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教案一等奖设计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教案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教案一等奖设计

2023-06-15 19:22:09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教案一等奖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教案一等奖设计

1、《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教案一等奖设计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没有有效备课就没有有效教学。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充满儿童趣味的诗歌。全诗配有两幅插图,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将植物和种子分别当作“妈妈”和“孩子”来写,亲切、有趣。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口味。全文共有五个小结,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常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在教学设计时我首要做的就是考虑学情,本班学生大都是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所以对课文中所列举的蒲公英、苍耳、豌豆会有些陌生。课文采用拟人手法,语言生动有趣,能够引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对身边事物无意注意,不可能观察得很仔细,因此,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将成为他们学习中的难点。针对此情况,我设计了(第二课时)这样的教学:

  一、课前准备:

  布置作业,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方式搜集关于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的相关资料,做简单的了解。有条件的可以去到田间、山野采集三种植物。

  二、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位植物妈妈,我们一起喊出它们的名字吧。(课件出示植物图,学生看图呼名——蒲公英、苍耳、豌豆)

  2、同桌展示采集的标本或介绍植物,说说这些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3、全班交流采集的标本或给同学们介绍你了解到的有关这些植物的知识。

  4、出示词语卡片:蒲公英、苍耳、豌豆,全班齐读词语。

  5、引读第一小节:课文中介绍的这些植物妈妈在哪些方面有办法呢?(板书:传播种子)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是怎么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它靠的是什么办法?你们也来模仿老师问一问大家,读一读第一小节。

  三、品读课文

  1、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后数一数共有几小节?(6小节)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哪几个小节是介绍这几种植物的?

  3、小组合作学习: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植物,读一读那个小节。

  2)说一说这种植物是怎么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蒲公英:

  1)蒲公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植物,哪个小组是学习这个小节的,你们来说一说。

  2)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蒲公英美不美?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读出来。

  苍耳:

  1)你们见过苍耳吗?谁来说一说?

  2)课下同学们搜集到有关苍耳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还有同学准备了苍耳标本,请你来摸一摸,什么感觉?

  1)哪个小组愿意把感觉给我们介绍一下。

  2)他们说的对不对,我们来验证一下。

  3)为什么苍耳能够挂住动物的皮毛?

  豌豆:

  1)找小组来说一说;

  2)他们说的对不对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象。

  3)你觉得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刚才大家说豌豆炸开时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我们怎么才能读好?

  5)集体再来读一读。

  总结:这三种植物多么有趣呀!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来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个小节,就坐在位子上读一读!植物王国里的奥秘还有很多,粗心的小朋友是找不到的。希望你们做细心的孩子,探索大自然中更多有趣的事物和现象。

  布置作业:课下同学们可以画一画课文中介绍的这几种植物,去查找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们做一期展板,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本课中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是教学中的难点,我主张让学生在亲身体会的基础之上,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每个孩子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取得进步。

  备课对我这种新手教师来说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精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亮点无疑可以为课堂添彩。其实备课,备的是经验也是基础,教师在研读课标,深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一节课如何设计,如何呈现,都离不开备课。精细备课后,将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有序衔接,体现精华,取其糟粕,几经磨合,再呈现出不同色彩,这样的课堂就是对学生有用的课堂。

2、《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法,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1、cai课件、苍耳实物、植物图片。

  2、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找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有趣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巧认词语

  1、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植物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这些植物朋友给大家出了一些难题,说是要大家解决了这些难题他们才肯出来和我们见面,你们有信心解决这些难题吗?(激将法调动学生积极性)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示课后词语)

  ⑴指名认读(学生想读哪一个词就读哪一个);

  ⑵初步了解词义:玩“猜谜语”游戏,教师说词义,学生根据词义猜词语。(猜对后,点击课件奖励五角星)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过渡:大家可真了不起,得到了这么多五角星,这下植物朋友们一定会出来了,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去迎接他们吧!

  (播放课件录相:色彩鲜艳、生机勃勃的植物动态画面配上动听的音乐,给学生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的植物世界。)

  看后,请大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描述)

  2、教师揭题:画面里都是了不起的植物妈妈,我们去和他们交朋友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前启发: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这篇课文呢?(学生自己设定初读要求和目标)

  2、自由读全文,思考: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可适当在文中划记。(学生自读自学,教师巡视指点)

  3、汇报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生1:我知道文中写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师贴三种植物的图片)

  生2:我知道这些植物妈妈在传播种子方面很有办法。

  教师引导理解“旅行”、“四海为家”。

  生3:我知道蒲公英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生4:我知道苍耳、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阅读体会,及时给予肯定、指导。)

  四、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在哪里?找伙伴一起朗读课文2、3、4节,把你的想法说一说,互相问一问、评一评。(板书合作学习方法:读、说、问、评)

  (学生合作学习,精读2、3、4节,教师巡视参与。)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

  (学生说哪种植物,就讲读哪一节)

  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蒲公英妈妈最聪明……”时:

  ⑴说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生质疑:“降落伞”到底指什么?“乘着风”是什么意思?(适当讨论)

  ⑵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降落伞”是什么,“乘着风”又是什么感觉。(播放课件: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全过程,教师配解说)

  ⑶你觉得这情景美吗?请和同桌一起有感情的把这一节练读一下,讨论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节。

  学生同桌练读,讨论交流,感悟读法。

  ⑷指名读喜欢的句子,谈读法——学生点评——再指名读句子——再点评。(指导感悟要点:“轻轻”、“纷纷出发”)

3、《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3、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12个生字,写好"已、甲、豆"三个字。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和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一谈,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们最喜欢哪些植物?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看到这题目你有话要说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并一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二、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弄清楚,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课文一共有5个小节,都讲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3、检查初读效果:用幻灯机分别打出三幅图,说一说图中是哪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三、自主识字:

  1、读文,勾画生字。

  2、自主识字,交流方法。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一定有好多办法来记住这些字。咱们比一比,看谁记得多,记得快,并且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同学们,好吗?

  3、检查识字效果,学生相互交流自己识字的心得,并且互相指读生字。

  ﹙1﹚、游戏"你读我贴"。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我们请一名同学随意读这些生字,另一名同学与他合作,按他读的顺序把卡片贴到黑板上。

  ﹙2﹚、游戏"读字猜词"

  师:这些卡片背后都有一个词,你们想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词吗?大家来猜一猜好吗?﹙在词中巩固生字,完成由字到词的迁移﹚

  ﹙3﹚、师:刚才我们读了很多字,又组了词,你们想不想用它们说几句话?﹙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

  四、再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

  2、指名读文。可分小节找5名同学来读。

  3、看幻灯片有感情的复述课文,可以加动作。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汉字,引导观察。注意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逐个范写,落到实处。学生认真观察老师范写,指出不足,教师逐步完善。

  3、学生试写,感悟交流。先描红,再试写,并且圈出自己写得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习。老师深入学生中间,挑选典型性作业用实物投影展示并评析。

  六、课堂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了解了3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植物,它们也有自己独特的传播种子方法,让我们一起去观察,看谁的收获最大。

4、《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旅、啥”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

  3、了解文中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定向诱导

  同学们,大家喜欢旅行吗?你最想去哪里旅行?(指名说)大家想去的地方还真不少!是啊!我们人类想去旅行可以靠双脚走遍四面八方,那么扎根泥土的植物要旅行靠什么办法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15课《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起去探索植物旅行的奥秘。首先来看本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有了学习目标的帮助,我们的学习才能更有针对性。

  (二)自学探究

  首先听老师读课文,听准字音。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小组交流识字,互学生字。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开火车读(2)齐读

  生字宝宝认熟了,相信课文会读得更加正确、流利,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共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她们传播种子的办法是什么?(课件出示要求)

  汇报结果。(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

  你喜欢哪位植物妈妈,快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妈妈多读一读,重点读一读她的办法。

  (出示课件蒲公英图片)大家看,这位是?

  谁喜欢蒲公英妈妈?请所有喜欢蒲公英妈妈的同学为大家读一读第2小节。

  老师想采访其中一位蒲公英妈妈(请一位同学到前面)

  师:蒲公英妈妈,你好,我想代表大家采访一下您,您愿意吗?

  生:愿意

  师:请问您为孩子们准备了什么让他们平安地离开了家门?

  生:降落伞(板书:降落伞)

  师:可是只有降落伞就可以了吗?

  生:还需要风(板书:风吹)

  师:哦,我明白了,只要微风轻轻一吹,您的蒲公英宝宝就乘着风纷纷离开了家门。大家明白了吗?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引导理解“纷纷”。

  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纷纷”的景象?

  指名说。

  这时的蒲公英宝宝是多么自豪、骄傲啊!他们终于可以离开妈妈开始独立的生活了,他们在蔚蓝的天空中飞啊飞啊,都会飞到什么地方呢?打开想像的翅膀。填一填,(课件出示填空:蒲公英娃娃飞呀飞呀,飞到,就是她的家。)

  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蒲公英宝宝也会非常感谢大家。

  大家觉得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怎么样?(聪明、了不起……。)。

  谁来夸夸她?指名读。

  大家一起读。

  能不看书夸吗?一起来。可以加上动作。

  告别了蒲公英妈妈,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另外两位植物妈妈,她们是?(课件出示图片)这一次老师想让同学们自己去了解,可以用刚才的学习方法

  (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1、读一读所选小节。

  2、找一找所选植物妈妈的办法。

  3、演一演或说一说植物妈妈的办法。)

  三人小组合作学习。

  汇报交流:

  刚才老师看到有些小组学习得很认真,用上了我们的自学方法。通过小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

  先请一小组朗读3、4小节。

  谁找到了她们的办法?

  指名答。(相机板书)

  谁愿意把苍耳妈妈的办法演一演?

  请同学上前带上头饰演一演。

  你对豌豆妈妈的办法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同学之间解决问题

  师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重点理解

  “带刺的铠甲”“蹦着跳着”

  指导读3、4小节。

  指名夸。

  齐夸,可加上动作。

  (三)讨论解疑

  学到这儿,我们已经明白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了,(课件出示问题:你最喜欢哪位植物妈妈的办法?为什么?)

  小组交流。

  汇报小结。

  (四)反馈总结

  大自然只有这些植物妈妈们有办法吗?(不是)齐读5小节。

  是啊!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能发现更多植物妈妈的办法。

  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搜集相关资料,我们来一起分享一下。

  指名说。

  你能把你喜欢的植物妈妈的办法像课文用儿歌形式夸一夸吗?

  动手写一写。

  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

  指名说。

  齐背课文。

  相信只要我们有一颗认真的心和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定会发现更多植物世界的奥秘。

  板书设计:

  15、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降落伞风吹

  苍耳带刺的铠甲动物带

  豌豆豆荚太阳晒

  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生动地表现出来,语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作品。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很适合小朋友阅读。

  一、定向诱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之初,我采用了谈话激趣导入,从学生喜欢旅行到植物如何旅行,过渡自然。

  二、自学探究

  课标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式。于是在教学时,我重点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了蒲公英妈妈的方法,并有句式填空(蒲公英娃娃飞呀飞呀,飞到,就是他的家),重点理解“降落伞纷纷”等词,掌握“只要……就”句式,一环扣一环的设计,为结构相似的3、4小节的学生自学作好铺垫。这样一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统一发展。

  为了能让学生更入情入境地理解苍耳宝宝旅行的场景,课中我设计了情境,让学生扮演即将出发的苍耳宝宝,以及从苍耳妈妈身边经过的小动物,更加形象地记忆苍耳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讨论解疑

  在了解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以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植物妈妈及其原因,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四、反馈总结

  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所以课前我布置预习,让学生提前了解植物种子传播的一些办法。然后回到课堂,以教材为依托,将生活实际和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在教学时,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各自介绍了解的一些植物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另外,在小结时我还播放了其中的一些植物妈妈的图片,让学生模仿课文自己编了一首小诗,夸一夸自己喜欢的植物妈妈,并相机点明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大自然中无穷的奥秘。

  不过,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在自己精心准备了以后,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虽然课堂表演的环节甚是热闹,可是在创设情境中,自己也没有深思熟虑过,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即性发挥,学生的表现欲不是很强,没有做到真正的“演”。

  2、由于上课内容安排紧凑,缺少评价的环节。

  3、在反馈总结中写一写的环节,拖的时间有点长,因此课堂时间有点拖沓。

  4、无论是读书还是讨论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这样学习才会有成效。

  我想,作为一名工作第二年的新教师,自己还未形成熟的教学风格,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会积极改进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5、《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教案一等奖设计

  设计理念: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植物妈妈有办法。全诗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是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课文,教学本课,可以让学生从优美的诗句中获得一些植物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细心观察事物的兴趣。

  在教学时要以学生的需要为目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使他们的情感参融入课堂并参与认识活动,达到‘教 与‘学 的有效统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会认‘旅、甲、洼、乘、豆、荚 等12个生字。

  2、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能真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法。

  2、激发学观察爱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三、教学准备

  1、本课的生字卡片。

  2、图片、苍耳子。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到了,植物种子成熟了,种子宝宝就要离开自己的妈妈,开始新的生活。那么种子妈妈要用什么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初读课文,处理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字的读音。

  (三)学生自学

  1、轻生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两遍。

  2、标出小结,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字卡。

  2、理解词语“四海为家、铠甲”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五)理解课文

  过度:同学们真聪明。把这些字宝宝全认下来了,现在我们把这些字宝宝送回课文里,谁敢来把课文的第一小节朗诵一遍?

  1、学习第一小节

  师:第一小节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谁知道是什么问题?(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那么本文给我们介绍了几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你最喜欢哪个妈妈就说一说她是怎么样传播种子的?并把这一小节读一读。

  2、学习第二小节

  (1)师:蒲公英妈妈用什么办法让孩子四海为家呢?(乘着风)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娃娃指的是谁?理解“纷纷”。

  活动:大家喜欢蒲公英吗?好,现在你们就是蒲公英,老师对你们吹一口气,你们怎么样出发呢?(先挑一组同学来表演,哦,原来纷纷是一个接一个的飞走。然后对全班同学吹气,让他们一个接一个的出发。)

  (2)师:现在你们乘着微风纷纷出发,那么你想飞到哪儿生根发芽?(自由回答)说得真好,蒲公英多么可爱、多么勇敢。蒲公英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她是多么的高兴呀。现在让我们带着微笑用愉快的语气一起把第二小节朗读一遍。

  3、学习第三小节

  理解“铠甲”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铁做的衣服。

  (1)齐读第三小节

  师:大家见过苍耳吗?老师这里有一些苍耳想看吗?(把苍耳发给同学们让他们摸一摸)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2)那么苍耳妈妈是怎么样让动物来传播种子的呢?

  (3)表演:挑选几个穿毛衣的同学来扮演小动物,把苍耳子挂在他们身上。师:你们把苍耳带到哪里安家?

  4、学习第四小节

  师:喜欢豌豆的同学来说说太阳是怎么样帮助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小组讨论)

  比较:(1)“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2)豆荚炸开,孩子离开妈妈。

  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第一句写出了豆荚炸开时的声音以及孩子们离开妈妈时动作及心情)

  4、过度:植物妈妈的办法非常多,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什么样的小朋友能得到它?

  自由朗读第五小节。

  、指导朗读

  六、课后延伸,激发兴趣

  师: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3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的方法?

  资料库:

  凤仙花、豆、麻是靠太阳晒传播种子的。

  叶子、莲子是靠水传播种子的。

  野葡萄、樱桃、山参,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

  扬絮、柳絮是被风吹散生根发芽的。

  七、作业

  1、我是小作家。(模仿第2、3、4小节编写一首诗)

  2、我是朗读小能手。

  范文:

  椰子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让孩子落在海水里面。

6、《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和反思

  【设计理由】

  这是一篇寓科学知识于其中的短小有趣的诗歌。文章形象生动,使深奥的科学道理以形象的方式出现,深得孩子的喜欢。另外,由于诗文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读教学的教材。因此,我在设计时也有意识地注重朗读的训练。

  关于植物的知识,孩子们知道的并不多,因此,为了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我建议学生看一些介绍植物的书籍,搜集有关植物的知识。

  【教学构想】

  借助电脑、音乐、板画事物展示及教师生动有感染力的描绘性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通过摸一摸,吹一吹,听一听,在体悟中理解课文内容,在体验中有感情朗读,在感受中学会表达。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 知道植物种子的传播有自己不同的方法。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趣味猜猜猜:

  伴着音乐出示一张张美丽的植物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植物的名称,不认识的可根据其颜色、形态起个有趣的名字,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

  师: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我们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初读课文,铺设感情基调

  1、自读思考:

  这首诗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还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闭上眼睛想一想,闻一闻,听一听,试试在读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答:我读的是,我好像看到了;闻到了;听到了;摸到了。

  三、总体感知,讲读第一小节

  孩子长大了,是不是一定要离开妈妈?你从诗中哪一个字明白这个道理的?

  1、教学多音字得。

  (出示三个句子。)谁能为句中的三个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读一读。

  2、孩子指的是什么?什么叫四海为家?

  3、指导朗读:

  (读出疑问的语气。)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

  四、细读欣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优美语言

  1、情境导入:

  你想知道植物旅行的方法吗?想去田野里看一看吗?闭上眼睛,跟我一起走进美丽的田野──

  播放有关蒲公英、苍耳、豌豆怎样传播种子的配乐录像片,教师伴着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动情地朗诵二至四小节。

  2、带着对录像片的回味,自读二至四小节:

  你最喜欢哪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讲解这些内容,不必按顺序。)

  3、设置情景,欣赏蒲公英:

  ⑴ 设境赏景,体会词义:

  将从田野中采来的蒲公英呈现,观察它的形态;然后让学生试着吹一吹,一边吹一边观察,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它的种子是怎样飞出去的?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你能用什么词来代替纷纷?

  ⑵ 缘语生像,模仿练习:

  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用上纷纷呢?

  播放录像片断1:

  下课了,孩子们伴着欢快的音乐纷纷从教室里涌出来,度过愉快的课间十分钟。

  根据录像补充句子:下课铃响了。

  播放录像片断2:

  秋天到了,树叶纷纷往下落,燕子纷纷飞向南方。

  根据录像,说一句或几句话。

  ⑶ 学以致用,实践创作。

  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运用纷纷说一句或几句话吗?

  4、体会苍耳和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⑴ 苍耳:

  谁喜欢苍耳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为什么?

  出示苍耳实物,看一看,摸一摸,形象地感受带刺的铠甲,体会苍耳妈妈传播种子的妙处。

  ⑵ 豌豆:

  你为什么喜欢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指导朗读: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读出豌豆宝宝离开时的快乐、可爱。)

  5、启发思考,训练发散思维;创作实践,学习体会诗的语言:

  ⑴ 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种子传播种子的方法?

  如:椰子树利用自己的位置优势,果实成熟后靠流动的海水传播种子;柳树的柳絮也靠风来传播

  ⑵ 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这么多,那这首诗可以再写长一点.你能照着诗的格式自己写一段诗吗?

  6、课堂小结,激发想象,进行言语交际训练:

  这首诗学完了,看着课题,你想对植物妈妈说些什么?你能向同学或家长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

  7、结语:

  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8、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植物的知识,在课外和大家交流。

  【课后反思】

  整个教案的设计,就我自己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钟情于课文的朗读,因此,似乎反而对课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表现得理解并不是特别透彻,这一点看来还应在其他课文的教学时引起重视。

7、《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及课堂反思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采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其次,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运用组词,造句等多种方法复现生字,以达到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另外,给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并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对象分析】

  课文是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定词语积累。

  【内容分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将自然知识寓于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之中,浅显易懂语言朗朗上口,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教学中应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目标阐明】

  〖知识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媒体

  CA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课件演示:

  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采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理念:尝试朗读,整体感知,交流收获。)

  三、学习生字

  1、学习我会认的字:

  ⑴ 圈出生字,在语言环境中读一读。

  ⑵ 出示生字,说说你会认哪个字,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⑶ 给生字组词,造句。

  (设计理念: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运用组词,造句等多种方法复现生字,并把生字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运用,从而提高自主识字的效果。)

  2、学习我会写的字:

  ⑴ 要写的字,如:

  已、娃、纷、好。

  学生认读。

  ⑵ 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⑶ 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

  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

  ⑷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设计理念:在重视学生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挑苹果游戏:

  (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你选择第几号苹果,读出上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

  2、思考:

  诗里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送孩出去旅行的办法呢?

  二、分组合作学习

  你喜欢哪个植物妈妈的办法呢?选择相应的小组:

  1、自由练读,要求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2、朗读比赛,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3、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4、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⑴ 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⑵ 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设计理念:给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并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三、演读课文

  1、教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学生自由练背。

  3、课文表演,边背边加上动作。也可让学生进行想象发挥,进行小型课本剧表演。(以鼓励为主,参与为主。)

  (设计理念:加强学生的诵读练习,加深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发展语感,丰富学生的积累。)

  四、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多方式读词。

  2、扩展仿说词语,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快来与同学交流。

  (设计理念:创设多样的练习方式,巩固所学,达到学用结合。)

  五、拓展探究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把你课外搜集了解到展示出来吧!

  (设计理念: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教学资料】

  种子传播的奥秘:

  种子的传播方式大致有四种:风传播、动物传播、弹射传播、水传播。如: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教学评价】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接受,尤其是对降落伞,铠甲等词的解释很形象。

  2、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如对学生写字姿势的培养。

  3、注重给学生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饶有趣味的.儿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很适合小朋友的阅读:

  1、教学中,我能针对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把直观形象的画面、实物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落实了新课程中提出的加强语文实践、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要求。

  2、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一开始,先让学生自己说,交流已经知道的各种知识;揭题后,让会写的小朋友们自己板书今天要学的课文,通过小老师的提醒,学生很快学会了植字,记住了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学习目标的确定,也是由学生自己提问题定下来的,我紧紧围绕植物妈妈有哪些传播种子的办法时时处处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让他们读,让他们想,让他们说,尽量提供一个让学生展示的平台,在学生需要的时候,适当点拨一下,巧妙引导。整个过程,我始终让学生说话,让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表达,重视语感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这篇课文的内容很简单,而且配有形象的插图,所以学生理解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各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尽量体现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

8、《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设计理念】

  教师秉着“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目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创立出新的“让我们自己学”的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我想学——让我们自己去学——我们学会了(我们会学了)──我们还想学。”从而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学习才不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使他们能够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全诗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是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课文。教学本课,可以让学生从优美的诗句中获得一些植物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细心观察事物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提出的有关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指出:“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采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孩子的情感参与认识活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情感溶入课堂,达到“教”与“学”有效统一的最高境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并能用“准备”“已经”造句。

  2、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能正确地背诵课文。

  4、通过朗读、说话的训练,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了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若干个内装苍耳实物的信封、图片。

  【教学特色】

  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文中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我想学”的氛围,导入新课。

  1、由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植物妈妈做什么事有办法?有什么办法呢?请看大屏幕。

  (评析:由于城里的孩子没有见过大自然中的有些植物,教师在上课时播放课件让孩子通过动画画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如此直观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个个睁大眼睛看着迷人的画面,那种求知的欲望是无法用言语表述的。在这样的情境下开始一节课的教学,其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2、学习课文第二节:

  植物妈妈干什么事有办法?传播种子让孩子到哪儿?(板书:传播种子。)请学生看课文,自己读读课文第一节找一个词概括。(板书:四海为家。)理解四海为家的含义:到处生根发芽。

  二、教师恰当引导,为真正做到“让我们自己学”奠定基础

  1、学习第二节:

  植物妈妈用什么办法让孩子们四海为家呢?我们先来学习第二节。

  课件出示第二节诗句,谁来读读?(指名读)这一节介绍了什么植物?老师把蒲公英妈妈带来了。(贴图)蒲公英妈妈用什么方法让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的?请小朋友看书读第二节,用笔把不懂的地方划下来。

  2、学生自由提问:

  ⑴ 大家提出这么多问题,说明小朋友都开动了脑筋。那么我们来议一议,一起来解决这些难题。

  ⑵ 娃娃指的是谁?降落伞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比作降落伞?准备是什么意思?(小朋友你们有毛衣吗?谁给你织的?你们的.妈妈早早地把毛衣织好,等到天冷就给你们穿上。那么蒲公英的妈妈也和你们的妈妈一样,在孩子未成熟之前,就准备好了降落伞。光有降落伞行吗?蒲公英妈妈靠什么传播种子?(板书:风吹)谁能用“准备”说一句话?)“纷纷出发”是什么意思?(出示网页课件,理解纷纷是接二连三的意思。)

  (评析:画面中已拟人化的蒲公英随风飘舞,接二连三地纷纷出发。孩子在轻松的音乐中欣赏可爱的动画。如此新颖、独特的多媒体课件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使教学氛围轻松、愉快。)

  ⑶ 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仔细看,想一想,假如你就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妈妈给你们准备了降落伞,微风一吹,你就飘啊、飘啊,你能飘到哪儿?

  (播发课件“纷纷出发”,发散学生思维、练习说话。)

  3、过渡:

  说得真好,蒲公英是多么可爱!多么勇敢啊!能在公园、田野安家落户,他们的妈妈真高兴啊!谁能读出这种感情?(板书:读)(网页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第二节。)指导朗读。范读、(把加点的词稍微加重点语气读。)试读、比赛读、齐读。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因此,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兴趣,营造一种“我要读”的氛围。)

  4、你们读得真不错,那么这一节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5、总结学法,这一节学得不错,让我们回忆一下是怎样学懂这一节的?

  三、在“让我们自己学”的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体验

  1、我们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三节,(网页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节。)指名读,看这一节介绍了哪一种植物?(贴图)请大家自己读、划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同座互相议一议,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

  2、“铠甲”是古代士兵身上穿的铁衣,在这里指什么?

  请你们打开小纸包,这就是苍耳子,用手摸摸、再用力捏捏,你的手有什么感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再仔细看看,每根刺上有钩。你们想一想“带刺的铠甲”指的是什么?(苍耳种子外面的硬壳,板画:)苍耳“带刺的铠甲”有什么用呢?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1~2年级)综合性学习中提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在这里,教师利用苍耳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再把苍耳粘在衣服上。这样的亲自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苍耳能在田野山洼中多高兴啊!请你们当苍耳子,读出这种高兴劲儿。(指名读、齐读。)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

  四、在“我们学会了”什么中,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1、请同学按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课文第四节,看看豌豆妈妈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的?(贴图)

  2、网页课件出示填空:

  (教师板画豆荚及板书太阳晒。)

  太阳是怎样帮助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呢?

  (网页课件出示经过拟人化的豌豆从豆荚中蹦出的场景。)

  (评析:学生通过观看豆荚炸开,豌豆们一个接一个从豆荚中跳出,手拉着手跳到田野里的拟人动画效果,理解到豌豆种子离开妈妈时的高兴心情,也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作了铺垫。)

  3、比较句子:

  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第二句好在哪儿?(写出了声音及孩子们高兴的心情。)指导朗读。

  4、结合板书,学到这儿,我们认识了三位植物妈妈,你们喜欢她们吗?请你们看板书,喜欢哪个妈妈就试背哪个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我们还想学”

  1、师小结:

  植物妈妈的办法有很多很多,只有仔细观察、勤动脑筋、多看课外书就能得到。我们一起朗读最后一节。为什么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他?

  2、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是不是就这几种?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师点击主页,带领学生上《中国科普博览生命奥秘网》了解种子传播的奥秘,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同时也为课后编诗歌奠定基础。

  3、师总结:

  我们小朋友以后要养成勤学习、爱思考、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更多的知识,探索它们的奥秘!

  4、作业超市:

  三项作业任选一项。

  ⑴ 我是小诗人:

  试着把网上看到的或听到的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按课文第二节的样子,编一段诗歌。

  ⑵ 我是朗诵家:

  把自己喜欢的几节有表情地背给爸爸妈妈听。

  ⑶ 我是小画家:

  试着把学过的诗歌画下来,布置教室。

  (评析:“作业超市”增加了课文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大家更感受到了网络带给他们的快乐。)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秉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目的,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在平时的教研中,教师经常说要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学生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教师又该怎样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呢?等等。这些一直是大家共同探讨的课题。日前,根据教学实践摸索了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即:“我们想学——让我们自己学——我们学会了(我们会学了)——我们还想学。”这一教学模式旨在以学生的需要为目的,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因此,学习没有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反而使他们能够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我想在本课教学中,我多次创设情境,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时,我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入到学习的角色。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形成“我想学”的课堂氛围。让我们自己学、学生有了“我们想学”的前提,教师就应正确引导,使之变为“让我们自己学”。在这里可从几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及时总结方法,为下一环节的“我们学会了”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我们学会了”指的是学生经过自己去学和老师的点拨,理解了课文,掌握了知识。教学中我经常问:“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你明白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等等,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知识畅所欲言。然后再问:“从哪儿体会到的?”“你是怎样读懂的?”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再让学生有条理地回答。这样一来不同的学生理解的角度不同,体会也不同,只要合乎情理都应给予肯定。“我们学会了”指的是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融会贯通。

  我们还想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具备了一些学习方法,必然还想去学。教师应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做好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的指导。新颖独特的作业,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以人为本”,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始终把他们摆在主体地位。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把他们早日培养成才。

9、《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人教社第三册的一篇课文,它以诗歌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集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于一身,深受师生的喜爱。

  我准备以它作课例展示,目的是想通过课例展示为老师们提供一个交流教学思想与实践的具体案例,同时也希望验证一下在事隔多年重教语文之后,原来的教学设计是否同样有效。

  在经过试讲和不断修改以后,我把《植物妈妈有办法》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时已和我最初的设计大相径庭,但它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认可,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成功地超越了自己。

  在备课、试讲、上课的整个过程中,我一直以“如何体现新课标鲜明的人本位思想,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真正促使学生的发展”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寻找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结构,不断调整教学环节以适应学生的需要,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成长。

  一、不断寻找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结构

  第一次试讲,当我还在写小黑板时,学生无意的一句话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他们说:“这首诗我会背了。”在那个瞬间,我意识到我有可能把握不住学生。果然,在见面后,我将教学程序依次呈现:复习生词、句子——整体感知——重点理解2、3、4节诗——表演——总结。学生在这个过程被动地跟着我,终于逐渐失去耐心。我的话越来越多,我感觉自己已失去了他们。

  课后讨论时,我剖析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教学设计的起点与学生之间的'差距太大,他们喜欢主动参与,而我老在扮演挡路人,虽然这次试教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我却有不少收获。

  第二次试讲。我在第一次试教的基础上,重点修改了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留出了近10分钟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性学习。在黑板上给出了狗尾巴草等十余种植物的名称让学生分析或推测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当时的场面倒是很热烈。我心里有了一丝轻松。但后来听林东张佳宜老师《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后我改变了想法,这位年轻的女老师以她的课堂教学真实地传达着这样一个教学理念:“教师淡出课堂”。我开始思考怎样让教学真正回到学生当中。

  我准备大动教学结构,把教第二课时改为教第一课时,课前给学生三个自学题,即1.想办法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2.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3.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我把这三道题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上课的头天晚上,我完成了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基本决定以这种全新的结构进行第三次教学。

  一开课,我抛弃了以往老师谈话激趣的传统做法,直接出示三个自学题,并切入教学:“昨天老师布置了三道自学题,同学们完成得怎么样?先看第一题,你能做到把课文读正确了吗?自己读一读。”这样的切入具体、有效,奠定了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在此基础上有序地展开,40分钟的课堂教学呈清晰的块面结构。

  课堂结构的改变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老师,我觉得自己已不是挡路人,而是可亲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励者,孩子们喜欢听这样的话:“你能读正确吗?不行就再试试。”“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二、不断调整教学环节以适应学生

  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后由于没有时间试讲,对每个教学环节所花的时间心里没有数,这就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地调整,但原则有一条,每个环节的教学应该见到实效,切忌虚晃一枪。

  在教学第一个环节时,时间的安排就很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不能一下子做到把诗读正确,原来安排的自由读一遍显然达不到目的,怎么办?我果断地留出时间让学生读了四遍:自由读、抽读、再自由读、齐读。虽然表面看花了时间,但这种时间是应该花的,教学时间就应该用在学生读得不熟处、理解不清处、悟得不深处。

  再如教学苍耳妈妈传播种子一节,也与课前的设计相距甚远。在自读这节诗后,有个小女孩把一颗苍耳粘到了她的毛线帽子上给我看,这是多么形象的理解方法,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于是,我抛弃了原有的教学设计,把小女孩请上台演示苍耳怎么挂在动物身上去旅行,接着辅之以一框拖动的幻灯片,学生恍然大悟。这个教学环节的处理简约、有效,并弥补了第一个环节造成的超时,使整堂课的教学得以顺利完成。

  当然,也有处理不当的地方,如最后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这一环节,由于学生收集的资料太多,无法—一展示,我只给了三个展示机会,让很多孩子很失望,如能安排一次小组内的交流会更好。

  课堂是师生、生生全方位互动的场所,这种互动不可能是事先设计好的,老师的教学机智、教学敏感、课堂驾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锤炼。

  三、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首先我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全诗,初步感知全诗的内容,这是引导学生体验自己学习的成果,看到学习的成效,产生对自学的心理认同。

  接下来我出示第二个问题: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这个问题指向学生对全诗的整体的初步感受,学生能朦朦胧胧地感觉这首诗好美、有趣,于是我顺势引导:“为什么这首诗会给我们这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一读。”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采取幻灯演示、动作表演、想像体会、朗读表达等方式充分调动儿童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亲历获得美、趣、乐的过程,然后我又问:“你现在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学生说:“太美了验的加深、丰富。这时,我继续启发学生:“你能把体会到的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吗?选一种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自己朗读全诗。”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之后我又加以点拨:“今后拿到喜欢的文章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去读,享受阅读的乐趣。”这样做使学生的情感体验由对一首诗的关注升华到对阅读乐趣的体会,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展示收集到的资料这一环节,并出示了飞鸟帮石榴传播种子的幻灯片,让学生推测石榴种子的传播方法,最后我给学生展示了一本精美的《植物》画册,引导学生用查目录的方法找到我们想要的内容,这一连串的设计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加广阔的天空,课外阅读、探究学习的乐趣也尽在其中,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未尽的效果。

10、《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a课堂:

  (学习完生字后)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生字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么课文会不会读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十一页,自己读一读。”学生便拿起课本读起来。刚开始,大家读得比较认真,可过了一会儿,有的学生就开始东张西望了。

  b课堂:

  (在学生认读完生字及小黑板上的词语之后)老师用神秘的语气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和词语宝宝交上了朋友,现在他们要回家了,大家能把他们送回家吗?”学生纷纷点头表示愿意。“那么怎么送呢?”老师告诉大家,“你想送哪个词语宝宝回家,就把这个词语宝宝所在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如果你读好了,词语宝宝就回家了。”学生听了老师的话,都急急忙忙地打开课本,挑自己喜爱的句子读起来,读了一遍又一遍。看大家读得差不多了,老师就请学生来“送词语宝宝”。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叫着:“我来。”“我来。”

  学生1:“老师,我想送‘山洼 回家。”接着她就认真地读起来,“只要……”

  “你的驾驶技术真好,把‘山洼 安全地送回了家,谢谢你!”老师的话惹得大家都笑了,许多学生都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学生1也是满脸的兴奋。

  突然,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觉得许菁菁读得太轻了。”

  “勇敢的小男孩,那你能来试一试吗?”

  “能。” 说完,学生2就响亮而流利地读起来。

  “读得真棒!冯帅舟用大客车把‘山洼 安全地送回了家。同学们,想不想乘着冯帅舟的大客车再来送送‘山洼 ?”

  学生们兴奋的说:“想!”

  “那我们就一起把‘山洼 送回家吧!”

  全班学生热情地朗读起来。

  不一会儿,学生们一个个地把词语安全地送回了家。

  【反思】:

  《语文课题标准》指出:阅读活动是从朗读开始的。朗读是默读的基础。因此,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对于起步的低年级来说,朗读更是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末。朗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并不断感悟。a课堂中,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读,可学生只读了一会儿就开始坐不住了,甚至出现了东张西望的现象。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读,喜欢读呢?b课堂中,教师告诉学生“词语宝宝要回家了,请同学们把他们送回家。”“如果读好了,词语宝宝就回家了。”这样,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为学生持续的阅读提供了内因条件。本着阅读要突出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理念,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宝宝来送。学生们为了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宝宝送回家,都热情高涨地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指出的“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情感调动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朗读的喜欢与否。如b课堂中,教师把学生当作驾驶员,以对驾驶技术的评价来代替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使学生完全沉浸在送词语宝宝的乐趣之中,消除了学生对自己朗读水平的担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营造了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更激起了学生的朗读欲。整个课堂,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很高,真正实现了“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变。