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观后感精彩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观后感

《我们仨》观后感精彩

2023-08-28 13:11:39

  《我们仨》观后感精彩

《我们仨》观后感精彩

1、《我们仨》观后感精彩

  看完某一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们仨》观后感800字精彩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这是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关于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之家,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感人故事。在这个炎炎夏日,它似一抹清风,多么得清新亮丽,吹散走躁热,带来别致的温暖,伴随着我度过整整一个暑期。

  这是关乎于亲情、回忆、思念的叙事,有个再平凡不过的主题——我们仨。

  然而,正是如此简单的三个字,却蕴含了多少的感情色彩。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就是仨个,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一个小团体,似乎他们所说的每句话语前都会加上“我们仨……”这像是他们彼此间的自豪。

  直到有这么一个梦,在一个不知是什么地方,太阳已经落山,黄昏薄暮,杨绛竟走丢了,她着急地喊着钱钟书的名字,声音在空空的'旷野中,蔓延开来,可却没有丝毫的回应,她慌了,从梦中惊醒,向先生钱钟书细细描述,可他却只淡淡地安慰道: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让杨绛不惊感叹:他们老了。

  岁月是无情的,割不开,断不了。它是佳酿的最好催化剂。两位携手走来的老人,无论是一个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经了然于心。

  在这么一个令人尊敬的学者之家里,女儿圆圆是异常活跃的,她是他们的女儿,可有时却不似,仿佛一位跨越了年龄的好朋友,仨人都只是不大不小的朋友罢了。可是,当他们各自开始工作,却又是互不相扰,尊重着彼此。这样一个家庭,是让人羡慕的,它让人温暖、感动。

  在三联书店出版的《我们仨》上,无论是他们的照片、诗歌、信件……都是那么的真挚和感动,细细地翻过一页页,心中似乎已被填满了。

  杨绛说:“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家人已离去,亲情,过往的点点滴滴却是被真切地记录下来,记录在心中,记录在《我们仨》。

2、电影《飞驰人生》精彩观后感范文

  伴随着除夕零点的钟声敲响 ,20xx年正式到来。新的一年、新的一天、新的一刻充满期待。从20xx年年尾到大年初一期待的电影终于上映啦!今年的贺岁电影有四部,有十年磨一剑周星驰导演的《新喜剧之王》,有喜剧之星黄渤沈腾领衔主演的《疯狂外星人》,有硬汉吴京主演科幻灾难片《流浪地球》,然而最吸引我的是《飞驰人生》这部电影。原由听我细细道来。

  影片主要讲述拉力赛车手张弛由辉煌的事业巅峰直跌万丈深渊,五年的禁赛对于胸有大志的职业赛车手来说是多么沉痛的打击啊!有一句歌词可以贴切得形容张弛的过往“我曾经拥有这一切,转眼间都飘散如云烟。”从此的张弛就因此堕落不堪吗?每天在脑海里开二十遍,五年三万六千多遍,他一直没有放弃。是什么让他如此坚持、奋斗、热爱、奉献,是他最终找到了自己一生的所爱。在这里展示了真实的自己,活出了真实自己。朋友的离去,巨额的赔款,生活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是命运给他开的玩笑,是一个中年男子一生中要过的坎,是他必须面对,必须过的一段路。他把青春给了赛车,赛车教会他成熟。

  张弛战胜了自己,也为了并无血缘的儿子。“灭了林臻东”是张驰与儿子的契约,赛后和儿子同学爸爸去比赛是张弛与儿子的约定,放下了面子去炒饭,充当儿子的“救援兵”,无时无刻的陪伴是父亲担当。儿子张飞见证张弛的复出,在未来的人生中也会遇到无数这样的挫折,父亲种下的这颗信心的种子可以帮他熬过。正如影片中张弛那句话“只有一个人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他才是真的过时了。”

  身为教师的我深深的知道,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引导、培训家长如何正确与孩子沟通、相处、学习也是我们重要工作。我校领导高瞻远瞩创办《孤竹家庭教育群》,得到家长积极响应和好评。同时,教师这个具有多重身份的人又怎样做好课上的讲师,课间的朋友,生活中的父母。看完这部影片之后,让我明白了身教远比言传更重要,意义深远。

  优秀演员沈腾通过这部剧完美演绎了传奇人物张弛的人生。我们在赞叹、羡慕的同时不禁思考,为何张弛有辉煌的成就?为何张弛跌入谷底还能创造辉煌?是热爱,过好你眼前每一个弯道,全心的投入;是自信,即使跌入深渊也相信能东山再起;是奉献,把你全部的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也应该热爱教育事业,脚踏实地;形成独特教风,与时俱进;奉献青春年华,无怨无悔!其实张弛也不想成为传奇人物,正如他所说:“我没有想赢,只是不想输。”我也是,只是想对得起学生口中的“老师”。

  片尾张驰驾车在终点最后一跃,在夕阳映照下,光芒万丈,他突破了自己,获得了成功。但由于他在车损的情况下,全速前进,导致到达终点后冲出护栏,结局留有悬念,然而在我看来他是成功的。对于他的一生获得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欢呼,更多的是突破自己;不仅仅是冠军的荣称,更多的是享受过程;不仅仅是传奇的人生,更多的是体现价值。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最终的结果,而是突破自己、享受过程、体现价值。让我们全力以赴,不负每个当下,活出精彩人生!

3、电影《飞驰人生》精彩观后感范文

  奔波了一年,习惯了自己在工作岗位上高负荷运转,习惯了跟着生活昼夜不分,也习惯了从一个地方坐很久的车回到另一个地方,即使短暂的休息也是另一种奔波。这个春节好好歇歇脚,看看与大家过着相似奔波生活的中年大叔张驰,看看最帅的赛车手林臻东折在科目二上如何依旧风驰电掣,看看阶段性的卡壳能否毁掉完整的人生。韩寒又完成了一次与观众的“隔空对话”,这部有关中年大叔张驰的电影前不久发了终极预告,一个很小的.桥段,获得很多驾照考试的童鞋的共鸣,你我皆凡人,谁没摔过跤。

  目前,《飞驰人生》已经开启了点映和路演,有观众感叹,谁家还没个中年大叔,谁驾照考试没遇到点小挫折,过年看这样“体恤”民情的电影,看到的身边的人。不同的人对这部电影有不同的看法,也有不同的理解。有观众说,这部电影很燃,演员颜值演技都在线。也有人说,《飞驰人生》又励志又热血,一会看着笑得合不上嘴,一会哭得止不住泪。还有很多观众说,硬核赛车,赛车题材拍得专业,燃爆肾上腺素。

  其实,终极预告已经让大家感受到劲爆的赛车场景,漂移产生的扬尘、落叶在眼前,隔着屏幕感受到呼啸的风吹向脸颊的凛冽感,加速、凌空跃起,犹如自己在魔鬼赛道上亲自驾驶,马达的轰鸣声似新年奔腾的脚步,都只是电影中那份为了一生热爱不顾一切的执着。

  电影中过气车神张驰和如日中天的青年车神林臻东,可能代表着一个男人的不同阶段。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有施展的天地,像林臻东。即使没有天赋人,也有激情,精力去接近梦想,后来被琐事、被运气、被挫折消磨殆尽,可能就是街边摊卖炒河粉的大叔,可能是DJ聒噪酒气熏天的酒吧里的歌手或舞蹈演员,比如电影中长发飘飘的尹正就得给大家秀一段钢管舞。

  而沈腾演得就是那种“爸爸口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人”,不复当年,也愿意挣扎,冲上沙滩的鱼不愿意被阳光暴晒成为咸鱼。赛车驾驶员与飞行员本来就不是一个物种,赛车驾驶员可以永远不离地,飞行员不敢说飞机永不落。除此之外,沈腾作为一个carry笑点的美男子依旧笑力无边,最重要的是眉宇之间还抓住了落魄中年赛车手的灵魂,有观众说,“稍稍动动脸皮子,我就乐”。冯绍峰也惊喜加盟,“土豪金”睡袍有型拉风,灵活自如的大脚趾踩在豪华车盖上,也被调侃“连脚趾都会演戏”。

4、电影《飞驰人生》精彩观后感范文

  这个假期一转眼好像过了好几天,终于去看了一场电影《飞驰人生》,这是是一部喜剧片。

  我挺喜欢看这类型的电影,讲述着一个赛车手重返赛场的情景,没有钱,没有车,但是却有二个支持他的伙伴,那种团队精神给我的感觉就是为了梦想在比赛,而那为了这个比赛所付出的那个过程值得人尊重。为了拉赞助,无底线的唱歌跳舞,却不愿意向对手低头。不是非得赢了比赛,但是却不想输。希望在赛道上拿回自己遗失的尊严;而对手也愿意帮助主角在最后关头修复赛车,因为赛道上没有对手,赢得冠军又有何意义呢?

  这部电影虽然有许多搞笑的地方,但是我被张驰热爱梦想的心而感动了。比如:张驰在禁赛五年里的时间,每天在脑子里练车二十遍,等到他知道可以复赛,他十分坚持。在他找赞助商时,为富人跳舞、唱歌,十分执著,就是为了得到一笔钱可以改装一辆赛车。

  张驰还有一个很团结很执著的队伍。当他找到当年帮助他修车的人和当年的领航员,他们都辞去工作,帮助张驰完成比赛,与他一起完成梦想。

  他还有一个好对手,在张驰把车运到比赛地点时,出了事故,车撞坏了,但他的对手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张驰修好了车。

  在比赛时,张驰没有领航员,但他凭借多年的开车经验和坚强的毅力,最后赢得比赛,获得冠军。

  影片中,张驰的一个学员问张驰,有没有什么克敌致胜的绝招。

  张驰的那段话我记得很清楚:有克敌致胜的绝招,就你能练,别人就不能练了?耍小聪明,赢得了一百米,赢不了一百公里,你问我绝招?就是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

  正如影片片尾字幕所说:献给所热爱的一切,比起咸鱼翻身更难能可贵的,是梦想不灭。

  经常看到朋友圈,有些人加班到深夜发朋友圈, 有些人生个病也发个朋友圈,跑一次步发个朋友圈,励志的、伤感的、鸡汤的……,其实有多少个能像这种,为了梦想,为了实现一件事情,一直坚持不懈的热爱做一件事情呢?我不羡慕那些一次二次的做某一件事,但我敬佩那些为了做好一份工作,一件事情,坚持一天、三周,五年,十年的做这件事的人。事无大小,只有坚持才是难能可贵的。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去提起梦想,觉得说那个太矫情,也很幼稚,不切实际,靠梦想吃饭就得饿死。

  可是我认为,梦想对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是一种信仰,更应该是引导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

  愿你能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

5、《你好,李焕英》观后感《你好,李焕英》观后感

  黑白的电视,军绿色的大衣。破旧的瓷缸,一次贾晓玲的穿越经历却带给我了一场心灵的旅程。

  贾晓玲是个从小就不让人省心的女孩,她从小到大一直以为自己就会给母亲惹麻烦,而不会让母亲开心。就在她高考后,她打算让母亲高兴一回,便做了一本假的录取通知书,想让母亲为她骄傲一回,可最终还是被母亲发现了。贾晓玲坐着母亲的自行车回家,并承诺要给母亲买车,让她高兴一回,可承诺还没实现,意外就发生了,就在回家的路上。她们遭遇了车祸,母亲躺在了病床上。

  随后,她们便一起穿越回了母亲年轻的时候,贾晓玲时时刻刻陪伴在母亲身旁,尽全力想让母亲高兴一回,弥补自己的遗憾,母亲也看破不说破,默默陪贾晓玲走完了剩下的日子,最后贾晓玲发现了母亲是与自己一起穿越来的事实,便抱头痛哭…

  虽说是讲述了贾晓玲的故事,可我还是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小时候,我经常调皮,不让母亲省心,还总是嫌弃她这儿不好,那儿不好,可我也曾忘了母亲也是第一次一母亲,她也曾在别人的庇护下长大,现在却为我撑起了一片天地,我不是一个满分的孩子又凭什么要求她做一个满分的母亲?

  趁现在,母亲还陪伴在我身边,好好爱她,不要偏偏等到失去了,才学会珍惜……

6、《徒手攀岩》精彩观后感

  你能告诉我,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题记

  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奖的记录片,必有其过人之处。抛开后期剪辑与制作,内容的深层涵义已足以令人震撼。

  片中给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几乎每一个徒手攀岩者最后都会死在悬崖峭壁上。有许多顶级攀岩手因各种意外而丧生,Alex或许会被触动,随之而来的却是平静,好像事情从未发生过一样,继续向酋长岩迈进。

  在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中,每个人从小被灌输着“生命至上”的宗旨,为了生,我们可以像越王勾践一样卧薪尝胆,可以如韩信那般忍受跨下之辱。生命即最高的价值,因为失去了生命,其它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在追求生命的意义时,最起码应该以保住性命为前提。《徒手攀岩》中汤米曾说:真正喜欢攀岩的人,大多已经不在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依然义无反顾,Alex并非是看淡生死,而是追求心之所向。

  你能告诉我,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平平凡凡浑浑碌碌地过一生?还是像Alex一样将生命的每一分钟都用在自己最热爱的事情上?我们或许无法回答。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对父母、妻儿都有不同的责任,我们可能无法做到轻装上阵、无所顾忌。我们有牵绊,有惦念,世上仍有让我们继续活下去的理由。热爱生命并非只是热爱“生命”,若不知为何而活,仅仅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Alex的生命就是攀岩,只有在攀岩时,他才能感到生命的律动。攀岩的激情甚至超越生命而存在,过平淡的生活还是有一天死于攀岩意外,他选择后者。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过:Tobeor not tobe。(生存还是毁灭)。Alex的徙手攀岩面临的便是这样的局面。拍摄者曾在山脚仰视Alex的身影时,叹了一句:要么完美,要么死亡。即便对于他这样顶尖的高手是很小的几率,身后的万丈悬崖足以令人粉身碎骨。恐惧并非没有,“你直面恐惧,只因这是实现目标的必然要求。”

  这个世界需要有人冒险,需要有人挑战极限,我们应该为他们喝彩。

  电影的结局短小精悍,正如片尾Alex灿烂纯洁的微笑,简洁而意味深远。

7、《徒手攀岩》精彩观后感

  流动的云雾,笔陡的峭壁。一个小红点正艰难地蠕动于岩缝之间。镜头慢慢拉近,一位小伙正在试图完成人类史上难度系数最高的徒手攀岩路径。没有绳索保护,甚至没有头盔护具,他的安全保障只有一双沾满的手,生死就在毫厘之间。直到他登顶的那一刻,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下。

  不用配乐衬托,无需特效粉饰,一个镜头就足以让人不寒而栗,这便是纪录片《徒手攀岩》的魔力。它让我在这九十分钟内高度紧张,它使我被人类的勇气与耐力所深深震撼。但这部纪录片的真正特别之处,在于使我对“恐惧”二字有了全新的理解。

  “恐惧”自古以来都被看作是罪恶的根源。我国清代诗人沈近思曾说过:“非大胆不足以任大事。”古罗马政治家塞涅卡在《美狄亚》中写道:“命运害怕勇敢的人,而专去欺负胆小鬼。”由此可见,似乎人类最可耻的本能便是恐惧。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认为不然。——对恐惧心理加以利用,它可能会成为我们成功之路上的垫脚石。

  在利用恐惧之前,我们先要学会面对恐惧,而不是选择回避。从生理的角度讲,恐惧是人体与生俱来的一种自卫手段。没有恐惧的人,将忽略危险,也因此置身于危难之中。所以,感到恐惧不需要羞耻。就像世界攀岩第一人阿历克斯说过:“我面对恐惧的方式与其他人不同。我在一次的战胜恐惧中获得经验与快乐!”

  人只有在一次次战胜恐惧后,才能获得最纯真的快乐。战胜恐惧便是突破自我,而人类正是在一次次突破自我中进步的。换句话说,恐惧是人类的必须品。没有了恐惧,人类发展将停滞不前。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再勇敢的人也会有恐惧吧!

  学会了面对恐惧,就要掌握恐惧,并对其加以利用。恐惧心理可以积聚人的内在潜能,使我们成就更伟大的自己。阿历克斯对自己的攀岩事业表态:“恐惧是我百分百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我能做到在攀岩时心无旁骛,这也避免了意外的发生。”

  在攀爬难度极高的酋长岩时,阿力克斯需要完成很多高难度动作,对他的身体素质和耐力都时极大的考验。而所有这些动作在他的数十项有绳索练习中从未同时成功过。在最终的徒手攀岩中,他却万无一失地完成了所有这些动作,登上了酋长岩的顶峰。我相信这一点更不是运气或巧合。正是因为他此时心怀对死亡的恐惧,对自然的敬畏。所有这些恐惧迫使他的身体达到人类极限,最终取得成功。

  他的成就是我遥不可及的。但反观你我,恐惧似乎一直在默默帮助着我们。因为有了对落后的恐惧,我们发奋图强,不断进取。因为有了对死亡的恐惧,人们更加珍惜生命,使一生更加绚烂多姿。如此看来,你还认为恐惧是罪恶吗?

  《徒手攀岩》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官上的刺激,心灵上的震撼,更教会了我们如何看待恐惧,化恐惧为动力,化敬畏为激励。别让恐惧限制了你的人生,面对它,战胜它,利用它,登上成功的巅峰!

8、《徒手攀岩》精彩观后感

  攀岩,是我们所熟知的极限运动,它需要极强的耐力、臂力以及思维能力,体能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必不可少的东西,可思维在攀岩中也占据着庞大的地位。

  首先,在攀岩时我们必不可少的要找到一些“落脚点”这其中的一步一步的操作,并不只单凭体力就可以做到的,攀岩者需要用大拇指来支撑自己转换身体,但那根指头如何用力,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影片的主人公Alex在对话当中说到:“我不希望别人告诉我什么时候找乐子”因为他从不愿意只做一颗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人,他有自己的思想、执念、追求以及生活中的乐子。他在一次训练之前说:“你所做的一切都会训练你的思想,比其他人更自由”一如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也如萧红与外祖父菜园中的散漫,可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看似飘缈的未来,却在心中早已有了定向。

  最后,我想如果Alex没有如此强大的思维网络,单凭一身力气,不足以支撑他站在山顶,正因为他有自己的勇气思维,懂得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才能在攀岩中更加比常人更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讲,攀岩者并不是比其他人更不在意自己的生命,恰好相反的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向”,才比别人更珍惜自己的生命。

  我欣赏他与李白的共同之处,便是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能再用自己的才能去打造属于自己的未来,也如褚时健老师从“烟草大王”到“橙王”的转变,也如李白谪官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舱海”的气魄,也如Alex无数练习后登顶的辉煌。

  这世界从不缺乏“徐公”如此千篇一律的皮囊,缺乏的是如这些攀岩者的有趣的灵魂。

9、《徒手攀岩》精彩观后感

  8月30日,奥斯卡获奖佳作《徒手攀岩》“开学第一课”活动在北京大学举行,本片主角、全球徒手攀岩第一人亚历克斯·霍诺德亲临现场,在现场分享自己的极致生活,与学生答疑解惑,与北京大学的学生进行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开学第一课。

  亚历克斯·霍诺德是无保护、无辅助、单人徒手攻克酋长岩的全球第一人,他用绝对的热爱与专注挑战了一个又一个人类极限,此壮举也被称为“攀岩界的登月之举”。活动当日,北大学子在活动前首先进行了提前观影,观影结束后,亚历克斯惊喜空降百年纪念讲堂,与北大山鹰社同学亲密互动并合影留念。

  “我认为能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事才是最有意义的”,在谈及学子们最为关心的,电影中有关梦想及热爱的问题时,亚历克斯表示自己“对攀岩发自内心的热爱最为重要,只要有激情,我就会一直攀岩,一直探索和学习新的东西。”他还表示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停下追梦的脚步,因为“相对于其他运动,攀岩不会太被年龄束缚。因为攀岩对身体的冲击很小,随着年龄增长,经验会越来越多,身体不会因为高强度冲击而受伤。”相信亚历克斯·霍诺德将带着突破极限、孤胆向上的精神,继续他的极致人生。

  在观影结束后,现场学子也发表了自己对电影的见解“直面并去战胜来自内心的恐惧,才能爬到顶峰,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除了他的勇气、坚持和热爱之外,更重要的是上千次的练习和尝试,才成绩了一次的完美绽放”,相信莘莘学子们将同样带着这种极致精神,不断激励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能做出最正确和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在分享会后,亚历克斯还与三位山鹰社成员进行了一场妙趣横生的四指俯卧撑大赛并毫无疑问轻松获胜,让正常分享活动在欢乐与诙谐气氛中接近尾声。

10、《徒手攀岩》精彩观后感

  作为一名恐高症患者,我真的是捏着手心的汗,看完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徒手攀岩》的。

  这是真正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是在用身体的极限,挑战自然的极限。“青衫磊落险峰行,玉璧月华明”,艾利克斯却是一袭红衫,孤身绝壁,在高达900多米、几乎笔直的酋长岩艰难而又灵动地攀爬,让我们仿佛看到一团红色的生命火焰在跃动。但在这三小时56分钟里,每一个突发状况,每一个轻微失误,都可能会让这团火焰随时坠落、熄灭,怎能不让观者触目惊心,让亲友提心吊胆,而对于艾利克斯本人来说,更是步步惊心,性命攸关。

  没有比生死更大的悬念,更何况,比起命悬一线,艾利克斯的生死悬念,真的是答案在风中飘。看这部片子时,我一直在想,这种徒手攀岩的冒死之举,到底其意义在哪里,究竟值不值得?我想到了两句话。一句是木心的:“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一句是电影《头文字D》里陈冠希饰演的角色凉介的:“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

  这世间的每一个人,因为经历、性格、认知的不同,对于人生的意义和成功的理解都各有不同,这也就让我们有了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但不管是哪种人生,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并且没有伤害到他人,在我看来,都是值得一过的人生。

  在片中,艾利克斯谈到自己与女友的差别之处:“桑妮看待事物的方式跟我不一样,在她看来,生命的意义在于幸福,在于结交让自己生命更充实的人,好好享受一切;在我看来,生命的意义在于成就,谁都能活得舒服快活,但如果人人如此,世界就无法进步。”

  我想,这就是艾利克斯徒手攀岩的乐趣和动力之所在:“生命之意义在于奋勇当先,至于个中原因,倒不见得多么重要,这就是你的人生道路,你要好好走下去,你直面恐惧,只因这是实现目标的必然要求,这就是勇士精神。我觉得徒手攀岩精神与勇士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二者都要求精力的百分之百集中,因为这关乎生死。”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是一种人生态度;“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各有各的优劣,也各有各的道理,每个人大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人生处境,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当然,审慎中若还能葆有勇敢,勇敢中若还能秉持审慎,该勇敢时勇敢,该审慎时审慎,就更是理想的人生状态了。

  但我想,这部纪录片要说的,绝不仅仅是梦想和勇气,而是一个人需要做哪些磨砺和准备,才能让自己的梦想和勇气有所凭藉、不至落空。我们看到,为了攀登酋长岩,艾利克斯真的是十年磨一剑,未曾缺席过一天的锻炼,对于所要攀爬的路线,不厌其烦地进行尝试和检验,并用记日记的方式,总结提炼需要注意的要点。到最后,他熟悉酋长岩就像熟悉自己的身体一样,所以才能做到人壁合一,如臂使指。

  这就像庖丁解牛,唯手熟尔。他也必须这样,因为岩壁上每一个裂缝和凸点,都可能是他的生机,而每一阵风、每一只鸟的突袭,都可能致他于死地。所以他说:“攀岩总是离不开卓越和完美二词,我始终在这条路上追求着,不断践行。”而我们看得到的卓越和完美,背后,都有看不见的努力和付出。

  但是即使做到了这些,也未必就能万无一失。在片中,我们看到很多与艾利克斯一样的同好者,相继殒命,他们有可能是死于失误,但也可能,只是在劫难逃。这也难怪,你选择了怎样的人生,就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其实,我们都是孤身一人来到这个世上,面对这个绝壁般的世界,赤手空拳,向死而生,这本身,就是我们的英雄主义。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都应该像艾利克斯一样,不断“拓宽自己的舒适区”,既耐得住寂寞,又活得出精彩。虽然不必都要“会当凌绝顶”,但至少,莫负此生,一路风景。

  为此,我们要活得勇敢,更要活得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