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一等奖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教案

最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一等奖

2023-08-31 16:44:17

  最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一等奖

最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一等奖

1、最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一等奖

  师:那么,我们也会将颜色差别大的色彩称之为“对比色”。

  板书:对比色。

  师:对比色之间差别大,和谐色比较接近相似。如果分别用对比色与和谐色来装饰画面,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和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揭示课题“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二、体验对比与和谐

  屏幕:用色彩填充同一棵树。

  师:同学们看,一棵奇妙的树上长满了各式各样的花朵,还有蝴蝶,还有大大小小的爱心。只可惜,这棵树缺少了什么呢?

  生:颜色。

  1.体验对比与和谐的感受。

  师:对,颜色。老师也挑选了两组颜色,看,这一组是属于什么颜色?这一组又是什么颜色呢?(师生交流)

  师生讨论:装饰后的大树画面分别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屏幕:赏析不同色彩画面的效果。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再来看两组画面,是否如此呢?

  屏幕:小结对比色与和谐色效果。

  师:由此可见,对比色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回答。

  师:由此可见,和谐色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回答。

  2.音乐过渡欣赏对比色与和谐色。

  师:(“摇篮曲”)自然中那些柔美和谐的色彩,有时就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抚慰着我们的心灵,让世界似乎都变的静静的

  轻轻的;(“加勒比海盗”主题曲)有时候又像是一首激昂奔放的乐章,让人心潮澎湃,强烈的色彩对比,就好像鲜明的乐曲节奏,令世界也如此明快有力。

  3.讨论生活中的对比色或和谐色。

  师:对比色与和谐色的巧妙运用,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世界,而且还能给人的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那么在什么场合运用什么色彩,就是一件非常有讲究的问题了。我来考考大家,以下的场所,你觉得应该用什么颜色呢?

  屏幕:医院、游乐场、图书馆、幼儿园。

  生:自主回答。

  4.(屏幕)生活中的色彩。

  师:这些颜色不仅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而且还可以装扮我们的生活。

  屏幕:公共标志、色盲图、图表等。

  师:除此之外,对比色与和谐色还在哪些地方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色彩搭配原理

  师:对比色与和谐色的运用真是无处不在,甚至一个小小的纸盒都运用上了和谐色的包装纹样。

  可设计师还想在颜色上做点小小的改变,让画面的色彩再多点对比,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小组讨论。

  屏幕:小红块——大红块——粉红块。

  师生讨论:影响色彩对比和谐的除了色彩差别大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呢?

  生小组讨论。

  板书:颜色位置、颜色面积、颜色纯度。

  四、体验颜色搭配

  1.互动操作练习。

  师:合理用好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的'关系真的非常重要,服装中的色彩搭配在我们社会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你能帮助这位小朋友设计一下他的服装颜色的搭配吗?

  2.巧妙运用色彩对比的案例。

  师:《辛德勒的名单》第66届(19xx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这部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那个恐怖的年代,世界令人感到末日般的恐怖、黑暗和绝望,而红衣女孩是整部片子中唯一有颜色的人,给人较强烈的关注和印象,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希望。但这件醒目的红衣出现在尸山之中时,则给观众心里带来无比痛苦的感受。导演通过这件红衣色彩的对比,使人们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警醒世人铭记历史,维护和平。

  师:可见一个小小的色彩对比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思考,也为电影增添了寓意。掌握好对比与和谐的规律,巧妙地加以运用,可以增加画面的感染力,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接下来,我们也来尝试做一个小小的色彩练习。

2、最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一等奖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把名人名作用水墨画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像画出来。

  (2)操作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自己的想像力,参照艺术家的原作,用水墨画进行表现。

  (3)情感目标:借助于名画的形式画出对生活用品的回忆和感受。

  2、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用水墨工具临摹改编名画。

  教学难点:运用毛笔的中锋、侧锋以及水墨的浓淡表现画面。

  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课前准备:水墨画工具;名画投影片;补充的名画;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外著名画家和他们的作品。

  (2)欣赏:

  方案一: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中外名画,引导学生欣赏。

  提问:在欣赏时思考画面的主题内容和构图。

  方案二:欣赏课本上高更的画《高更你早》。思考画面上的主题内容。

  (3)讨论:

  师:什么是变体画?

  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全班交流。

  (4)作品评析:

  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与高更原作进行分析比较(主体物,构图的表现方式)。

  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变体画。

  (5)尝试练习:

  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请学生代表上黑板试画,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试画。

  (6)创作水墨变体画:教师示范水墨变体画。

  水墨画的技法要求:

  A、用毛笔的中锋勾画主要的形状。

  B、用毛笔的侧锋做大面积的渲染。

  C、墨色的运用:焦、重、浓、淡、清。

  (7)学生作业练习:

  A、选择《高更你早》或《故乡的梦》进行改编。

  B、可选择横或竖的.构图方式进行创作。

  C、勾线后染墨。

  (8)作业展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讲评。

  (9)课后拓展:选择自己喜欢的水墨名画改画成水彩画或油画。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将上一课时的作业展评。讨论作业的创作表现效果。

  (2)欣赏;欣赏中国汉代画像石和木版年画。

  (3)讨论交流:

  讨论;汉代画像石、木版年画上画面内容。让学生联系我们的平常生活情景一谈。

  (4)创作构思:

  A、欣赏书上的儿童画作品。

  B、在草稿纸上用铅笔参照书上提供的三幅画进行变体画的创作。

  C、教师点评:构图和内容提要丰富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D、老师用线描的方法创作《老鼠娶亲》,画出结婚时的热闹场景。

  (5)创作练习:

  师:在宣纸上模仿汉代画像石或年画的形式共青团一幅水墨变体画。

  (6)作业要求:

  水墨要求:注意水墨的浓淡,用中锋勾线,粗细匀称,线条流畅。用侧锋渲染时注意墨色的焦、重、浓、淡、清的运用。

  构图要求:合理安排画面,主次清楚,层次分明。

  (7)评价:让学生针对作业成绩的内容题材、画面构图的表现力进行自评和互评。

  (8)拓展:将传说中的八仙和门神创作成水墨变体画。

3、最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一等奖

  课题:光的魅力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光影效果及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指导学生采用纸张,泡沫塑料,木材等材料设计制作作品,并用各种不同颜色的人造光源照射作品,进行展示。

  3、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设计制作,作品展示等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和创作展示活动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欣赏光影效果及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设计制作。

  教具学具:相关图片与资料、纸张、泡沫塑料、木材等工具与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导入课题,先让学生欣赏一些有强光影效果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欣赏,查阅各种资料,探讨光影与美术的关系。

  2、总结光影与生活,光影与美术的关系,分析几个相关作品的设计思路并演示一些具体的制作方法。

  3、学生分头设计方案,与组内学生谈论改进方案,并按方案制作完成作品,并进行展台布置。

  4、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欣赏。

  三、收拾和整理: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积极的设计制作更好的作品,进行设计制作实践,不断提高美术的应用能力。并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光影艺术。

4、最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一等奖

  一、课时:

  1课时。

  二、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拼贴等方法表现几种气味。

  2、培养学生关注、创造、表现身边事物的能力。

  3、通过闻一闻、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能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感觉、心情,丰富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轻松,体验过程的愉快,创作的个性化。

  2、学生能以绘画、拼贴等形式表现闻到气味的感受。

  五、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六、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同学们,在我们教室里有样东西,我们却看不到它,你们猜猜是什么?(空气)

  2、对啊!在我们的教室里到处都充满着空气,闻一闻,什么味道?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等待一下(拿出空气清新剂喷一喷)我们再来闻一闻,现在你闻到了什么味道?

  (2)闻到这股香味,你的心情怎么样?有什么感觉吗?

  小结:想不到闻到空气中的香味后会有这么奇妙的感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气味到底有多么奇妙!

  (二)发展阶段。

  1、刚刚闻到香味的'这种感觉,你能用什么形式表现出来?

  (1)小结:可以画下来。

  (2)用语言说出来,你能试一试吗?

  (3)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写下来。

  (4)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闻到气味时的表情也很丰富的。谁来试一试?

  今天我们主要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我们的感受。揭示课题——画嗅觉

  2、老师闻到这股香味,已经把这种感觉画下来了。

  同桌讨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空气中的香味的?

  小结:这张作品表达了老师闻到香味后愉快的心情体验。

  3、除了点和线条以外,还可以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呢?我们来欣赏一位同学的作品,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这种香味的呢?

  学生交流(我们还可以从作品的色彩中感受到快乐的体验)

  4、大师们也有许多表现香味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5、同学们,你们从生活中找到了哪些味道?打开瓶子让大家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味道?

  (三)学生作画,老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气味真是太奇妙了,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

  (五)收拾整理。

  妥善处理收集的气味物品,收拾绘画工具、材料。

5、最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一等奖

  第 二 课 花手帕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1、染的制作过程

  2、画面色彩的控制

  示范指导练习

  1、课件、学生工作纸、范作等

  2、染料、宣纸、绳子、染布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

  l.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 (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3.板书课题:花手帕(一)纸手帕

  二、新授:

  1.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 (小结板书:折纸,染纸)

  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

  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

  三、学生作业,作业展评

  1.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3、张贴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花手帕——纸染

  折纸

  染纸

  第二课时

  一:课件引入新课

  1、课件欣赏扎染图案"

  2、小结:扎染是一种古老的纺织染色工艺,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手工染印工艺,属于民间印染的一种。

  二:扎染步骤方法演示

  1、将白布从中间提起,然后把下方四周的布握拢,再用绳子打活结。

  方法一:将织物连续交替正、反折叠,或将织物按经向或纬向方向握拢,用绳子分段扎紧可得到条形连续花纹。

  方法二:将织物对折、再对折,以折点为顶点,在其下部用线绳扎紧,染色后可得到放射状花纹或菱形花纹。

  方法三:将织物展开,任取一中心点,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捍拢起来,然后用左手在右手下方握拢织物,放开右手取线绳在中心点下方捆绑扎法,染色后得放射状园形花比纹。

  方法四:把白布的四角分四次折叠成扇形再扎,染色后得扇形状的放射图案。

  2、染色:

  l.将捆扎好的白布放进彩色水中浸染,注意要浸透。

  3、展开:将浸透的布拧干,松开捆扎的绳子,展现布上花纹。

  三、学生作业

  要求:采用扎染的基本方法,制作一件图案独特、美观的扎染工艺品

  四、展评小结

  花手帕——扎染

  步骤:捆 扎

  染 色

  展 开

6、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卡通画》教学反思

  虽然学生对卡通形象非常感兴趣,但每个可爱的形象都是一个经典。每根线条精炼到位、流畅自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要用稚嫩的小手表现出形象是不简单的事。于是,我要做好引导示范工作。当学生看着我非常娴熟地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形象跃然于黑板上时,学生惊呼了起来:“哇,老师画得真好啊!”接下来,学生非常投入地打开自己的作业纸,开始冶炼起来。作业过程中,当我辅导构图有困难的学生时。忽然,身后传来清脆的声响:“老师,你画画怎么那么好啊?你向谁学的?我每天都在家里画,为什么画不到你那样呢?我真羡慕你!”听到这儿,我讶然了。如果他就问前面一个问题,我真不知如何回答。幸亏有了下一句“我每天……”我微笑着对他说:“你知道吗?陈老师小时候和你一样,也每天画画,坚持到现在,所以就画得这么好了(善意的谎言)。你做对了,每天坚持,等你长大了,画得一定比陈老师还棒呢!说不定成大画家呢!”“真的?”他兴奋地追问。“真的!只要坚持!”我肯定地点头。最后得到的是闪着智慧的目光与充满自信的微笑。

  一次小小的范画,赢得了学生的崇拜。愿我们的课堂多出现这样的崇拜语:老师,您的字写得真漂亮,我要向您学习;老师,你的文章太好了,我好羡慕;老师,你真聪明,什么难题总难不倒你;我们的老师简直象音乐家……

  我想:当这些崇拜语在我们耳边想起的时候,不仅仅是一种行为上的互动,更是精神上的互动。师生双方都会受益匪浅。

7、《刻印的乐趣》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反思

  本次课堂教学交流的主题是:目标引领教学,课型展示特色,当堂检验效果,针对以上三点,我来谈一下我的这节课。

  《刻印的乐趣》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课,因此,我把本节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刻印方法。

  2、运用学习到的刻印技法装饰贺卡,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动手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刻印历史的介绍、作品欣赏、教师的示范等设计,让学生初步感知,认识刻印,完成低层教学目标。然后,通过让学生装饰贺卡,调动学生充分动手,互相协作,从而完成了本节课高层的教学目标。

  在课型应用上,我采用了欣赏——探究——实践——展示的课型。

  课堂上我对刻印的历史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欣赏了生活中和课本上形态各异的图案,让刻印在同学们脑中有初步的感知。

  为了刻印方法的探究,在上课之前,我先做了一个“我是反写王”的课前热身,对本节课印章的刻印垫定了良好的'基础。讲授刻印方法时,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本,总结归纳,接下来我又进行了刻印的示范,让刻印的步骤更加清晰地呈现,在讲解刻印中的阴刻和阳刻之时,我让同学们拿着实物进行比较,这样,刻印就不再是难点。

  这时,同学们已经迫不急待地想进行作品的制作了,因此,刻印中安全的提醒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可想而知本节课的气氛非常热烈,同学们对自已的设计和作品都非常用心,因为对刻印的向往,也因为对玉树的支持。

  最后,我鼓励同学们大胆讲解自已的作品,并为玉树的小朋友加油。

  在爱的呼唤声中,这节课走向了尾声。

8、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反思

  《画中的线条》教学反思

  今天我还加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用不同的线条表达不同的情绪。并让所有的孩子都上黑板上来画。经历这一环节后,学生对线条的理解更进一步,尤其是作者为什么要在此处运用这种线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在局部临摹中把握的比较准确。

  第二课《恐龙世界》教学反思

  俗话说:“画鬼容易画犬难”,也许正是因为没有见过真正的恐龙,学生制作起恐龙来还真是放得开手。造型大胆多样,色彩鲜艳夺目,动作生动精致。

  《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

  虽然每天从自己家楼下经过,可是许多学生还是只能说出,不能画出自己社区的景象。看来最熟悉的景色如果不留心观察也会是熟视无睹。借此我向学生展示罗丹的名言:“对于我们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

  第四课《会动的线条》

  线条是绘画造型的`基本元素,也是作者用来表达感情的重要要素,而线条的波动能带给人不同的运动感受,线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感受具有动感的线条的表现方式和视觉冲击,体验线条造型的美感。学生基本能够掌握线条运动的规律,画面上的事物能够用会动的线条来表现。但由于养成的绘画习惯,动感还不够强,今后在这方面还要多强调,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