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课程教案一等奖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教案

爱迪生课程教案一等奖

2023-06-21 17:27:09

  爱迪生课程教案一等奖

爱迪生课程教案一等奖

1、爱迪生课程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爱迪生热爱科学,顽强地做科学实验的事迹,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课15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并用“节省、顽强、合适”等词练习造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3.继续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通过4、5自然段,继续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自然段段意。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爱迪生热爱科学,积极实验的事迹,体会他不怕困难,顽强刻苦的精神为重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给自然段分层为难点。

  教学思路:

  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字音→理解课文(每节有几句话→每句讲了什么→句与句之间有什么联系→连起来讲了什么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习字形。

  教学用具:

  图片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用图片引起兴趣,简介爱迪生(可以检查预习的情况),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生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画出生字组成的词,结合上下文想想词义。

  2.标好小节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垃圾、便宜”的轻读;“燃、聋”的声母不同,并了解爱迪生的主要发明。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想每句话讲了有关爱迪生的什么事。

  (2)指名回答:

  ① 第1句:讲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理解“闻名”。

  ② 第2句:讲爱迪生小时候家里很穷。(只上过3个月的学,靠卖报维持生活,后来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都是刻苦钻研的结果。)

  ③ 第3句:讲他热爱科学,省钱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理解“节省”,想象爱迪生的钱是怎样省下来的。练习用“节省”造句。(由此可见爱迪生热爱科学。)

  ④ 第4句:讲他做实验的器具是哪儿来的。比较“拣”和“捡”,学习“垃圾”一词,指导书写“罐”。(由此可见爱迪生克服困难,做科学实验的.精神。)

  (3)本段的4句话,主要讲爱迪生热爱科学,克服困难,做科学实验。

  (4)练习朗读。

  2.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爱迪生是克服了哪些困难来做科学实验的?(克服了没有时间、没有实验的地方、没有实验的器具和药品等困难。)

  学习“占”,体会爱迪生热爱科学,积极做科学实验的精神。

  五、课堂练习。

  练习朗读课文1、2自然段,读准生字组成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准词语:

  节省 垃圾 占用 燃烧 瓶瓶罐罐

  顽强 便宜 合适 价线 省吃俭用

  2.爱迪生为了做科学实验,克服了哪些困难?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讲了爱迪生的什么事?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分别怎样?

  2.读读车长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句子,通过比较“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扔了出去,还打了他一个耳光”,体会爱迪生所受到的沉重打击!(好容易搞到的实验的东西全被扔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也被打聋,为了做科学实验,爱迪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3.练习朗读,读出感情。

  4.小结。

  三、学习第4自然段。

  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为了他所热爱的科学,不怕条件艰苦,克服了诸多困难,遭受到了如此沉重的打击,他能承受得了吗?他又是怎样面对打击的呢?

  1.理解“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受到打击,决心不改,这是他后来成为著名发明家的重要原因。

  2.爱迪生又是怎样做的?理解“省吃俭用”。从第2句中哪个词可以看出爱迪生的决心没有动摇?

  3.爱迪生后来又是怎样进行科学实验的?他在实验中遇到了哪些危险,又是怎样对待的?练习用“顽强”造句。

  4.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想想句与句有什么联系?

  5.练习分句读。

  6.小结。

  四、课堂练习。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导语 :

  爱迪生小时候克服种种困难,做科学实验,为了做实验他不怕危险。除此,为了科学实验,他还有不顾劳累、连续工作的精神。

  二、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默读,这节有几句,每句讲了什么?

  (1)第1句讲爱迪生试制电灯。理解“试制”。

  (2)第2句讲爱迪生为寻找一种合适的灯丝做实验。理解“合适”;什么样的灯丝是合适的灯丝?从文中找答案。(“合适”的灯丝就是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他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①做过的实验无法计算次数;②失败了不灰心;③有刻苦钻研、顽强地做实验的精神。)

  (3)第3句讲他连续工作,不顾劳累。

  (4)像他这样不顾劳累,反复实验,连续工作,文中是用哪一个词概括的?文中是怎样具体说爱迪生“不懈地努力”的?

  2.这一段的4句话分3层,该怎么分?说说每层的意思?

  3.分层朗读。

  4.小结。

  三、齐读第6自然段。

  1.了解爱迪生的发明成果,教师介绍“留声机”。

  2.结合省略号介绍爱迪生发明的其他一些东西。3.由此说明爱迪生不愧是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

  四、总结全文。

  1.本文讲述了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学了本文,你觉得爱迪生的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2.总结分析自然段,学习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五、指导书写、辨析字形。

  发明东西一千多种

2、爱迪生课程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从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地进行发明创造的事迹中受到教育。

  2.读懂重点词句,通过读课文,感受当时的情景。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介绍爱迪生

  同学们都知道,天黑了,屋里暗了,随手就会开灯,可是你们知道电灯是谁最先发明的吗?他的名字叫爱迪生。(板书课题)谈一谈你所了解到的有关爱迪生的情况。(学生谈)

  今天我们学习《爱迪生》这篇课文,我们从中要向爱迪生学习什么?让我们来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投影出示预习课,学生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新词,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想一想课文中每段主要讲了爱迪生的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l.指读词语。(出示幻灯片。要求认读词语)

  2.指读课文。(分目然段)说一说讲了爱迪生的什么事。(学生答)

  四、质疑

  关于文章的内容,你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五、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谈。

  (爱迪生是美国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从小家里很穷。他非常爱科学。)

  (2)从哪儿可以看出爱迪生热爱科学?

  (3)集体交流、师生评议。

  学生应理解到:

  ①他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一句中的常常一词能表现爱迪生在学科学上投入很大,说明他热爱科学。

  ②在低劣的条件下坚持做实验。从拣来瓶子和罐子中可以看出表现他热爱科学。

  (老师按学生谈的随机引导。)

  (4)指导朗读。

  要突出爱迪生从小热爱科学,读出此语气。

  ①自由读。②指名读。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爱迪生坚持在火车上做实验,主要写了哪一件事?结果怎样?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热爱科学?

  (2)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依次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出:①发生意外情况,结果是:东西被扔,耳朵被打聋。②从卖完了报就

  有趣可以看出他爱上了科学,迷上了实验,感到其乐无穷。

  (4)朗读指导。

  要读出爱迪生做实验的乐趣,意外情况的紧急,结果的严重。①自由练读。②指名读。

  3.学习第四段。

  (1)先默读思考,再小组讨论。(出示思考题)

  ①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说了什么内容?

  ②句与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句是总说句,明确告诉我们爱迪生研究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后面几句讲他决心没有动摇的具体表现。

  (2)小结:总结弄懂自然段意思的方法。

  先读读这一自然段,再弄懂自然段中每句话的意思,然后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最后归纳总结出整个自然段的.意思。

  4.运用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五自然段。

  (l)爱迪生的哪些地方使你敬佩?自读本段,划出重点句子。谈理解。

  ①集体交流、重点指导。

  (学生应抓住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体会出爱迪生不怕失败、对科学严肃认真的态度;

  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睡一会儿。爱迪生连续工作,体会出他不怕劳累、坚持不懈的品质特点。)

  ②你能概括出爱迪生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吗?

  (对科学顽强实验、严肃认真、坚持不懈地研究。)

  (3)朗读指导,要读出爱迪生的品质特点。

  ①学生练读; ②教师范读指导;③指名读;④学生再练读。

  5.学习最后一自然段。齐读并思考:

  (1)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概括爱迪生一生)

  (2)你还知道爱迪生发明了什么?

  六、总结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爱迪生的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我们要学习爱迪生什么精神?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后组织学生开展爱迪生创造发明知多少或寻找中国的爱迪生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发明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3、爱迪生课程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进行发明创造的事迹中受到教育。

  2.通过重点段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给自然段分层,进而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节省、顽强、合适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着重理解4、5自然段,了解爱迪生顽强进行科学实验的经过。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给自然段分层,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理解词语。

  (二)练习用节省、顽强、合适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指导学生练习用节省、顽强、合适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爱迪生,通读全文,自学生字、词。

  1.教师介绍爱迪生。

  爱迪生是伟大的电学家、发明家。1847年2月11日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迈兰。父亲从事农业、木工工作。母亲曾当过教师。他从幼年起就在父亲的木工厂做工,一生只在学校读过三个月书。他喜欢科学,醉心于发明。1931年10月18日逝世,他一生正式登记的发明达1328种,被称为世界发明大王。他的发明创造主要不靠聪明才智,而靠艰辛的科学实验。正如他自己所说: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2.让学生自读全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3.学生借助认识生字的音、形、义。

  (二)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正音。

  2.分析字形:

  (1)指名分析字形结构。

  (2)用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补充练习。

  (三)理解词语:

  1.理解词义。

  不懈懈是松懈,不紧张的意思。不懈:即毫不放松。

  举世闻名举:全的意思。举世闻名:即全世界都有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钻研深入研究。

  顽强坚强、强硬。文中指爱迪生很坚强,没有被困难吓倒。

  适合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文中指爱迪生终于找到了符合实际情况适用的灯丝。

  终于副词,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新的情况。文中指爱迪生经过多次试验之后,到底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四)指读词语,复习巩固。

  (五)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弄清句间联系,进而读懂自然段。

  (二)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从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进行科学试验的事迹中受到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句意,弄清句间联系,读懂自然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句进行段的训练。

  1.学习1、2自然段。

  (1)指读1、2自然段。思考:爱迪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用文中内容回答。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他是一个穷孩子,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

  (2)引申思考:一个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的穷孩子,怎么会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呢?

  (因为他不怕困难,刻苦钻研,顽强实验,所以最后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3)爱迪生小时候做科学实验,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4)指名按课文内容回答。

  (5)让学生用没有就练习说话。

  例:

  没有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就把钱节省下来买。

  没有实验器具,就到垃圾堆里拣瓶瓶罐罐。

  没有实验室,就占用车厢里的一个角落。

  没有时间,就利用卖完报后的空余时间。

  (6)从这些情况,你可以看出爱迪生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怕困难,酷爱科学的人。)

  2.学习第3、4自然段。

  (1)指读3、4自然段。思考:爱迪生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受到哪些打击,遇到哪些危险?他是怎样对待的?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火车震动,白磷翻倒,遇空气燃烧起来,车长气急了,打了爱迪生一个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2)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这件事说明爱迪生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①做实验用的物品是爱迪生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都被扔了。②耳朵也被打聋了。)

  (3)指读第4自然段。思考:爱迪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哪些危险?他是怎样对待的?

  (实验中衣服被烧毁,眼睛也差一点被弄瞎,但他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4)本段有几句话?指名分句读并说说句意。

  (5)让学生想一想这几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6)出示句子: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决心没有动摇是针对什么说的?

  (这句话承接上文,是在爱迪生受到打击,一只耳朵被打聋的情况下,仍然继续做实验,所以他重新做起化学试验来。这句话在3、4自然段之间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7)指读第5句,说说这句话与3、4两句有什么关系?

  (3、4两句具体写爱迪生做实验时遇到的危险,第5句对上文进行小结,指出爱迪生没有被危险吓倒,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3.学习第5自然段。

  (1)指读第5自然段,让学生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将段中四句话分为三层。

  (3)讨论分层。

  第1句为第一层:讲爱迪生试制电灯。

  第2、3两句为第二层:具体讲爱迪生反复试验,努力找合适的灯丝。

  第4句为第三层:讲爱迪生终于制成了电灯。

  (4)出示句子:

  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发明了电灯。

  思考:爱迪生是怎样不懈努力的?怎样的灯丝才是合适的灯丝?

  (5)指名读句子,回答问题。

  (合适的灯丝指的是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为找到这种灯丝爱迪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一是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做实验,进行比较,二是实验的次数多得记不清;三是常常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最后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6)由此你可以看出爱迪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爱迪生是一个有着顽强的毅力和刻苦钻研精神的人。)

  (7)谈话:正因为这样,爱迪生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回顾全文,总结学法。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读懂重点段的?

  抓重点句,理解句意。

  划分层次,弄清句间联系。

4、爱迪生课程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地进行发明创造的事迹中受到教育。

  2.读懂重点词句,通过读课文,感受当时的情景。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爱迪生

  同学们都知道,天黑了,屋里暗了,随手就会开灯,可是你们知道电灯是谁最先发明的吗?他的名字叫爱迪生。(板书课题)谈一谈你所了解到的有关爱迪生的情况。(学生谈)

  今天我们学习《爱迪生》这篇课文,我们从中要向爱迪生学习什么?让我们来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投影出示预习课,学生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新词,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想一想课文中每段主要讲了爱迪生的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l.指读词语。(出示幻灯片。要求认读词语)

  2.指读课文。(分目然段)说一说讲了爱迪生的什么事。(学生答)

  四、质疑

  关于文章的内容,你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五、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谈。

  (爱迪生是美国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从小家里很穷。他非常爱科学。)

  (2)从哪儿可以看出爱迪生热爱科学?

  (3)集体交流、师生评议。

  学生应理解到:

  ①“他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一句中的“常常”一词能表现爱迪生在学科学上投入很大,说明他热爱科学。

  ②在低劣的条件下坚持做实验。从“拣来瓶子和罐子”中可以看出表现他热爱科学。

  (老师按学生谈的随机引导。)

  (4)指导朗读。

  要突出爱迪生从小热爱科学,读出此语气。

  ①自由读。②指名读。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爱迪生坚持在火车上做实验,主要写了哪一件事?结果怎样?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热爱科学?

  (2)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依次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出:①发生意外情况,结果是:东西被扔,耳朵被打聋。②从“卖完了报就……”

  “有趣”可以看出他爱上了科学,迷上了实验,感到其乐无穷。

  (4)朗读指导。

  要读出爱迪生做实验的乐趣,意外情况的紧急,结果的严重。①自由练读。②指名读。

  3.学习第四段。

  (1)先默读思考,再小组讨论。(出示思考题)

  ①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说了什么内容?

  ②句与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句是总说句,明确告诉我们“爱迪生研究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后面几句讲他“决心没有动摇”的具体表现。

  (2)小结:总结弄懂自然段意思的方法。

  先读读这一自然段,再弄懂自然段中每句话的意思,然后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最后归纳总结出整个自然段的意思。

  4.运用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五自然段。

  (l)爱迪生的哪些地方使你敬佩?自读本段,划出重点句子。谈理解。

  ①集体交流、重点指导。

  (学生应抓住“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体会出爱迪生不怕失败、对科学严肃认真的态度;

  “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睡一会儿。”爱迪生连续工作,体会出他不怕劳累、坚持不懈的`品质特点。)

  ②你能概括出爱迪生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吗?

  (对科学顽强实验、严肃认真、坚持不懈地研究。)

  (3)朗读指导,要读出爱迪生的品质特点。

  ①学生练读; ②教师范读指导;③指名读;④学生再练读。

  5.学习最后一自然段。齐读并思考:

  (1)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概括爱迪生一生)

  (2)你还知道爱迪生发明了什么?

  六、总结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爱迪生的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我们要学习爱迪生什么精神?

  探究活动

  课后组织学生开展“爱迪生创造发明知多少”或寻找“中国的爱迪生”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发明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5、爱迪生课程教案一等奖

  课前透视

  这篇课文介绍了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帮助医生救助了病危的母亲生命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充满智慧和深情。读着故事一个聪明可爱、爱动脑、爱动手的小爱迪生形象跃然纸上,由此可以说本文是一篇融故事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

  课文内容的生动性,自然激发学生的读书愿望。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文章故事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边体会课文情境,进而深刻感悟爱迪生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同时从读中受到感染和影响。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

  3、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悟,并积累词句,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信息资料

  生字词语卡片、收集爱迪生的相关资料、挂图或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出示爱迪生挂图。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爱迪生的`生平及发明。)爱迪生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一篇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板题)

  2、演示:利用课件或图片、实物等,展示爱迪生的部分发明(如:电灯、电话、电报、电影机等)引导学生联想这些发明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大家猜想它们的发明者是谁?引出爱迪生,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

  (由于课文介绍了一个大多学生都比较熟悉的人物,所以教师抓住这个线索,引导学生观察,谈话,拉近学生与文中人物和课文内容的距离。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增加了学生的体验。)

  识字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新词,难点字词多读几遍,利用拼音和工具书把字词读准。

  2、利用生字词语卡片,互读互查, 生字掌握情况。

  3、识字游戏:开火车读字、听音抽字卡、出示偏旁组字等。组织学生巩固生字词语的掌握,重点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当引导学生利用新学的汉字扩词。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丰富了学生识字记字经验。游戏巩固识字,寓教于乐,提高了教学实效。)

  朗读

  学生分组读课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评议。推举一名读得好的参加全班读文。

6、爱迪生救妈妈教学反思

  本课讲的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7岁时想出一个好主意,挽救了妈妈生命的故事 。课文在写作特色上抓住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进行描写。是按事情发展顺序组织材料的,在构层上是运用总分关系来写的。本文一开头就概括地介绍了爱迪生从小就爱动脑筋,用具体的例子写了爱迪生是怎样救妈妈的,这种结构关系就叫总分关系。那么又如何运用总分关系写文段或是文章呢?

  这是本人在本课的阅读与写作衔接中教学的一个重点。二年级学生在目标教学阶段,练习构段写话是重点。每篇课文在教学中既要渗透德育思想教育,也要引申写作的基本模板。(所以本人认为写一段话介绍人或事物,有关这个事物整体情况的描写叫做“总”。而有关这个事物的各个局部的描写就属于“分”。)写时,可以把“总”放在最前面领着写。把“分”放在后面跟着写也可以先分着说,最后再总结写。总分关系中,总述部分一般都有一个中心词。(如:“某某可真

  爱劳动。”“老师对工作非常负责。”“妈妈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这几句话中作为总述的部分,中心词是“爱劳动、非常负责、乐于助人”。另外总分关系段的总述部分一般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总分关系段中,分述与总分应该做到内容具体,层次清楚,紧紧围绕重点来写。)

  在朗读的指导上,引导学生怀着对小爱迪生崇敬的语气去读,在此基础上还要重点读出人物动作、表情和语言。(如、医生动作抓重点词“环顾四周”“还是摇头”。表情“迟疑”“满意的笑容”。语言“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医生开始时的束手无策,以及此后小爱迪生想出办法感到满意和夸赞的表情。爸爸:表情、语言。爱迪生:动作、表情、语言。(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时边读边勾画。)

  为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文本,和学生共渡难关。从问题入手“爱迪生为什么从小那么聪明?”(让学生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推理“之所以……是因为……”)爱迪生之所以从小就那么聪明,是因为他从小就喜欢动脑、动手。他在动脑、动手的实践活动中发现了许多科学知识。(例如、他在平时的实践中就发现镜子有反光的作用。当医生说屋子光线暗时,“他立刻……肯定会使手术的地方亮起来的。”

  这个过程就是他根据平时的实践,再加上动脑想到的。所以要想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就要勤于动手,善于动脑。)

  在知识技能的教学指导中,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阅读识字的能力,自主学习。老师随时作以陪读,在阅读的实质上,安排学生用总分结构练习学写“写人记事”的文段。

  通过以上教学思想,在教学效果上不是很不错的。本人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的教育理念。课前本人准备了夸奖、赞美母亲伟大的名言诗句(例子略)。另外自己当堂写了一段赞美母亲的话(内容略)。学生很有兴趣,应该说已经抓住了学生的情感,学生都情不自禁地朗读起来,还有学生把我写的话要求抄写下来。(我答应了孩子的请求)。从这点看,在本课设计上就抓住了文章故事性强的特点。

  以读为本,诱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注重了积累词句。引导学生多形式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边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引导学生领悟爱迪生聪明,勤动手,善于发现的特点,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安排拓展练习环节。(写“妈妈,我想说”)这项练习一定要落到实处,我班孩子写得很不错的。有好几个家长给我打来电话,感激我教会孩子爱父母,同时家长还给了孩子奖励。有几位家长还给我写了感谢信呢!

  那天早上,我的讲桌上有很许多糖、水果,都是家长让学生给我带的,说是感谢我的!看到这一幕,我也陷入了沉思。当好语文老师真是不容易,语文教学融入的是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纵横交错,是人文感情与知识的相融相通的知识构建。除了教会孩子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怎样做人,恐怕这才是语文老师的真正根本吧!

  我看了学生的作业,有好几位家长在孩子的作业后面写了批语,这些批语体现了家长的欣慰,同时也流露出对老师的感激。

  有位家长给予孩子的批语是:琪琪,妈妈看了你写的小作文,由衷地欣慰,请转告王老师,妈妈谢谢她的辛勤教诲!(由此可见这样的练习能有效地实现课内外的有效衔接,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落实了真正的语文根本。也促进了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练习,同时也落实了学生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本文的插图形象鲜明,紧扣图文结合,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时充分发挥文本配图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展开联想,观察图中人物定位,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拓展环节重点练习说话。)

  总之,写人记事的文章,作为语文老师还真的要在学生面前露一手,能说会写是语文老师最起码的基本素质,这样才能真正丰富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人文精神的统一!

7、爱迪生救妈妈的教学反思

  这堂课是我独立完成的一堂课,没有看任何的教参和参考资料,凭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所设计出来的一堂课,效果还可以, 金老师说这是实习以来上过最好的一堂课了,顿时我感受到了“原创”的力量,通过三个星期的学习,金老师教会我要学会提“主问题”,“主问题”是一堂课的核心和精髓,只有把这个主问题抓好了,课堂才不会散、乱,所以,我也一直在尝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进行教学设计,这堂课我觉得是让孩子们体会到爱迪生的爱观察、爱动脑筋的品质,所以,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是“边读边想,你认为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爱迪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会有更好地效果。

  第一课时不足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第一堂课只是朗读了“爱迪生救妈妈”这一自然,并没有深入地去分析和探究,我是打算放在第二课时的,但是金老师说如果是公开课的话,这个一部分的讲解应该是重头戏,应该要在第一课时呈现,平时的家常课倒无所谓。

  2.课堂提问过于成人化。我让孩子去找一找哪一些段落直接体现了爱迪生的聪明,哪些自然段间接地体现了爱迪生非常的聪明。金老师说孩子们对间接和直接的概念理解并没有那么深刻,所以直接提出问题“哪些句子体现了爱迪生的.聪明”就可以了。

  3.划出相关的句子的时候要明确指出到底是用横线、波浪线还是什么线的。

  第二课时之后,因为时间的原因,金老师没有评课,自我分析如下:

  1.虽然我的主问题抓到了,但是总感觉在段落分析的时候又欠缺了一些东西,过渡并不是那么地自然,这是我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

  2.课堂缺乏了一些活力。在课后的时候,有同学向我提到,老师你在上课的时候能不能多给我们做一些谜语、故事之类的,就像上次那个金海岳老师一样的,要不然我们一直读、一直读也是会非常累的。听了这位同学的意见,当时我就想,二年级的孩子确实注意力还是不集中的,他们需要一些刺激的元素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氛围的两大重要因素,一是教师的语言和讲解,二是课堂多媒体的使用,课堂中适度的增加一些动画或许更加会吸引孩子。

  3.语言点训练较少,而且效果不明显。现在的语文课堂都偏向于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语文所真正具有的基础性的功能,我觉得我在课堂当中所设置的语言点训练并没有真正落实,主要是在反馈上面有一定的不足和缺点。

8、课文爱迪生救妈妈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介绍了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帮助医生救助了病危的母亲生命的故事。

  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充满智慧和深情。读着故事一个聪明可爱、爱动脑、爱动手的小爱迪生形象跃然纸上,由此可以说本文是一篇融故事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内容的生动性,自然激发学生的读书愿望。教学时我抓住文章故事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边体会课文情境,进而深刻感悟爱迪生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同时从读中受到感染和影响。识字教学时我所用的一系列识字游戏既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也丰富了学生识字记字经验。游戏巩固识字,寓教于乐,提高了教学实效。

  如在学生字时,我说:谁能想出好办法帮助大家把生字学得又快又轻松,谁就是我们班的`小爱迪生,这下孩子们可来劲了,有的说:"检"与"捡"很象,只是偏旁不同,因此,在记忆时可以与"检"相比较记住这个字,这堂课,我发现学生特别爱思考。

  抓住主要问题,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以读为本,在读书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9、爱迪生救妈妈教学反思的

  爱迪生,是一个对于整个世界都有着杰出贡献的伟大的发明家。虽然是二年级的孩子,但是我认为孩子应该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那么,对于作者的简介如何能让孩子感到它是生动、真实的?这一环节,又能否真正的做到有意义呢?(尤其是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

  首先我以图片吸引学生,让孩子看到爱迪生所发明的`实物。无论是电灯还是电影,都是孩子非常熟悉和了解的。紧接着,我再告诉孩子们,这些都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发明的,他就是爱迪生。教室里一片哗然,我抓住时机问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要露出惊讶夸张的表情呢?”有的孩子说“如果没有灯,我们晚上就什么也看不到了,我要谢谢爱迪生。”这个孩子说完了,我就鼓起了掌,其他孩子也跟着鼓了起来,教室里没有任何声音,除了这一片片献给爱迪生的掌声!我想,此时早已经不用教师再多说些什么了。接下来,我紧扣主题,接着说道:“孩子们,爱迪生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但是想要成为一名发明家,可不是简单的事情。爱迪生从小就非常聪明,爱动脑筋,他特别喜欢思考问题,正是因为这样,他才靠自己的聪明救了妈妈的命。”紧接着,出示课文第一段,孩子们都不由自主地读了起来,而且非常有感情。

  在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响起掌声的时候,我被他们的举动所震撼,而此时的他们正在被爱迪生的杰出贡献和伟大发明所震撼……

10、爱迪生救妈妈的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介绍了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帮助医生救助了病危的母亲生命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充满智慧和深情。读着故事一个聪明可爱、爱动脑、爱动手的小爱迪生形象跃然纸上。课文内容的生动,自然激发学生的读书愿望。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文章故事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边体会课文情境,进而深刻感悟爱迪生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同时从读中受到感染和影响。我的课围绕爱迪生为什么救妈妈,怎样救妈妈这两点让学生在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感悟中感受爱迪生的爱动脑筋。我所执教的是第一课时,在交流“为什么要救妈妈”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重点抓住了词语“急性阑尾炎”和短语“直打滚”“急得团团转”展开教学。从“急性阑尾炎”一词中理解急性阑尾炎的病症表现,即得病突然,疼得厉害,不及时救会丧命。让学生了解了这三点,就为讲读“妈妈突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奠定了知识基础,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说说自己肚子疼时的症状,孩子们有的说“疼得满头大汗”,有的`说:“疼时用手使劲按住肚子”,有的说:“疼得直发抖”。接着让孩子体会妈妈当时的痛苦,并进行了语言训练“不停地打滚---直打滚,那么不停地摇头---直摇头,不停地跺脚---直跺脚”。

  为了突显紧急情况下大家却束手无策,我设计了让学生想象说话:医生急得------,爸爸急得-----,爱迪生急得-----。然后通过分角色朗读医生和爸爸的对话,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况,来理解“急得团团转”中隐含的焦急和无奈。

  与文本充分地接触,我就让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教学中,在指导学生朗读的环节上,我还是花了点时间的。如“一天,妈妈突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一检查,原来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大家急得团团转。”这些句子在边读边引导中,孩子们朗读得越来越棒。

  二年级的识字教学还是课堂中的重头戏,检查预习情况时,落实“委屈、亮堂”读轻声,“似的、一溜烟、明晃晃”辨别多音字,“油灯”利用插图理解,“一溜烟似的”放在语境中理解等,到最后的写字教学,让孩子分清相同偏旁在不同位置的区别—“检”“查”、“炎”。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写字时间有些仓促,细想教学过程是自己太啰嗦,重复孩子的话语有些多,导致最后写字时间不够充分。

  课后和胡巧慧老师交流,有一点深受启发,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完成一个填空题来说说故事大意,为了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一种概括能力,我在小结时说道:“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能用几句话就把故事的主要内容给讲清楚了。”胡巧慧老师告诉我:“在二年级出现主要内容有些不妥。如果这句话换成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这么长的一篇课文,你们读呀读,读成了几句话,真能干。这就是会读的本领。”翻翻语文课标,谢谢胡老师的建议。

11、《爱迪生救妈妈》教学反思

  爱迪生,是一个对于整个世界都有着杰出贡献的伟大的发明家。虽然是二年级的孩子,但是我认为孩子应该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那么,对于作者的简介如何能让孩子感到它是生动、真实的?这一环节,又能否真正的做到有意义呢?(尤其是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

  首先我以图片吸引学生,让孩子看到爱迪生所发明的实物。无论是电灯还是电影,都是孩子非常熟悉和了解的。紧接着,我再告诉孩子们,这些都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发明的,他就是爱迪生。教室里一片哗然,我抓住时机问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要露出惊讶夸张的表情呢?”有的孩子说“如果没有灯,我们晚上就什么也看不到了,我要谢谢爱迪生。”这个孩子说完了,我就鼓起了掌,其他孩子也跟着鼓了起来,教室里没有任何声音,除了这一片片献给爱迪生的掌声!我想,此时早已经不用教师再多说些什么了。接下来,我紧扣主题,接着说道:“孩子们,爱迪生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但是想要成为一名发明家,可不是简单的事情。爱迪生从小就非常聪明,爱动脑筋,他特别喜欢思考问题,正是因为这样,他才靠自己的聪明救了妈妈的命。”紧接着,出示课文第一段,孩子们都不由自主地读了起来,而且非常有感情。

  在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响起掌声的时候,我被他们的举动所震撼,而此时的他们正在被爱迪生的杰出贡献和伟大发明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