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光总是诗心情日记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少年时光总是诗心情日记
握着明媚的手指,愉心的情感,欲言在唇际,少年芬芳的心地,盛开着蓬勃的理想。那不是情窦初露的爱情,只是少女与少男共勉着,踏着攀登的阶梯。
探讨着那一道难题,争论着那一篇作文的中心思想,课堂共坐一张桌子,共筑向往的殿堂。放学了,一起把笑语铺满前进的道路,在那柳林树丛只是脉脉含情,只把情感积蓄等到以后慢慢取用。
坐在河边,看水潺潺,听你心音律动,听你朗朗地背诵语文,听他认真解读,那文中的含意。看那蓝天白云,放牧的云朵,看那一道火热的彩霞,烧着你的心,也烧着他的心。只是那相视的一笑,就把那一粒种子轻轻播下。
纸叠的蝴蝶,时常有你来我往,只是不载有爱情的重量,只是那友情的倾吐,把累了的学习时光点亮。
约会,只是那特殊的会见,不是情人间的.幽会,只是为了顷刻发现的一道难题需要一同探讨。渴望你来,把少年理想的阶梯夯实,一同奔向那北大的校园,在那一朵慈祥的莲下把自己一同升华……
少年,多么美好的时光。怀念,只是那一道掠过的孤影,只是那一道雪景融去后的一道水印。
雨后空气总是带着一抹清新,清风徐来的瞬间,仿佛荡涤掉内心的不愉快,好像没有世俗名利的烦扰,没有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坐在学校街道旁的一排椅子上,看着过往的人群,原来每个人都是这么的.可爱,阳光给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染上了一抹金黄色,是这样的青春活跃,也许校园里本来就不缺少朝气,而只是每个人的内心都被岁月的匆匆磨掉了原先的那一份宁静,故而让他们的双眸也缺少曾经孩提时代的灵动。
忽然间又想起了自己,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平凡却又有着自己的性格,年少的心总有着对于未来的总总期待,总盼望着她的到来,同她一起圆一场未曾开始的梦——相依黄昏幕下,看一次天荒地老。
走着走着,看到了一汪湖水,自己那不算英俊的面孔在水里显得格外清秀,也许岁月终将会在我的额头上刻上皱纹,那我只能做到,不让皱纹刻在心上。
秋风微漾
让心靠近阳光
抵近它最后的余温
捧一杯热茶
依窗独坐
在浓浓的茶香里
把今秋最后一天的
美景收入眼底
存藏于心底
唯恐稍不留神
一转眼再也不能看见
或许,眼前的季节
繁华得再美好
时光终会领着我们
走向远方
空负我们眷恋的'心
唯有把最美好时光
寄托于笔尖
定格在纸上
这一场相逢
如诗的日子
是我一生写不尽
画不完的丹青水墨
如若时光可以不老
愿与你执手
填一阕知意的歌词
谱一曲相惜的琴音
温暖有些薄凉的流年
一支笔,可不可以书写这恋恋红尘的繁华世界,
一首歌,可不可以唱完这依依不舍的青春韶华。
我们都在行走,走在生活的街道,挥霍青春的幸福。
有没有那么一刻,你会对路过的人有丝丝不舍;有没有那么一刻,你会对逝去的时光恋恋不忘。
我们走着不同的路,看着不同的'风景,在斑驳的小径,循着古老的足迹,寻找幸福的味道。
chapter 1
红尘之下,是我在作画,绘一场有关你与岁月的水墨丹青,无关风月与寂寞,画轴铺开记忆,泼墨书写豪情。在思念中起舞,一张薄纸,一支素笔,就能连起两个人的天。我相信,一个眼神,就能完成一份救赎,一个微笑,就能拯救人心。
小结:红尘繁复,平凡的我,追求简单的幸福。
chapter 2
在明明浅浅的日子里,你纯净的脸上闪烁喜乐的表情。你喜那么一份执着,在陌生的小巷,寻着老爷爷的足迹,只因他破旧收音机里传出的那首熟悉音乐。你乐那么一份简单,在蜿蜒的小道,跟着老奶奶的身影,只为看她小孙子手上饰物的古老花纹。你相信,一人花开,是春天的节奏,一人花落,是秋天的悲歌。在时光的洪流中,看花海涌动,谱写成曲。
小结:生活本是孤独,只是当两个人的心连在一起的时候,寂寞也就无法遁形。这就是青春。
end
我用寂寞作铒,书一纸青春年华,
你用思念填词,谱一曲华美赞歌。
青春恋曲,一个时光的故事,故事中有你有我,没有结局。
已经是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了吧,为什么我还有冷到心底的感觉?为什么总还想往人群最深处藏躲?或许真的是生活的节奏太快,或许我早已对季节麻木, 习惯性的匆匆走过,习惯性的直达目的地,对于眼前路边的风景,从来不曾抬头去望.........
但是,总还有种恍惚在飘荡,无论在做着什么样的事情,总要不自觉的回头去望,仿佛在不经意间丢失了一段很重要的时光,等我回头去寻,她已不在身旁......
慢慢的消失的时光,慢慢学会不被岁月刺伤。我已习惯不再去想,我已习惯自己握着自己的手,自己给自己全副武装。原来再美的时光也会被遗忘,当我开始学着给自己一些补偿,曾经的期待与受伤早已被记忆磨光。
最好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清清水中央;最痛的记忆不是心受伤,而是你从此再不肯给它补偿;最冷的时刻不在冬季,而是眼睁睁的`看着你说谎;最残酷的不是你要去远方,而是你叫我要从此学着遗忘;最爱的人不在身旁,她在离我最近的城市里躲藏......
最美好的时光都已随岁月流淌,慢慢消失的时光。最深的记忆不在心上,无论我多么努力去想,她已不在我的心上......
握着明媚的手指,愉心的情感,欲言在唇际,少年芬芳的心地,盛开着蓬勃的理想。那不是情窦初露的爱情,只是少女与少男共勉着,踏着攀登的阶梯。
探讨着那一道难题,争论着那一篇作文的中心思想,课堂共坐一张桌子,共筑向往的殿堂。放学了,一起把笑语铺满前进的道路,在那柳林树丛只是脉脉含情,只把情感积蓄等到以后慢慢取用。
坐在河边,看水潺潺,听你心音律动,听你朗朗地背诵语文,听他认真解读,那文中的含意。看那蓝天白云,放牧的云朵,看那一道火热的彩霞,烧着你的心,也烧着他的心。只是那相视的一笑,就把那一粒种子轻轻播下。
纸叠的蝴蝶,时常有你来我往,只是不载有爱情的重量,只是那友情的倾吐,把累了的学习时光点亮。
约会,只是那特殊的会见,不是情人间的.幽会,只是为了顷刻发现的一道难题需要一同探讨。渴望你来,把少年理想的阶梯夯实,一同奔向那北大的校园,在那一朵慈祥的莲下把自己一同升华……
少年,多么美好的时光。怀念,只是那一道掠过的孤影,只是那一道雪景融去后的一道水印。
在我上学起,校园的那棵桂花树就很老了。粗粗的树杆上印满了岁月的辙痕。那时没有电铃,只能靠敲钟上下课,桂花树就是钟架子。古老的桂花树妆点了我丰富多彩的世界,燃亮了我求知的目光,也丰富了我童真的梦境。我曾把它画到画里,写到文章里,埋到心里,带到梦里。
上六年级时,我曾写过一篇散文诗《桂花树》:“桂花树呀,你这样美,这样香,是不是借来了仙女的胭脂红粉?一朵一朵,小花轻撒,片片绿叶,点点朝霞;让我把你带走吧,又怕你离开妈妈会想家。”那时在我的眼里,桂花树像个沉默的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望着我们,头顶茂盛的绿伞,却那般碧绿苍翠,开花时又如少女般缤纷嫣然。雨后,空气漾着清淡的芬芳,那是桂花的芬芳啊!那满树的金色花朵是下凡的仙女遗落人间的钗环,是敦煌飞天凌空飘举时的彩练,还是孔雀公主舞越潇湘的羽衣?不过,童年的我,只认为,她是一颗颗小星星,会带我飞到天边,飞到灰姑娘的宫殿里,飞到白雪公主的森林里,飞到很远很美丽的地方去。小时候的我,内向而文弱,仰视着它的高大魁梧,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热切的向往。我常呆呆地望着它,无声地倾诉着我的眷恋和不安。
流年似水,落花依旧,如烟的往事在琐碎而忙碌的生活中渐渐淡去。我回校当了教师,接过教我的老师的嘱托,也接过沉甸甸的责任。有时批完作业,走到树下,极目楚天,云淡风轻,看着阳光的脚,怎样在地上行走。眼前的葱绿组成深深浅浅的色阶,丝丝缕缕的可以入画。“碧色全无翠色深,烟波不动影沉沉”,这绿意慢慢浸透我苍凉的心,洇湿我的眼眶。三月,正是风起的季节,风,吹绿了小草,吹舞了树叶,也温柔地抚过我的脸庞,平复了心头缭乱的思绪。“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自己不再是那个风中起舞的翩翩少年,可以作一首云的诗,作一幅蝶的画。再不会伏在膝头写下一首不带阴影的诗。恍惚中自己变成了一朵蒲公英,一缕白云,一点萤火,一片孤树与烟村,一泓唐寅笔下悲凉慷慨的水墨,向着飘缈广阔的天际飞去,在乡村校园的大梦里,浑然迷醉,永不再醒。
小时候,总望着天空,想着书上的诗句:“天空是倒过来的海,让阳光擦亮我们的世界。”可这世界并不总是宁静祥和,并不总是欢歌笑颜。还有战火烽烟,还有阴影贫困,还有痛苦无奈。海啸的余波刚刚散去,又有地震的消息传来。无数无辜的生命,就在阳光下无奈地消散了,无声也无影。而世界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什么,日子还在继续。生命,不过就是每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瞬间。
长久以来,我们总在过这样那样的节日,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渲染着节日的气氛,漫步街头,尽是节日的商机。其实,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重复。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川水东流,先哲不复,闻韶处,空有绕梁音。生命,无法复制,无法更改,无法重演。每一个日子,平淡的,琐碎的,甚至烦乱不安的,也都只有一次,又何尝不是节日呢?
当暖风吹来春消息的时候,当柳树梢头漾出些许绿意的时候,桂花树走出了冬的沉默和冷寂,又开始了四季的交响。最近,桂花树又有了新邻居,是几株小巧花台里的绸子花。“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那柔柔的花瓣,那蠕蠕的枝条,那灵动欲飞的色彩,像极了我们周围平凡而幼小的生命。只有珍爱这些生命的人,只有心底无私的人,只有海纳百川的人,才会从九天的霞光中采来这无边的秀色,才会从冷月的清辉中邀来这些脱兔的精灵。
又到了夜雨敲窗的时节。回眸处,是泪光中的微笑,燃亮心底的阴云,萋萋芳草,乡关何处是?烟波村顶,桃红又是一年春。
从朝阳挂上第一缕树梢,到晚霞在夕阳中梳妆,看我的学生们在太阳下金灿灿地绽放笑脸,就会想到泰戈尔的《飞鸟集》:“孩子,你是没有翅膀的天使,你长在我的心里,在我小藤花的梦里。”风中起舞的,是“花的学校”。孩子们嬉戏着最美的时光,我守在他们身旁,静静望着,流过的是桂花金色的涟漪。
南漪湖畔,麻姑山下。26年前的1984年,—群青涩懵懂的十八九岁年轻人聚集在皖南农学院(前身为安徽劳动大学),作为当年时代的骄子,他们愉悦、欢快、幸福地度过了大学美好的时光。
每每想起在皖农的日子,—组组大学的生活影像就在脑子里闪现。那时还是改革开放初期,物资还比较匮乏,但精神比较愉悦、兴奋。作为时代骄子、社会的宠儿,没有能比考上大学的事再好不过了。当时民风纯朴,学生意气风发,社会环境宽松,加上没有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大家心情倍个儿爽。
班委会选举是不得不提的—笔。刚人校,辅导员郑老师看了同学们的个人简历,组成了—个班委会,我进人5人的班委会,就任文艺委员。当时我自感压力很大,关键是那时班上活动很多,时兴舞会、文体活动,我在班上年纪是最小的,怎么和这些同学相处,有些内惧。还好,经过平静而又不平静的二个多月,有些同学对班委不满,要进行民主选举班干部,就这样,征得辅导员同意后,进行了—次选举,我在选举中脱颖而出。
我班31个同学,我竟然得了30票,自己—票未投给自己。辅导员让我当班长,我说不行我干不了,请求辅导员让我当学习委员,辅导员果然应允。后来发现,在大学里当学习委员是个苦差事,工作量比较大,它是联系学生和老师的纽带。当时的老师们对莘莘学子可以说是循循善诱,和蔼可亲。当你把收齐的作业本送到老师家里去的时候,老师还会拿水果、糖点给你吃,还对你问寒问暖。大学第—学期,大家都在暗地里较劲,学校里有奖学金—说,当时大家家境情况都不好,这样在学院内学习气氛浓厚起来,大家铆足劲,你追我赶。第—学期结束,我门门优秀,尤其有机化学,得了满分,在全系124个同学中名列第—,获得20元奖学金,同时院里还给我父母发去了喜报。当时学校的这种做法,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十分强大而震撼的。
周末,看电影是我们学校里的—大特色。我们学校离宣城市区还有18公里。当时,交通极其不方便,只有校园里—趟班车往返学校与市区之间,每天只有—班次。我们到市区有时都是坐宣城自产的“蹦蹦车”,速度很快,但极其不安全。由于交通的不便,相对文化生活少些,我们学校就每个星期在操场上放—至二场电影,引得校外周边儿乡邻都到我们学校看电影,边看电影边嗑瓜子,那是再好不过了。1985年,在宣城影剧院,有—场相声演出,可能是演员走穴开始吧,相声演员都是当时的大腕,我花了2元钱,看了—场由马季、姜昆、唐杰忠、刘伟、冯巩等人演出的相声,现在想起来,还是美滋滋的。
多开展活动,对于帮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是大有裨益的。当时,在校园里有诗社、有讲座。课余时间,还不时传来优美的'二胡演奏和口琴声。象棋、围棋、桥牌在学校里很时兴,班里有篮球队,系里有排球队、足球队。团里有活动,班里有活动,系里有活动,院里又有活动。班和班比赛,系和系打比赛,集体荣誉感,团体精神十分浓厚。记忆最深刻的—次是院里纪念“—二·九”活动,举行了大合唱比赛,以年级为单位,组成十二个合唱队,并进行现场录像,在学院里播放,那是我第—次上电视,你想,心里有多舒坦。还有—次是我们班上的—次活动,是到南湖农场参观,顺游南漪湖。南湖农场离我们学校整整10多公里,我们班上同学带上收录机,打着鲜红的团旗步行到南湖农场,看到—些被劳教的服刑人员在田间劳动,当时,对我们来讲挺神秘的。南湖农场旁有风光旖旎的南漪湖,我们班上同学租了—艘船,自个儿在湖中游了半天。—群青春萌动的男女同学在—起,说说笑笑,好不热闹。后来我们班还去了宜兴的善卷洞,游了宣城的碧山龙泉洞,瞻仰了新四军皖南事变旧址云岭茂林,到过敬亭山,欣赏到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韵味。
后来,我们毕业离开了校园,二年后就有母校搬迁至合肥的消息,再后来又并了—所全国名牌大学。虽然母校经历了数次变迁,但是我们老师还在,那些图书还在,那同学情谊还在。
多么美好的大学时光。
好久没有一本书,能让我进入一种忘我迷狂的状态了,很显然,不是书的原因,不是找不到写得精彩的书,也不是找不到合我口味的书,而是我再也没有一颗完全纯净的心了,再也达不到无我的境地了,再也难为书狂了。
长得越大,知识越丰富,看的书也越来越多,可是却越来越少有书能完全抓住我的心,让我沉浸其中,为之疯狂,为之着迷。与小时候相比,现在找不到那么单纯的阅读乐趣了,感受不到当初沉迷的甜蜜了。其实小时候,可供阅读的书很少,数来数去也没看过几本像样的书,但不管什么书,只要看过,曾经沉迷过,现在想起来,那时所达到的虚静状态,那时所体会到的满足感和充实感,都还让我心怀嫉妒。小时候由于每个人手上的资源都相对贫乏,所以大家都学会了分享,每个人都凭借着自已的一两本书,与同学相互交换,交换过程总是充满了技巧,不仅要换回尽量多的资源,还要追求一些高品质的读物。那时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拿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书,在夏日回家的路上,找一块平整的草皮,坐在荫凉的地方,吹着清风,沉醉于书中的世界。有时碰到故事紧要处,自己的情绪也跟着主人公的命运起伏而波动,与主人公同哭同笑,看到悲惨处,黯然神伤,而看到欢喜处,则忍俊不禁。每次看完一本让自己着迷的书,心里既快活充实,又无比可惜,担心自己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看的书了。
我记得自己最沉迷的书要算一本连环画了,名字好像是《莲花兄妹》,在现在看来,故事情节实在是简单而幼稚:一个老汉把一颗莲子种进池塘,后来结了一个大大的莲蓬,里面有七颗莲子,蹦出了七个可爱的娃娃,他们个个神通广大,武艺高强,勇敢正直。反正那时就觉得那七个莲花兄妹,具有全世界所有的优点,是最伟大的.英雄。后来一个妖怪闯入了他们的家园,七兄妹齐心合力降妖除魔,经过千难万险终于把妖怪给降服了,从此和老汉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么简单的情节,在那时看来简直是荡气回肠。还有书中的插图,我也极为着迷,至今记忆犹新。书中有一幅图片是这样的:一个力大无比的小葫芦娃,高高地举着一座铁塔,一个妖怪站在铁塔上面狰狞地大笑,那时对那个莲花小男孩既同情又钦佩,心里一直在想,那么重的铁塔他怎么能举得起来,那需要多大的力气啊,真是个大英雄,但同时又很担心他被铁塔压住了。我将这本连环画细致认真地看了好几遍,每次我都既感动又兴奋,竟不由自主地唱起歌来,世界仿佛一下子变得开阔了。
这交换看书的方式,陪我渡过了许多美好时光。我看过民间故事,读过童话书,还有好多《故事会》,形式多样的书籍充实了我的生活,各种各样的情感丰富着我的心灵,让我乐在其中。当然,除了快乐,也会有遗憾。我记得那时看完一本叫《岳雷扫北》的书,主要讲岳飞被陷害后,他的一个儿子岳雷死里逃生,然后结识并召集各路英雄好汉,招募士兵,收编军队的故事。可惜这本书只有上册,下册缺失了,故事到了这里就断了。但我依旧感到满足,对书中的世界心驰神往,那种英雄情怀不停地撞击着胸膛,这种强烈的感触,在我日后看《水浒传》时,又重新体味到。我记得那晚合上《岳雷扫北》的时候,爸妈他们都已经入睡了,我独坐在灯旁,心里出奇地宽敞明亮,心想,要是有下半册那该多好啊。
上了初中,课业负担加重,我学习成绩并不出众,不敢把太多的时间花在课外书上了。但与书合一的情形确是时常体会到的,因为知其美妙,所以舍不得完全放下,为了多体验一刻这样的美好时光,我甚至会发怒。记得上初一的一个周五早上,我借到了一本梦寐以求的书,而那书也是我一个朋友非常想读的,他看见后便苦苦哀求,让我将那本书先借给他看一下,说下午放学就还给我。我见他被深深吸引,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就爽快地答应了。不料下午放学钟声一响,他就夺门而出,将书“绑架”而去,我顿时怒火中烧,赶紧抄近路追去将他截住。他还不肯将书还给我,还恳求我让他先看。我虽不甘心,但还是把那本书让给了他。后来那个朋友及时把书还给了我,还诚恳地向我道歉,我当时却不肯原谅他,和他变得疏远了。等到后来我打算原谅他的时候,我们又分班了,从此很少往来了。我那时的固执,让我对那位朋友充满歉意。
现在手边的书越来越多,但当初与书融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却越来越少了,这让我感到不安,当初单纯的快乐,再也难找到了,那时内心的平静和纯净,也离我越来越远了。而这是会让人感伤的。
Copyright © 2009-2023 GDZ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1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