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翠鸟教学反思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
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
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三、教学反思
1、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
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
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2、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同学们自己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 、‘疾飞 、‘一眨眼 、‘轻轻地停 、‘一动不动 ,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们进行男女生比赛读”。最后一自然段的“我听你读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别人读读,猜猜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3、读写结合,写出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翠鸟》一文中,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等,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我的教学活动反思如下:
一、比较可取之处是:
1. 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在要求学生仔细认真观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翠鸟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 教学始终保持师生平等对话,在这样的过程中进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老师处处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在活动进行中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崇尚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价值都得以体现。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 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方面做得还不够细致。
2. 小组合作学习时时间较短。
3. 启发式教学运用得还欠缺,如学生提出质疑有对答案的现象。
4. 板书不够十分简洁明了。
三、改进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对有的学生有分散注意力现象时能及时的利用巧妙艺术婉转的语言把学生的情绪或注意力调整过来。
2.小组交流的方式方法还需要磨合,还需要指导。
昨天上午讲了《翠鸟》一课,首先我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目的为了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由于单元整体识字课已经把生字、生词全都解决完了,所以在分段读文结束后,我直接抛出本课的中心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欢翠鸟?”请同学们边默读边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在学生自主学习5分钟后,开始进入小组合作交流的环节,即把你画的句子和组内成员进行交流,并说一说画这些句子的理由。学生们大都画出了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段落、形容翠鸟速度之快还有希望翠鸟能够多做停留的句子,这些都能够体现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
可在我巡视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画出了“我们真想抓一只翠鸟来饲养”这句话,而且他们几乎都是最先画的这句话,我自己可从没想过这句话说明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我甚至完全忽略了这句话。
孩子们的第一次交流汇报很成功,现在他们基本上已经能够很好的汇报文中相关语句,也能够很清晰的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想法了。当一个同学汇报到“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这句话的时候,我没有反对,而是顺势抓住时机,“现在我们就进行第二次交流讨论,讨论一下这句话到底是不是说明了作者对翠鸟的喜欢?”这次的交流比第一次更加热烈,显然孩子们完全放开了自己去谈内心的感受,在汇报的时候,有的说“我认为这句话是说明作者对翠鸟的喜欢,因为他想捉一只来饲养,就是想天天看着它,就因为喜欢,所以才想天天看。”看,表达得多完整。陈墨接着说:“我觉得也是作者喜欢翠鸟,因为他说我真想捉一只,可以看出作者是多么多么想啊,作者喜欢翠鸟的程度是多么深啊”听,他能通过抓重点字词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多好!
在孩子们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我觉得孩子们说得确实有道理,但是我觉得这句话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我说:“从作者的角度看,他想捉翠鸟来饲养,说明他很喜欢翠鸟,可是从翠鸟的角度想,如果它被捉回去饲养,对于翠鸟来说......”孩子们说:“那就不是一件好事了,翠鸟会生活的很不快乐。”孩子们能够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勇敢表达,并且能够把文本体会得这么好,我觉得这节课可以圆满的落下帷幕了。或许这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语文课,简单、清晰、明了、学生学得透彻、说得明白,这就足够了。
昨天上午讲了《翠鸟》一课,首先我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目的为了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由于单元整体识字课已经把生字、生词全都解决完了,所以在分段读文结束后,我直接抛出本课的中心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欢翠鸟?”请同学们边默读边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在学生自主学习5分钟后,开始进入小组合作交流的环节,即把你画的句子和组内成员进行交流,并说一说画这些句子的理由。学生们大都画出了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段落、形容翠鸟速度之快还有希望翠鸟能够多做停留的句子,这些都能够体现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可在我巡视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画出了“我们真想抓一只翠鸟来饲养”这句话,而且他们几乎都是最先画的这句话,我自己可从没想过这句话说明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我甚至完全忽略了这句话。
孩子们的第一次交流汇报很成功,现在他们基本上已经能够很好的汇报文中相关语句,也能够很清晰的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想法了。当一个同学汇报到“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这句话的时候,我没有反对,而是顺势抓住时机,“现在我们就进行第二次交流讨论,讨论一下这句话到底是不是说明了作者对翠鸟的喜欢?”这次的交流比第一次更加热烈,显然孩子们完全放开了自己去谈内心的感受,在汇报的时候,有的说“我认为这句话是说明作者对翠鸟的喜欢,因为他想捉一只来饲养,就是想天天看着它,就因为喜欢,所以才想天天看。”看,表达得多完整。陈墨接着说:“我觉得也是作者喜欢翠鸟,因为他说我真想捉一只,可以看出作者是多么多么想啊,作者喜欢翠鸟的程度是多么深啊”听,他能通过抓重点字词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多好!在孩子们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我觉得孩子们说得确实有道理,但是我觉得这句话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我说:“从作者的角度看,他想捉翠鸟来饲养,说明他很喜欢翠鸟,可是从翠鸟的角度想,如果它被捉回去饲养,对于翠鸟来说......”孩子们说:“那就不是一件好事了,翠鸟会生活的很不快乐。”孩子们能够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勇敢表达,并且能够把文本体会得这么好,我觉得这节课可以圆满的落下帷幕了。或许这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语文课,简单、清晰、明了、学生学得透彻、说得明白,这就足够了。
《翠鸟》一文中,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等,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我的教学活动反思如下:
一、比较可取之处是:
1.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在要求学生仔细认真观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翠鸟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教学始终保持师生平等对话,在这样的过程中进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老师处处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在活动进行中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崇尚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价值都得以体现。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方面做得还不够细致。
2.小组合作学习时时间较短。
3.启发式教学运用得还欠缺,如学生提出质疑有对包办代替现象。
4.板书不够十分简洁明了。
三、改进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对有的学生有分散注意力现象时能及时的利用巧妙艺术婉转的语言把学生的情绪或注意力调整过来。
2.小组交流的方式方法还需要磨合,还需要指导。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1、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2、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同学们自己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 、‘疾飞 、‘一眨眼 、‘轻轻地停 、‘一动不动 ,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们进行男女生比赛读”。最后一自然段的“我听你读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别人读读,猜猜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3、读写结合,写出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
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
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三、教学反思
1、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
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
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2、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同学们自己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 、‘疾飞 、‘一眨眼 、‘轻轻地停 、‘一动不动 ,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们进行男女生比赛读”。最后一自然段的“我听你读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别人读读,猜猜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3、读写结合,写出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片段:
师:老师对翠鸟的翠很感兴趣,不知道这个翠什么意思?小朋友查。(生)
生:翠的意思是绿色。
师:那翠鸟是不是只有一种颜色绿色呢?大家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生读课文找答案)
[从疑点翠入手,层层解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生:我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知道翠鸟的颜色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有很多种,是很鲜艳的。
(生读第二自然段)板书:鲜艳
师:鲜艳是怎样的?
生1:鲜艳就是有很多种颜色,不是只有一种。
生2:鲜艳就是颜色很显眼,很艳丽。
生3:鲜艳就是别人一看就喜欢的,很吸引别人的颜色。
[营造课堂探讨气氛,让学生动嘴、动脑,主动思考。鲜艳一词引领整段,因此有必要进行研究]
师:对呀,那么,翠鸟身上到底有哪些颜色那么鲜艳呢?把描写颜色的词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生做记号)
讨论后师板书: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师:翠鸟身上有那么多颜色,为什么人们要叫它翠鸟呢?(生陷入思考)
生1:我知道了,因为翠鸟只有头上有一点橄榄色,腹部有点赤褐色,其他的都是翠绿色和浅绿色,所以叫它翠鸟。
生2:因为翠绿色和浅绿色都是绿色,翠鸟身上绿色最多,所以叫它翠鸟。
师:对呀,翠鸟身上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还有橄榄色和赤褐色,漂亮吗?喜欢它吗?那么把你喜欢翠鸟的语气读出来,试试看。
(生自由读课文后指名朗读、齐读)
[研究翠鸟的颜色主要为激发学生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的感情朗读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师:我们来研究一下作者的写法,读一读学习提示。(生自学)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第二自然段是用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写的。板书:先总起后分述
师:请你读一读总起句。(生读)
师:你认为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1:非常
生2:不是非常,应该是鲜艳。
师:为什么?
生2:因为后面的几句话都是写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的。
师:后面的几句话都属于哪个部分?
生:分述部分。
师:请三位小朋友把分述部分的三句话读一读。(三生读)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三句话是写翠鸟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头上、背上和腹部。板书:头上、背上、腹部
生2:我发现作者把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写具体了。
[认识总起与分述是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处理这个关键点时看似无意实为匠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慢慢地领悟与思考]
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这几句话,想想你还发现了什么?(生读)
生1:我发现锈满这个词用得很好。可以看出翠鸟头上翠绿色的`花纹有很多,所以用锈满这个词。
生2:我发现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这几个词用的好,说明翠鸟身上的颜色很漂亮。
生3:我发现这三个句子都是比喻句。
师:真了不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3:这里把翠鸟头上的羽毛比作橄榄色的头巾,把背上的羽毛比作浅绿色的外衣,把腹部的羽毛比作赤褐色的衬衫。
生4:我发现作者把翠鸟当成人来写了,只有人才有头巾、外衣和衬衫。
师: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作者对翠鸟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1:我从这里知道了作者很喜欢翠鸟,才把它当作人来写了。
生2:我感觉作者把翠鸟当成了朋友,他对翠鸟有很深的感情。
师:作者很喜欢翠鸟,你喜欢翠鸟吗?(生齐:喜欢)你把你喜欢它的感觉读出来。(生自由读后读给同桌听再男女生比赛读)
[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里,学生会有很多的发现,这些发现从学生口里说出来比教师说出来更有价值.]
师:(过渡)翠鸟除了颜色很可爱外,还有什么也很可爱呢?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觉得翠鸟还有什么也很可爱?
生1:我觉得它小巧玲珑的身子、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细长的嘴很可爱。
生2:我觉得它红色的小爪很可爱。
生3:我觉得紧紧地这个词用的好,因为它怕掉下来,在为捉鱼做准备。
师:它为什么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呢?
生:因为它要捕鱼。
师:所以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翠鸟小巧玲珑的身子、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细长的嘴都对捉鱼有好处。
师:所以它有一个外号叫钓鱼郎,又叫鱼狗。
师:看图,你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一下翠鸟吗?(生自由准备后指名说,然后说给同桌听,最后请几生上台作介绍员)
[做介绍员为学生搭起了一个表演和说话的舞台,学生在这样的舞台上能提高对语文的理解、表达和应用的能力]
反思:
(1)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研究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匠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理解、表达、应用语言的时机。在上文的片段教学中,让学生从疑点翠入手,理解鲜艳,理解总分段式的写法,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教师为学生陈设了较好的理解和练习语言的机会。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作一些点拨引导。如你怎么看出来的?你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你有没有新的发现?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让学生动脑思考,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3)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翠鸟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它的喜爱,如何让学生也能体会到和作者一样的感情,就需要老师去激活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如翠鸟身上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还有橄榄色和赤褐色,漂亮吗?喜欢它吗?那么把你喜欢翠鸟的语气读出来,试试看。
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作者对翠鸟有一种怎样的感情?生1:我从这里知道了作者很喜欢翠鸟,才把它当作人来写了。生2:我感觉作者把翠鸟当成了朋友,他对翠鸟有很深的感情。师:作者很喜欢翠鸟,你喜欢翠鸟吗?你把你喜欢它的感觉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