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笋娃娃》优秀教案一等奖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教案

语文A版《笋娃娃》优秀教案一等奖

2023-07-18 10:22:12

  语文A版《笋娃娃》优秀教案一等奖

语文A版《笋娃娃》优秀教案一等奖

1、语文A版《笋娃娃》优秀教案一等奖

  设计思路:

  《笋娃娃》是一堂识字教学课,这节课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教学中,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基本原则,把字、词、句、篇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充分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主拼读。

  二、重点突出,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识字时,我针对每个字的不同情况,教学各有所重。如“哭”字,学生很容易读准字音,弄清字义,在教学时我就着重指导字形;如“身”字,对于方言区的孩子来说,要同时读准翘舌音和前鼻音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因此我就着重指导读音。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创设情境,和字宝宝交朋友,送字宝宝上火车游戏等等,充分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本堂识字课中,还指导学生书写了“泥”、“呢”两个生字。写字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两个字在字形上的异同,再弄清楚两个字的`笔画顺序,最后还强调了重点笔画的书写方法。

  总之,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尽量依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力求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

  2.学会写“泥”、“呢”2个生字。

  3.初步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

  识记12个生字是本节课的重点,指导学生把“泥”、“呢”两个生字写正确、美观是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1.出示竹林图,谈话导入。

  2.引出课题,读题,指导“笋”(sǔn)的读音。

  二、创设情景,识记生字。

  1.初步感知课文,出示生字词。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几个笋娃娃?

  (2)课件演示竹林中发生的变化,随机出示生字词:

  ní泥土ne呢 草cóng丛 大声hǎn喊 shǔ数shēn身边

  kū哭 nǔ努力挺zhí直 到chù处dōu都是

  2.识记生字,和字宝宝交朋友。

  (1)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识字情况。

  (2)指名认读生字。

  3.坐火车游戏,分清生字的结构,巩固生字的读音。

  4.生字回到课文中,学生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

  (2)指名学生合作读文。

  三、重点指导,探究写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2.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泥”、“呢”两个生字的字形,比较异同。

  3.指导“泥”、“呢”两个生字的笔顺。

  4.强调书写“泥”、“呢”两个生字的重点笔画。

  5.学生练习写生字。

  6.自我评价。

  四、生谈收获,课堂总结。

  1.学生自由说说在这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2.小结下课。

2、语文A版《笋娃娃》优秀教案一等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十四个会认字和一个多音字。

  2、阅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它们高兴的心情。

  3、感悟课文内容,了解竹笋的生活环境,感受笋娃娃顽强的生命力,学习它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会认字和一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你认识它吗?(出示竹子的图片)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竹子小时候的'文章:笋娃娃

  板书课题,认识“笋”字。

  二、读文,初识生字词。

  1、自由读文,找一找哪些字音你读不准。

  2、听老师范读课文,你读不准的字音能读正确吗?

  三、识字。

  1、自己在课文中找出会认字,并画出生词,再读一读。

  2、出示会认字卡片进行认读。

  3、给会写字分类(按结构)。

  4、小组学习生字。

  四、初步了解课文。

  1、再读课文,你想提醒大家课文中的哪些词语不好读?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

  4、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有哪些词语自己不理解。

  5、词语质疑解疑。

  五、重点指导写好三个字。

  1、出示沙、泥、油。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2、感悟课文内容,了解竹笋的生活环境,感受笋娃娃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放录音。听,这是什么声音?(春雨沙沙)

  2、春天来了,万物开始复苏。伴着这沙沙的春雨声,你想到了什么?

  二、复习。

  1、看看这些词娃娃,你都认识吗?

  钻出来泥土草丛冒出来喊着

  数哇数哇哭啦努力娃娃们探出挺直

  2、出示会认字卡片,指名认读。

  3、你们真棒!快把这些词娃娃们放回课文中去吧,再来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个笋娃娃?

  三、朗读感悟课文。

  1、指名说。

  2、学习2、3自然段。

  3、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4、男女生分角色再读读前四个自然段。

  5、教师引读:呜呜呜,这是谁在哭?快读5、6、7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

  6、这个笋娃娃出不来?怎么办?谁来帮帮它?

  7、它终于出来了,瞧,它多高兴呀,谁能表演一下?

  8、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积累。

  在这幅春笋图中,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找到相关的句子背一背。

  板书设计:

  3笋娃娃

  钻冒探

  叫喊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巩固复习课文,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认读会认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学习会写字,分析字形,理解字义,指导书写。

  1、力:独体字。力量。有力、力气、用力。

  加:表数量或程度增加,左右结构。加法、相加。

  丛:上下结构。草丛、花丛、丛林。

  们:单人旁,人们,你们。

  直:直尺、一直。

  2、书空练习。

  3、小组内互相考考你记住这些生字了没有?

  4、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加强指导。

3、语文A版《笋娃娃》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热爱我国的汉字,从而加深对汉字自义的理解和记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加强学生对汉字字形字义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学“有趣的汉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读对、读通内容。

  2、同桌合作互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3、写出汉字后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规。

  (1)、学生自己写出这些字,并认真观察。

  (2)、师生总结规律。

  (3)、教师引导提示:你发现有些字在组成合体字时笔画有什么变化吗?

  4、拓展巩固,增强能力:比一比,用这种方法记住了哪些字?

  二、写字板上知识多。

  1、独立观察,你发现左右两边的字有什么规律?

  2、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分析每一个汉字的间架结构。

  3、每人在书上认真抄写这些字。

  三、“词语超市”练习。

  1、大声朗读词语,思考每组词语的特点是什么。

  2、讨论:你能说说三组词分别描述哪方面的'内容吗?

  3、拓展延伸:自选一组词语进行补充,看谁组得又对又多。

  四、自主表达,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在汉字的乐园里遨游,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又有什么感受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利用字典自主识字。

  教学过程

  一、采用多种形式自主读文,并在小组内交流。

  1、借助拼音,反复自读短文,读准字音。

  2、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说说:短文写了哪些动物的家?

  3、再读短文,和大家说说你最喜欢谁的家。为什么?

  4、小组内练读: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动物的家,读出你对它的喜爱。同学们评一评。

  二、师生引读,欣赏动物们的家。

  1、教师引读,学生朗读,体会方法。

  2、组长引读,组员朗读。

  三、练习查字典。

  教师通过投影教给学生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四、总结收获,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说完整话,会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记者是干什么的吗?你愿意当一回小记者吗?

  二、引导读题,了解要求。

  1、采访对象:我们的同学

  2、采访内容:年龄 生日爱好特长等

  3、采访结束后写一两句话送给同学。

  三、自主思考,设计提纲。

  1、我想采访谁?

  2、问它几个问题?

  3、怎样把自己的问题问明白?

  4、怎样作一个文明的小记者?

  四、学生采访,教师巡视指导。

  五、分组汇报,师生评价。

  六、独立写一两句话,送给同学。

  注意:写的话要完整,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4、语文A版《笋娃娃》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青、绿”。

  2、积累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

  认识几个字,学习写“青、绿”。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带用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课件。

  2、板书课题,指导写“青”字。

  3、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

  3、小组合作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词。

  (一)认识词语

  1、课件出示。

  2、采取多种方式认读。

  (二)感悟叠词的`美

  1、投影出示三组词。

  2、读一读,比一比。

  3、指导读。

  4、拓展思维。

  5、回文读完整的句子。

  四、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一)读音

  1、带拼音读。

  2、去拼音读。

  3、开火车做游戏。

  (二)记形

  1、小组合作。

  2、反馈交流。

  3、小结识字方法。

  (三)写

  1、指导书写“绿”

  2、绿习书写

  (四)猜字游戏,进行说词练习。

  五、回文再读课文。

  六、课后小结

5、语文A版《笋娃娃》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豆的语言,内心活动。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3、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初读文章,认识字词

  1、交流精彩导读: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二、再读文章,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了什么事?

  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

  (1)你体会到了什么?

  (2)提出疑难问题。

  三、角色体验,品读感悟

  1、创设情境,练习对话。

  (1)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一些什么呢?默读课文,将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2)自主练习朗读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

  (3)小组分角色朗读。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

  (1)师演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四、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小豆,你会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做?

  2、小豆荚们这么可爱,你一定有很多话对小豆们说,先说一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

6、《笋娃娃》教学反思

  在教学《笋娃娃》一课中,当学生们能熟读课文,对文中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向学生提问:“文中讲了几个笋娃娃呀?”没想到问题抛出后学生们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有说6个的,有说7个的,没一人说对。笋娃娃教学反思3篇。原来他们是从字面上去数“笋娃娃”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就认为文中讲了几个(笋娃娃)。看来我提的问题太难了,超出了他们的接受能力,毕竟他们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我转念一想,哎!如果分角色朗读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在我的提议下,同学们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就这样,他们知道了文中讲了3个笋娃娃:一个是从草丛中冒出来;一个是从泥土里钻出来的;一个是压在石块下的。

  看来,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提简单了,缺乏实效性,浪费时间;提太难了,课堂气愤沉闷,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充分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主拼读。

  2、重点突出,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识字时,我针对每个字的.不同情况,教学各有所重。如“哭”字,学生很容易读准字音,弄清字义,在教学时我就着重指导字形;如“身”字,对于方言区的孩子来说,要同时读准翘舌音和前鼻音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因此我就着重指导读音。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创设情境,和字宝宝交朋友,送字宝宝上火车游戏等等,充分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本堂识字课中,还指导学生书写了“泥”、“呢”两个生字。写字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两个字在字形上的异同,再弄清楚两个字的笔画顺序,最后还强调了重点笔画的书写方法。

  总之,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尽量依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力求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

7、语文A版二年级语文上《幸福鸟》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一是,通过自己的精心准备,课堂上可以说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教学过程有条有理,教学活动一一进行,各个环节有顺。

  二是,每个环节的过渡非常自然,不留痕迹,老师的提问恰到好处,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是,应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平时上课不认真的学生也被吸引了过来。就这一点,我觉得有可能的情况时,可以天天使用电教手段来上课。

  不足之处:

  例如,课堂上使用的课件,只是一个表格和三句话,这样课件太简单了,在课堂中我认为是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如果能再加上旺嘉在寻找幸福鸟所遇到的困难的`画面,是动画就更好,这样将使课文内容变得形象化、生动化,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一点值得改进是,小组合作学习有待加强练习,这堂课上,小组合作只是流于一种形式了,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

  通过这次备课和上课,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课不怕上不好,也不怕上不好课,只要你肯用功夫,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是一定会有提高的,而且会越来越好的。

8、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千变万化》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千变万化》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一、学生的原创性在设计课中的体现。

  本课在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原创性。在课的引入部分,让学生看老师是如何由两张彩纸变成一顶博士帽,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欣赏大师、老师、小朋友设计制作的帽子,层层总结。大师的帽子具有时代性、地域性。老师的帽子是由各种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装饰材料设计的,而欣赏小朋友的帽子又别具一格,具有功能性。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开展帽子的设计教学和创作。我个人觉得这一原创性展示是有必要的,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帽子的理解和学习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设计帽子并不是难事,人人都可以做到,而且做得很好。

  二、帽子设计突出“新”字。

  帽子是常见的生活用品。学生们都非常熟悉,要让学生画一个帽子不是一件难事,但要学生设计一个帽子,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设计必须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在“新”字上做文章。结合帽子设计的三个要点,分别是造型、装饰、功能。让学生在这三个要点上求新。如:造型新主要通过夸张、变形;装饰新关注颜色漂亮、图案丰富、装饰物多样等;功能新主要通过对生活中的需要来设计,如:音乐、防困、太阳能等。这一系列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作品的欣赏、教师的点拨、课件的辅助等,达到让学生理解、明白设计的方法。通过这一主要环节的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帽子的设计师。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达到了目标。

  三、人文性在美术课中的落实。

  设计将其定位于纯粹的技术,设计的作品肯定是失败的,教学也肯定是失败的。现代设计凸现的是人文性,富有人性化的设计才会是成功的设计作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帽子文化的渗透。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调查、收集帽子的相关知识,并在课堂上作介绍。另外,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将“生活需要美,美需要我们去创造”作为本课的课眼。让学生明白设计帽子不是本课的最终目标,本课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明白一点:美术是为生活服务的,我们的生活需要美,美需要我们去创造。让本课的内涵得到提升。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课的时间较紧,设法让学生将想法都一一表达,有一些知识点只能点到为止作品的展示没能进行充分的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还不够到位等。我想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实践一定会得到提高。

9、语文A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摘星星》教学反思

  今天的研修学习到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所谓的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郭教授的“生本教育”让我领悟到了教育的本质,更让我看到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的方向。

  我在几年前教过一年二年级的`语文,《语文课程标准》 对二年级的孩子已经规定了写话的要求,所以我在一周会布置两三次日记。到了二年级孩子们已经能够写完整的句子,但是不能很好的把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写出来。我正苦于找不到好的办法时我们学到了《数星星的孩子》,陪孩子们数完星星,我想到了今天的日记是:摘下一颗星星,用三两句话写出摘星星的经过。

  郭教授认为,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使教师变得更加高级、潜在和有力量,通过学生的力量来显示教师的力量。没有教师,学生自发的自学难以取得优质和高效。教师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到设计学习。教师更大的作用在于“帮学”。教师的“帮学”,很大程度体现在“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和规划上。所以说,没有“前置性学习”,就不是生本课堂。

  第二天的早上我就准备了一节日记指导课。首先,我让孩子们交流前一天晚上的摘星星的经历。课堂上,孩子们有的情绪非常低落,有的兴高采烈,交流的非常充分。我每到一个小组,孩子们就拉着我不放,有的说,爸爸搬了梯子在楼顶上我还是够不到;有的说我没够到星星就手工做了一颗星星还涂上了颜色;有的说,我没够到星星,但是上网查到星星离我们很远很远,知道了很多知识

  看到孩子们充满感情的的交流,我知道了孩子们为了摘星星颇费了一番周折,肯定有许多话说也有了各种情感。我对孩子们说,现在就把昨天的经历,认识和想法写下来,结果都写得非常精彩。

  最后我对孩子们说,以后写日记,就把一天最想说的话说出来,最想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写出你在生活中最有感受的东西就可以了。后来孩子们再写日记就有话写,写出精彩的语言了。

  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使教师变得更加高级、潜在和有力量,通过学生的力量来显示教师的力量。没有教师,学生自发的自学难以取得优质和高效。教师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到设计学习。教师更大的作用在于“帮学”。教师的“帮学”,很大程度体现在“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和规划上。所以说,没有“前置性学习”,就不是生本课堂。

  当读到这些的时候,进一步印证了我对“升本课堂”高效课堂的解读,孩子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孩子们自主的学习,真正实现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