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兄弟连》观后感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影片《兄弟连》观后感
平时我喜欢看战争剧情的电影或电视剧,而且特别喜欢看抗日战争类的题裁。因为从中可以找回国人那段惨烈历史,可以唤醒心中强烈的爱国情怀,可以激励自己拼搏向前的步伐。
我曾经看过《兄弟连》这一部剧,剧中最吸引我的是中国抗日英雄那救国的发奋激情和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
《兄弟连》讲述了日本鬼子入侵我国时,水火不容的“国共”两支七零八落的队伍,为背负着各自的职责和使命,利益和荣誉,精神和信仰在深山老林,相互角斗。厮杀过后才发现,原来他们之间应该共同仇恨的对象是外侵的日本帝国主义,应该维护的是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尊严。虽然剧中这两支不同党派的队伍平时打得你死我活,后来却相互称兄道弟,联手组建一个兄弟连,来抵抗日本鬼子,打了无数场战斗,牺牲了不少战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儿女。当祖国面临危难的关头时,身为祖国儿女的'他们必须要重新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抵抗外来侵略。
在影片中,我看到兄弟连被日军重重包围的深山中,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和日军展开了惨烈的殊死搏斗,牺牲了无数的战士。也许,有人会说,死了那么多人,干脆别打了。其实不光是有些人,即使在片中,也有人这样劝过两位队长,可是两个队长却异口同声地说:“不!”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说过:“这是为保卫祖国而战,死也值!”这句话一直在我耳畔回荡,这不仅包含了队长坚定的信念,更包含着所有人对祖国的爱!为了祖国,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他们牺牲了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情感,这就是爱国!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主人,如果有人危害我们的祖国,请抛开你的胆小与怯弱,为了我们的祖国,与敌人抗战到底,就像《兄弟连》中曲虎说的那样:“国家是需要大家不怕艰苦,努力付出才能保住的,就算为祖国战死了,我们也是毫无怨言!”这句话多么有力,又多么激动人心!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经典的老电影——《英雄儿女》。
这部影片是由巴金爷爷的小说《团圆》改编而来的。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某团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勇敢作战。刚从医院回部队的战士王成要求参战,并拿出父亲鼓励他杀敌立功的《英雄儿女》观后感来信给张团长和王文清政委看,王文清这才知道王成就是自己的老朋友王复标的儿子。原来十八年前,王文清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妻子被敌人杀害,不久他也被捕,老工人王复标收养了他的女儿王芳,此后双方失去了联系。
在战斗中,王成英勇奋战,壮烈牺牲。在全军开展向王成学习的运动中,王文清认出该军文工团员、王成的妹妹王芳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王文清没有立即与王芳相认,而是帮助她完成歌颂王成的创作任务,并鼓励她以实际行动向哥哥学习。后来,当王芳在阵地上为炊事员演出时,敌机突然来袭,她为掩护炊事员而负伤,被送回祖国医治。一个月后,王复标参加慰问团赴朝慰问,王芳也伤愈归队,三人在前线团圆。王复标将真情告诉王芳,两位父亲都勉励王芳向哥哥学习,当好革命接班人。
影片的经典片段——王成背着发报机,看到敌人已把自己包围,对“延安”说:“为了战斗的胜利,向我开炮!”然后就拿起一个爆破筒,拔掉导火索后英勇地跳下阵地,与美国鬼子同归于尽。
看完电影,我的感受很深。战士王成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虽然中弹了,但对美国鬼子的仇恨让他把疼痛放在脑后,继续单独与众多敌人作战,直至壮烈牺牲。
为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有多少战士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光荣牺牲。为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又有多少父母,儿女,妻子,在背后默默流泪……
感人的节目,看完《美丽心灵——献给老师的歌》我的眼睛湿润了,有自豪、有幸福、有酸楚、有崇敬,心中五味杂陈,老师是多么平凡而又光荣的职业。
“亲爱的老师,我怎能忘记你,小花儿吐出芬芳怎能忘园丁的培育。”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是我们人生的引路人。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传递出对老师纯真的爱,作为老师此刻是最幸福的。
伴随着歌舞《老师》、《幸福瞬间》,歌曲《老师我总是想起你》、《世界因你而美丽》,以及诗朗诵《老师的誓言》、教师之歌《心曲》等精彩演出,晚会讲述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周小燕上海音乐音乐学院的周小燕教授已经九十四岁高龄,她已经在教育岗业上坚守了七十多年了,为国家培育出了多少音乐人才啊!当主持人问道她的字典里真的没有“退休”二字吗?她回答说:“我想没有了。”当她的学生一边唱歌一边把手中的鲜花送给老师时,我相信这是一位老师最幸福的瞬间吧,那是桃李芬芳的喜悦!被誉为“中国的霍金”—金展鹏老师,他的生活只有两种姿态,躺着,他依然是科学家;坐着,他依然是老师。他瘫痪在床,却教出了20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他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人,因为他有很多出色的学生,而学生们也为拥有这样一位老师而感到幸运。
乡村教师周宏军用自己的双肩扛出了一个学校,就在这条山路上,周宏军老师来来回回走了38年,义务帮学生挑生活学习用品,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旅游规划设计。行程7万多公里,足可重走六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环绕地球赤道两圈。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国旗班的战士送了周宏军老师和他的学生一面鲜艳的国旗,这是对一位乡村教师最好的褒奖!
最美乡村女教师曹瑾,大学毕业后毅然决定去支教,为了不耽误孩子毕业将病情拖延到癌症晚期,在她生命中第一个教师节的前一天晚上,她写下了遗书:有一个心愿,请您们同意,如果我走了,我想把我的眼角膜等有用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尽管《兄弟连》被评论者称为“中国人有观赏障碍“,并被冠以“场面血腥、枪杀战俘、抢劫财物、露水爱情”等少儿不宜的诸宗“罪”,然而,该剧通过再现血腥场面所表现出来的对战争的反思、通过美军这支人们眼中的所谓“正义之师”在战争中的行为所表现的对人性的思考,“棋子说、罪恶论、本能学”,也许这才是名导斯皮尔伯格真正想要表现的本质东西。电视剧是在贝多芬的乐曲中开始的,又是在贝多芬的乐曲中结束的,处处流露出伤感。战争是一本充满了血与哀伤的生命哲学。不过,战争无论正义与否,它的残忍永远超乎想象,正如《兄弟连》一样,战场的温情与爱情,永远无法弥补那份残酷的痛。
在《兄弟连》中有一句很精彩的台词:“我们像是在打橄榄球一样,机械地一码一码推进,我们只是棋子,战争的棋子。”这其实也就是这部电视剧有关战争的“棋子说”。在《兄弟连》中,每当宣布士兵出发的时候,士兵们都是沉默,长官没有激情澎湃的演讲,士兵也没有视死如归的斗志。战争本身就是一个没有秩序的罪恶游戏,这个游戏从来都无规则,诅咒战争但同情士兵,这大概就是斯皮尔伯格与汤姆?汉克斯的战争立场。
《兄弟连》之所以耗资巨大,重头戏就是在“战场布置”与特技效果上,猛烈的炮击、密集的枪声、伤兵凄惨的叫喊声,这些都仿佛让人身临其境。在国际社会中不被允许的枪杀战俘、战时抢掠财物的现象,这次频频出现在《兄弟连》中。除了死亡、复仇、残忍外,人性的异化在战争中似乎更容易被发现,导演故意通过各种细节的设计,揭露人性在战争中被异化的丑陋面目。
总之,这部电影教会我们要对战争进行反思,并从中有所领悟,有所铭记,有所遗忘。
没有过多的表演痕迹,没有过多的爱恨情仇,只有一双球鞋,和一对兄妹相互一群的真挚情感。影片中的小阿里是沙拉的哥哥,因为自己的不小心,弄丢了妹妹。唯一一双粉色女童鞋,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然后下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能够找回丢失的鞋子或者再拥有一双鞋子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中与日俱增地堆积着,因为他们既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还要躲避对于他人鞋子的羡慕所带来的折磨。
为了心中那个小鞋子,为了妹妹能够和其他女孩一样穿上自己的小皮鞋。他开始了奔跑。他的眼中不断的浮现出妹妹的身影。
小阿里是个善良的孩子,每天早晨会在破残的小巷里等着妹妹,小大人般的心疼关爱细致着亲情。努力的学习,用自己的好成绩把获得奖励的新铅笔送给妹妹。被老师误解的时候不作声,自己默默的承受,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妹妹。
亲情可贵,家人之间的感情永远温暖。
电影的结尾:阿里将自己的脚放进水池中,一群金鱼正缓缓地围过来......这令人回味无穷的结尾,带给我们一种欣慰......
阿里不慎将妹妹的鞋子丢失,从而使兄妹俩开始了每天的"接力跑":每天早晨莎拉先穿着阿里的鞋子去上课,放学后又跑回来和阿里换鞋,在让哥哥去上学.这一个个"接力"的场面反反复复地出现在影片中,跨过那穿梭在迂回曲折的石巷里的浅水沟.每天都如此......
可是,阿里宁愿每天迟到,被校长抓到后委屈而又难过的哭泣,也不愿意将这件事告诉老师,告诉父母.在看《跑吧,孩子》时,我只是认为男孩是为了不被挨打而不说出来,而看了<天堂的孩子>后才知道,懂事的阿里是为了替父母减轻经济负担,但是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护一个男子汉应有的尊严.
当莎拉发现自己的鞋子穿在另一个女孩子的脚上的时,他与哥哥便来到女孩子的家门前,或许他们是想向他们要回鞋子,或许他们是想去偷......但当他们发现女孩的父亲是个盲人时,他们并不人心打扰他们,便"失望"地回家了.
不过,在看完影片后,我领略到"天堂"的意义,妹妹收到哥哥为了安慰她而送她的那支笔时欣喜而开朗的笑容。
影片最后对一群金鱼围着阿里的脚的特写,以及在柔和的音乐中,让我领略到:生活的美好并不抽象,就像那双脚突然被一群金鱼团团围住,令人浮想连翩.
三月的春天依然有些寒冷,可一点没影响我愉快的心情,因为今天有电影看,于是我开开心心地向学校走去。
在学校集合后,老师、同学们一起来到中山纪念堂。首先我们看了图片展,然后就在纪念堂的电影院里坐下来,兴致勃勃地准备观看电影,银屏好大呀!老师数了5秒电影就开始了。
这部电影讲的是葫芦兄弟打败妖怪的故事。先是一位老爷爷将捡到的葫芦种子种下,种出了七个葫芦娃,他们叫大力娃、千里眼、顺风耳……,都是挺有本事的。后来老爷爷被妖怪捉去,他们都一起去救他。妖怪们也很有魔法,击退一个一个葫芦娃。但后来葫芦娃们联合起来,一起打败了妖怪。打斗的场面好精彩!我好兴奋的。
从影院里走出来的.时候,我的眼前都还是葫芦娃的画面,真是好看极了。多想再看一遍,葫芦娃的勇敢留给我深刻的印象。观看《葫芦兄弟》,我明白了:遇到困难要不抛弃,不放弃,战胜困难,就要像葫芦娃一样齐心协力共同击败妖怪,既要勇又要敢团结,团结就是力量。今天真是高兴的一天!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战马》观后感_电影观后感7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战马》。主人公是士兵艾伯特和他的爱马乔伊。这部电影拍自于英国,里面的战争场景非常逼真,让人感觉肃穆,庄严,残酷。
在一个农场,大马生下了小马,它们在一起的时光非常欢乐,可是好景不长,它们被迫分离。艾伯特的爸爸花了三十金币买下了小马并带回了家。可是妈妈不同意,因为她认为小马不会耕地。艾伯特为了让小马留下来,一支训练乔伊。经过了几天的不懈努力,艾伯特和乔伊做到了。他们一起耕种,玩耍,密不可分。看到这里,我感觉到了艾伯特和乔伊的友情,让我看到了人和动物间的感情,以及他们坚持不懈的
后来,艾伯特家里没有钱交房租了,爸爸瞒着艾伯特把乔伊卖给了军队,艾伯特为了去寻找乔伊,去参军了。他们两个经历了无数生死的考验。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乔伊在穿越战地时,不小心被铁丝
影片结束后,我们又看了几张关于战争的图片。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摄影师在战场上偶遇了一个小女孩,他想给那个孩子照张相,可是孩子却做了一个震惊的动作。她猛然举起了手,因为她把摄影师的长镜头看成了枪。看到这里,我在想她才4岁啊!应该是天真烂漫的孩子,可却知道什么是枪,我想她肯定经历过很多战争,直面过生命的消逝,这也许就是战争的残酷,它夺走了孩子的家园,也夺走了孩子的烂漫。我由衷的希望可以世界和平,不再有战争,不再有失去笑容的孩子。
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跑男》_《奔跑吧,兄弟》观后感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奔跑吧,兄弟》这个真人秀综艺在我高中时一直播到现在,我从一个忠实粉丝变成了路人,谈谈我这一路变化的感想。
第一季我每期都有在看,可能是因为当时的真人秀类综艺还太少,刚开始接触新的东西觉得很新颖,而且节目也是正能量满满。我当时那叫一个疯狂,我们高中不让玩手机,我就只有偷偷摸摸地晚上在被窝里看到凌晨时分看完才肯罢休,而且高中学习压力大,节目的搞笑效果挺符合我的口味,也算是一种”劳逸结合”。除了我我们班上大多人的情况差不多都和我一样,学霸除外。所以能知道跑男最先开播时的风靡程度了吧。除了节目的设定很吸引人外,节目组请来的明星每个都是有着巨大的粉丝团的,这也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跑男的收视率。
但是第二季我就放弃追剧了,第一个原因是我已经进入高三的战场了,而另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第二季的内容也不再能吸引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但我自己觉得第二季确实不那么好了,节目不再那么有正能量,而且创新元素也不够。而从第三季开始节目有把成员换成了鹿晗,鹿晗是个当红偶像,显然是为了提高收视率的,然而我还是放弃了追下去,就感觉跑男已经变成了一个自娱自乐性极强的节目,我并没有对节目组有什么意见只是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这样看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只是短暂的娱乐,仅此而已。再说说最新的一季吧,由于anglababy的私人问题暂时换了迪丽热巴,连我都能感觉都真人秀不是失去了真的意义,完全就是照剧本发展的行为,努力得表现并没有排挤迪丽热巴而故意去做很多效果,这太明显了,其实根本就不用管舆论的,自然地凸显自我不就好了吗。
跑男一路来的变化,我认为是向下发展的`趋势,然而我们抱怨的不应该是节目组的安排,而是我们自己,换个角度去思考,他们改变也是为了收视率,而这收视率来源于我们这些吃过的观众,稍微有点问题我们就去吐槽,所以他们就为了达到我们想要的就去变化,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我问关注真人秀意义到底在哪里,我们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关注没有意义的东西,而不是学习他们传递给我们的正能量。
Copyright © 2009-2023 GDZ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1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