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电影《勇士》的观后感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观后感

观看电影《勇士》的观后感

2023-09-05 11:22:43

  观看电影《勇士》的观后感

观看电影《勇士》的观后感

1、观看电影《勇士》的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看电影《勇士》的观后感范文7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选择这部电影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它描述的是长征故事中的《强渡大渡河》,与考研热点“长征精神”有联系;二是作为一个“青马”学员,电影主题引起了内心的责任感和强烈的共鸣,我应该去支持它,了解它。为了不辜负看这部电影牺牲的学习时间,我利用午休的时间把中国近代史纲的长征部分看完了,以便更深入电影情节。

  这部电影里面有几个主要角色。首先是作为部队主心骨的红四团团长,在关键时刻统一思想,鼓舞人心,率领队友们穿越枪林弹雨的围剿;其次是作为部队智多星的政委,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尽量减少部队损失并完成任务;小红军王冬宇,是最让我感动的,他一心为了战争胜利,最后为了学习到打炮技术,牺牲生命;第四个人物是狙击手廖大强和余振中,他们在任何危险时刻都是做最危险的'“断后”工作;第五个人物是从为了钱财成为民党炮兵到愿意投入不给发福利的田生才,第六个是那对因为战争而成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这些人物,出身不同,官职不同,却互相关心,平等对待,因为他们心中都有恨意,因为心中都有理想。他们恨帝国主义侵略了中华大地,恨战争让他们颠沛流离,恨不断有人阻碍祖国统一路线,恨自己不能保护亲人。

  带着这股恨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心,为了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他们在崎岖的上路上跑步前进,粮食带也成了他们前进的负担而不得不扔掉,昼夜兼程奔袭240里,这是坚持。

  红军利用敌人留下的破船,穿越枪林弹雨的生死关口,强渡大渡河,占领对岸,红四团二十二名突击队员,突破泸定桥天险,知道前途危险,依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这是勇敢。

  为了部队能够顺利前进,清除伏兵对前进的阻挠,廖大强和余振中每次都担任最危险的“断后”任务,与队伍走散后,坚持前行,按时到达与队伍约定的汇合点,这是信念。

  为了战争胜利,王冬宇立志学会打炮技术,以至于在疲惫的时候坚持背着田生才前进,把自己累得永远不能起来,团长为了救小女孩而炸伤了小腿,小女孩的一句“哥哥”,让小红军心里有了亲人的感觉,因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坚持,勇敢,信念,民族大义,这是红四团的精神,也是长征精神,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如果你没机会重走长征路,没有时间去阅读长征书籍,没有途径去感受长征精神,我建议你去看看《勇士》。

2、电影《钢的琴》观后感小学生观后感

  开学了,第一课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电视节目,有几个小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盲童刘浩的故事。

  刘浩是一个瞎眼的男孩,但他有弹钢琴的天赋。为了让刘浩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一技之长的人,刘浩妈妈毅然决定带他到北京学钢琴。可刘浩是个盲童,也许是考虑到成功的可能性太小、困难太大,他们找了40多个老师,都没有人愿意收刘浩为弟子。为了实现弹好钢琴的梦想,这对母子没有放弃,他们经历了常人没有经历的困难。记得片子里有一段镜头是在冬天,他们住的简陋的小房子没有暖气,妈妈用煤气烧水取暖,差点中毒死亡。这个信念是那么执著,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他们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好心人帮他们找到了盲童学校。刘浩不负众望,在世界钢琴大赛总决赛中获得了第三名。

  看完这个短片,我十分感动,小刘浩能够在世界钢琴大赛中获奖是因为他执着、能吃苦,是因为他妈妈的坚持和努力。我不知道刘浩看不了琴谱,是怎么学钢琴?他们在北京吃了那么多苦,被那么多人拒绝,是否也想过放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刘浩和他妈妈这样的精神,我们一定能做好每一件事。向刘浩学习,开学第一课,让我受益匪浅。

3、电影《钢的琴》观后感小学生观后感

  故事的主人公叫陈桂林,由王乃文主演,陈桂林是一个正直、善良、幽默、风趣、孝顺、有才气、点子多、有担当、讲义气、是一个集合多数百姓中不同优点的小人物,正是这些小小的优点,我喜欢这个小人物,他没有大富大贵,是一个普通人做着普通事,使我坚持看完36集电视剧。看过王乃文的几部戏,感觉都不错。

  陈桂林是东北某钢铁厂的一名工人子弟,满身文艺细胞的他一心想考大学,然而连考三年却都以毫厘之差名落孙山,最终接了父亲的班到钢铁厂的铸造车间当了一名工人。陈桂林的独特气质同时吸引了厂里的一对姐妹花淑娴和小菊。当陈桂林最终按照内心的指引选择了淑娴之后,却因为阴错阳差的误会最后跟小菊走入了婚姻的殿堂。这段错误的婚姻把陈桂林拉入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生活之中。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陈桂林也经历着事业和家庭的波澜起伏。尽管意外不断,小状况迭起,但乐观向上的陈桂林一直没有放弃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陈桂林一家最终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幸福。

  通过这部戏对王乃文的表演了解的更多,对同样经历由计划经济走到市场经济变革的我有许多共鸣,生活其实就是平平淡淡中度过,磕磕绊绊中伴随痛苦、忧伤、欢乐,生活要适应家人、适应朋友也要适应家庭、社会的大环境,毕竟好多东西是个人无法选择或改变的,生活只有品过的才有意义!

4、电影《钢的琴》观后感小学生观后感

  我们流着感动的泪水,在教室里看完了一部电影——《弹钢琴的盲童》。

  你能想象出一位三岁的孩子,在双目失明下,弹出一首歌曲吗?这原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可是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这奇迹却发生了!

  刘浩因早产输氧过多而导致双目失明,在三岁时,妈妈给他买了一个似琴一样的玩具,不想,刘浩却露出了富有音乐天赋的一面。妈妈被震撼了,便决定,就算要砸锅卖铁,也要让刘浩学习音乐。求乐之路便开始了,在近二年内,共找的四十多户琴行,没有一位老师肯教刘浩,妈妈没有失去信心。这时,刘校长出现了,在近一年的学习后,刘浩又向钢琴发起了“进攻”……

  其中让我最震撼的是:刘浩在听了一位老师的钢琴声后,便以最快的速度把它弹了出来。可以说,他是为音乐而生的!一位名人说过:“天才等于1%的天赋和99%的汗水。”是的,刘浩在即将比赛的那几天,手指被切破了,医生说最好现在不要弹琴,但爱音乐的刘浩却带着受伤的手指去比赛。鲜红的血把键盘都染红了,汗水把衣服也浸湿了……刘浩后来之所以成功,离不开的是他的勤奋与努力。人生是不公平的,但是,只要你付出,它将改变你的人生!

  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自己一定要好好把握住一切机会。刘浩能成功,我们又有什么理由?

5、电影《钢的琴》观后感小学生观后感

  一个孩子,一出生就看不见五彩缤纷的世界;看不见令人充满希望的阳光;看不见自己的亲生父母和家人……他就是刘浩,一个九岁多的小男孩。

  他非常爱弹钢琴,一天之中,除了睡觉、吃饭、喝水等的时间休息,其余时间的.一分一秒都是在弹琴,他是那么努力,那么坚持不懈!

  健全的人和残疾的人比,哪个更容易成功?那一想便可知道,当然是健全的啦!可是,就算我们身体健康,有的人也不远努力学习,把时间都给浪费在无用的地方上了,这样,我们又能够学到什么呢?刘浩是一个多么认真好学的人啊,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成功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付出的人,刘浩的母亲就是一个伟大的妈妈!她带着儿子,背着电子琴,来到了北京,而身上却只有300元。他们母子俩相依为命,住的只是一间小小的房屋。但是,在求学的路上他们却碰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因为许多老师见他双目失明,都不肯收他。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家琴行收了他,还送了他一架钢琴!

  我觉得,刘浩真是太厉害了。他虽然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但是,他依旧坚持,因为他爱钢琴,他爱音乐!

  刘浩并不像其他小孩一样,有着一双大大的美丽的眼睛,他不能在草坪上欢乐的奔跑着,追逐着。然而,他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坚强的毅力,成为了一个小小音乐家,他用汗水换来了成功!

6、电影《钢的琴》观后感小学生观后感

  1900是社会的弃儿,但他也有过家,弗吉尼亚号就是他温暖的家,而大海,则代表了他的生命的归属,他没有家庭,但不足以让他失去爱情,丢掉爱的资格,世界不曾证明他来过人世,但这又何妨呢?他只要能活在麦克斯的记忆之中就足够了,因为友谊是能够跨越生死的鸿沟的。在火光之中,弗吉尼亚号沉没于大海,伴随着1900内心深处的琴弦声,天堂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应该会有琴声吧。没关系的,只要有钢琴就好,一场生离死别,不属于社会的天堂之声终究魂归天堂。

  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用解释,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与生俱来的天赋,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钢琴领域才华横溢的天才。而一场震耳欲聋的爆炸场面,不仅仅让我们震惊和深感遗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迹。天妒英才,用在这位海上钢琴师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适与否?但人们总说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总会还给你些什么,就当关上了一扇门时,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此看来,上帝也是方圆有度的。

  一切都已经结束,但一切又都没开始过,因为1900不曾属于这个世界,琴声停止响动,他走得不留痕迹,但“天堂之音”却曾响彻过。

7、电影《钢的琴》观后感小学生观后感

  以前一直听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片子,我只认为再怎么好,也不会撬动人的心灵。最近比较有空,就翻出来一口气看完了,类似于此的片子,都必须要安静的看,并且一气呵成。看完后,非常感叹!

  导演能将两种世界的人刻画的如此的细腻,太传神了。刚刚听说海上钢琴师,猜想剧情也就是某个人在艰苦的环境下面成名了,也就是一种励志片。但是,该片不是,该片似乎是要净化人的心灵。太多的追求,太多的奢望,只会让最初的纯真消失的无影无踪。

  Max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被应聘到豪轮上面,他也跟着豪轮生活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他的思想永远还是在陆地上,因为他已经被感染。但是,对于1900,他是那样的干净,一层不染,无人能劝说他。他应该也在为自己登上那块陆地,曾经千百次的寻找理由,他终于选找到了一个理由,也就是那个女孩的父亲告诉他的。站在陆地上听海,海的声音是另外的感觉。就在他准备登岸以后,他却被他内心的恐惧给战胜了。他的生活方式是在海上面,海是他的摇篮,他重来没有听过海水述说生命的博大,他也没有听过海水的低吼。对他来讲,海水永远都唱摇篮曲。在让他接受另外的一个世界的时候,他选择了退却。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方式,他孤独,他寂静,他可以读懂每个人的心思。也让他的音乐达到了巅峰。这就是他所有的追求。假如他真的上了岸,那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他还能PK过钢琴大师么?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8、电影《勇士》观后感

  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进一步推进我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 10月20日晚,学校组织了全体师生前往市电影院集中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勇士》。

  电影《勇士》以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史实为原型,展现勇士们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大智大勇,挑战生死关口的非凡经历,生动刻画出红军战士的勇士之魂和勇士之情,再现了老一辈革命者的艰苦历程和丰功伟绩,弘扬了艰苦朴素、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观影过程中,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大家沉浸于曲折的故事情节中,随着勇士们不屈的战斗或紧张、或振奋。

  《勇士》这部经典红色影片获得了师生们的一致点赞,它将激励着我们继承并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艰苦朴素的长征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足岗位、积极创新,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9、电影《勇士》观后感

  上周星期四我们全体师生聚集在中园观看了《勇士》这一部令人惊心的电影,让我受到了深刻的启发。

  《勇士》讲述的是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的一段惊人的故事,在电影的过程中许许多多的勇士为渡过大渡河而战死。而在片尾,虽然许多的战士英勇牺牲,但正因为他们无私付出而让后方战士成功度过大渡河。

  在这部电影中,作为部队主干骨的红四团团长在关键时刻为全体着想,鼓舞人心,率领队伍穿越枪林弹雨的围剿。而作为部队智多星杨政委,及时并准确地做出了决策,尽量减少了部队的人员损伤并且还高效率的完成了任务。这其中最使我难忘并感动的就是红军王东宇了,他一心为了学习打炮技术,而付出了生命,这是多么的无私啊!

  在片尾时,英勇的战士们用他们的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的精神度过了泸定桥,我看着一个个勇士们有的没有了胳膊,有的没有了腿,但是他们并没有为他们失去胳膊和腿而停止前进的步伐,他们也不为队伍拉后腿。他们忘记了痛苦,心中只记住了对敌人的仇恨,向中国死去的同胞们报仇。这时他们也如同一个健全人一样继续前行,决不放弃。

  这一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个英勇的战士们的坚持与勇敢,勇敢前进的爱国精神。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