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周围有什么小学品德教案一等奖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教案

学校周围有什么小学品德教案一等奖

2023-09-12 18:44:12

  学校周围有什么小学品德教案一等奖

学校周围有什么小学品德教案一等奖

1、学校周围有什么小学品德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丰富对学校周围地区的认识。

  2、通过整理各种调查结果,锻炼和提高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

  3、体验合作的力量和乐趣

  教学准备

  1、拟定汇报的步骤,并告知各个小组的汇报员。

  2、提醒各个小组的汇报员按照汇报的`步骤,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3、为学生画草图准备一些纸张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书中44页的日记;谈谈几天来分工合作,进行调查,有些什么感想;交流调查的结果。

  2、小组发表。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调查所得。汇报工作由汇报员完成,小组其他成员可作补充。

  3、整理调查记录。教师肯定各小组的调查,再次强调调查结果对完成学校地图的重要性。请学生看书45~46页,学习怎样整理自己的记录。还可查过女士绘出草图。

  4、教师小节。

  5、布置作业:完成书47页的“我们的记录”,请家长看“我们的记录”,并向家长介绍自己小组的调查结果。

2、学校周围有什么小学品德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制作地图的兴趣,并进一步达到了解学校、认识学校、热爱学校的目的。

  2、通过学习制作学校的平面图,应使学生不仅学会实地辨别方向,而且能够依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将学校的设施正确地画在地图上。

  教学准备

  几个指南针、与学生人数相同的白纸、

  教学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体验活动,学会了实地辨别方向,今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学校画一张地图——学校平面图。但是怎样画呢?”

  2、学生阅读书中书中提示的画图的四个步骤

  3、初步理解画学校平面图的'四个步骤。

  A定方向

  B选中心

  C按方向画内容

  D填色

  4、校园实地观察确认。带好纸、笔和指南针。先确立方向,再选定中心。

  5、讨论:教师提问:“学校的北面都有哪些设施?应该把它们画在纸的什么地方?”由此确定其他方向的位置。

  6、在学生绘制平面图时,教师要适当进行指导。

  7、全班交流、欣赏彼此的作品。

3、学校周围有什么小学品德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里除教师以外其他的工作人员,以及他们的具体工作。

  2、

  4、学习调查访问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学校里除教师以外其他的工作人员,以及他们的具体工作。

  2、懂得这些人的工作同样是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不可缺少的。

  教学难点:

  懂得这些人的工作同样是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不可缺少的。

  萌发对于他们劳动的.感激和尊敬。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次课结束时,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今天的任务,各个小组还做了准备。现在,请各个小组说一下,你们准备调查访问什么人,准备问些什么问题,联系的情况怎么样。

  各个小组汇报。

  2、调查访问。

  各个小组按照事先拟订的计划进行调查访问。

  3、全班展示。

  各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调查访问所得。

  4、教师总结。

  肯定学生的成绩,感谢学校里工作的人们,并且帮助学生总结调查活动的收获。

4、学校周围有什么小学品德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透过一所普通的日本小学校,了解日本的社会概况、日本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2.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78~79页。

  教学准备

  1.有关日本社会发展、民俗、民情的图片和资料。

  2.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知道,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生活的人们由于环境的差异,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生产、生活各自都有什么特点那?从这节课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到世界各地去看一看。下面。我们就先到领国日本去看一看。”

  2.识图练习。从地球仪、世界政区图或两半球图上找到日本的位置,查找从我国到日本的路线。

  3.阅读与思考。阅读教科书第36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第36~37页的图片。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思考:(1)为什么中日小朋友语言不通,却可以在一起交流书法、切磋棋艺,可以用笔写写画画地交谈呢?(2)日本小朋友的学校生活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

  4.阅读与交流。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37页上方的文字资料。引导他们思考:“你能详细介绍教科书呈现的资料中提到的内容吗?”

  师生共同交流。学生根据探究的成果介绍教科书呈现的资料中所涉及的日本的概况、经济发展,和服、插花、茶道、柔道等富有特色的`文化传统以及传统饮食,由教师进行补充或讲述。

  5.教师总结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日本社会的发展、民俗、民情的图片和资料。

  2.准备好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认识到日本传统文化中有很多都是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例如:日本文字、和服、茶道等,帮助学生理解这种联系。

  家庭作业

  预习与探究有关西亚、北非阿拉伯地区的社会状况。

  评价建议

  就学生对日本的了解程度给予评价。

5、学校周围有什么小学品德教案一等奖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本单元从学生日常生活的家庭、学校、社区三个生活场景切入,以儿童所熟悉的生活为教学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理解中,学会做人和做事。

  2、知识体系:第一单元安排了三个主题主题一,我爱我家;主题二,我的学校;主题三,我生活的社区。本单元的主题思想是:(1)、体会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2)、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感受校园的文化和历史,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3)、了解都市型社区和乡村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体验社区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公用设施,尊敬社区中为人们服务的人;(4)、学习通过多种方法搜集资料和对资料进行简单整理的方法;(5)、学习多角度、多侧面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

  3、教材地位与逻辑联系:承上启下;从前一课体会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到本课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感受校园的文化和历史,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到后一课了解都市型社区和乡村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体验社区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公用设施,尊敬社区中为人们服务的人,逐步体现本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理解中,学会做人和做事。

  4、核心功能与价值:对三年级的儿童来说,学校是他们重要的生活空间。学校应该是一个充满温情,具有文化氛围,学生喜欢在这里生活,能够体验到爱和尊严的地方,而不应该让他们觉得只是受教育、受约束的地方。因此,让学生了解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学校的环境,学校的文化氛围、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绩,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感受,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好的思想品德,也还有不足之处。这就使得他们多数人对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充满兴趣和期待。

  2、学生前面学过《我爱我的家》,学会了感受家的'温暖,学会了体会爱和感恩,为学习本课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创设了条件。

  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校园特色角等,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绩,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产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

  2、教学难点:从校园文化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产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6、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介绍我们的学校》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是三年级品社<介绍我们的学校>一课。简单地回顾本节课教学的得与失。

  一/教学环节设计还算新颖完整,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整个教学,没有遗漏之处。但经过教研员指导,如果能设计出教学中所需要的台湾同学的来信,展示给同学们看的话,就更生动了。其次,导入的语言有些急切,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

  二/在学生收集资料的方面,同学们准备的都很精心,设计也很有新意。

  三/在学生展示<学校的布局>时,可以让学生们把自己班级的位置也准确的画出来,并且引导学生说出全校各班级的位置,这样使我们的学校介绍起来,更加贴近学生的表达,也使学校的介绍细致。

  四/在介绍<学校的机构>时,可以多介绍老师的一些活动,因为学校不仅有学生的活动,同时,也是老师活动场所,介绍学校离不开介绍老师,这样会使学校的活动更加丰满一些。

  五/最后小组汇报的是<校园心语>,最好设计出自己班级活动内容,使学生的汇报会更加亲切自然,有很多的自己心声能说出来。

  六/在讲解图片的时候,最好要引导学生能够说出照片背后的故事,实际的感受,这样不但使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同时,让同学们通过对学校的介绍,更加了解了自己以前不知道的故事。

7、小学品德教学反思

  导入新课,应该简洁明快,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这课的需要。教师要发挥创造性,使开头新颖、别致、巧妙。

  列举几种常用的开头形式予以说明:

  1、问题引入:

  根据教学内容的设问让学生回答,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小品表演:

  把教材内容编成小品,以形象的表演导入新课。

  3、情境渲染:

  通过播放录音、电影、录像片断、放映幻灯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

  4、启发谈话:

  把握教学要求,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用情真意切的语言,亲切自然地导入新课。

  5、设置悬念:

  教师先把课文中的故事或事例的矛盾冲突揭示出来,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6、游艺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游戏、竞赛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艺活动导入新课,给学生创设“以情激情”、“实物、图片演示”、崐“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对比分析”、“故事引题”等导入新课的方法。总之,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环节没有固定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精心设计。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8、小学品德教学反思

  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在开学初的第一节思品上进行了班委干部改选。我选择了真真正正地进行一次学生自己选举班委会的活动,教师只对选举程序做说明和解释,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懂得自己应有的权利,并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本册教学的主题是“家乡”,在上课之前我事先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我们渠县的文化、风土人情,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学生通过查资料、问父母、问同学等途径认识了解我们的家乡——渠县。在课堂上同学们能滔滔不绝的讲解宕渠文化、渠县黄花,有的同学还讲到汉阙遗址。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9、小学品德教学反思

  本人一直在思考,在功名之外,在兴衰之外,应该有一种东西是比较更长远和更重要的,应该有一种东西是我们可以相信并且希望它永远不会消失的。

  听到一首美国的民歌《老黑奴》,那种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对人生的豁达,由此联想到了西方文化的感恩节,想到了我们从古以来,历史文化长河中永不消失的感情——感恩。

  回过头想想,过去我一直口口声声说要追求幸福。因为体会不到幸福的真正含义,却开始不停地抱怨,埋怨父母长辈,感叹世事情感。其实幸福就在我身边停留了二十几年,我却浑然不去发觉,不去体会,当我忙着学习、工作,谈恋爱……却忽略了去找回自己感恩的心。由此我也看到了现在的孩子,养尊处优,缺乏责任感,只会索取,却不懂得回报和付出。这是谁的责任呢?是孩子们?不,他们是花圃中的花朵,需要园丁精心浇灌才会健康成长。是我们这些父母太忙了,没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最珍贵的——感恩。也许有人会说:“孩子们现在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是的,他们太忙了,忙着上学,忙着参加各种竞赛,忙着各种培训班……却挤不出时间来感恩。有一次我问我班的孩子们:“你们为家长做过一天家务吗?你们为长辈洗过一次脚吗?家长生病时,你们照顾过他们吗?”回答却是鸦雀无声。

  亲爱的孩子们和你们的爸爸妈妈,泡一杯茶,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孟郊的诗《游子吟》,一个游子在他乡对母亲的关爱思念之情会让人涌起无限的柔情。即使他是漂泊的,他也是幸福的,因为他有一颗感恩的心。抽一个傍晚,读一读陈密的《陈情表》,那种在功名之外,对亲情的至爱让我们潸然泪下。也朗诵一下现代诗人西西的《绿洲》吧,那种对恶劣自然环境的超然态度以及感恩,让人感动。

  如果一个人怀着感恩的心来生活,那简直是一种诗意的栖居。孩子们,让我们学会“感恩”吧。感恩父母长辈,感恩良师益友,感恩年年岁岁,感恩春华秋实……你会发觉,我们的生活是如此富有,如此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