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与画-日月水火山石田土》教案一等奖设计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教案

《字与画-日月水火山石田土》教案一等奖设计

2023-07-30 19:22:10

  《字与画-日月水火山石田土》教案一等奖设计

《字与画-日月水火山石田土》教案一等奖设计

1、《字与画-日月水火山石田土》教案一等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照着田格中的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

  2.完成课后练习2照样子填空。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笔画卡片:竖折

  2.抽读生字卡片。

  二、书写生字

  1.让同学们和电脑博士一起按笔顺用小手指写一遍,边写边说笔画名称。

  2.让学生按笔顺把书中的红色笔画描一遍,及时巩固笔顺。

  3.让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4.观察后,说说每个字的笔顺和笔画的位置。

  山:第一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写到下半格的中间靠上一点收笔。第二笔“竖折”,起笔在左半格中间横中线下边一点,注意竖短折长。第三笔“竖”,起笔比第二笔竖折的“竖”略微高一点,要写对称。

  石:第一笔是“横”,起笔在上半格中间竖中线左边一点写,横不要太长。第二笔“撇”,起笔在横中间偏左一点写,注意不要出头。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第四笔“横折”的“横”靠近横中线,注意“口”不要写得太宽。

  田:“田”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注意里边的“横”写在横中线上,两边不要写满,“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土:上边是十,“横”要写短,写在横中线上,“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一笔横上边的竖和下边的竖应一样长。最后一笔“横”稍微长一点。

  5.学生在书上把每个字独立试写一个。

  6.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如:“石”字,教师范写,具体指导。

  7.学生照书上范字把每个生字再写一遍,写后评一评。

  三、巩固练习

  1.读儿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2.完成生字本上的作业,每字3遍,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于姿势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

  3.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2照样子填空。

2、《字与画-日月水火山石田土》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汉字,能找出字与画的关系。

  2.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认识图标“小话筒”。

  4.练习口头组词,丰富学生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学认8个汉字,知道字与画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卡、字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很早以前还没有汉字的时候。有兄妹俩,哥哥负责打柴,妹妹管洗衣做饭。有一天早晨,哥哥很早起来要到他家后面的一座山上去砍柴,可是怎样告诉还在熟睡的妹妹呢?他想了一个好办法,拿起树枝照着远处山的样子在地上画了一座山(贴图),旁边放上一根柴。哥哥走后妹妹醒来,看到地上的图知道了哥哥的去向。中午,妹妹要去河边洗衣,她也向哥哥学在地上画图,她照着小河的样子画了几道弯曲的水流(贴图),旁边放上一件衣服。哥哥回来看到图后到河边去果然找到了妹妹,兄妹俩可高兴了。从此以后,他们就用山、水图来表示字,慢慢地变成现在的字。汉字多有意思呀!古人多聪明啊!

  二、比较字与图,找关系

  请同学们把字与画对照起来看,说一说图中哪一部分与汉字的`哪一笔相似,小组合作。

  三、看图猜字练习

  过渡: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中发明了汉字,多么不简单!像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请大家看图猜字。

  1.出示图卡:

  2.学生猜字。

  3.猜中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

  四、学习“日”和“土”

  1.出示图卡:

  2.启发:太阳用一个字表示是什么?小幼芽从什么地方钻出来?

  3.读字。

  4.学生讨论对比图与字的想象之处。

  五、课中休息——找朋友

  8人举图片,8人拿字卡,大家一起唱找朋友。

  六、学认图标,口头组词

  1.出示小话筒,讲要求,教儿歌。

  小话筒,嘴边放,比比谁的声音最洪亮。

  2.练习口头组词。

  发“一字开花”卡,学生练习组词。

  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哪些词语中有这些字,发现一个记住一个,增加一个花瓣,比比谁的花瓣多。

3、《字与画-日月水火山石田土》教案一等奖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3、通过观察、比较交流了解教学的分类思想,并能准确判断出同类项。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

  4、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三、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式教学、合作、交流、观察、练习、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作为农村学生,我们都知道自己家的.菜园里会把西红柿、黄瓜、茄子、葱分别栽培在一起,为何不把它们交叉种植呢?

  再如,在小学时,老师会让我们把水果和非水果进行分类,生活中处处有分类问题,在教学中我们也会遇到一种分类问题,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

  根据下列单项式的特征试将其分类:

  8n、 -7ab、3ab、2ab、6xy、5n、-3xy、-ab、

  2、形成概念:

  以上式子归为同类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看书,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定义)

  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1)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也无关

  (2)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二)强化练习:

  1、思考: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1)ab与3ab; (2)2a b与2ab ;(3)3xy与- xy;

  (4)2a与2ab (5)-2.1与 ; (6)5与b ;

  2、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

  3ab+5ab=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4xy2+2xy2=_______ 理由是_______

  -3a+2b= 理由是_______

  3、不在一起的同类项能否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为什么?

  例如:试化简多项式3x y-4xy -3+5x y+2xy +5

  解:3x y-4xy -3+5x y+2xy +5--------------找出

  (用不同的标志把同类项标出来!)

  =3x y+5x y-4xy +2xy -3+5 ----------加法交换律

  =(3x y+5x y)+(-4xy +2xy )+(-3+5)--加法结合律

  =(3+5)x y+(-4+2)xy +2 ---------乘法分配律逆用

  =8 x y-2 xy +2 ----------合并

  探讨: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与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有什么联系?

  (三)例题讲解

  例: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

  1).2a b-3a b+ a b 2).2a b+2ab +a b-ab

  3).6a -5b +2ab+b -6a

  解:1).2a b-3a b+ a b=(2-3+ )a b=- a b

  方法是:(1)系数:各项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

  (2)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2).-2a b+2ab +a b-ab --------------找出

  =-2a b+a b+2ab -ab ----------加法交换律

  =(-2a b+a b)+(2ab -ab)--加法结合律

  =(-2+1)a b +(2-1)ab ---------乘法分配律逆用

  = -a b+ ab ----------合并

  3).6a -5b +2ab+b -6a

  =(6a -6a )+(-5b +b )+2ab-------没有同类项照抄下来

  =-4 b +2ab

  思考:合并同类项的步骤是怎样?

  (四)巩固练习

  1、尝试训练:(1)3x +x ; (2)xy - xy ;

  (3)4a+3b+2ab-4a-4b

  2、请你完成:

  (1) 3x-8x-9x (2) 5a2+2ab-4a2-4ab

  (3) 2x-7y-5x+11y-1

  3、知识延伸:

  已知 与 是同类项,求m.n的值。

  4.如果2abn+1与-4amb是同类项,则m=____,n=____;

  5.若5xy+axy=-2xy,则a=___;

  6.在6xy-3x-4xy-5yx+x中没有同类项的项是______

  (五)课堂小结:

  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相同字母的指数一样

  所含字母一样

  ②交换律

  ③结合律

  ④分配律

  ①找出

  A.系数相加减;

  B.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⑤合并:

  合并

  法则

  要点

  (六)布置作业

  1、在下列代数式中,指出哪些是同类项。

  2x2 ,0 ,-3x ,-x2y ,(x+y)2 ,xy2, x2y ,6x ,

  -x2y , 0.5 , -x2 ,2(x+y)2 ;

  2、合并同类项

  ①3y+2y ②3b-3a3+1+a3-2b

  ③2y+6y+2xy-5 ④6mn+4m2n-3mn+5mn2

  3、填空:

  (1)在( )内填上相应字母,使得2( )3( )2与5x2y3是同类项;

  (2)若x3ym和xny2是同类项,则 = ;

  (3)若(n-3)x2yz和x2yz是同类项,则 ;

4、《字与画-日月水火山石田土》教案一等奖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钠》教案设计

5、《字与画-日月水火山石田土》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复习关于表内乘、除法、角、方向与位置,统计与分类等内容。

  2、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点。

  3、热闹、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学会从图中读取信息,发现知识点。

  教学难点:

  灵活利用情景图结合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电教设备或挂图、多媒体课件、正方体等李具

  学具准备:

  学具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本学期的数学知识已经学完了。上节课我们对照所学内容从情景图中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现在我们一起来或故这些知识点。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探究新知。

  1、出示左上角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方位知识进行整理。(1)师:今天刮的是西风,那么明天刮什么风呢?对于明天刮什么风我们不能确定,只能猜测,这就是我们前面学到的关于可能性的问题。

  (2)师:房子的东面有条河,从真个信息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3)出示不同角度的汽车,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深刻体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着的位置。

  2、出示课本102页的图

  (1)让学生算一算“有多少玉米”?让学生说一说师怎样算的。

  用加法算:8+8+8+8+8=40(个)

  用乘法算:8×5=40(个)

  (2)让学生算一算“树上有多少只小鸟”,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

  (3)让学生算一算鸭和鹅的只数,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

  3、复习“角的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分为直角、锐角、钝角

  (3)简单画一些角,让学生比一比大小。

  4、复习统计的有关知识。

  再次出示课本108-109页的情境图引入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整理

  三、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

  计算。

  20-3×6   6×5+20   80-5×6

  7×5-20   90-4×9   42-3×8

  7×5-20   90-4 x9   42-3×8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6、错了可以再来------《镜面对称》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错了可以再来------《镜面对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新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中有一节镜面对称(书本第69页)。教学中只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照镜子等活动,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初步了解镜像的性质就可以了。

  教学时我利用学校现成的大镜子,课前我就把孩子们招呼到了大镜子前,让他们在镜子前做各种自己喜欢的动作,看看镜中的你和镜外的你有什么不同。课始我先请个别孩子在镜子前表演,其他的孩子观察表演孩子镜中镜外的不同,几个孩子表演下来,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变,左右位置发生对换。有了体验后的发现,孩子们再一次在镜子前展示自己优美的动作,加以验证找到的结论。

  带着表演中的喜悦,带着真切的体验,孩子们回教室后很快投入了对图片的观察中,一张两张,你说我说,个个感悟非浅,尤其是看镜子里的时间,孩子们也判断地非常出色。欣喜之余,我出示了随堂练习中的一道练习:下面哪一张是小红拿着的?

  思考片刻,就让孩子们用手指表示自己的选择,一看:1、2、3均有。不忙,听听孩子们的理由吧。生1:刚才我们照过镜子,镜子内外只有左右互换,没有上下互换,所以我选择1(选择同样答案的孩子一片附和)。生2:我们刚才照镜子时是发现镜子内外只有左右互换,没有上下互换,但刚才照的只有一个人(事物),现在有四个图了,我觉得1不对,应该是2。生3:我觉得1是对的,你看,镜子中朝左的1里朝右,镜子中朝右的1里朝左了(对!对---又是一片附后声),似乎选择1的同学是对的。

  课后,回到办公室,心里始终有点疑问:究竟哪个是对的,假如弄错了,这不是要误人子弟吗?犹豫间,拿起纸笔,画了几张视力图片,跑到镜子前,一个一个仔细地对照起来。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果真练习中选择1是错的。原来孩子们在分析时,只考虑了一个物体的左右要发生互换,却忽略了一排物体照镜子时,每个物体的.位置都要改变,假如原来物体的标号是1、2、3、4,镜子中的物体顺序就是4、3、2、1了。因此,对练习中的选择应该是2不是1。怎么办?该怎样向孩子们解释?于是我动手写了几张含有两个、三个、四个及多个的视力表图,在每个视力图下面标上了顺序号,并事先在视力表实物图下画出了对应的镜中视力表。

  一切准备就绪,来到教室,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想给同学们道个谦,不过在向大家道谦之前,老师还想带同学们去学校的大镜子前,希望能够在大镜子前让大家弄明白老师犯的是什么错误。孩子们带着好奇,很快地来到了镜子前,场面出奇得安静。望着孩子们真切的目光,我没说什么。而是让孩子们面对大镜子,先叫了两个孩子站在镜子前,让其他孩子观察他们镜中镜外的位置;接着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视力图,放在镜子前,让孩子们观察;再接着是三个、四个------好多孩子忍不住了:“老师我知道你为什么让我们再到这里来了”。“我也知道今天早上的选择选错了”。“老师,你不用向我们道谦,我们知道原因了”。“我现在明白该选几了”。“早上xxx同学说的时候我没认真听,仔细一点就好了”。“早上我选2的时候就是这样想的,可是讲不出理由,现在我知道了。”“错了也没关系,现在我们不是更清楚了吗”?------是的,错了没关系,可以再来。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承认错误,从头再来有时会更好。

7、重视营造探究氛围----《平行线的特征》教学与反思

  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这就导致在课堂上出现教师无法估计的情景,此时,教师应该怎样进行组织,扮演好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本文以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为例,浅谈课堂教学组织中重视营造探究氛围的做法与感受,供同行评析、借鉴、指正。

  情景描述:

  师生问好后,首先欣赏一组航模,动画显示机翼抽象成四边形,已知AB∥DC要制作成∠B=60°的一架飞机模型,请你猜一猜,∠A与∠C应制作成几度的角?学生纷纷回答:“我估计∠A=100°,∠C=100°吧!”、“∠C=110°,∠A=105°”、“∠C=120°,猜∠A=100°”……我随即抛问“想知道谁猜对了吗?”

  从学生的生活情景,猜角度的形式设疑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大胆猜想,主动参与思维,营造了师生平等的对话和良好的学习情境。

  接着让学生辨别三线八角;之后展开平行线特征的探索活动。

  师:当a∥b时,被任意的第三条直线c所截时,各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别有怎样的关系?利用量角器等工具,小组活动,5分钟后小组交流汇报。

  生1:(上台展示)我们小组通过量角再比较,量得∠1与∠5都为50°,∠4与∠8都为130°,∠2与∠6都为130°,∠3与∠7都为50°,同时发现∠3=∠5=50°,∠4=∠6=130°,∠3+∠6=180°,∠4+∠5=180°得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师:发现的很不错!其他小组还有别的补充吗?

  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评价,激发学生成功、自信的情绪,同时激励其他同学积极思维。

  生2:我们小组任意画了一条直线c,量得的角度与前组有所不同,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

  师:别的小组认同这两组的观点吗?

  生:认同(齐声)。

  师:板书平行线的特征,刚才同学们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有用的结论,但老师还是想问有没有小组用别的方法得出这个特征?

  生3:(喜悦)有!我们组只量∠1=55°,就可以得到∠2=125°、∠3=55°、∠4=125°、∠5=55°、∠6=125°,∠7=55°,∠8=125°就得那个结论。

  师:不错!把本组的实验情况讲述得很清楚,不知同学们是否认同?

  此同学的回答让我感到意外,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直接否定他,很快调控课堂,按计划进行,但在新课程理念下是不能这样教的,直觉告诉我有些慌乱了。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还课堂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思维的机会,说不定能捕捉到数学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点滴火花,营造探究氛围让学生自觉进入主体地位,也许会出现转机。心意已决,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这个疑问。果不出所料:

  生4:不对,你们怎么去得到∠5=55°的呢?

  生3:(坚定地)同位角相等嘛!∠5=∠1=55°。

  众生:愕然!

  生5:(上台指正),我们现在探索平行线的特征,∠1与∠5关系还未明确!

  生3:(裂嘴咋舌)。

  师:应该表扬刚才那位同学在探索过程中立场坚定,勇敢面对错误的做法,在探索道路上也难免走错道的时候。他提醒我们只量一个角,探究不能成功。

  生6:只需量出∠1与∠5的度数,根据对顶角相等,邻角互补,可求其他的角,即可比较大小,找出关系了。

  生:鼓掌。

  鼓掌肯定无疑是对发言学生的“最高奖赏”,教师要带头学会欣赏学生,同时也会让学生学会如何评价同伴,在师生之间创造一种既有良师又有益友的、心情舒畅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平等的,互相激励的学习氛围。随着学习气氛的浓烈,我的心情也随之舒畅,正准备收场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又发生了……

  生7:我们小组还有别的方法!只要剪下∠1再与其他角比较,可以发现同样结论。

8、《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反思

  上学期我们生物组的刘凤荣、曲宏伟两位老师就《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课进行了作课,课后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讨。现在由我代表我们生物组就此课进行反思。

  血液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学生熟悉血液是因为每个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验血的经历,对血液的颜色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和广播中获取到有关血液的信息。说学生对血液陌生,是因为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两位教师根据我校“教、学案”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课前自学能力,注意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主要不是在讲,二是在引导学生;学生不是在听,而是在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刘凤荣老师的课,首先从生活中的经验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及兴趣。通过学生对血液认识的讲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出示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图片,让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概括血液的各组成成分。然后让学生观看大屏幕,自学教材,归纳教师提出的有关血浆问题,以培养学生自学、归纳知识的能力。接下来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血细胞中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在学生归纳不完整时,教师及时补充讲解,达到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资料、合作学习的目的。然后,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谈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有关知识:贫血时应怎么办;缺氧时怎么办;受伤时的脓液是什么等问题,体现了知识服务与生活的目的。接着播放视频材料学生观看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通过选择、判断、填空等题型,公国所学新知,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解题和实践能力。学生阅读课后的知识,将知识进行拓展。了解鲜血和骨髓捐献的意义,并认同义务献血和骨髓捐献,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课后我们进行了研讨:认为把视频播放放到学新知前会更好些。因此,曲宏伟老师又根据研讨作了一堂课。

  从两位老师的课堂上也反应出两点共性问题:

  1、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能力不强。显微镜的使用不熟练;运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差些。因此存在有些学生观望、实验忙乱、用时过长的现象。这样就使得课堂时间教紧,有些知识学习发的教匆忙。

  2、教师“教学案”的运用还是不很熟练,课前教师下发了预习提纲,学生进行了预习,但课上遇到问题时,教师又不自觉地去讲,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解决,又走回老路上去。

  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组成员通过研讨认为:实验课一定要克服各种困难来上,让学生多动手,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对于实验材料不足的问题,有可能的尽量由学生自己带来,教师自制等,同时学校也要向办法给解决一些;“教学案”的运用教师要大胆尝试,不要总怕出问题,要相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师生双方都受益。

  以上是我们生物组的反思。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