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理《我能行》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教学反思

自信心理《我能行》教学反思

2023-08-18 14:44:16

  自信心理《我能行》教学反思

自信心理《我能行》教学反思

1、自信心理《我能行》教学反思

  十分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镇的第一届心理健康评优课让我去尝试。感谢终归感谢,吃苦还得靠自己,毕竟“心理健康”这东西比较新鲜,自己不是内行,也得硬着头皮去大胆尝试一回了。

  开始那几天都在找有关的资料,查阅了学校里所有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也在网上不断的搜索,结合2005年在西区中学参加“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坊”的一些体会,所谓的博取众长,于今晚必须决定了上课的内容。其实想了很多,但有一点,作为执教者,一定要选好内容。这内容必须是适合自己的,又必须是有效而容易操作的。在“梦里寻她千百度”之后,这节心理健康团体辅导的初步课堂设计终于“隆重登场”了。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年对自己没时间顾及的教育问题——老师在教学中只注意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心理问题的疏导,只是为了“叫育”而“教育”,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去“赶课”,以置于在试教过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比如学生的自己我评价和自信心的培养,人际关系适应与维护,情绪的认识和调节,个性的健康与意志力的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里与辅导,智力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社会的适应与辅导……林林总总,作为一个引导者,我又能做些什么?而我们课堂教育中又有多少老师顾及?像我,一位有着10年教育经验的老师,教学中也不免有着方方面面的不足。

  作为语文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不单单要具备一些必备的教学上的本领,应更加注意吸收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不要为了教书而教书,更不是为了上课而教书,而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工作。

  一切以尊重学生为基础,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性格、爱心、宗教信仰和正确对待学生的不足。用“一分为二”全面的眼光去评价学生,不要一棍子把人打死。

  其实掌握更多的心理方面的知识,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有益而无害的。虽然这节课可以代表片去比赛,但这课的背后凝聚了全校老师的心血,袁洁云主任、朱剑锋和符小花老师,他们不知花了多少时间为这节课出谋献策,感谢领导和老师,让我在这“磨课”的过程中又接受了一次团结互助的教育。

  记住:

  力量从团体中来,智慧从劳动中来。

  行动从思想中来,荣誉从集体中来!

2、自信心训练我能行教学反思

  这节磨了上几十次的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于昨天在南海桂江小学终于上完了,回忆这几个月里走过的路,心里总有很多感触。应该说这是一节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课,并不是这课获得了广东省一等奖,而是这“磨课”的过程让我永生难忘!

  首先谈谈这课的“成长历程”,从一开始连个课件都没有的“常态课”到现在省级比赛课,应该感谢教研室梁剑玲老师,是她将这节课打磨成所谓“精品”的,梁老师是这节课的“总设计师”。记得梁老师第一次带领5、6个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古二小学听课时,当时的我异样紧张,因为是代表古镇去上课的,不能给学校、镇丢脸。好在梁老师并没有嫌弃我上得差,反而鼓励我要不断地改进,甚至在某些环节还给予了精辟的改进建议。后来不知不觉中拿了中山市一等奖之后,突然接到梁老师的电话,说第二年省有个比赛,要我代表中山去参赛,当时真有点“受宠若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终归是真的,一点不假,还到教研室开了一次“预备会议”,说句心里话,当时心情除了兴奋之外还有几分“恐惧”。记得当时李海文老师跟我说,到省里比赛难度很大,一来不知道各市的选手水平怎么样,二来不知道评委究竟是教育学院的教授还是医学院的专家,加上教育与医学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大家的标准不一样,也不知道该侧重那一边。

  会议结束后,就到了放寒假的时间了,这个假期我几乎是没有停止过对这节课的思考。在原来的基础上再“精益求精”,甚至连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导语我都做过深入的思考,因为梁剑玲老师的指示是“下学期一开学就要试教!”我知道梁老师对我是有信心的,但在专业知识方面我却是心理没底,也许正是这“没底”反而成全了我,反而鞭策着我——技不如人,我学。试想:如果我太多这方面的知识,可能就会“前怕虎,后怕狼”了,想得太多就什么都没有想成,什么都无法做好。

  开学之后,我还是在第二周就开始试教了,先是到小学试教,他们学校四个班,我几乎是全上了,每次都扛着DV,把课堂拍回来,然后让符小花老师刻成光碟,我就利用晚上时间慢慢琢磨,来回播放自己的课堂实录。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自己的“多余动作”真是太多了!原来自己的课堂语言会是那样的重复啰嗦!于是边看边做笔记,哪里需要改进?哪句话需要提炼?那个环节需要修改?……先来自我否定,然后再试。如此反反复复修改了5、6次之后再把课拿给梁老师看,征求她的意见。

  让我想不到的是,梁老师没有直接让我修改,而是让我在小学为前来参加市心理健康工作会议的'老师们上课,然后安排“专家评课”,那天大家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包括有些老师提出的“导入有点牵强”、“过程缺乏科学性”等等,因为一开始我是问学生“开会时你选择坐前面还是后面?”学生回答完之后,我给出答案:“坐在前面的同学有自信,坐在后面的就显得自信心不足。”有老师说:“开会时我就喜欢坐后面,但我还挺自信的。”这下我就开始思考:还要不要这环节?还有在找自信心十足的名人时,我选择了“爱因斯坦、爱迪生、张海迪”当时又有老师质疑:“举这些例子离学生很远,很多学生都不熟悉,况且有点‘牵强 。是不是考虑换一些内容。 当时有个专家提到了用110米跨栏冠军刘翔。后来我真的用到了刘翔的视频资料,效果非常好。会议结束时还安排石歧中心小学的杨静宇老师跟进这节课。其中“优点列举”这个表格就是杨静宇老师帮忙改进的,“5秒钟拍掌”也是杨静宇老师建议加进来的。

  有了杨静宇老师作后盾,我修改教学设计也大胆起来,至少杨老师是专业老师,我可以跟她作心与心的交流。后来连续几次的集体备课,在西区小学和西厂小学的两次“演练”,我又得到了很多的建议,综合起来,就成了现在的“成品”了。成型之后,主要是自家的事情了,我索性把自己关在学校的阶梯教室,对着几十张桌子自己讲,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模拟教学”实况,一次次的讲,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经历里这几个月的“研磨”的过程,我真正自信了,因为去南海之前自己至少上过几十次了,对这课应该说过10年后还会记忆犹新。

3、《假期生活我能行》教学反思

  在本节教学活动中,我依据《品德与生活》这一课程的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设计的教学方案,在实际执教时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得兴致勃勃,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具体反思如下:

  1.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设计中的“看谁做得好”、“假期生活我能行”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合理安排生活,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利用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兴趣中得到熏陶。

  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模拟和角色表演——“有人在敲门”,使学生获得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经历仿真性的演习中,使学生获得经验,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向他人学习的`欲望,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在紧急情况下的求助和自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我还让学生认真地评析,并对照自己,对照周围的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增强了教学的真实感。

  《拍手歌》这一游戏的设计,同样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把知识和技能与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了解中体会,操作中感悟,参与中受到教育。

  3.根据儿童的发展需要,在连续性活动中逐渐成长。

  活动最后,“蓝猫大哥和老师都祝同学们过一个快乐、安全而有意义的假期,下学期开学时我们再交流”,就是让教学活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的同时,同时我还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孩子获得彼此联系、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4.有待改进的地方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交流和表达的机会,我在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准确,以至于拖了堂,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开展活动,如何提高活动的效率。

4、《学好语文,我能行》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自信的快乐,感悟自信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困生培养和树立其自信心。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我积极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通过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学困生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及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综合本课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及其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本人对这节课从成功之处、美中不足及改进措施两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有个好的导入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导入新课时,我带学生一起伸出大拇指念“我能行,我很棒,我真的真的很不错”,从而营造一种自信快乐的课堂气氛,为后面关于自信的学习及体验做好了感情铺垫。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学困生学习的兴趣,使学困生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积极融入到课堂学习中。而且也开门见山地说明了只有满怀信心、只有“我能行”才能取得成功。

  2、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困生体验自信。

  本节课通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展开教学,如“讲故事、成语接龙、猜谜语”等,让学困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自信的伟大力量;让学生“自述成功经历”,让学困生在回顾自身努力进取、成功的经历中深刻体验到信心的巨大作用。通过分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既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教学活动并引导学困生参与其中,有利于其真正感受到自信的快乐及其重要性,帮助学困生培养其自信心,从而较好的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赏识学困生,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这节课我始终面带微笑,把激情带进课堂,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多用“真好”、“请”“很不错”“精彩”等词句,同时对于学困生表现精彩处带领全班学生送上热烈的掌声,真正给予学困生大力肯定和热情的鼓励,大多数学生在教师的赏识下更加踊跃地参与学习并增强了自信。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5、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我能行》教学反思

  《我能行》是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中的一节新授课,其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故事和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

  在教学时我把本课设计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讲故事,主人公的年龄与学生相仿,学生很快产生共鸣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小主人公的勇敢与坚强。第二个环节为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切身的感受,真实的体验,同学的佩服,老师的夸奖,让学生越说越爱说,越说越想说我给足了时间让学生去交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第三个环节为刘翔这一人物的引入,通过刘翔获胜时的照片和平日不顾伤痛的对比,使学生明白了成功不可能唾手可得,他需要你的努力和不怕困难的拼搏精神。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做自信勇敢的人,明天成为和刘翔大哥哥一样成功的人。

  一节课的时间在学生的兴趣中引入,在兴趣中结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兴趣设计教学是我这节课成功的关键,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在讲自己身上的事情时,学生非常踊跃但给学生回答的机会较少,如果把此环节改为小组内演讲或许会更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不断探新!

6、自信心理《我能行》教学反思

  十分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镇的第一届心理健康评优课让我去尝试。感谢终归感谢,吃苦还得靠自己,毕竟“心理健康”这东西比较新鲜,自己不是内行,也得硬着头皮去大胆尝试一回了。

  开始那几天都在找有关的资料,查阅了学校里所有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也在网上不断的搜索,结合2005年在西区中学参加“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坊”的一些体会,所谓的博取众长,于今晚必须决定了上课的内容。其实想了很多,但有一点,作为执教者,一定要选好内容。这内容必须是适合自己的,又必须是有效而容易操作的。在“梦里寻她千百度”之后,这节心理健康团体辅导的初步课堂设计终于“隆重登场”了。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年对自己没时间顾及的教育问题——老师在教学中只注意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心理问题的疏导,只是为了“叫育”而“教育”,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去“赶课”,以置于在试教过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比如学生的自己我评价和自信心的培养,人际关系适应与维护,情绪的认识和调节,个性的健康与意志力的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里与辅导,智力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社会的适应与辅导……林林总总,作为一个引导者,我又能做些什么?而我们课堂教育中又有多少老师顾及?像我,一位有着10年教育经验的老师,教学中也不免有着方方面面的不足。

  作为语文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不单单要具备一些必备的教学上的本领,应更加注意吸收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不要为了教书而教书,更不是为了上课而教书,而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工作。

  一切以尊重学生为基础,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性格、爱心、宗教信仰和正确对待学生的不足。用“一分为二”全面的眼光去评价学生,不要一棍子把人打死。

  其实掌握更多的心理方面的知识,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有益而无害的。虽然这节课可以代表片去比赛,但这课的背后凝聚了全校老师的心血,袁洁云主任、朱剑锋和符小花老师,他们不知花了多少时间为这节课出谋献策,感谢领导和老师,让我在这“磨课”的过程中又接受了一次团结互助的教育。

  记住:

  力量从团体中来,智慧从劳动中来。

  行动从思想中来,荣誉从集体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