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反思
篇一: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反思
博白县龙潭镇第一初级中学 黄海东 考虑到本节课的特点,我是把它上成数学活动课,加进了游戏和一些的活动,好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在进行新课改的今天,这节课如何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就成了我思考的重点。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取得成功:
1、从实例出发,引出课堂重点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特点,真正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教师切实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角色,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有利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思考每一个问题,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侧重于解决学生所提出的疑问,有意识去保护自尊,让学生敢于质疑的胆量和精神。
4、这节课的重点是会用列举法、列表法或树形图法求给定事件的概率;难点是理解求给定事件概率的两个前提条件。通过学生讨论、自主探究,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对本节课有一个疏忽的地方,只重在分析,导致学生养成不规范的解题习惯。还有一个失误就是没有顾及到所有的学生,因材施教,为了让这节课顺利的进行,在有的问题上我就忽略了一些学生的想法,和理解程度,所以在一些问题上他们还没有完全弄明白或者没有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过去了。同时在一些知识的引导部分说的也不太到位。在肯定学生方面,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来得及的评价,少激励学生。这些在我以后课堂上要注意,争取后面上的每节课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完全掌握知识和方法。
深有感触:课堂是一门很深的艺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篇二:《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反思
《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反思 概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应用十分广泛。了解和掌握一些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是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是高中进一步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新课标指出,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老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本节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观察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较直观的理解和掌握树形图解概率。以学生生活实际为背景,创设情景引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高度的注意力,进入情境。并以真实、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充分提现概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内容的教学中主要能成功地完成:
1.强化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模型化思想。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和建立概率模型求解数学问题的思想。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贯穿始终。本节课从建构表格到应用建模,再到知识的巩固拓展都是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完成,并延伸至课外练习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关注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巩固练习中关注学生发散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在应用建模环节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回顾教学过程,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1、增强对学生的信任
因为前面我已经介绍过列举法且概率的方法,所以本来这节课我是想以学生为主,老师起一个引导配合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是我的一些做法抢了学生的角色,首先在读题的环节,我怕学生理解不好题意,还亲自给他们读题,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很坏的影响,对于一个学生读题读懂是最基本的要求,而且我相信九年级的的学生在这方面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是在这个环节我没有完全相信我的学生,所以以后一定要注意。其次在分析题目寻找解题方法的时候,我不时的提醒他们,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因此学生没有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倡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更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起于疑,疑源于思,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质疑创造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令人遗憾的是,我的这节课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太少,在探索问题的关键时候,我碍于教学过程的完美,缺乏耐心急于让学生找到方法,缺乏对学生的信任,今后我一定要信任自己的学生,,所有的知识都要给学生以自主探究空间,这样才能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
2、增强教学的全面性
在课堂上我还有一个失误就是没有时刻照顾到了所有的学生,因材施教,为了让这节课顺利的进行,在有的问题上我就忽略了一些学生的想法,和理解程度,所以在一些问题上他们还没有完全弄明白或者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过去了。同时在一些知识的引导部分说的也不够全面,不太到位。在肯定学生方面,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及时的评价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这些在我以后课堂上一定要注意,争取让每节课都能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完全掌握知识和方法。
3、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真心、真诚地赏识每一名学生,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份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通过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和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4、加强课后反思
课后的教学反思很重要,只有每次认真树立自己的成败得失,不断的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身的教师素养,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完美,成熟。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深刻理解、钻研教材,去探索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
篇三:9上25.6《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通过演示试验及课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生活事例加强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轻松且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应用数学解决了问题.多媒体教学的利用,不但给学生一种活生生的生活情境,而且可以加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自主探索.在知识的学习中,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概括过程;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建立了相互依存的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互相评价,互相完善,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概念的形成过程,提升了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
另外,我非常重视运用神态、手势和语言对学生进行即兴评价,让他们在充分自信的状态下完成学习过程.
2.不足之处
教具的缺乏导致学生不能亲自动手试验,由于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教具,只能自制教具,导致“转盘游戏”只能有我演示,学生观看得出结论,使得学生对不确定性体会不深,且由于本人自制教具的能力有限,并不能完全保证转盘能正常工作,使得学生对“转盘”游戏的理解大大降低,为此,我不得不通过口述在加课件演示重复讲解,使学生加深印象.本节课也有一个疏忽比较大的地方,对解题过程的书写不够规范完整,本节所学的概率计算公式应用的前提是等可能性事件,但是,在两个例题解题过程的板演中,都对这一条件进行了略写,只是重在分析方法,导致学生也养成不规范的解题习惯,“课堂细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需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效率.(2)针对学生的盲区,出相应的练习巩固.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找出课堂上出现的共性问题,利用辅导课及时纠正,然后做针对性练习来巩固盲区,强化课堂薄弱环节,使课堂走向优质高效化。
1.成功之处
通过演示试验及课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生活事例加强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轻松且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应用数学解决了问题.多媒体教学的利用,不但给学生一种活生生的生活情境,而且可以加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自主探索.在知识的学习中,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概括过程;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建立了相互依存的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互相评价,互相完善,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概念的形成过程,提升了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
另外,我非常重视运用神态、手势和语言对学生进行即兴评价,让他们在充分自信的状态下完成学习过程.
2.不足之处
教具的缺乏导致学生不能亲自动手试验,由于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教具,只能自制教具,导致“转盘游戏”只能有我演示,学生观看得出结论,使得学生对不确定性体会不深,且由于本人自制教具的能力有限,并不能完全保证转盘能正常工作,使得学生对“转盘”游戏的理解大大降低,为此,我不得不通过口述在加课件演示重复讲解,使学生加深印象.本节课也有一个疏忽比较大的地方,对解题过程的书写不够规范完整,本节所学的概率计算公式应用的前提是等可能性事件,但是,在两个例题解题过程的板演中,都对这一条件进行了略写,只是重在分析方法,导致学生也养成不规范的解题习惯,“课堂细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需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效率.(2)针对学生的盲区,出相应的练习巩固.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找出课堂上出现的共性问题,利用辅导课及时纠正,然后做针对性练习来巩固盲区,强化课堂薄弱环节,使课堂走向优质高效化。
1、成功之处
通过演示试验及课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生活事例加强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轻松且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应用数学解决了问题、多媒体教学的利用,不但给学生一种活生生的生活情境,而且可以加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自主探索、在知识的学习中,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概括过程;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建立了相互依存的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互相评价,互相完善,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概念的形成过程,提升了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
另外,我非常重视运用神态、手势和语言对学生进行即兴评价,让他们在充分自信的状态下完成学习过程。
2、不足之处
教具的缺乏导致学生不能亲自动手试验,由于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教具,只能自制教具,导致“转盘游戏”只能有我演示,学生观看得出结论,使得学生对不确定性体会不深,且由于本人自制教具的能力有限,并不能完全保证转盘能正常工作,使得学生对“转盘”游戏的理解大大降低,为此,我不得不通过口述在加课件演示重复讲解,使学生加深印象、本节课也有一个疏忽比较大的地方,对解题过程的书写不够规范完整,本节所学的概率计算公式应用的前提是等可能性事件,但是,在两个例题解题过程的板演中,都对这一条件进行了略写,只是重在分析方法,导致学生也养成不规范的解题习惯,“课堂细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效率。
(2)针对学生的盲区,出相应的练习巩固、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找出课堂上出现的共性问题,利用辅导课及时纠正,然后做针对性练习来巩固盲区,强化课堂薄弱环节,使课堂走向优质高效化。
篇一: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反思
博白县龙潭镇第一初级中学 黄海东 考虑到本节课的特点,我是把它上成数学活动课,加进了游戏和一些的活动,好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在进行新课改的今天,这节课如何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就成了我思考的重点。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取得成功:
1、从实例出发,引出课堂重点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特点,真正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教师切实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角色,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有利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思考每一个问题,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侧重于解决学生所提出的疑问,有意识去保护自尊,让学生敢于质疑的胆量和精神。
4、这节课的重点是会用列举法、列表法或树形图法求给定事件的概率;难点是理解求给定事件概率的两个前提条件。通过学生讨论、自主探究,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对本节课有一个疏忽的地方,只重在分析,导致学生养成不规范的解题习惯。还有一个失误就是没有顾及到所有的学生,因材施教,为了让这节课顺利的进行,在有的问题上我就忽略了一些学生的想法,和理解程度,所以在一些问题上他们还没有完全弄明白或者没有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过去了。同时在一些知识的引导部分说的也不太到位。在肯定学生方面,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来得及的评价,少激励学生。这些在我以后课堂上要注意,争取后面上的每节课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完全掌握知识和方法。
深有感触:课堂是一门很深的艺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篇二:《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反思
《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反思 概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应用十分广泛。了解和掌握一些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是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是高中进一步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新课标指出,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老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本节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观察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较直观的理解和掌握树形图解概率。以学生生活实际为背景,创设情景引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高度的注意力,进入情境。并以真实、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充分提现概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内容的教学中主要能成功地完成:
1.强化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模型化思想。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和建立概率模型求解数学问题的思想。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贯穿始终。本节课从建构表格到应用建模,再到知识的巩固拓展都是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完成,并延伸至课外练习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关注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巩固练习中关注学生发散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在应用建模环节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回顾教学过程,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1、增强对学生的信任
因为前面我已经介绍过列举法且概率的方法,所以本来这节课我是想以学生为主,老师起一个引导配合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是我的一些做法抢了学生的角色,首先在读题的环节,我怕学生理解不好题意,还亲自给他们读题,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很坏的影响,对于一个学生读题读懂是最基本的要求,而且我相信九年级的的学生在这方面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是在这个环节我没有完全相信我的学生,所以以后一定要注意。其次在分析题目寻找解题方法的时候,我不时的提醒他们,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因此学生没有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倡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更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起于疑,疑源于思,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质疑创造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令人遗憾的是,我的这节课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太少,在探索问题的关键时候,我碍于教学过程的完美,缺乏耐心急于让学生找到方法,缺乏对学生的信任,今后我一定要信任自己的学生,,所有的知识都要给学生以自主探究空间,这样才能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
2、增强教学的全面性
在课堂上我还有一个失误就是没有时刻照顾到了所有的学生,因材施教,为了让这节课顺利的进行,在有的问题上我就忽略了一些学生的想法,和理解程度,所以在一些问题上他们还没有完全弄明白或者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过去了。同时在一些知识的引导部分说的也不够全面,不太到位。在肯定学生方面,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及时的评价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这些在我以后课堂上一定要注意,争取让每节课都能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完全掌握知识和方法。
3、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真心、真诚地赏识每一名学生,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份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通过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和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4、加强课后反思
课后的教学反思很重要,只有每次认真树立自己的成败得失,不断的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身的教师素养,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完美,成熟。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深刻理解、钻研教材,去探索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
篇三:9上25.6《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通过演示试验及课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生活事例加强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轻松且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应用数学解决了问题.多媒体教学的利用,不但给学生一种活生生的生活情境,而且可以加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自主探索.在知识的学习中,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概括过程;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建立了相互依存的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互相评价,互相完善,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概念的形成过程,提升了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
另外,我非常重视运用神态、手势和语言对学生进行即兴评价,让他们在充分自信的状态下完成学习过程.
2.不足之处
教具的缺乏导致学生不能亲自动手试验,由于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教具,只能自制教具,导致“转盘游戏”只能有我演示,学生观看得出结论,使得学生对不确定性体会不深,且由于本人自制教具的能力有限,并不能完全保证转盘能正常工作,使得学生对“转盘”游戏的理解大大降低,为此,我不得不通过口述在加课件演示重复讲解,使学生加深印象.本节课也有一个疏忽比较大的地方,对解题过程的书写不够规范完整,本节所学的概率计算公式应用的前提是等可能性事件,但是,在两个例题解题过程的板演中,都对这一条件进行了略写,只是重在分析方法,导致学生也养成不规范的解题习惯,“课堂细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需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效率.(2)针对学生的盲区,出相应的练习巩固.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找出课堂上出现的共性问题,利用辅导课及时纠正,然后做针对性练习来巩固盲区,强化课堂薄弱环节,使课堂走向优质高效化。
新增内容《求概率的方法》,是我以前没教过的内容,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我在起始课的引入上动了很多脑筋,经具体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铃声一响,我手拿着一个包装得很精致的小礼品盒走进了教室,同学们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礼品盒,有个同学大声问:“老师,您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我笑着说:“这是个小礼品盒,里面装了一份神秘的礼物,同学们猜一猜我为什么带这份礼物来?”有的同学说:“今天是您的生日”,我摇了摇头。还有的同学说:“那准是您女儿的生日,要不就是您的结婚纪念日。”,我仍然摇头,同学们哈哈大笑。我说:“今天是我的幸运日,我给同学们讲讲我的幸运日的来历。十四年前的今天,吃过晚饭后,我想出去散散步,途经迎风街道邮局的位置,发现那里围了很多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也凑过去看,发现一辆大汽车上装满了山地车,走近一看,原来他们在抓奖。看了一会儿,我也忍不住想碰碰运气,于是花了2元钱买了一张奖券,结果我真的很幸运,我中了一辆山地车。”只听同学们齐声喊着:“喔……”我接着说:“我中奖了,特别高兴,因此我就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幸运日,在这个幸运的日子里,我想把这份神秘的礼物送给咱们班的一位最幸运的同学,好不好?”同学高兴地齐答:“好!”,有几个淘气的男生还假装搓了搓手。我接着说:“今天神秘礼物的得主是通过三个游戏产生的。第一个游戏:前后桌四名同学是一组,以玩“手心手背“的游戏决出胜者;第二个游戏:老师准备了四道题(本节课需要用到的旧知识),请第一个游戏胜出的同学进行抢答,按成绩取前三名。第三个游戏:请第二个游戏胜出的三名同学到前面来,面朝大家,老师发给每人一枚一角硬币,每人连续掷三次,三次都是正面的为胜,最后得胜者就是今天的幸运同学。”设置这三个游戏环节我想达到的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公平性,渗透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条件,体会随机思想。以比赛的形式复习已有的概率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数学课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这一章知识的兴趣,最后通过第三个游戏为问题背景,引入新课。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将一枚一角硬币连续掷三次的游戏。游戏结束,我顺势提出:“同学们,你们能否从刚才的游戏中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一个同学马上举手回答:“我想知道一枚硬币连续掷三次正面都朝上的.概率是多大?”我马上予以肯定:“这个同学的问题提得太好了,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实践,本节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了学生学习概率知识的兴趣,课下有几个同学还追着我问:“老师,我们发现一个规律,两个同学玩手心手背的游戏中,全出手背的概率是四分之一。如果换成三个同学,全出手背的概率是八分之一,如果换成四个同学,全出手背的概率是十六分之一,假设咱们班的32名同学都来参与,那么一起出手背的概率应该是2的32次方分之一,对不对?”我高兴的回答:“对!你们真是又聪明又肯动脑,真是了不起!”
新课的引入,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技能,它同时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新课导入得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努力创设情景,设计好的引入环节,争取利用较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有关概率的内容,在初一、初二、初三的章节中都有所体现,学生并不陌生。而本节内容跟实际生活经验较为接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从科学家计算神州七号成功发射的概率、转盘游戏、摇号摸奖、获奖的可能性、以及密码设置的安全性等话题引入新课,让学生真切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趣味性,最后在学生畅谈将如何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概率知识到生活中去,如何使自己变得更有智慧,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识破游戏骗局,减少做事情的盲目性中结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新课程理念.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应用与拓展环节,如何利用树状图或列表分析事件的各种可能性结果,从课堂练习的反馈情况可知,有90%的学生已掌握了这两种方法。从总体上看,本节课的重点落实,难点突破。
本节课感悟最深刻的是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把握。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课堂中师生的心态也会随着具体的教学情景而发生变化,教师不应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强行抑制学生的各种思路和想法,而应该允许学生“插嘴”、“打断”、“不举手就发言”,教学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而不断地变化、调整、丰富,我想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把学生的各种想法加以引导、加以提炼,尽可能使问题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使课堂具有良好的生成性。
本节课也有一个疏忽比较大的地方,对解题过程的书写不够规范完整,本节所学的概率计算公式应用的前提是等可能性事件,但是,在两个例题解题过程的板演中,都对这一条件进行了略写,只是重在分析方法,导致学生也养成不规范的解题习惯,“课堂细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