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的小象》的优质教案一等奖设计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曼谷的小象》的优质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乘坐、轮子、司机、铃声、裙子、整齐、聪明、佩服、握住、表示、感谢、乖巧、赞叹、致谢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领会泰国妇女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摘抄、积累语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阿玲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课文对聪明、乖巧的小象的赞叹,体会热心助人的泰国妇女阿玲的优秀品质。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启发质疑。
二、交流对曼谷、小象的了解。
三、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下列词语:
点缀 颠簸 坑坑洼洼 泥泞不堪 橘红色 悦耳 招呼 聪明 绝技
表示 感谢 污泥 潇洒 乖巧 赞叹 致谢 焕然一新
四、指名接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描写景色的句子,再读一读,谈谈体会。
五、再读课文,标出描写小象、阿玲的句子。
1、读一读,自读,体会读。
2、说说自己的体会:(你喜欢阿玲和小象吗?为什么?)
小象聪明能干、乖巧,阿玲貌美、心灵更美,善良乐于助人。
3、带着感情再读一遍。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摘抄描写景物、小象和阿玲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读读说说——体会小象的“乖巧”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小象?找出作者两次赞叹小象的句子,说说小象的“聪明”和“乖巧”表现在哪里?圈画出有关词句。
2、重点理解下面的词句:
奇迹,真是奇迹!小象的绝技真令人佩服。
什么是奇迹?在生活中或电视上见到过什么事可称为奇迹?找出些小象拉车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是“奇迹”。
读一读,比较下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到什么?
A、聪明的小象走到坑边,用它那十分有力的长鼻子东一掀,西一橇,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了。
B、聪明的小象走到坑边,用它那十分有力的长鼻子东掀掀,西橇橇,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了。
用课件演示小象洗车后汽车的样子,理解“焕然一新”。
3、夸赞小象——面对这么能干的小象,你想对它说?小组互相交流。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
读出小象拉车、洗车时的轻巧、潇洒,读出对小象绝技的赞叹。
三、读读演演——体会人情美。
1、课文仅仅是赞叹了小象的绝技吗?读读描写阿玲外貌的`句子。
2、你佩服阿玲吗?佩服他什么呢?
3、仔细读课文,看看阿灵指挥小象只用了哪几个动作?把表示阿玲指挥小象拉车的动作的词语画出来。按画出的词语,做做阿玲指挥小象拉车的动作。
4、想一想,如果把阿玲的动作变成对小象说的话,可能是几句什么话?把动作加上想象的语言连起来演演。
5、再读课文,找找阿玲说了些什么?阿玲的三次笑是什么含义?
6、指导学生读课文的有关段落,读出对阿玲热情待人、乐于助人的赞扬。
四、读读画画——体会景色美。
1、曼谷的小象乖巧、聪明,曼谷的阿玲善良、热情,曼谷的景色也非常美丽。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来品读。
2、曼谷的近郊的雾的颜色是怎样的?
3、动手画画。
五、背诵与积累。
1、小组交流检查背诵4——7自然段。
2、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
第三课时
一、把下面排列混乱的词语正确的排列成一句话。
阿玲 用 小象的 大耳朵 笑眯眯地 脸蛋 紧贴 着 红润的
二、按下面的要求做练习。
1、课文中的第()自然段里有对景物的描写。
2、课文中的第()自然段里有对人物外貌的描写。
3、课文中的第()自然段里有对人物动作的描写。
三、从文中找出五个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
橘红色:
四、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并回答问题。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这头小象有什么特点?阿玲是怎样一个人?
1、小象的特点:
2、阿玲是
五、读扩展文章《可爱的小象》。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悦耳”、“赞叹”造句。初步懂得课文运用准确的词语把事情写具体。
2、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自学能力。
3、感受泰国妇女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以及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和第七自然段。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对曼谷近郊美景的描绘和聪明的小象的赞叹,领会阿玲热心助人的品质和她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同时进行段的训练,培养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从阿玲指挥小象时的动作、神态中领悟阿玲美丽、善良、热心助人的品格。
课前准备:
1、投影片1框
2、“大象踢足球”录像片断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解层次;学习课文1~4节,初步感受阿玲的形象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5~7节,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阿玲助人的行为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述引出人物。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指挥 拉
完成板书:阿玲───→小象 车冲
二、揭示目标
这堂课重点研究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拉车、冲车这两件事,完成书后思考练习1。
三、学习重点段
㈠学习第五节
1、默读思考阿玲指挥小象前做了什么,指挥时做了什么?
2、交流理解指挥前,阿玲为什么绕着汽车走一圈?为什么还沉思片刻?
阿玲一句话没说,用这些动作告诉小象什么?
(教师相机圈写阿玲动作的词语:拍拍贴贴指了指)
3、换词比较阿玲指挥小象时的动作改成“拍了一下”、“贴着”好不好?为什么?
4、朗读理解
㈡学习第六节
1、默读思考阿玲的`这些无声语言,小象“听”懂了吗?
从哪儿看出来?圈圈画画。
2、交流理解板书:掀撬
3、想象练说如果你是汽车中的一名乘客,看到阿玲指挥小象拉出了汽车,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4、感情朗读
5、小结复述
㈢学习第七节
1、默读找句这一节共有几句话,标上序号。
2、分句朗读边听边想,哪几句说阿玲指挥小象冲车这件事。
3、自读思考阿玲指挥小象冲车和拉车这两件事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提示:可从.写作顺序、运用词语等方面找一找。
4、比较理解交流中板书:摸着 指了指 伸 喷
5、看图练读
6、引读(背)
㈣学习第八节
作者看到小象这么能干,这么机灵,又一次从心底发出赞叹。赞叹什么?仅仅赞叹小象吗?赞美阿玲什么?(相机板书)
四、全文.总结
五、看录像,做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背诵第四、七自然段,理解三次写雾和三次写阿玲笑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感情朗读指导,体会人物的心灵美。完成课后练习2、3。
教材分析:
《曼谷的小象》一课是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第二十九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作者在泰国首都曼谷近郊的公路,泰国妇女阿玲指挥她驯养的小象帮助中国司机把车拉也泥坑,并把车冲洗干净的事。
学生分析:
通过2年来的语文学习,班里的学生对于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学生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说,在这方面学生初步具有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从而体会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心灵美。
2、设计多种活动,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为什么赞叹小象,并联系阿玲的三次微笑体会阿玲的优秀品质。
2、理解三次雾色的变化来感受曼谷景象的优美。
3、学习第4~7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表演。
4、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的经过,领会阿玲热心助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感受曼谷的景美、物美、人更美,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课前准备:收集材料、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新课,出示小象拉车幻灯片。
请同学们观察图画,说一说小象怎样拉车的?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想不想知道课文中怎样写阿玲指挥小象工作的?(生:想)
这节课继续学习29、《曼谷的小象》
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抓住赞叹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生轻声读文,找到有关句子,并标出重点词语。
你觉得小象可爱吗?作者是怎样夸它的?(小组讨论说一说)(通过学生的画词,自悟,可以理解到作者的'两次赞叹突出了小象聪明,使学生悟出物美)
小结:由于阿玲平日认真精心训练,所以小象在很短时间内就把汽车从呢坑中拉了出来。而作者抓住小象的一掀、一撬、一甩、一喷把小象写活了。
2、再次读文,抓住三次微笑深入体会阿玲的优秀品质。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一读)
1走到车前,她冲我们微微一笑,露出整齐的牙齿。
2阿玲抽回了手,笑眯眯地摇了摇头
3阿玲摆摆手,笑眯眯地用红润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
阿玲的笑仿佛在说什么?(让学生说一说)
(2)让学生演一演阿玲和小象(小组选导演,在小组内练习演,再到前面演一演)
(3)你喜欢阿玲和小象吗?让学生说一说
(以上设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使学生悟出人美)
3、整体读文,感受景美。
(通过学生对词的理解,更能体会到曼谷的景也美,从侧面衬托了阿玲助人为乐的高大形象)
快速读文,找出描写曼谷景色的语句画下来,完成填空练习。
(1)从()的晨雾中飘来一阵悦耳的铜铃声,小象转身走进()的雾中。
(2)阿玲摆摆撂,笑眯眯地用()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缓缓地走进已变得()的晨雾里。
三、开展延伸活动,发散思维。
(设计这项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的眼界,转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借助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小象除会拉车、洗车外,它还会干什么?
四、朗读全文,练习背诵第4、7自然段
(深入理解全文内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五、让学生谈一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乘坐、轮子、司机、铃声、裙子、整齐、聪明、佩服、握住、表示、感谢、乖巧、赞叹、致谢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领会泰国妇女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摘抄、积累语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阿玲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课文对聪明、乖巧的小象的赞叹,体会热心助人的泰国妇女阿玲的优秀品质。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启发质疑。
二、交流对曼谷、小象的了解。
三、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下列词语:
点缀 颠簸 坑坑洼洼 泥泞不堪 橘红色 悦耳 招呼 聪明 绝技
表示 感谢 污泥 潇洒 乖巧 赞叹 致谢 焕然一新
四、指名接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描写景色的句子,再读一读,谈谈体会。
五、再读课文,标出描写小象、阿玲的句子。
1、读一读,自读,体会读。
2、说说自己的体会:(你喜欢阿玲和小象吗?为什么?)
小象聪明能干、乖巧,阿玲貌美、心灵更美,善良乐于助人。
3、带着感情再读一遍。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摘抄描写景物、小象和阿玲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读读说说体会小象的乖巧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小象?找出作者两次赞叹小象的句子,说说小象的聪明和乖巧表现在哪里?圈画出有关词句。
2、重点理解下面的词句:
奇迹,真是奇迹!小象的绝技真令人佩服。
什么是奇迹?在生活中或电视上见到过什么事可称为奇迹?找出些小象拉车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是奇迹。
读一读,比较下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到什么?
A、聪明的小象走到坑边,用它那十分有力的长鼻子东一掀,西一橇,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了。
B、聪明的小象走到坑边,用它那十分有力的长鼻子东掀掀,西橇橇,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了。
用课件演示小象洗车后汽车的样子,理解焕然一新。
3、夸赞小象面对这么能干的小象,你想对它说?小组互相交流。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
读出小象拉车、洗车时的轻巧、潇洒,读出对小象绝技的赞叹。
三、读读演演体会人情美。
1、课文仅仅是赞叹了小象的绝技吗?读读描写阿玲外貌的句子。
2、你佩服阿玲吗?佩服他什么呢?
3、仔细读课文,看看阿灵指挥小象只用了哪几个动作?把表示阿玲指挥小象拉车的动作的词语画出来。按画出的词语,做做阿玲指挥小象拉车的'动作。
4、想一想,如果把阿玲的动作变成对小象说的话,可能是几句什么话?把动作加上想象的语言连起来演演。
5、再读课文,找找阿玲说了些什么?阿玲的三次笑是什么含义?
6、指导学生读课文的有关段落,读出对阿玲热情待人、乐于助人的赞扬。
四、读读画画体会景色美。
1、曼谷的小象乖巧、聪明,曼谷的阿玲善良、热情,曼谷的景色也非常美丽。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来品读。
2、曼谷的近郊的雾的颜色是怎样的?
3、动手画画。
五、背诵与积累。
1、小组交流检查背诵47自然段。
2、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
第三课时
一、把下面排列混乱的词语正确的排列成一句话。
阿玲 用 小象的 大耳朵 笑眯眯地 脸蛋 紧贴 着 红润的
二、按下面的要求做练习。
1、课文中的第()自然段里有对景物的描写。
2、课文中的第()自然段里有对人物外貌的描写。
3、课文中的第()自然段里有对人物动作的描写。
三、从文中找出五个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
橘红色:
四、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并回答问题。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这头小象有什么特点?阿玲是怎样一个人?
1、小象的特点:
2、阿玲是
五、读扩展文章《可爱的小象》。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泥坑、绕着、聪明、感谢、笑眯眯”等词语,并分别用“悦耳”、“赞叹”造句。
2.比较理解句子的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口述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和第七自然段。体会中泰两国人民友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按照事物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可分为三部分。其中阿玲指挥小象巧妙地把汽车拉出泥坑,又将汽车冲洗干净的经过,是课文的主体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引导学生弄清人与小象之间的联系,了解课题,虽然是《曼谷的小象》,但作者实际是要赞颂指挥小象的人——泰国妇女。另外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课文是如何用举止、神态的描写来表现阿玲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又是如何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小象的聪明乖巧的。
教学思路:
在教学步骤上,可紧扣课题《曼谷的小象》,以中心词“小象”,作为突破口,进行“变序讲读”;首先从整体入手,接着插入重点部分(第三至八自然段)讲读,然后导读第三部分(第九自然段),最后略讲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教学中,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衔接。最后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以变序讲读法为主,结合朗读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在导读中,要注意交给学生品词析句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读题,介绍“曼谷”。(板书课题)
曼谷,泰国的首都。泰国位于东南亚,气候湿热,土壤肥沃,盛产热带动植物。产大象。国内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赛象盛会”。在举行赛象会时,全各地游人都来参观,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也纷纷赶来参观。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记叙曼谷的小象的故事。
2.从课题上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小象)
二、自学生字新词。
1.查字典。
(1)读出“一圈”、“转身”的正确读音。
(2)理解生字“眯、喷、乖、赞”的意思,并掌握其笔画、笔顺。
(3)理解“泥泞不堪”、“胸有成竹”、“焕然一新”的意思。对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如“点缀,延伸、奇迹、潇洒”,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2.读读写写词语。
(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掌握字形。读写词语见课后练习第3题)
三、辨析组词。
喷( ) 乖( ) 坑( ) 绕( )
愤( ) 乘( ) 炕( ) 饶( )
四、试读课文。
1.边读边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用符号标出。
2.思考: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些自然段意思相近,可以合并?(第1—2自然段;第3—8自然段,)分别写什么?
五、学生质疑。
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和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继续深入地阅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然后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二、解题析疑,明确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在质疑中提出了一些不懂的问题,其中有三个问题必须明确:1.这篇课文主要写谁?2.阿玲和小象有什么联系?3.课文赞扬了什么?
第一个问题,我们从课题中就可以看出主要写谁(写小象,也是为了写小象的主人阿玲。)至于第二、三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中需要理解的。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深入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
三、变序导读,切入重点。
1.导读3—8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3—8自然段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什么?
①第一层(3—4自然段),写司机正急于找人帮忙,阿玲和小象出现。
A 指读第二层,思考:阿玲和小象是怎样出现在人们面前的?
B句具体描写了晨雾绚丽的色彩和铜铃声的优美动听
C 品析:这句话中为什么用“飘”不用“传”?(一个“飘”字,写出了铜铃声由远到近,轻快悠扬。)
D 指导朗读:要读得轻快、优美。
②第二层(5—6自然段),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板书:拉车)
A 默读第二层,思考: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划出有关句子)。哪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板书:阿玲、拍拍、贴贴、指指)(区别拍——拍拍;贴——贴贴。通过做动作,进行比较,然后指导品读,语气要轻一些。)
B 结合上文解释“胸有成竹”
C“东一掀,西一撬”具体写出小象拉车的动作。(板书:小象东一掀、西一撬)
D 从阿玲指挥小象拉车,说明什么?(阿玲热情助人,表现了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板书:纯朴、热情、乐于助人
③第三层(7—8自然段),写阿玲指挥小象洗车和作者赞叹。自读课文,边读边思:
A 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把车身上的污泥冲洗干净的?
(划出描写阿玲神态和动作词语:笑眯眯、摇摇头、轻轻摸、指了指。)
B 从阿玲的神态动作说明了什么?(纯朴、热情、能干。)
C 哪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重点是描写阿玲神态动作的词语,作用是具体写出阿玲指挥小象洗车的熟练,并表现了她的热情、朴实。“潇洒”原指人自然大方,不拘束;文中用拟人的方法形容小象取水过程中,毫不费力,自然大方的神态。)(板书:伸、冲、喷)
D 结合句子理解“焕然一新”的意思。
E 怎样理解作者发出的两次感叹?(引导学生先念有关句子,理解词语和句子。)(板书:聪明、能干、潇洒、乖巧)
F 指导有表情地朗读。(体会中泰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导读第九自然段。
(1)齐读课文,想想这段写什么?
(第(2)句具体写出阿玲离去时的神态,行进动作和晨雾的变化,说明时间在推移。)(板书:阿玲、小象离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导读第1—2自然段。
(1)指读,思考:
①这段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
②汽车是在什么情况下陷进泥坑里的?(板书:陷车)
(2)理解“泥泞不堪”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作者写小象和阿玲有什么关系?
2.记叙的`顺序。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叙了事情的起因(陷车)——经过(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结果(阿玲和小象离去)。(边指导边板书)
第三课时
一、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阿玲_______汽车走了一圈,_______陷车的情形,沉思_______,便________地________那头小象的鼻子,用脸_________它的扇形的大耳朵,_________那陷车的位置。
________的小象走到坑边,用它那_______的长鼻子______,_______,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中拉出来了。
二、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口述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并把车身上的污泥冲洗干净的。口述提纲:
1.汽车陷进了污泥。
2.司机下车找人帮忙。
3.阿玲指挥小象拉起汽车。
4.阿玲指挥小象冲洗干净车上的污泥。
(先分小组口述,然后指名口述,师生评议。)
三、指导背诵课文。第四和第七自然段。
1.以第四自然段为例,交给背诵的方法。
(1)分层次,概括每层意思。
(三层:①层:听到晨雾中飘来的钟声;②层:看见走来的小象和跟在后面的女主人;③层:阿玲走到车前,司机跟她打招呼。)
(2)参照层意逐层背诵。
(3)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2.学生按照背诵第四自然段的方法,背诵第七自然段。
四、指导学生分别用“悦耳”、“赞叹”造句。
要求用词恰当,写通顺、完整的句子。
附:板书设计
一、 相得益彰,各尽其妙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韩愈之述颇有启示。小学语文学科的知识虽然包罗万象,但必有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规律和精华所在。昨天下午前往厚得路小学听了梁存艳老师上的三年级29课《曼谷的'小象》,感触很深的是这节课像一首清新明快的歌,也像一幅淡雅平实的画,并没有激越高元。也没有绚丽多彩。在教学中老师运用了教材进行全方位的语文素质教育,相机穿插语言文字训练,有意地让学生尝试自渎,是这节课设计的成功之处,令两者相得益彰,各尽其妙。比如:朗读“在曼谷近郊,绿油油的和田和点缀着淡紫色野花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海边”。从读中理解、感受“延伸”,意思是延长,伸展。
二、 激情教学,自渎自悟
在整个教学中,教师都带着饱满而稳定的激情教学,用自己的兴趣去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因此文章的板书都是学生自渎自悟后,用精炼的词板书在黑板上的,也就像老师自己说的那样,让学生露一手。
三、 抓住重点,引导体会
在教学中梁老师抓住万山之中的主峰让学生从文中去寻找美,发现美,感觉美。在上课开篇就明确地告诉:学生:“光知道文章内容可不行,故事背后还藏着东西,要想知道藏着什么,就要认真地去想一想”。因此,抓住重点,体现教学的力度、内容、训练。
总之,润物无声,教师在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从文章中寻找、发现、感觉美,但在如何欣赏美上还欠火候,不一定采用直观的图片、画面,可在理解力词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品读。
对于本课的授课情况,我有以下几点反思:首先在聆听歌曲感知音乐的环节中,从遍数上讲五遍足够了,而实际学生在每遍听后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在讲课的过程中我就隐约感觉到了这一点,但并没能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跟进弥补,光想着往下进行环节了。出现这一问题,我想可能与抛出的问题不够有吸引力有一定的关系,未能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点预设,让他们有想要认真听的感觉,所以有的孩子显得漫不经心、心不在焉。其实,很多时候我只是在为每次聆听找借口(想:提一个怎样的问题会比较好),因而导致学习气氛枯燥、单一、没有生气。前辈们给我支了一些好招,可以把舞蹈、游戏、童谣、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前置到聆听的环节中,让孩子们在多样的音乐活动中感知音乐、聆听歌曲,这样孩子们有兴趣参与,自然就会更用心的聆听,使聆听更有实际意义。这一点的确很有道理,我会在以后的课堂上尝试使用,并慢慢吸收为自己的东西。
其次,在又一次聆听的过程中,我给出了问题让孩子们体会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如何”,学生听音乐时,我随着音乐做动作,并且在最后一句“见面握握手、见面握握手”,自以为这个互动环节还不错,可是没有考虑到,这次聆听是有问题的,培养孩子们专心聆听,而此举恰恰干扰了孩子们听音乐的心。后来想想,这个环节不是不可以有,是可以在聆听一遍,然后把互动环节加进去,这样既让孩子们既多听一遍又能达到互动的效果,与活动中聆听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处。
再简单说说语言方面,提要求时语言不精练、主次不清,应该简述重点,。比如授课中,有一个表演的环节,一组学生到讲台前表演,在表演结束时,回到座位时,我给出单音旋律1351,因为平时的课堂上给出这一旋律表示立刻安静做好,但我没有作出明确的要求,直说听到后安静做好,所以孩子们在听到后大多数孩子是嬉笑打闹着走回了座位,直到我弹了很多遍后才安静下来,马老师在听完我这次课后说:“看哪只小象能在四个音符结束前就能又快又安静回到座位坐好!”我一听,感觉的确不一样,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能一下子让孩子们都很快的回到座位上,比我弹多少遍都有效,这就是教师语言的魅力与能力,给出要求的同时又让孩子们觉得有趣,心甘情愿的主动按要求做,我想这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能力,更是我需要学习和改善的地方。
最后我想说说梳理本节课教后感的反思。自参加工作以来教学反思每课都写,但我觉得这一篇是到目前为止写的最真实的,最有效的,这份有效是我自己定义的,我感觉写完这篇反思之后,自己不仅反思到了自己出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写反思让我吸收消化了大家所提出的意见以及好的方法,尽管有些地方可能无法马上纠正完善,但有了正确的方向,知道该如何改正,并且会在以后的课堂中慢慢改进,我想这是这次梳理过程的最重大收获。虽然文字平淡无奇,也没有什么强大的理论支撑,但我认为对自己的教学成长来说极有价值。
《两只小象》这节课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认识并掌握四分休止符,引导学生用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两只小象》,从而懂得爱护动物,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小学生喜欢小动物,乐意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动作,所以这节课我以“小动物”为主,贯穿整个课堂。一开始,用《数鸭子》歌曲,让学生听音乐拍手进教室,紧接着唱《小动物唱歌》的发生练习,学生边唱边模仿各种小动物,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教学时,我模仿小象的动作,让同学们猜,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连接的非常紧密,一环扣一环,而且个个环节都有不同的要求,这样就能使同学们的注意力时时刻刻跟着老师走,歌曲新授完之后,我又加进了打击乐器,让同学们伴随着打击乐,边走边跳边表演,整节课在这个环节达到高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最后,我又让学生们静下来,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小动物(小象)的图片,供他们欣赏,并进行德育渗透,从而结束这节课。但在这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学“四分休止符”时,我出示了一首儿歌,儿歌中有“ξ”这个符号,我把“ξ”这个符号比作“红灯”,这样打比方,接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ξ”这个符号,用手势表示时,我做了一个动作,是“手打开”的动作,学生们都能按我的`要求做出来,但在教唱别的歌曲,出现“二分音符”时,通常要用到那个手势,这样,就发生冲突了,所以在这个环节,我忽略了这个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想动作,这样,记忆更深刻,也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学习。
回顾这节课,总的来说,自己还比较满意,但还存在很多不足,我还需要继续努力,多看多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两只小象》这节课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认识并掌握四分休止符,引导学生用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两只小象》,从而懂得爱护动物,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小学生喜欢小动物,乐意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动作,所以这节课我以“小动物”为主,贯穿整个课堂。一开始,用《数鸭子》歌曲,让学生听音乐拍手进教室,紧接着唱《小动物唱歌》的发生练习,学生边唱边模仿各种小动物,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教学时,我模仿小象的动作,让同学们猜,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连接的非常紧密,一环扣一环,而且个个环节都有不同的要求,这样就能使同学们的注意力时时刻刻跟着老师走,歌曲新授完之后,我又加进了打击乐器,让同学们伴随着打击乐,边走边跳边表演,整节课在这个环节达到高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最后,我又让学生们静下来,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小动物(小象)的图片,供他们欣赏,并进行德育渗透,从而结束这节课。但在这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学“四分休止符”时,我出示了一首儿歌,儿歌中有“ξ”这个符号,我把“ξ”这个符号比作“红灯”,这样打比方,接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ξ”这个符号,用手势表示时,我做了一个动作,是“手打开”的动作,学生们都能按我的要求做出来,但在教唱别的歌曲,出现“二分音符”时,通常要用到那个手势,这样,就发生冲突了,所以在这个环节,我忽略了这个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想动作,这样,记忆更深刻,也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学习。
回顾这节课,总的来说,自己还比较满意,但还存在很多不足,我还需要继续努力,多看多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这一课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
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这样来设计教学过程:1、听赏音乐《大象》2、模仿大象的动作;3、学唱歌曲《两只小象》,从聆听体验活泼欢快的音乐为切入点,以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入手,通过听、拍、唱、演、打击乐器伴奏等系列的综合音乐实践活动,在敢表演和游戏中学会知识,在模仿动物的叫声中,体会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
本课的最精彩部分是学生即兴创编表演,通过学生展示表演创作的成果,师生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以此来感悟他们要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做懂礼貌的好孩子。但是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头一次上公开课,学生过于拘谨,因此在音乐表演中过于单调,学生有些胆怯。相信给学生多一些这样的机会,他们会表演得更好一些的。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接受能力也较强,但同时也存在着缺乏自控能力,注意力分散的弱点,根据这些特性,在一开始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五动”进行歌曲难点教学。“五动” 就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耳动、脑动、眼动、口动、手动”,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形象思维的发展。首先让学生来模仿老师做动作,看谁做的最准确,并出示节奏卡片仔细观察再来拍读,这其中学生已经在玩中掌握了歌曲节奏难点,之后教师加以引导,用节奏编词造句:“我们都是好儿童、学习劳动样样行”,这时学生也兴高采烈的加入其中,大胆进行造句,更进一步的掌握了歌曲节奏,为歌曲学唱做下铺垫。这时用好朋友呀呦罗罗巧妙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进入到欣赏歌曲中去。
在听范唱学歌曲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带着问题想象,从听、视唱、讨论、评价中用自然、柔美、亲切的歌声去演唱歌曲,使孩子们懂得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孩子。
一年级孩子是好动、坐不住的,因此在学会歌曲后,为了使学生更轻松愉快地有感情演唱歌曲,我设计了歌表演。问问学生“两只小象怎样问好?怎样表现象鼻子?大象的动作是轻松的还是比较迟缓的?一拍走一步还是一小节走一步好哪?”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想象中展开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总是从模仿中开始,先是模仿别人,然后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模仿入手是一条捷径。孩子们好奇心强,具有巨大的创作潜能。在创造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出奇,出新,并且要善于引导学生。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读歌词时还应指导学生轻声高位置朗读,为歌曲唱好作铺垫等。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要精通业务,博才多学,并且要具备一定应变能力。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提高各方面能力,使学生在音乐的殿堂里自由自在地飞翔,快乐的歌唱。
二年级的教材有些变动,而且多数的歌曲都换了,所以对我来说今年的教授应该是一个新的开始。
第一课《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极具表现力。描写的是一对小象在河边嬉戏玩耍的场景,有这个告诉同学们要团结友爱、文明礼貌。
二年级的学生也还未摆脱一年级的稚气,不能像五六年级那样理性地理解音乐作品,因此,还需在玩中引导他们学,更牢固地巩固音乐知识。
本课从聆听体验活泼欢快的音乐为切入点,以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入手,通过听、拍、唱、演、打击乐器伴奏等系列的综合音乐实践活动,在敢表演和游戏中学会知识,在模仿动物的叫声中,体会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
本课的最精彩部分是学生即兴创编表演,通过学生展示表演创作的成果,师生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以此来感悟他们要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做懂礼貌的好孩子。
Copyright © 2009-2023 GDZ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1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