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小山村》教案一等奖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课文《小山村》教案一等奖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单元学习目标入手。师板书“家园”二字,是以学生读出来,然后问:你怎么理解这个词?鼓励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见解,引导他们得出广泛的理解。即家园可以指家庭,也可以指家乡。说到这里,你想起我们学过的哪些诗歌了?齐背诵《我的家》夸完了自己的小家,也夸一夸咱们的大家。鼓励学生说说对家乡的了解。多媒体出示黄土高原的鸟瞰图,近景图。从总体上认识居住地的环境特点。
师: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小诗,看看别的小朋友怎样夸自己的家乡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认读生字词。
1教师读课文,如果有学生跟着读,不去制止,相反用表情肯定。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完后,反问:你怎么也读了?课文中的生字是怎么认识的?鼓励、引导学生继续巩固预习的好习惯,重点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自主识字。
1)多媒体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哪个字不认识,就在书上的'生字表里面画出来,拼一拼,或请教旁边的同学。
2)齐读生字词,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领读。
3)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帮学生总结出几项好的方法。比如偏旁归类法,形声字识字法
4)在小组内把刚才画出来的认识困难的字进行交流,记忆。并宣布下面要进行识字游戏的比赛,促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识字活动中。
5)把生字从词里面抽出来,再进行认读。用游戏“摘蘑菇”。
6)用“”组词。
3再读课文,说说自己有什么进步。快速标出自然段。
三、再读,理解课文,感受家园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美。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这个小朋友都夸了他家乡的什么?用笔画出关键词来。(学习做简单的阅读笔记)交流。
2果树林有多美啊?读一读。看屏幕上放大的插图。(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感受景色的美。)
新房子呢?河水是什么样的?新修的公路又是什么样的?看屏幕上放大的插图。
3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先自己试一试。(给学生自己体会,提高、练习的机会)
老师再说:“你们来读,让老师闭上眼享受一下家园有多美”“听你们读得这么好,我都想跟你们比赛了,咱们换个位置,我来读,你们想象。”
4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大屏幕出示填空:
粉红的()雪白的()清澈的()
弯曲的()漂亮的()奇妙的()
四、自由练习朗读,可以找人比赛。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背下来。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五、复习巩固生字。快速认读字、词。
六、作业:
1“咱们的家乡什么多。”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夸一夸家乡的变化。
2把课文朗诵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帮助考察生字的记忆情况。如果都会了,就奖给自己一个星星。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开火车轮读、指名读(主要针对那些学习稍困难的学生)
二、拿出自己搜集的图片或其它资料,先分小组在各派代表发言,说说家乡的特点和变化,课后把资料贴到展示台上,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办成手抄报的形式。
三、指导书写生字。
1比较分析那些的字的字形、笔画、笔顺。
2观察每个字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范写,边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字。
四、作业:
1练写生字。
2整理识字卡,把“イミ提手旁”的字归类,看看自己能人多少个。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单元学习目标入手。师板书家园二字,是以学生读出来,然后问:你怎么理解这个词?鼓励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见解,引导他们得出广泛的理解。即家园可以指家庭,也可以指家乡。说到这里,你想起我们学过的哪些诗歌了?齐背诵《我的家》夸完了自己的小家,也夸一夸咱们的大家。鼓励学生说说对家乡的了解。多媒体出示黄土高原的鸟瞰图,近景图。从总体上认识居住地的环境特点。
师: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小诗,看看别的小朋友怎样夸自己的家乡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认读生字词。
1、教师读课文,如果有学生跟着读,不去制止,相反用表情肯定。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完后,反问:你怎么也读了?课文中的生字是怎么认识的?鼓励、引导学生继续巩固预习的好习惯,重点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自主识字。
1)多媒体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哪个字不认识,就在书上的生字表里面画出来,拼一拼,或请教旁边的'同学。
2)齐读生字词,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领读。
3)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帮学生总结出几项好的方法。比如偏旁归类法,形声字识字法
4)在小组内把刚才画出来的认识困难的字进行交流,记忆。并宣布下面要进行识字游戏的比赛,促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识字活动中。
5)把生字从词里面抽出来,再进行认读。用游戏摘蘑菇。
6)用组词。
3、再读课文,说说自己有什么进步。快速标出自然段。
三、再读,理解课文,感受家园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美。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这个小朋友都夸了他家乡的什么?用笔画出关键词来。(学习做简单的阅读笔记)交流。
2、果树林有多美啊?读一读。看屏幕上放大的插图。(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感受景色的美。)新房子呢?河水是什么样的?新修的公路又是什么样的?看屏幕上放大的插图。
3、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先自己试一试。(给学生自己体会,提高、练习的机会)
老师再说:你们来读,让老师闭上眼享受一下家园有多美听你们读得这么好,我都想跟你们比赛了,咱们换个位置,我来读,你们想象。
4、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大屏幕出示填空:
粉红的()雪白的()清澈的()
弯曲的()漂亮的()奇妙的()
四、自由练习朗读,可以找人比赛。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背下来。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五、复习巩固生字。快速认读字、词。
六、作业:
1、咱们的家乡什么多。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夸一夸家乡的变化。
2、把课文朗诵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帮助考察生字的记忆情况。如果都会了,就奖给自己一个星星。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开火车轮读、指名读(主要针对那些学习稍困难的学生)
二、拿出自己搜集的图片或其它资料,先分小组在各派代表发言,说说家乡的特点和变化,课后把资料贴到展示台上,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办成手抄报的形式。
三、指导书写生字。
1、比较分析那些的字的字形、笔画、笔顺。
2、观察每个字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范写,边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字。
四、作业:
1、练写生字。
2、整理识字卡,把イミ提手旁的字归类,看看自己能人多少个。
教学目标:
1.会认八个字,认识并书写,横,掌握笔顺规则从左到右,会写汉字一。
2.巩固常用量词和数词的搭配。
3.背诵《小山村》。
4.学习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渗透识字。
5.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一起把昨天学的《数字歌》作为见面礼,送给客人们,好吗?(生齐背《数字歌》)
2.多么动听的歌谣呀,你们看,连丁丁、冬冬都不由自主的吸引来了。我们跟他们打打招呼吧!
3.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大家庭里来了很多的客人,冬冬: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刚才背的歌谣真好听,今天,我和丁丁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古诗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好吗?这首古诗的名字叫《山村》。(师板书课题)谁记住了诗的题目?
二、熟读,背诵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邵雍,杨老师很喜欢这首诗,想读给大家听,可以吗?(师范读,生指课文听)
2.老师读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忍不住也小声的跟着读起来,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要求:自己小声的用手指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悄悄的请教同学或老师。
3.同桌互相练习指读,小组比赛指读。
4.师分男女生比赛读,请后面的客人当裁判。
5.出示远景图。小朋友们,我们再前行二三里就到了诗中描写的小山村,让我们踏着诗歌到小山村里去看一看吧。(生看图朗诵)
6.你看到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画笔把小山村的美景图画完。(生补充图)
7.和着优美的音乐,一副美丽的山村图即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在这美丽的画卷中,一起美美的背诵这首诗。(生背诵、多种形式抽背)
三、识字、写字
1.小朋友们背的真好,连我们的字娃娃都坐不住了,你们看,他们跳到了黑板上,你还认识他们吗?(抽生当小老师教读)
2.巩固识字。(老师指读、开火车读、游戏:摘苹果)
认读词语二三里、四五家、六七座、十枝花
3.游戏:找家
生字娃娃玩累了,,他们该排队回家了,可是他们忘了自己的位置,哎呀,这可怎么办?你么谁来帮帮他们呢?(师出示空生字的诗歌)
齐读检查。
4.写字。
认识新笔画横,书空并掌握笔顺规则:从左到右。
生观察田字格的范写,师指导书写。
生自己连写一
教材分析:
《山村》是一首有趣的数字诗,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古诗。它意境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安排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字,体会数字的妙用,学习“─、│”两个基本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能正确书写“一、二、三、十”。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古诗。
2、用听读识字及猜字的方法认字7个。
3、认识、会写笔画横、竖,知道字的笔顺:先横后竖、先上后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会写“一、二、三、十”四个字。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与人合作、互帮互学的品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书、本、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图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投影片)(投影片同书上插图)小朋友们,这幅图画美吗?你觉得什么地方美?(生:图上的花美。远处的山美。山上的小亭子很美。山下的很多小房子很漂亮。……)
2、大家说的真好!在宋朝的时候,有个名叫邵雍的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写了一首诗,题目是“山村”。(板书课题:山村)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一遍这首诗。(范读)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读?(请举手的学生模仿着跟着读)下面全班一起读一遍,不会的小朋友认真听别人是怎样读的。
2、通过你的听和读,你认识了哪几个字,到投影前指着字带大家读。
3、请小朋友们把这首诗读给你的同桌听,如果有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都读的好,就互相奖励一个小星星。
4、谁觉得自己读的好,想读给大家听?(指名2—3人读)谁来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生:我觉得他们读的挺有诗意的。我觉得他们读的声音很宏亮。……)
谁会背这首古诗?(自己背,同桌互相背。请一个同学背。)你怎么背的这么好,有什么好方法吗?(生:我按照十个数字的顺序背。)
5、在大家背诗的时候,淘气的生字娃娃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卡)二六七八九十花(学生抢着读)
6、(做照镜子的游戏)老师说生字,小朋友们举生字卡片,互相看看对不对。(鼓励学生)
三、小组合作,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表:一二三十)这四个字是我们应该会写的,要想写好这几个字,先要学习两个笔画:“─、│”。谁知道这两个笔画怎样写?(生:“─”从左边向右边写。“│”从上往下写。)(课件演示笔画写的过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学生练习写)
反馈,把学生写的拿到投影上,评一评谁写的好,说说怎么好?(生:写的工整。干净。……)
再写一个,同桌互相看看,写的好奖励一个小星星。
2、出示:“二”。同桌互相说说“二”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先写第一个短一点的`横,再写第二个长一点的横,先上后下)(课件演示写的过程)
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生:第一横在上半格的中间,第二横在下半格的中间)老师范写,学生练习写。评议。
3、出示:“十”。同桌互相说说“十”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先横后竖)观察横、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横写在横中线,竖写在竖中线上)
学生自己练习写,反馈,评议。
四、小结,学生谈感受。
(生:老师,我特别喜欢这首诗,想伴随着音乐读一遍。)全班配乐朗读。
附:板书设计
山
村
─
│
一
二
三
十
[评析:这是一堂古诗课。这首诗中包含了“一”至“十”10个数字。认识汉字,写汉字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正确书写笔画、学习笔顺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以图引入,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采用老师范读,学生试着读,全班读,同桌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不断地认字,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字,背会了课文。紧接着用游戏的方式巩固识字。横、竖两笔画是最基本的笔画,是写字的基础。教学时,发动学生开动脑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写,自己评议。既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老师又进行合理适当的指导。整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自悟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教材分析:
《山村》是一首有趣的数字诗,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古诗。它意境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布置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字,体会数字的妙用,学习“─、│”两个基本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能正确书写“一、二、三、十”。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古诗。
2、用听读识字和猜字的方法认字7个。
3、认识、会写笔画横、竖,知道字的笔顺:先横后竖、先上后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会写“一、二、三、十”四个字。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与人合作、互帮互学的品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书、本、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图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投影片)(投影片同书上插图)小朋友们,这幅图画美吗?你觉得什么地方美?(生:图上的花美。远处的山美。山上的小亭子很美。山下的很多小房子很漂亮。……)
2、大家说的真好!在宋朝的时候,有个名叫邵雍的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写了一首诗,题目是“山村”。(板书课题:山村)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一遍这首诗。(范读)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读?(请举手的学生模仿着跟着读)下面全班一起读一遍,不会的小朋友认真听他人是怎样读的。
2、通过你的听和读,你认识了哪几个字,到投影前指着字带大家读。
3、请小朋友们把这首诗读给你的同桌听,假如有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都读的好,就互相奖励一个小星星。
4、谁觉得自身读的好,想读给大家听?(指名2—3人读)谁来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生:我觉得他们读的挺有诗意的。我觉得他们读的声音很宏亮。……)
谁会背这首古诗?(自身背,同桌互相背。请一个同学背。)你怎么背的这么好,有什么好方法吗?(生:我依照十个数字的顺序背。)
5、在大家背诗的.时候,淘气的生字娃娃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卡)二六七八九十花(学生抢着读)
6、(做照镜子的游戏)老师说生字,小朋友们举生字卡片,互相看看对不对。(鼓励学生)
三、小组合作,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表:一二三十)这四个字是我们应该会写的,要想写好这几个字,先要学习两个笔画:“─、│”。谁知道这两个笔画怎样写?(生:“─”从左边向右边写。“│”从上往下写。)(课件演示笔画写的过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学生练习写)
反馈,把学生写的拿到投影上,评一评谁写的好,说说怎么好?(生:写的工整。干净。……)
再写一个,同桌互相看看,写的好奖励一个小星星。
2、出示:“二”。同桌互相说说“二”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先写第一个短一点的横,再写第二个长一点的横,先上后下)(课件演示写的过程)
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生:第一横在上半格的中间,第二横在下半格的中间)老师范写,学生练习写。评议。
3、出示:“十”。同桌互相说说“十”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先横后竖)观察横、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横写在横中线,竖写在竖中线上)
学生自身练习写,反馈,评议。
四、小结,学生谈感受。
(生:老师,我特别喜欢这首诗,想随同着音乐读一遍。)全班配乐朗读。
和:板书设计
山 村
─ │ 一 二 三 十
[研讨:这是一堂古诗课。这首诗中包括了“一”至“十”10个数字。认识汉字,写汉字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正确书写笔画、学习笔顺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以图引入,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采用老师范读,学生试着读,全班读,同桌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不时地认字,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字,背会了课文。紧接着用游戏的方式巩固识字。
横、竖两笔画是最基本的笔画,是写字的基础。教学时,发动学生开动脑筋,让学生自身观察,自身写,自身评议。既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老师又进行合理适当的指导。整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自悟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刚刚结束了拼音教学进入识字的教学却不知道该教些什么。几节课下来只讲了一篇课文。由于一年级学生不会预习,在此领着学位生进行预习也需要花费一些时间。看似很简单的认识几个生字,会写几个生字。可是讲起来还真不是那么的轻松,学生学得也不是很愉快。刚刚学写字的学生对于汉字的`书写指导需要非大量的时间。本节课写字指导就用了两节多课,却仅仅写了一、二、三、十这四个简单的汉字。因为我发现学生写字占不好虚宫格。这是我发现更多原因是他们不了解虚宫格。所以字写得很难看。这样觉得教学节奏太慢了,一时有点不知所措了。经过思考针对教学节奏慢我反思如下:
首先,预习工作让学生回家去做,可是由于学生对预习的方法不熟悉,暂时利用早自习的时间领着学生预习熟悉几次,便作为回家的作业布置。
其次,要想加快教学节奏,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进行精讲。充分利用已有的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敏捷性,规定学生在几分钟内完成什么内容。
最后,要认真备课,只有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所以在备课上还要多花些心思去钻研。如何能让学生学得快,又学得扎实,是今后我在教学路上需要探索和努力地方向。
《山村的早晨》一课是一首诗歌,描绘了山村早晨的美丽和宁静。学习课文,要求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充满生机,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要掌握的学习方法是,文章是怎样从几个方面把一层意思写具体的。
在教学《山村的'早晨》时,开课引入古诗《山村》,让学生初步感知山村的质朴和宁静。本文通过写自然景色和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山村的宁静和祥和,教学时则围绕自然景色包括哪些,人们的活动包括哪些这两个问题展开。通过这样肢解式的分析课文,虽然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有利于背诵记忆,但是,却没有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学生无法更多感悟“美”,自然也无法勾起他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无法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另外在教学中,由于我操之过急,担心时间不够,没有耐心去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一堂课下来,学习的效率就大打折扣。这一点上,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准确把握教材,找准每一课时的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一个问题,不能贪心,对教材要有所取舍。
这次在校开放周执教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孩子们与我配合得十分默契,上完课后,我很快乐。在这节课中,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一、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在这节课上,我注重教给 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片断回顾一:(在第一课时结束后,我教学生动手自制书签,并引导学生把本课的好词好句摘抄在自制的书签上。)课前三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与同桌同学交流、欣赏各自的书签,并把书签上的好词好句读给同桌听。教师巡视点评,再把做得好的书签全班交流点评。孩子们的书签各式各样,有苹果形、葫芦形、桃形……工整的字迹再配上五颜六色的点缀图案,真的会让你赞叹不已。 :“孩子们,你们制作的书签很有创意。希望你们今后能继续多读书,读好书,读了好书要摘抄好词好句。和好词好句交上了朋友,你们今后写文章一定会很棒!”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长期积累。从二年级开始以书签的方式,培养学生摘抄的兴趣,通过激励评价让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片断回顾二:当让学生复习生字时,教师过渡语:“学了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才不会忘记。现在我们一起来给生字朋友打招呼,把它们请出来吧。”在不经意中让学生养成复习的好习惯。
片断回顾三: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默读吗?”生:“默读就是在心里面读。”师:“说得多好啊,默读要用心去读,现在请大家不出声地用眼睛一行一行地看,用心把课文默读一遍。”孩子静静地读书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默读后, :“默读是一项需要从小练习的本领,练会了默读的本领,对你们今后的学习帮助可大了。”在二年级开始渗透默读方法的指导,是有长远意义的。
片断回顾四:一生绘声绘色地读完小柳树说的话,教师追问:“聂逸哲,你为什么把总是 这个词读得那么重。”生:“我也不知道。”师:“同学们,聂逸哲读得好吗?”生:“好。”师:“像聂逸哲这样读得很好,但又说不出为什么这么读,这叫语感。语感好的同学读什么课文都读得好。语感一定要靠多读才能练出来,希望大家也能像聂逸哲这样多读、多练,还要争取机会表现自己。”是的,语文有时候真的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片断回顾五: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字卡上的.字是教师自己写的,字迹工整、秀气)师:“同学们老师写的字漂亮吗?”生:“漂亮。”师:“好字都是练出来的,板书‘练 字,你们想知道练好字的秘诀吗?”师出示写字要求:仔细看、认真描、用心写、细心比。让学生读一读后引导学生观察生字。把写字要求变为传授秘诀,孩子乐意接受。
二、注重细节、扎实训练。
1、在板书课题时, “小柳树”用绿粉笔,原本打算小枣树用红色粉笔板书,但却发现黑板上的四线格是红色,用红粉笔板书学生反而看不清了,于是我马上用白色粉笔板书“枣”字,并要求学生与我一起书空,写到第三笔时,很多孩子:三笔横折钩。教师当即纠正,并引导孩子边念边书空“三笔横折”,书空三遍,以强化记忆。
2.本课中有一个多音字“结”,学生很容易读成jié,在让学生看图说话时,教师就给学生正音,板书“结”时,标上拼音,并让多读几遍,强化记忆字音。
3.指导学生观察四个上下结构的生字时,教师用给生字盖房子的形式,“怎、思、穿、弯”,提醒学生注意把不同的方块字形写好。当学生练习写时,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学生把心字底的最后一笔点写到心的下面。教师马上让学生停笔边范写边提醒大家:“心字底的三个点在一条线,它们三个小伙伴很团结,是不会扔下其中一个朋友的,你们快点把最后一笔点救回来吧。”
三、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进行人文感悟。
片断回顾:(一)走进文本,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语言。
师出示小枣树说的话:“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你一到春天……那有多好啊!”先让学生齐读,师评价:“同学们读书很细心,懂得看标点符号读书,最后一个‘! 的语气,大家读得真好!”接着让学生把“虽然”与“可是”用横线画出来,再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而后又男女生交换读。
(二)师生对话,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语言。
师:“同学们,老师个子不高,我常常为此感到烦恼,你们能不能像小枣树一样,用‘虽然……可是…… 对我说两句话,鼓励鼓励我。”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并通过课文让小朋友们明白一个道理,具有很强的育人意义。但在学习中小朋友们对小柳树是非常熟悉的,而小枣树小朋友们却不太了解,但在学习中并没有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困难。我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对比中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之处,初步感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有许多的遗憾,但也有不少的收获,当2然这里的收获有来自学生的成长,也有来自老师们指导与自己的反思与感悟。
教学片段
(一)、导入
1、出示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图片。
小明家院子里有棵小柳树和一棵小枣树(出示课题),它们两个是邻居,也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突然有一天,它们说起话来啦!想听听它们说了些什么吗?那说竖起你的小耳朵。
这样的导入深深地吸引住了小朋友们的注意,而且与课文内容的童话色彩相符合,起到了很好的导入效果。
(二)、学习课文
1、范读课文。思考小柳树和小枣树说了些什么?
生A:春天小柳树很骄傲,秋天小枣树结了许多枣子。
生B:比谁漂亮这。……
2、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看看它们到底谁漂亮?
生A:小枣树漂亮,因为它结枣子。
生B:小柳树漂亮,到了夏天可以乘凉,一到春天就长叶子。
生C:一样漂亮。……
3、再读课文,找找他们各自漂亮在什么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找出句子读读说说,体会感情,指导朗读。并在黑板上板画生长过程和板书。
生A:小柳树先长叶子,小枣树还是弯弯曲曲的。
生B:又细又长。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生读句子)那小枣树呢?
生B:才长出小小的叶子。
生C:小柳树春天长叶子,小枣树秋天结枣子。
师:那小枣树结枣子时,小柳树怎么样呢?(生读第5、6段)
你还发现他们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生D:小柳树在赞美自己。
师:为什么这么认为?(生读第三段中的句子)理解“浅绿色的衣服”。
还有哪些地方小柳树觉得自己了不起的'?(指名找句子读一读,感情朗读)
4、我们找到了那么多它们的不同之处,现在你觉得谁最美?
那让我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之情,一起把课文读读吧?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小朋友们阅读理解能力是不错,手别有一些小朋友能力比较全面概括地回答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为了让学生多读课文,而硬塞了一个再读课文,其实我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说:“他们真的一样漂亮吗?请说说你的理由,如果不同意的也说说你们的理由。”这样小朋友们就能自觉地去读课文,不会让人感到生硬,小朋友们积极性主动性也就发挥出来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为了体现学生的民主,而放弃了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使得课堂不那么井有条,也使有些点上的训练把握得不够到位,如小柳树和小枣树对话的感情朗读。
(三)、识字教学
1、小朋友们的课文读得不错,不知道小朋友们在读课文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呢?
2、来小朋友们都已经与它们交上朋友啦,那同桌互相说说你们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3、出现出示一家人在枣树下吃枣子图,枣子上带有生字。
你们看,小明一家在院子里打枣子,吃枣子,多高兴啊!我们也一起来打打枣子吧!
认读生字
读了课文之后小朋友们都沉浸在课文中,对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打枣子吃枣子充满羡慕之情。这时候我让小朋友们来摘枣子,即迎合了小朋友们情感又完成了学习任务,小朋友们积极性极高。在教学中由于时间没有按排好,使得这一环节比较仓促,学生涉及的面不是很广,而且这一环节中出现真的大红枣作为奖励,学生的体验会更真切,兴趣会更高。
自从学校推出“和乐课堂”五趣课道教学模式以来,我们一年级语文组也在不断的尝试创新,无论是平时的随堂课,还是老师们申报的精备课,我们都是先积极的研讨教学环节,教学流程中的每一“趣”,我们都希望能有所收获!近段时间,我们的实小家事上也连载了几篇关于“探究生趣”环节如何做的文章,我也都认真的学习了,那么综合近段所学,需要展示自我的时候到来了!昨天,我校第二届“荧光杯”试图协作赛课活动已经拉开了帷幕,而我就是其中的“第一炮”,说实话,这两天,我反复试讲了《小伙伴》一课,每一次都让我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学习习惯,不同的学生特点,相同的老师,相同的教学设计,相同的多媒体课件,孩子们带给我的感受却是那不一样的.!当然在讲完师徒协作课后,我的心情真是五味杂陈!
在一次次的试讲,在一遍遍的修改教学设计流程后,这节课我没有出现大的错误,能够顺利的讲下来!毕竟,我进入小学语文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这一次的“随文识字”也不来例外,它是对我自己的一次挑战,我希望自己能够越战越勇!那么这节课我并没有严格按照“和乐课堂的教学模式”,而是随着课文的顺序让孩子逐渐的认识生字,这个过程中先让孩子读课文自主识字,再把课文种的生字搬到字卡上,让孩子单独去认,去理解。这是前四段的教授方法,到了最后三段,我就让孩子自己来认识,通过同桌互相交流,使孩子能记住识字方法,通过组词理解词义,最后通过我变的一首富有生趣的小儿歌和令孩子兴奋的“开火车”小游戏,来巩固孩子们的识字情况,孩子们的识字效果还是可以的!
只是这节课我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的小朋友,那我上课的语速过快,在指导朗读的时候也没能及时的给予评价,给孩子指明正确的朗读方法,以致使我班孩子的朗读速度也较快,但是没有感情!我的课堂评价语言也不够富有童趣,不能充分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另外,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课堂上的废话较多,生怕孩子记不住,就一遍遍的说,导致有些“填鸭式”。那么,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会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年级语文老师,我的学生是孩子,我的语言要有童趣,要言简意赅,要及时评价学生的读和说,使自己的课堂真正的活起来!
在大海的一个角落里住着一群小鱼,大家都是红色的,只有一条是黑色的。有一天,一只凶猛的金枪鱼吃掉了所有的小红鱼,只有小黑鱼逃走了。他孤身一人在海里游荡,遇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生命,又高兴起来。小黑鱼又遇到的一群躲在礁石后的小红鱼,为了生存,不再躲避,他想了个好办法,教他们游成大鱼的样子,而自己来当眼睛!就这样,他们在清凉的早晨游,在明媚的中午游,把大鱼都吓跑了。
这篇《小黑鱼》是小学语文第4册第3篇课文,来源于美国作家李奥尼的连环画。文章旨在鼓励小朋友们不能因为害怕就不走出世界,只要懂得运用智慧,不但能保护自己和朋友,也能开怀的享受这世界的美好的。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在基本完成字词教学的同时,我利用多媒体资源,围绕文中关键词句,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的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如:“大海里到处是各种各样的生命,小黑鱼游啊游,碰见一个又一个奇迹,于是,他又高兴起来了。”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不仅让小黑鱼战胜了恐惧和孤独,也让小读者们大开眼界。“那彩色果冻似的水母和走起路来怪手似的大龙虾。”形象生动的比喻句不仅让大家学会了表词达意,还对海洋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夸张的海洋生物图片,让学生运用比喻句的形式来描述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对照图片,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这样的语句:海洋深处生长着森林似的海草;那一簇簇绿悠悠的海草长在糖果般的礁石上;……词句之精彩,始料不及。
当课文学到“一个可怕的日子,从海底里突然冲出一条又快、又凶、又饿的金枪鱼,他一口就把所有的`小红鱼都吞到肚子里,只有小黑鱼逃走了。”的时候,我请小朋友把眼睛闭起来体会,感受一下:如果你是小黑鱼,你所有的好朋友都被凶恶金枪鱼吃掉了,现在只剩下你一个人了,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么做呢?让学生通过体验小黑鱼的心情,引导他们说出害怕、孤独、恐慌、伤心的感觉。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又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小黑鱼会怎么做。有的说:“小黑鱼很伤心。”有的说:“小黑鱼很孤单。”……小黑鱼是否如同学们所说的一直那样呢,我让大家再读课文,划找句子,引导进一步体验小黑鱼的……,水到渠成。
当课文学到“小黑鱼要躲在海藻和岩石里影子里的小红鱼和他一起玩,到处看看,并告诉她们不能老躲在那儿一定要想想办法。”的时候,我又依托课文,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桌交流:小红鱼们听了小黑鱼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并让他们进行小练笔,有一位小朋友写得很精彩:小红鱼们听了小黑鱼的话,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万一大鱼识破了怎么办?”有的说:“不试试怎么知道呢?”还有的说:“那我们就用小黑鱼的方法把大鱼赶走吧!”于是,成群结队的小红鱼迅速地游在一起,变成了一条海里最大的鱼。小黑鱼游在它们中间,当作眼睛。大鱼看到这条巨大的红鱼,都吓得逃走了。小红鱼激动地说:“小黑鱼真聪明!以后我们再也不怕大鱼了!”
这样的语言想象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要求,一举多得。
想象力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想象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学习语文有一定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预见性也有一定的意义。低年级的孩子天真幼稚,脑子里充满了幻想。在教学中,能恰当利用插图,运用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就能让学生在想象的王国里学到知识、增添乐趣。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就是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想象的方法,以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来充实教学内容,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
想象力就好像是船上的风帆,教师的责任就是鼓起学生想象的风帆,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Copyright © 2009-2023 GDZ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1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