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课后反思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课后反思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一个人除了要有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接触社会和自然,一方面可以使书本上的知识得到检验,另一方面页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具有直观性,从而在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查无字词典》是一篇教会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文章,在教学课文的第九自然段时,需要理解爸爸意味深长说的`“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的意思,明白它们分别指什么?教学到这,我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提醒学生联系上文仔细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爸爸引导“我”查无字词典理解“骄阳似火”与理解“惊涛拍岸”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理解‘骄阳似火 ,先提出词语,后在生活中找出解释”,理解‘惊涛拍岸 先感受生活中的现象,再与词语对照。” 是呀,这两种方法都是查无字词典的有效方法。现在,我们按照第一种方法,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解释“骄阳似火”?学生听了,兴趣十足,积极举手发言,学习气氛很是浓厚。
向生活学习语言——《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反思
《学会查“无字词典”》通过爸爸和聪聪暑假旅游途中的一个生活片断,告诉我们:理解词语意思,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而且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了解“无字词典”
先学习课文,通过父子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引导孩子理解“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的区别,明确结合身边事物理解词语是一种很值得借鉴的方法。我和孩子们边看图,边形象理解“骄阳似火”与“惊涛拍岸”的意思,从插图中,孩子们明白了其实生活中很多的情景足以解释一些词语了,不需要照搬字典上的意思,活用生活教材是聪明的方法。接着,我让孩子们像那位父亲一样,用生活中的情景来解释一下“骄阳似火”一词,孩子们也能举出一二,比如有的说:烈日当空,狗儿们都躲在阴凉处吐着舌头。最后让孩子们总结对“无字词典”的理解水到渠成,孩子们知道生活中的学问就是“无字词典”。
(感慨:活学活用教材,穿插生活活教材,帮助孩子更快理解,更快记忆。)
二、会查“无字词典”
第二课时,我让孩子们像书中的父子俩一样,寻找活生生的现象,来解释词语。起先,孩子们不是太能寻找,后来,一个男同学说:“我来解释‘满头大汗 ,每次体育课下课,几个男同学头上的汗把头发都浸湿了,还不时往下滴,这就是对‘满头大汗 最好的解释。”开了一个头,其他孩子就来了灵感,纷纷用生活中的事物来解释了“窃窃私语”、“漫不经心”等词,呵呵,有时灵感是需要激发的。
(感慨:活学活用教材,穿插生活活教材,帮助孩子更快理解,更快记忆。
遗憾:还是有不少孩子不能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来解释词语,缺乏想象能力与灵活联系能力,有待激发。)
这篇课文通过爸爸和聪聪暑假旅途中的一个个生活片段,告诉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不仅要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而且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学习了这篇课文,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在学习中要学会留心观察、用心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这课教学的难点是理解“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它们分别指什么,而学完课文后,又让我们懂得什么?显然,从教学中,我就发现,学生的观点很片面,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答到点上对此,我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问题,使学生能迎刃而解。因此,我引导孩子们先说说“骄阳似火”的意思,孩子们说了自己观点,然后再让他们读读书中聪聪的.解释以及爸爸的话,来更深地体会这个词的意思,也初步让他们知道“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的区别。紧接着,我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让孩子们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从这些情景中,你觉得哪个词更能体现图的意境,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是“惊涛拍岸”这个词,这样,让孩子通过第二次的学习,感悟到用“无字词典”解释,在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接下来就让孩子们读读课文内容,这次我充分放手让孩子们自己说,他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想法,并且表态,在以后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多多去生活中寻找答案,去生活里找到学问,对今天所学的东西要学以致用,也为以后的理解词语打下基础。
我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学起来还是比较轻松,能够理解“无字词典”指什么,并且弄清楚今后怎样利用无字词典来理解词语。
课上让我觉得遗憾的是:
1、学生理解“蔫”时,孩子们都说“树叶子枯萎了”,“树叶子发黄了”,“树叶子干枯了”,虽然不怎么确切,但遗憾没有让学生亲眼观察“打蔫”的叶子,那样,孩子们影响就更深了,这是我课前没有预料到的。
2、学生对“意味深长”的理解不到位。“意味深长”词典上的解释是“含蓄深远,耐人寻味”,那么这该怎样向三年级的'孩子解释呢?我这能说“爸爸的话你一下子能读明白吗?他的话告诉们什么?”在孩子们回答后,我这样说“某人的话语我们听了以后,让我们深思,让我们想了又想,才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的解释我自己都觉得有点牵强附会,孩子们更是听得云里雾里,好在今后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理解的,这个词属于那种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虽然自己不满意,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让学生明白,姑且枉之。
值得肯定的是:
1、孩子们理解“骄阳似火”时,我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其他现象来解释:朱XX:烈日当空下,小狗热得伸长舌头,不停地呼呼喘气。许XX:中午,妈妈把电瓶车停在院子里,吃完饭,我坐上妈妈的电瓶车,座凳热得烫屁股。不知谁说:烈日下的石板路晒得烫脚。
2、面对“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爸爸想到了“惊涛拍岸”,你还想到哪些词语?孩子们七嘴八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涛声不绝”等相机被他们说出来。
3、比较“骄阳似火”、“惊涛拍岸”这两个词语理解的方法时:学生们一下子就说出:第一先提出词语,再从生活中寻找现象来理解,第二、看到生活中的现象,再想对应的词语。
有位大师说过: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完美的课前预设,在实际操作中都会被流动的、多变的课堂缩左右。
这篇课文,理解起来不是太难,第一课时同学们通过朗读就已经明白了,“无字词典”就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自然,能用看到的事物解释词语更容易理解。第二课时我就把重点放在学习使用“无字词典”上,学完2~5小节后我出示了这样一个填空:夏日,烈日当空,连( ),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同学们说出了这样的句子:夏日,烈日当空,连小河里的水也被晒干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夏日,烈日当空,连知了都不停地叫“热死了!热死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夏日,烈日当空,连门口的小狗也吐着舌头喘着粗气,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学完6~8小节后,我描述了一些画面,同学们也能说出对应的词语。反之,我又出示了一个成语,让孩子用生活中的情景来描述。基本上孩子们能表达正确,只是他们的积累的词语还不多,描述不够具体。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善于表达,是这节课后要继续关注的。
字典是同学们熟悉的事物,所以,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说说“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的意思,并追问是怎么知道的,如果不知道又将怎么办?然后从有字词典引出本课的“无字词典”。接着就让学生带着对课题的几个疑问自主读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在精读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和掌握“通过观察身边事物来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和感受”这一学习途径,我鼓励学生运用爸爸的办法,先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用插图中的情景来说说“骄阳似火”的意思,学生们的观察力很强,理解也很到位,马上就给了“骄阳似火”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联系夏天烈日当空时的情景,选择一种事物说说“骄阳似火”的意思,同学们的答案真得很令人惊奇,“烈日当空,花坛里的泥土都干了,还裂开了一条条的缝,这不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烈日当空,小狗不再活奔乱跳,而是无精打采地趴在地上,直吐着大舌头,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烈日当空,知了在树上不停得叫着‘知了,知了…… ,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听到如此回答,你不能不为孩子们的想象力和理解力鼓掌。
我想,学以致用应是本节课最好的收获了吧。
今天上午的第三节课,我与学生一起学习阅读课文《学会查无字词典》。当我在让学生对课文作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又引导学生精读理解了课文的一至八自然段,在教学课文的第九自然段时,在学习爸爸意味深长说的话中,需要理解“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的意思,明白它们分别指什么?教学到这,我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提醒学生联系上文仔细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不一会儿,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有字词典是指《现代汉语词典》”,无字词典是指看到和听到的一切。,又有学生说:““有字词典是指用来查找的工具书,无字词典是指现实生活”。另一名生说:“无字词典的`解释比有字词典的解释更能给以真切、准确的感受。”听了孩子们的发言,我表扬学生说得好,并且告诉学生,我们理解词意,目的就是要弄清楚这个词语表达的现实生活的某一种状况,查无字词典可以直接感受到,因此,比查有字词典显得更为重要。课文中,爸爸引导“我”查无字词典理解“骄阳似火”与理解“惊涛拍岸”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到:“理解‘骄阳似火 ,先提出词语,后在生活中找出解释”,理解‘惊涛拍岸 先感受生活中的现象,再与词语对照。”我接着说:“很正确,这两种方法都是查无字词典的有效方法。现在,我们按照第一种方法,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解释“骄阳似火”?学生听了,兴趣盎然,有的说:“夏天的中午,烈日当空,马路上的沥青柏油都融化了,有的说:“小狗热得受不了,在树脚下伸舌头散热这种现象可以解释”,看到孩子们真正理解了词意,我接着说了一种现象让学生思考用一个词来形容,结果学生也猜对了。
在教学最后一段爸爸的话时,让学生联系上文,回忆“我”理解‘骄阳似火 和‘惊涛拍岸 的方法,让学生先进一步区别“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理解查“无字词典”的重要作用,然后总结归纳查‘无字词典 的两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培养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为学生将来对词语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一个人除了要有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接触社会和自然,一方面可以使书本上的知识得到检验,另一方面页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具有直观性,从而在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查无字词典》是一篇教会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文章,在教学课文的第九自然段时,需要理解爸爸意味深长说的`“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的意思,明白它们分别指什么?教学到这,我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提醒学生联系上文仔细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爸爸引导“我”查无字词典理解“骄阳似火”与理解“惊涛拍岸”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理解‘骄阳似火 ,先提出词语,后在生活中找出解释”,理解‘惊涛拍岸 先感受生活中的现象,再与词语对照。” 是呀,这两种方法都是查无字词典的有效方法。现在,我们按照第一种方法,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解释“骄阳似火”?学生听了,兴趣十足,积极举手发言,学习气氛很是浓厚。
向生活学习语言——《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反思
《学会查“无字词典”》通过爸爸和聪聪暑假旅游途中的一个生活片断,告诉我们:理解词语意思,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而且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了解“无字词典”
先学习课文,通过父子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引导孩子理解“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的区别,明确结合身边事物理解词语是一种很值得借鉴的方法。我和孩子们边看图,边形象理解“骄阳似火”与“惊涛拍岸”的意思,从插图中,孩子们明白了其实生活中很多的情景足以解释一些词语了,不需要照搬字典上的意思,活用生活教材是聪明的方法。接着,我让孩子们像那位父亲一样,用生活中的情景来解释一下“骄阳似火”一词,孩子们也能举出一二,比如有的说:烈日当空,狗儿们都躲在阴凉处吐着舌头。最后让孩子们总结对“无字词典”的理解水到渠成,孩子们知道生活中的学问就是“无字词典”。
(感慨:活学活用教材,穿插生活活教材,帮助孩子更快理解,更快记忆。)
二、会查“无字词典”
第二课时,我让孩子们像书中的父子俩一样,寻找活生生的现象,来解释词语。起先,孩子们不是太能寻找,后来,一个男同学说:“我来解释‘满头大汗 ,每次体育课下课,几个男同学头上的汗把头发都浸湿了,还不时往下滴,这就是对‘满头大汗 最好的解释。”开了一个头,其他孩子就来了灵感,纷纷用生活中的事物来解释了“窃窃私语”、“漫不经心”等词,呵呵,有时灵感是需要激发的。
(感慨:活学活用教材,穿插生活活教材,帮助孩子更快理解,更快记忆。
遗憾:还是有不少孩子不能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来解释词语,缺乏想象能力与灵活联系能力,有待激发。)
《学会查无字词典》写了暑期爸爸带聪聪到青岛旅游途中指导他联系眼前景物,理解词语骄阳似火、惊涛拍岸,告诉我们除了以外,结合大自然、联系现实生活更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在学习课文时,我先问学生骄阳似火是什么意思,大部分学生赶紧,并很快查到了这个词的`意思。我接着问:如果你身边正好没有字典怎么办?这时同学们都不说话了。我让大家打开书引导他们看图,让他们认真观察,说说当时天气情况。这下教室里又不安静了,他们抢着说: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我立即接过说对啊,看看聪聪现在满头大汗,地上一定晒得发烫,再想还会有哪些现象?白高雨说:我想现在太阳晒得小树的叶子也都蔫了吧。还有小狗肯定趴在树阴下伸着舌头不停地喘气呢。张少杰说地里的泥土一定晒得裂开了缝,仿佛在冒白烟。张耀蓉说:我这么胖,一到大热天,走在路上我感觉身上火辣辣的,连出气都很困难。黄雪怡说:夏天的中午,我走在路上,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踩在马路上软软的,好像沥青柏油都快融化了的。
我没想到同学们能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说了这么多,我趁热打铁,问到:花园里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百花盛开,百花争艳,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上课同学们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等等)
这就是无字词典,无字词典上的解释可有趣,可真精彩。我们小朋友也会查了。聪聪和爸爸来到了大海边,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幅情景?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波澜壮阔 惊天动地 海天一色等等)
在此环节,我让学生边读边领会什么是查无字词典,同时让学生现学现练,学着查无字词典,既加深对无字词典这一说法意思的直观理解,同时及时地将知识转化能力,十分有益。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通过爸爸和聪聪暑假旅游途中的一个生活片段,告诉我们理解词义,不仅要学会查有字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反思。要让学生知道: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在学生通读课文,且充分读熟的基础上,结合《两导两练》上初读点拨部分第3题的指导,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谁”“干什么”“结果怎样”。简单的三个问题,既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教会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学反思《《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反思》。紧接着,由“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爸爸和聪聪谈理解词语的对话的?”学生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很快有了结论:2~8自然段。这样,在练习中教会了学生提领主要内容分段的方法。接下来,又对第二大段分层:“哪几个自然段是父子俩在理解‘骄阳似火 这个词语?哪几个自然段是父子俩在理解‘惊涛拍岸 词语?”学生很快完成了任务,理清了课文结构。
第二课时的精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上,难度不大,学生还是容易理解的,但当我提问:“课文中,爸爸引导‘我 查‘无字词典 理解‘骄阳似火 与理解‘惊涛拍岸 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时,学生显得很迷茫:都是用生活中的现象来理解词语呀,不什么不同呢?学生们无人回答。我只好引导学生重新读爸爸的两次话,对比词义和词语的位置关系,学生才有些明白。让学生联系生活来用自己的话说说两个词语的解释,学生回答吃力,看来学生在生活中还缺少观察力。
本文在写法上,先围绕中心写了两个事例,最后运用爸爸的话写出了感受。这些方法值得学生借鉴和模仿,我却在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很是遗憾。在课下应该及时加以补充,因为三年级是写作的起始阶段,写作方法的指导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