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瞳观后感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观后感

黄金瞳观后感

2023-08-15 15:02:31

  黄金瞳观后感

黄金瞳观后感

1、黄金瞳观后感

  01

  昨天追完前五集,来谈一谈个人感受。黄金瞳在我看来总体是一部及格的作品。(这是我第一篇剧评,有不好的请谅解,欢迎大家与我探讨剧情。)

  先说优点:

  1.以李立群老师为首的老戏骨,平淡之中见演技,感叹庄睿眼睛的时候,明明是一种赞赏,却莫名的让人感到一种诡谲之感。年轻演员中陈泇文,王紫璇,尤其王栎鑫的演技比较自然,张艺兴演技配音虽然不能到叫好的程度,但也不至于出戏。

  2.剧情紧凑,主线分明,没有那么多拖拖拉拉的支线。不像近些年的剧分个手都要分个几集。比如我很喜欢的一点,庄睿情敌(原谅我没记住他的名字)和钱老板聊天时,简短的几句话便让人了解了秦萱冰和他的身份,以及他的部分性格。

  3.主角虽然开了挂,却没有一味地依靠别人,第二次鉴宝便给了他教训,可以从后续剧情中了解主角并不是除了挂一无是处的那种人。

  4.黄金瞳透视的特效,墓底的回音这类细节都还算不错。剧中有很多的.冷知识,可能会有一点枯燥,流失不喜欢这个题材的观众,但这正是让我看到剧组诚意的地方,至少我很喜欢,也愿意去了解。

  再说缺点:

  1.配音有些出戏,特别是一开始李荣浩老师的配音,毕竟他的声音大家都比较熟,从一开始就无法入戏。恐怖的时候氛围是有了,但有时候没有渲染出紧迫感,以及开头那段打戏耍帅过多,节奏太慢有些尬。

  2.皇甫云,高菲菲等配角形象不够饱满立体,如菲菲对庄睿的怀疑冷静下来还是能理解的,毕竟过于巧合了,但是我们是站在庄睿的角度看剧的,对菲菲莫名其妙的执着很是厌烦。

  3.就是现在大多数剧的通病,除了主角及大反派以外,其他配角,小反派都智商过低了。

  这部剧缺点不少,像与原著相比,改动太大之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种事交给打一星二星的人就可以了。我只能说如果后期不崩,喜欢这类题材,或者剧荒的人,完全可以抱着怀疑的心态看一看,没准会给你意外之喜。

  最后,我以一名X‘back的身份请求各位兴迷们:

  观剧时怎样都好,但评论时不要拉踩,关注剧内角色,不刻意贬低其他演员,遇到黑子,善用举报,理智讨论,时刻铭记你是一名善良聪明活泼可爱美丽大方不脑残的小仙女。

  02

  怎么说了,因为是很久之前看过小说了所以小说内容基本已经不记得了,可以把这个当做一个新剧看。

  还有,不管这个剧改编的如何,总会有人对他不满,对于那些说不如小说的人,请记住一点这个是电视剧不是小说,如果想满意,那请去看小说,还有一点,小说的很多情节和剧情在如今的政策下和技术下都不太容易展现,这个就必须进行改编。然后说一下剧,前期是有点无聊,不过往后看还是比较不错的,对人物的表演,个人对那个女警不太满意,其他还好,作为主演的张艺兴的演技,本人打7分,6分是他目前的表演分,1分是他对比之前演的所加的分,因为只看了10集,他后面戏的演技如何还待观察,可能会改分。

  同时说一点,如果对一部剧的其中一点,例如某人演技不行,改编不行,人物表现的方式不行,就抓着这一点就给打一分,我想说一句,这不是一个人的表演,有水军就有黑子,只说水军,不见抓黑,各位就明白了啊,还有一点,我不粉任何一个人(老戏骨除外),如果你为了黑而黑,或是某人的粉丝而黑其他人,你这篇评论不管如何,在路人看来就是一个垃圾。这里不是垃圾场。

  03

  作为昨天晚上开播后一口气连看4集的人来说,黄金瞳真的是一部无一处不精致的剧。首先说下它的剧情,非常连贯,节奏张弛有度,虽然有的人说第一集稍微有点尬,但是我认为是必要的引入黄金瞳的铺垫。再来说说它的拍摄,看得出花费了不少精力、功夫和投入,很多地方实景,拍摄得也美,还有各种精美贴实道具。然后说说它的演员。很让人意外的是张艺兴在其中的演技是不出戏的,比较自然和舒服,还有一些细节动作的处理非常到位,有较多出彩和值得称赞的地方,算是一个真正的演员了。女主是一个霸气的,身手矫健的,大长腿女主,很漂亮,这种角色的女主在我看来很新鲜,演技挺好,我很喜欢。女配这个角色我也蛮喜欢的,确实气质很好,很符合大小姐这个角色,外表温柔端庄,气质沉静优雅,虽然实际上是反派,可是那又怎样呢?男配这个角色真的笑哭我,太搞笑了,有他的地方就有无尽的笑料,更有无尽的麻烦,感觉很像男主的小媳妇,是怎么回事?还有一个重要角色,非常非常出彩,就是李立群老师出演的德叔,不愧是老戏骨,真的太太太好了,感觉就是考古界的大牛!大腕!还有其他的重要的老戏骨们,就不多说了,都很出彩!比如女主同事的爷爷,还有男主情敌的手下,性格鲜明,有好人有坏人,还有一股浓浓的复杂社会的气息,不小心就掉坑里了,黄金瞳也不是万能的!最后说说这部剧的特效,真的每一帧都精致,声音,结构,画面,感受到了金钱如粪土,投入不小!ps.古玩知识蛮多的,很多虽然我听不懂,可是就是因为听不懂,才更感觉古玩界,不是一般人能玩转的,需要了解历史、了解文物,了解制作工艺等等。这部剧,最开始我就对它有所期待,呈现出来的结果我也很满意,祝福这部剧最后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2、《黄金时代》观后感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里面让我最上心的电影因素有两点:配乐和色调。

  一、配乐

  一部节奏如此慢的电影,竟然演了好一会儿了还不见配乐,让我怀疑导演是不是想整部电影都不用配乐,幸好后来证明是我猜错了。

  第一次出现配乐大概是在萧红和萧军相遇那一段,是一段比较浪漫的慢节奏音乐,因为一直在注意这个东西,所以当时实在让我激动了一把;第二次出现是发洪水、萧红要从旅馆逃生的时候,配乐是很轻快的,预示着萧红的命运开始转折了(在这部电影里),从这点来说的话,这段音乐用的还是很成功的。

  根据我的记忆,电影中正儿八经的配乐总共出现了四次,前两次是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后面两次记不太清楚了。除了正式的配乐之外,电影里还出现过例如“有人在弹钢琴”之类的'音乐,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电影的单调(不过形成这部电影的独特风格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单调”),但是导演更进一步的意图我是猜不到了。

  二、色调

  这部电影色调基本是偏冷的,这跟电影中多是冬天有关,但是我猜想,导演大概也是在暗示主人公们所面对的严峻的生存环境吧。在我的印象中,电影的色调有一个分界点,大概就是在发洪水的那时候起(大片的黄色,暖色调)电影的色调不再是单纯的白色,而是加入了很多暖色调进,就算是在大雪里,也要有黄色的墙出现,或者是黄色的太阳光,这时候正是二萧热恋的时候,这种色调跟前面的单调的纯白形成了很强烈的反差,我觉得是用的比较成功的。

  到后面,色调基本上也是一直在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毕竟没有前面明显和令人印象深刻了。

  除了这两点之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导演的另一个尝试——像采访一样的拍摄,这点是更大胆的一个尝试,因为它很容易把观众从”戏“里面打出来,而不是带进,这当然跟它是一部传记片有关系,但是毕竟这样一来观众是不容易”入戏“的,不过我觉得自己还是看进了,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也是比较成功的。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还是拍出了导演自己的风格,而且将萧红的一生基本上讲清楚了,电影中用了很多打乱时间顺序的手法,可能对萧红不了解的观众看起来会有些吃力,但是没什么大问题。

  最后,其实看这部电影,让我想到另一部——《南海十三郎》,也是一部传记类型的电影,我觉得可能在风格上这部《黄金时代》更加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在”好看”上说的话,这部可能还比不上那一部。

3、《黄金时代》观后感

  纵观萧红的一生,在这部电影里,刚开始竟有轻松之感,越看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地沉重起来,到后来竟有一种病态的美,既是那样的悲惨,也充满了波折的戏剧性。

  萧红的父亲在她中学未毕业的时,就把它许配给了汪恩甲。可她受不了有恶习的汪恩甲,这个不求上进的瘾君子给不了她安全感和未来,相对比陆振舜,萧红越来越欣赏她的这位表哥,于是他离家出走,本以为可以从此和陆振舜获得幸福,没想到这一些都是骗局,陆振舜抛弃了她,回归了家人的怀抱。

  “曾以为坚不可摧的爱情,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仿佛北平寒风一个随意的吹拂,便使其化轻易为齑粉。”萧红又找到了汪恩甲,两人开始同居。谁知骗语接二连三上门。有身孕的萧红与汪恩甲在旅馆欠下数额食宿费。此时汪恩甲一去了无音讯,留给萧红的,只是无尽的折磨与痛苦。

  无奈萧红只好写信向文艺周刊发出求救信号。

  她写过一首这样的诗歌:去年在北平/正是吃着青杏的时候/今年我的命运/比青杏还酸

  “二萧”最终还是见面了,萧军很快发现这不是一个寻常女子。“出现在我面前的是我认识过的女性中最美丽的人,我必须不惜代价拯她。”

  那时的他绝对想不到。正是他这所谓“大男子主义”,使相爱着的两人变得不再“合适。”

  我想萧红一定是爱他的,东渡后的萧红仍对他念念不忘,那足足35封长信就是最好的见证,可萧军早已不爱她了“爱就爱,不爱便丢开。”萧红可以用连自己都觉得可笑的借口为他辩护,他却冷笑,在萧红病重时,端木不知去向,身边有骆宾基,但她却还深深思念着萧军。“我爱他,今天还爱……”

  端木在娶她那一日。红豆赠君。“我只想过正常老百姓的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只有相互谅解,爱护,体贴”。可端木给不了她安全感,重庆被日军轰炸那一日,端木不在她身边,反到是骆宾基始终握着她的手“不要怕,我会一直在你身边的。”

  萧红在病重时对骆宾基说“我早就该和端木分开了,我要回家乡去,你不要为我担心,我不会在这个时候死的,我还有《呼兰河传》第二部要写,我会好起来的。”然后,她冲着骆宾基说:“骆君,到那使你肯娶我吗?”骆宾基愣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深知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了,她之所以这么说,只是在和这个她挚爱的人世间,委婉的道别罢了……

  萧红向文艺周刊发的求救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曾经有过少女梦想,美丽和青春,可如今这一切都毁灭了……也许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应该有温暖的爱……”

4、《黄金时代》观后感

  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一群年轻人经历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时光,自由地追求梦想与爱情,有人在流离中刻骨求爱,有人在抗争中企盼家国未来……萧红,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一路流亡,从北方到南方,从哈尔滨到香港,一边躲避战乱,一边经历着令人唏嘘又痛彻心扉的爱情与人生。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在她笔下穿透纸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许鞍华导演的关于女作家萧红的《黄金时代》是今年最被期待的电影,就借&ldqu;三八国际妇女节&rdqu;之际说点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或无关的。

  先说一个略微残酷的事实,&ldqu;国际妇女节&rdqu;指的是共产国际,是1910年8月召开的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上,由共产国际的德国领导提出的建议,并最终确定3月8日为&ldqu;国际妇女节&rdqu;,所以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庆祝这个节日。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女性朋友的,就不要问人家放不放假,过不过节了哈,她们大概得上班。

  言归正传,黄金时代。电影之所以最终命名《黄金时代》,源自萧红写给萧军信中的一句话&ldqu;这不正是我的黄金时代吗?&rdqu; 折射了1930年代民气开放、自我意识觉醒,百舸争流的年代,那是萧红这样的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也是追求自我的女性的黄金时代。

  萧红,一个民国女子,经历了逃婚、未婚先孕、生子后被弃、母子分离、幼子夭亡、颠沛流离、与四个男人发生情感纠葛,这还只是她人生的一部分,真正贯穿她生命的主旋律‐‐是以写作为武器,唤醒更多人的自我觉醒意识。她一生如同动荡尘埃,从未停歇,直到最终客死异乡,她几乎经历了那个时代的女性不敢想象的所有事情。她的文字、她的感情生活和她坎坷的命运,本身就比一部电影还要精彩跌宕。王安忆曾说,有故事有才华的女人很多,萧红之所以能被历史记住,是因为她把自己的热情转化为更巨大的东西,去影响其他人。

  萧红骨子里有东北女人的热烈,她和张爱玲都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都忠于自我。北国冰雪中长大的萧红活得炙热投入,燃烧自己,心怀天下;而上海风骨的张爱玲活得冷峻淡然,永远冷眼旁观,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气度,只活自己的。

5、黄金时代观后感

  中午没睡觉把朋友介绍给我看的《我的黄金时代》看完了,是一部中国大学校园的dv剧,很现实,很接近我们的生活。

  以前从没关注过这样的电影,基本都是看些比较远离我们生活的片子,现在才发现,原来在现实中发现美好是多么的美妙!

  前不久他介绍给我看的《我的太阳》和《十七岁的单车》也是这样的主题,也许这些影片中的色调有些“土气”,可是绝对掩盖不了它耀眼的光芒:《我的黄金时代》的结尾黄鹤的第三个愿望就是,“我希望你能够幸福的活着。”生活终究是生活,我们谁都逃离不开……蔡楠最后感概道,“我清楚的明白,我将和这个城市里大部分男人一样,结婚,生子,买房子,赚票子,按照王小波同志的说法,生活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这么说显得我层次不高,但是对于这一切,我,无能为力。”大学毕业后对人生的迷茫,可能是每一位毕业生都不可避免的……影片的结尾重播了一段刚开始的镜头,寓意:曾经的我们擦肩而过,曾将又有多少爱恨情仇,最后又有谁会记得?人生苦短,世事无常……

  故事中黄鹤和蔡楠的爱情其实是很美好,这段美好也许应该更长一点,只是傻傻的蔡楠刚开始一心要追求李若瑄,却没有发现一直默默地在他身边的黄鹤,现实中就是这样,有很多人在苦苦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却忽略了身边已经拥有的,有不少人为此错过了,失去了,后悔了,但一切已经是过去……黄鹤最后还是去了美国,之后在美国有了自己的家庭,这与《我的太阳》的结局有点不一样,馨儿最后是没有去香港,留下和阿博在一起,但是现实中会有多少这样的呢?这两个爱情故事的主角都有相同的一点,就是女的家庭背景比男的好,所以他们的爱情在父母看来就不一样了,他们会面对很大压力,这就是现实!

6、黄金时代观后感

  《黄金时代》这部电影以民国时代为背景,描述了女作家萧红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影片塑造了一群风华正茂的少年,还原了萧红独特的人生与人格,并说他是战乱中一朵逆向生长的倔强之花。

  萧红的一生短暂且并不美丽,她经历的坎坷几乎都被自己写成了一篇篇文章。萧红作为一个女性,她与表哥私奔,被家人抛弃,却仍然拥有一份乐观让自己坦然面对生活;作为一个母亲,两次怀孕,却没有一个孩子在身边留下,不是送给别人,就是在逃亡中在黑暗里看着襁褓中的婴儿,内心是十分孤独与寂寞的。

  我记得当萧红躺在病床上时,她脸色苍白,嘴唇毫无血色,但有神经质的一声冷笑,也许是对世间之事讽刺,也许是对生活坎坷的苦笑。好在,那时文字一直陪伴着他,在她孤立无援时,她用文字描述着世间美好,始终坚强勇敢。

  萧红的文章十分朴实,或许是那个黄金时代所决定的朴实风格,他笔下的人无论是商贾小贩还是风流政客皆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我想,够深的文学创作不在于用多么华丽的词藻,而是用心体会生活中的细节,而萧红写出的文章就是这样的,她把对当代社会的讽刺写的淋漓尽致。

  在萧红的一生中,她经历过四段感情,我想她最美好的时光,也许就是和萧军在一起的时光了,萧军无疑是她文学上的一大助力,萧军用他的刻苦努力在写作,虽然文章深刻,但缺少一些l灵气,整体来看萧红的文学水平确实是高于萧军的。影片中萧军也曾因别人说了这些话而疏远萧红,造成了两个人在感情上的隔阂,而这些萧红自己是不知道的。他们二人因文学而相知相恋,但却并没有相守。他们相遇,生命中注定,分开更是宿命,但二人性格天生不同,注定无法相守。

  我们无法看到真实的萧红生活,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演绎,通过故事回味那个被毁掉的才华横溢的女子,在影片中一个又一个的镜头中,回味属于她的黄金时代。

7、黄金时代观后感

  《黄金时代》这部电影讲述了作家萧红悲惨的一生。以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在短短两个多小时内,讲述完了她的一生,让世人了解了萧红。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历史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沉浸在他们的悲欢离合中,让我深有所感。

  萧红出生在哈尔滨市呼兰区的一个地主家庭中。在这个家里,萧红感觉不到爱,唯有祖父十分疼爱她。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萧红的祖父并没有因为她是女流而怠慢她的学习,亲自为她讲解文化知识。正因如此,萧红才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可好景不长,一九二九年,萧红的祖父去世,她第一次饮了酒。那年,她刚十八岁。

  随后,萧红举家迁往她的老家。萧红不久后又和表哥私奔。后来又投靠她的未婚夫,在一家旅馆内产下一子,送人不久后死亡。而她的未婚夫也不见了踪影。

  后来,萧红的才华横溢,让一家报社的人慕名而来,而他的第一个丈夫萧军,也因她的才华而与她在一起。但萧军的心眼却很小,在一次聚会中,几个朋友夸赞萧红天赋极高,连萧军都有所不如时,顿时让他妒心大起,从此便和萧红日渐疏远。当意识到之后,萧红问他:“如果我没有你所期待的才华你还会喜欢我吗?”他回答说:“怎么会呢?”虽然嫉贤妒能乃人性之常情,但如萧军这般妒到自己妻子身上的,说实话我第一次见。

  而萧红的才华也同样得到了鲁迅先生的青睐,鲁迅先生曾多次邀“二萧”到家中做客。他们间的关系可谓亦师亦友。

  萧红在与第二个丈夫端木蕻良在一起后,产下了他与萧军的孩子。在这之后不久,便染上了肺结核,在重庆辗转多家医院后去世,享年31岁。

  尽管萧红的一生是悲惨的,但她的作品会像星辰一般,发出耀眼的光辉,永远被世人铭记。

8、黄金时代观后感

  提起萧红,更多的人想到的是她和祖父在花园内无忧无虑的生活,很少有人能够想起她一生颠沛流离,四处流浪。

  萧红一生都未曾得志过,正如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里所描述的,萧红没有按照别人的思路来写文章,因此不是很受欢迎。更别提正值抗日时期,许多作家忙着写抗战小说时,她却在写《呼兰河传》,得不到时代的认可,自然未能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萧红的性格极为坚韧,哪怕她一次又一次被别人抛弃,被命运玩弄,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辗转生活,可她在哭过之后,总会坚强起来去继续战斗,“这个世界上还存在一些让我死不瞑目的东西。”这便是萧红活着的理由,也是女性在乱世之中难得拥有的一些可贵品质。从整体上来讲,我不太欣赏和佩服萧红。她一直在寻找着爱她的人,自始至终她都相信这着爱情,相信有一天她会和爱她的人能安安稳稳的生活在一起,只是可惜,所有她爱过的男人都未能如其所愿。不是将其抛弃,就是自己参军,或好或坏,上天一直在和她开玩笑。可是,她为什么不尝试着一个人独立生活下去呢?既然找寻不到自己的爱情,她大可以交一大堆朋友,谈天说地,交流写作,这也是一种动乱中的安稳。可她没有这么做。我想,她还是没有从封建的圈子中彻彻底底地跳出来。也不止是她,乃至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都认为,女子必须早早出嫁,相夫教子,萧红怕也是这样的想法。一方面是为了顺应时代,一方面又可以找到感情上的寄托。但孩子也算是一种感情寄托啊,她却弃之不顾,我至今也不解其是何用意。萧红临死时倒也不算孤独,端木就陪在她的身边。尽管如此,萧红的一生都未曾圆满过,甚至可以说,想得到的从未得到过。

  时代背景决定了多数人的命运,国难当头,谁都不会有安稳日子可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9、观《满城尽带黄金甲》有感电影作品观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满城尽带黄金甲》有感 电影作品观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部电影的确云集了众多大腕影视明星,而且担任影片重要角色的新演员也演得形象到位,不做作,不生硬,不仅让观众领会到大家的风范,更让人们看到中国电影未来的希望。周杰伦在影片中的表演的确突破很大,风采不亚于巩俐、周润发等“老前辈”。

  另外,该片的画面效果、场景布置更无丝毫挑剔,满眼的金色菊花,配上衣着黄色盔甲的.勇士,将场面烘托得宏伟壮丽,即使走出电影院,那黄色的菊花仍然让人记忆犹新,在记忆深处的这份美景,真的很难让人淡忘。

  一部影片称得上成功,除了以上那些修饰,最重要也是最吸引人眼球的便是剧情了。

  悠久的中国历史,王朝的更换,或是子承父业的交替,都是再常见不过的了,影片通过对权利纷争的演绎,生动再现了皇位继承的血腥。人不能没有欲望,禁欲便意味着思考的停止,更何谈成功、成才?然而膨胀的欲望会让人窒息甚至走向死亡,为了权利,为了登上皇帝的最高宝座,三皇子竟然连自己的父皇都要杀,落得最后被父皇活活抽死的下场。一个不顾父子亲情,狠心下毒手的逆子,也许死了都不足为惜,可是这惨剧的背后,又意味着什么?是否带给了人们更为深刻的沉思?如果从未有过手足相残的前例,如果不是人的私欲作祟,又怎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与其形成鲜明对比,周杰伦饰演的二皇子就是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男子汉。为了母亲,起兵造反,虽然盲目,可是这份深情,日月可见,违背历史的潮流注定失败,可是杰王子的死,轰轰烈烈,可歌可泣!为母亲而死,为道义而死,不顾皇权,不惜生命,长剑一挥,用鲜血溅洒母亲的毒药。

  以往的大部分影片多是歌颂母爱的伟大,这部影片深刻演绎儿子的真情,是我最最欣赏的。

  我曾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会孝敬父母,回报他们为我付出的爱,可是回想这十几年,自己又究竟为他们做过些什么,我无言以答。观看电影时,我也曾反复问自己,如果我是二皇子,我会做怎样的选择,是继承皇位来督促母亲日日喝下毒药,还是象杰王子那样,以死无声的表示自己对父皇的反抗亦或是对皇权纷争的厌倦,我想我会选择后者――义无反顾!

10、亲切的黄金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亲切的黄金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凌时三点,看完亲切的黄金无字幕压缩枪版,要多谢小a的带给,事情的`真实情况上韩三区已发行了导演剪接版,估计年内盗商们便会跃跃欲试了,但我或者忍不住将对黄金的第1印象拱手让给这个糟糕的版本,实际也不算很糟糕,只不过颜色有些失真,约略是受了电磁的危害吧,顶上时常青一块红一块的,但因为片头做的真的华美精巧,完全可以让我甘心情愿地蹲在电脑前接着勉强承受这幽暗的色调。

  实际我真正的动因当然是因为想看看英爱的表达到尽头怎么样,是否真不辜负她头上的青龙影后后冠,是否真有象韩国Premier电影杂志所评的那般“名过实际”,当然我久已对韩国没了想法,外刚内柔的小国心态,先瞧不起一下子。令人惋惜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谁叫英爱是韩国人呢。

  之前看《亲切的黄金》预告片就十分期望这部看似与众相异的玄色幽无声片,但当前看来更象是一出笑剧,从开头一直到黄金的女孩子闪现,场景不断切换,人物不断更替,浮光掠影一般的交代了黄金的身分以及她与那一些狱友的相交历程,零散又琐细,置疑那座牢狱是不是临时建造的取景棚,估计似的,之前就有新闻说无须老朴与亲切的黄金取景组进进青州牢狱照相,不管怎么样,如同是最简单的面效果图一般的心中感觉,电脑后期的加工让人心中感觉不细腻又简陋,看片头禁不住称赞黄金的担任美术工作的人员工,但看了正片儿又置疑这到尽头是不是同1个制造班底..希看,当前只希看DVD出来后,能有不同的心中感觉。更糟糕适当然是黄金在梦中把白先生枪毙的那一幕,真有看希区柯克的《爱德华大夫》中,梦幻的制作一般,可那是窗帘子,这是雪地,怎么心中感觉人是贴在蓝天白雪的环境图片中同样,老朴之前在JSA里展出的技法在黄金中荡然无存。也有可能是我要求太高的关系吧,一直以为老朴是韩国最重视技法和色彩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