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电影观后感作文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城南旧事电影观后感作文
《城南旧事》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很久了。英子的举止言行的常常让我感到一种真切的美。在现实生活中,我看到很多虔诚的基督和佛教信徒,他们希望上帝或真佛能够给予他们幸福的生活。然后又有多少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真佛和上帝的存在,又有多少人能够真切地享受到上帝和真佛的赐福。
中国几乎每天都有电影和电视剧产生,然而又有多少电视剧能够随着岁月的流失,永不褪色呢?很少,而《城南旧事》正是这其中的佼佼者。英子儿时的经历是影片的主线,她的经历微不足道,对于我们常人都不太陌生,常常能引起我们深思。
惠安馆的疯女人,很多人都非常害怕。但英子却多次和她玩,尽管曾经被母亲训斥过,依然不改,而且帮助这个疯女人找到了他的女儿。由此我们能感受到的不仅是她的善良和聪明,更是她纯洁无瑕的内心。在她的心里,没有偏见,只有纯真。
在一片荒草园中,英子遇见了小偷。这个小偷并没有伤害她。相反,竟然真诚地和英子交谈了几次。英子也从这几次交谈中,知道他是为了供弟弟上学才偷人家的东西的。并对他非常同情,这个小偷也在与英子的几次交谈中,也感受到了些许安慰。
惠安馆的疯女人和荒草园中的小偷,对于一个几岁的女孩子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然后他们并没有伤害英子,英子也并没有带着常人的眼光看待他们。这是让我最感动的地方,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这太多的偏见,这些偏见常常会产生不良的结果。英子富有理解和爱心的眼光,常常能使人敞开心扉。
英子清澈的眼睛,以及眼里透出的自然的笑意,常常震撼我的心灵。英子的形象远比上帝和真佛更崇高,更让人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上帝只对那些相信她,膜拜她的人给予幸福。真佛只普渡有缘人。而英子则是无条件地施与爱心,她的一言一行都是那样的简单,而这简单之中,却处处体现出运行于人世间的大道。
童年,是纯真,是美好的开始,童年是真实的梦。读着《城南旧事》,我渐渐地走进了书里,看着英子在城南度过的幸福美好的童年我很欣慰。
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我感触很深,书中的惠安馆,说的是小英子和秀贞妞儿之间的故事,让人感动。小孩的勇敢,机智,让人回味无穷,同时又反思自我。
在这本《城南就事》中,所有的人都很善良,无论是小偷,疯子还是保姆,其中总是可以看到阳光。一点也感觉不到旧社会的黑暗。然而难过的地方也是有的,那个疯子原本是好好的,因为丈夫的被抓。女儿的丢失,于是就疯了。还有那个小偷,也是为了供弟弟读书。最终弟弟拿到了小学文凭。兄弟俩非常高兴,但是哥哥还是被警察抓走了。这两个人。一个疯子,一个小偷,都是可怜的。在幸福即将到来时。他们却都永远得不到了。
读完这本《城南旧事》感触最深的是,别错过美好的童年。花儿谢了还会开,太阳下去了明天还会升起来,童年将一去无踪影,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珍惜我们美好的童年时代。
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心中有一种淡淡的伤感。那老北京城南的小街大院里发生的事情,如烟如雾如在眼前。作者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对母亲的痛惜、关爱之情,萦绕在字里行间,让人难以忘怀。而我对其中那位疯子的感触尤深。
在所有人的眼中,秀贞就是个疯子。她的孩子妞儿是她的心肝宝贝,可是妞儿被带走了,去遥远的地方卖艺谋生去了。秀贞难以接受这一切,从此变得疯疯癫癫。当她看到小英子时,她以为是自己的孩子,高兴地叫着妞儿,把她抱在怀里。这时,英子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把秀贞当作疯子,而是深深地感受到她心中的母爱。从此,英子和秀贞之间有了一种依恋,有了一份牵挂,也让英子懂得了母爱的伟大,即使是疯子,对孩子的爱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的确,母爱是伟大的。我们的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比如爱迪生,老师和同学都嫌弃他学习不好、爱捣乱,可他的母亲从不嫌弃,总是坚定地认为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最终爱迪生也确实不负重望,成了伟大的发明家,还救了他母亲一命。汶川大地震中,母亲把孩子紧紧地护在怀里,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孩子的安全。前几年,一位母亲暴走一月,去除了自身脂肪肝,捐肝救子的事,再一次证明了母爱的伟大。
读《城南旧事》,看岁月静好,秀贞、英子在书中、在我的眼前晃动,晃出了深深淡淡的涟漪,让我体会着母爱的伟大。
这一部电影是在于二十一世纪的一部电影,这原本是从一本是中的感动故事都映在在了这一部电影,获得了荣誉当然是“金鸡百花奖”看了这是我流进了眼泪,给了我许多身边的启发。这一位小女孩是主人公,她活在一个很富有的家庭之中并交了一位朋友叫妞儿她小时候被抛弃在北京中,而被一位演杂技的人收留了她和妞儿去其它城市表演杂技并转一赚钱。
有一次,主人公正在等自己的朋友是,一向在等待着自己的伙伴儿的影子。最后有一天,小女孩并发现了敲门声正好打开来一看原来是妞儿,妞儿身上全部都是伤口,她说是正因她有很多天没有练武术因此她被她的爸爸打了许多个伤痕,“我”还知道了有的时候她的爸爸还去打她的妈妈,总觉的这个爸爸很凶的!还有一件事当然是我家的保姆因自己的孩子丢失了,因此到乡下和自己的丈夫过农家生活。还有一次,有位妈妈正在找自己的“小柜子”之后找到了妞儿,原来她身上的伤疤跟那位妈妈说的一样,并带着妞儿去找她的妈妈。
英长大了,正在开毕业典礼,“我”把爸爸给“我”一封信交给了小日本手上,当“我”回家时,邻居告诉“我”爸正在医院中,当“我”发现寺庙里爸爸种下的花全部枯萎了。那个时候我发现我该独自生活了。
温暖的一幅场景,从容描绘了一个劳德孩子的心。
周末,刘老师推荐我们观看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电影——《城南旧事》。我怀着好奇心,和妈妈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电影里的故事情节深深得打动了我,我情不自禁地流了眼泪……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距今有100年了,百年前的北平,跟今天太不一样了。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惠安馆,小小的四合院,发生了一场悲欢离合的故事。惠安馆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秀贞的疯子,她在爱情上被情人抛弃,独自人们承受着人们舆论的鞭打;在亲情上却又要遭受女儿被遗弃的晴天霹雳。秀贞的女儿小桂子常常遭到养父母的毒打,她们俩都非常地不幸。最后她们俩在英子的帮助下相认了,但却不幸地被火车撞了。“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展现出一幅夕阳映影下的老北京风俗画面。
在这个故事里,我觉得英子是一个纯真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她用充满童趣的眼光看待生活,充满了诗意。她没有因为秀贞是一个疯子,而看不起她、远离她;也并没有因为小桂子是个身世凄惨的孩子,而不愿意和她做朋友。相反,英子却非常地喜欢她们、帮助她们……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和妈妈一起讨论了秀贞和小桂子的结局,妈妈说:“这是一部悲剧,因为她们俩刚相认就被火车撞了。”我反驳道:“才不是呢!她们可以去和天堂的思康(小桂子的爸爸)相聚。也许,只有这样才是对秀贞和小桂子来说是一种解脱,从此不再受这人世间的痛苦和折磨。”
在这部《城南旧事》中,所有的人都很善良,无论是小偷、疯子还是保姆,其中总是可以看到阳光和光明,有时,一点也感觉不到旧社会的黑暗,然而难过的地方总是有的。那个疯子本来是个好人,因为丈夫是进步大学生,被政府抓走了,自己的女儿也下落不明,于是就疯了,其他人都怕她,虽然她最后找到了女儿,又打听到了丈夫的消息,一家人就要团聚时,却和女儿一起被火车撞死了。那个小偷偷东西,也是为供弟弟读书,最终弟弟拿到了小学文凭,兄弟俩非常高兴,弟弟不知道哥哥为他偷东西,结果第二天,哥哥就被警察抓走了。这两个人,一个疯子,一个小偷,都可怜的是,在幸福离他们这么近时,他们却都永远得不到了。宋妈也是个尽职尽责的保姆,在林家赚得的工钱全寄回乡下的家里,这一年,她正想回去看自己的孩子时,却得知儿子掉河里淹死了,女儿也被卖了,家里的孩子全没了,一家团聚的幸福也没了。主人公目睹了所有的事,最后父亲也积劳成疾而死,一家人又将迁往台湾,在父亲的墓上和宋妈告别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幸福也就在快到来时,破灭了,幼小天真的主人公在看到这一切后,也就长大了。
这学期,我读了著名作家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这本书讲的是,林海音从七岁到十三岁在北京城南的生活背景为主。
它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从主角英子的童眼,向人们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和,有一种说不出的天真,但却说到了尽人世复杂的感情!
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回忆童年,有许多梦一样的故事.六岁的小姑娘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胡同里.经常看见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识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结识,后来大学生被警察抓走,英子很同情秀贞,因为秀贞生下和英子差不多大的孩子,可是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一开始秀贞认为英子就是自己的女儿.英子得知自己的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因为小桂子身上有一个胎迹,刚好妞儿也有最后发现妞儿是秀贞真正的女儿!
我非常喜爱这本书,大家也来读一读吧!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东西我们不能理解,也许等我们长大了就会明白吧。
《
电影《城南旧事》演绎了林海音童年时住在北京城南的旧故事。
林海音小的时候是个大胆的、爱问问题的女孩子。邻居们都喜欢她,每当我看到小英子追着爸爸问问题的样子,我就觉得小英子太可爱了,问那么多古怪的问题惹我发笑。当我看到英子和妞儿一块儿在西厢房里玩秋千,喂小油鸡时,妞儿给英子看自己身上被父母打得伤口时,我不由得心疼,好苦的妞儿呀,她跟小英子的幸福生活没法比。妞儿家很穷,她父亲就带着她到处拉嗓子讨钱,讨不到就打,父母也不是亲的,带妞儿很不好。哼!狠心的父母,如果我能穿越时空的话,一定会帮妞儿找到她的亲父母的。
电影的后半部分我有点儿看不懂。为什么偷东西的贼对小英子那么好呢?而且还给他玩具呢?贼为什么还在离英子家不远的草地里藏脏而不怕被发现呢?秀贞和妞儿到底有没有赶上火车呢?宋妈的丈夫为什么要把女儿卖了呢?英子她爸爸到底是干什么职业的呢?小英子怎么成天胡思乱想呢?
转眼,小英子要毕业了,但她的爸爸却因为得了不治之病而永远离开了人世,原本幸福的家庭发生了改变。宋妈只能跟着她的男人回乡下了,一辆三轮车不知把小英子和她妈妈还有她弟弟拉到何处去了。
虽说电影较短,还掐去了《兰姨娘》那一段,不过还是能让人怀念。
电影记叙的是关于一个叫林英子的小女孩,她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而最让我喜欢的是《我们看海去》这个篇章。其中小偷对英子的关怀让我不解,明明是一个贼,为什么见到英子后不仅把球给了她,还想她透露了身份,他不应该见到英子怕她告诉警察儿杀了她吗?不过这一章节也有让我感到十分有趣得地方,就是英子的调皮。“你是来拉屎的吗?”常常让我笑个不停。
其次,还有在父亲得了肺结核后,为了让父亲的心情好一点,英子努力考好了成绩,从而想要缓解一下父亲的病情。可是,偏偏父亲得的是致命的肺结核,不久就死去,英子在纪念父亲时,已经体现出来了她长大的那一面,在九泉之下的父亲看到应该会很满意吧!
《惠安馆传奇》让我体验到了秀贞对小桂子的疼爱,还有她对思康三叔的痴情;在《小栓子》里,我看到了当时的穷人家的家境是多么的困难。
遗憾的是,《兰姨娘》那一段没有加进来,不然会是何等的精彩!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伤离多……”
当我们不再年轻的时候,尤其是当我们老了的时候,我们就喜欢缅怀过去的点点滴滴,追忆那童年儿时的记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旧事写她童年到十二岁在北京的一段儿时的记忆。选取了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和爸爸的花儿落了五个故事,在英子的童年记忆中,她送走了秀贞和妞儿,送走了蹲在草丛里的年轻人,送走了兰姨娘和德先叔,送走了宋马,送走了慈父。小英子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一个个“离她而去”的送别图景来写怀旧情绪,当小英子在毕业班上唱骊歌的时候,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不懂这歌词的意思,但是我唱时很想我不喜欢离别。”但她岂又知道自己在歌声中悄无声息地告别了自己的童年!
童年生活原本应该像海跟天那般绚丽多彩,可小英子的天空中却出现了许多阴霾,以至于,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分不清海与天,在英子童年的记忆里,她不断地认识新朋友,又不断地别离,在她缅怀过去的记忆里,人生就好像是在不断的分离,当她与那些曾与自己玩耍过,谈笑过的亲人朋友别离时,她不知道有些人别离了也许还会在重聚,而有些人则可能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了!当她爸爸躺在床上对英子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好自己,并且管弟弟妹妹,你已经长大了。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这对于当时的小英子来说是似懂非懂的,一个原本无忧无虑的小孩子却要过早地体验本不该属于她那个年龄阶段所承受的。当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回忆小英子以那童稚的双眼去看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带有一种天真,但也道出了人世间的许多,许多。
看完《城南旧事》后,有种挥之不去的惆怅,那一次次的别离,就像是一次次沉重的精神浩劫。在回忆中写离别,在离别中回忆,整个回忆的过程都在《骊歌》的旋律中回瞻留恋,那过去的事,那一幕幕别离的场景碾转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息。在那离别的歌中,那一缕缕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别愁,也深深地印在了记忆里。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影,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与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主人公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与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与“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惠安馆”、“骆驼队”、“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每一章节都饱含着朴素的气息,感人肺腑。但似乎这些故事的主角最终都离开了英子,他们的离去,让英子坚强了、也长大了。强”。伤离别是人生最为痛苦的一件事,撕心裂肺的痛楚往往让人迷失自我,过了许多年想起来还是伤心。记得一首令人怅惘的词:“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年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我们也曾经像英子一样唱那首忧郁的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我们一直都在离别,与我们的朋友,家人,旧时光里的自己,在哀叹离伤的同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悄悄的长大了。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旧事,那飘逸在童年角落让人回味无穷的点点滴滴,或喜或悲。请不要为了那业已消逝的时光而怅惘,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就让我们安之若素。
《城南旧事》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很久了。英子的举止言行的常常让我感到一种真切的美。在现实生活中,我看到很多虔诚的基督和佛教信徒,他们希望上帝或真佛能够给予他们幸福的生活。然后又有多少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真佛和上帝的存在,又有多少人能够真切地享受到上帝和真佛的赐福。
中国几乎每天都有电影和电视剧产生,然而又有多少电视剧能够随着岁月的流失,永不褪色呢?很少,而《城南旧事》正是这其中的佼佼者。英子儿时的经历是影片的主线,她的经历微不足道,对于我们常人都不太陌生,常常能引起我们深思。
惠安馆的疯女人,很多人都非常害怕。但英子却多次和她玩,尽管曾经被母亲训斥过,依然不改,而且帮助这个疯女人找到了他的女儿。由此我们能感受到的不仅是她的善良和聪明,更是她纯洁无瑕的内心。在她的心里,没有偏见,只有纯真。
在一片荒草园中,英子遇见了小偷。这个小偷并没有伤害她。相反,竟然真诚地和英子交谈了几次。英子也从这几次交谈中,知道他是为了供弟弟上学才偷人家的东西的。并对他非常同情,这个小偷也在与英子的几次交谈中,也感受到了些许安慰。
惠安馆的疯女人和荒草园中的小偷,对于一个几岁的女孩子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然后他们并没有伤害英子,英子也并没有带着常人的眼光看待他们。这是让我最感动的地方,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这太多的偏见,这些偏见常常会产生不良的结果。英子富有理解和爱心的眼光,常常能使人敞开心扉。
英子清澈的眼睛,以及眼里透出的自然的笑意,常常震撼我的心灵。英子的形象远比上帝和真佛更崇高,更让人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上帝只对那些相信她,膜拜她的人给予幸福。真佛只普渡有缘人。而英子则是无条件地施与爱心,她的一言一行都是那样的简单,而这简单之中,却处处体现出运行于人世间的大道。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描述了她在北京城南度过的那段童年岁月,其中有欢声笑语,也有那滴滴在眼眶中旋转着的泪珠。林海音是一位有着悲天悯人情怀的作家,她对那些不幸者怀有深深的同情。
惠安馆的秀贞疯了,是被生活逼疯的。她的爱人一去不回,孩子也被丢弃,她怎么能够承受如此残酷的命运?最后只得疯了。还有英子的好朋友妞儿,她是一个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孩子,当她被养父抽打时,她无法躲避,没有人能保护她。这两个可怜人让年幼的英子误认为“她是妈”、“她是小桂子”。在无情的现实中,她们俩,一个疯子和一个年幼的孩子,又能有什么出路?唯有死亡在等待着她们。想到这些,我滴下了泪水。
海和天,好人和坏人,你能分得清吗?我和英子一样分不清。什么样的是好人?什么样的是坏人?实在无法下定论。那个贼在别人眼里是坏人,可是在天真的英子眼中,他也只是为生活所迫。他不愿弟弟和他一样落魄,才会用偷东西来供弟弟上学,让弟弟走上正路。最后被警察抓住了,等待他的很可能是死。虽然他是贼,但是他也是一个可怜人,一个值得同情的'人。
“我们看海去”,是英子的愿望。英子的愿望很简单,她的心灵也是单纯的,她无法看清大人们的世界,大人们也看不清她眼中的世界。大人眼中的疯子,在英子的眼中却是一个失去孩子而悲痛的母亲,是可亲可爱的;大人眼中的贼、小偷,在英子的眼中却是一个为弟弟读书而拼命的好哥哥。在那个时代,有人活着可以什么也不担忧,而有人连生命都难以保住。在那样残酷的世界里,我也想蒙住我的眼,不去分辨好人和坏人,如果这真的可行的话。
还有林海音家里的奶妈——宋妈,她为什么来到林海音家呢?是因为穷,因为嫁了一个糟糕的丈夫,养家的重担只能压在她的肩上。宋妈难道不想自己家中的“小栓子”、“丫头子”吗?想,没人不想自己的亲生骨肉。生活迫使她远离自己的家园,远离自己的孩子有四五年之久。她忍受着对孩子的思念,独自在外辛苦挣钱,每一次丈夫来,又拿走她的一切,唯一让她坚持下去的理由是,孩子还在家中等她呢!但最后,连这点念想也已经只是奢望了,“小栓子”掉到河里死了,“丫头子”也不知送给谁了。这对她是多么大的打击啊!她能怎么办?只有无助地悲伤落泪。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包含着英子对童年生活的温馨记忆,但更多的是叹息时世的艰难,怜悯身边那些人的艰辛和痛苦。秀贞、妞儿、小偷、兰姨娘还有宋妈,生活的苦难像座山一样压在他们身上,他们的人生既悲伤又无可奈何,他们的笑容也是短暂的,留下的更多的是泪水。
Copyright © 2009-2023 GDZ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1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