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中理家》教案一等奖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在太空中理家》教案一等奖
学习目标
1、了解太空生活的有关情况,积累相关太空知识。
2、能够理解课文中提到的太空知识,并能适当拓展,增强知识面
3、学习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4、学习太空探索者的探索、牺牲精神,以及藐视困难、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
5、学习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2.学习太空探索者的探索、牺牲精神,以及藐视困难、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的写法。
教学理念:
以合作探究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模式:
“学、探、测”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美丽动人的嫦娥,凄婉忧伤的织女,曾勾起了多少中国人对太空的无限神往.,随着现代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嫦娥奔月”,这个在中国流传了千年的传说也将变为现实。大家一定想知道宇航员在太空中是怎样生活的。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与美国宇航员杰瑞?利宁杰共同体验《在太空中理家》。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太空生活的有关情况,积累相关太空知识。
2、能够理解课文中提到的太空知识,并能适当拓展,增强知识面
3、学习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4、学习太空探索者的探索、牺牲精神,以及藐视困难、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
5、学习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的写法。
【三】自主导学
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搓 拽 茬 吮吸 脉络
灼烧 沮丧 着陆 牙龈 脉脉含情
2、解释词语
纯粹 无暇顾及 沮丧 习以为常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题目中的“理家”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衣食住行,生活;题目的意思就是:在太空中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活动。
2、同学们,你们想象中的太空生活是怎样的?
——新奇、刺激、有趣。
3、这篇文章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叙述他在太空中“理家”的,写了他哪些方面的生活?
——总的来说,太空生活包括“跑步、长高、穿衣、洗漱(洗澡、洗头、刷牙、刮胡子)、睡眠乃至吃饭、走路”等方面的情况。
4、统观全文,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
——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把这些日常生活写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这是本文写作上的一个特色。
【五】合作探究
1.理清本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1),总说自己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全适应了太空生活。
第二部分(2—27),分说自己在太空中理这遥各方面情况。
第三部分(28),写自己作为“前线的冒险者”而必须作出的某种牺牲。
第二部分可分五层。
第一层(2—9),写自己在太空中跑步运动。
第二层(10—13),写自己在太空中长高了。
第三层(14—18),写自己在太空穿衣。
第三层(19—24),写自己在太空中沐浴。
第四层(25—27),写自己在太空中的睡眠。
2、本文写在“和平号”空间轨道站上“理家”的趣事,也就是写吃食、跑步、穿衣、沐浴、刷牙、刮胡子、睡眠等似乎再平常不过的.情况,这一切都与在地球上不同,你是否觉得很有趣味?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有些什么意义?
明确:吃食、跑步等在地球上是再平常不过的,但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一切就都与在地球上不同了,在人们眼里显得很有趣味。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是太空遨游的需要,是星际旅行的需要,是人类向其他行星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3、文章最后说:“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试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
明确:宇航员精神是探索精神,是冒险精神,是无畏精神,是舍己精神。
4、宇航员是怎样面对太空生活中的困难的?
(1)藐视困难,无暇顾及。
(2)坚持不懈。
(3)想办法克服困难。
(4)苦中求乐,乐在其中。
5、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
在太空生活中,运动、穿衣、沐浴、睡眠等,无不具有与地面生活不同的特点。作者一方面要叙述情况,一方面要解说事理,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使读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例如为什么要跑步运动的问题,作者指出“人的身体,在不用花费力气的宇宙中闲置,就会急剧虚弱。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不适应再变成地球人的需要,甚至也不能处置着陆里的紧急情况,于是就需要锻炼。而跑步运动如果不穿上“连接在跑步机两侧固定着的金属板上”的铠甲,不费力气地跑,哪怕几个小时“也没有用”。作者将这些内容穿插在有关的记叙处加以阐释,使读者明白了太空生活另有特点的原因,学到了知识,激发了兴起;对于壮大未来太空探险者的队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反馈检测
1.选出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脉搏(m) 垒球(něi)
B.沮丧(jǔ) 瞥向(piē)
C.灼烧(zhuó) 凝成(níng)
D.脊椎(jǐ) 拖拽(zhu4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这习惯了太空生活的身体不欢迎锻练。坚持一天两次一小时的训炼需要耗费我能掌握的所有意志与自制。
B.对飞行与漂浮,从软管里吮吸经过脱水、净化的食品我都变得习以为常。
C.高新科技,给人类的生活、生产、生存和发展带来了种种革命性的变化,半点了五彩班斓的世界。
D.我们忙得根本无瑕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
3.对下列句中破折号的意义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理智上,我知道我的头发不比使用香波前干净多少——尘土能到哪里去?——但心理上觉得干净一些。
②24小时的时间变得没有意义了——一天之中太阳会升起15次。
③在我的保险箱里有俄罗斯人提供的一种特殊护牙用品——能戴在手指上的套形湿润棉纱垫。
④铠甲会用70公斤的力将我猛拉到跑步机上——以此来模仿重力的拉力。
A.①解释目的 ②解释原因 ③补充说明 ④解释原因
B.①解释原因 ②解释物件 ③解释目的 ④补充说明
C.①解释原因 ②解释原因 ③解释物件 ④解释目的
D.①补充说明 ②解释物件 ③解释原因 ④解释原因
板书设计
二十七、在太空中理家
杰瑞·M·利宁杰
适应太空生活。 (总)
如何适应太空生活。 (分)
乐观、奉献精神。 (总)
(叙事明理相结合)(语言严密生动)
一、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结构。
2、探讨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并学习宇航员精神,探求未知世界。
二、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的结构。
2、探讨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相结合的写法。
三、学习难点:
感受并学习宇航员精神,探求未知世界。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许多年前,我们就有关于太空的诸多遐想.美丽动人的嫦娥,凄婉忧伤的织女,勾起了我们对太空的无限向往.而今,宇航员果然一飞冲天,他们就是地球的使者,把人类的美好愿望带入了浩淼太空,驶向更为广阔的灿烂文明.他们的生活也将注定成为一道奇观,吸引我们探寻的目光.今天我们就从他们中的代表美国宇航员杰瑞的飞行实录中感受心灵的`律动,激发飞天的豪情.
(二)、生字词拼写检查:
(三)、出示学习目标:
(四)、整体感知课文:
1、作者乘坐的是哪座飞船?他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哪里?在太空生活了多长时间?
2、课题中的“理家”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写他理家?
3、其他段落又分别谈什么?找出中心句,体会文章的结构。
(五)、局部探究段落:
1、太空生活给你什么初步感觉?你对作者的哪种生活最感兴趣?四人小组讨论,达成统一意见。
2、认真朗读该部分,设想自己就是宇航员,用第一人称复述给大家听,尽量通俗易懂。
3、从别人的复述中,你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对你以后上太空有什么借鉴?
4、从全文看,还有哪些地方让你学到了这种知识?
5、总结。
(六)、拓展延伸:
1、作者称自己是前线的冒险者,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结合文章,谈谈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各举一例。
2、你觉得太空生活有何意义?
3、我国航天事业突飞猛进,“神五”上天不久,“神六”今年又飞天了,你们关注过航天员什么?
4、如果“神七”选中你飞天,你将做哪些方面的准备?你又会有哪些设想期待成为现实?
(七)、作业:
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大家对太空飞行有了更多的了解,飞天的梦想也越来越强烈.请把你们的梦想付诸笔端,用诗歌或其他文学体裁表现出来.
知识目标:
理解材料的丰富性和结构的条理性。
能力目标
学习课文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
情感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习时数:
二课时。
环节和步骤
第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激趣,投影有关介绍宇宙飞船、太空飞行、太空生活等方面的图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圈点出生字、难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借助字典词典,加注音和注释。
吮( )吸:把嘴唇聚拢在乳头或其他有小口的物体上吸取东西。
(拖)拽( ):拉。
铠( )甲:古代军人打仗时穿的护身服装,多用金属片缀成。
臀( )部:屁股。
萎( )缩:(身体、器官等)功能减退并缩小。
着( )陆:(飞机等)从空中到达陆地。
脉( )搏:动脉的跳动。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沮( )丧:灰心失望。
瞥( )(见):很快地看一下。
牙龈( ):包住齿颈的黏膜组织,粉红色,内有血管和神经。通称“牙床”。
胡茬( ):短而硬的头发、胡子。
导致:引起。
2.准备复述课文。
三、复述课文
请学生复述课文,师生评点。
四、理清思路
总——分——总
五、板书设计
在太 空 中 理 家
总——分——总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听写生字词。
二、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1.文章一开头,作者说他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全适应了太空生活,请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况?
2. 作者介绍了自己在太空中理家的各方面的情况,请你依照课文顺序说说介绍了哪些方面的`情况?
三、引导学生用勾画圈点的方法,标出表达下列内容的语句:
1.进行某种活动的意义,与地球上进行同一活动的不同之处与难处。
2.作者幽默的情趣。
3.体现太空探险者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四、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对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冒险精神、无畏精神、乐观精神、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发表感想。
五、板书设计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
冒险精神 无畏精神 乐观精神 奉献精神 牺牲精神
教后记:
学习目标:
1.浏览课文,准确复述课文。
2.理清全文结构脉络。
3.理解太空生活中所体现的航天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难点:理解太空生活中所体现的航天员精神。
教学设想:
1.课前阅读、观看一些有关航天的书籍影视,了解太空知识。
①推荐书目:
《太空漂流记 》(海 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1年版)杰瑞M.利宁杰,美国宇航员
《奔向太空》 科学普及出版社
《飞向人马座》科幻小说 郑文光
《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太阳系历险记》科幻小说 儒勒凡尔纳
②网络资源:略
③影视资源:《太空站实录》
2.课前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总体感知课文。
3.学习方法:运用合作方式,多方搜集资料,自主探究;注重将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
4.学具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
5.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交流知识。
师:当我们遥望夜空,总不免要想月球是什么样子的?有嫦娥、吴刚、玉兔、桂花树吗?那茫茫的银河中有牵牛、织女吗?地球上的人类文明是不是一种偶然?浩瀚的宇宙中还有没有其他文明?有没有人类的朋友?从古至今,地球上的人类从没有停止过探寻!(出示PPT图片)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课前所搜集的太空及航天方面的知识。
第二板块:整体感知,总体把握。
1.出示“学习目标”。
a.浏览课文,准确复述课文。
b.理清全文结构脉络。
c.理解太空生活中所体现的航天员精神。
2.读准下列加点字。
吮吸( ) 铠甲( ) 灼热( ) 臀部( )
着陆( ) 萎缩( ) 牙龈( ) 胡茬( )
3.自读课文,梳理脉络。
师:同学们,文章已经读完,你能把文章的脉络梳理出来吗?提到理家,同学们往往就会想到“衣食住行”,那么在太空中理家又指的是理哪些内容呢?
学生阅读、思考,发表观点。
师组织交流评价,并结合学生讨论板书: 跑步 长高 穿衣 洗漱 睡觉 吃食。
第三板块:现场采访,再现情景。
师:现在同学们请将自己当作宇航员,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太空生活片断给大家作现场介绍。
学生为进入角色认真研读课文,先小组讲解,再班级交流。
学生介绍生活片断。
教师聆听,并组织交流评价。
第四板块: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出示思考题:
a.从航天员的叙述中,你能看出人类的太空生活真的很舒适容易吗?航天员在太空生活中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和情趣?
b.假如你要成为一名航天员,你觉得自己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先互相交流,再分条整理,最后在班级内陈述。
教师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并与其他同学一块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第五板块:发展延伸。
1.教师罗列“全球航天事故”。
2.教师引导:结合PPT资料、及课文最后“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试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并归结“宇航员精神”。
3.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
文章不仅将我们带入了崇高的精神世界,也将我们引入到丰富的知识殿堂,结合文章有关的事理解说,谈谈你们从文中了解了哪些科学知识?
例如:太空无地心引力,无压力,容易失重,吃流质,肌肉缺乏锻炼,容易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
第六板块:回顾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吃饭、跑步、洗漱、睡觉这些在地球上最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一切就都与地球上不同了,能够在太空中吃饭、跑步、洗漱、睡觉是太空遨游的需要,是星际旅行的需要,是人类向其他行星发展的需要,让我们学习宇航员身上的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努力学习,争取让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飞得更远、更高!
2.作业。
以“向最喜欢的航天员写一封信,诉说自己的心声”为主题作文,字数500字左右 。
板书设计:
在太空中理家
1、学习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2、了解太空生活,学习宇航员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2、难点: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
[教学时数]一教时
一、导入
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宇航员在太空中活动的情况,引起学生的想像。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总说自己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全适应了太空生活。
第二部分(2—27),分说自己在太空中理这遥各方面情况。
第三部分(28),写自己作为“前线的冒险者”而必须作出的某种牺牲。
三、精读第二部分
提问:这一部分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概括其主要内容。
明确:这一部分可分五层。
第一层(2—9),写自己在太空中跑步运动。
第二层(10—13),写自己在太空中长高了。
第三层(14—18),写自己在太空穿衣。
第三层(19—24),写自己在太空中沐浴。
第四层(25—27),写自己在太空中的睡眠。
四、探究
1、本文写在“和平号”空间轨道站上“理家”的趣事,也就是写吃食、跑步、穿衣、沐浴、刷牙、刮胡子、睡眠等似乎再平常不过的情况,这一切都与在地球上不同,你是否觉得很有趣味?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有些什么意义?
明确:吃食、跑步等在地球上是再平常不过的,但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一切就都与在地球上不同了,在人们眼里显得很有趣味。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是太空遨游的`需要,是星际旅行的需要,是人类向其他行星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2、文章最后说:“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试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
学生讨论、交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
明确:宇航员精神是探索精神,是冒险精神,是无畏精神,是舍己精神。
五、小结
本文记叙了在太空中生活的情况,解说了太空生活不同于地面生活的原因,表现了“在前线的冒险者”的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六、布置作业
这节课是一节想象课,在上课之前我觉得孩子不太容易理解植物,我有预感,这节课不太好上。于是我找了几株植物带到课堂上,通过边观察边讲解植物的特征的形式,让孩子们能更好的了解植物。用摸一摸植物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其中。原本以为学生会不感兴趣的一课,谁知道上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到是比平时上的常规课要高。他们喜欢科幻的东西,喜欢想象的东西。作业时,学生问我:“老师,我这样画可不可以?”“老师,我这样画对不对?”我思考着,学生为什么会怎样问我呢?艺术美的东西是没有对与不对之分的,我们培养学生的并不是要要求每个人以后都能成为艺术家,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是如何审美的能力和如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我告诉学生:“老师没有见过太空里的植物,也不知道它长得是什么样?你想它是怎么样的都可以,因为我们没见过,所以我们画的画每个同学都可以画的不一样。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没有对不对的。”学生听了我的话后,很积极的表现他们的想法,纷纷把他们的画拿给我看。这回,孩子们不再问我对不对了,而是说:“老师,你看我的画,我是这样想的。。。”
整节课下来也有不足之处,由于我的启发还不够深入,学生想象的广度还不够,尤其是太空植物的各种特点,还存在雷同现象。我想,下节课我可以带些别人画的太空植物来给学生欣赏。美术课中,我过多的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了,有时适当的一些绘画技巧是应该需要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如何教学生画好一幅完整的画。
这是一篇科幻文,描写的是“我”在太空医院治疗烧伤的神奇过程。
在教学中,我以“神奇”这个词语为主线展开教学。与上一篇课文一样,也是以学生的自读为主。在整体把握课文时,我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自己所了解到的太空医院。于是学生提到了“神奇”。“你从哪里体会到了太空医院的神奇?请大家认真的默读课文,把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划记起来,多读几遍,呆会与你的同桌分享阅读感受。”在课堂上巡视,发现许多孩子都能能抓住没有引力伤口不会接触被褥、医疗设备能够用意念控制、太空没有空气伤口不会被感染、如衣服一样的保护膜保护伤口等主要细节。在进行交流时,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以促使他们语言的内化,并要求听的学生认真倾听,随时对发言同学所讲的内容进行补充。因为不同的.学生对于同样的内容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有的内容被学生反复提出反复地读,来来回回,课文的内容就被孩子们熟知了。
在下课时,有个孩子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太空里没有氧气,医院里的病人和医生们是怎样生存的呢?我知道这不过是一篇科幻文,肯定有不符合现实的地方,学生能敏锐地觉察并提出来,虽然我不能回答他,但我从心里感到高兴。我利用这个契机鼓励全班的孩子,多读相关的文章,去了解更多,由此把阅读引向课外。
在执教《太空种子》一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尝试教学:
一、个性朗读中,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太空种子》这篇用童话形式描述的科普短文,人物的对话特别多!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少讲多读是很有必要的!如在朗读:西红柿种子大声说:“我们是种子,本来应该在地球上,为什么要到太空来?”开始,孩子们的朗读很平淡,没有什么激情!在此,抓住“大声”一词,引导学生想象当时说话的声音!在我的提示中,有的孩子读出特别着急的语气;有的孩子读出充满疑问的语气;有的孩子读出充满天真的语气;有的`同学读出充满害怕的语气……每一种语气的朗读,都迎来了阵阵掌声!这是孩子们独特的理解与感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孩子们的个性理解,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朗读,只要孩子们表达出自己体会到情感,我们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此,激发孩子们读书的积极性。
二、抓住文本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理解3自然段时,抓住词语“七嘴八舌”,引导学生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孩子们能够说出人很多。然后引导孩子们想象飞船中的其它种子会说些什么?在我的引导中,孩子们这样说:茄子种子说:“让我回家,我要回地球!”;土豆种子着急地说:“我要回家,我要找妈妈,我要把自己种到地下!”豆角种子说:“计算机博士,让我们回地球吧!”......从孩子们的语言表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的思维在活跃!
三、适时地让学生动动笔,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我们可以给孩子创设一个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在理解太空种子的好处这个问题时。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课文画一画:“太空种子”有哪些好处。孩子们在我提出问题后,自己认真地读书。而且呢够用笔画出来。在孩子们读、思、画的过程中,也在指导孩子怎样去解决问题!
语文课堂,面对多种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我们细心地品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对于教材的把握还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