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
小数和单复名数的互化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学生掌握并熟练应用有一定的困难。概念主要是名数、单名数、复名数三个,包括单名数改单名数、单名数改复名数、复名数改单名数这些共3类。
学习这个知识点之前,要对于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方法、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名称、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一定要熟练掌握,不相邻的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要会推导,学生明确了这些,知识点迎刃而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强化了知识掌握的灵活性。本节课是关于学生的生活上的小数,教学的内容是两部分,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但是两部分总的就是来教学单位之间的转化,及单复名数之间的转化,本节课内容不是很难,但是学生转化起来很困难,错误率很高。其实有两种改写方法:一种是根据小数的实际意义改写; 一种直接利用计量单位间的关系,用乘或除以进率的方法。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可取的,只要方法正确,都是可以的。
针对以上预期的难点,我和学生一起总结了如下改写的三部曲:
1、判断。先判断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还是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从而决定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2、想。要想清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
3、移。根据上述两个方面判断确定小数点应该向左还是向右移,移动几位。
教完这一课,通过课堂作业和抽测反馈,发现部分学生把单位改写的结果搞错了。我利用了近两节课的时间进行了一对一的专项辅导:了解他们的错因,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
经过辅导发现他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单位间的进率模糊不清;
二、分不清到底属于哪种转化:是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
三、不能正确的移动小数点。
其中第一类错误居多,后两类错误经过单独辅导大部分学生已经没有困难。与以往的错误相比,这次的错因并不是学生没有掌握方法,而是他们不会用方法,比如:分不清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针对这一情况,每出现一次错误我都要反复地问着同样的问题:哪个是高级单位的名数,哪个是低级单位的名数?大部分学生经过不断的提醒,都能顺利的找到方法,可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单位间的进率又会出错,致使错误不断。应该怎么教?
小数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如商场中用小数表示的商品的标价就是孩子们常常看到的小数,因此对这部分知识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时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原认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主动的探索小数的组成及其表示的意义。
全课以买文具的情境贯穿始终,围绕着价钱的两种表示形式认识小数及小数表示意义,较好的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此后,我又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小数(课前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小数的例子,并作好纪录),并说出它的意义,学生在与同学分享时积极性非常高。其中周长安说:“我昨天中午发烧,测量出来的体温是38.2度,医生说问题不大,只要开药就行,不用打针,我好开心哦。”学生都会心得笑了起来。
整节课,我最大的感受是,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非常感兴趣,再一次让我更加确切地体会到新课标提出的“数学来源于生活,而也是用于生活”理念。在这样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去探讨,研究,学生学得更积极,更愉快,更有效。
《生活中的小数》一节第二课时,主要讲的是名数改写中的小单位的数改写成大单位的数。目标和重难点都是要让学生理解小单位的数改写成大单位的数需要除以进率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仍然是由遇到单位不同的题目却要进行比较大小而引出的学习需要,然后再由长度单位的推导让学生明确除以进率的方法。因为学生有了昨天将大单位的数改写成小单位的`数的学习经验,所以,今天的教学任务完成起来相对比较顺手了,但仍然有一部分学困生在进行具体的练习的时候总是跟昨天的知识点混淆。
出现了混淆的情况,所以不得不先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先充分的练习小化大的情况,在熟悉了以后才将昨天大化小的知识和今天的内容进行整合,然后给出记忆的方法,让那一部分学困生也能够有个抓手。这样,孩子们学习起来也能有一点成就感!一节课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刚刚能够处理一些基础的名数转化,一节课就结束了,居然没有时间完成拓展练习,当然,课前设计的内容也就没有完成,看样子还需要再加一节练习课来巩固和提升了。
有的时候我也会坐下来静心思考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是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得当还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这个班的成绩总是垫底,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讲法,在五班讲完总感觉很轻松,可是在二班讲完却感觉相当的吃力,孩子们听得费劲儿,我被刺激的也够呛。这个班的孩子两级分化比价严重,学习优异的孩子总是感觉很轻松就能够听懂,但是学困生却总是要在老师强调或讲解到至少三遍之后才能有些许的理解,这就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到底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教学方式能够让这个班的孩子不掉队,能够让我们不需要关心却必须重视的成绩有所提高。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还得继续研究教法哦!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小数与日常生活的这种联系。教材通过主题图中呈现了四个不同情境中的小数,包括质量、身高、成绩、体温,并且让学生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结合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具体含义,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成功之处: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学生对于小数意义的理解比较透彻,能准确说出每个小数的具体含义。
2.从生活情景入手,引出小数与名数的改写,突出这种改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改写的必要性。通过创设生活中常见的按身高排队的情境,呈现了不同单位、不同形式的数据,由于数据太乱,不便于比较,从而产生了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必要,引出例1的教学。
3. 通过小组交流,得出既可以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也可以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比较身高的方法,为例1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顺利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1.在生活中的小数中,呈现的情景太多,导致前紧后松,出现练习名数改写的时间过少。
2.练习题中生活中的小数练习所占比重过大,导致没有时间练习巩固把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的题目。
再教设计:
减少生活中小数在本节课内容中的比重,突出名数的改写练习,突出重点,根据重点增加练习量。
小数和单复名数的互化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学生掌握并熟练应用有一定的困难。概念主要是名数、单名数、复名数三个,包括单名数改单名数、单名数改复名数、复名数改单名数这些共3类。
学习这个知识点之前,要对于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方法、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名称、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一定要熟练掌握,不相邻的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要会推导,学生明确了这些,知识点迎刃而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强化了知识掌握的灵活性。本节课是关于学生的生活上的小数,教学的内容是两部分,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但是两部分总的就是来教学单位之间的转化,及单复名数之间的转化,本节课内容不是很难,但是学生转化起来很困难,错误率很高。其实有两种改写方法:一种是根据小数的实际意义改写; 一种直接利用计量单位间的关系,用乘或除以进率的方法。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可取的,只要方法正确,都是可以的。
针对以上预期的难点,我和学生一起总结了如下改写的三部曲:
1、判断。先判断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还是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从而决定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2、想。要想清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
3、移。根据上述两个方面判断确定小数点应该向左还是向右移,移动几位。
教完这一课,通过课堂作业和抽测反馈,发现部分学生把单位改写的结果搞错了。我利用了近两节课的时间进行了一对一的专项辅导:了解他们的错因,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
经过辅导发现他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单位间的进率模糊不清;
二、分不清到底属于哪种转化:是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
三、不能正确的移动小数点。
其中第一类错误居多,后两类错误经过单独辅导大部分学生已经没有困难。与以往的错误相比,这次的错因并不是学生没有掌握方法,而是他们不会用方法,比如:分不清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针对这一情况,每出现一次错误我都要反复地问着同样的问题:哪个是高级单位的名数,哪个是低级单位的名数?大部分学生经过不断的提醒,都能顺利的找到方法,可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单位间的进率又会出错,致使错误不断。应该怎么教?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是在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及读写法之后的内容,这一课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在理解上难度不大,整节课以学生找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为主线,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以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进行动手尝试、探究,应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小数的性质。不仅重视知识教学,重视结论,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反思《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学生通过研究得出三个小数相等。他们的单位都一样,所以我们把数字抽出来。板书(0.1=0.10=0.100)。由原来的解决问题转化为单纯的小数的大小比较。通过一组小数0.3和0.30的大小的比较,总结出小数的性质。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一定的局限性,我的.教学设计把学生限制在了准备的两个学具里,其实这个环节可以完全放手与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方法探究,可以用刚才比较0.1、0.10、0.100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这个地方不给学生设限更好。讲课时没有给学生强调正方形看做1,强调是把1平均分,这个1可以使1米,是1吨,1分米。总结出小数的性质,强调0.3和0.30他们的大小相同,意义是不相同的。
在练习的设计上保证有层次。既有知识的巩固,又有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还有拔高练习。讲授练习不但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又要告诉学生这样解决的道理,但课时安排太紧,导致练习没达到预期的效果。
Copyright © 2009-2023 GDZ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1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