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之国》教案一等奖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教案

《牧场之国》教案一等奖

2023-07-26 14:45:09

  《牧场之国》教案一等奖

《牧场之国》教案一等奖

1、《牧场之国》教案一等奖

  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

  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牧场之国是哪个国家吗?(荷兰)

  2.荷兰,她为什么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大家了解荷兰了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整体感知

  1.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把喜欢的词句画下来再读一读。

  3.小组合作,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诵读体验,进行实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2.小组交流。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讲述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以解说员的角色,向游人介绍你最喜欢的那方面的内容。(大家相互评议)

  拓展迁移,发展语言

  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相关资料,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兰是牧场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祖国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牧场之国》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

  《牧场之国》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了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课文运用拟人、比喻等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四次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以表达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二是使学生领悟本文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材分析】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储蓄,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羊、猪、鸡,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低地上”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奶牛仍是“严肃沉默”,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语”,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直到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能力目标:

  1、揣摩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2、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1、感受牧场之国的宁静、和谐之美。

  2、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难点: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法学法】

  教法:小组讨论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查阅荷兰有关图片和数据,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美丽的国度,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有的风景如画让人陶醉,有的气候宜人使人流连,有的历史悠久引人入胜,有的风情独特让人难忘。孩子们,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一个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的国家——荷兰。

  荷兰的牧场辽阔无垠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牧场之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荷兰的牧场。(板书课题)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视频听读课文,看看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播放课文朗读,引导学生分享感知印象。

  辽阔的原野,动物们的天堂。在文中作者反复用了一句话来表达了自己由衷的赞叹。指名汇报。学生感情朗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板书)

  三、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1、过渡:真正的荷兰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样的学习任务也整理在了课前的阅读提示中。我们去读读课文,出示幻灯片,明确读书要求。

  2、学生自主读文,老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字词

  同学们读了课文,一定认识了许多的词语朋友,看老师把它们也请来了,快跟它们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大家认识呀?(指名领读)随时正音

  4、小组合作:请把课文中你认为特别美的或者让印象特别深的句段勾画出来,给你的同伴读读。运用已经掌握的读书方法,多读几遍,细细去感受真正的荷兰的独特魅力。想想作者为什么四次提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把你的体会和组员交流交流。

  5、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相机指导朗读精彩语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读书感受与我们分享?暂时没发言的同学请认真倾听,想一想:别人的感受和你完全一样吗?你有没有更精彩的观点和更加独特的感受。

  A、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a、仿佛正在思考什么,可能在思考什么呢?(发挥想象力)。

  b、一生读,思考: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

  c、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用你的声音、表情读出牛儿吃草的专注?

  d、辽阔无垠的草地上,牛儿有各种不同的姿态,牛犊……老牛……(比喻)

  f、瞧!牛群这一家子多么温馨和睦,其乐融融。极目远眺(引读)……。

  如丝绒般柔软而细密的碧绿草原上活动着的全是黑白两色的花牛,多么壮观,色彩多么明丽,于是作者由衷的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B、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a、没有这些骏马,原野还会这样生机勃勃吗?骏马给了你什么感受?

  b、解释“公爵”。

  c、谁能用朗读表现这种王者气概。

  d、现在你们就是草原上奔腾的骏马,让我们面对这辽阔无垠的大草原,读出我们的豪迈和气魄。e、原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C、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a、给赞许换个近义词

  b、想象它们可能会赞许什么呢?

  碧绿的草地是猪群的天下,还是谁的天堂?体会绵羊的悠然自得和小鸡的安闲舒适。

  c、动物们在这儿生活的非常舒适,你们能用声音和表情表现出他们的安闲舒适吗?

  d、哦,原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D、白天,在荷兰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骏马,小鸡,山羊是那里的主人,牧场是它们的自由王国,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夜晚的荷兰又是一翻怎样的景象呢?

  a、默读课文第5段,圈出一个能概括晚上特点的词语(寂静)

  b、从哪里看出荷兰的寂静?

  C、傍晚,荷兰寂静无声,动物们都安睡了,谁愿意来读读这几句,把荷兰夜晚的静谧带给大家: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蹄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d、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白天辽阔无垠的原野,动物们自由和谐,夜晚寂静无声,动物都进入甜美梦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6、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丝绒般的碧绿的草原辽阔无垠,黑白花牛专注地品尝着鲜嫩的青草——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学生接话);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牧场上,绵羊猪群,悠然自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夜晚,天边的晚起渐消失,动物们都进入甜美的梦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出示幻灯片)

  我们潜心读课文,也能够用心感受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赏读课文,积累语言。

  学生默读课文,找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摘抄在积累本上。指名汇报展示。

  五、欣赏短片,拓展练笔。

  过渡: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真正的荷兰风光。其实,它还是有名的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咱们去看看吧。

  (一)引导学生欣赏荷兰的视频。拓展练笔,积累用语言。

  ①荷兰以辽阔无垠的牧场闻名天下,这儿绿草如茵,(),(),()。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②荷兰是当之无愧的鲜花王国。这儿有千姿百态的郁金香,(),(),()。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③荷兰的运河纵横交错,()。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④蓝天白云之下,茫茫绿野之间,一架架风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学生交流。

  (二)同声赞美荷兰。

  师:是啊!高大的风车,迷人的郁金香,辽阔的牧场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生动优美的课文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让我们满怀着赞美之情告诉所有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引读,学生齐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板书设计】

  22牧场之国

  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牧场之国》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

  《牧场之国》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了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课文运用拟人、比喻等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四次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以表达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二是使学生领悟本文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材分析】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储蓄,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羊、猪、鸡,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低地上”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奶牛仍是“严肃沉默”,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语”,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直到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能力目标:

  1、揣摩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2、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1、感受牧场之国的宁静、和谐之美。

  2、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难点: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法学法】

  教法:小组讨论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查阅荷兰有关图片和数据,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美丽的国度,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有的风景如画让人陶醉,有的气候宜人使人流连,有的历史悠久引人入胜,有的风情独特让人难忘。孩子们,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一个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的国家——荷兰。

  荷兰的牧场辽阔无垠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牧场之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荷兰的牧场。(板书课题)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1、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视频听读课文,看看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播放课文朗读,引导学生分享感知印象。

  辽阔的原野,动物们的天堂。在文中作者反复用了一句话来表达了自己由衷的赞叹。指名汇报。学生感情朗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板书)

  三、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1、过渡:真正的荷兰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样的学习任务也整理在了课前的阅读提示中。我们去读读课文,出示幻灯片,明确读书要求。

  2、学生自主读文,老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字词

  同学们读了课文,一定认识了许多的词语朋友,看老师把它们也请来了,快跟它们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大家认识呀?(指名领读)随时正音

  4、小组合作:请把课文中你认为特别美的或者让印象特别深的句段勾画出来,给你的同伴读读。运用已经掌握的读书方法,多读几遍,细细去感受真正的荷兰的独特魅力。想想作者为什么四次提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把你的体会和组员交流交流。

  5、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相机指导朗读精彩语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读书感受与我们分享?暂时没发言的同学请认真倾听,想一想:别人的感受和你完全一样吗?你有没有更精彩的观点和更加独特的感受。

  A、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a、仿佛正在思考什么,可能在思考什么呢?(发挥想象力)。

  b、一生读,思考: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

  c、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用你的声音、表情读出牛儿吃草的专注?

  d、辽阔无垠的草地上,牛儿有各种不同的姿态,牛犊……老牛……(比喻)

  f、瞧!牛群这一家子多么温馨和睦,其乐融融。极目远眺(引读)……。

  如丝绒般柔软而细密的碧绿草原上活动着的全是黑白两色的花牛,多么壮观,色彩多么明丽,于是作者由衷的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B、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a、没有这些骏马,原野还会这样生机勃勃吗?骏马给了你什么感受?

  b、解释“公爵”。

  c、谁能用朗读表现这种王者气概。

  d、现在你们就是草原上奔腾的骏马,让我们面对这辽阔无垠的大草原,读出我们的豪迈和气魄。e、原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C、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a、给赞许换个近义词

  b、想象它们可能会赞许什么呢?

  碧绿的草地是猪群的天下,还是谁的天堂?体会绵羊的悠然自得和小鸡的安闲舒适。

  c、动物们在这儿生活的非常舒适,你们能用声音和表情表现出他们的安闲舒适吗?

  d、哦,原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D、白天,在荷兰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骏马,小鸡,山羊是那里的主人,牧场是它们的自由王国,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夜晚的荷兰又是一翻怎样的景象呢?

  a、默读课文第5段,圈出一个能概括晚上特点的词语(寂静)

  b、从哪里看出荷兰的寂静?

  C、傍晚,荷兰寂静无声,动物们都安睡了,谁愿意来读读这几句,把荷兰夜晚的静谧带给大家: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蹄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d、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白天辽阔无垠的原野,动物们自由和谐,夜晚寂静无声,动物都进入甜美梦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6、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丝绒般的碧绿的草原辽阔无垠,黑白花牛专注地品尝着鲜嫩的青草——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学生接话);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牧场上,绵羊猪群,悠然自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夜晚,天边的晚起渐消失,动物们都进入甜美的梦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出示幻灯片)

  我们潜心读课文,也能够用心感受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赏读课文,积累语言。

  学生默读课文,找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摘抄在积累本上。指名汇报展示。

  五、欣赏短片,拓展练笔。过渡: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真正的荷兰风光。其实,它还是有名的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咱们去看看吧。

4、《牧场之国》教案一等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照抄下来。

  二、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三、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映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映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同时划出你不理解的部分。

  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五、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六、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七、小结。

5、《牧场之国》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图引入,把握主旨。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荷兰特色。

  2、引入课文主题: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搜集资料、朗读课文,一定对美丽的荷兰有一些了解了。人们都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今天我们就在捷克作家卡尔·恰比克优美散文的引领下,一同来领略荷兰牧场独特的田园风光吧!(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写景的文章,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阅读中想象景物的画面也比较困难,所以体会作者的情感也就成了难点。因此,由荷兰风光图片引入,以课文总起句做引子,引领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明确课文的学习将从“牧场之国”的角度展开。这样,既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又为品味语言文字做了铺垫。)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快速轻声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为我们描绘了哪四幅美丽的画面?

  3、学生参与板书。

  (设计意图:“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该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来自于学生的发言,并让学生参与板书,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还可以通过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要善于运用准确的词语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请把课文中你认为特别美的或者让你印象特别深的句子勾画出来,运用已经掌握的读书方法,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画面,细细去感受真正的荷兰的独特魅力。

  1、学生自由默读,品味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地进行个别的学习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潜心读书是学习语文重要的方法,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读书,潜心读书,理解课文,感悟课文。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尽相同,老师要积极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后面的交流活动中才能够顺学而导,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以进步,得到发展。)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相机指导朗读精彩语段。

  谁愿意把自己的读书感受与我们分享?暂时没发言的同学请认真倾听,想一想:别人的感受和你完全一样吗?你有没有更精彩的观点和更加独特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自读自悟,交流讨论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两点:一是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来读书;二是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借鉴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指导朗读时,主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和准确合理想象画面。)

  3、小结。

  我们品读着优美的文字,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卷,仿佛跟着作者走在了荷兰牧场上,欣赏着美景,和作者一同不断地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文中作者四次提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四、观看画面,领略荷兰风光。

  现在让我们跟随着画面去领略荷兰的迷人风光吧!(欣赏课件荷兰风情)

  (设计意图:“望文生义”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唤起了学生对荷兰美丽景色的期待,此刻插入荷兰景色的视频资料,让想象,画面,文字完美统一,使学生对荷兰美的感受更加形象、直观。)

  五、运用语言,真情表达。

  1、出示练笔内容:假如你是荷兰牧场上的一头奶牛、一匹骏马、一只小猪或是一枝郁金香、一架风车、一个荷兰小朋友,你眼中的荷兰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自由练写,教师指导。

  3、学生互相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4、总结:作家卡尔·恰比克用他优美的文笔,让我们领略到了荷兰牧场的美丽景色。同学们用丰富的想象和真情的表述,让大家再次领略了荷兰独特的魅力。

  (设计意图:本环节着力让学生把读中的体会和体验到的内容外化为语言文字,做到由理解向表达迁移,使阅读与写作结合,最终学以致用。设计的写话内容,既有模仿又有拓展。前半部分紧扣文本内容,可引导学生积极发掘文本资源,重组文本语言,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后半部分渗透课外资料,意在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来表达文本以外的能够体现学生个性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或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3、搜集阅读其他描写异国风光的文章。

  (意图:强调作业的方法,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导。作业3是拓展阅读的引导,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搜集相关文章,拓宽了学习语文的空间。)

  附:预习作业

  1、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读顺。

  2、阅读“资料袋”,并查阅有关荷兰的资料。

  3、想想:课文为我们描绘了哪四幅画面,给每幅画面取个好听的名字吧!

6、《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课上完的时候,感觉不是很好。后来仔细想想我知道了那节课缺点是在哪里了。关键是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不够,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对课文读得不透,虽然我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了,可是时间还不够,当然,老师对这课的朗读的引导做得也不到位。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更不能忽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种对话怎么实现,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有人说:分析课文是让课文潜入水中,朗读课文是让内容浮出水面。我觉得这句话把朗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作了很形象说明。但怎么去读,仅仅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去读,肯定不行。这里就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怎么指导?这一直一来是困挠我心头的一个难题。我看到许多老师就做得很好,值得我好好的学习。像汪立民老师的文言文读得引导,读得有趣,读得有味;吕红霞老师的抓住关键的语句,让学生对语句进行细细的品味,读得有激情;王瑞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抓住四次对话的朗读,每一次对话的情境不同,学生读得情感就不同。她(他)们让我明白这才是真正的朗读教学,朗读让阅读教学走向多姿多彩,让阅读走入学生的心灵。

  面对生成性的课堂,突现教师的教育机智,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还是经验尚浅。面对学生说出“马儿会不会结婚?”、“绵羊在谈恋爱”、“我闻到了汽油味”这些对文本有些另类的解读,可以说是反文本的解读,教师的教育机智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现在静下心来反思这些问题的时候,我知道我没有抓住这些解读,如果当时引导的好的话,完全有可能成为这堂课的亮点。比如说“绵羊在谈恋爱”,我当时如果适时的绵羊谈恋爱,在这里“结婚”,繁衍后代,不正是说明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的生活着吗?多好的资源呀,没有抓住,可惜!再如“我闻到了汽油味”当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当时的情况下,到底能不能闻到汽油味呢?学生们肯定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失之交臂,可惜!当然教育机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这需要老师文化的积累,经验的沉淀,正是自己年轻的不足吧。

7、《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教学模式】

  一、激趣导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丽

  四、总结点题

  五、课外拓展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

  5、实物投影仪。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句。

  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荷兰的风土人情的资料。

  2、教学挂图、课文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

  1、出示郁金香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郁金香代表哪个国家吗?

  生:荷兰。

  2、汇报资料:

  师:是的,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

  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3、简介荷兰:

  师: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师:

  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

  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读完后,你能用文中的词句来完成老师大屏幕上的填空吗?

  白天,奶牛_________,骏马_________,家畜_________。

  傍晚,人们_________,这里一片寂静,__________________。

  夜晚,_________不断地运往远方,车船过后,__________________。

  3、填完以后,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发现了本文是按照从白天到傍晚到夜晚这样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很好,你的发现又上了个台阶,你已经掌握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一自然段的大致意思连接起来。

  是啊,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娇艳欲滴的郁金香,动物们的自由王国,黄昏挤奶的劳作,寂静无声的夜晚,这一幅幅画面就组成了荷兰无限美丽的田园风光。

  师: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之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丽

  1、现在,赶快让我们来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荷兰的田园风光,说说这个迷人的田园什么最吸引你,它又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同时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你喜欢文中的那些语句,为什么?

  (语言的优美及拟人写法)

  第二自然段:

  ⑴ “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生读说喜欢的理由指导读学生评读

  概括出牛犊和老牛各自的特点;瞧,牛群这一家子多么温馨和睦,其乐融融啊

  ⑵ 不仅是牛犊和老牛,草原上的奶牛也各具情态,有的──引读“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两句,同学们看,前一句用“有的…有的…”排比的方法刻画了牛的姿态,后一句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它们看做牛群大家族的家庭成员,生动地描写了他们的活动或姿态,刻画出了各自的特点。

  这段文字让人想象到如同丝绒般柔软而细密的碧绿草原上,活动的全是黑白两色的花牛,景致壮观,色彩明丽,于是作者发出了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相信这片牧场,会因大家精彩的想象而分外迷人,令人心驰神往的。描述得好,读得可要更好哦!让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奶牛生活的悠闲、有趣。

  第三自然段:

  生读说理由再读

  ⑴ “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

  骠悍强壮是怎样一种体魄!鬃毛飞扬又是怎样一种速度啊!谁能表现出骏马的力量、速度之美?

  ⑵ “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没有了这些骏马,原野还会这样充满生机吗?

  欣赏一组骏马奔驰图,增强感悟,再读体味。

  李白也曾写下“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的诗句来赞美奔马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力量。

  徐悲鸿的八骏图不知同学有否看过,他笔下的骏马有的腾空起飞,有的蹄下生烟,有的勇往直前,英姿勃发。

  如果说刚才我们所欣赏的奶牛还是以静态、安闲为主的话,那么这里骏马则是挥洒了阳刚和奔放,请我们班的男子汉们一起来读好这两句话!

  第四自然段:

  ⑴ 不止是骏马和奶牛,绿色草原还是其它许许多多动物们的天堂般的王国,你是怎么理解这里的“天堂般的”、“它们自己的王国”的?

  ⑵ 生交流感悟

  ⑶ 请一小组带着喜欢之情读好这一自然段,读出动物们的悠然自得?

  第五、六自然段:

  ⑴ 相比之下,荷兰牧场的夜就另有一番独特的丰韵了,请同学前后比较一下,你能说说荷兰牧场的白天和傍晚、夜晚有什么不同吗?

  ⑵ 板书:白天 生机勃勃

  傍晚

  宁静安详

  夜晚

  ⑶ 哪儿写出了傍晚、夜晚的寂静?你能读好它吗?

  ⑷ 总结:

  白天,是生机勃勃的;夜晚,是宁静安详的;白天是热闹富有动感的;夜晚,是优美独具韵味的。带着这种感受,请女生一起朗读4、5自然段。

  ⑸ 你觉得女生读得好吗?找出你认为你可以读得更好的句子,再读给大家听听,感受感受!

  四、总结点题

  1、课文学完了,你能说说你心目中的荷兰吗?

  2、出示“的荷兰”先总的概括一个你印象最深的特点,然后用一两句话来叙述叙述,谁想来试试?

  3、对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不仅是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动物们自由的天堂,更是寂静得让人神清气爽的夜晚,是默默无言、享受生活的荷兰居民。

  4、真正的荷兰是一个如诗如画(板书)、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是优美恬静而充满生机的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

  5、最后让我们在舒缓的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课外拓展

  荷兰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天堂般幽雅洁净、风景宜人的环境,是因为荷兰人民的由衷的热爱和保护,他们的付出同样也得到了自然的回报,使他们能在这片优美、独具景致的土地上自由安闲地生活。

  课后,我们可以继续搜集更多有关荷兰的风景、风情,了解它的更多。

  【教学反思】

  我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模式,新课伊始我用郁金香激趣导入,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能回答出荷兰,然后自然而然的想了解荷兰,所以这时汇报资料,在学生对荷兰有一个初步印象、心里想了解荷兰时在读课文。本节课的重点是积累词句,难点是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为了能解决这两点我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的缺点是评价语言的单一,部分学生平翘舌音不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这方面训练学生。

  这节课的教学模式基本适用。

8、《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5月15日的课孩子们和我都感觉意犹未尽。我们先谈“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孩子们通过预习课文,阅读“资料袋”,以及同步训练的课外语段,众说纷纭。然后欣赏几幅荷兰的风景图,让孩子们把荷兰的美誉对号入座。“风车之国”、“牧场之国”、“水之国”在孩子们期待的眼光中闪亮登场。尤其最后一幅郁金香的画面,让孩子们张大了嘴巴,我随机让他们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说说眼前的景色。“五彩斑斓”、“美不胜收”、“花的世界”等词语从他们的嘴里蹦跳出来。让我不由想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同样有这样的环节,当时五年级学生的表现也不过如此。

  接着我导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荷兰这个牧场之国的独特风光。根据自读提示,先自由读课文,思考第一自然段的作用。遗憾的是这个环节应该再节省些时间,因为预习已经相当充分了,完全可以直接回答,把朗读更多地放到后面的感悟和指导当中去。又是课堂机智,我把本来安排在最后的读资料袋,体会写法的环节调整到了前面。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之后,问:既然是总起句,就应该下文都围绕这句话写,但课文却只突出了哪个美誉?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孩子们的思路相当开阔。王菲说:因为题目就是《牧场之国》。依会玉说:如果把花之国,水之国也写的话,课文就盛不下了。我马上抓住这个课堂生成:对啊,顺着她的思路想,我们常常说作文要注意什么?学生马上答出了:详略得当。我又引导孩子们朗读“资料袋”,了解荷兰“花之国”、“水之国”的特点。这样就等于整合了课堂教学资源,让孩子们对第一自然段的作用以及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都有了充分的认识,同时对荷兰有了全面的了解。然后我用四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为主线,和学生一起品读2-4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让孩子们推荐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谈理由,并进行感情朗读。最后集中大家的智慧来给画面起名字。这是在讲《乡下人家》的时候用过的方法。当时学生就有“瓜藤攀屋架”、“鸭戏河水中”等很多富有童趣的表达。今天孩子们说出了“牛群嬉戏”、“牛的世界”、“生命的天堂”等后,我选定“牛的王国”板书,他们就顺着这样的思路,又拟出了“马的天堂”、“动物乐园”等画名。

  在交流第4自然段的时候,我有意变化了说法,让大家谈谈感兴趣的动物,避免学生的“审美疲劳”。在他们读到“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我顺势问:“你们看见过猪吗?听过猪呼噜吗?”孩子们的兴趣马上就调动起来了。“这些猪,可能在说什么哪?”孩子们的手举得高高的:“荷兰真美,我要在这里生活一辈子。”“我在这里吃的好,睡的好。永远也不要离开。”“虽然别处把我当做又馋又懒的动物,但我在这里生活得很快乐,我是这里的主人。”

  每次当欣赏完一幅画面,我适当小结:“膘肥体壮的骏马,辽阔无垠的原野,野草遮掩的运河,这就是——”孩子们就默契得一起说:“真正的荷兰!”我不由地会心一笑。一年了,孩子们已经熟悉了我的教学风格,尽管曾经烦恼走思的学生多,曾经反感管不住嘴的孩子多,曾经为不写作业的学生生气,但毕竟,将近一年的相处下来,我们的磨合已经到了“心有灵犀”的地步。我从他们课堂上高举的小手,精彩的回答,兴奋的小脸上都能读到他们对语文课的喜爱。

  下课铃响了,我给孩子们放映几幅荷兰图片,一片“哇哇”的赞叹里,课就这样不得不结束了。

  如果再让我上这节课,我会把“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牧场是动物们的自由王国?”这个问题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结合画面,重点感悟几个句子,让他们对“自由王国”之一特点有更鲜明的认识,同时也更显得重点突出。今天的课堂尽管朗读和欣赏很充分,但还是有些面面俱到之嫌,讲读味道似乎过浓。对于昨天同步训练中提到的几个句子,就让学生说出修辞后,感情朗读即可,新的美句可以展开谈。

  但反过来想,这样美的一篇文章,我是可以作为精读课文处理,或者就这样甩下最后一个自然段作为课下欣赏也未尝不可。毕竟我在这节课上联系“资料袋”理解第一自然段,欣赏第二自然段的修辞,第三自然段欣赏动词和四字词语,第四自然段进行想象说话,训练点还是挺突出的。尤其我今天上课因为没有现成的教案,一些随机生成的想法,居然效果很好。比如我让学生谈“丝绒般的碧绿草原”还像什么?用镶嵌说话,给膘肥体壮换个词。都达成了语文的积累和应用的目的。而且学生欣赏美句,已经提升了训练层次,同时体现了自读课的课型特点。

  看来,教无定法。如果对一篇文章,教师真正喜欢,真正读透了,是能够发现许多“语文的事儿”的,当我们把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融入教学设计,引领孩子们进行“感悟、朗读、积累、运用”的语文之旅的时候,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完成了一次生命历程。

9、《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1、课前动员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相关资料,使学生对荷兰有整体的了解。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先让学生阅读自学要求,然后让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读书收获。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启发学生想像画面,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自然风光美。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到课文描绘的意境中去,仿佛自己走在荷兰的牧场上,欣赏着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猪、鸡,陶醉于牧场之国夜晚的安谧恬静之中,由衷地发出感慨“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5、本节课没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又没能在学生汇报时很好地进行引导,以致于学生的兴致不浓,回答问题不够整体、全面。

10、《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牧场之国》这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的田园风光,课文有如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侧重描写了作为牧场之国的荷兰那种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徜徉在这种意境中,留连忘返。

  这堂课之前,开放月时曾经听过一位老师的教学,自己有诸多想法:比如对教学突破口的思考,对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方面的思考,对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考等。在教学中主要想贯彻这样的理念:

  略去老师的讲解,注重学生的感悟。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练习入手,省去了很多老师的讲解。如:老师出示动物的名字后,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发现“黑花白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牛犊、老牛、、骏马、绵羊、猪、小鸡、长毛山羊”等,让学生发现,动物的种类很多,特别是奶牛的种类多,数量多。接着我又利用一个词语搭配的练习,让学生发现“动物不但很多,而且它们的生活自由自在,是牧场的主人。”从而深入课文,感悟动物们生活自在的'句子,在品句读句的过程中,其乐融融。

  略去问题的串联,注重学生的朗读。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以“真正的荷兰到底是怎样的?”这个主问题来展开教学,并根据课文的总分结构,几次感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中心句,省略了很多细碎的小问题,有效避免了串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自读自悟。在第四小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找找让你感受到牧场安静的句子,并读出那样安静的感觉。通过学生自读、老师范读、女生齐读等让学生能充分的接触文本,感悟文本。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文中优美的语言也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略去语言的分析,注重表达的指导。有了对文本的充分感悟和朗读的练习,学生对荷兰的美景有了深深地向往。于是,我就给孩子看了许多荷兰的图片,并提炼了的表达方式,让他们试着把荷兰的美景介绍给大家。并创设了世博会上给荷兰馆当解说员的情境。孩子们情趣盎然,表达的效果也很好。

  整个过程设计围绕着“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个锻炼或者展示的机会。”这样一个目标展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自由阅读概括段意的训练。有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展示的过程。也有学生课文资料搜集的汇报。通过这些环节的展开,不仅让老师了解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情况,而且教给了学生如何阅读的方法。不只是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学生不仅欣赏到了荷兰美丽的风景,感受了作者优美文笔,更掌握了如何去读懂这份美丽的方法,以及如何表达眼中所见的美景的一些方法。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在交流对感兴趣的句子的时候,老师的引导不够有条理,如果能够再组织的顺畅些,就不会凌乱重复了。

11、《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荷兰是一个另人神往的美丽国度,课文作者用华丽优美的语句描述着荷兰的美丽。

  阅读教学的第一要素是“读”。读,是一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指导小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有兴趣地读等,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理解是阅读的核心,就像大树之根所吸收的水份养料,通过“主茎”或“树干”,才能送到分枝、杈丫,使之长叶、开花、结果。一篇文章,要读通、读顺、读懂、理解字词句的意思,理解语言表达的技巧,理解布局谋篇的妙处。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这种“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只有通过深入的阅读体验才能获得。有体验地读,就是指导小学生在阅读时能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情感。有体验地读,就是引向自“悟”,发展个性,注重整体感知。“传情达意”地读,要指导小学生流入作品,驰骋想象,与作者产生共鸣。本节课我力求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导学生传情达意地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文字技巧和表现方法;或高声读,通过高声诵读传达出作品的内在情感和蕴意。从读中慢慢感受动物们在牧场上自由生活的场景,只要学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牧场的和谐宁静,体会绵羊猪群骏马的悠然自得,那么这篇略读课文所要传递的感情就已经渗透进学生的脑海之中了。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语句想象画面,升华感受。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之后,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吸引你的理由,最后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反复读—悟—读,最后达到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