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比一比》的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二年级下册《比一比》的教学反思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
我上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1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这方面学生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一方面他们在学习100以内数的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数的大小比较;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常会接触甚至亲自解决过这样的问题。但是,究竟怎样比较三位数的.大小,不少学生还是似懂非懂的。因而如何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并把似懂非懂的知识上升成理性的思考是这节课我思考的重点。
依据这个,反思这节课,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方面:
1、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学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如:例题的引出,原来例题是枯燥的数字出现,而我创设一个龟兔赛跑的情境,让学生自己选定自己的选手,然后加入到比赛中,接着同位比较。这样呢,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引出新知。又如:在巩固练习中,分别设计了三轮摆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充分创设活动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
如:在探索比较方法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方法上有进一步的提升,培养数学思维和合作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比较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学时尽量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比较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不给学生概括比较数的大小的抽象法则。
又如:在玩PK游戏中的第三轮时,让学生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个数位上,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做事策略,如抽到的数字较小时可以考虑放在个位,相反则放在百位上。这一轮里,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动态生成课程资源,加深认识
我觉得要有教学资源的意识,认识到课堂上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宝贵,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在游戏中,每个数字的出现都是动态生成的资源,从教学中看,我觉得这资源是有效的。 如:在第三轮游戏中,男组出现了数字不是最优化组合的情况。我立即捕捉住这一即时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重新反思,把数字再作调整,为学生的思维提升创设了一个平台。
有待改进的地方是:在创设龟兔赛跑的游戏时,5号小兔设计比较生动,学生注意力都被它吸引,所以多数同学都选取了5号,形成1000与1000比较的资源较多,而对其它数的比较的选择较少,在此拖延了时间,如让我再作思考,我会凸现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小龟努力也可以赢小兔的。从而引导学生多向选择,那么学生生成的资源将会更丰富,效果会更能突现。
这节课的设计或者是实施,我想还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各领导和评委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一、善用教材,凸现课堂的实效性。
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认为他们对暑假的饮食健康、家居安全、户外安全最有必要了解并掌握,形成良好的习惯。在教材的基础上认真解读,课文包含着深刻的健康安全教育的丰富内容,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相关的信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如吃水果要先洗洗,在这幅图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在关注饮食方面的卫生问题。所以我善用教材关注学生切实存在的健康安全隐患,凸现教学课堂的实效性。
二、 走进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教学内涵。
健康安全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形成持久的习惯。从学生生活中最简单的吃雪糕入手,教师的说教抵不过雪糕的诱惑,于是我开发资源,用医院里的小病人展现生病的痛苦,引入生活情景,再让学生自我剖析,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善用课堂生成资源,马上进入分析,那你以后还吃这么多吗?让其他学生在身边事例的感染下受到启发,自觉形成不乱吃,不多吃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中明白并知道以后付诸行动。每一个活动环节,落到实处。在认真的倾听,真诚的交流中把健康安全的知识变成学生自觉去做的习惯。品德教育在润物无声中得到深化,有效的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 以“招数”为话题,用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
活动性是品德课程的基本特征。本课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关注教学深度,设计了“学三招”的活动。
在“饮食健康”中,通过图片引入生活情景,用简单的“对”“错”的手势,引发学生的思考,全员参与,学生说,教师导,在分析中,引导学生怎样去作,养成今后在生活中自然而然这样做的习惯。
在“家居安全”中,以“我是小小啄木鸟”吸引一年级小朋友的兴趣,让学生找出“家居”存在的安全隐患,这样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品德教学追求的境界。
在“户外安全”中,用“采摘智慧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在合作交流中透视生活的事件,提升生活的经验。
四、 用课件辅助教学。
用真实的照片让学生体会不注意健康安全带来的可怕后果;又用动画、卡通图片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情景中学到知识,养成习惯。
板书设计巧妙,寓意深刻。用铺路石,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牢记健康和安全才能铺出一条通向快乐暑假的道路。
每一节课都是有遗憾的,这节课中,我发现个别学生还是有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的勇气,比如购买零食,喜欢的东西吃很多等现象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但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不敢承认。教师在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方面还要多做引导。
求索
教材呈现形式与训练重点和识字3相同。分别按图表的形式展示了“日、目”“冫、氵”的演变过程。根据字形的结构规律和每组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与识字3略有不同的是情境图生活气息较浓,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为识字、诵读、练习说话提供了凭借。既然与识字3有相同之外,在教学识字3时就要有意渗透学法,到本课的学习时使学生的自主行为得到有效的发挥。
教学片断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3,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我知道了木字旁和禾字旁的来历?
生:我知道了和树木有关的字都是木字旁;和庄稼有关的大多数都有禾字旁。
生:我们还知道两组词串放在一起学习,是让我们区别木字旁和禾字旁。
生:……
师:我们是怎么学习识字3的?
生:(学生相互补充完成)先自己读词串,每个字音读准确,把词语读流利。再结合插图读每组词串,找一找词语之间的联系,然后两组词串进行比较,了解偏旁的来历。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识字4,请你用学习识字3的方法学习好吗?
生:自读词串。
师:变换形式检查。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能把每组词串读得正确、流利。现在,你们再读词串,用一两句话说说词串的内容,要用上词串中的词语。
生: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晴空万里,小艳在这温暖的日子里,洗了一盆衣服,洗好后,挂在衣架上晾晒。
生:小刚去郊外游玩,站在山顶上向远方眺望,有一位解放军叔叔看到了,以为有情况,架起机枪眯着眼睛在瞄准。(呵呵,有些勉强)
师:大家仔细看看,这两幅图画的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事情吗?
生:不是的,解放军叔叔不能用枪瞄准小朋友。
生:……
生:老师,我发现第一组词串里的词语都与太阳有关。
生:老师让我们用上词语说图意,还没有让我们说词语与什么有关系。
师:那好,你们既然发现了规律,就找一找吧!
生:与太阳有关的字用的是日字旁,与眼睛有关的字用的是目字旁。两个偏旁不能用错。
生:……
……
师:本课就3个生字,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它?
生:晒,太阳从西边升起。
生:不对,应该说太阳从西边落下。
生:瞄:眼睛盯着禾苗。还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读住它。目字旁加上一个苗字就是瞄准的“瞄”字。
思考:二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以适应三年级识字教学“扶”渐减,“放”渐增这一发展趋势。识字3和识字4既有相同的规律,又有不同的特点。本课的教学充分利用识字3的学习方法,调动了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减少了教师指导的行为。同时力求体现识用结合,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识字能力。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为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我组织许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活动,运用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此,将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动手实践体验,探究解决问题。3、关注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
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思想将一直影响到学生的后继学习,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将全面学习相关知识,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由于其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学习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它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出于这样的考虑本课教学中我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做了些尝试,同时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排列组合》时,我没有按知识结构为主线,而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情感与体验来组织教学。创设“游数学广角”的故事情境,穿衣服——吃早点——游数字乐园(数字搭配)——游活动乐园(线路选择)——游游戏乐园(跑道问题,词语搭配)一系列的情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动手实践体验,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去探究衣服的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通过“猜想——讨论——实践——汇报——比较——归纳”等环节,充分展开探究过程。
3、关注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
本节课我运用了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比如9、3、7这三个数字可以组合成多少个三位数,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思考。因此安排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选择最佳方案再汇报。目的是通过给学生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给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空间,再通过小组交流,让所有的学生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也可以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
同时我也思考:在这节课中,很多同学表现非常出色,对这部分同学该怎么处理?在孩子起点高时是否可以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进行整合分类?即是否能够让学生初步感知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区别呢?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
我上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1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这方面学生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一方面他们在学习100以内数的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数的大小比较;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常会接触甚至亲自解决过这样的问题。但是,究竟怎样比较三位数的.大小,不少学生还是似懂非懂的。因而如何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并把似懂非懂的知识上升成理性的思考是这节课我思考的重点。
依据这个,反思这节课,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方面:
1、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学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如:例题的引出,原来例题是枯燥的数字出现,而我创设一个龟兔赛跑的情境,让学生自己选定自己的选手,然后加入到比赛中,接着同位比较。这样呢,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引出新知。又如:在巩固练习中,分别设计了三轮摆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充分创设活动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
如:在探索比较方法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方法上有进一步的提升,培养数学思维和合作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比较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学时尽量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比较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不给学生概括比较数的大小的抽象法则。
又如:在玩PK游戏中的第三轮时,让学生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个数位上,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做事策略,如抽到的数字较小时可以考虑放在个位,相反则放在百位上。这一轮里,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动态生成课程资源,加深认识
我觉得要有教学资源的意识,认识到课堂上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宝贵,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在游戏中,每个数字的出现都是动态生成的资源,从教学中看,我觉得这资源是有效的。 如:在第三轮游戏中,男组出现了数字不是最优化组合的情况。我立即捕捉住这一即时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重新反思,把数字再作调整,为学生的思维提升创设了一个平台。
有待改进的地方是:在创设龟兔赛跑的游戏时,5号小兔设计比较生动,学生注意力都被它吸引,所以多数同学都选取了5号,形成1000与1000比较的资源较多,而对其它数的比较的选择较少,在此拖延了时间,如让我再作思考,我会凸现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小龟努力也可以赢小兔的。从而引导学生多向选择,那么学生生成的资源将会更丰富,效果会更能突现。
这节课的设计或者是实施,我想还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各领导和评委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比一比》是一篇识字课,课文主要有三部分,一是一幅农家小院的情景图,第二部分是词语,第三部分是一则韵文。主要通过对农家小院具体事物的比较,提供识字的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课题为“比一比”,充分说明了这课教材的特点,提示了学法,要求学生在比较中达到学习要求。在教学中,我以“比”为主线来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比一比,营造氛围
课的伊始,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一比”这一课。我们也要比一比哪一小组上课认真,哪一小组会动脑筋,哪一小组学到的本领多。(出示小组评价栏“比一比”)评价栏为九个花瓣围成的一朵花,代表九个小组。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不久,活泼好动,用评比竞赛的方式比较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能让孩子联系实际理解“比一比”在生活中的具体含义。
二、比一比,学习韵文
片段二
师:图上有这么多东西,我们今天就来比一比,黄牛和花猫比,怎么比?(一个大,一个小)(相机出示韵文课件,指名读)
师:用上“比”,还可以怎么说。
生:黄牛比花猫大,花猫比黄牛小。
师:鸭子和小鸟怎么比?
生;一边多一边少。
(出示韵文,指名读)
师:用上“比”,还可以怎么说。
生:鸭子比小鸟多,小鸟比鸭子少。
“比大小,比多少”是韵文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不仅让孩子通过看图、读韵文对“黄牛和花猫、小鸟和鸭子”进行比较,之后,设计了用上“比”来改变句式说,加深了对“大小、多少”的认识,在语言文字中进行思维的训练。
三、比一比,训练朗读
本课韵文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很适合朗读训练。根据本课的特点,在朗读课文这一环节中,主要采用“挑战读”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教师提示“你还想怎么读”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小朋友们有的说,“我想挑战同桌。”“我想挑战好朋友。”还有的说,“我想挑战小组。”最后小朋友还把韵文编成课中操,边读边做,使课堂充满学习的乐趣。
四、比一比,学习生字--比一比教学反思_比一比教后感
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学习“群、颗、堆”三个生字。“群”和“堆”作为量词用法的不同也是本课的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1、图上的鸭子和小鸟有多少?(课件出示一群鸭子一只鸟)“群、只”就叫量词。
2、看图,理解好多聚在一起,才能叫“群”。
3、用“一群”说话,一群人,一群大雁,一群海鸥,一群小鸡。
4、图上的水果有多少?(一堆杏子和一个桃子)
5、看图,一堆怎么理解?“数量多,叠在一起”,才能叫“堆”
6、用“一堆”说话,一堆桔子,一堆花生,一堆树叶。
7、如果老师把“堆”换成“群”可以吗?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懂得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
五、比一比,指导写字
识字片段:
师出示要写的字“小、少”。
师:怎么记住它?
生:我发现“少”字比“小”字多一笔。
师: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师指导书写,“少”第二笔点要往上移,要会让,就向小朋友相处一样,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生书空、描红、仿写、评议。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低年级的识字、韵文教学也是首先研究教材,把握重难点。然后围绕识字的重点确定教法、学法。在“比中学,学中比”,体现了本课的特点,又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这学期我自己也感觉课堂上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要。课后,我强烈地感觉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语文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一个个汉字连缀起来那就是一片放飞的天空。
Copyright © 2009-2023 GDZ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1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