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小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一课时小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3-06-18 19:22:19

  第一课时小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一课时小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1、第一课时小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习目标:

  1. 结合“买文具”具体情境,体会小数的含义与特征。

  2. 能认、读、写小数。

  学习重点:

  简单小数的读写

  学习难点:

  1. 小数意义的理解。

  2. 小数的写法。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说说你对元、角、分有哪些认识?

  2.你会读出下列小数吗?

  例: 每支铅笔0.50元(读作:零点五零元)

  每支钢笔 8.00元 每把尺子1.06元

  每个笔记本3.50元 每盒水彩笔 16.85元

  3. 你能用小数表示下列的数吗?

  5元4角=﹙ ﹚元 15元9角=﹙ ﹚元

  二、自主学习新知

  1.认识小数

  ﹙1﹚教师出示“买文具”具体情境图,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多少。

  ﹙2﹚学生独立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

  每个笔记本﹙﹚元﹙﹚角 每把尺子﹙﹚元﹙﹚分

  每支钢笔﹙﹚元 每支铅笔﹙﹚角

  每盒水彩笔﹙﹚元﹙﹚角﹙﹚分

  ﹙3﹚学生自主认识这些小数

  ﹙4﹚师随机说明:像3.50,0.50,8.00,1.06,16.85……这样的数都叫做小数。

  ﹙5﹚同桌合作交流:观察小数,你能发现小数有什么特点?

  ﹙6﹚交流反馈小数特点。

  2.小数读法 ﹙1﹚ 自己试读小数16.85。

  ﹙2﹚ 学生合作互读小数:3.50,0.50,8.00,1.06

  ﹙3﹚ 学生自主归纳小数读法的要求。

  ﹙4﹚ 自我检测:读小数。

  0.02读作: 20.00读作:

  3、小数的写法。

  ﹙1﹚师随机提出问题。

  ﹙2﹚学生互相探讨小数的`写法。

  ﹙3﹚反馈小结小数的写法。

  ﹙4﹚学生互读互写。

  三、老师根据学生互动结果进行课堂总结。

  四、检测达标

  1.基础达标题。

  找小数。﹙在小数下面画横线﹚

  2 3.2 0.02 1.00 50 10.00

  读小数。

  0.7 读作: 0.09读作: 10.02读作: 10.00读作:

  2.巩固提高题

  2元1角=﹙ ﹚元 7.52元=﹙ ﹚元﹙﹚角﹙﹚分

  50.50元=﹙ ﹚元﹙﹚角﹙﹚分 8分=﹙ ﹚元

  10元2分=﹙ ﹚元 1角5分=﹙ ﹚元

  五、拓展迁移

  小熊的妈妈带小熊到超市购物,他们买一支牙刷1.23元,一盒牙膏3.46元,聪明的你能否用你所学的知识算出小熊的妈妈一共花了几元几角几分?

2、第一课时小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

  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

  (7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和少些1课时;

  教学目标:

  1、 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 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培养知识迁移儿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解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别100以内的数吗?(指定三四人说一说)

  老师手里有很多雪花胶片,你们猜猜看可以用100发内的哪个数表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

  下面请你们也抓一把雪花胶片先猜一猜有多少个,然后再数一数是多少。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谁大谁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 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图。提问:今天 小松鼠和小兔去海边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你能看着图说出它们做了一件什么事吗?你还看到了什么?

  看着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小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呢?你是怎样想的?

  2、合作交流 谈话:请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在班内交流)。

  3、谈话:在这道题里比较哪一个小动物拾的贝壳多就是比较38与46哪一个数大。 你能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师板书:46 38

  指定学生上黑板。

  全班学生读一读算式4638。

  4、教学试一试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几组数,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请打开书第14页试一试看着计数器比较两组数的大小。(学生在书上完成并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 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 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小白菜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

  口答: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4、想想做做第4题。

  (1) 指定一个学生(座位号是两位数的)说出自己的座位号。

  谈话:他的座位号是两位数(板书:两位数)你知道两面三刀位数是什么意思吗?请座位号是两位数的同学都站起来。其他同学的座位号是几位数?

  (2) 写出三个个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

  学生写好衙提问:你写了哪三个数?谁最大?谁最小?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吗?

  (这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余学生装在座位上排) 为什么这样排?(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排)

  个位上是6 的两位数有几个?(顺次说一说)

  (3)写出三个十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让学生多独立完成后再相互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刚才小朋友写了几个数,老师也写了三个表示天气温度的数(2度 20度 35度)我们一起读一下。

  你能猜一猜它们各是什么季节的气温吗?(小组讨论后汇报)

  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出示每个季节的景象图)你能用符号表示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6、想想做做第6题。 独立填写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7、游戏(排路队)

  (1)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还想写数吗?请你们每人再写一个数。在小组里比一比谁写 的数最大,谁写的数最小。

  (2) 排路队:出示路队旗(旗上分别写着:比30大而比60小的数比30小的数、 比大的数)

  根据刚才自己写的数到前面来排队,然后排着整齐的队路队下课。

  教学后记:学生的合作能力不够强,时间安排不够

3、第一课时小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的:

  1.认识13个生字,做到会认、读熟,鼓励学生看上下文随文识字。

  2.掌握10个生字的音、形、义,能自主分析字形,并能在田字格内规范书写。

  3.熟读课文,通过讨论问题“为什么大家说马莎长大了?”懂得长大的标志不在外表“像”,而是要“懂事”——关心他人,承担责任。

  教具准备: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师生齐背《我长大了一岁》。教师:长大了一岁,多高兴呀!有一个叫马莎的小朋友也想快快长大。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马莎长大了》(板题。齐读。“莎”字注上拼音)“莎”是一个新的生字朋友。大家一起拼拼音节,认认字。

  二、识字,初读课文:1.自己试着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听读识字。师:大家听着录音,用心记你不认识的生字的名字(放录音)

  你打败了哪几只“生字拦路虎”?请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

  (将扫描的课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学生交流:我认识了第几段第几行的什么字) 谁还有不认识的字?大胆找出来。

  (学生反馈不认识的字)

  哪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就由他来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教他,

  (课堂营造生生互动的氛围。如果遇到未在生字表内的生字,如:卷、像、鞋等,教师可发问: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名字的?如有学生提出是根据上下文猜出来的,可对这种方法表扬鼓励)

  3.出示词语

  (课件显示。从课文中将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摘出来,生字设置成红色,带拼音,两个多音字“发”“觉”设置成蓝色,如下:穿上 头发 有一次 扫地 干净 回家 倒水 懂事但是 全家 觉得)

  全班齐读,遇到穿彩色衣服的生字,用心记一记

  (当学生读到两个多音字时,教师提醒一下,这两个字另外的名字叫什么。)

  (词语接龙:男、女生轮流读。)

  4.出示13个生字

  (课件显示。将每个生字放在一粒种子中,学生每读对一个字,种子就破土而出,长成小芽芽。)

  师:这几个生字非常调皮,它们钻到了小种子里,小朋友读对了,种子就会变成小芽芽。你觉得哪个生字最难记,就勇敢地站起来读。

  (全班活动)

  (游戏:生字卡片开火车。)导语:小司机,快坐好,生字卡片开火车,呜——(火车头到哪一行,哪一行开火车读。)

  三、读通课文,读熟课文。

  1.谁想读第一自然段?怎样才能长大呢?马莎想了好多办法。咱们赶紧看看吧!(将第一幅图板画在黑板上)

  2.图文结合,学习第二、三自然段。马莎想了哪些方法?

  (学生交流图意。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她穿上妈妈的高跟鞋,又学姑姑的样子,把头发卷成卷儿……”引导学生读这句话,教师重点指导好“卷成卷儿”这个词。)

  看到这样打扮的马莎,大人们是怎么说的?

  (指导朗读时,考虑到学生不能模仿大人的语气,因此教师有必要做一下示范并加上动作)。随之请1~2名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继续范读,然后再个别读,全班读。)

  (交流体会:咱班小朋友对马莎说点什么?在讨论中使学生感悟,成长的关键不是外表“像”)

  马莎又去干什么了?(同时出示第二、三幅图)

  3.图文结合,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交流图意)谁能看图说一说?

  (随着学生交流的'次序,引导学生自己小声读读找出相应的段,然后组织汇报展示。将两段活动分别打在投影仪上,根据学生读书的次序,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指导学生读好“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把地扫干净了。”做到通顺、不漏字、不添字。另外,还要指导朗读妈妈的话,教师可这样引导:“哪个小朋友能像妈妈那样,读读妈妈的话?”读完后,请学生评一评,发挥以评促读的作用。第四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学生容易加上“好像是”。在读之前,教师提醒学生看准每个字去读,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组织男女生比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女生或男生想读谁说的话,就读一读。将妈妈的话和爸爸的话,分别出示在屏幕上。引导学生注意:爸爸、妈妈夸小马莎的话一样吗?哪儿不一样?为什么他们说的话不一样呢?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成长的关键是要懂事——关心他人,承担责任。)

  爸爸说马莎长大了,大人们也是这么想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组织交流:为什么大家说马莎长大了?

  四、拓展活动:马莎以后自己会怎么做?(采取多种形式可以说,可以演……)

4、第一课时小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复习元音字母发音及变化规律

  重点难点:

  这部分重点是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发音规律和读音规则, 过好语音关。英语课程标准二级目标提出: 要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 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 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了解单词有重音; 语音清楚、语调自然。在复习语音知识时应强调了解语音知识的意义, 而不是语音规则的掌握; 强调语音知识在交际中的作用, 而不是语音知识本身。从而为学生继续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行总复习时,可按照以下板块来分类复习。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A) 元音: a e i o u

  Aa cake, face, date, snake, grape, make,game, plate, later, name, lake, etccat, map, hat, sad, happy, black, etc

  Ee evening, we, he, be , she, these, etcbed, help, elbow, desk, ten, leg,eleven, dress, egg, hen, yes, very, etc

  Ii ice, time, bike, ride, white, Friday,library, rice, like, nice, kite, size, etcpink, six, in, pig, fifty, river,windy, sick, sister, sit, milk, fish,slipper, in, thin, big , swim, it, etc

  Oo home, nose, rose, go, those, hole,close, hotel, old, hello, rope, cold, not, closet, box, fox, lock,lot, shop, rock, office, orange, on, etc

  Uu sun, sunny, run, fun, jump, lunch,supper, under, truck, duck, donut, us,Sunday, hundred, etc computer, Tuesday, excuse, unit,January, avenue, music, use, etc

  B) 元音字母组合

  E — tea, speak, dream, east, easy, teacher,leaf, leave, read, jeans, meat, cheap, etc;breakfast, bread, sweater, heaven, head, etc

  ee — see, need, queen, sheep, teeth,green, sleep, nineteen, street, knee, etc

  oo — toothbrush, zoo, cool, food, noodles,Kangaroo, school, afternoon, cookie, etc,classroom, book, foot, look, good, bedroom, cookies, wood, etc

  ou —blouse, house, mouth, mouse, south,cloudy, about, etc

  ar — department, arm, car, park, March,apartment, far, marker, hard, party, etc

  or —morning, north, for, corner, short, shorts, story, horse, forty, etc,homework, work, doctor, world, word, etc

  ir — shirt, bird, skirt, thirsty, thirty,third, circle, first, girl, etc

  ur — Thursday, purple, curly, hurt, nurse,hamburger, Saturday, etc

  er — sweater, sister, teacher, letter, supper,computer, burger, under, corner, tiger, etc

  ear —ear, year, near, hear, dear, etc

  ay — X- ray, day, May, play, may, always, today, gray, okay, way, etc

  ow —tomorrow, know, below, slow, elbow,yellow, show, snow, bowl, etccow, now, brown, flower, down, etc

  oa —coat, boat, goat, road, etc

  C) 辅音字母组合

  sh — cashier, she, sheep, shoes, fish, etc

  ch — chicken, teacher, chalk, chair, chant, children, much, China, etc

  tr — waitress, tree, street, truck, traffic, strawberry , trick, etc

  dr — drink, dress, drive, dream, draw, etc

  th — theatre, thirsty, three, think, third, Thursday, teeth, etc;mother, father, this, that, they, brother, these, their, etc

  wh —where, what, white, when, why, etc

  作业布置

  总结今天的复习内容

5、第一课时小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课本737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红色、绿色的纸条,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森林中谁是大树的医生吗?

  2.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让学生说一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想:在这个问题里,是谁和谁在比多少?

  喜鹊和黄鹂究竟谁捉的虫子多?谁捉的虫子少?

  多的比少的多了多少?这三个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2.操作:先把一张纸条贴在黑板上,说明这是黄鹂的只数146只,再问:喜鹊的'纸条要比着黄鹂的怎么样?说明还要长,因为多38只虫子。

  146只

  黄鹂

  多38只

  喜鹊

  ┞有 ?只

  3.在纸条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列式:146+38=184(只)

  汇报算法。

  小结:多的=少的+相差的。

  4.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引导学生用纸条摆一摆。

  146只

  黄鹂

  少12只

  啄木鸟

  ┟有?只 ┨

  问:在这里为什么要少一块呢?从而发现:求啄木鸟的只数就是从146里面去掉12,列式:14612=134(只)

  小结:少的=多的相差的。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自主练习第1题

  做这道题时,可以让学生借助纸条图摆一摆,弄清题目数量关系,并在全班交流,然后正确解答。

  2.第2题。

  让学生根据信息自己提问并解答,若有困难,就建议学生使用纸条图来帮助。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6、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节词汇课,主要学习6个关于职业的单词,初步认知句型What does your father do?。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不同的方法教授新词,比如用teach+er引出有些动词后加er变成名词的规律,教授新词singer, writer,同时完成let s start;用学生学过的职业单词policeman和policewoman,引出英语有些职业有男女之分,教授actor和 actress,同时学习C部分的good to know;用卡片直接教授artist和TV reporter。用不同的'方法教授新词,避免单一的卡片教学,而且灵活处理教材,把整个单元中和本课有关联的内容都融合在一起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操练单词时,不是为了操练而操练,而是把职业单词放在句型She/He is a/an…里面操练,做到在句型中操练单词。在学完问句What does she/he do?并进行操练时,虽然课文里的句型问的是父母的职业,但由于班上学生父母的职业不在本课所学单词里,而且很多家长无正规职业(课前我做过调查),如果让学生问答父母的职业,交流起来有困难,所以我放弃了让学生问答其父母的职业,而是让学生问答熟知的影视明星、作家、画家、记者这些和本课职业相关的,比如What does Zhou Jielun/Bing Xin do?这样不仅交流起来方便,而且很好的操练了本课所学单词,学生兴趣也十分高涨。

  当然,在本节课中也存在一切问题。比如singer的发音虽然老师强调了,但学生还是容易读错,需要作进一步讲解;学生对a/an的用法容易出现混淆,在板书设计上应该在每个职业单词前都加上a和an,也需要反复强调。

7、小学《画家乡》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画家乡》一文通过对五个孩子所画家乡——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的描述,让孩子们感受祖国多么辽阔、多么伟大!本文语言优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渗透着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文章中五个不同地区的孩子的家乡美景,贴近生活,根据课文图文并茂、语言优美等特点,应以插图设计教学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

  我在第一次备课时,参考了许多他人的优秀教学设计,从欣赏祖国各地风光图片导入,用“自己出生在哪里?”这个问题,引出“家乡”这个概念,通过夸夸家乡的美,让他们在课前就带着对家乡热爱之情来学习课文,从而能为后面理解每位小朋友把自己家乡画的这么美,是因为爱家乡做下情感铺垫。接着让他们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为了反馈他们初读的情况,下一环节,我设计的是出示本课所有带生字的词语,让他们读准字音,然后去掉拼音,让他们在词语的语境中初步认识本文的生字。再来又让他们带着“文中有哪些孩子,他们住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全班齐读课文,目的是为了巩固字音,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然后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家乡,读好它,等下请你来介绍,这以环节的设计,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反馈课文朗读情况,给文章难读字正音。其实到这里为止,还只是初读课文,而我一节课的重点其实在对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包括生字学习、内容理解、感情朗读、生字书写。在备好这课以后,我就担心时间不分配,重点内容在仓促的后半节课里不能很好落实。

  第一节试教课我请了有多年低段教学经验的许配红老师来听课,在认真地听取了她对我这节课的评价与建议,以及自己对这节课的反思,我对教案做了第一次修改。我把初读课文的环节做了必要的删减,把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认知环节与自由初读课文相结合,让他们自己带着问题读好课文,然后又充分用好课本中的插图资源,让学生在看图说话中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此对教学环节的有效合理地整合,既使教学思路更清晰,同时也节约下教学时间为落实教学重点提供了 充裕的时间。同时,第一节试教课后,我与许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更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经验,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你一定要要求学生把句子说完整,而不是接着你的半句话来回答问题;朗读的指导要有递进的层次,而其中评价语的准确性很重要;对于低段学生不宜将自学要求很书面化地用幻灯片出示,语言要更儿童化点,宜于学生接受。

  我将第一次修改好的教案给教研师训部的王部长看,王部长耐心地将教案还需进一步修改的地方与我进行了分析,她指出应将“出示本课所有带生字的词语,让他们读准字音,然后去掉拼音,让他们在词语的语境中初步认识本文的生字”这一环节删除,因为这一环节感觉与后面的`随文识字有点雷同,感觉上起来会很绕。然后,在王部长的帮助下,我又将写字环节与课文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认识要写的生字,并学会写这些生字。通过王部长给我磨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如何将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有效地衔接,并做好过度语的设计,使得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过度自然;要细化各个教学环节,要对学生进行充分预设,要在备教案的同时,更要备好学生。

  对第二次修改的教案,我又进行了试讲,由挂职陈校长为我提意见,进行第三次修改。陈校长对文本的解读非常细致,她提出的修改意见让我意识到了语文课程基本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而我的这堂课缺少点人文内涵。我抓住了“画家乡”这条主线,却忽视了文本深处“爱家乡”这条副线,因此弱化了本节课的人文教育。在陈老师的建议下,我第三次修改教案,在对第二自然段感悟教学中突出了“爱家乡”的主题,让学生明白正因为小朋友“爱家乡”才把家乡的大海画的这么美丽,才把家乡的特产画的这么多。后来在第二次试教中,我发现抓住了这条副线,学生的情感特别容易被激发,同时也让他们特别能理解为什么小朋友们的家乡会这么漂亮,在朗读技巧稍加点拨的基础上,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就特别到位。

  经过这三次修改,我的教案基本完善。第二试教后,自我感觉整体框架很流畅,教学思路清晰,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和遗憾的地方。比如,评价语的匮乏与不准确性,使得朗读指导不到位,学生情感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对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教学有点绕,不是很流畅;教师自身语言太罗嗦,老是重复学生的话,让人感觉课堂是属于老师的“表演”舞台,而不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应该将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说,开心地学。

  在对教案进行了第四次细小环节的修改和吸取几次试教失败地方的教训,我终于将一节比较完善的教学课展示给了学校领导和区教研员,这也是我将见习一年的教学展示。很高兴教研员和听课老师基本肯定了我这节课抓住了低段的特点进行教学,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接受知识。在结合教研员对我的课的点评和我自身的反思我认为还有以下几点不足和今后需要努力的方面:

  1.一节课应给有始有终的感觉,我非常遗憾自己这节课自始自终没有将课题《画家乡》出示给学生看。其实这跟我平时上课不板书课题是又很大关系,平时总是在课件上打好课题,让学生读下。这次公开课,因为紧张就更加忘记写好课题,让学生读一读。

  2.备课时应该设想得更周到一点,尽量简约教学板块,丰满教学细节。这节课一些细节,我处理得不是很到位,比如,在“整体感知课文”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说一说“认识了哪些孩子,他们的家乡分别在哪里”,然后又让他们看图猜一猜这是谁的家乡,本来这样整体感知就已经可以了,可是我还开火车让学生再反复说,浪费了教学时间;又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只是接着我的话回答,没有将话说完整,而我没有及时指出让他们纠正。

  3.低段的教学重点还是识字和写字,应该多留时间给孩子书写,同时还要展示学生的书写,采用生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

  这次公开课不仅给了我展示的机会,其实我觉得更是给自己一个学习的机会,我非常地珍惜,并且也非常感谢给我指导的每位老师,我从他们每次给我指导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这些宝贵的财富是用金钱买不来的。同时,通过这次公开课,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很多不足和需要努力的地方,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将自己好的地方做的更好,向师傅请教,向同事学习,将自己弥补自己不足的地方,争取下次能又更大的进步!

8、小学三年级《赵州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匆匆地上完课,感觉脑中一片空白,心中只有一种荒唐的感觉,这是一节课吗?教师的讲话语无伦次,提出的问题不明确,毛病百出,致使学生上课回答不上来。这一切都是我课前始料未及的,上课慌乱的情景到现在还一直在我的脑中浮现。自己反复的思考着,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是在一开始我本意想体现学生的自主,让学生喜欢哪段读哪段,结果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学生一下说出了我喜欢第三自然段,学生说“因为这段话写出了赵州桥非常的美丽。”进而让学生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如何美丽的?接着我们班的邢天铎同学说:这段不但写出了赵州桥的美观还写出了赵州桥的坚固。接着我就出示了这一句话: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问孩子们哪段讲了坚固,哪段讲了美观。这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但问题恰恰出现在这:问孩子这句话在全文中来看是一个什么句子?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一下把孩子们问倒了:是中心句,总分关系。学生胡乱地说了一堆,局面很是尴尬,很是荒唐。我此时才深深地醒悟,原来孩子们以前没有见过这种句式,教师应该直接告诉孩子这样的句子就是过渡句,那就不会出现混乱情景。后面的课简直都把孩子们的激情都抹去了。课后我询问了学生:你们以前没有见过过渡句这样的句式吗?孩子很是难为情的说:没有。听到这,我觉得自己备课太不充分了,怎么就忘记了这个问题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新知识呢?哎,真是后悔莫及。

  再就是个人素质较低,应变能力较差,语言不够精炼,问题罗嗦。如在检查预习的时候提的问题不够好。若改成通过读课文,你对赵州桥都有哪些了解或赵州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样孩子们说话的机会就多了。

  由于这么多的毛病,让我感到很是难堪,真有点没脸面见在坐的同事,人家怎么上的那么好而自己呢?我的这些举动让我们细心的组长李霞老师发现了,她有点安慰又有点提示地说:“你怎么有点在给初中的学生讲课呢?那个过渡句孩子们不知道你就应该直接告诉孩子们就行了”李老师这样一说,让我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接着说你一开始不该先讲第三自然段,应该先讲第二自然段,这样一提示我忽然让我醒悟过来,是呀在课堂上,我在讲第二段的时候孩子们说得非常好,如果讲完第二段再接着引出那个过渡句,就很自然,孩子们也会很容易接受。

  此时我深深的意识到,随着新课改潮流,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不应该所有的文章都应该那样设计的。有时候关键时刻应该还是需要教师的正确的引导。如果今天老师能够及时正确的引导,我想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笑话的。再就是如果想发挥学生的自主,就应该好好备课,备好学生,备好教材,正像上次苏主任说得那样,向杨昱婷学习,精心钻研教材,找出关键的地方,关键词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总之需要我学习需要我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我也将继续努力的学习,虚心向别人请教,争取更大的进步,缩小与别人之间的差距。

9、小学三年级《赵州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思路很清晰,主要讲了赵州桥的三方面内容:雄伟、坚固、美观。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学这篇课文,很容易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首先,以简驭繁,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扫清字词障碍。字词教学是讲读每一篇课文经常性的任务,同时又最能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的功力。我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先后出现的生字难词轻松愉快地进行了学习。初步扫清了字词障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把学生的思路引进课文,为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重点做了良好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其次,化难为易,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手段。我把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作为课文的重点。限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让学生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是比较困难的,在学生默读课文时,我要求对照书上插图,在初步了解赵州桥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出示图片,引导全班学生研究。此外,我尊重学生的发言,从多方面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师生双向情感交流中启发和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这堂课上完,我认为成功之处有:

  1、设计课件务实。我在设计

  制作课件时,首先明确该课件应达到什么目标,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力求美观实用,让孩子形象直观地感受。

  2、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思路清晰。开课伊始,我出示课题后,首先出示学习目标,然后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指导,力求完成每一个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生依据学习指导默读课文,并用“----”画出描写赵州桥特点的词语:雄伟、坚固、美观,从而直奔重点段。

  3、学习目标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围绕课文学习重、难点,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了解赵州桥的特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积累语言。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重视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

  阅读是现在读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地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在指导朗读第二、三段时,通过找重点词句,使学生体会到赵州桥的雄伟和美观,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地读表现出来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当然,本课还有许多遗憾之处。如:1、课上下来感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师生配合不够默契,没能让让每一位孩子真正地动起来。2、课前没收集好关于赵州桥在建造时的一些书面资料。3、课堂调控能力还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勇于实践,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真正理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意义所在。

10、小学三年级《赵州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新一轮的课例教研活动又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当我迫不及待地登陆教研中心的网站,看到三年级的研讨课文是《赵州桥》时,我的心中真的一喜,原因是假期里我们考的教学设计就是这一课,由于我以前没有教过三年级,考试时我竟把整篇课文设计成了第一课时,所以想借着教研的机会好好学学。

  这次课例教研崔老师给我们提出的研究主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建高效课堂;研究重点是说明文教学如何体现语文味。何为语文味?我们教研组认为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下面我想谈谈听了同组姐妹的课以及自己授课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晓红的课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教师不是单纯依靠课本的只字片语,而是挖掘他们背后的文化底蕴。比如从一个“创举”的背后挖掘出赵州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拱桥要早多少年?当时有没有这样的桥?晓红还调出了国宝档案中的资料补充到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受到祖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老杨的课最令我难忘的是几组数据的调入:赵州桥在经历10次洪水,8次地震摇撼之后,仍然安然无恙。存在1400多年中,仅仅整修过9次。1400年后世界对它的评价等。我想听完了这些,没有哪一位同学不佩服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学生朗读时的惊叹、民族自豪之情也油然而生!

  我上的是第二课时,重点学习的是第三自然段,在备课时我设计的这课时的目标有:一、认识过渡句并了解它的作用;二、有感情地朗读这段,真实感悟图案的精美;三、小练笔:学习本段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写一个片段,并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这样的句式。

  在处理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时,我运用课件把句子分解,让学生先弄清这座桥不但坚固是指什么?(上一段内容)然后再让学生说美观是讲什么?(下一段内容),并让学生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学生就知道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前半句在总结上个自然段,下半句在引出下文。

  对几种雕刻图案的处理,我是先让学生看课件中展示的图案,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动作表现将自己看到的画面说一说,教师及时加以评价。然后让学生读文,看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描写的,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再次朗读。学生体会出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也是优美的,体现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心中自然产生一种自豪的情感。之后采取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的形式进行朗读指导。最后,采取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背诵积累。

  三年级是写作的起始阶段,一些必要的写作方法应该贯穿课堂教给学生。《赵州桥》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总起句、过渡句的运用。所以,我在这方面花了稍多的时间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总起句,总起句的作用是什么。在指导学生围绕一句话写一个片段时,我给学生确定了几个主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主题进行写作。对这些初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培养了写作兴趣,让他们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

  当然我的课堂当中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让学生了解分号的用法部分,在备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请同学们想想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能否交换顺序?你发现了吗,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三个句子之间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2、同学们,这样读了以后,你们明白了用分号的道理吗?这里“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是不分先后的,可以先说中间一幅精美图案,也可以先说后面一幅精美图案,中间用分号,最后用句号。这说明分号前后的三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可是在实际课堂中可能由于时间的关系,急于往下进行,结果把这部分给删掉了。还有就是在练习说话训练时,只有少数优等生畅所欲言,在夸赞桥栏精美的图案,夸赞的方式有点单一等。今后我要再深入研究教材,既要让学生学好学扎实,又要创建高效课堂,不要每篇课文都面面俱到,而是每篇课文训练有侧重点,把握时间,拓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