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变的月亮》优秀教案一等奖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教案

《会变的月亮》优秀教案一等奖

2023-07-12 13:55:12

  《会变的月亮》优秀教案一等奖

《会变的月亮》优秀教案一等奖

1、《会变的月亮》优秀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认识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知道自然接种的事物会发生变化。

  2.对事物有好奇心,愿意去发现自然界中的变化。

  活动准备:

  1.布置简单星空,在卡纸中剪开一个弧形口子,再用黄色卡纸剪成圆形的月亮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P16

  3.绘画星空的材料:大张白纸,黄色、黑色及深浅不同的蓝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我眼中的月亮

  1.天黑下来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月亮高高地挂在控制。你看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说自己看到的`月亮。

  二、会变的月亮

  1.月亮在天空中的样子不是一直不变的,它每一天的形状都会有所不同。有时候月亮是圆的,有时候月亮石一个弯弯的月亮。

  2.教师出示制作好的"星空",然后逐渐抽拉出黄圆月,使"月亮"呈现不同的形状。

  3.教师和幼儿一同翻看幼儿活动材料P16,观察月亮形状的变化过程,引导幼儿发现月亮变化的规律:月初的时候它是弯弯的,窄窄的,之后会慢慢变园,成为满月,等完全变园之后,它又会慢慢变弯、变窄。

  三、幸福浪漫的夜晚

  1,在月光下,人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2.月亮柔和的光照亮夜晚的小路,和爸爸妈妈在月光下散散步、赏赏月,是一件既幸福又浪漫的事情。

  3.每年的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说说中秋节我们可以干什么。(与亲人团聚、吃月饼、赏月等)

  四、星空与明月

  1.幼儿4-5人一组合作,在一张大纸上用深浅不同的蓝色、黄色和黑色颜料绘画"星空",大胆表现夜晚星空的梦幻色彩。

  2.教师将幼儿合作绘画的"星空"悬挂在教室内。

2、《会变的月亮》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材分析:

  《月亮的心愿》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借助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准备的美好品质。本文既有童趣,又极富人情味,寓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是低年级阅读的要求。因此,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读自悟,从中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会写“女、太”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教师直接揭示课题。

  2、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读文、识字

  1、提出朗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请把你愿意读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学生圈出本课要认的生字,读准字音。(先独立阅读,然后小组成员互读正音)

  4、这些生字中你已经认识了哪些,是怎样认识的,请把你的方法和伙伴交流。

  5、投影随机出示生字,指名读字,在文中找相应的词、句子。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1、展示第一幅图

  (1)学生边看图,边读与图内容有关的课文。

  (2)感悟句子的`意境,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吗?

  2、展示第二幅图

  (1)学生边看图,边读与图内容有关的课文。

  (2)感悟句子的语境,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吗?(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语气。)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两人小组互读、表演读、分角色朗读)

  4、再次通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读了课文,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互相释疑,教师加以点拨。)

  四、拓展结课

  1、谈谈本节课的新收获。

  2、说说自己的心愿。

  板书设计

  8、月亮的心愿

  月亮          孩子们一起去交游

  心愿

  珍珍          照顾妈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认识的14个生字。

  2、会写“女、太”等6个生字。

  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过程:

  一、趣味巩固识字。

  1、玩转盘认读生字。

  2、出示心形卡片上的生字,让学生认读。(开火车的形式,小组比赛。)

  3、扩词比赛。(扩词后,要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伙伴理解。如:动作、实物演示等。)

  二、指导写字

  1、静态观察:读字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字形,说说你的发现。(如:我发现女字写好第一笔很关键。)

  2、动态观察:看范写(观察教师范写,注意笔顺。)

  3、体验观察:临写。学生先描红,然后照样子临写,特别注意教师提示的字。

  4、对比观察:赏字。写完字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进行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自赏圈出好字,然后小组赏,最后集体欣赏。)

  三、进行课堂评价性.总结。

3、《会变的月亮》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要求】

  1、会认帘、女等到14个生字。会写女、太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课前准备】

  1、《小小的船》音乐磁带。

  2、挂图。

  3、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入文

  1、孩子们,请你们闭上双眼,我们现在来到美丽的夜空,(播放音乐)蓝蓝的天上,调皮的星星娃娃眨着眼睛,在捉迷藏,月亮婆婆在一旁甜甜的笑了。哎,月亮婆婆突然想到要去看看他的另一些孩子了,因为他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还未了呢?孩子们,我们睁开眼睛跟着月亮婆婆一块去看看吧!

  2、出示题目,月亮的心愿。

  3、质疑。孩子们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⑴ 月亮婆婆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⑵ 他的心愿能实现吗?

  4、小结过渡:那就让我们去瞧瞧吧!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二、出示图画,看图了解图意

  1、认真观察每幅图,说话:

  语言训练点:月亮来到( ),看见( ),心里想( )。

  2、说话。

  三、图文对应,初读课文

  1、课文里是怎么写的?找出相应的段落。

  2、小声读课文:

  要求:熟读课文,并找出要学的生字。用---------画出,读准音。

  3、同桌检查读。

  4、检查反馈(主要抓差生)

  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能尽快实现,那就是希望某某同学能勇敢的站起来,大声响亮的'读给老师听。

  ⑴ 出示做成心字的生字卡片。

  ⑵ 生读,开火车读。注意:帘另离累发l的音,女发n音。

  四、游戏摘星星,认记生字

  五、学文

  1、范读。

  2、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朗读。

  六、小结

  那天,月亮婆婆来到了秦老师的窗前,他跟老师说了好多的话,她说她到过所有孩子的窗前,以后她还会经常去的,她祝愿我们的孩子永远活泼快乐,一天天长大,我相信月亮的心愿一定能实现的。

4、《会变的月亮》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为探索自然奥秘而走过的漫长而艰难的道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2、理解文章内容,能概括登月各阶段的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

  登月过程的几个阶段的.划分。

  【教学设计】

  用Powerpoint制成的课件,用形象的图片,视频,Flash动画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概括文章要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动画MTV《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导入新课

  导语:我们刚刚欣赏的是我国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最后两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其“蝉娟”指代月亮。茫茫的苍穹,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于是便有很多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有月宫仙子──嫦娥的故事。(请一位学生简要讲述“嫦娥的故事”)

  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后羿的妻子,她因为偷吃了长生不老丹就飞进了月宫。她住在广寒宫里,捣药的玉兔和砍伐桂树的吴刚陪伴着她。嫦娥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就会步出广寒宫,遥望人间。

  (展示马王堆汉代古墓中出土的帛画图片)

  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古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那么人类是何时第一次登上梦想已久的月球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月亮上的足迹》,一起到月球上去走一遭。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

  思考: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简要概括。

  总结归纳:

  ⑴登月准备。

  ⑵飞向月球。

  ⑶登上月球。

  ⑷返回地球。

  2、试概括每一阶段的内容要点:

  ⑴登月准备。

  这是一篇记叙文,在阅读的时候,请同学们将时间,人物,地点,将要发生的事情找出来。

  ⑵飞向月球。

  弄清楚飞船升空的每一个过程。

  (展示图片和火箭升空,二级火箭脱离视频。)

  ⑶登上月球。

  明确:

  ①登月舱与飞船脱离的准确时间。

  ②登月舱降落地球的准确时间。

  ③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时间。

  ④人类足印第一次印在月球的精确时间。

  (展示相关图片)

  思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展示动画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明确宇航员所做事情和相关顺序。

  ⑷返回地球。

  ①登月舱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

  ②“阿波罗11号”飞船溅落在预定的海域。

  (展示相关图片)

  3、全班齐读课文最后的两个段落。

  提出问题:阿姆斯特朗为什么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总结归纳:“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三、小结

  这篇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四、介绍我国宇航事业的发展

  1、简要介绍“神州五号”和即将发射升空的“神州六号”。

  2、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

  第一步:20xx年左右,发射绕月卫星“嫦娥一号”。

  第二步:20xx年左右,无人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实地考察。

  第三步:20xx年左右,无人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挖取月岩样品后,送回地球。

  3、登月:

  2030年左右,实现载人登月。

  陆续建设月球基地,实行太空旅游等。

  五、布置作业

  2030年,你作为我国第一批登月宇航员之一,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在月球上你将看到什么会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5、《会变的月亮》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1. 快速阅读课文,较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 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3. 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4. 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

  [教学重点]

  1. 课文的结构方式概说评说。

  2. 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 ]

  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手段]

  CAI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1.(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导语 激趣,引入课题。

  2.疏通了解。

  (1) 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学习该课的基本要求:平实的语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点。

  (2) 快速阅读课文一遍,了解文章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3) 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阅字典,弄清读音和意义。

  3. 再次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 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点拨:

  (1) 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升空前的准备(3、4段)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2飞向月球(59段)检查、点火、升空、飞行。(播放火箭升空一、二级火箭脱落的录象)

  ○3登月成功(1015段)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4返回地球(1620段)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2) 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播放宇航员登陆月球后的录象、图片)

  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时间)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喜悦、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4. 精读课文,依时间顺序列一事件进程表。

  时间 事件进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 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 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 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 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 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午7点32分 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 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21日上午11点39分 登月舱打开舱门

  11点51分20秒 阿姆斯特郎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 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 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 飞船进入大气层

  5. 小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6. 布置作业 。

  根据第二部分第1、2阶段的内容,画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行程图。

  [课堂练习]

  1. 课后习题。 2、画图。

  [板书设计 ]

  月亮上的足迹

  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起飞

  评说登月全过程。 进军

  登月

  返航

  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

6、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月亮》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月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故事及观看月相变化图,初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2、尝试运用语言、动作及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月亮变化的理解

  二: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学习DVD

  2、动态教具

  3、课件

  4、幼儿用书、铅笔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根据幼儿已学的美术活动中《月亮姐姐》,进行经验的迁移师:上星期的美术课中,我们学习画了一个美丽的'小姐姐,我要看看哪位小朋友能想起来,她是谁?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她长了一对美丽的翅膀。

  师:对,是月亮姐姐,那哪位小朋友还记得月亮姐姐的脸是什么形状的?有的小朋友画了圆圆的月亮姐姐,有的小朋友画了细细弯弯的月亮姐姐,咦?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月亮姐姐的脸可以变化?

  2、倾听故事《月亮姐姐做衣裳》,激发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愿望

  (1)师:为什么月亮姑娘做的衣裳总是不合身呢?(激发幼儿发现月亮在不停的变化)

  (2)教师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看到的月亮形状。

  师:你见过的什么样的月亮?像什么?(鼓励幼儿用语言和行动进行表达,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幼儿所讲月相)

  (3)播放《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动画,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月亮的变化规律。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一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动画,请你看一看,月亮姑娘的变化和你看见过的和想象中的有什么不一样?

  简要解释月亮姑娘变化的原因,使幼儿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现在都知道,月亮姐姐每天都在变化,那小朋友们知道"月亮姐姐"为什么变化?请你们大胆地猜一猜,然后告诉老师。

  (2)播放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月亮姑娘的变化是因为地球影子的投射师:小朋友来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请你看一看,月亮姐姐在哪儿?地球在哪?那太阳光照射进来的时候,月亮姐姐被谁挡住了啊?原来是月亮姐姐和我们居住的地球想晒太阳,可是月亮姐姐的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了,这个怎么办?

  师:月亮姐姐很聪明,她想到一个好办法,请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办法?(用故事性的语言,引导幼儿了解月亮在围绕地球旋转)噢,原来月亮姐姐想到了,只要围绕地球旋转,当它转到地球和月亮中间的时候,是不是就能完全晒到太阳啦?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幼儿理解图片所表达的意思,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1)师:月亮姐姐聪明不聪明啊?那老师现在就来考一考我们班的小朋友,看看小朋友比不比月亮姐姐聪明。

  (2)观看教学挂图,幼儿理解图片所表达的意思。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每幅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初一、十五、二四等),那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教师出示动态教具,请幼儿总结月亮变化规律引导幼儿说出随着时间的变化,月亮每个月开始的时候变成细细的月牙,到了每月十五就变成了大圆盘,到了月底的时候又慢慢变回了月牙的形状。

  幼儿根据月亮变化规律进行填图游戏师:你们看,图中的初九和二十四号得月亮被刘老师不小心擦掉了,现在忘掉了她们的样子,请你们当我的好帮手,帮我把她们的样子画出来好不好?

  (请幼儿在幼儿用书中添画出来)

  活动反思:

  今天,教学活动为大班科学活动《会变的月亮》,主要是让幼儿认识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会发生变化。

7、《月亮湾》的优秀教学反思

  月亮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课。这篇课文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破的动人景象。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是重点段,从村前到村后具体地描述月亮湾的美丽。

  如何围绕重点展开教学,如何突破难点呢?“美丽”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我紧扣“月亮湾美在哪里?”一问,让学生欣赏动画,自读自悟,找出有关词句,在看看、读读、想想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月亮湾的美景。这过程中要强调“随机教学”这一点。应根据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随机板书(粘贴词卡),并指导朗读背诵。等交流得差不多了,课文的2、3自然段描绘的美景也已深深地映入学生的'脑海。这时再请学生将刚刚随意粘贴的词卡按顺序重新排列“村前”的景色(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然后看动画有条理地试背2、3自然段。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比如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在生字教学中,我对读准字音这个要求,不提“读准字音”四个字,而是请学生和生字交朋友,在初读课文时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注意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这游戏的名称叫“送生字回家”。对于字形教学,请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鼓励求异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学”。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月亮湾美在哪里?”这样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第二、精心设计一个比较优化的教学程序。第一课时安排了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和语文课后实践(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图。)第二课时抓词“美丽“而动全文,欣赏动画,朗读背诵和理解词句于一体。第三课时安排了为解决难点而设计的游戏活动。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重读书,重感悟。设计中体现“大读书”观念,初读、细读、自由读、换词读、体会读、领读、引读、练习背诵等,现语文教学“读”之本色。

8、小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看月亮》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看月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学会有表情地朗诵儿歌,感受诗歌中描写的意境。

  2、了解月亮从初一到十五的变化。

  活动准备:

  1、六张月亮圆缺不同的图片。

  2、课前请幼儿对月亮进行观察。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课题。有时落在山腰,又是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想把镰刀。(谜底;月亮)

  二、谈话活动;“你知道的月亮”。

  1、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说一说自己以前见过的月亮是么样子的。

  教师;

  (1)你在哪里见过月亮?

  (2)你见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3)将月亮进行分类,按月量的变化进行排序。

  三、欣赏儿歌《看月亮》。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2、谈话:儿歌里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你从哪里听出来的?

  把你的发现和感受跟周围的同伴说一说。

  四、学习儿歌《看月亮》。

  1、幼儿看图片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2、请幼儿闭上眼睛再次欣赏儿歌,充分想象有月亮的夜晚。

  4、鼓励幼儿和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和感受。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儿歌中的内容。

  儿歌:

  初一一根线,

  初二看得见,

  初三初四像眉毛,

  十五十六圆又圆。

  活动反思:

  幼儿有好动的特点,如果两手空空地上课,一定会索然无味。因此我结合本课的特点,自制了月相图,能活动的板条,漂亮的课题,圆圆的月亮形的字卡,小猴捞月亮的挂图。每一次在黑板上展示这些教具都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为了让幼儿体会月亮每天都在变的特点,我还设计了可以变化的小月亮,让每一个幼儿都动手来变一变,加深对儿歌的理解,也带动了幼儿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9、大班综合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魔术的轮子》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综合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魔术的轮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意图]

  幼儿对轮子并不陌生,从咿呀学语时的玩具汽车到幼儿园路上的车水马龙,可以说轮子伴随幼儿成长。但越是熟悉的东西越是容易忽视。种类繁多的轮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以前没有轮子时人们怎么运送物品?轮子是怎样演变来的?幼儿对这些从不注意。因此我设计了《会变魔术的轮子》这节教育活动,整节活动都围绕一个“变”字,幼儿通过玩各种轮子玩具,了解轮子的异同,种类的变化;通过看生动有趣的动画,了解轮子的演变,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以前没有轮子到现在种类繁多的`轮子这个变化,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目标]

  1、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轮子的演变,培养幼儿联想、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童车、滑板车、旱冰鞋、玩具车、婴儿车等若干。

  2、课件、自制轮胎车。

  [活动过程]

  一、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引起幼儿对轮子的注意。

  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小朋友,你们好,老师知道今天要和小朋友见面,骑了一辆自行车飞快的赶了过来,小朋友知道自行车为什么跑这么快吗?”

  “对,因为它有轮子,轮子在哪儿呢?”请幼儿找一找自行车的轮子。(提醒幼儿注意脚蹬处的齿轮。)

  二、通过和轮子玩具玩游戏,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的作用。

  1、轮子玩具,体验轮子带给来的乐趣,知道生活中常见有轮子的物品。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轮子玩具,大家可以尽情去玩。”幼儿玩玩具。

  这些玩具上面都有什么?

  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上面有轮子?

  2、二次玩玩具,了解轮子的异同。

  “刚才有很多小朋友没有玩够,现在再去玩你刚才没完过的,注意观察这些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特点。行动。”

  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尽情发言。

  引导幼儿发现轮子的异同。(异:大小不同、材质不同、有的有齿,有的没有齿……同:都是圆的,都能转动。)

  3、认识轮子家族的成员——齿轮、滑轮及在生活的应用。

  “刚才小朋友发现了有齿的轮子,(出示齿轮)它的名字叫齿轮。”

  他藏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幼儿发言。

  看课件了解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样的方法认识滑轮。

  4、把能滚动的轮子、有牙齿的轮子、能滑动的轮子送回家。

  “轮子玩具在这儿太拥挤了,老师给他们安一个宽敞的家,(出示三张轮子图片)这是辆滚动轮子的家,这是有牙齿的轮子的家,这是能滑动的轮子的家。(依次张贴)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把它们送回家。”

  幼儿按照图示将轮子分类。

  三、通过“以前没有轮子”这个问题,了解没有轮子的局限和轮子的演变。

  1、推理想象没有轮子的世界,感受没有轮子的局限。

  “刚才小朋友见到了很多轮子,假如生活中没有轮子会怎么样?”

  让幼儿充分发言。

  2、看课件了解轮子的演变。

  “看来轮子的作用还真不小,老师告诉你们以前真的没有轮子,那轮子是怎么演变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轮子的故事 。”看课件了解轮子的演变。

  3、教师小结。

  [延伸活动]

  出示自制轮胎车,开拓幼儿思维,引导幼儿废物利用,用各种废旧轮子做成好玩的玩具。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活动了解了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轮子的演变过程,发挥幼儿的想象更好的开展延伸活动。

10、幼儿园大班美术优秀教案《会变的圆》及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学前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之一,是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时机,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时机,遵循教学的四性原则,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实施有效的策略,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创造力发展的策略亦可概括为六个字:激发、创设、鼓励。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欣赏各种会变的动作,产生不同感受,并能用语言完整讲述。

  活动目标:

  1、感受身体动作的多样变化和特征。

  2、画出属于自己的不同姿势。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 、人形图片若干,范画一张。

  2 、活动手册美术第一页、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交流对身体的了解

  1、你们的双手双脚能怎样?身体能做出那些动作呢?

  2、说说看法,将动作用身体表现出来。

  二、我会变

  1、肯定幼儿动作。

  2、请一幼儿用身体摆出各种姿势,师幼共同在黑板上画出该动作。

  3、在幼儿想象的基础上,教师结合范画图案加以引导。

  4、鼓励幼儿想出更多不同动作,以记录的方式在黑板上做标记。

  5、结合已知动作,感知手脚的多变。

  6、将想出的动作画下来,看看谁的动作“变”得最多,与别人的不一样。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绘画要求:应运用圆形(表示头)、长方形(表示手和脚)进行作画。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动静交替,层层递进。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兴致比较高,较好的实现了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了幼儿的联想,幼儿虽然年龄小,但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此活动引导幼儿联系已有的经验探索求知,想象、表现各种有趣的身体动作,鼓励幼儿将自己动作一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不仅锻炼了幼儿的绘画技能,更培养了幼儿爱观察、有思想、敢创造、会表现的能力。

  本文扩展阅读:会,汉字,多音字,有多种含义。常用来表示聚合、聚拢集合:如会议,会计等,也表示彼此见面、付钱、理解、能或善于、时机,也表示领会、执领等意。

11、幼儿园大班美术优秀教案《会变的圆》及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学前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之一,是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时机,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时机,遵循教学的四性原则,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实施有效的策略,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创造力发展的策略亦可概括为六个字:激发、创设、鼓励。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欣赏各种会变的动作,产生不同感受,并能用语言完整讲述。

  活动目标:

  1、感受身体动作的多样变化和特征。

  2、画出属于自己的不同姿势。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 、人形图片若干,范画一张。

  2 、活动手册美术第一页、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交流对身体的了解

  1、你们的双手双脚能怎样?身体能做出那些动作呢?

  2、说说看法,将动作用身体表现出来。

  二、我会变

  1、肯定幼儿动作。

  2、请一幼儿用身体摆出各种姿势,师幼共同在黑板上画出该动作。

  3、在幼儿想象的基础上,教师结合范画图案加以引导。

  4、鼓励幼儿想出更多不同动作,以记录的方式在黑板上做标记。

  5、结合已知动作,感知手脚的多变。

  6、将想出的动作画下来,看看谁的动作“变”得最多,与别人的不一样。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绘画要求:应运用圆形(表示头)、长方形(表示手和脚)进行作画。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动静交替,层层递进。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兴致比较高,较好的实现了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了幼儿的联想,幼儿虽然年龄小,但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此活动引导幼儿联系已有的经验探索求知,想象、表现各种有趣的身体动作,鼓励幼儿将自己动作一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不仅锻炼了幼儿的绘画技能,更培养了幼儿爱观察、有思想、敢创造、会表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