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你的桌面》一等奖说课稿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装饰你的桌面》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显示”属性的设置》这节课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初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学习Windows 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通过学习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控制面版”中有关计算机硬件功能设置的含义,从而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
二、说学情
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但实践操作少;求知欲强,但能力弱。 尽管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但他们在信息技术课上的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存在差异。
三、说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桌面背景、显示分辨率等概念的含义;了解“显示属性”对话框中的各项设置的功能。
【技能目标】熟练操作“显示属性”对话框中的各项设置。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设置屏幕保护程序的等待时间及密码。
教学难点:设置显示器的分辨率和颜色位数。
四、说流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首先请学生欣赏一组精美的图片。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一些他们熟悉的明星偶像、卡通图片等。在学生欣赏完图片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想不想与自己喜欢的人物、动物、风景朝夕相处呢?得到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时我对他们说:“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的愿望可以达成。”这个环节我采用情境启发教学策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二)探究操作
这时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我就以兴趣为驱动,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对课堂内容的探究中来。这一环节,我是分两个层次完成的:
1、自主探究。
鉴于教材对基本操作标示出了清晰的操作步骤,所以我为学生创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安排学生认真读书,按照书本上的实例和步骤去操作、尝试,完成以下几个任务:⑴设置桌面背景;⑵设置一个屏幕保护程序;⑶试着调整显示器的分辨率和颜色位数。
2、协作学习。
⑴设置桌面背景。
这个问题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可以解决,但针对学生在认知水平、操作技能方面存在的差异,我想这样来处理,我会问学生:你是怎样把自己喜欢的图片设置成桌面背景的呢?请给大家操作演示一下。学生根据自己的读书所得,利用广播教学软件为大家示范,有的用已有的墙纸作背景,有的从网上搜集自己心仪的图片作背景,有的用自己绘制的作品作背景。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没用过的方法进行桌面设置,以达到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目的。此时,学生会急于想表达他们成功的喜悦,所以我安排了展示评价环节。大家请看,这就是学生的作品,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当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时,他们的个性,他们的学习成就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⑵、设置屏保程序。
我通过谈话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场景:同学们,当我们需要离开电脑一段时间,怎样做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显示器呢?引出设置屏幕保护程序这一教学重点。学生在自主探
索、尝试练习之后,部分学生可以知道如何设置屏保以及等待时间和密码。所以我就引导学生展开协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操作练习,鼓励操作技能较好的同学担任小老师,为组内同学答疑解难,示范讲解。在此基础上,由各学习小组推荐一名“屏保”高手进行演示。为了规范学生的操作,我特意录制了一段设置屏保程序的视频教程,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建构。在突破这一教学重点以后,我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自己的电脑设置一个有趣的屏幕保护程序并设置好等待时间和密码。诸位请看,这是学生编辑的滚动字幕屏保,这是学生从网上下载的热带鱼屏保和青藏铁路屏保。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所学内容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产生学习迁移。
⑶、设置显示器的分辨率和颜色位数。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向学生提问:你对显示器的桌面分辨率和颜色设置知识了解多少?从知识层面上了解学生的状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完成一个尝试性任务:对显示器的桌面分辨率分别进行不同区域的设置,比较其不同之处。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明白了并不是数值越大就越好,只有合适的分辨率和颜色位数才更适合自己的显示器。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也恰恰凸显了计算机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
(三)总结构建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信息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和意识。由于本课知识点较细碎,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一下梳理是很有必要的。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进行归纳小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我想这样更利于反馈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四)拓展延伸
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树立一种发展观,让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这节课的最后,我建议学生运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在课后熟练操作“显示属性”对话框中的其它各项设置。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在实践操作中提高自身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整节课,我利用自主探究、相互协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让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我认为教师上课其实就是一门表演艺术,关键是要让学生能来听你的课,看你表演。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然后才会喜欢你上的课,这是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而且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师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一进教室不应该立刻侃侃而谈,不知学生在不在听,只管自己讲,也不注意学生有什么反应,所以要让学生来听你的课,一进教室在讲台上立定,目光循视全体学生一遍,确定学生都进入角色了才可以开始讲。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课本第15册第12课《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本课内容1课时完成。
1、教材分析:《美化生活的装饰布》与第九课《居室的色彩搭配》、第十课《布置理想的家居》、第十一课《柜架陈设的艺术》及第十三课《我的小天地》共同组成围绕家居美化设计的一个综合探索单元。这节课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包含的美感产生兴趣,探究其中的审美因素,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本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装饰布是怎样扮靓家居的。研究装饰布的特点。掌握装饰布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并完成一幅装饰布设计。(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大胆创新的精神和审美语言表达能力,提倡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精神。
3、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装饰布的设计,包括纹样设计,色彩设计。难点:使装饰布的色彩搭配协调。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分析:在纹样的设计中,可能会出现学生不会设计单位纹样的问题。教师可以以抽象形为例,在黑板上多画几幅范样,以启发、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对于不知如何将单位纹样排列组合的学生,可启发他想用装饰布做什么,并提一些参考意见。对学生来说,最难的是在设计中如何把握装饰布的色调,使装饰布的色彩协调。这个问题不是通过一两次实践就可以解决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设色,只要学生有设计意图,或说出他希望达到某种色彩效果,而不是盲目的,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通过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色彩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设色能力。
为了使学生激起更大的兴趣与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既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脑),构成能力,创造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况,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教学法:
学生总是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效果最好,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在导课的时候利用录像、图片等欣赏精美的装饰布,了解装饰布,思考装饰布是如何使自己的居室布置得实用、观、舒适,体现出一定的审美品位,如何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2、观察、发现法:
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体会象科学家那样探索发现真理的滋味。让学生观察装饰布的单独纹样是怎样进行排列组合的,使学生发现用不同的组合方式会产生不同图案的装饰布,激发学生进行创作设计的欲望。
3、演示、练习法:
这是在美术课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用单独纹样进行排列组合,教师演示只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组合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抄袭教师的想法,给学生建议,引导学生练习,根据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用实际,先选定要构成什么纹样,什么样的色调,最后拼合成预定的图案和色调的纹样。可以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新课教授
(1)导入:课件快速展示居室中漂亮的窗帘、桌布和床单等装饰布照片,展示照片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入课题集中学生注意力)这些装饰布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常见的装饰布有哪些样式?
课件展示装饰布(具象和抽象两种纹样)组成:让学生看图分析装饰布的特点.并回答(分小组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装饰布特点并提问:装饰布好看吗?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完成的吗?(学生回答)同时板书课题
(2)仔细找找它们看有没有规律?(分小组讨论)
(课件展示)
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单独纹样
(适合于装饰边缘)(适合于大型图案)(适合于装饰物中心)
讲解装饰布的构成规律:结合多媒体分析
装饰布的色彩规律:结合多媒体课件分析
A冷暖色调:红黄为暖色代表(适合于温馨的气氛)蓝色是冷色代表(适宜于清爽、宁静的气氛)
B补色对比:红-绿黄-紫(适合于张扬个性)
c近似色:黄-绿粉红-大红红-紫(适宜于柔和的气氛)
(3)制作装饰布:同学们学习了装饰布的构成与色彩规律,想不想亲自来设计与制作一幅好看的装饰布呢?
现在老师就教你们制作装饰布的小窍门。利用拷贝的方法制作(教师示范)
(4)作业:A、运用装饰布的构成规律和色彩规律,设计一幅装饰布。
B、尺寸要求:17cm×17cm。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
二、导入新课:教室(画室)两面墙分别设计黑白作品和色彩作品的氛围。
(黑白和色彩的对比)
今天教室布置的两面墙,作品明显有不同,请问区别在哪里?
看来不用色彩,我们也能创作有黑白特色效果的作品来。
(把色彩部分的展板翻转,后面更多的黑白装饰画展示出来。)
出示黑白装饰画和明暗调子表现的作品:
分析明暗调子的表现方法。了解黑白画表现方法。
设问:请同学们说出两幅画的区别?
总结:第一幅是我们学过的明暗调子的表现方法,是表现物体的明暗调子关系和素描关系是写实的。
第二幅画画面有些夸张、变形、视觉效果更加强烈一些,这就是黑白画。
(明暗调子素描和黑白装饰画的对比)
板书课题《黑白灰构成的美感》
三、讲授新课。
(一)欣赏黑白画课件
1、陶罐
2、中国画
3、插图
4、利用手绘线条图象随意创作的作品而加工的黑白装饰画
5、结合环境有黑白图样的{如20xx年7月22日上午全食(日偏食)}现象,联系起黑白画的装饰趣味。
6、结合范例,早点提出本课的作业要求,以使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注意事项。
(二)结合作品分析。
1、黑、白、灰的形成:
画面中的黑、白、灰指无彩色和有彩色画颜色明度所构成的明度等级。这里黑、白并不单是指的纯黑、纯白,而是比较而言。黑、白、灰的形成的因素,即调子的归类概括起来,无非是物象的明暗关系和物象的色相关系。
黑:深沉、有力、稳健、强烈
视觉感受白:醒目、明亮
灰:使画面色调柔和、活泼、富于节奏感
2、黑、白、灰构成的美感
黑、白、灰经过画家的巧妙安排和运用,犹如音乐以高音、低音、中音谱成的乐章一样组成画面的黑、白、灰结构。同时,在对比的关系中显出各自的特色和表现作用,互相衬托,构成和谐的节奏,给画面带来韵律之美。
3、黑、白、灰的布局
在黑白灰的构成中,“均衡与和谐”十分重要。要使黑、白、灰的布局和安排画面上达到感觉协调的目的,既有量的大小,所占位置多少的比例关系,又有总体的构成关系。完美的画面应注意感染力,增强艺术效果。
(三)黑白画的归纳方法。
1、观察构思画面,不需要同所画的一模一样,根据感受将对象夸大、缩小或取其中一部分特写。
2、用铅笔画出物体的形、比例位置和大体明暗关系。
3、根据物体固有色和明暗关系,黑白概括组织画面,将暗、暗灰色块和物体暗部归为黑色,将明、半明色和物体明部归为白色。在画物体时要整体把握关系,将暗部一起看,明部一起看。动笔只画黑色部分、明部空白。
4、丰富画面,当黑白两大色调画好以后,用线条或点将画面半透明色调丰富起来。避免喧宾夺主。
四、作业要求:学习课本中的习作,任选一幅加工改动或创作。
1、注意培养学生对黑白灰构成的认识和理解。
2、提高学生对物象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学会归纳黑白灰的调子。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黑白画的概括归纳方法,能够通过创作表达个人感受,从中发现美和再现美,并受到陶冶,希望今后多观察,创作出更多有特色作品,装点美化我们的生活。
板书
基本构成要素:点、线、面
色彩:黑、白、灰
黑白画装饰画的表现形式:
明度、线条、错觉、转换、仿影、对比、象征、和变形等。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丽的桌面我的主题我做主》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2、学会设置Windows XP桌面的外观和背景。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Windows XP桌面的背景和外观设置。
教具学具:
在多媒体机房上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五彩缤纷的“桌面主题”,学生欣赏。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很多电脑桌面主题图片,是不是很漂亮啊!恩,是的,这些漂亮的桌面主题是经过了很复杂的过程才制作出来的,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使用这些桌面主题,并修改、保存成自己的桌面主题。
(板书课题:美丽的“桌面”——我的桌面主题我做主)
首先了解什么是电脑的桌面主题:
主题是背景加一组声音、图标以及只需单击即可帮你个性化设置的您的计算机的元素。简单的说就是指WINDOWS的视觉外观。
选择第一项“主题”
桌面主题可以包含风格、壁纸(背景)、屏保、鼠标指针、外观、字体、系统图标等,一个桌面主题里风格就决定了大家所看到的Windows的样子。
二、桌面主题的设置
点开三角号,选择“主题”
了解完了电脑的桌面主题,让我们来看看,刚才我们一起欣赏的桌面主题怎么才能美化我们的桌面。
老师边讲解边演示:右击电脑的桌面空白处——选择“属性”打开电脑属性窗口。第一项菜单就是“主题”。
这样一个漂亮的桌面主题就设置好了,请同学们自己试吧!
练一练:学生练习。
有些同学发现设置好了桌面主题了,还是不满意,比如说桌面的背景图不是自己喜欢的,还有任务栏的颜色也不喜欢,怎么办,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些调整。
完成后点确定,主题就设置好了。你试试吧!
三、设置WindowsXP桌面的背景。
那么如何设置呢?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演示。
老师演示,边演示边讲步骤:
①设置系统自带的背景
第一步:在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出现“显示属性”对话框。
第二步:在“背景”标签的选项中选择一个图片,在对话框中的显示器里可以预览效果,选择后单击“确定”按钮,桌面背景就改变了。
练一练:学生练习。
请同学们想一想难道只能设置系统自带的背景吗,还可以设置更多的背景吗?比如:网上下载来的图片。
请同学们看课本,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通过提问学生,总结出方法。
②设置用其他收集到的图片作背景。
在“背景”标签选项中,点击“浏览”按钮,在“打开”对话框中,从“搜寻”一栏中打开自己喜爱的图片所在的文件夹,选中这张图片,单击“打开”按钮,在预览窗口中就会出现这张图片,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就可以了。
请学生说操作过程,来“指导”老师操作。然后学生尝试操作。
老师巡视指导。对学生较易出现问题的选择其他图片作背景一项多个别指导。
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演示一下操作步骤?要求:边演示,边说自己的操作步骤。
如果你想把自己的照片作为背景,就必须借助扫描仪或者数码相机来完成了。
这样背景图就已经设置好了。
四、探究学习,设置WindowsXP的外观。
背景设置好了,那还能不能把主题设置得更加个性化点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设置桌面的外观。
1、那么如何设置桌面的外观呢?请同学们参照课本第23页的黄色框说明文字操作。如果遇到问题,同机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比比哪谁做的又快又好。
老师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总结出步骤。
第一步:在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属性”。
第二步:在“显示属性”对话框中,选择“外观”选项。
第三步:在“窗口和按钮”一栏中选择样式,在“色彩方案”中选择一种方案,在“字体大小”中选择一种字体大小,然后点对话框中的计算机会显示预览效果。
第四步:设置完后,单击“确定”按钮。
五、保存主题。
设置完桌面的外观我们的桌面主题就做好了,请同学们看“主题”选项,要想把做好的主题保存下来,怎么做呢?
请跟着老师一起来:主题——另存为——选择保存的路径——保存。我们可以把保存下来的主题放到别的电脑上,也可以下次到我们上课的时候再用。
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现代社会,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超市购物要用到电脑;交手机费要用到电脑;
在肯德基里吃东西也要用到电脑,电脑已经无处不在了,所以同学们要善于使用,使用好电脑,做一个新时代的学生。
七、板书设计
美丽的“桌面”——我的主题我做主
1、设置主题:
右击电脑的桌面空白处——选择“属性”打开电脑属性窗口。第一项菜单就是“主题”
2、设置背景
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属性——桌面——浏览——选择图片——应用——确定
3、设置外观
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属性——外观——选择“窗口和按钮样式、色彩方案和字体大小”——应用——确定
4、保存主题
主题——另存为——选择保存的路径——保存。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装饰活动——京剧脸谱装饰画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脸谱作品的对称性和鲜艳的色彩,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通过对称的方法学习画脸谱,并且尝试用多种颜色装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对“图形对称”的基本认知。
2、物质准备:教具:PPT,椭圆形画纸。
学具:彩色水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幼儿两两讨论,回忆生活中对京剧的认知。
教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过京剧呀?在电视上有没有看过京剧呢?今天呀,老师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什么图片
播放PPT,展示京剧图片。
(二)欣赏京剧脸谱,发现对称特性。
1,教师播放PPT,欣赏京剧以及脸谱。(提问回答)
教师:恩,京剧中的服装很漂亮,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图片,你们看看是什么呀?
教师总结:图片上是各种各样的京剧脸谱图。
2,教师慢放PPT,幼儿仔细观察脸谱。
教师:我们来一张一张慢慢欣赏一些漂亮的脸谱,这些脸谱都有秘密哦,看看谁能够发现脸谱的秘密。(提问回答)
教师总结:脸谱都是左右对称的,左边和右边是一模一样的,色彩也是一样的。
教师: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脸谱和我们人的脸有什么区别呢?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两两讨论,提问回答)
教师总结:他们的眉毛是向上翘的,嘴巴有的是向下的,有的'是向上的,而且眼睛的旁边有图案,像这种弯弯的,卷卷的。
(三)教师示范,提出绘画要求:
1,教师示范画脸谱。
教师:接下来呢,老师先给小朋友们发一张画纸,老师画一张脸谱,小朋友们告诉老师怎么画。有什么方法可以保证左右画的一样呢?要怎么折出对称轴?我们先要什么哪?
教师总结:中间画个鼻子,接着在鼻子的上面两边画眼睛,左边和右边都要画,接着在鼻子下面画个嘴巴,画完……最后我们给脸谱做点自己喜欢的装饰图案,注意要对称。
2,提问幼儿,强调绘画顺序。(两两讨论,提问回答)
教师:刚才看老师是怎么画的呢?顺序是什么?
总结:,把画纸左右对称,找到对称轴;,中间画鼻子,左右画眼睛,注意左右对称,涂上颜色,左右颜色一样。
(四)幼儿设计,绘画脸谱。
设计绘画要求:
1、先用黑笔画出眼睛、鼻子和嘴巴,然后再画两边的图案,最后用油画棒涂色。
2、先上小的色块,大的色块最后上,颜色要丰富,至少三种颜色。
3、脸谱上的眼睛鼻子要有京剧的特色,左右颜色要对称。
(五)欣赏和评价自主设计的脸谱。
教师:我们来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们画的漂亮的脸谱吧
【活动延伸】
1、美工区:将幼儿画好的脸谱制作成面具。
2、表演区:将制作好的脸谱面具投放到表演区,幼儿可在表演区里进行京剧表演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前后关系,尝试水粉表现一组静物组合中静物及其桌布的形态特征。
2、在比较性观察过程中,感受静物前后关系和遮挡关系的变化。
3、体验静物写生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
【活动准备】
油画棒、水粉颜料、排笔、抹布、水桶、三组静物、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桌面上的静物。
——桌子上放了什么啊?(水果、瓶子)
——用你的小眼睛看看谁靠我们最近,谁靠我们比较近,谁靠我们最远?
2、请三名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静物。
——三个小朋友看到的角度不一样,所以说的也不一样,我请你到这边来看看。(两人交换座位)
——请幼儿再说一说看到的静物位置的变化。
3、请幼儿自己交换座位,看一看,说一说,理解什么是“静物”。
——请换过位置的举手,说说和原来看的有什么不一样?
——这些摆在桌上的东西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静物。
4、幼儿再次感知物体的前后关系和遮挡关系。(放课件)
——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小家伙是谁?
——我也不知道,又来了一个小家伙。它怎么样?
——你怎么看出它躲在后面?
——又来了一个小家伙……
——给小朋友看看是不是苹果、梨子。(出示图片)
5、幼儿感知静物大小关系。
——这会呀,有个脖子长长的瓶子说,这里太好了,我也要进来,你们说说它会站在哪呢?
——我们一起看看它到底站在了哪?
——你们的小眼睛看看,是我们的瓶子高高大大、还是苹果高高大大?
——苹果和瓶子一比怎么样呢?
6、幼儿理解什么是桌面。
——小线条说:“我也要加入,我要从纸的中间走过去。”
——小线条走过去把纸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
——你们说哪个是桌面?
——为什么是上面?我们的水果、瓶子静物放在哪里?
——图上的静物摆在上面还是下面?(上面)
——那有静物的.一面是桌面。是不是呀?
——小线条很调皮,说我要换个地方走一走,你们说它会从哪走?我们来看看。
——我的小线条走纸上走呀走呀,瓶子太高了,把我的桌面怎么样?挡住了。
——碰到静物,你的笔应该怎么样?
小结:小线条碰到静物要跳起来,从静物身上跳过去,把这条路走完,我的纸就被分成了两部分,上、下,有静物的部分就是桌面。
7、幼儿绘画。
——静物说我想穿上好看的衣服,白白的真单调。桌布说我也要变漂亮(放课件)
——白色和绿色的格子,我们欣赏完了,你们想不想画一画?
——老师在教室里,放了3组静物,请你自己找个座位,用眼睛仔细的观察,想一想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先画最近的,再画远一点的,最后画最远的。
——桌布最后画,用水粉颜料画哦。
Copyright © 2009-2023 GDZ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1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