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下册《识字4》一等奖说课稿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一年下册《识字4》一等奖说课稿
一、研读教材找联系
《识字4》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以“转转盘识字”的形式出现。本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转盘图和生字图。转盘图显示了基本字“也”和不同的偏旁所组成的字;转盘下面是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第二部分是一首字谜歌和4幅插图。字谜歌是一首扣住谜底“也”的诗,四幅插图直观地再现了字谜的各句意思。图文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读懂字谜,还帮助学生理解了第一部分中的词语。转盘图、字谜歌、插图互相联系,紧密结合,使识字变得趣味无穷。
二、明暗结合定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依据课标,我的教学设想是以识字为切人口,以识词为中介,最后再以诵读字谜歌来巩固、加深识字、识词的成果。在加深理解字义的同时,领悟到形声字的学习方法——“看看偏旁就知道”。 为增强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我还假设将“也”称为孩子们熟知的朋友贯穿与教学始终,衍生出一连串与“也”相结合的偏旁,组成的新字。
本课设计我主要突出一条明线:通过转盘识字、诵读韵文,巩固积累识字成果;一条暗线:渗透形旁意义教学,学会偏旁识字方法。
依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认识6个偏旁,并能书写正确、美观的生字。
2、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其他字的知识,加深对字词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诵读谜语,理解谜语,体验猜字谜的乐趣。
上述目标1是教学重点,目标2是教学难点。
三、多样识字重书写
低年级孩子的学习从激发兴趣开始,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昂的兴趣是我在教学设计时思考最多的,基于此,本课的教学环节就有了以下的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引出字盘识字
上课伊始,我创设情景:孩子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也“),还记得他叫什么呀?(齐读)你会正确书写“也”字吗?(指生书空,注意笔顺)接着,我出示转盘上的偏旁问:谁认识他们?(着重认读这节课的两个新偏旁—“马字旁”和“土字旁”)。转动字盘,分别和“也”手拉手交朋友,并相机板书今天要学习的生字:“驰、地、他、池”。这一导入设计充满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架起由旧知走向新知的桥梁。
(二)自主认读字词,指导偏旁识字
1、继续巩固拼音识字。在调动起学生识字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打开书,借助拼音自己认读,然后检查学生认读情况,对“池”和“驰”的读音着重强调,回忆整体认读音节的读法,进一步熟化拼音技能。
2、渗透偏旁识字方法。读准了字音,初步感知了字形,我接着引导学生理解并识记新词“池塘”与“奔驰”。为了增强识字效果,提高识字能力,我先出示插图,让学生借助插图形象感知词义。再联系以前的学习经历回忆“三点水”所表示的意义,由此启发学生说一说带有“马字旁”的字都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头脑中会立刻展现出马的飞奔疾驰的情景,很快就明白了“马字旁”所表示的就是速度飞快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由“池塘”“奔驰”延伸出更多意思相关的词语:“水池”“池水”“飞驰”“疾驰”……这一环节体现了由浅入深、由表及内、由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过程,领会借助情景图和偏旁识字的识字方法。
3、辨析感知偏旁意义。在理解了“奔驰”“池塘”的意思基础上出
示转盘,让学生观察“驰、地、他、池”字形特点,说说有什么发现?有的孩子会说:“这四个字的右边都是‘也 字”;有的孩子会说:“四个字的偏旁不一样,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还有的会说:“四个字的读音有点相似”……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对偏旁的意义有所领悟,这时我就顺势告诉学生:“这四个字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表示字音,叫声旁,另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叫形旁。像这样的字,我们就叫形声字。在汉字中有许多形声字,抓住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些字。”形声字在汉字中占到80%以上,让学生建立偏旁部首的初步概念,掌握形声字的规律,对学习汉字十分有用。
4、转盘游戏加强识记。出示转盘并转动,老师采用一边诵读“小小转盘转呀转,转呀转,转来一个( ),摇身变成( )”一边指示多名学生来认读。然后再变换转盘上的偏旁和字,采取抢答的形式让大家认读。最后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大家在小组内、同桌之间互相玩“转转盘”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快乐识字,发挥了自主识字的积极性,提高了识字效率。
(三)诵读字谜韵歌,巩固识字成果。
转盘识字后,出示配图字谜歌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猜出了谜底,接着采用多种方式诵读韵文,如老师范读、学生自读、指生朗读、分组赛读、展示背诵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驰、地、他、池”字义的理解,强化对字、词的认读,完成从字到词、由词到句的过渡。
诵读之后,相机出示字谜歌中出现了另外五个生字“行、千、庄、养、虾”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字形,如“行”“庄”“虾”用新学的偏旁识字法来识记;“千”“养”可以借助原有的知识经验,用加减笔画法、想象法、拆字法等多种识字法来识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识字重在教给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最后,我出示几个课外搜集的字谜,让学生猜一猜。课内学识字方法,课外迁移运用,丰富积累语言,符合语文教学规律。
(四)指导书写
“读书是识字的重要手段,而写字训练又是识字教学的重中之重。”对于写字教学,我采用“四步教学法”:一观、二描、三临、四正。①“观”观察生字字形、笔顺、笔画以及所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奔”、“驰”、“塘”、“行”四个字,说一说怎样才能把这字写规范,写漂亮?②“描”继续坚持用好每篇课后设计的“描红”字贴,强调保持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书写姿势,认真做好描红练习;③“临”对照生字表在本上规范书写两遍,老师做好巡视指导;④“正”在巡视中发现问题即及时给予纠正指导。写字教学要坚持既动眼用心,又要动手操作。课内加强指导,严格训练,掌握写好字的本领,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写好后,组织学生将写得好的字在全班比一比、评一评、赏一赏。让学生享受写字带来的快乐,产生热爱祖国汉字美的情感。
四、动态板书凸重点。
本课的板书按照教学过程,以张贴字词卡片与生字示范书写依次呈现。贴生字卡片为课内节约了时间,偏旁与字,字与词组合起来也更为便捷。最后指导学生写字时,老师要在黑板上对重点字进行示范书写。这样板书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动态展示也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点。(附板书)
今天我讲的是一年级下册《识字4》。本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儿歌写的是六种小动物在夏天里活动的情形。本课要认识的字大多是带虫字旁的字。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是: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激发学生观察了解小动物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自主识字,认识11个带虫字旁的生字,会写“蚂蚁”两个生字。
一年级下学期,孩子刚刚迈入语文学习的大门。他们认识事物大多靠直观的接触,学习知识靠反复的巩固。因此,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遵循了低年级识字阅读教学的规律,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多种形式的识字,让学生感受到小动物的可爱,感受到夏天的美好,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整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首先,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从一年四季谈到可爱的小动物,结合观察课文插图,引领孩子们走进本课学习的情境中。
然后,熟读儿歌,学习生词。
让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评议读,齐读多种形式熟读儿歌,整体感知儿歌的内容。
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笔圈出小动物的名字,利用图片,拼音帮助学生识字,再通过去掉拼音让学生认读,开火车,把小动物送回家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识字。
接着,寻找规律,教给方法
在学生认识了“蜻蜓”“蝴蝶”等六个生词后,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你发现了什么”的提示下,学生感悟到了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的方法。这样,在完成识字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识字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汉字的神奇魅力,有效的识字方法为学生的持续学习及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指导学生写好“蚂蚁”一词时,主要是从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等方面着手,让学生学会把字写正确、端正、规范。
最后,深化朗读,培养语感
在完成识字教学任务后,我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再读儿歌,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内容,边读边加上动作,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让学生的紧张学习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孩子们读得又开心,又巩固了儿歌。
我还设计了让孩子们练说的环节,仿照儿歌句式说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活动。这种安排联系了孩子们的生活,打开了孩子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展示交流,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对本课的设计思路先说到这里,恳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今天我讲的是一年级下册《识字4》。本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儿歌写的是六种小动物在夏天里活动的情形。本课要认识的字大多是带虫字旁的字。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是: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激发学生观察了解小动物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自主识字,认识11个带虫字旁的生字,会写“蚂蚁”两个生字。
一年级下学期,孩子刚刚迈入语文学习的大门。他们认识事物大多靠直观的接触,学习知识靠反复的巩固。因此,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遵循了低年级识字阅读教学的规律,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多种形式的识字,让学生感受到小动物的可爱,感受到夏天的美好,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整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首先,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从一年四季谈到可爱的小动物,结合观察课文插图,引领孩子们走进本课学习的情境中。
然后,熟读儿歌,学习生词
让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评议读,齐读多种形式熟读儿歌,整体感知儿歌的内容。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笔圈出小动物的名字,利用图片,拼音帮助学生识字,再通过去掉拼音让学生认读,开火车,把小动物送回家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识字。
接着,寻找规律,教给方法
在学生认识了“蜻蜓”“蝴蝶”等六个生词后,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你发现了什么”的提示下,学生感悟到了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的方法。这样,在完成识字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识字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汉字的神奇魅力,有效的识字方法为学生的持续学习及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指导学生写好“蚂蚁”一词时,主要是从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等方面着手,让学生学会把字写正确、端正、规范。
最后,深化朗读,培养语感
在完成识字教学任务后,我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再读儿歌,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内容,边读边加上动作,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让学生的紧张学习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孩子们读得又开心,又巩固了儿歌。
我还设计了让孩子们练说的环节,仿照儿歌句式说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活动。这种安排联系了孩子们的生活,打开了孩子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展示交流,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对本课的设计思路先说到这里,恳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教学内容:
教材2-3页例1及做一做的内容,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立体图形。
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课件出示长方体 正方体 球圆柱)
2、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二、展示交流,探究新知
1、想一想: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不同点与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三、反馈与检测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四、拓展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五、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不同点与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课上引导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物体,发现它们身上存在的平平的面,然后在纸上把它们拓下来,从而得到要认识的平面图形,再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能够在找出它们,并能用这些平面图形拼组新的图形 ,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在十进制中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两位数加法(进位)。
2.能够正确地掌握竖式计算的格式与方法。
3. 培养同学们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正确计算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算法探究
1.师:小朋友,昨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现在请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38+25=?
(学生可能会有许多的算法,可以让他们来说一说,教师板书)
38+25=□ 38+25=□ 38+25=□
30+20=50 8+2 =40 38+20=58
8+5 =13 40+23=63 58+5 =63
50+13=63
2.师:小朋友想到的方法真多,这也都是我们前几节课学的内容,今天我们还要学习另一种计算方法。
3.演示
媒体演示38+25的计算过程。(如书上的'演示)
4.仔细看,刚刚发生了什么变化?
关键要得出个位上的10个蓝色圆片进入十位上后变成1个红色圆片。
5.竖式计算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竖式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竖式计算(笔算加法)。
同步在黑板上与位值板操作相应的位置上展示竖式计算过程。
6.教学竖式计算的方法
①说一说,你认为竖式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先算个位上数的和;超过10,就在十位上标上1等等)
②我们可以归纳为简单的3句话:“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③为什么个位上的10进到十位上变成了1?(10个一就是1个十)
二、竖式计算
练习 1.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来完成小兔出的题目。
(习题见书第35/题4)
学生在方格纸上用竖式来做。
(提供的方格纸起到数位对齐的作用)。
教师指导方法,核对讲评。
2.书上题5:竖式计算,不能忘记在需要进位的题上标上进位的符号。
3.找错:
① 忘记进位
② 不满十就进一,不应进位乱进位
③ 进位的数将十位上原有的结果挤到百位上
④ 个位上计算结果为10,进位后漏写零致使结果变成一位数。
4.计算
(1)根据提供的横式,在练习册第23页上方格纸上进行笔算。
(2)完成练习册第24页/(2)、(3)、(4)
三、小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加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教学要求:
1、 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 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 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 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
2、 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3、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 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 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 讨论交流。
(1) 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 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的前面。
(3) 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 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4、 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 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 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2题。
(1) 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 小给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 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景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景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景3:(投影演示冰霜)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 句话吗?
情景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 总结评价。
1、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 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后记:1 学生对于前后、上下的区分较易掌握,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2 学生对于左右就比较难掌握。
Copyright © 2009-2023 GDZ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1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