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教案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2023-07-24 09:30:12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神奇壮丽。

  顾课文:

  ⑴ 出示文中有关词语;

  ⑵ 想想作者怎样为我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2、提示用“先……然后……再……最后……”句式,有选择地运用黑板上的词语来介绍。

  二、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学习运用课文的描写方法、构段方式及有关词语,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个景点写一写,写出景物的特点。

  2、学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3、班级交流:

  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景点的特点。

  三、教师总结

  四、作业练习

  1、朗读课文:

  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抄写生字:

  对自己感到较难的字多写几遍。

  3、选作:

  围绕“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我才认识你”写一篇读文感受。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奇特的大拐弯

  神奇壮观 世界峡谷之最

  植物类型博物馆

  关注热点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准备】

  1、师准备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录象片。

  2、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抢答导入

  世界最高的山峰是哪座?有多高?世界第一大峡谷是那条?

  (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齐读。

  二、学习一、二自然段

  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请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随机出示句子:

  1、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⑴ 读读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同学们吗?

  ⑵ 理解词语:

  咫尺、堪称

  咫尺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堪称什么意思?在这又说明了什么?

  ⑶ 图片欣赏:

  感受强烈的反差,感情朗读。

  2、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它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指名读。

  这句话中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作比较。)

  3、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这里又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列数字。)

  4、小结:

  这一系列的数字及对比都再一次证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

  1、观看课件,初步感受奇异景观:

  雅鲁藏布大峡谷之所以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不仅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奇特,而且它还有着奇异的景观。

  课件展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各种奇异景观。

  九个垂直自然带呈现出的不同自然景观:

  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云雾缭绕、沸腾的温泉、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

  2、联系课文,解读这奇异景观:

  ⑴ 同学们都被这美丽的画面吸引了,作者──杨逸畴更是如此。小组合作自由读第3自然段,请你结合刚才看到的画面,说一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① 小组汇报。

  ② 美美地读一读。

  ③ 读完这一自然段,你最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雅鲁藏布大峡谷呢?

  (板书:奇异、壮丽)

  ⑵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不但体现在山和水,还体现在哪?

  指名答。

  (板书:生物多样性)

  这里拥有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为什么人们会冠以这样的美誉呢?请小朋友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理解词语:凌空展开、人迹罕见 。

  出示九个垂直自然带的横截面图,帮助理解生物多样性。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正因为雅鲁藏布大峡谷有着奇异的自然景观和无与伦比的地理位置,所以人们说它是( )。

  作为一名中国人,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五、拓展实践

  教师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资料袋】

  关于大拐弯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位于西部阿里的神山冈仁波钦雪山有四个子女分别是雅鲁藏布江(马泉河)、狮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四兄妹相约分头出发在印度洋相会,雅鲁藏布江在绕过历经艰险后来到了工布地区,受一只小鹞子的欺骗,一位三个兄妹早已比他先到了印度洋,于是匆忙中从南迦巴瓦峰脚下掉头南奔,一路的高山陡崖都不能挡住他的脚步,为早日与兄妹们相会,哪里地势陡峭险峻他就从那里跳下,最终形成了这条深嵌在千山万谷中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水 千姿百态

  山 神来之笔 堪称第一

  生物 植物类型博物馆 自豪

  动物王国

3、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二、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三、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四、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五、深入研究,品位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六、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七、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4、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5、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材分析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文章的语言丰富优美,绘声绘色的故事、准确无误的数字、恰到好处的用词,都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一篇极为优秀的说明文。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雁塔区北池头小学原是一所乡村小学,地处城区边缘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理念的更新,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教育教学水平也逐步提高,逐渐形成了“以教研促教学以理念谋发展”的办学特色。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贯彻课改理念,认真学习课标,大胆实践新理念,注重集体教研,团结合作,不懈努力地实践新课改。

  由于学校位置的特殊性,学生的来源也较复杂,外来借读生较多,来自不同的地区,因此学生学习的差异就更为明显,而这些学生的家长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家庭条件较差、对学生的学习关心不够,因此,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学习习惯相对较差。但学生本质上都朴实善良,学习比较刻苦踏实。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相应的补充资料,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已有经验,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表达,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2.学写课文提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教学难点

  学写课文提纲。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西藏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金钥匙”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西藏)同学们,一提到我国的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根据课前了解的资料来谈,如:藏族、布达拉宫、牦牛、雪山、雅鲁藏布江……)

  2.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谈话导入轻松自然,既能了解学生课前对有关资料的搜集情况,又能直入主题,突出重点,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初感其“奇”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圈画文中重点词语。

  2.能谈谈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初步印象吗?

  (很特别、景观奇特、气势宏伟、使人惊叹……)

  3.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总体感受吗?

  (提示学生浏览一遍课文内容,快速找出词语,如: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等。相机板书词语。)

  [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让学生通过阅读在头脑中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同时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来让学生体会其神奇壮丽。

  三、精读细品,深感其“奇”

  1.如此壮丽的伟景,真令人叹服。让我们再走近些,去真切地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处所在!

  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读到我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

  [默读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用“读到我感到”模式来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自己阅读所得,有利于学生语言的规范。]

  2.学生认真默读,勾画内容。

  3.组织小组内交流。

  4.班上交流。(随机板书)

  (1)我读到“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A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B你愿意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学生朗读)

  (2)我读到“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也感到“惊叹不已”。

  A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B说说你对“鬼斧神工”的理解。

  C 读出你的感受好吗?

  (3)我读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46。3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科尔多峡谷深2082米……”感到它是世界峡谷之最,“无与伦比”,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4)我读到第四段神奇美丽的自然博物馆时,感到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

  [在班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达到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惊叹与自豪。]

  5.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惊叹”、“折服”、“骄傲”、“自豪”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展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壮丽的景观吧!

  四、理清脉络,学写提纲

  1.回顾课文,想想作者怎样为我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提示:“先……然后……再……最后……”)

  2.出示“金钥匙”,认识课文提纲。

  [随文学习提纲,能更直接更形象的理解提纲的写法和作用,同时也落实课文安排的“金钥匙”。]

  五、作业练习

  1.朗读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抄写生字(对自己感到较难的字多写几遍)

  3.试写课文提纲。(在学过的课文中任选一篇)

  *围绕“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我才认识你”写一篇读文感受。[选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由点及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段落1、2、3幻灯片;《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片断)

  教学过程:

  一、回忆内容

  作者是怎样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二、阅读对比,体会表达

  1.出示部分段落,说一说与课文中的段落有什么不同?

  (段落1摘选第二段,去掉了传说内容;段落2摘选第三段,去掉了段中的数字;段落3摘选第五段,用“非常”换掉了“最”。)

  2.学生互读比较,交流意见。

  3.学生在班上谈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段落1加入了传说故事赋予了神奇的色彩,而且更加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段落2加入准确的数字使得说明的事物更准确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段落3用“最”表示达到了极点、极限,表达的程度要比“非常”高。)

  [通过学生对不同段落的比较和感受,体验到不同的表达效果,切身感悟文中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效果,从而使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以及其方法的作用。]

  三、欣赏奇观,激发情感

  1、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无音乐、无解说)

  2、同学们,风光秀丽,景观宏伟,只是好像缺点什么?(学生会提出没有音乐和解说)

  3、组织学生从课文中选择内容做解说。

  4、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有音乐),学生做解说。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实践,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再加工再创造。]

  四、拓展

  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你还知道哪些奇观?能不能介绍给大家。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了解到的奇观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谈谈听后的感受。

  2、搜集整理资料,写一处你知道的奇观。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西藏)

  神奇的大拐弯 “惊叹不已”

  奇观 世界峡谷之最 “不可思议”

  瑰丽的自然博物馆 “鬼斧神工”

  “地球最后一块秘境” “无与伦比”

  课后反思

  教学时,我始终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读文、谈感受。由于本篇文章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整体印象比较明确,并且在我的引导下,从文中找到重点词语来概括自己的感受。在细品课文体会时,我让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在读文中感受,在感受中读文,就像在品一杯香茶,反复的体会、回味,从中真正感受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丽,使学生内心中达到真正的惊叹。通过段落对比,把学生带入语言文字表达的王国中亲自感受和体验,潜移默化把表达方法渗透到学生的心中,这要比直接讲出表达的作用更有效果。创设一个无声音无解说只有美丽画面的情境,就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就能使学生愿意去提取课文内容编写解说词,对学生的筛选文本信息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是一种提高。

  总评

  这篇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别具匠心,始终贯穿新课改的理念,紧扣语文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设计必须以学生学习、发展为核心,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2。提倡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通过学生的读来感悟,再在感悟的基础上读文,始终能以文本的学习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3。体现了“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课标要求。

  整节课遵循了学生的阅读规律,从整体入手,感知文章,再细品课文,通过作者的语言文字体会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丽,将课堂时间充分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去谈,始终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课堂教学。设计中“阅读对比,体会表达”环节切合学生实际,在体验中体会表达,真实有效;“配解说”一节也颇为精彩,运用“缺陷”激起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学生表现得更为主动,更为认真。

  本节课在联系上下文推想文中重点词语的内涵上体现的较弱,如果能进一步加强词语的理解,对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主旨有更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在补充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上比较有限,课堂上对文章内容的相应扩展和延伸,会更好的帮助学生体会其神奇与壮丽,并且使得课文的知识量也有一定的扩充,更能激发学生课下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进一步探索和学习,将课堂进行无限的延伸。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学反思

  《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这课时,我紧紧抓住“神奇”这条主线教学时,我始终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读文、谈感受。由于本篇文章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整体印象比较明确,并且在我的引导下,从文中找到重点词语来概括自己的感受。在细品课文体会时,我让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在读文中感受,在感受中读文,就像在品一杯香茶,反复的体会、回味,从中真正感受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丽,使学生内心中达到真正的.惊叹。了解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用比较的方法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节课能以学生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与课标的精神是相符合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归纳语言,积累语言,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拓展实践学生补充介绍各自了解的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其他情况。

7、《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学反思

  《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这课时,我紧紧抓住“神奇”这条主线教学时,我始终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读文、谈感受。由于本篇文章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整体印象比较明确,并且在我的引导下,从文中找到重点词语来概括自己的感受。在细品课文体会时,我让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在读文中感受,在感受中读文,就像在品一杯香茶,反复的体会、回味,从中真正感受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丽,使学生内心中达到真正的惊叹。了解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用比较的方法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节课能以学生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与课标的精神是相符合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归纳语言,积累语言,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拓展实践学生补充介绍各自了解的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其他情况。

  这节课教完了,我觉得有遗憾的地方,如:本节课在联系上下文推想文中重点词语的内涵上体现的较弱,如果能进一步加强词语的理解,对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主旨有更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在补充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上比较有限,课堂上对文章内容的相应扩展和延伸,会更好的帮助学生体会其神奇与壮丽,并且使得课文的知识量也有一定的扩充,更能激发学生课下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进一步探索和学习,将课堂进行无限的延伸。

8、四年级《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学反思

  《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

  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这课时,我紧紧抓住“神奇”这条主线教学时,我始终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读文、谈感受。由于本篇文章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整体印象比较明确,并且在我的引导下,从文中找到重点词语来概括自己的感受。在细品课文体会时,我让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在读文中感受,在感受中读文,就像在品一杯香茶,反复的体会、回味,从中真正感受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丽,使学生内心中达到真正的惊叹。了解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用比较的方法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这节课能以学生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与课标的精神是相符合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归纳语言,积累语言,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拓展实践学生补充介绍各自了解的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其他情况。

  这节课教完了,我觉得有遗憾的地方,如:本节课在联系上下文推想文中重点词语的内涵上体现的较弱,如果能进一步加强词语的理解,对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主旨有更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在补充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上比较有限,课堂上对文章内容的相应扩展和延伸,会更好的帮助学生体会其神奇与壮丽,并且使得课文的知识量也有一定的扩充,更能激发学生课下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进一步探索和学习,将课堂进行无限的延伸。

9、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反思

  《雅鲁藏布大峡谷》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课文先介绍了它所处的位置,接着列举数字与世界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它确实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这课时,我紧紧抓住“神奇”这条主线教学,由于本篇文章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整体印象比较明确,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到重点词语来概括自己的感受。

  在细品课文体会时,我让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在读文中感受,在感受中读文,就像在品一杯香茶,反复的体会、回味,从中真正感受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丽,使学生内心中达到真正的惊叹。

  了解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用比较的方法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让学生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最后一块密境”,是世界仅存的一块处女地……它是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让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10、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

  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平平毫无兴致可言。于是我想到黄河离我们近在咫尺,同学们非常熟悉同时也感受到他的浩瀚与伟大。那么对于黄河的源头他们又是相当陌生的,但一定充满兴趣。果不其然我一提到黄河,提到黄河的源头,同学们充满兴趣。由此引入雅鲁藏布大峡谷,那里既是黄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同时也孕育了大峡谷这一世界景观。拉进了同学们与文章内容的距离仿佛跟随奔腾咆哮的黄河流水,步入了他的源头似的。感到格外亲切下面的学习同学们劲头十足,对那些生僻的字词也舍得花大力气解决了。

  从课内走入课外。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同学们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原来不是第一,那为什么现在成为第一了呢?同学们陷入沉思。我引导学生自己读读文后的资料袋,读了两遍,明白了原来以前没有发现啊!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到那些科学家们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研究大自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