟的外形、生活习性写清楚的,为他们写好动物做好准备。

9、《我们来下棋》课标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棋的种类,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制作形象生动的立体棋子,设计并绘制一张完整的游戏棋盘。

  2、培养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和有条不絮的办事能力,并在活动中能尽情投入。

  3、让学生体会艺术与生活的统一,提高学生审美评价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棋的种类,并能绘制一张完整的游戏棋盘。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展示棋类,了解历史

  1、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棋。

  2、你知道下棋的历史吗?请你与同桌说一说。

  三、理解巩固

  1、你玩过哪些游戏棋?它们的棋子是什么样的?

  2、今天我们来变一个魔术,使平面的游戏棋子立体起来。

  3、请同学们思考怎样使棋子立体起来。先与同桌交流,后动手试着做一做。

  四、抓住特征制作棋子

  1、引导学生注意主体材料和装饰材料的配合,表现出对象的特征。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提建议。

  五、交流评价

  1、欣赏同学做得较美观的棋子成品。

  2、你认为哪位同学设计的棋子最漂亮?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3、还可以用什么方式、什么材料来装饰这些棋子,使他们变的更美观,更讨人喜欢。

  六、延伸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社会调查,去发现身边的民间故事、历史,还有什么有趣的民间事物让你感兴趣,试着跟同学、朋友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 观察、体验

  1、请你们看到书上的四个棋盘,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与同桌或前后桌试着玩一玩。

  2、这个棋盘有趣吗?它包括哪些部分?

  A、新颖的主题

  B、曲折的路线

  C、巧妙的关卡

  D、设定起点终点

  3、棋盘上最醒目的是哪部分?(路线)它是如何分布的?

  4、每个棋盘的主题(内容)是什么?你能很顺利的通过到达终点吗?为什么?(中间设了惩罚关和奖励关)

  三、画棋盘

  指导学生合作画出路线、关卡、起止点、背景。用色要考虑对比。

  四、玩棋

  1、向同桌介绍你设计的棋盘,请他给你提些建议。

  2、在四人小组中挑选一副你们最喜欢的棋盘,然后在组内试着下这盘棋。

  心得体会

  学生对关于棋子的历史故事很感兴趣,特别是在我讲一些关于棋子历史故事时,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在制作棋子时我看到了学生积极创作的场面,但是,由于我在讲解制作方法时讲得简略了些,所以在手工方面有些粗糙。

  有极个别学生做的棋子只有一种颜色,原因是他们怕麻烦。颜色多了,在做完后难整理橡皮泥。在我再三强调下,他们才肯多用几种颜色制作。这让我认识到,以后在上课前就要跟学生说清楚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我在让学生说说他们心目中森林之王时,得到的答案多是老虎、狮子、大象。学生认为只有体积庞大的动物才能做国王,忽略了当国王所具备的特质。比如说,要给人一种威风凛凛的样子,让其他的动物见到它后就自然有一种尊敬、害怕的感觉。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的多是温顺的身体庞大、戴着王冠的森林国王,而不是威猛的形象。

10、附《小作家》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出现的16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十个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并能将自己所想的表达来。

  3、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做一个自信、能干的孩子,并能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能将自己的想象大胆的写出来。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小朋友,也做一个自信、能干的孩子。

  教学准备:生字卡、词卡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趣味识字,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师小时候一直相当一名老师,平时就模仿老师的样子,没人的时候就悄悄的跑到讲台上学着老师的口气说话,我想那就是一个小孩子的梦想吧!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梦想吗?

  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有一个梦想,想知道他的梦想是什么吗?板书:小作家

  3、齐读课题,想知道什么?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分出自然段,并讲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读带有生字的词获句子,及时正音。重点指导:印、奶、拧的发音。

  3、自学生字:

  (1)、自己练读;

  (2)、同座互读,并交流自己记字的好方法。读的好的在书上画个笑脸。

  4、检查学习情况。

  (1)、带拼音读生字。

  (2)、去拼音读生字词,交流记字方法。

  (3)、游戏:你指我猜大家读。

  (4)、指名分节读文,重点注意字音的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读课文,从哪看出来我想当一名小作家?

  (晚上爬起来写童话、做的梦。)

  2、学习第一段,自读第一段,从这段里我知道了什么?

  3、指导朗读第二句话,重点抓住:悄悄地、轻轻地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4、师读:写完后,放进我的书包里。这时,窗外闪耀的星星正向我笑呢!

  5、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

  6、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7、我将写好的童话怎样处理的呢?下节课再接着学。

  四、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观察今天要写的两个字,自己书空着写一写。

  2、学生提出较为难写的字,老师范写。

  3、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