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教学反思
开学之际,打开崭新的语文书,引入眼帘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是“勤查字典”;第二是“主动识字”。前者侧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后者则侧重思想意识的.强化。前者也是后者的实施手段之一。因此,我用一课时的时间,把教学的重点定位在了“勤查字典”的“勤”字上。
何谓“勤”呢?我先让孩子们给这个字组组词。他们说“勤奋”“勤劳”“勤学苦练”“勤能补拙”……通过组词,他们知道,“勤”是一种状态,就是努力,坚持着去做。接下来,我让他们看图说一说。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通过观察说话后明白,无论在什么地方,和谁在一起,遇到不认识的字都要学会查字典。接下来,我又教学了用部首查字法查了“勤”字,看了它的意思,这样对“勤”字的理解就更明确了。教学主动识字,我还是围绕着“勤”字展开。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他们在主动学习生字,也是“勤奋好学”的表现。对于孩子的学习途径最主要的还是“看书”,因此,我最后还是鼓励孩子们与字典交朋友,学会勤查字典。
当然,我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地、不懈地训练、坚持。在以后长期的教学中逐渐强化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爱上查字典,爱上读书学习。
教学“勤查字典”习惯时,在看图明确查字典的重要性以后,我重点进行了查字典的训练。复习音序查字法,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学生大多数能较快地查出来。从学生的实际教学出发,考虑到练习1的教学中,不但要用部首查字法查到这个字,而且要学会从字典中读懂字的解释,再结合句子正确选择义项。这样的教学重点难点比较集中,学生会感觉难度大。所以我在习惯教学中将部首查字法的一般步骤先进行了教学,以降低后面教学的难度。从课堂效果看,每个学生都对部首查字法有较浓厚的兴趣。课堂上所查的几个字(两个部分,一个是部首,一个不是部首的.字:勤、饺、端、踏)(两个部分都是部首的字:劝、香、困),多数学生能顺利找到。课后,我让学生从自己和同桌的姓名中寻找两个部分组成的字,进行查字典的巩固练习。有很多孩子不一会儿就兴致勃勃地跑来告诉我,他在字典中用部首查字法找到了自己的名字。看到他们学习兴趣这么浓厚,我觉得,自己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人格。 包括两个主题:勤查字典和主动识字。我想编者之所以把这两方面放在一起,是有一定道理的。勤查字典是是主动识字的一个重要有效办法。
可现在的孩子对工具书的运用太少!该如何培养他们查字典的兴趣呢?这是很令人头疼的事。我想,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所以以后在预习新课时,我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练习巩固的机会,凡是遇到生字、不理解的.新词等通过自行查字典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勤查字典的习惯就自然形成。
小学阶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今后全面素质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册习惯培养的重点是“勤查字典”、“主动识字”。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光讲大道理,是没有用的,关键在于平时实践操作时的逐步渗透。所以在教学“勤查字典”这一习惯时,我先让学生复习了音序查字法,结合本堂课的课题,让学生练习查“勤”的含义,再结合本学期即将学习的部首查字法进行教学,使得空洞的说教变得丰满起来,变得有血有肉,孩子动起来了,注意力更集中,效果更好。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地、不懈地训练、坚持。仅仅凭借一堂习惯养成课的教学是不可能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要常抓不懈,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本册要求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善于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做记号,初步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学会读书。和学生交流“读书有选择”时,我先和学生共同探讨书籍的魅力和读书的重要性。然后引出购买书籍,继而引出如何选择书籍。学生们结合书上的图画,了解了选择书籍可以翻看书的内容提要,也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接着,我请了班上的小书迷介绍了平时在父母的陪同下是如何在新华书店购书的,给其他同学借鉴,并让其他同学提出更好的建议,以保证以后购书不会后悔,以保证选择到自己更满意的书籍。
和学生交流“读书做记号”时,我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我们平时做记号的方法,然后再观察图,通过看图,纠正自己的错误姿势,汲取别人更好的做记号方法。
学会观察。交流这一环节,首先和学生一起欣赏了书上的图,让学生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再要求说一说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然后结合图,结合以前教过的观察方法,说说怎样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交流,和学生们一起总结了观察事物的注意点:1、按一定的顺序,可由远及近,也可由近及远;可从上到下,也可从下到上。2、要有重点,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件事物上,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3、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4、观察后要勤于动笔。
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不无遗憾,有些孩子开学状态不好,暑期里太放松了,开学一下子难以集中注意力,这也是在家习惯好坏的一种体现。这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希望通过习惯养成的教学,所有学生都能开个好头,为后面积极学习奠定基础。
培养的好习惯是“勤查字典”、“主动识字”。这两个好习惯也是有联系的,“勤查字典”也是“主动识字”的一种好方法。
“勤查字典”这个习惯主要落实在一个“勤”字上,现在很多孩子都懒得查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时,总是跳过去。所以在讲第一个学习习惯的时候,我就让学生查查字典,理解“勤”字,既复习了音序查字法,又明确了“勤”字的含义,查完字典,我再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做到这个“勤”字,这样比我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很多。
“主动识字”方面孩子们做得比较好,他们都告诉我,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家里就都有识字卡片,识了不少生字,每次到超市里去的时候,看到食品包装上不认识的字,都会问爸爸妈妈。我想:把生活看成是一个大课堂,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孩子们才会感到学语文的乐趣。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还必须要坚持进行长期训练和平时的严格要求。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从小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高度的责任感,以塑造人、培养人、关心人,对孩子一生负责的.态度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入手,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认真严格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勤查字典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也会自然形成的。
开学之际,打开崭新的语文书,引入眼帘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是“勤查字典”;第二是“主动识字”。前者侧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后者则侧重思想意识的.强化。前者也是后者的实施手段之一。因此,我用一课时的时间,把教学的重点定位在了“勤查字典”的“勤”字上。
何谓“勤”呢?我先让孩子们给这个字组组词。他们说“勤奋”“勤劳”“勤学苦练”“勤能补拙”……通过组词,他们知道,“勤”是一种状态,就是努力,坚持着去做。接下来,我让他们看图说一说。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通过观察说话后明白,无论在什么地方,和谁在一起,遇到不认识的字都要学会查字典。接下来,我又教学了用部首查字法查了“勤”字,看了它的意思,这样对“勤”字的理解就更明确了。教学主动识字,我还是围绕着“勤”字展开。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他们在主动学习生字,也是“勤奋好学”的表现。对于孩子的学习途径最主要的还是“看书”,因此,我最后还是鼓励孩子们与字典交朋友,学会勤查字典。
当然,我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地、不懈地训练、坚持。在以后长期的教学中逐渐强化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爱上查字典,爱上读书学习。
好习惯让人终生受益,我们每册书的开篇就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从不敢懈怠。针对班级实际情况,我一改传统式的看图说话、模仿操练,以学生朗读活动替而代之,教学中,我以一篇小诗《开学>让学生练习朗读。在朗读活动中贯穿读书姿势的`训练与读书品质的培养,学生的兴趣也随之高涨,朗读能力也在自己练习与欣赏同伴中不知不觉提高了。 另外,在教学中,我也告诉学生,朗读时,光读也不行,应该带着思考去读,每次训练时,提醒学生要养成身正、肩平的读书姿势,以及读书时的专注。当然,光靠课上几分钟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生活中,时时提醒学生,关注学生,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朗读、背诵、阅读变成一种真正的乐趣。当然,课堂上我们只能教学朗读背诵的方法要求,课题中的“勤于”两字要在课后落实。所以,习惯养成功夫在课外。
现在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对我们班极大部分同学能逐个养成一个又一个好习惯充满信心,但班级里大概还有那么几个同学我也很担忧,刚开学纪律观念差,学习习惯也就很差。我想习惯的养成不在于一朝一夕,只要坚持去做一定能有所改变。
Copyright © 2009-2023 GDZ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1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