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学书》教案一等奖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教案

《米芾学书》教案一等奖

2023-09-22 19:41:19

  《米芾学书》教案一等奖

《米芾学书》教案一等奖

1、《米芾学书》教案一等奖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米芾小时候学写书法的事,说明米芾小时候是一个十分勤奋好学的孩子,同时也说明了“学写字不只是要动笔,还要观其形,而且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字”的道理。

  【设计理念】

  根据略读课教学的特点,本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读书时间,让他们在自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自读自悟中明理悟情、获得启迪。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塾、琢、枉”等3个生字。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悟出写好字的窍门的。

  难点:理解秀才说的关于写字窍门的一段话。

  【教具准备】

  几幅书法作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作品激趣,谈话引入

  1.展示书法作品欣赏。(师进行解说。)

  2.同学们,你们想写出一手好字吗?曾经练过书法吗?想知道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小时候练书法的事吗?咱们今天就来学习《米芾学书》。

  二、揭示课题,据题质疑

  1.板题,读题。

  2.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三、梳理问题,明确任务

  根据学生提问,教师梳理总结本节课主要任务:

  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

  2.默读课文,思考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提出来。

  3.再度质疑,梳理重点问题。

  (1)私塾先生和秀才各是怎样教米芾学书法的?

  (2)秀才为什么要米芾用他五两纹银一张的纸?

  (3)你觉得米芾是个怎样的人?

  五、默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同学之前提出的问题,用符号标出相关答案,或在旁边加批注。

  2.组织讨论交流。

  六、品读赏读,积累语言

  1.从课文中找出写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读一读。

  2.读秀才说的关于写字窍门的一段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写字的窍门是什么。

  七、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文后的体会。

  2.按秀才说的窍门练练字,抄写秀才说写字窍门的那段话

2、《米芾学书》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塾、琢、枉”等3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悟出写好字的窍门。

  教学难点:

  理解秀才说的关于写字窍门的一段话。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出示米芾书法作品《研山铭》。

  2、请大家仔细看看这幅书法作品,再读读旁边的资料(出示:在20xx年拍卖会上,这幅作品拍出了2999万元的中国书画最高纪录。)

  可见这幅作品的作者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之高,可他天生就是书法家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了不起的书法家——米芾。

  3、板题,梳理:米芾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他是怎样学习书法的?

  二、自主阅读课文,交流学习生字

  (一)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借助注音读准生字。

  2、同桌交流还没会读的字。

  3、说说你读完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二)巡视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三)全班交流,扫除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一)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梳理出主要问题:

  1、私塾先生和秀才各是怎样教米芾学写字的?

  2、秀才为什么要米芾用他五两纹银一张的纸?

  3、你觉得米芾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出示自学要求:

  1、根据以上三个问题自由默读课文,可以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读完后,把你的学习感受在小组里交流。

  (三)小组交流讨论。

  四、交流汇报

  根据自学要求全班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五、课堂小结

  朗读秀才说的关于写字窍门的一段话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米芾能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所在,那就是——(读课文的有关句子。)

  六、拓展

  全班交流

  学习完这篇课文,你觉得在米芾学书的这件事情上,有哪些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呢?

  七、布置作业

  用秀才说的写字窍门用生字本练习书写本课的三个生字:塾、琢、枉

  出示作业。

  板书设计:

  动笔、动心

  24*米芾学书

  下笔如有神

  观形、悟神

3、《米芾学书》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米芾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在同学们的一片赞叹声中)老师说道:“这就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课文就是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板书:米芾学书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 指名读课文。目的:检查自学情况,纠正生字读音。

  3 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并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简要批注。

  1 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2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 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1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米芾小的时候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所以他长大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那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吗?

  2 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 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业:

  1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问候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 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板书:

  米芾学书

  刻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不但观形,而且悟神。

4、《米芾学书》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造诣、私塾、心领神会、铭记”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领会,这样才能有较快的进步。

  【过程与方法】:学习细致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悟,用心去领会。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结合实际谈所受的启发。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学生搜集与米芾相关的资料,了解米芾的书法成就。

  教学过程:

  一、

  1检查准备情况,学生互相交流对米芾的了解。

  2老师出示提前准备的米芾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在同学们的一片赞叹声中)老师说道:“这就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课文就是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板书:米芾学书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指名读课文。目的:检查自学情况,纠正生字读音。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米芾与秀才学书为什么能找到写字的窍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1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交流时可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

  ①秀才的智慧和苦心。

  米芾与秀才学书学有所获,但秀才并没有教米芾怎样写字,他的.智慧在于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那秀才随便翻了翻”米芾的字,看似随便,其实秀才在那一翻一看中就发现了米芾学字的症结所在,同时也感觉到米芾是一个求学上进的人。于是米芾在那一瞬间就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②米芾的上进和勤奋。

  交流时引导学生抓住对米芾的语言、动作和神情描写,重点理解以下几点:①米芾开始跟私塾先生学书三年没有长进,但米芾不甘心,还想学写字;②米芾听说秀才字写得很好,就跑去求教;③虽然纸很贵,但米芾为了能写好字,还是满口答应,百般央求母亲给他买纸;④认真琢磨字帖,把字帖上的字一个一个地都印进了自己的心里;⑤明白了写字要用心,不但要关其形,还要悟其神。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1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米芾小的时候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所以他长大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那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吗?

  2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业: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后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板书:

  BR>  米芾学书

  刻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不但观形,而且悟神。

5、《米芾学书》教案一等奖

  【知识与技能】

  1.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

  2.加快阅读速度,训练学生在有效的阅读时间内,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3. 反复训练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4. 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内涵,使其懂得无论学东西还是做事情都必须用心去领悟。

  3让学生懂得只有掌握事情的要领及合理的方法才会有较快的进步和提高。

  【过程与方法】

  1、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读说结合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

  3、指导朗读,采取点、线、面结合的形式使学生自然吸纳新知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感悟无论学东西还是做事情都必须用心去领悟,并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米芾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三幅书法作品透射出宋代书法大师的功力和水准。

  在同学们的一片赞叹声中,老师说道:这就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课文就是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板书:米芾学书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带给你了怎样的启示?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指名读课文。目的:检查自学情况,琢、枉纠正生字读音。采用点、线、面”结合的形式强化字的正确读音。操作手法点:出错学生先读正确,线:再找3名学困生正确读音,学会生字,面:男生一组,女生一组互读或全班齐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他曾经跟一位私塾先生学写字,学字三年没有进展,先生还拿戒尺指着他让他回家放牛,但他不甘心。第二次,跟一位秀才学写字,秀才以五两纹银一张纸,买纸教字的方法让米芾学书法,米芾也由起初的不解到最终成功的故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秀才采取了什么样的的方法让米芾习字的呢?秀才是个怎样的人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带给了你这样的启示?

  1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秀才以五两纹银一张纸,买给米芾纸,在这样的纸上写字,让米芾倍感压力,令他感受到纸的珍贵,谨慎下笔,用心写字。他懂得了学写字不仅要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突出了学写字方法的重要。秀才在临走时也将五两纹银作为礼物还给了米芾,而米芾也深切的懂得了他的苦心。)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无论学东西做事情都必须用心去领悟,掌握事情的要领和合理的方法才会有较快的进步和提高。)

  3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1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米芾小的时候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所以他长大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那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吗?

  2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王献之学书》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

  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一天,小献之问母亲: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

  王献之心中不服,但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 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作业: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问候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七、板书设计:

  米芾学书

  刻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不但观形,而且悟神。

6、《米芾学书》课文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小时候学习书法的事。米芾先跟村里的秀才学写字,没什么长进。可米芾不甘心,又向一位赶考路过的秀才学写字,懂得了写字的窍门。最后,米芾成了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这个故事说明米芾小时候是一个十分勤奋好学的孩子,同时也说明了“学写字不要只是动笔,还要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字的”道理。

  根据这一课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内容问题:

  1、米芾与秀才学书为什么能找到写字的窍门?并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

  2、米芾与秀才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本篇文章带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很投入,而且围绕重点交流、讨论、展示,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观察、用心感悟,才能有所成就。但想要让学生投入的学并有侧重点的话,老师课前的备课很重要,尤其是框架问题的提出尤为重要。

  秀才说的“学写字不只是动笔……”一段话,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不要生硬地向学生讲解这段话的意思,而是要结合课文的前后内容来理解。另外,秀才教米芾写字的方法也很巧妙,教学时要让学生仔细体会,让学生说出他的方法巧妙哪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学为主边读边质疑,在读中领悟,在读中产生疑问,在读中解决问题。把“生疑”“议疑”“解疑”贯穿始终。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事,说明米芾小时候是一个十分勤奋好学的孩子,同时也说明了“学写字不只是要动笔,还要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字”的道理。秀才说的“学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是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1、米芾得到秀才的纸后是怎样做的?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写好字的窍门是什么?

  3、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这样学生懂得了怎样写好字,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写字热情,学生都跃跃欲试,决心练好字。

  本课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很多很多。

  这篇课文讲的是米芾学书的故事。米芾开始跟私塾先生学书,每天机械练字,三年没有长进。后来又跟过路秀才练字,秀才用纸贵之法,比他仔细琢磨字的结构,使他心领神会,后来成了有名的书法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东西、做事情机械盲目、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只有用心、的法才能有较快的进步和提高。

  根据这一课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内容问题:

  1、米芾与秀才学书为什么能找到写字的窍门?并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

  2、米芾与秀才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本篇文章带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很投入,而且围绕重点交流、讨论、展示,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观察、用心感悟,才能有所成就。但想要让学生投入的学并有侧重点的话,老师课前的备课很重要,尤其是框架问题的提出尤为重要。

7、《米芾学书》课程教学反思

  本课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它留给我的思考很多很多。

  这篇课文讲的是米芾学书的故事。米芾开始跟私塾先生学书,每天机械练字,三年没有长进。后来又跟过路的秀才练字,秀才用纸贵之法,逼他仔细琢磨字的结构, 使他心领神会,后来成了有名的书法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东西、做事情机械盲目,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只有用心、得法才能有较快的进步和提高。

  根据这一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1、米芾向秀才学书,为什么能找到写字的'窍门?从哪里可以看出?

  2、米芾与秀才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本篇文章带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很投入,而且围绕重点交流、讨论、展示,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观察、用心感悟,才能有所成就。但想要让学生投入地学,老师课前的备课很重要,尤其是框架问题的提出尤为重要。

8、四年级《米芾学书》教学反思

  讲完课文,赶考秀才的教育智慧在我的头脑里凝成鲜明的风景,让我有强烈的冲动:要做秀才那样有智慧的教师!

  秀才的智慧在于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秀才随便翻了翻米芾的字”,看似随便,其实秀才在那一翻一看中就发现了米芾学字的弊端,也发现了米芾是一个求学上进的人。于是秀才在那么一瞬间就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我教你写字,先要用五两纹银子买我一张纸去写。”这也体现了秀才的智慧——善于“对症下药”。

  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往往只能看到学生的不好,只是一味指责。经常听到老师抱怨一些孩子书写很乱,经常不完成作业,而后就是惩罚学生加倍抄写,老师很少考虑学生“不好”的症结在哪里,对此“症状”该如何“下药”考虑得就更少了。

  虽然我们在喊着素质教育,在喊着“减负”,然而现在的老师依然在考试的指挥棒下疲于奔命,不厌其烦地给学生布置成堆的作业,机械地画着对号、错号,累了自己,也累了学生。可我们回头看教学效果,却让我们的眉头无法舒展:学生写了十遍的词语,一遍不如一遍规范,并且出错连连;学生做了十几页的练习题,书写 “龙飞凤舞”,数字抄写错的学生占了小一半;汉语拼音抄写一行,从第一个错到最后一个,学生只是在机械地“抄”,抄的是什么,根本就不过脑子……如此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业进步能有多大的作用呢?我想正面作用没有多少,负面作用却不容我们忽视: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被“作业的重负”压垮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被“作业的重负”压灭了;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被剥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失去了……

  试想:如果那秀才也规定米芾一天必须写多少字,以量而定,不以质取,米芾还能有后来的造诣吗?

  我们给学生布置作业,也要讲“质”而不是论“量”。我们关注学生写作业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写作业的过程,力求让学生写作业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