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和小鸟的教案一等奖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教案

大树和小鸟的教案一等奖

2023-07-16 12:35:14

  大树和小鸟的教案一等奖

大树和小鸟的教案一等奖

1、大树和小鸟的教案一等奖

  目标

  1.理解大树和小鸟的依存关系。

  2.初步学习按诗歌的结构仿编诗歌。

  准备

  图片。

  过程

  一.游戏:大树和小鸟。

  ――教师扮演大树,幼儿扮演一群小鸟。引导幼儿在大树周围做各种动作,如亲亲大树、摸摸大树、在大树旁跳舞、为大树捉虫等。

  ――大树和小鸟在一起开心吗?有一首诗歌讲的就是“大树和小鸟”的事情。

  二.欣赏诗歌。

  ――出示挂图,教师朗诵诗歌一遍。

  ――大树高高,住着小鸟。大树和小鸟做了哪些事?

  ――你从哪里看出大树和小鸟是一对好朋友?

  ――为什么大树、小鸟快乐陶陶呢?

  三.以互动的形式学念诗歌。

  ――教师再朗诵一遍诗歌,引导幼儿说说这首诗歌每一节的前一句和后一句有什么规律。(前一句是关于小鸟的`诗句,后一句是关于大树的诗句)

  ――教师念关于大树的诗句,幼儿念关于小鸟的诗句。

  ――引导幼儿结伴学念,然后互换角色。

  四.仿编诗歌。

  ――讨论:还有谁和谁也是一对好朋友?

  ――引导幼儿分组或个别仿编。如:大海大大,/游来小鱼;/花儿美美,/飞来蝴蝶;/天空蓝蓝,/摇着云朵等。

  建议

  1.诗歌短小简炼、琅琅上口,通过富有动感的语言向幼儿展现了一幅大自然中动植物互相依存的快乐景象。其中仿编部分是为了让幼儿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把朋友间因友爱而产生的快乐广为传诵,从而营造“快乐陶陶”的氛围。为做到这一点,教师需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注意相关联的人和物,并揭示其相互间的协调关系。

  2.幼儿在和教师扮演角色,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诗歌的兴趣,他们在肢体语言的交流中理解了诗歌所蕴藏的内涵。

  大树和小鸟

  大树高高,

  住着小鸟。

  小鸟叫叫,

  大树笑笑。

  大树摇摇,

  小鸟跳跳。

  大树小鸟,

  快乐陶陶。

2、大树和小鸟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使幼儿懂得同伴之间应互相帮助,主动去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

  2、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3、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准备:

  PPT操作材料背景图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情境:一颗光秃秃的大树,有只哭着的小鸟在树的旁边边飞边说:“我没有家了,我没有家了……”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画面一(孤单的大树和寂寞的小鸟),引导幼儿讨论并回答。

  1、你看到了什么?大树怎么了?大树为什么没有树叶?小鸟怎么了?小鸟为什么哭了?

  2、看到大树和小鸟这样,我们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3、我们用什么办法让他们高兴起来呢?

  2、出示画面二

  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上,落满了叽叽喳喳的小鸟,他们在说:“我有新家了!谢谢小朋友们”。树的上方有笑眯眯的太阳公公,太阳公公说:“小朋友们,你们做得好!”树的下方有美丽的鲜花和绿绿的青草,蜜蜂、蝴蝶在上面飞来飞去的跳着舞。

  3、操作

  1、讲述要求

  2、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创作

  三、结束部分

  把自己的作品创编成故事讲给其它小朋友听。

3、大树和小鸟的教案一等奖

  习作:大树和小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想像,把想像到的写下来。

  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将“大树”和“小鸟”联系起来想像,编出有简单情节的故事。

  教学难点:将“大树”和“小鸟”联系起来想像,编出有简单情节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明确题目要求,启发想像:

  1、分别出示“大树”和“小鸟”两个词语,请学生说一说:大树什么样?什么样的小鸟?

  (枝叶茂盛的大树;濒临灭绝的大树;很神奇的大树;有了病虫害的大树……)

  (美丽的小鸟;稀有的小鸟;会捉虫的小鸟;暂时栖息准备迁徙的小鸟……)

  2、要求学生把大树和小鸟联系起来进行想像,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3、你还可以把什么联系起来想像编故事,试着说说。

  (大海和小鱼;庄稼和土地等;小河与麦苗……)

  二、口语表达:

  1、学生用语言表达想象内容

  2、教师听取学生汇报,规范学生语言,鼓励大胆想像,提倡与众不同。

  重点指导:把故事情节说具体。

  3、可采取追问

  三、指导书写:

  1、提出书写要求: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不写错别字。

  2、学生进行。

  四、修改习作:

  1、写完后读一读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主要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

  2、请一人读习作,然后全班进行点评。

  3、同桌互相读习作,互相修改。

  五、课堂:表扬想像丰富的同学,提倡与众不同,鼓励创新思维。

  六、作业:进一步想像,使自己编的故事情节更合理,想像更丰富。

  习作:大树和小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对习作进行点评,让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

  2、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讲评,使学生找出不足,学会修改,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讲评,使学生找出不足,学会修改,形成能力。

  教学过程:

  一、点评习作:

  1、习作整体情况。

  2、表扬优点,指出不足(举例子)。

  3、学生讨论修改意见。

  二、修改习作:

  1、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

  2、教师巡视,重点指导写话困难的学生。

  三、作业:发散思维,进一步想想,你还能编出谁和谁的故事,试着写一写。

4、大树和小鸟的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学会按方法和步骤折出小鸟,再将小鸟分别粘贴在大树上。

  2、加强训练幼儿折、粘的技能,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重点:

  教会幼儿折纸的方法步骤和粘贴方法。

  活动难点:

  教会幼儿看图,使幼儿知道教师图书中的步骤。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剪刀、固体胶、教师示范。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上课,教师出示折好的小鸟,激发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鸟吗?想折一折它吗?)

  2.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彩纸,逐一示范折小鸟的方法。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折小鸟的纸图,教幼儿看折纸的方法和步骤,区别虚线和实线的不同意思

  4、教师发幼儿用书,教幼儿折小鸟

  (1)先让幼儿用剪刀剪下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正方形。

  (2)教师出示大正方形的彩纸,教幼儿分别按图折。

  A.先把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两个正方形后打开。

  B.左右上角折到中线上。

  C.左右两边对折到中线上。

  D.左右两边对折、上角向下折。

  E.用彩笔点画上眼睛(成小鸟形状)。

  5、幼儿 折好小鸟后,用固体胶粘贴到大树上。

  6、幼儿用剪刀按大树的轮廓剪出来。

  7、教师检查幼儿的作品,并展示作品。

  8、教师对本活动进行小结谈话。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折出更多的小鸟与家人一起分享。

5、大树和小鸟的教案一等奖

  一、设计意图:

  《大树和小鸟》整首诗歌短小精悍,符合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和年龄特点,中班幼儿正处在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具备较完整、连贯地讲述一件事情的能力,因此,通过让幼儿学习诗歌的句式,感受动植物友好相处的情感,从而萌发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文字美,理解诗歌内容。

  2、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能和同伴合作表演。

  3、体验大树与小鸟之间互相友爱、相互依存的情感。

  三、活动重、难点:

  1、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文字美,理解诗歌内容。

  2、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能和同伴合作表演。

  四、活动准备:

  课件。

  五、活动过程:

  一、创设意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自己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呀?(这是一片森林)你在大森林里看到了什么?

  二、理解诗歌内容,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1、理解第一句诗歌内容“大树高高、住着小鸟”

  (1)师:在这一片大森林中有一棵树今天要她的好朋友一起来做游戏,我们看看这棵大树长的怎么样?这是一棵长的高高的大树,我们用一个好听的词语叫:大树高高。

  (2)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猜测大树住着谁?

  师:高高的大树中,住着她的一个好朋友,我们用小耳朵听听会是谁呢?(小鸟)。原来高高的大树中,住着她的好朋友小鸟,我们也用一个好听的词语来说一说:住着小鸟。

  师:我们用一句好听的话来形容这一幅图片:大树高高、住着小鸟。

  2、理解第二句诗歌内容“小鸟叫叫,大树笑笑”

  教师播放音乐。

  (1)教师:小鸟发出了什么声音?小鸟的叫声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大树听到了会有什么感觉呀?大树听了很开心,也裂开嘴笑了。谁来学一学大树的笑容。

  (2)教师:为什么小鸟叫,大树会笑呢?

  (3)教师总结:小鸟用自己的叫声,给大树带来了快乐。小鸟叫叫,大树笑笑。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3、理解第三句诗歌内容“大树摇摇、小鸟跳跳”

  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观察大树和小鸟之间的变化。

  (1)师:谁来说一说刚才大树和小鸟分别做了什么动作?能不能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一说?

  4、理解第四句诗歌内容。

  (1)教师提问:我们小朋友每天在幼儿园学本领玩游戏你们开心吗?那你觉得大树和小鸟他们每天做游戏他们开心吗?

  (2)教师播放课件

  师:大树和小鸟也觉得很开心。我们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大树小鸟,快乐陶陶。

  (第二环节先让幼儿感受画面,尝试将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而后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将内容与画面结合,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体现了生态课堂的理念,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三、完整欣赏诗歌,仿编动作。

  1、出示图片,完整欣赏诗歌。

  师:大树和小鸟玩的真开心,老师把他们的游戏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看着图片来听一听好不好。

  2、师幼完整朗诵诗歌。

  3、请个别幼儿自由选择一句诗歌,进行仿编动作。

  师:这首诗歌好听吗?谁能为这首诗歌配上好看的动作?

  四、分角色表演。

  1、老师扮演大树,幼儿扮演小鸟进行角色表演。

  师:现在我们也来做一做大树和小鸟玩游戏好不好?我来扮演大树,你们来扮演小鸟。我们来看一看图片上,蓝色是谁说的话做动作?粉色又是谁?绿色的题目和最后一句话我们大家一起说好不好。

  2、师幼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五、仿编诗歌,结束活动。

  1、教师出示图片

  大树上还住着许多的小动物,他们也想和大树来做游戏,我们看看是谁来了。

  师:我来扮演大树,你们来扮演小猴,我们一起来玩好不好?诗歌的题目我们一起念。

  2、师:还有哪些小动物想和大树做游戏?那我们回到教室再和他们玩好不

6、《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

  《大树和小鸟》一首十分简单活泼的儿童诗,非常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在教授这首儿童诗诗,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这首好听的儿童诗吸引了。整个活动开展的十分顺畅。

  活动开始,我把大树和小鸟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观看。请孩子们想一想,这棵大树是什么样子的,小鸟会在大树上面干什么,大树又会做什么。让孩子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诗歌的朗诵欣赏。诗歌很简单,配上准备好的图谱,让幼儿们耳目一新。图谱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儿歌,还能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主动学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非常喜欢,也很感兴趣。在互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的抽掉图谱,和孩子们玩“去图谱背儿歌”的游戏,孩子们十分感兴趣。在边游戏边记忆的过程中很顺利的把诗歌记住了。

  《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的乐趣。”因此,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分角色表演,首先,由老师扮演大树,找几个较为活跃的孩子做小鸟,来表演这首诗歌。然后请男孩子做大树,女孩子做小鸟表演,最后男女小朋友交换角色表演。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互相交往、互相合作。《纲要》还告诉我们: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还设计了仿编诗歌的环节,仿编诗歌是一种融思维、语言发展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在这中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我运用多种方法,把多个领域的知识相互渗透。整个活动中,我除了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将社会方面的内容巧妙的渗透在其中,比如,让幼儿了解了好朋友之间那种相互依存、友好的关系。增强了幼儿之间礼貌交往的意识,充分体验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幼儿自始至终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通过仔细观看和积极讲述,幼儿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运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让幼儿“有话可说”就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离不开循循善诱,更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法则。幼儿个性化语言的发展,需要教师适时引导,这样他们才能有自己的语言本色,每个人才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他们自己想说的话。

7、《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

  今天执教了一个语言活动《大树和小鸟》,因为今天的半日活动是由我自己备的,因此,我也花了一定的时间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还在网上找了一个语言的课件,一切准备工作做的还可以,心里就美滋滋的。

  早上,我到了班里,突然想起上次那个修电脑的师傅好像没有把电视机和电脑连上。于是马上试了以下,真的不行。心中难免着急了起来,跑到各个班级里去问了一下,只有两个班级连上了,可是其中一个班级放不出那个课件。失望地回到教室,只能用图片将就一下了。

  活动开始,本来的游戏改掉了,我结合图片,把大树和小鸟的诗歌进行扩充,以故事展开。然后再进行诗歌的朗诵欣赏。诗歌很简单,幼儿们很喜欢。特别是互动角色游戏环节。我扮演大树,幼儿扮演小鸟,把活动推到了高潮。

  可是在仿编环节,我遇到了困难。当我问“大树和小鸟是一对好朋友,还有谁和谁也是好朋友呀?”宝宝说:“大海和鱼”。然后我们一起仿编了一首诗歌。“大海和鱼儿/大海大大,游来鱼儿,鱼儿游游,大海笑笑,大海翻翻,鱼儿跳跳,大海鱼儿,快乐陶陶。”这首还算比较顺利,特别是苏小朋友用“大海翻翻”来表示大海的运动。当我第二次问“还有谁和谁是好朋友呀?”有的说“鲸鱼和鱼”“青蛙和癞蛤蟆”……这些是好朋友,而且第一天的时候正好上了《有朋友真好》里面就是讲“青蛙和癞蛤蟆是一对好朋友”。我不能否认孩子们的错,可是这首诗歌的意图是让孩子们了解朋友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我把重点忘了。可是一时我却不知道怎么来表达这个意思,怎么说孩子能明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真的觉得自己语无伦次。一会说“两个好朋友之间谁也离不开谁”,一会说“一个是动物,一个是植物,他们是好朋友”,一会说“草地的好朋友是谁更合适?”一会说“谁离不开花儿,和它在一起”……在我的乱七八糟的引导下,反应快的幼儿似乎明白了我的用意,可是还有好多幼儿似乎似懂非懂。那么到底该怎么来引导,怎么突破这个难点呢?回家再打开了课件,觉得如果用上课件,纺编时出示相应的画面,如花儿和蜜蜂,也许仿编会更有针对性。如果提问的指向再明确点也许不用解释的这么复杂。如果事先能再考虑周全点,也许不会这么无助。现在还是没有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真想找师傅帮忙,可是师傅最近很忙,记录下来,等师傅空点好好请教请教吧。

  告诫自己以后心中一定要装着活动的重点,活动前要想想用怎样的方式、怎样的语言来突破这个重点,怎么样说孩子才能明白,才能理解。

8、中班语言活动《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

  今天执教了一个语言活动《大树和小鸟》,因为今天的半日活动是由我自己备的,因此,我也花了一定的时间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还在网上找了一个语言的课件,一切准备工作做的还可以,心里就美滋滋的。

  早上,我到了班里,突然想起上次那个修电脑的.师傅好像没有把电视机和电脑连上。于是马上试了以下,真的不行。心中难免着急了起来,跑到各个班级里去问了一下,只有两个班级连上了,可是其中一个班级放不出那个课件。失望地回到教室,只能用图片将就一下了。

  活动开始,本来的游戏改掉了,我结合图片,把大树和小鸟的诗歌进行扩充,以故事展开。然后再进行诗歌的朗诵欣赏。诗歌很简单,幼儿们很喜欢。特别是互动角色游戏环节。我扮演大树,幼儿扮演小鸟,把活动推到了高潮。

  可是在仿编环节,我遇到了困难。当我问“大树和小鸟是一对好朋友,还有谁和谁也是好朋友呀?”宝宝说:“大海和鱼”。然后我们一起仿编了一首诗歌。“大海和鱼儿/大海大大,游来鱼儿,鱼儿游游,大海笑笑,大海翻翻,鱼儿跳跳,大海鱼儿,快乐陶陶。”这首还算比较顺利,特别是苏小朋友用“大海翻翻”来表示大海的运动。当我第二次问“还有谁和谁是好朋友呀?”有的说“鲸鱼和鱼”“青蛙和癞蛤蟆”……这些是好朋友,而且第一天的时候正好上了《有朋友真好》里面就是讲“青蛙和癞蛤蟆是一对好朋友”。我不能否认孩子们的错,可是这首诗歌的意图是让孩子们了解朋友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我把重点忘了。可是一时我却不知道怎么来表达这个意思,怎么说孩子能明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真的觉得自己语无伦次。一会说“两个好朋友之间谁也离不开谁”,一会说“一个是动物,一个是植物,他们是好朋友”,一会说“草地的好朋友是谁更合适?”一会说“谁离不开花儿,和它在一起”……在我的乱七八糟的引导下,反应快的幼儿似乎明白了我的用意,可是还有好多幼儿似乎似懂非懂。那么到底该怎么来引导,怎么突破这个难点呢?回家再打开了课件,觉得如果用上课件,纺编时出示相应的画面,如花儿和蜜蜂,也许仿编会更有针对性。如果提问的指向再明确点也许不用解释的这么复杂。如果事先能再考虑周全点,也许不会这么无助。现在还是没有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真想找师傅帮忙,可是师傅最近很忙,记录下来,等师傅空点好好请教请教吧。

  告诫自己以后心中一定要装着活动的重点,活动前要想想用怎样的方式、怎样的语言来突破这个重点,怎么样说孩子才能明白,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