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字号工程》读后感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读后感

《天字号工程》读后感

2023-09-05 14:44:23

  《天字号工程》读后感

《天字号工程》读后感

1、《天字号工程》读后感

  我读完长篇小说《天字一号工程》后,想说说自己的读后感,不当之处还请作者包涵。我认为本书的特色分为内、外部两个方面。

  先说外部方面,我总结了4点,外部就是从书之外体会出来的东西。一是画龙点睛。对本书的书名,我开始持怀疑态度,暗自猜测能有多大的事,可以担当这个书名。本书名称的出处,在前半部并未体现出来,直到后半部份我才明白过来,并深为佩服,的确,没有事情比民生更重要,让读者恍然大悟。二是精神可嘉。作者是政府官员,可谓公务缠身。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还能够利用宝贵的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这种身处官位不堕其趣的执著精神,值得我们年轻人认真学习。三是一序千金。本书能够请出中国文坛巨匠何老先生作序,可见作者人脉广博。何老先生是文坛泰斗,他能为本书作出一篇长序,可见他对作者本人与作品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四是影响力大。该书发行后,我曾多次听到书友们提及,可谓是好评如潮,可见本书的影响力已深入人心,令人钦佩。

  以上是外部的`。下面说说内部的。内部就是从书的内容体现出来的,我总结了5点。一是亮。开篇用满汉全席筹备过程中的曲曲折折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让人眼前一亮,使读者欲罢不能,我认为这是我所看过的书中,最精彩的开篇。二是善。本书最后的结局非常圆满,正直的人得到赞誉,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从对结局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出作者对社会的良好期望和自身善良的高尚品质。三是实。作品从内容到思想都很朴素实在,让人产生一种很亲切的感觉,有的桥段更是有切身处地的感觉,让读者感觉书中描述的就是真实的社会和人生,非常真实。四是深。由于作者的人生阅历丰富,书中所呈现出的无论是政府官员、企业领导、媒体记者、商场精英等身份,都有着精彩的表现,所展示出来的行业内幕、潜规也让人触目惊心,如此全方位、深刻、了解底行业细的再现,在其它书中是很少看到的,让人感到深受教育与启发。五是憾。作品对下岗职工生存状况的描写,发人深省、深入人心,尤其是数个反映弱势群体生活艰辛和真实诉求的桥段,让读者数度哽咽、潸然泪下,非常震撼。与书名联系到一起,真是实至名归,浑然天成。

  建议:本作品非常优秀,建议改编为影视作品,以飨大众。

2、《家》读后感《家》读后感

  我喜欢看伍美珍写的各种校园小说,尤其是同桌冤家,总是让我乐开怀。两对同桌,四个冤家。笑料层出不穷,好戏天天上演。今天我有捧起一本《同桌冤家》之亲爱的实习老师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阿呆很胖、很傻、很天真。说他笨果然没错。这呆呆的胖子每次都考倒数第一,怪不得叫阿呆‘呆子 他最在头疼的就是写作文,每次都写的枯燥乏味,没有好词。可这次就与众不同了,阿呆写的《我的一家》竟然用了十几个成语,唯一的缺点就是用词不恰。不要笑,听我读一句话:“我” 爸爸经常打“我”,妈妈从不见义勇为,总是袖手旁观,因此受到班主任的吴树山的严厉批评。

  在《同桌冤家》我见过凶悍的你老师李丽、高度近视的物理老师,还有严格吴树山的……可从来都没见过像阿呆一样的实习老师。他长得像阿呆,除了名字不一样,几乎跟他长得一模一样,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大阿呆”。记得他第一次上课,紧张得浑身发抖,特备是手竟在黑板上写下了“我叫好朋友希望能跟大家做个王明”王明的课堂不紧奇怪还很自由。同学们知道他很温柔,在他的课上扔纸飞机、吃零食、看漫画……而老师最多也就说句别玩了。后来班主任赶到好不容易才阻止了这场“悲剧”。

  我们不能学习阿呆,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不能在温柔老师的课上搞破坏。这样只会对你不好,没有好处。

3、《家》读后感《家》读后感

  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忽然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的。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虽然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而后他与妻子瑞钰成了亲。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钰在家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到城外去。这事对觉新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他还是接受了,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为他,郁郁寡欢而死。然而对于这一切悲剧的发生,他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

  小说中的另一个典型角色觉慧,觉新的弟弟,却有着与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说典型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大胆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积极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动,猛烈抨击封建家庭。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4、《家》读后感《家》读后感

  读完了《家》,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为了觉民,觉慧的胜利而欢;还是为了琴,鸣凤的大胆而喜;或者是为了瑞珏,梅的遭遇而泣;再不然,就是高老太爷的专制受到了打击而歌……总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难以用言语阐述。

  《家》中描述了封建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家》中让每有一位读者热情,冲动和幼稚,《家》中让我们看到了青春给予我们勇于改革和创新的动力,不管碰到什么坎坷和挫折,都要坚定信念冲下去,千万别想觉新那样一生充满遗憾和内疚。,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为了觉民,觉慧的胜利而欢;还是为了琴,鸣凤的大胆而喜;或者是为了瑞珏,梅的遭遇而泣;再不然,就是高老太爷的专制受到了打击而歌……总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难以用言语阐述。

  《家》中描述了封建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家》中让每有一位读者热情,冲动和幼稚,《家》中让我们看到了青春给予我们勇于改革和创新的动力,不管碰到什么坎坷和挫折,都要坚定信念冲下去,千万别想觉新那样一生充满遗憾和内疚。

5、《家》读后感《家》读后感

  在暑假期间,我独自一人来到了商场,我来到了卖书的书柜,经过刻苦的寻找,我终于看到了一本奇特的书。这本书的封面有一幅涂满颜色的画,还有几幅黑白色的画,这真是一本奇特的书啊!封面的主要颜色是紫色,我小心翼翼地拿起,害怕这本《同桌冤家》被弄脏、弄烂。我走到收银台,付完钱后就匆匆离开商场。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它。这本书是讲两个同桌和一位严厉的老师的故事,老师让其中一位女生记录同桌的坏事,每天放学后向他报告。第二天,老师狠狠地批评了那位女生。

  我捧着这本书,静静地欣赏它,还不时发出“嘻、嘻”的笑声,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太有趣了。父母喊我吃饭我经常听不到,继续欣赏着。时间久了,我把它重置书柜,然后去吃饭。

  这本书实在是太美妙了,令我完全陶醉其中,无法自拔。我仿佛身临这奇妙的'空间。我感到非常快乐、兴奋,想一口气把它读完。可时间总是有限的,这不禁让人遗憾。整天享受书中的美分每秒、点点滴滴,真希望时间能停留在这,可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回过神来已经很晚了,满脑都是书中的故事……我做了一个甜甜的梦。

6、《家》读后感《家》读后感

  这是我读过的东野圭吾的第十本书。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睡前只要读了东野的书,做梦就一定会梦到书中的故事情节,而且还会加上自己的想象[捂脸][捂脸][捂脸]。本书的写作手法类似于大多数的治愈系小说,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因溺水而失去意识,大多人都认为这个女孩实际上已经死亡,但是母亲却坚信自己的女儿还活着,执着守候,最终得以释怀,心境也发生巨大改变的故事。

  母亲的行为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只是一种自我满足,但也有人惊叹于母爱的伟大,期待着奇迹的发生。我觉得本书的可贵之处恰恰就是东野从多个角度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价值观,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随着年岁的渐长,越来越无意从道德的角度去评价一个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有着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环境,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而且同样的人,同一件事,对于每一个人的意义也不一样。不要强求每一个人都去接受你的想法,因为你的想法不一定是对的,也允许别人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着去理解,如果理解不了,相视一笑,各自过好自己的人生。

  读书使人明理,明理所以致用。读别人的故事,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都仿佛增加了我们一种生命的体验,让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之时,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认识、和理解,进而做出判断和选择。

7、《家》读后感《家》读后感

  哎,我的同桌韩永裕可真是……哎!

  五年级时,我很“幸运”地跟他成为了同桌;六年级上学期,我很“幸运”地和他成为了前后桌:六年级下学期时,他终于调位咯!可是,我们的“战争”还是不断。记得有次,我竟然追着他围着三楼大堂跑了三圈,可真是累死我了,他却还嬉皮笑脸的。尽管调位了,可上课时他还对着我做鬼脸,再来个小拇指。

  有时他会把我的东西偷偷藏起来,等我找不到了着急了,他才拿出来,说:“我帮你找到了,明天给我1元。”有次,他拿了我的笔用了一个寒假,我竟然不知道有时侯,他有一些题目不会做,叫我教他,还说如果我教他,他以后不会欺负我了。结果呢?我教了他,第二天他又欺负我!而且,欺负完我他又问我借东西,我当然不借啦。他竟说我小气,真是……真是气死我也!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本应高高兴兴。结果,我竟然被他追着打。明明我一下都没打到他,他却说:“你打到我了,该给我打一下。”结果,他打到我超痛。我生气了,他伸出手说:“我让你打一下。”我不理他,他瞄了瞄我,就识相的走了。哼,连最后一个儿童节都欺负我,我们怎么能和平相处?

  不过,可能小学毕业后,我们不在一间初中,到时想吵都吵不到了……

8、《家》读后感《家》读后感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叫《兔子作家》的书,故事主要说的是:林子深处有一座小木屋,小木屋里藏着各种珍贵的书,木屋的主人老兔子是林子中的老作家。年轻兔子对木屋充满了好奇心,他想看遍木屋中的书,老兔子许诺他每天可以用五只磨菇换一本书读。年轻兔子天天乐此不疲地送蘑菇,于是老作家收他为徒,并送他三个忠告:多读书,多交朋友,多看星星。

  年轻兔子渐渐羡慕起了老作家鼻子上的眼镜,因为在他看来戴上了眼晴,自己就离作家近了一步,于是他自己制作了一副眼镜戴着,被林子里的动物称为眼睛兔。从此,年轻的兔子走上了写作道路,兔子现在就要去采访第一个大人物――在森林里打过胜仗的猫王。为猫王立传,之后便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活。

  作家以惊世骇俗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的善意和宽容。具有顽童精神的张炜,将童话讲给孩子和成年人,故事围绕爱情、亲情、友情展开,虽然讲的都是通俗易懂的故事,却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道理。

  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学无止境,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道理,它主要告诉我们要勤学多问,好学,努力。同时也要记住老作家的三个忠告:多读书、多交朋友、多看星星。多读书可以通过书本了解我们未知的世界,在书本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多交朋友可以学习到朋友身上的优点,多看星星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让人生活更加精彩!

9、《天字号工程》读后感

  我读完长篇小说《天字一号工程》后,想说说自己的读后感,不当之处还请作者包涵。我认为本书的特色分为内、外部两个方面。

  先说外部方面,我总结了4点,外部就是从书之外体会出来的东西。一是画龙点睛。对本书的书名,我开始持怀疑态度,暗自猜测能有多大的事,可以担当这个书名。本书名称的出处,在前半部并未体现出来,直到后半部份我才明白过来,并深为佩服,的确,没有事情比民生更重要,让读者恍然大悟。二是精神可嘉。作者是政府官员,可谓公务缠身。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还能够利用宝贵的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这种身处官位不堕其趣的执著精神,值得我们年轻人认真学习。三是一序千金。本书能够请出中国文坛巨匠何老先生作序,可见作者人脉广博。何老先生是文坛泰斗,他能为本书作出一篇长序,可见他对作者本人与作品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四是影响力大。该书发行后,我曾多次听到书友们提及,可谓是好评如潮,可见本书的影响力已深入人心,令人钦佩。

  以上是外部的`。下面说说内部的。内部就是从书的内容体现出来的,我总结了5点。一是亮。开篇用满汉全席筹备过程中的曲曲折折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让人眼前一亮,使读者欲罢不能,我认为这是我所看过的书中,最精彩的开篇。二是善。本书最后的结局非常圆满,正直的人得到赞誉,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从对结局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出作者对社会的良好期望和自身善良的高尚品质。三是实。作品从内容到思想都很朴素实在,让人产生一种很亲切的感觉,有的桥段更是有切身处地的感觉,让读者感觉书中描述的就是真实的社会和人生,非常真实。四是深。由于作者的人生阅历丰富,书中所呈现出的无论是政府官员、企业领导、媒体记者、商场精英等身份,都有着精彩的表现,所展示出来的行业内幕、潜规也让人触目惊心,如此全方位、深刻、了解底行业细的再现,在其它书中是很少看到的,让人感到深受教育与启发。五是憾。作品对下岗职工生存状况的描写,发人深省、深入人心,尤其是数个反映弱势群体生活艰辛和真实诉求的桥段,让读者数度哽咽、潸然泪下,非常震撼。与书名联系到一起,真是实至名归,浑然天成。

  建议:本作品非常优秀,建议改编为影视作品,以飨大众。

10、《论语》的读后感《论语》读后感

  简洁而经典的语句是中国古诗文的特点,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倍受瞩目。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论语》便是其中精品之一。 论 理论,理论人生,理论人生沧桑百态,理论孔子儒家思想,《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来就成了《论语》。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态度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这十则教给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我如何处世待人以及。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他认为一个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学习上常犯的四种心理表现,即广泛而不精、知识面过窄、把学习看得太容易和有畏难情绪。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给予帮助、补救。就是说,学生心理的差异性,决定了因材施教的必然性。

  在教学上,孔子还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以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如子路、颜回和子夏就是这样做的。性率直而鲁莽的子路,出于对孔子的爱护,常常向孔子提出批评性的意见,孔子也很关心、爱护子路,对他的批评也能接受,当有的学生对子路不太尊重时,孔子对他们说:子路的学问是不错的,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但由于颜回从未对孔子提出过疑问和批评,孔子曾不满意地说过: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有一次,子夏引《诗经?卫风》上的诗句,向孔子请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论语?八佾》意思是,《诗经》上说:有酒涡的脸笑得真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流转得真叫人喜爱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 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接着进一步阐明说: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呢?孔子高兴地说: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进一步讨论《诗》了。孔子敢于承认比他小44岁的子夏在学问上对自己有启发,说明孔子能向被教育者学习的勇气,其精神可敬佩!

  治学方面,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包容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两千年前的孔子,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