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璀璨的明珠》课程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香港,璀璨的明珠》课程教学反思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香港的相关资料袋,本文从课题就能给人以悬念。“为什么说香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要理解文本内容,只要弄清这问题就行了。本课本来就是阅读课文,于是在处理本课的重点除了弄清这问题外,最重要的就是“阅读感悟写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表达描写对象,其次抓住文中四字词语。
我采用了前面《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教学手段,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把“口语交际”与“习作内容”串联起来。本单元的习作是在口语交际基础上完成的,内容是写一写自己去过的地方或想去的地方。让学生出示自己的所搜集到有关香港方面的资料,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所了解的结合阅读本课后,以“导游员”的方式简介或复述课文内容提要。比如、大家好,我是导游员XX,我现在向大家介绍的是“香港、璀璨的明珠”当你听到这个题目时,你会想“香港为什么时候被称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呢?”……这下激发了学生兴趣,争着说。有个男孩儿说的很好,他说:“香港被人们称为璀璨的明珠,这是因为香港的市场是一个‘万国市场 ,有世界各地来此做买卖的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在香港,人们还能够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香港也是一个旅游胜地,其中海洋公园举世闻名;香港的夜景也格外迷人……”又一女孩儿说:“香港也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金融中心。香港的美丽和繁华,让人们……所以香港是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借此,我帮学生拓宽内容提要:北京、西沙群岛、小兴安岭、自已的家乡某一景点,某一特产……在说的基础上,拟好题目,动笔写一写。提示学生,无论写什么地方,都离不开观察,要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和自然景观。可以按时间、空间、位置顺序,人文景观可以按参观、游览的顺序来写,要重点刻画。所以,学习《香港,璀璨的明珠》时,我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感悟本文的写法,感受文中作者妙笔,以此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香港,璀璨的明珠》是一篇选学课文,它是在本单元前面三课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香港的美丽和繁华,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文字极其优美的文章,如果是平时我一定会安排两课时,让孩子们去慢慢地品尝,仔细地研读。但是作为公开课,我觉得如果放弃了哪一段,都有失整体感。课得上完,朗读也得到位,要想让孩子们走进文本,又能轻松驾驭文本,这是我上这节课的目标。同时,我也精心准备了课件,力求为孩子们理解课文,创设情境作好铺垫。
一节课下来,感觉还是有一些收获的:
对课文内容的处理:对于第一自然段,我没有让孩子们花时间去读,而是通过自己的介绍和课件,让孩子们在无形中理解了,体会到了。我觉得对这样的课文内容应有所取舍,应把握重点和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所以对于购物、美食和游玩、夜景部分,我都只是抓住了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去体会,去研读。在通过课件演示后,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已达到了高潮,我于是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读喜欢的句子,去品味,去记住它们。在记忆、品读的过程中,香港的美丽、繁华已深深地留在孩子的脑海中。而对于最后的一段教学则是在对课文的小结后让孩子们以读的形式完成,并辅之于教师不同的评价语言,让孩子们在一遍遍的赞美声中完成的。三是课件的适时呈现,特别是美食和夜景图片,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为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走出文本创设了情境,使说话训练有声有色。
但是细思量,还是留下很多遗憾:由于本课生字较多,成语较多,再加上预习时间不多,学生对词语的朗读不够熟练,几次出现读错现象。
有得有失,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是最常见的。只要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演绎更多的精彩。
《香港,璀璨的明珠》在苏教版中是一篇精读课文,题目为《东方之珠》,而在人教版式中则是作为一篇选学课文来呈现的,并且对课文内容作了一定的删选。选入本单元也是在前面三课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香港的美丽和繁华,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文字极其优美的文章,如果是平时我一定会安排两课时,让孩子们去慢慢地品尝,仔细地研读。但是作为公开课,我觉得如果放弃了哪一段,都有失整体感。课得上完,朗读也得到位,要想让孩子们走进文本,又能轻松驾驭文本,这是我上这节课的目标。所以在课前我让孩子们去找了有关香港的资料,让孩子们在课前就对香港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时,我也精心准备了课件,力求为孩子们理解课文,创设情境作好铺垫。
一节课下来,感觉还是有一些收获的:一是课前让孩子去收集香港的资料,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去做了,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生习惯,并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多的延伸和了解。二是对课文内容的处理:对于第一自然段,我没有让孩子们花时间去读,而是通过自己的介绍和课件,让孩子们在无形中理解了,体会到了。我觉得对这样的课文内容应有所取舍,应把握重点和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所以对于购物、美食和游玩,我都只是抓住了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去体会,去研读。而对于夜景这一段,在通过课件演示后,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已达到了高潮,我更是只字不提,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读喜欢的句子,去品味,去记住它们。在记忆、品读的过程中,香港的美丽、繁华已深深地留在孩子的脑海中。而对于最后的一段教学则是在对课文的小结后让孩子们以读的形式完成,并辅之于教师不同的评价语言,让孩子们在一遍遍的赞美声中完成的。三是课件的适时呈现,特别是美食和夜景图片,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为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走出文本创设了情境,使说话训练有声有色。
但是细思量,还是留下很多遗憾:一是导入谈话这一段花时较多,对学生收集的资料估计不足,如果课前有所整理也许会更全面。二是由于本课生字较多,成语较多,再加上预习时间不多,学生对词语的朗读不够熟练,几次出现读错现象。三是虽然自己精心设计了连接词,对教案也再三进行了修改,但对教案不是很熟,教学时有时不够紧凑。四是由于时间关系,夜景这一段删减了分段背诵,这一段的朗读特色和优美的文句没有展现出来。
有得有失,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是最常见的。只要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演绎更多的精彩。
上次的课,我没做教学反思,原因是我太懒了,还好,我能及时醒悟,反思是让自己进步的力量。英国作家托马斯说:“我喜欢那种以微笑面对困境,能够从挫折中积聚力量,通过反思而产生勇气的人。”懂得反思,善于反思,也是一种能力。从现在起,我要慢慢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
一、过渡语不够自然,有些形式化。
我自己感觉特别明显的是海洋公园的这一段,当几个学生说到海豚和海狮的表演精彩并进行朗读以后,我说:“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吧。”这时,我忽然想起备教案的时候,想的那句过渡语挺好的:“看着这生动的画面,读着这有趣的文字,我们仿佛真的来到了海豚和海狮表演的现场呢。瞧”。课后,我想,当我说“让我们也来读一读”时,孩子们已经做好了读的准备,我后面一说,反而显得多余了,真是在“背教案”了。
还有一处是“齐读这个自然段,你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美丽的夜景吗?”刚开始几个孩子说了灯的海洋、五光十色这几个词语,于是我提醒:“不再只关注了第5自然段,从课文的其它自然段去找找。”这时,小邱不负我望,把“璀璨”找出来了。现在,我想,如果当时都没有找到,我又应该怎么引导比较好呢?
二、课堂生成还不能随机应变,过于死板。
课开始时,词语读罢,我问:“小朋友,读了课文,你知道香港是个怎样的地方吗?”有个学生说:“我觉得香港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地方。”有个学生说:“香港是个万国市场。”于是我提醒了,“书上有一个句子,是总的来赞美香港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这时,孩子们开始翻课文了。我环顾了一下,发现小钱翻的正是这页,看来他已经找到了这句话了。果然不出所料,他答对了。我觉得现在我设想的课堂还是蛮“理论”化的,停留在 “纸上谈兵”阶段。我是以教案为标准,拼命地把学生的回答往我预设的方向靠,不是“标准答案”的,我就过滤掉;是“标准答案”的,我就欣然用之。其实这反映出我还没有仔细地倾听学生的回答。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再加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说出来,这就是本事了!
三、多次口误。
第一次是在海洋公园的说话训练那里,小江同学说了“海豚的水上芭蕾”表演,我说成了“多才多艺的企鹅”。第二次,把小杨同学的当中一个字读错了,想来是当时太紧张,声音有点颤拦,音发错了。第三次,想叫的是举手的“小谢”同学结果出口却成了没举手的“小黄”同学。以后可要注意喽。
四、课堂生成不深入。
“出示香港夜景的.照片,看了这幅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自由回答。“你能不能用书上的句子来赞美香港呀!”我目的是想引出第一句:“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结果孩子就读起了后面的几句话:港湾里的灯光、马路上的车灯、高楼大厦上的霓虹灯。于是,我灵机一动:“这么美丽的灯光汇成了——一个灯的海洋。”这样总算行了,但是我说出来的。现在,我想,如果当时看着香港的夜景图,让孩子们说说这幅照片里都有哪有灯光,香港被这些灯光包围着,看起来像什么,效果会不会好些?
我还想说:谢谢认真听我试教、给我很多宝贵意见、我心生感动的师傅及朱老师;给我鼓励、赞扬的热情的声音的老师们;抽出时间来听我课的老师们。
你们是俺心中最可爱的人!现在,我还想听到你们的声音……
在本课教学中,我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二至五自然段的教学,我紧紧围绕香港是“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和“灯的海洋”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读、思、议、找,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达到了阅读教学中“自悟自读”的境界。
但由于课堂上我对时间的把握不是很好,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读课文,去从读中感受香港这颗璀璨的明珠的迷人和繁华,这是本课教学上的一大遗憾。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香港的相关资料袋,本文从课题就能给人以悬念。“为什么说香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要理解文本内容,只要弄清这问题就行了。本课本来就是阅读课文,于是在处理本课的重点除了弄清这问题外,最重要的就是“阅读感悟写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表达描写对象,其次抓住文中四字词语。
我采用了前面《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教学手段,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把“口语交际”与“习作内容”串联起来。本单元的习作是在口语交际基础上完成的,内容是写一写自己去过的地方或想去的地方。让学生出示自己的所搜集到有关香港方面的资料,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所了解的结合阅读本课后,以“导游员”的方式简介或复述课文内容提要。比如、大家好,我是导游员XX,我现在向大家介绍的是“香港、璀璨的明珠”当你听到这个题目时,你会想“香港为什么时候被称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呢?”……这下激发了学生兴趣,争着说。有个男孩儿说的很好,他说:“香港被人们称为璀璨的明珠,这是因为香港的市场是一个‘万国市场 ,有世界各地来此做买卖的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在香港,人们还能够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香港也是一个旅游胜地,其中海洋公园举世闻名;香港的夜景也格外迷人……”又一女孩儿说:“香港也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金融中心。香港的美丽和繁华,让人们……所以香港是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借此,我帮学生拓宽内容提要:北京、西沙群岛、小兴安岭、自已的家乡某一景点,某一特产……在说的基础上,拟好题目,动笔写一写。提示学生,无论写什么地方,都离不开观察,要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和自然景观。可以按时间、空间、位置顺序,人文景观可以按参观、游览的顺序来写,要重点刻画。所以,学习《香港,璀璨的明珠》时,我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感悟本文的写法,感受文中作者妙笔,以此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小编寄语】《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反思案例是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往往能及早的发现一些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
《香港,璀璨的.明珠》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共有六个自然段,描写了香港是万国市场、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和香港的夜景,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二至五自然段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我紧紧围绕香港是万国市场、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和香港的夜景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读、思、议、找,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达到了阅读教学中自悟自读的境界。
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无论从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东方之珠的辉煌、亮丽。因此,教学本课,我既注意到课型特点,更更注意到教材的特点,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带领学生借助图画和相应的语言文字,通过读去感受东方之珠的迷人和繁华,通过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爱东方之珠香港及爱祖国的教育。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3、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与同学的讨论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
搜集与香港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板书课题。
②香港,她为什么被称为璀璨的明珠呢?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具体感受这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二、整体感知
①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③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灯的`海洋
三、诵读体验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②交流展示。装扮解说员,向游人介绍你最喜欢的那方面的内容。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释疑。
四、拓展活动
学生自由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课后反思:
本课由姜文姐教授,对于没有去过香港的孩子来说,大量的图片和课文的介绍把他们真的带到了香港。老师设计当小导游来介绍香港,把课文当作资料,这是一种新的提法,学生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