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初为人师心情日记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那一年我初为人师心情日记
“教师”这个职业,古往今来,一直都承载着太多的内涵。我虽然现在已经离开教师岗位,但静下心来仔细回味,初为人师的忐忑与喜悦仍没褪去,时常萦绕于心中,似乎不用文字表达出来,那份情结真的难以割舍。
又是一年长空鸣雁,又是一年芦花飞扬,又是一年风霜雨雪,又是一年桃李飘香,正是那年春天,做了十几年学生的我终于可以过一把教师瘾了,虽然前面还加上了“实习”二字,但还是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干劲,充满了信心。
我在经过了精心的备课,试讲之后,带着初为人师的激动与紧张走上那神圣的三尺讲台,在学校学习时就善于记忆材料,现在实习了,教案自然是熟烂于心了,上课时滔滔不绝,按部就班,对于台下千姿百态的学生,我也无暇顾及了,真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一堂课下来自我感觉还不错,如释重负,可高兴的余温还没有散去,刚走下讲台,指导老师便无情地指出了课堂中的不足:一堂好的课,并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关键是让学生学到了什么;课堂本来就是一门艺术,他是师生互动的舞台,学生才是舞台的主角,而不是你一个人唱独角戏。第一堂课我似乎顿悟了,教师并不只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短短一个月的实习,我没有用教师的“威严”压服他们,而是在努力实现着实习前那份“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亲密无间的朋友”的畅想。于是,上课时,我便想方设法吸引他们,尽量传授些课本以外的知识,让他们感受着学习的`乐趣。那一刻,我深深地理解了雨果曾经说过的话:“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离别的号角已经吹响,本以为短短一个月,和学生之间没什么太深的感情,可是望着一双双盈满泪水的眼睛,我知道那泪水有多纯洁,有多真挚,那是不舍,那是牵挂,那是情谊……
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他们让我深深地知道,一个语文教师不仅是要学生们学好语文,还得给他们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他们让我明白了“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他们让我懂得,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并不容易;感谢我的学生们……
初为人师,虽然已过去很多年头,但每每回想起来,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牵挂与感动。
好多年过去,我们越发成熟,曾年少时,游荡在QQ空间,将自己整天的心情,琐事发出来只为去发泄,寻求一丝慰藉,而多年过去,我们已经不再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埋藏心底,慢慢消化,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忘记了泪水的味道,忘记了嚎啕大哭的滋味,或许这就是成长,时光不饶人,都在岁月的打磨中把自己活成了别人的模样,我们越来越在意别人的看法,偏离了自己最初的期盼。
冬日暖阳,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夕阳西下,日短夜长,一天的时光匆匆流走,而从离家那年开始,夕阳西下便是我踌躇满志的时候,心中五味杂陈,有人说,落日是最让人伤感的'时刻,这意味着一天的结束,或许正应了他所说,离家在外的思念,胸怀大志的无力,许多愁绪在此刻涌上心头,令人无法喘息,就这样活了很多年直到如今
回首往事,我们都经历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曾经满怀抱负,而今浑浑噩噩行尸走肉,慢慢的丢掉了年少时候的轻浮,无知,无忧,无虑,多么怀念年少时,怀念年少那些欢声笑语的年代,怀念充满种子大院的嘻哈声,而那时我们是何等的稚嫩,呵,在人生路上,一切都按照我们最初相反的道路前进,然后,我们收获了什么?无非是一些心灵慰藉,一些看似美好的东西。
如今,面对如此生活,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真心希望自己能像某些人可以活的没心没肺,简单而充实,偶尔羡慕那些背包客,走遍天下,随遇而安,或许像电影般邂逅。呵呵,看电影罢了!
一直觉得夏天是恋爱的最好季节:白衬衫与白裙子之间的邂逅,然后开始一段不算轰轰烈烈但至少刻骨铭心的恋情。但高中毕业的那年夏天,我却让自己“失恋”了。从我暗恋许久的男生牵起另一个女生的手开始,我心里仅存的一点激情也被炎热的天气吞噬了。
也许,只有翠绿色的东西才能温暖我吧。于是,我来到了妈妈在党校的出租房里。红砖青瓦,很是让人怀旧。屋前屋后环绕着的翠绿的树木,让人心中清清凉凉。
我开始学着如何持家。早上在妈妈起床上班后,把衣服洗了晾在院子中的竹竿上,然后从抽屉里拿出妈妈留下的钱,骑着自行车滑下一个坡,来到简易的菜市场与摊贩们讨价还价。然后,回家备好午饭……这样千遍一律的生活,却让我觉得充实不少。
记忆中这是我和妈妈最亲近的一段日子:跟她睡一张床;饭菜准备好后,急切地想听到车铃声从门前传来。渐渐地,我的心不再浮躁。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会绕过几间平房,坐在葡萄藤下。有时,游荡在那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身上的阳光会透过叶子的缝隙在我脸上跳跃;有时,它也会调皮地钻入我的眼眶。其实,我垂涎于悬在我头顶的`这些“尤物”许久了,当女主人剪下几串送给我时,我心里顿时乐开了花。
我似乎找回了自己的生命力。买菜回来,我会对着四川籍的门卫叫一声“伯伯”。偶尔也会去邻居家陪他们的小孩玩。这一切都是因为那散发着活力的土地和为生活而努力着的妈妈和她的鼓励。原来亲情的力量确实可以战胜不算爱情的爱情带来的苦恼。
那个夏天没有车水马龙,我似乎归入了一种宁静的境界,归入了土地,归入了最初的感动。我悄悄地恋上了那个夏天,那个被亲情紧紧包围的夏天。
在人生漫漫旅途中,人们总有一、二件或大或小、但却能值得永生记忆和珍藏的事情——正如我那个曾让人备受“洗礼”前后的苦闷煎熬之七月之夜……
1978年我年满十八岁,这正是年轻人爱作梦、常作好梦的美好青春之季。然而,现实生活中我却自愧生不逢时。因为,我们这一代人,从来世后就经历了几年“特别困难时期”:没有吃的,常靠摘野菜和山果充饥;入冬了,也往往只穿着破旧的单衣,难以抵御刺骨的寒风冷雨;甚至六、七岁时该上学了,却因交不起那一元多的学费而被拖延——直到九岁总算能满怀喜庆入了学,但那时的学校不是大搞“批林批孔”、就是半工半读,而实际上课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有时,虽然人坐在教室里,但心却飞往村旁屋后,或野岭里摘果、或河畔中抓鱼捉虾……如此乱世和纷杂的环境,学生们如何能安心好好学习、又怎样造就出治国安民的“学子”?——不言而喻,七八年高考时我终于落选了。这年正是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虽然在录取分数上有所放宽,但据说离入围线还有十多分之距呢!
这年的.七月、漫长的三十天里,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只知道,尽管于人前时有几声欢笑乐观于形,但过后、暗地里却有太多的羞愧和无奈!毕竟是十年呀!十年的汗水白流和双亲们十年来的“望子成龙”之拭目以待呵!如今终化为泡影,此种心理谈何平衡?又何以能让自己乐观得起来?落了榜,就意味着失却了由校门跳进城门的机会,也将注定在农门里滚打一生一世。“还是老实安份地修整我们家的‘地球 吧!”家人几次“开导”我说——实际上,这既是我无奈的自怪自责,也是我无奈接受父辈“严加管教”的唯一路径。终于在一个异常平静的早晨,我扛起锄头,跟着社员们下地了。
然而,偏偏我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记忆中,那些平凡却不平静的日子,每每日沉月起放工归来、或每当夜深人静而拖着疲乏的身子踏进睡房时,我常常彻夜难眠——孤灯下,一人独自呆立静思,尽让那不平的人世间哀叹如潮如浪般涌上心际……
我能如此死思苦守一辈子不成?不觉间有天夜里,我开始留意床前的窗门。形如小四方的窗门,老旧而灰暗,这在平时很难令我细心留意过。当我举步靠向并站立于窗前,然后,让目光沿着那狭小的空隙朝村外乡野探望时,那不静之心绪似乎又涌荡起几许的潮浪:蓦地,那句记不起谁家的名言跃过脑际——退一步,海阔天宽!然而,此时的我多么需要向前走呀!而向前走呢?是否也是辽阔的大海和宽广的蓝天前景?苦思几夜不得而知,也几乎让我放弃所有美好的一切。因为,眼前的夜景始终黝黑得无光无色如初。后来,就在某天夜晚里,才渐觉出那景象由黝黑黝黑的夜色变成淡淡的灰朦朦、白茫茫般的夜的大海——这多象梦中我所眼熟的大海哟!是大海,就选择——远方美好的大海边吧……就在这年的冬季,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
虽然,这是后来才有的事情……再后来,我复退了,就是冲着那份执著的向往大海之爱,我留在了海边,也将长久生活在海边——因为,在这海边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我有了妻儿、有了人世间的真爱,也有了我人生旅途中所向往的美丽而温馨的港湾。只是,人总免不了回首往事,温习那些最令人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每当此时,我便想起那个七月之夜,那句“名言”的真理,也总忘不了那些自己曾经走过的……
静静地倚在床头,翻开那尘封已久的纪念册。一页一页的翻越,一张泛黄的相片滑落在冰凉的地板上。望着那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不敢去触碰,我生怕一碰它,就会再也消失不见,如同那张早已泛黄的笑脸。
我还是弯腰轻轻地将它拾起,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任凭它再次揭起我内心的伤疤,抚住隐隐作痛的心,我再一次任凭泪水在脸上泛滥。
慢慢地掀起记忆的底片,我终于在最深处将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搜出来。这时,我不禁苦笑,原来,我终究还是忘不了。
她,该怎么说呢?其实只是我人生中一个匆匆的过客,可我却让她永远停驻在了我的心房。我依稀记得,她第一次对我莞尔一笑,第一次对我甩甩她那干净率真的短发,第一次让我靠在她的肩头听她那幽默的话语,第一次牵起我的手,很深情地对我说着那句很煽情的广告言语:我在左,你在右,给你天使般的温暖。每当她又在重复着她那千篇一律的.对白时,我总会用捶头重重地敲击她的肩膀,还嘲笑她道:“你能不能别那么恶心呀!”但她总是不厌其烦,也许这就是她的性格吧!
那年的夏天,我们一起爬过那个小小的山堆,然后坐在那上面静静地看着天空,享受着那份难得的静谧,山顶的空气真的很好,那些蜕变的蝴蝶落在她的肩膀,她悄悄地将它们捏在手上,突然很伤感地说:“人就像这几只蝴蝶,喜欢解脱束缚,寻求另一种新鲜刺激的生活,都喜欢自由自在的就像穿鞋,穿久了,光着脚走路,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轻轻地推了她一下:“怎么了,我们的假小子原来也有文学家一般的功底呀!”她笑笑,没有多说什么,沉默了好一会,才对我说:“哪天我们分开了。”我诧异地看了看她,她立马笑了,然后撩了一下我的头发:“我只是说如果,如果我们分开了,一定要紧紧地记住彼此,就算在两地,也要,像谁说的,就是那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意思哪!”她说得很轻松,我却很郁闷,我明白,她不会没来由的冒上这几句话的。
果然,她走了,没有任何来由的,她辞了学,甚至连我也没有告诉,就背起她那简单的行囊远走他乡了。我们才认识了半年,她就走了,我不明白,在这里,我遇见了她。她如一个天使来到我的身边,一起畅游在风和旭日中和我一起散步,一起聊天,为什么?没有只言片语,就留下我一个人,难道她不明白,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干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经过长时间后,一滴一滴变成眼泪,那种感觉,真的很痛很痛。
以为不会再见面了,以为成了曾经就不会伤心了,可是为什么,就在伤口快愈合的时候,我又碰见了她。
我静静地站在学校门口的那棵樱花树下,慢慢地,我听见了一阵熟悉的脚步声,她的气息早已陌生了,却还是能感应得到。我缓缓转头,一瞬间我有一分诧异,那是她吗?一身短短而又时尚的紫色连衣裙,曾经潇洒的秀发此时已成了有点刺眼的黄发,脸上似乎有点憔悴,却被她抹了点腮红,常人无法发现那是被掩盖着伤感的美丽,她的那个手提包如同她脚下那双高跟鞋的颜色,都是红得刺眼,我的心莫名得有点痛,难道她那日的离去,就是为了这些奢华的装饰品,我不相信地问了她一句:“为什么?”我显然看到了她脸上的那份诧异,没有任何问候就劈头问上这么一句,是有点令人意想不到吧!“我不明白那到底是为什么?”见她没有反应,我加重了语气,“我不想一直呆在这死气沉沉的学校,我向往外面的生活,我不想被束缚……”“够了,我明白了。”我没有等她继续说下去,我不想听她说出那几句令我失望甚至有点绝望的话语,“你快乐吗?你得到你想的自由了吗?”我忍着快要跃出眼眶的泪水,我自己都觉得有点冷,“不要说那些好吗?好不容易才见面,我很想你,想着我们的那个约定,那段快乐的时光,你在怪我吗?”心有点软,我其实不该怪她的,因为我没有那个资格,我缓缓地抬起脚步,声音小得连自己也听不到:“我没怪你,只是不愿再提起过去,你知道那很残忍,伤逝的感觉,不可触摸的感觉,真的很痛。不如彼此都忘了吧!只有那样,才不会痛。”匆匆地在她身旁走过,我怕她看见我哭的模样,我知道她在这呆不了多久的,她迟早会离开,因为我看见不远处那辆机车上的那个男人了,她应该,快要得到幸福了吧!
我悄悄地藏匿在不远的角落,我听见那个男人严重的外乡音:“我们走吧!”就那样默默地送她离开,她应该会幸福吧!因为有我的祝福。对不起,原谅我的懦弱,在痛苦面前我选择了逃避。
她走了,这次,她真的走了,在那以后,我极力在掩饰着对她的回忆。我有时会傻傻地希望回忆能变成一把刻刀,把所有的幸福刻下来,把所有的悲伤残忍地刺破,静静地倚在床头,我又忆起了那年夏天的约定:不管在哪,都要紧紧地记住彼此。闭上眼,任凭那张笑脸在眼里不停地旋转,然后扩大,扩大,再扩大……
现在,玫瑰花安静地盛开,紫罗兰安静地凋谢,野草正在安静地蔓延,真希望你,也有一份安静的幸福。
那一年我十五岁,在乡里中学上初三。当时正逢初夏,离中考还有两个礼拜左右,学校便决定让我们提前离校,以便各自更好的安排复习。我虽面临毕业抉择的大关,但无论从家人的早出晚归辛劳不辍对我的刺激,还是长时间被关在教室中的窒息使我产生厌倦,我每天除在早晚坚持背诵、复习外,其余时间都是在庄稼地里度过,耕种、浇水、喷药、除草,几乎每一样活计我都在行。
这样过了三四天,忽一日我的同桌小智来找我,说他家明天割麦子,要我去帮忙。小智平时和我关系不错,想到过几天自己家割麦子也需要人帮忙,我便欣然前往。他家是邻村,转眼就到,他已请来不少人,都是班上的同学,其中还有三、四个女生,已经开始干活儿。说是割麦,其实是用手拔,因为我们当地的.土质呈沙性,拔起来毫不费劲儿,而且拔过的地面干净,再耕种起来会省很多事。地里麦浪如海,一望无际,麦香宜人,我们便在这醉人的浓香中肆无忌惮地说笑调侃,同时手脚并用各展其能,一俯身便撂倒大片大片的麦杆,变成一个个“麦个子”。
小智家的麦地足有十多亩,将近中午时,只拔了不足三分之一。半大孩子爱饿,早饭都没吃足,我们都感到饥饿乏力,活儿也开始慢下来了。等主人送来午饭时我便迫不及待地飞奔过去,甚至来不及洗手,拿起包子便先吃一个,于是个个都抢了饭菜狼吞虎咽起来。正吃得欢时,不知谁无意间提到今天的日子,计算着离考试还几天,我一惊,随口说出“呀!今儿个是我生日。”我前几天还曾想到过,可这些天忙得已经忘了。挨近我的几个人听见后马上反应,说应该庆贺一下,于是有人提议去买几瓶啤酒。小智家准备的饭菜很丰盛,可就是少了酒。我们已吃下不少东西,力气也回来了,便大声嚷嚷起来,先是大伙儿凑钱,再派俩人到村头小卖铺买酒。
大概去了十几分钟,我的两个同学便风风火火赶回来,每人手里提着四五瓶啤酒。我们有几个用牙咬开瓶盖,大伙儿使碗的使碗、使杯的使杯,都倒上酒,包括那三个女生。“生日快乐!”小智首先敬我一杯,别的人也纷纷到我跟前和我碰杯。在此之前我滴酒未沾过,几杯酒下肚,头脑开始嗡嗡,眼斜心跳,言语也不清楚起来。拿起瓶子想给别人倒酒,模模糊糊中只看到瓶子上有几枝金黄色的麦穗,和我们身边的麦穗一样,我对酒类一窍不通,自然不会理会什么牌子。
我的同学们大都和我一样初次喝酒,不一会儿便飘飘然起来,叮当地互相碰杯,有几个还南腔北调地唱起来。再过十来天,我们就中学毕业,各奔东西了,难得的聚会,难得的放纵,大家虽晕头晕脑,但心里都热乎乎的,尤其是我,这里边有两个同学平时和我不睦,但此时对我真诚的祝福使我十分感动,这是一种真情的流露,以后很少再遇到过这种场景。就这样我们折腾了半晌,直到下午开始干活儿。别人不知感觉如何,我是一步三摇,拔了几下就挺不住,躺在一堆麦子上呼呼睡到天黑。
这之后便忙着考试,考完后毕业分手。我考到外地的一所中专,直到分配上班,很少再回家去,那时的同学再没见过几个,也再无拔麦子的经历。
从那时起我开始喝酒,喝过无数次,也醉过无数次,但过后便淡薄了。只有那次的酒香,让我留恋,萦绕我记忆中这许多年。
妻子说现在正是农忙时节,家乡的哥嫂们可能在举行“开秧门”了,我们也做一顿开秧门的饭吃吧,和他们一起祈祷来年的丰收。
在我们家乡栽秧是最讲究的,都要选一个好日子进行“开秧门”,一般是在5月初举行开秧门栽秧。据说在那时栽的秧谷穗长而饱满,所以这一传统风俗在我们家乡一直传承下来,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开秧门”。
在我的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开秧门是集体大生产的最后一年,那时,全村所有有劳动能力的男女都安排到了任务。开秧门的第一天,男人们都要去把自己抽签到那份田犁好,而妇女们也把秧苗拔好准备第二天的开秧门。开秧门时负责耙田的人要集中把第一块田耙好,让妇女们按时栽上,因为是赶时辰,所以耙田的男人们必须提前到田里干活。不会用牛的或者没有耕牛的人,就去帮妇女挑秧分秧到田里。人手少的'家庭,妇女们都会把煮好染好的花糯米饭和腊肉,用芭蕉叶包好送到田间给自家的男人吃,由于忙于干活男人们都不用讲究,双手在腰间擦了两下,就抓起大把糯米饭和大块腊肉吃起来,开秧门当天整个村寨是一片忙碌、热闹的耕种景象。
那时,我是集体大生产的计分员,一般不参加劳动。但每年的开秧门,我都积极参与其中和没有耕牛的男劳动力一起帮妇女挑秧,把秧苗分到耙好的田里,让妇女们按时栽下。在泥泞的田坎上挑秧分秧不是件好干的活,不小心就会跌倒到田里,一身稀泥。记得当时我就一连跌了三次,自己狼狈的象形,引得同龄的小姑娘、小媳妇们开怀大笑。
如今,20年过去了,当年毛小子的我现在已是中年人。远离了家乡,但我还一直在想念家乡的开秧门,那些热闹的劳动场面还时时在眼前浮现。
“教师”这个职业,古往今来,一直都承载着太多的内涵。我虽然现在已经离开教师岗位,但静下心来仔细回味,初为人师的忐忑与喜悦仍没褪去,时常萦绕于心中,似乎不用文字表达出来,那份情结真的难以割舍。
又是一年长空鸣雁,又是一年芦花飞扬,又是一年风霜雨雪,又是一年桃李飘香,正是那年春天,做了十几年学生的我终于可以过一把教师瘾了,虽然前面还加上了“实习”二字,但还是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干劲,充满了信心。
我在经过了精心的备课,试讲之后,带着初为人师的激动与紧张走上那神圣的三尺讲台,在学校学习时就善于记忆材料,现在实习了,教案自然是熟烂于心了,上课时滔滔不绝,按部就班,对于台下千姿百态的学生,我也无暇顾及了,真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一堂课下来自我感觉还不错,如释重负,可高兴的余温还没有散去,刚走下讲台,指导老师便无情地指出了课堂中的不足:一堂好的课,并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关键是让学生学到了什么;课堂本来就是一门艺术,他是师生互动的舞台,学生才是舞台的主角,而不是你一个人唱独角戏。第一堂课我似乎顿悟了,教师并不只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短短一个月的实习,我没有用教师的“威严”压服他们,而是在努力实现着实习前那份“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亲密无间的朋友”的畅想。于是,上课时,我便想方设法吸引他们,尽量传授些课本以外的知识,让他们感受着学习的`乐趣。那一刻,我深深地理解了雨果曾经说过的话:“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离别的号角已经吹响,本以为短短一个月,和学生之间没什么太深的感情,可是望着一双双盈满泪水的眼睛,我知道那泪水有多纯洁,有多真挚,那是不舍,那是牵挂,那是情谊……
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他们让我深深地知道,一个语文教师不仅是要学生们学好语文,还得给他们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他们让我明白了“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他们让我懂得,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并不容易;感谢我的学生们……
初为人师,虽然已过去很多年头,但每每回想起来,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牵挂与感动。
那些曾经的过去,都将化成记忆里的沙砾,锁进脑海深处。麻木、怀念。
独自站在这条枫叶铺满了的道路上,残红的落叶不知疲倦的飞舞着,像秋天的眼泪,挥洒在道路上。心中徒然萌生起一种莫名的忧伤,菊残荷尽,离别似乎成了这个季节的流行色,多么熟悉的场景,身边却少了个身影。曾今的欢声笑语,如今却变成了树叶“哗哗”作响的声音,手指触摸着这空荡荡的一切,眼泪伴随着枫叶落下的旋律划落。脑海像破了的口袋,我的记忆全部掉了下来。
记得刚搬新家那天,我从车上下来,顶着一蓬烫过的长卷大波浪,穿着超短裙和吊带,嘴里不停嚼着口香糖,手里抱着一挪小说,摇摇晃晃朝新家走去。可刚走几步,书却掉了下来,当穿着超短裙的我站在那儿不知所措时,有一个身影映入我的眼帘,她走过来蹲在地上帮我捡起散落一地的书,当她把书放在我手上后,我便转过身朝新家走去,一边走一边朝后抛下一句“谢了。”
“我们能交个朋友吗?”我当时怔住了,转过身斜瞟着她不耐烦的说:“如果我是一个没有上进心,不爱学习,经常逃课,打架,易怒的坏女孩,你还愿意吗?”她看着我,微笑着一个劲的顶头,像一个美丽的天使,眼神里闪过一种期待。我又面无表情地转过身向前走着。“我相信一切都会好的。”从身后又传来了那个甜美的声音,我没有理她而是继续向前走着,脑海一直浮现着她那个眼神,坚定、期待。已经连父母和老师甚至身边的所有人都放弃了的我,却在她的眼里看到了希望。
没想到往后的日子,她每天早上都到家来叫我上学,我的学校在她上学的途中,坐车也得五六分钟。每天走到分岔路口,她总是默默的站在原地,看着我走进校门,才肯放心地走掉。她比我提前十分钟放学,每天放学后,她第一时间就是冲出校门去挤公交车,为的就是要亲眼看到我从学校里走出来。每次看到她,她总是小脸通红,喘着粗气。她用她攒下的零用钱买了很多辅导书给我,还用自己练琴的时间来帮我补习功课……
尽管她十分努力地在付出,但我依然没有改变。我经常无缘无故对她发火,还朝她大声吼,让她不要对我那么好,我是不会改变的。想改变我的不只她一个,还有很多自以为是的傻瓜,熬不过几天,她们便落荒而逃了。可是每次我对她做出许多过分的事时,以为她就此可以离开了,但她却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努力地对我好。到后来我真的被她的固执、坚持、打不倒的精神给感动了,决定好好珍惜她,不让她失望。
于是我剪短了头发,在脑后高高的扎了个马尾,换上了T恤和牛仔裤,卸去了指甲上的颜色,把书包里的小说换成了课本,下定决心不做以前的自己。
不知不觉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在屋顶上看星星,拖着双腮悄然默默仰望天空,布满玄想;我们一起坐在秋千上,享受在空气中飞翔的快乐,俯瞰脚下绿茵茵的草地,吸纳四季花开吐出的馨香;我们一起奋笔疾书,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体会书本里的世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我们一起练琴,她坐在我的左边,像我的左手,而我成了她的右手,我们一起奏出优美、轻快地旋律,别人都伸出大拇指夸我们是分不开的'左右手;我们一起爬到枫树上一边吹泡泡,一边哼着《我们都是好孩子》,泡泡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出了五彩斑斓的颜色,伴随着甜美的歌声舞动着,我们一起在那棵高大的枫树下许下了要做一辈子好朋友的承诺,那时的我们天真的以为可以永远不分开。
如果我们是长不大的孩子,就可以留在时光原地,坐在一起听永不老去的故事一边慢慢皓首。可是现实总是残忍的近乎让人欲哭无泪,她默默的离开了,临离别拥抱的机会都没给我,但我没有怪她,我知道,她是怕我伤心才不告诉我,我也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想要追逐的梦想,所以,我也学着去释怀。只是每天都会想起她天使般的容颜,它在我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条湍急河流,无法泅渡,那河流的声音,成了我每日每夜绝望的歌唱。我将在树下,一直守护着那份承诺。
人总是要长大,幻想总是要别离,旋律在奏响,生命和着吟唱,那年,我们世界的点点滴滴,在心中不尽流淌。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看着从学校蜂拥而出的学生们,从他们放松笃定的神色里,我忽然记起自己在高考路上留下的那行脚印。
那时高中是两年制,而我却读到了高三。我是高考惨烈的失败者,说惨烈是因为,我在预选时就被淘汰了。预选名额第一次十二个,我排名十三;第二次十四个,我排名十五。我就这么与大学一次次擦肩而过。
事隔多年,回首自己的这段路程,发现每一次的错过机遇,都是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心态,在所谓失败的.压力下,我以一种很另类的形式逃避着。
我抛开大量的高考练习题,钻进文学期刊里如痴如醉,然后不停地向各个杂志社投稿。我期望着能像我的语文老师肯定我的作文那样,得到杂志社编辑的肯定。
而另一方面我很矛盾。我知道,母亲为我筹措复读费用,还和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终父亲在母亲的坚持下做出让步。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补习费,寄希望于我这次复读。可我却这样放逐自己。
我强迫自己拿起书本去记那些老师勾画的知识点,可往往思绪总是飘飞得很远很远……结果可想而之,我又落榜了。
在母亲的鼓励下,我走上了自学的旅程。我上了汉语言文学函授班,同时还参加了省外某杂志社办的文学创作函授班。
在家待业的日子,就是在这样充实忙碌的努力中度过的。终于,命运女神向我露出了微笑。
在我成为杂志社文学创作函授中心的优秀学员时,也成为父母单位子弟学校的一名代课教师。
时光流转,我现在早已完成了没有围墙的大学课业学习,成为一个拥有本科学历的合格中学教师。
我只想说青涩时代谁没有过迷茫的时候,重要的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泯灭爱和美好的梦想。我祝福那些刚参加完高考的孩子,更祝福他们能勇敢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Copyright © 2009-2023 GDZ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1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