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娇纪录片观后感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江山多娇纪录片观后感
2017年国庆期间,央视新闻推出大型直播系列报道《江山多娇》,央视记者登上名山之巅,探寻大川之源,深入大海之中,拍摄山河壮美的中国,记录走向复兴的中国,展示绿色发展的中国,抒发筑梦路上的爱国情怀。
从古到今,我们的文明从来未曾中断,不论是古老的运河、长城,还是如今一座座跨越天险的大桥、一年一千万人的脱贫伟业,承载的是民族的梦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跨越千年并迈向未来的中国梦。
京杭大运河大规模的开凿始于隋朝,到元朝最终完成了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从北京到杭州,全长1797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
虽已沐浴千年风雨,但这条连接我国南北的生命之河,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滋养呵护两岸的人民。现在杭州人吃的粮食,用的建材,烧的煤炭,80%还是来自于运河。
修建于公元前214年的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东面的海洋河和西面的大溶江相连,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转而挥兵南下,受困于兵饷粮草的转运,三年而不能进,于是开凿了这条专门用于军事目的的运河。现在,灵渠已经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灵渠上空的金戈铁马,如今早已成为久远的历史,两千多年过去了,古老的灵渠依旧横亘在这里,滋养着这里的土地,养育着这里的人民。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与我们熟知的水利工程不一样,坎儿井是建在地下的,也被称作“地下运河”。在吐鲁番,这样的坎儿井有1110多座,总长度超过了5000公里。
吐鲁番地区是极其干旱的地方,然而在这个酷热少雨的地方却有着丰富的雪山融水,当地的居民巧妙地利用了水从山中来、水往低处流的特点,创造出了这一灌溉工程。“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 雪山融水躲过了烈日的蒸烤和风沙的纠缠,从地下源源不断地流进村庄,流进田野,成就了驰名天下的吐鲁番葡萄。
北京八达岭长城以其工程浩大、雄伟壮观而闻名于世,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古代建筑工程之一。当年的军事工程,今天看来更像是与大自然巧妙融合、浑然天成的建筑奇观。
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百折不回的精神在这里得以完整诠释。不论风云如何变幻,始终屹立在世界之林。不论遭受多少苦难,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未间断。不到长城非好汉,这绝不仅仅是指攀登者,建造者岂不是更值得敬佩的好汉?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千百年前,“诗仙”李白以浓墨重彩的文笔记述了黄河波涛汹涌的景象。千百年后,黄河壮景依然引人瞩目,令人们心潮澎湃,斗志昂扬。
今日,在波澜壮阔的黄河边,呐喊声与助威声打破黄河以往的静寂。因为,我们在黄河边举行了一场激烈的集体竞争。在“拔河”项目中,每个班的同学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踊跃参赛。我作为班级的一份子,自然扛起了“前锋”这一重任。在连续六场的比赛中,即使后来每个人都体力不支,但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最终造就了一场精彩的比赛。在后来的全班范围的比赛中,“谢谢你让我站起来”让我感慨万千。全班每个人互相挽坐,我和其他几个身材较胖的人感到站起来非常困难,况且对面是两个瘦小的女生将我拉起,怎么可能?我深感怀疑。但老师一声令下,每个人都倾尽全力,我感觉有一股力量将我拉起,于是身体一轻,很轻松地站了起来。太震撼了!太不可思议了!我几乎喊了出来。这股力量仿佛是我身后的黄河之水,奔流不息,经久不绝,是一股战胜一切不可能的洪流。
然而,没有黄河的一滴水,哪来黄河的汹涌澎湃;没有黄河的一粒沙,哪来黄河的天下美名;没有黄河的一块石,哪来坚不可摧的黄河大堤。黄河,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之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一直以来,国内纷争不断,国外对我国肆贪肆虐,严重摧残了我国的统一。但是,中国亿万华夏儿女为了祖国统一,实现和平,以各种方式支持着国家进行斗争,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这种精神依然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因为青年一代是将来现代化建设冲刺时期的主要力量。惟有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美好蓝图才会变为活生生的事实,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民族精神得到至极的发挥。
黄河依然奔流不息,精神也会经久不绝。我相信,经过这一次旅行我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像黄河一样激流勇进,融入集体。同时,在黄河诠释的精神支持下,我们的班集体,我们的社会甚至中华民族会团结一致,走向复兴,从不足为奇的涓涓细流变为汹涌澎湃的滔滔江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读着李白的《将进酒》,我第一次看到了大海的模样,那是五年级的暑假。
五年级暑假,因为我考了个好成绩,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妈妈终于肯带我到山东青岛,看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大海,这是我们在青岛的第三个早晨。
那早我们起床后,便乘车到了青岛的著名景点——“黄河渤海交界处”游览。一路上卖糖人的,健步走的,还有许多“骑行族”,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很快到了黄河渤海交界景区门口,放眼望去,山峰高耸入云,柏油马路宽敞明亮,一直延伸到远方。听景区导游说,山东是平原地区,山非常的少,所以在这里有这么一座高山,他们就引以为自豪,而这座山就可以称作是青岛的“山中之王”了吧!
上山的路上,树木郁郁葱葱,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花朵让这条小径显得更加幽静、美丽。
快要到山顶的时候,一个小伙伴指着山顶大声说:“大家加把劲,向山顶冲刺吧!我们就要到黄河与渤海相交界的地方啦!”他的这一句话让我们斗志昂扬,我们一气呵成爬到了山顶,站在山巅,迎着山风,极目了望,看着连绵起伏的山峰,看着波澜壮阔的大海,终于体会到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豪情了!大海与平时我见到的不太一样,不仅有黄色的河水,更有清澈的海水,在它们相交的地方还有一条明显的黄白分界线呢!那碧绿的海面时而像丝绸一样柔和,时而波涛汹涌,从高处看,烟波浩渺,一望无际。
妈妈建议我们到山脚下,和大海来一个“亲密”的接触,我们全票通过,下山的心情总是愉悦的。不一会就到了山脚,沙滩上金黄色的沙子淘气的钻到我们的鞋子里,踏在沙滩上脚痒痒的,逗得大家开怀大笑,在这里,我们终于真切地看清了大海的模样:“黄河这边风平浪静,波光明灭,渤海这边呢,波涛汹涌。”导游的描述丝毫不假!你看:海水拍打着两岸的礁石,发出啪啪的声音,小伙伴们在岸上脱了鞋袜跑到海边。“呀!海水可真冰爽!”
七月正是青岛最热的时候,有好多和我一样大小的孩子顶着红色的太阳在烈日下玩耍:有的在拾贝壳,有的在泼海水,你瞧!还有许多小朋友正用沙子堆城堡呢!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夕阳西下,我们带着念念不舍的心情离开了。
在暑假的这次大西北旅行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大家的眼里它是那样的浑黄一体、波涛汹涌、波澜壮阔、让我有幸见到了它不一样的一面。
我们首先来到了甘肃省的省会兰州,在这里黄河从市中心穿流而过。站在堤岸上望着眼前母亲河,它依旧是那样的气势磅礴、汹涌澎湃,与河面上的那一座钢铁大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显得那么和谐,那么气派。接着我们一行人顺着河流而上,来到了贵德县,眼前的景色让人眼前一亮,只见这儿的黄河水湛蓝湛蓝的,居然见不到一丝的泥沙黄,微波粼粼,缓缓而过。犹如一位安静的少女躺卧在崇山峻岭之间。两旁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加上头顶上蓝天、白云一切显得那么宁静安详。怪不得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黄河之水贵德清”。我一时看呆了,司机于爷爷笑着说:“丫头,快上车,我领你去看黄河真正的源头,那儿才叫美哩!”于是我们一行人迫不及待地起行了,向着黄河源头前进。我们的车子在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里盘旋而上,这里的山蜿蜓起伏,连绵不断,这里的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也不知到底绕了多久就在我们晕晕欲睡间,突然地一下急刹车我们都惊醒了。“到了,到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立刻一车子人鱼贯而出。哇!太美了,连绵起伏地群山之巅居然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湖,远处的雪山融化后的雪水交汇在这里。远远望去,就像是仙女的洗脸盆,清澈见底;就像王母娘娘的梳妆镜,水平如镜;就像聚宝盆中的一颗明珠,晶滢剔透……任何语言都不能描写出它的美,那么安谧,那么幽静。它真正的名字叫“李家峡水库”也是黄河水真正的源头,真看不出它和黄河有什么关系。在这里,群山为它遮避,绿树为它蔽荫,鸟儿为它歌唱,连天上的蓝天白云也来为它妆扮。它静静地躺在那里,仰面望着天空,接受大自然的洗礼。我们全被迷住了,原来黄河有如此美丽的一面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在每一个区域展现给我们的风貌都不一样,或怒发冲冠;或奔腾万里;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不一样的黄河,迷一样的黄河,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它。
今天,项目部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央视一套播出的2018年度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节目,讲述了那些大国工匠们用双手匠心筑梦的震撼而又感人的故事。他们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大国工匠们精益求精的精神让他们创作了各种工程上的“中国精度”。高凤林,焊接火箭“心脏”发动机的中国第一人,面对0。08毫米的管壁,他0。01秒的精确控制,是中国航天高成功率的保障;夏立,一个普通不过的钳工,但是能将手工装配精度做到头发丝直径的1/40——0。002毫米,他亲手装配的天线指过北斗,送过神舟,护过战舰,亮过“天眼”;乔素凯,作为国内唯一核燃料组件修复团队领军人,4米长杆完成水下3。7毫米的修复工作,难如用抓大象的工具抓蚂蚁;陈行行,一个年仅29岁的国防年轻工匠,在高精密数控加工上不断改进工艺和技术,将无数尖端武器装备上薄薄的壳体以100%的合格率加工出来。
通过看核电站领军人乔素凯,国防军工业陈行行,维修工人王树军,火箭焊接安装高凤林,地质钻探者朱恒银,特高压带电作业人员王进,钳工夏立,复兴号高铁转向焊接员李万军,油田开采谭文波,修复工匠李云鹤等领军人物最大感触是,不管是各行各业的人只要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不怕吃苦,敢于亮剑的精神最终会得到成功的,为国家带来更大的利益,带来最大的辉煌。
长城历史悠久,有2000多年的历史,长城全长6700公里,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我们今天游览的这一段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位于八达岭。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八达岭脚下。游客朋友,请大家抬头看长城:它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请大家跟我走上长城,看:长城的城墙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城台,是古代用来屯兵的堡垒。据说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城墙顶上还铺着十分平整的方砖,像很宽的马路,大概二三台汽车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许多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朋友们,看看你的脚下是什么?猜猜有多重?告诉你们吧!这是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呢! 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也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双手,一步一步抬上那陡峭的山岭。这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啊!长城它是这样的气魄雄伟,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0xx年国庆期间,央视新闻推出大型直播系列报道《江山多娇》,央视记者登上名山之巅,探寻大川之源,深入大海之中,拍摄山河壮美的中国,记录走向复兴的中国,展示绿色发展的中国,抒发筑梦路上的爱国情怀。
从古到今,我们的文明从来未曾中断,不论是古老的运河、长城,还是如今一座座跨越天险的大桥、一年一千万人的脱贫伟业,承载的是民族的梦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跨越千年并迈向未来的中国梦。
京杭大运河大规模的开凿始于隋朝,到元朝最终完成了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从北京到杭州,全长1797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
虽已沐浴千年风雨,但这条连接我国南北的生命之河,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滋养呵护两岸的人民。现在杭州人吃的粮食,用的建材,烧的煤炭,80%还是来自于运河。
修建于公元前214年的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东面的海洋河和西面的大溶江相连,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转而挥兵南下,受困于兵饷粮草的转运,三年而不能进,于是开凿了这条专门用于军事目的的运河。现在,灵渠已经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灵渠上空的金戈铁马,如今早已成为久远的`历史,两千多年过去了,古老的灵渠依旧横亘在这里,滋养着这里的土地,养育着这里的人民。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与我们熟知的水利工程不一样,坎儿井是建在地下的,也被称作“地下运河”。在吐鲁番,这样的坎儿井有1110多座,总长度超过了5000公里。
吐鲁番地区是极其干旱的地方,然而在这个酷热少雨的地方却有着丰富的雪山融水,当地的居民巧妙地利用了水从山中来、水往低处流的特点,创造出了这一灌溉工程。“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 雪山融水躲过了烈日的蒸烤和风沙的纠缠,从地下源源不断地流进村庄,流进田野,成就了驰名天下的吐鲁番葡萄。
北京八达岭长城以其工程浩大、雄伟壮观而闻名于世,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古代建筑工程之一。当年的军事工程,今天看来更像是与大自然巧妙融合、浑然天成的建筑奇观。
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百折不回的精神在这里得以完整诠释。不论风云如何变幻,始终屹立在世界之林。不论遭受多少苦难,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未间断。不到长城非好汉,这绝不仅仅是指攀登者,建造者岂不是更值得敬佩的好汉?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条件最复杂,地貌类型最多样的国家。古人把中国疆域分为了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现代地理学家,把中国地貌分成了平原、丘陵、高原、山地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国家。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灿烂的历史相结合,就出现了各种各样截然不同又特点鲜明的文化。无论是东西南北,还是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到处都体现着中国人对地理的深刻理解,体现着独特的生存方式和文化习俗。
从黄土高原的窑洞,到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从福建的客家人土楼、圆楼,到山西的砥洎城,中国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朴素理念,在人们的生活习俗、建筑类型、饮食文化等各个方面得以体现。
生活在浙江中部丘陵盆地中的人们,为什么要按照太极八卦的图形修建自己的村落?山西阳城的砥洎城,为什么有着铜墙铁壁、坚不可破的传说?云南大理的深山中,巨大的太极图形究竟是自然天成,还是人工造就?太极图附近的古村,又何以成为名震一时的滇西重镇?土哈盆地的戈壁荒漠中,为什么会出现万亩瓜果田园?大风、干旱等不利条件中,人们如何造就一片荒漠绿洲?
特别节目《江山多娇》第六集《奇居之地》,带您领略不同自然环境下,各种个性鲜明的文化习俗,感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不变真理。
“江南”一直给人一种娇美温婉的印象。在江南,虽然没有磅礴高耸的大型山脉,但是,却是中国版图上,丘陵、低山最为集中的地区。您别小看那些丘陵和低山,那里边也藏着说不尽的传说和奇幻美丽的景象。
浙在江省东南部的括苍山脉中,有一个名叫仙居的地方。千百年间,这个灵秀之地,一直流传着修道成仙的传说。百姓们相传,山中有一面陡崖绝壁,据说那上面就刻有能让人得道升仙的神秘天书“蝌蚪文”。
为了一探“天书”真容,在当地探险队的帮助下,摄制组从800米高的崖壁垂直下绳降。经过专家的探寻后发现,所谓“蝌蚪文”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石泡流纹岩”。所有的证据都在证明:在古老的江南大地上,曾经有多座大规模喷发的古火山。这些亿万年前的火山活动,不仅在仙居形成了世间罕见的球泡状岩石,甚至还塑造了独特的民居建筑与民俗活动。
在距离仙居不远的磐安县,每当特定时日到来之际,村中便会举行一场名为“炼火”的特殊庆典;村中的房屋也全部都是黑石头建成的。经过调查专家发现,黑石房屋的建筑材料是玄武岩。这种岩石也是因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形成的。而壮观的“炼火”庆典,象征的正是当地人对玄武岩炽热的情感,表达的是那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互不侵害的愿望。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位有名的设计师,天天发明一堆奇怪,新鲜又实用漂亮的东西。对于这些,善解人意的妈妈可早就了如指掌。于是空闲时,她便忙于搜罗一些启发设计灵感的视频。这不,妈妈不久前又给我推荐了一部有趣好玩的日本记录片啊,设计!
才刚看到前奏曲的小片子,我就已经喜欢上它了-可爱的小图案拼成的片名随着音乐的节奏上下蹦跳,一下子就把我的好奇心吸引住了,越往后看我越喜欢。每一集都由五部分组成:观察,基本知识,天马行空,角度和拆解。
观察部分是让你仔细观察某个设计物品,一个手指松开就能倒水的酱油壶,或是包装礼物的花布,或是一盒精致美味的寿司。在视频中,有时是设计品的使用方法,有时是它们的制作方法,简单易懂还十分有趣呢。
我最喜欢的是天马行空。在这个部分,导演通过生动的动画片引发我们对于设计的思考。比方说,我们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时钟一定是圆的?视频中的动画人物就会试图把时钟改成直的或三角形的;直形的时钟导致时针不能循环运转,而三角形的'就会导致数字被时针遮挡。如果要使两个问题都被化解,圆形时钟便是最佳选择了。是呀,正如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所说:“设计家需要在我们的习惯动作上做思考,我们因追求方便而设计。”
角度方面的知识是有素描来展现的。每一集都会有一些画家围着一样物品坐着作画。每位画家的风格不同,有细致,有随意;每张画的角度也是不同的,有正面,有侧面,也有背面。这个部分最有趣的是视频会把所有画作按顺序连着播放,就好像画中的那件物品正在旋转似的,好玩极了。
最后一部分是拆解。我猜想制作这个部分一定要耗费很大功夫-这里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奇妙的事情,比如,薯片从包装袋里自己跳出来,口香糖竖起来自己走路等等。真是可笑呢。
我非常喜欢这档节目,它不但可以提高我的美学素养,还教会我许多关于设计方面的知识呢。
Copyright © 2009-2023 GDZ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1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